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重难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 鸡兔同笼专项 期末复习重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鸡兔同笼专项·期末复习重点·1、鸡兔同笼共80个头,208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解法一:兔:(208-2×80)÷(4-2)=48÷2=24(只)鸡:80-24=56(只)解法二:鸡:(4×80-208)÷(4-2)=112÷2=56(只)兔:80-56=24(只)2、鸡兔同笼,共有30个头,88只脚。
求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解法一:兔:(88-30×2)÷(4-2)=24÷2=14(只)鸡:30-14=16(只)解法二:鸡:(30×4-88)÷(4-2)=32÷2=16(只)兔:30-16=14(只)3、鸡兔同笼,共有头48个,脚132只,求鸡和兔各有几只?解法一:兔:(132-48×2)÷(4-2)=36÷2=18(只)鸡:48-18=30(只)解法二:鸡:(48×4-132)÷(4-2)=60÷2=30(只)兔:48-30=18(只)4、鸡兔同笼共80个头,208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解法一:兔:(208-80×2)÷(4-2)=48÷2=24(只)鸡:80-24=56(只)解法二:鸡:(80×4-208)÷(4-2)=112÷2=56(只)兔:80-56=24(只)5、鸡兔同笼共78头,共有200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解法一:兔:(200-78×2)÷(4-2)=44÷2=22(只)鸡:78-22=56(只)解法二:鸡:(78×4-200)÷(4-2)=112÷2=56(只)兔:78-56=22(只)6、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可以采20个,雨天每天只能采12个。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涵盖了本册书的所有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方程与比例、统计与概率等模块。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结合各个模块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复习,使学生能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算的准确性上还存在问题,需要通过复习加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基本知识的巩固。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梳理本册书的知识点,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回顾本册书的学习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一个关于购物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书的学习内容,呈现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一些基本的计算题、几何图形的识别题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数乘整数-五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一网打尽(复习巩固+新知讲练+阶梯训练) ( 人教版,含解析)

五年级上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1 小数乘整数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会正确计算。
3.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复习典例1】【题干】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复习典例2】【题干】有两个三位小数,它们四舍五入后都是3.76,则这两个小数的差最大是?【复习典例3】【题干】小丽家4月份电话费83.54元,上网费80.00元,合计多少元?上网费比电话费多多少元?【重点剖析1】小数乘整数意义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题干】8.4个0.35相加的和是________;1.42的2.5倍是________。
【思路引导】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据此列式解答.【完整解答】0.35×4=1.4;1.42×2.5=3.55故答案为:1.4;3.55【题干】4.5+4.5+4.5+4.5+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引导】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完整解答】4.5+4.5+4.5+4.5+4.5=4.5×5=22.5故答案为:4.5;5;22.5【题干】(2020五上·通榆期末)0.4的5倍是________,1.2的一半是________。
【题干】一个正方形场地的边长是0.45千米,如果有人绕场地走一圈,那么走一圈是多少千米?【重点剖析2】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题干】学校操场是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0.75千米,如果有人绕操场走一圈,那么共走多少千米【思路引导】因为学校操场是个正方形,所以绕操场走一圈就是走了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即共走的千米数=4×正方形的边长。
第一单元 负数的初步认识(期末复习讲义)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重难点知识点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进步了吧!今天,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本学期的知识吧,并且通过完成这些练习,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还真不错,以便继续发扬;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赶上。
每个人的成功都要经历无数次历练,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我们都十分重要。
加油!知识点一:认识负数1.正负数的读写:读正数时,前面有“+”的要读“正”,没有“+”的不读;写正数时,“+”可以省略。
读负数时,先读“−”,读作“负”,再按读正数的方法读出“−”后面的数;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不可以省略。
2.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像+20、+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知识点二:正负数的应用1.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盈利300元记作+300,亏损100元记作−100元。
向东走20米记作+20米,向西走8米记作−8米。
上升3米记作+3米,下降3米则记作−3米。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和负数:①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和负数,一般先确定0的位置,0右边的数是正数,左边的数是负数。
②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负数。
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考点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盈利300元记作+300,亏损100元记作−100元。
向东走20米记作+20米,向西走8米记作−8米。
上升3米记作+3米,下降3米则记作−3米。
考点二: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和负数1.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和负数,一般先确定0的位置,0右边的数是正数,左边的数是负数。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负数。
一、填空题1.2022年11月30日6名宇航员在中国空间站“胜利会师”。
第二单元 位置(期末复习讲义)五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知识点(人教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重难点知识点第二单元位置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进步了吧!今天,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本学期的知识吧,并且通过完成这些练习,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还真不错,以便继续发扬;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赶上。
每个人的成功都要经历无数次历练,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我们都十分重要。
加油!知识点一: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1.竖排叫列,横排叫行;2.数对(ɑ, b)中,ɑ表示列,b表示行,先列后行,顺序不可错乱,中间用逗号分隔开。
知识点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在方格纸上,同样可以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2.行和列的交点处,就是物体所在的位置。
①两数对中第一个数相同时,表明两个物体在同一列;②两数对中第二个数相同时,表明两个物体在同一行。
重点: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能够通过示意图找到物体的具体位置,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用一对数来确定位置的方法,掌握同一列和同一行数据的表示方法,并把它用于实践中。
考点一: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方法1.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写列数、后写行数。
2.在书写时,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加写逗号,从而把列数与行数隔开。
考点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1.在方格纸上,同样可以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
2.行和列的交点处,就是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一、填空题1.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下图中,“”现在所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依据规则,“”下一步可以走到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只写出一种情况即可)2.下图是某校六年级三班学生的座位图,如果用a表示组数,b表示个数,则可以用(a,b)表示每位学生的座位。
A同学坐在第2组第3个位置,可以表示为( ),用( )可以表示B同学的位置,用( )可以表示C同学的位置。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重难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重难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指导思想通过对本册内容的系统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本学期所学习的内容,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一、班级情况分析:本年级共有学生70人,优生优15人,良好20人,学习较好21人,学习较差的有13人,弱智1人。
从学习习惯和兴趣方面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好,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
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和笔算;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行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重难点专项练习题

⼈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重难点专项练习题⼏何⾯积问题过关卷⼀、仔细审题,填⼀填。
(每⼩题2分,共12分)1.⼀个三⾓形的⾯积是28 dm2,它的⾼是4 dm,底是()dm。
2.如右图,平⾏四边形的⾯积是57平⽅厘⽶,阴影部分的⾯积是()。
3.如图,平⾏四边形的⾯积是26平⽅分⽶,长⽅形的⾯积是()平⽅分⽶。
4.右图是⼀个边长为10 cm的正⽅形框架,若把它拉成⾼是8 cm的平⾏四边形,则⾯积减少()cm2。
5.有⼀块地(如下左图)被分成三种形状,分别种了三种蔬菜。
这块地共()m2。
6.估计⼀下,上右图不规则⼟地的⾯积约是()m2。
⼆、⽕眼⾦睛,判对错。
(对的在括号⾥画“√”,错的画“×”)(每⼩题3分,共12分)1.⼀个梯形的⾼不变,上底增加a厘⽶,下底减少a厘⽶,⾯积不变。
()2.三⾓形的底和⾼都缩⼩到原来的110,⾯积也缩⼩到原来的110。
()3.等底等⾼的两个平⾏四边形⾯积⼀定相等。
() 4.上底和下底都相等的梯形⾯积不⼀定相等。
()三、仔细推敲,选⼀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 (每⼩题3分,共12分)1.下图中每⼩格的长度是1 cm,甲、⼄的⾯积相⽐,()。
A.甲=⼄B.甲>⼄C.甲<⼄2.下⾯的图形⾯积最⼤的是()。
3.⼀块直⾓三⾓形玻璃被打碎,只剩下如下图的⼀部分,玻璃原来的⾯积是()dm2。
A.64B.32C.164.若BC=CD=DE,则S①,S②,S③的⼤⼩关系是()。
A.S①>S②>S③B.S①<S②<S③C.S①=S②=S③四、计算下⾯各图形的⾯积。
(共30分)1.计算下⾯各图形的⾯积。
(单位:cm)(每⼩题4分,共16分)(1)(2)(3)(4)2.求阴影部分的⾯积。
(每⼩题7分,共14分)(1)(2)五、聪明的你,答⼀答。
(共34分)1.下⾯是博⼠⼩学的科普基地,其中苗圃的⾯积是18平⽅⽶,花圃的⾯积是多少平⽅⽶?(11分)2.实验⼆⼩给56扇教室门刷油漆,两⾯都刷,中间是玻璃。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重难点突破卷

期末总复习重难点突破卷1较复杂的分段计费问题一、我会填。
(每空4分,共28分)1.一辆出租车收费标准是:4 km以内收费8元。
如果老师坐车的行程是3.5 km,那么老师应给司机()元。
2.市内电话5分钟以内每分钟收费0.29元。
丽丽和住同市区的奶奶通话了4分钟,丽丽这次的电话费是()元。
3.(9-3)×1.5=()8+(10-4)×2.5=()4.邮局邮寄本埠信函的收费标准是:100 g以内的,每20 g(不足20 g,按20 g计算)收0.8元。
如果强强给本埠的市长寄一封80 g的信函,应付邮费()元;如果强强给本埠的老师寄一封82 g的信函,应付()元的邮费。
5.某地固定电话每次前3分钟内收费0.23元,超过3分钟每分钟收费0.11元。
老师某次通话时间是6分钟,她这次通话的费用列式是()(列综合算式)。
二、选一选。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4分,共12分)某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如下:一辆车在停车场共停了4小时15分,这辆车离开时应该付给停车场多少元停车费?1.这辆车在停车场一共停了4小时15分,根据题目要求,要按()去收费。
A.4小时15分B.4小时C.5小时2.停车的时间超过了1小时,求要付的停车费,下面思路正确的是()。
A.付3元就可以B.只要算出超出1小时部分的收费就可以C.用3元加上超出1小时部分要收的费用3.求一共付多少元停车费,列式正确的是()。
A.3+2 B.3+5×2 C.3+(5-1)×2三、对比练习。
(每题10分,共20分)1.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电,某市电力公司采用了以下的电费计算方法。
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5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部分按每千瓦时0.6元收费。
(1)小红家8月份用电96千瓦时,需付电费多少元?(2)小玉家8月份用电116千瓦时,需付电费多少元?2.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3 km以内5元;超过3 km的部分,每千米1.2元(不足1 km按1 km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没有超出范围时,总费用=基础收费;
分段收费:超出范围时,总费用=基础收费+超出范围需要的费用
总数量=基础数量+(总费用-基础收费)÷超出部分单价
出租车3千米内收费10元,超出3km的部分,每千米1.5元,6千米收费:10+(6-3)×1.5=14.5元,收费17.5元走了3+(17.5-10)÷1.5=8千米
一、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
1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
1分米(dm)=10厘米(cm)
面积单位
1公顷=10000平方米(m2)
1平方米(m2)=100平方分米(dm2)
1平方分米(dm2)=100平方厘米(cm2)
重量单位
1吨(t)=1000千克(kg)
1千克(kg)=1000克(g)
5.64÷0.32=564÷32
200÷120=20÷12
4
除法运算中,如果除数大于1,商比被除数小;如果除数小于1,商比被除数大;如果除数等于1,商和被除数相等。
2.43÷1.01<2.43
2.43÷0.99>2.43
2.43÷1=2.43
5
保留一位小数,四舍五入看第二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四舍五入看第三位小数,以此类推。注意0不可省略。
减乘去括号
a-b×(c-d)=a-(b×c-b×d)
=a-b×c+b×d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加法去括号
a+(b-c)=a+b-c
减乘去括号例子
21-2×(9-4)=21-(2×9-2×4)
=21-2×9+2×4
减法去括号
a-(b-c)=a-b+c
七、常见重难考点
编号
内容
示例
1
乘法运算中,要保证积不变,一个乘数小数点左/右移几位,另一个乘数就要右/左移几位。
18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共同行驶时间=总路程
相遇问题:甲的速度×甲的行驶时间+乙的速度×乙的行驶时间=总路程
乙的速度=总路程÷共同行驶时间-甲的速度
甲乙从相距22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的速度为50千米每小时,2小时后相遇,乙的速度是220÷2-50=60千米每小时
19
组合图形面积:分割求和、添补求差
平行四边形
面积=底×高
S=a×h
三角形
面积=底×高÷2
S=a×h÷2
梯形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四、求底求高公式
形状
公式
字母表示
三角形
底=面积×2÷高
高=面积×2÷底
a=S×2÷h
h=S×2÷a
梯形
高=面积×2÷(上底+下底)
上底=面积×2÷高-下底
下底=面积×2÷高-上底
一块等边三角形草地三边上种树,总共种了24棵树,每边种了24÷3+1=9棵
11
方阵中,每边的人数=最外层总人数÷4+1=(最外层总人数+4)÷4;
方阵中,最外层总人数=(每边的人数-1)×4=每边的人数×4-4;
方阵队伍中最外层有36人,则每边人数:36÷4+1=10,则方阵总人数为:10×10=100
1.32×200=13.2×20
68.7×25=6.87×250
2
乘法运算中,一个数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积比这个数大,乘以一个小于1的数,积比这个数小,乘以一个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
0.78×1.01>0.78
0.78×0.99<0.78
0.78×1=0.78
3
除法运算中,要保证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只能同时朝左或者同时朝右移动相同的位数。
1千克=1公斤=2斤
时间单位
1时=60分
1分=60秒
二、周长公式(单位为长度单位)
形状
周长公式
周长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
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
周长=边长×4
C=a×4
三、面积公式(单位为面积单位)
形状
面积公式
面积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
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
面积=边长×边长
S=a×a
无限循环小数:有打点循环节或带省略号的能找到循环节的
①3.14159…②4.1234234…③0.6 ④6.888888;
①②③是无限小数②③是循环小数④是有限小数
8
小数除法中的余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3.7÷0.12=30……0.1
注意当商是30的时候,余数原数最大最小:最大直接在后面添4,最小把最后一位减1,
h=S×2÷(a+b)
a=S×2÷h-b
b=S×2÷h-a
五、植树问题
情况
间隔数和棵数关系
两端都栽
棵数=间隔数+1
两端都不栽
棵数=间隔数-1
一端栽一端不栽
棵数=间隔数
环形栽树、封闭图形栽树
棵数=间隔数
六、运算规律
乘法结合律
a×b×c=a×(b×c)
连除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c=a×c×b
12
去尾法:常见用材料做东西时
进一法:常见用容器装东西时
26kg苹果装进袋子,每个袋子装5kg,需要26÷5≈6(进一法)
13
敲钟问题:敲钟间隔数=钟响的总次数-1。已知响几次用时多长,求响不同次数时需要多长时间:先求出每个间隔时长,再乘以新的间隔数
钟三点响三次,用6秒,六点响六次,用6÷(3-1)×(6-1)=15秒
0.9846≈1.0(0不可省)
0.9846≈0.98
0.9846≈0.985
6
小数点右边第一、二、三位依次为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精确到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保留一位、两位、三位小数;
3.7895精确到百分位为3.79
3.7895精确到千分位为3.790(0不可省)
7
无限小数:带有省略号的或有循环节的(数字头上打点)
14
锯木问题:锯的次数=需要锯成的段数-1。已知锯成几段用时多长,求锯成不同段数需要多长时间:先求出每锯一次时长,再乘以新锯次数
木棍锯成4段用时9分,锯成6段用时9÷(4-1)×(6-1)=15分
15
结绳成环:打结次数=绳子总根数
将10根绳子首尾打结相连成一个圆环,需要打结10次
16
植树问题:1.看清题目是道路一边还是两旁;2.两端植不植树,对应棵数和间隔数关系
20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① ② ③ ④ ⑤ ,其中①②⑤都是方程
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是2.38,原来最大是2.384,最小是2.375
10
等边(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边上植树:
顶点植树时(每边棵数最多):每边的棵数=总棵数÷边数+1;总棵数=(每边的棵数-1)×边数
顶点不植树时(每边棵数最少):每边的棵数=总棵数÷边数;总棵数=每边的棵数×边数
在一块正方形草地四周植树,每边种12棵,一共种了(12-1)×4=44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