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教学大纲 1
《绩效管理》教学大纲

《绩效管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306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单位:管理学院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周学时:3学分:2.5先修课程: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建议修读学期:5一、课程介绍《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在完成《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同时需要一定理论功底的课程。
本课程直接为培养学生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服务,注重学生的绩效管理基本能力的培养。
课程坚持能力本位,理论与实训相结合,以绩效考核最终实现绩效改进等基本管理技能为主线展开教学。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绩效管理的有关概念,理解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区别,理解并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设计,绩效考核方法的运用。
结合实际,初步具备绩效管理以及进行绩效评估的一般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1章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的绩效问题,掌握绩效的涵义,理解并掌握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绩效指标、绩效标准的涵义,掌握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联系与区别,初步具备一定的案例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区别与联系2. 现实应用中对绩效管理认识上的误区教学内容1.1 绩效1.1.1 绩效的含义1.1.2 绩效的性质1.1.3 绩效指标与绩效标准1.2 绩效管理1.2.1 绩效管理的涵义1.2.2 绩效管理系统模型1.3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1.3.1 绩效考核的含义1.3.2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联系与区别第2章绩效计划基本要求了解绩效计划制定的原则,理解并掌握绩效计划制定的三个步骤。
教学重点1. 绩效计划的两项关键决策2. 绩效计划的基础3. 绩效目标设定的原则4. 制订绩效计划的三个步骤教学内容2.1 绩效计划概述2.1.1 绩效计划的含义2.1.2 绩效计划的特征2.1.3 绩效计划的关键点2.2 绩效计划的制定2.2.1 制定绩效计划的基础2.2.2 如何设定绩效目标2.2.3 制定绩效计划的三个步骤第3章绩效实施(监控)基本要求了解绩效沟通、信息收集的目的和内容,掌握绩效沟通的方法、信息收集的方法,初步具备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的能力,学会如何收集关键信息。
绩效管理教学大纲(1).doc

《绩效管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开课单位: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系课程编码:总学时:32总学分:2修课方式:必修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人力资源管理教材:《绩效管理》方振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绩效管理实务手册》武欣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二、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本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必修专业课程。
本课程涉及到诸如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
绩效管理分两个层次,组织的绩效管理和员工个人的绩效管理。
组织的绩效管理主要研究如何对企业的绩效进行管理。
员工绩效管理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进行管理来最大可能的提高员工的绩效,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进而有效的达成组织的整体目标。
通过对绩效管理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绩效管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并应对国内外发展与现状有所认识。
为学生以后在相应领域工作或研究奠定一个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
具备从事绩效管理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绩效管理以及其它管理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一)绩效管理概述(4学时)1. 理解绩效的含义、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并能够举出绩效、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的例子。
2.理解绩效管理的含义,掌握绩效管理系统的构件及其相互关系。
并能够用图形表示出绩效管理的系统构成。
3.理解绩效管理的功能、目的和作用,充分认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4.了解绩效管理的基础,熟悉绩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二)绩效沟通(2学时)1.理解绩效沟通的含义,了解绩效沟通的重要性、目的和内容。
2.掌握绩效沟通的各种方式,并能够恰当的运用各种绩效沟通方式。
3.了解绩效沟通的常见错误,掌握避免各种错误发生的方法。
4.掌握绩效沟通的技巧,并能够恰当运用各种绩效沟通技巧。
(三)绩效计划(4学时)1.理解绩效计划的内涵,了解绩效计划阶段的目标。
2.掌握绩效计划的制定程序,能够独立完成某个职位的绩效计划的制定。
3.掌握绩效标准的制定。
4.掌握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
绩效管理教学大纲

《绩效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人文社科学院公共管理系课程编号:09080067a英文名称:Performa nee Man ageme nt学时:总计32学时,其中理论授课28学时,实验4学时。
学分:2.0学分面向对象:2008级以后年级的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先修课程:《工作分析与素质模型》、《人力资源规划》后续课程:《薪酬管理》教材:理论教材:《绩效管理与评估》,赵曙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 版实验教材:在课程教学工作实施前另行确定主要教学参考书目或资料:1.《绩效管理》,赫尔曼•阿吉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2.《绩效考评》,加里• P •莱瑟姆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二.教学目的和任务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一个管理者能否有效管理员工绩效,将直接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和潜能的开发,影响员工的生产率和人才的保留率。
绩效管理是综合管理组织和员工绩效的系统。
《绩效管理》是一门系统地阐述企业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主要介绍绩效管理的基础理论、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评价、绩效评价主体的选择与评价者培训、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以及绩效薪酬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绩效管理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绩效管理的有关概念、方法及原理;掌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设计的方法;熟悉绩效考评的程序;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绩效问题,了解如何通过绩效管理制度引导企业行为,掌握解决现实中企业有关绩效管理方面问题的方法;学生毕业后具备组织和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工作职能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其基本要求第一章绩效管理概述(6学时)(一)教学内容1、绩效(1)绩效含义(2)二、绩效的特点(3)三、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2、绩效管理(1)绩效管理的含义(2)绩效管理的特点(3)绩效管理的目的(4)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5)绩效管理的作用3、绩效管理系统(1)绩效管理系统中的十大核心问题(2)绩效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与各级管理者的职责(3)有效绩效管理系统的影响因素及特征(4)绩效管理系统开发的程序(5)绩效管理的核心理念(二)基本要求1、了解:绩效管理的作用、绩效管理系统中的十大核心问题。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教学大纲1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教学大纲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教学大纲第一章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概述第一节绩效的内涵一、绩效的基本概念二、对绩效的多角度理解三、绩效观念的发展第二节绩效管理一、绩效管理的内涵二、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三、绩效管理方法的转变四、绩效管理的工具五、绩效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第三节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历史背景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原因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核心内容---政府改革的目标及策略三、政府改革的核心—绩效管理第四节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一、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特点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含义三、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价值第二章西方国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第一节变迁国家的治理理论一、市场式政府的治理模式二、参与式政府的治理模式三、解制式政府的治理模式四、弹性化政府的治理模式五、结论:贯彻绩效管理第二节行政改革先驱—英国的政府绩效管理改革一、改革措施二、综合评价第三节美国的政府绩效管理改革一、改革背景二、美国政府的绩效管理的实践三、综合评价第四节政府绩效管理在其它国家的实践一、日本的民营化改革二、新西兰的“大革新”三、澳大利亚的“绩效改革”第三章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目标及实施第一节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主体一、政府二、第三部门三、社会公众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第二节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目标一、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目标体系二、公共部门目标制度的基本流程第三节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实施一、公共部门绩效信息的收集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实施三、建立和完善绩效沟通的协调机制第四章公共部门绩效指标第一节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一、绩效指标及绩效标准二、公共部门绩效指标的特点三、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的内容第二节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一、设计原则二、设计步骤第三节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的模式一、美国公务员的“考绩”模式二、日本公务员的“勤务评定”模式三、我国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第五章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第一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功能一、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的关系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内涵三、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功能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运作难度第二节绩效评估的主要方法之一—平衡计分卡(BSC)一、引入平衡计分卡的的战略思考二、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思想三、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四、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基本程序五、企业平衡计分卡的设计—一个具体案例六、运用平衡计分卡的前提和障碍七、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案例)第三节绩效评估的主要方法之二--标杆超越法(Benchmarking)一、实行标杆管理的理由二、标杆管理的涵义及作用三、标杆管理的成功范例四、标杆管理的类型及实施步骤五、以标杆管理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六、标杆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七、标杆管理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案例)第六章我国税务绩效管理的探索第一节、传统税务行政模式的效率困境一、传统税务行政模式的效率基点二、传统税务行政模式的效率困境第二节税务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一、流程再造理论对税务绩效管理的指导意义二、税务流程再造三、税务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第一节税务绩效管理的考核方法一、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税务绩效考核二、基于标杆超越的税务绩效考核主要参考书目:1、付亚和、许玉林主编:《绩效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绩效管理课程教学大纲(1)

《绩效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绩效管理》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130017(二)课程英文名称:Performance Management(三)开课对象:公共管理本科(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公共管理专业的专业课。
学习这门课程是为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适应多变的内外环境,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水平,使员工发挥出更好地工作激情,获得更优的绩效。
(五)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大纲所涉及内容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绩效管理的有关概念、方法及原理;掌握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方法,熟悉绩效考评的设计程序;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了解如何通过绩效管理制度引导企业行为,掌握解决现实中的有关绩效管理方面问题的方法。
通过公共财政学的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公共财政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运行方式、管理体制,全面熟悉政府对财政活动的组织方式,了解政府管理和协调财政运行的基本环节和手段,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用公共财政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观察公共财政问题,分析判断财政状况,全面理解政府财政政策。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绩效管理的基础理论、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评价、绩效评价主体的选择与评价者培训、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以及绩效薪酬等内容。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54 学时分数: 3 学分(八)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理论教学以及短小精悍的课堂案例讨论为主要方式,辅之以课后练习,加强学生对绩效管理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概论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绩效管理的内涵以及绩效管理发展中的几种常见做法。
1、理解绩效管理的内涵2、掌握绩效管理发展中的几种常见做法。
绩效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绩效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地位1.绩效管理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环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绩效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绩效管理的流程以及绩效评估的各类方法,深刻认识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2.本课程教材内容共分为十章。
在对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加以介绍的基础上,对绩效管理体系、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估、绩效反馈、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等环节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对传统绩效评估的方法和现代绩效评估的方法进行具体分析,并对绩效评估方法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了解和掌握绩效管理的相关概念、方法及原理;掌握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方法,熟悉绩效考评的设计程序;了解绩效评估的各类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了解如何通过绩效管理制度引导组织行为,掌握解决现实中的有关绩效管理方面问题的方法。
3.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其他环节有着重要的联系。
在绩效管理课程的研习过程中,要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来进行学习。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战略、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应考者更好地掌握招聘管理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绩效管理概述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绩效与绩效管理的概念一、绩效二、绩效与管理的关系三、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第二节绩效管理与绩效考评一、绩效管理及其基本要求二、绩效管理与绩效考评的区别和联系第三节绩效管理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一、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战略二、绩效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的关系2.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并掌握绩效、绩效考评和绩效管理的概念和实质;熟悉绩效、绩效考评和绩效管理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绩效管理的职能地位;掌握绩效管理的基础理论和管理职责。
绩效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绩效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教案一、课程编号:B0211124二、前修课程:《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三、学分:2学分四、学时:32学时(其中实验部分4学时)五、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一个管理者能否有效管理员工绩效,将直接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和潜能的开发,影响员工的生产率和人才的保留率。
绩效管理是综合管理组织和员工绩效的系统。
《绩效管理》是一门系统地阐述企业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主要介绍绩效管理的基础理论、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评价、绩效评价主体的选择与评价者培训、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以及绩效薪酬等方面的知识。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绩效管理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绩效管理的有关概念、方法及原理;掌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设计的方法,熟悉绩效考评的程序;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绩效问题,了解如何通过绩效管理制度引导企业行为,掌握解决现实中企业有关绩效管理方面问题的方法;学生毕业后具备组织和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工作职能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学生知识储备及专业认知在课程开设学期之前,班级学生应掌握管理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在些基础上学习本课程能加深对本课程的了解和掌握,以便更好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水平。
2.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说明由于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需要掌握管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和要点,以便更好学习本课程。
后续课程:由于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会面临不同企业的绩效管理,因此了解掌握多种绩效管理工具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后续扩展学习涉及国际上较先进的绩效管理工具--OKR的管理方法,这是IBM、谷歌、亚马逊等企业取得爆炸性增长的工作法。
3.考核要求:学生本门课程的总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共同组成。
(1)平时考核成绩:40%,包括考勤、课堂表现、案例讨论和平时作业成绩及期中考试成绩。
绩效管理教学大纲

《绩效管理》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代码:总学时: 36学时学分: 2分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专业先修课程:管理学基础一、课程简介(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现代公共管理的前沿课题,也是世界各国公认的难题之一。
在西方发达国家,绩效管理已成为改进和评价政府管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具。
绩效评估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现存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内,在政府部分职能和公共服务输出市场化以后所采取的政府治理方式,也是公众利益和参与管理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在我国,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进一步树立与落实,政府绩效管理问题也引起广泛的重视。
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进一步提升政府绩效,已成为我国公共管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政府来说,深入研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探讨其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要达到的培养目的通过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讨论和实验,使学生正确理解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一般工作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将来从事绩效管理的能力。
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熟悉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绩效管理的整体结构框架。
2.使学生掌握绩效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3.使学生掌握绩效评估的实际操作方法。
4.学会将绩效管理与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现代组织绩效管理战略意义(6学时)【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主要内容:现代组织绩效管理要义,组织绩效整合管理三大核心问题,三层四维关键绩效整合战略管理框架,绩效管理系统定位及流程设计。
【教学重点】深刻领会组织绩效及其管理的实质意义;能够从实际出发学会检核分析组织绩效整合面临的核心问题;重点理解和清楚把握“三层四维关键绩效”战略管理框架的理论逻辑关系;熟悉绩效管理在整个HR体系中的系统定位、基本流程和配套建设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教学大纲-1 第一章公共部门绩效治理概述绩效的内涵绩效的差不多概念对绩效的多角度明白得绩效观念的进展绩效治理绩效治理的内涵绩效治理的差不多流程绩效治理方法的转变绩效治理的工具绩效治理中可能存在的咨询题公共部门绩效治理的历史背景新公共治理运动的兴起缘故新公共治理运动的核心内容---政府改革的目标及策略政府改革的核心—绩效治理公共部门绩效治理
一、公共部门绩效治理的特点
二、公共部门绩效治理的含义
三、公共部门绩效治理的价值第二章西方国家公共部门绩效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变迁国家的治理理论市场式政府的治理模式参与式政府的治理模式解制式政府的治理模式弹性化政府的治理模式结论:贯彻绩效治理行政改革先驱—英国的政府绩效治理改革改革措施
综合评判
美国的政府绩效治理改革改革背景美国政府的绩效治理的实践综合评判
政府绩效治理在其它国家的实践
日本的民营化改革新西兰的“大革新” 澳大利亚的“绩效改革” 第三章公共部门绩效治理的目标及实施公共部门绩效治理的主体政府第三部门社会公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治理部门公共部门绩效治理的目标公共部门绩效治理的目标体系公共部门目标制度的差不多流程公共部门绩效治理的实施公共部门绩效信息的收集公共部门绩效治理的实施建立和完善绩效沟通的和谐机制第四章公共部门绩效指标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绩效指标及绩效标准公共部门绩效指标的特点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的内容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设计原则
设计步骤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的模式美国公务员的“考绩”模式日本公务员的“勤务评定”模式我国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第五章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功能绩效评估与绩效治理的关系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内涵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功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运作难度绩效评估的要紧方法之一—平稳计分卡(BSC)引入平稳计分卡的的战略摸索平稳计分卡的差不多思想平稳计分卡的指标体系引入平稳计分卡的差不多程序企业平稳计分卡的设计—一个具体案例运用平稳计分卡的前提和障碍平稳计分卡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案例)第三节绩效评估的要紧方法之二--标杆超越法(实行标杆治理的理由标杆治理的涵义及作用标杆治理的成功范例标杆治理的类型及实施步骤以标杆治理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标杆治理成功的关键因素标杆治理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案例)第六章我国税务绩效治理的探究传统税务行政模式的效率逆境
传统税务行政模式的效率基点传统税务行政模式的效率逆境第二节税务绩效治理的制度基础流程再造理论对税务绩效治理的指导意义税务流程再造
税务绩效治理的制度基础税务绩效治理的考核方法基于平稳计分卡的税务绩效考核基于标杆超越的税务绩效考核
要紧参考书目:
Benchmarking) 付亚和、许玉林主编:《绩效治理》,复旦大学出
版社2003 年版。
马国贤:《政府绩效治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杰出主编:《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MP A 系列教材)。
范柏乃:《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实务》,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著,刘俊勇、孙薇译:《平稳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帕特里夏.基利等著,张定淮译校:《公共部门标杆治理》,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诺曼.弗林著,曾锡环等译:《公共部门治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海尔.G.瑞尼著,王孙愚、达飞译:《明白得和治理公共组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