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个案分析与对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个案分析与对策幼儿园新《纲要》中指出,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绝大多数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已经占据教育的先机,这些在正常家庭生活的孩子身边萦绕着爱,他们能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成长;但是对于一些家庭环境特殊的留守儿童来说,家庭教育就可能存在着缺失,所以他们所受的教育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如何关注这些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是我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关注留守儿童日常行为中出现的问题。

孩子心理行为有了问题,会表现在各方面,从而引起与他密切接触人的注意。作为一线的老师,一定要重视各方面的信息,综合采纳,不能置之不理,就这样,XX 很快纳入我的视线,因为这是个特别内向、敏感、的孩子。大班才从乡下转来,父母又因外出打工把他寄养在大伯家,他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大伯大妈带。从这一天起,我就开始观察他。

画面一:

孩子们排队去洗手时,全班小朋友都去了,他还安安静静地坐在小椅子上,我走到他跟前温和地对他说:“你快去排队洗手吧! ”他这才慢慢起身,来到自来水龙头旁边,看着小朋友你争我抢地洗手,悄悄地躲在了一边,不敢靠前,等所有的小朋友都洗完手,他才慢慢地、很小心地走到自来水龙头边, 洗手时,他的手在水中泡一下就回到位子上。

画面二:

跳绳训练的时候,孩子们拿着绳子一到楼下,便开心的散开,寻找自己的小天地开心的练跳绳,XX站在那一动不动,于是我对他说:“XX,你怎么不跳绳啊?要认真练习的呀。”他看着我,还是不动,没过一会儿,眼睛里就含着泪水了。我蹲下身去,看着他,问到:“你是不是还不会?”。XX不说话,只是点点头。我摸摸他的头,说:“不会老师也不会怪你的,很多小朋友现在也不会,练练就会了。”他拿手臂擦了擦眼泪,点了点头,但是依旧拿着绳站在那。

画面三:

上课时,孩子们都积极举手发言,大声讨论,XX只是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椅子上,一动不动,活动中没说一句话,目光有些游离,我拿眼睛微笑地看着他,他后来察觉了,很不好意思,目光赶紧躲开。

二、分析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客观原因。

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定存在各种原因。或者是先天性的,如遗传、出生时窒息等方面的情况;或者是后天性的教养问题,如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基本需要的缺失或基本需要的过量, 成长性需要的不满足等。或者是两方面都存在的原因。做为一位有心的老师,要采用多种渠道,探询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XX的心理行为,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有了退缩、回避和胆怯,为了查找原因,我与孩子的大大伯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

1.先天方面的原因:性格随爸爸,他爸爸特内向、腼腆,孩子也特别胆小、敏感。

2.后天方面原因:从小他就在农村老家由爷爷奶奶带。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对孙子溺爱,生活方面事事包办,活动方面不让孩子大胆的活动,怕磕着碰着,很少带孩子出来与小伙伴玩。在幼儿园方面,孩子入园时,因语言交流的障碍,由于天生的性格因素及教养因素,造成对爷爷奶奶的特别依恋,分离焦虑严重,哭闹过一段时间后,有了退缩性行为:害怕老师,害怕与小朋友交往,不敢参与班里的一切活动。

三、探寻帮助孩子矫正行为的教育策略。

留守儿童有了心理问题,也找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就应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给予高度的关注与重视,争取家长,配班老师的支持与配合,必要时需要爸爸妈妈配合进行指导与矫正。

1.教师给予亲情关注

补偿依恋需要出现在XX身上的问题,先天的遗传是基础,后天的教养因素是关键。心理学上讲,依恋的形成会使孩子获得安全感,满足爱与归属的需要。一般来说, 老人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都处于衰退阶段,不会有太多的精力去关注孩子发出的各种情感信息,也未必会及时反馈和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虽然与孩子建

立起依恋关系,但质量不是太高,使孩子缺乏基本的安全感。为了补偿孩子的依恋需要,在幼儿园里,我与配班老师约定,平时要多亲近他,如:摸摸他的头, 拉拉他的手,对他多微笑,单独与他拉家常,经常拥抱他等,使他解除对我们的害怕心理。通过一段时间我们三人的共同努力,孩子开始慢慢地喜欢上我们, 见到我们不再躲避,有时还能冲我们笑笑,也开始变得活泼起来了。

2.同伴帮助, 满足交往需求

孩子由于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 没有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 虽然有时会产生与别人一起玩的想法, 但一是胆怯, 二是不会交往,必须与家长一起努力为他创设有利于同伴交往的环境。在幼儿园里,我们这样做:首先,引发同伴对他由被动到主动的关注。调换了他的座位,安排一位口语交流能力较强的女孩子和他在一起,要求这个孩子多帮助他,等他慢慢适应和这个女孩子交往以后,引导班上的其他孩子主动和她交往。

其次,增加个别交往的机会。像XX这样的孩子,由于缺少与别人的有效交流与互动,许多的交往方法都需要学习,为此,我们为她创设了多于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给他特殊的“权力”,只要他喜欢玩的活动, 我们都让他先玩儿,并让他喜欢的小朋友陪着她,在他犯错误需要纠正时,委婉地指出,保护他的自尊心。

3.家园合作,共同努力

在家里, 要求其大伯做到:一是让孩子放开手脚,大胆地说、跑、跳。心理学家讲,要重视孩子的“高峰体验”,“高峰体验”就是孩子在对环境积极适应的状态下,潜能得到了发挥,体验到了“忘我”时刻所产生的愉快情绪。“高峰体验”即马斯洛所说的成长性需要,成长性需要得不到满足将导致孩子产生成长性疾病。XX的爷爷奶奶,可能对他保护过度,限制了他的活动自由和交往自由,使他没有得到过“高峰体验”,产生了成长性疾病:胆小、怯懦。因此,要求其大伯放开孩子的手脚,鼓励孩子进行欢娱,大胆跑跳,同时,要求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穿衣、整理自己的物品,让他有成功的体验, 感受到“我也行”。

再次是要教孩子学习与人交往。交往方法需要学习,在幼儿园要学,在家里也要学。因此要求大伯有机会多与孩子交流,让孩子学习见了熟人打招呼, 鼓励孩

子与相识的同伴一起玩等,多加强与老师的交流。

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努力,XX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能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了;生活中能与其他孩子保持一致,退缩、畏惧的表现明显改善了;在老师的鼓励下,有时活动时也能举手发言,偶尔还能与老师进行目光交流等等。

我们平时所说的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并不是要把关注与爱平均的分撒到每个孩子身上,对于这样家庭背景特殊的留守儿童,做为老师给予稍多的关注与爱,才能真正体现教育公平。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与反思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与反思 一、个案基本情况: 王强(化名),男孩,11岁。该生上学期学习成绩都一直名列年级前茅,而且品质优良。但在四年级下学期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而且性格也一反常态。不仅上课时经常开小差,注意力很不集中,有时还故意拿纸团、橡皮砸同学,因违反课堂纪律,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且做作业也很懒惰,不是拖拖拉拉,就是干脆不做不交。下课后还经常在走廊上奔跑,一会在楼梯上跳上跳下,一会死命抱住其他女孩搞恶作剧,一会又挥拳欺负女同学,课间操经常与同学打闹,甚至趁同学不在偷拿同学的东西,有时还跑到其他班级去拿东西,严重违反行为规范。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 二、家庭走访探究: 过家访得知:王强的父母都在深圳打工,因关系不和虽未离婚,但已分开好几年了,他们都还是在王强他三岁时回来过。现在是由76 岁的奶奶照顾。与其交谈,奶奶也无奈地向我诉苦:“这个孩子我也不知道该如何管教。自从今年春节,他的爸爸一个人回来后,不知咋的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现在也很少做作业了,每次叫他做作业,不是说老师没有布置,就是说在学校已经做了。

三、个案原因分析: 根据王强同学的种种表现,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客观上,小沉强缺少关爱,缺乏自信。主观上,小强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因为小强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且关系紧张。尤其是小强偷听到爸爸与奶奶的谈话,知道爸爸这次之所以是一个人回来,是因为妈妈跟另一个男人跑了的消息后,对他的打击太大了,才使他精神一蹶不振,不仅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而且沾染了不良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不。这一切又直接导致其成绩下降,对学习没有兴趣,而这又使上述种种表现日趋加剧。无视课堂纪律、随意讲话、自由散漫等行为,小强不但不以它为“耻”,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潇洒”,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是因为他长期得不到家长的关怀,且长期处于被同辈群体排斥的地位所致。这些情况造成他对被接纳的需要的满足受到阻抑,使其心理严重失衡,渴求受人关注。因此他想方设法引起他人的注意。这是由于他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或道德上的某些无知而造成的。是其行为习惯不良的具体表现。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用正确的道德观念克服个人不合理的欲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能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力经常转移,“病情”老是“反复”,是沉强同学意志品质薄弱、自制力差的表现。不想听课,不愿做作业,设法撒谎蒙混过关,与同学爱打爱闹等,这些都是他失去学习兴趣之后而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指的是在农村地区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长期不在家照顾孩子的儿童。由于父 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以下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的 一些具体内容。 1. 孤独感:留守儿童经常一个人度过时间,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怀,感到孤独和无助。 对策: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流和互动,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的 社交关系。 2. 情绪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注和安慰,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问题。 对策: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机制,提供专业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 并学习积极的情绪调节方法。 3. 教育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家庭教育的引导和监督,容易 出现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对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孤独和心理压力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例 如自卑、自闭、焦虑等。 对策: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评估,提 供相应的心理治疗和支持。 5. 家庭关系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容易疏远,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对策:建立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机制,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亲子沟通, 增进亲子关系的紧密度。 6. 自我认同问题: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对自我身份和角色产生困惑,缺乏清 晰的自我认同。 对策:为留守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成长经历和正能量的启发,引导他们积极探索自我身份,并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7. 心理抵抗力问题:留守儿童由于长期面临困境,容易缺乏心理抵抗力,面对诸多压力无法有效应对。 对策:加强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培养,通过培训和活动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家庭都应该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城市打拼,而这其中不乏大量 的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由于其父母或监护人外出务工、经商等原因,无法陪伴在身边,长期处于“留守”状态的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1. 心理孤独感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长期处于父母不在身边的状态,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往往感到孤独。这种孤独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等。 2. 情感失调 与父母长期分离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情感失调,甚至对家庭缺乏归属感。当父母 长期离家不归时,孩子们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从而产生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3. 心理压抑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没有人能及时倾听、给予支持和安慰,这会导 致孩子的心理压抑。在长期没有得到消解的情况下,这种心理压抑可能会发展成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 1. 父母回家 让父母回到农村来陪伴孩子,可以有效解决孩子的孤独感和情感失调问题。确 保孩子与父母之间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情,帮助孩子促进情感的稳定和成长。

2. 安排亲近人的陪伴 为孩子安排亲近的人陪伴,可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增加安全感,帮助孩子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亲近的人可以是祖父母、叔叔阿姨、堂兄姐等。真正关心爱护孩子的人,能够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关怀。 3. 心理辅导 为孩子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能够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和疏导情绪。心理辅导师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针对孩子的心理需求进行开导和引导,从而缓解其心理问题。此外,家长也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辅导方法,随时给孩子提供心理支持。 4. 安排丰富的课外活动 农村留守儿童往往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不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家长可以选择合适的课外活动为孩子安排,例如学习、游戏、运动等活动,让孩子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自信心。 5. 建立人际支持网络 与同龄人一起建立人际支持网络,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其他人的支持和慰藉。这种人际支持网络不仅可以是朋友、同学,还可以是老师、社工人员等。这其中的关心和帮助,能够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建立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 三、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解决问题时,应该采用全方位的手段,如家人陪伴、亲近人陪伴、心理辅导、课外活动等。让我们一起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个案分析与对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个案分析与对策幼儿园新《纲要》中指出,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绝大多数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已经占据教育的先机,这些在正常家庭生活的孩子身边萦绕着爱,他们能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成长;但是对于一些家庭环境特殊的留守儿童来说,家庭教育就可能存在着缺失,所以他们所受的教育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如何关注这些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是我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关注留守儿童日常行为中出现的问题。 孩子心理行为有了问题,会表现在各方面,从而引起与他密切接触人的注意。作为一线的老师,一定要重视各方面的信息,综合采纳,不能置之不理,就这样,XX 很快纳入我的视线,因为这是个特别内向、敏感、的孩子。大班才从乡下转来,父母又因外出打工把他寄养在大伯家,他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大伯大妈带。从这一天起,我就开始观察他。 画面一: 孩子们排队去洗手时,全班小朋友都去了,他还安安静静地坐在小椅子上,我走到他跟前温和地对他说:“你快去排队洗手吧! ”他这才慢慢起身,来到自来水龙头旁边,看着小朋友你争我抢地洗手,悄悄地躲在了一边,不敢靠前,等所有的小朋友都洗完手,他才慢慢地、很小心地走到自来水龙头边, 洗手时,他的手在水中泡一下就回到位子上。 画面二: 跳绳训练的时候,孩子们拿着绳子一到楼下,便开心的散开,寻找自己的小天地开心的练跳绳,XX站在那一动不动,于是我对他说:“XX,你怎么不跳绳啊?要认真练习的呀。”他看着我,还是不动,没过一会儿,眼睛里就含着泪水了。我蹲下身去,看着他,问到:“你是不是还不会?”。XX不说话,只是点点头。我摸摸他的头,说:“不会老师也不会怪你的,很多小朋友现在也不会,练练就会了。”他拿手臂擦了擦眼泪,点了点头,但是依旧拿着绳站在那。 画面三: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及教育初探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及教育初探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及教育初探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我们身边出现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群儿童父母在外打工,缺少大人的关爱,情感缺乏因而出现心理问题,这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湖北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严梅福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从心理学讲,小孩在幼年时期如果没父母的教育、抚养和亲情,他的性格、个性会受到影响,除了遗传因素外,情感的缺失可能会使他们的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对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产生不良影响,因为这些影响是潜在的,大家一般不易察觉,其实造成了很多无形的损失。留守小孩和父母在家的小孩,在攻击性、抑郁性和协调性上差异显著。留守子女在人际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业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我在农村中学任教,接触了这类儿童,亲身感受到教育这类儿童的复杂性、艰巨性与重要性。我将结合两个具体案例,浅谈一点,我在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经历和体会。 案例1 一、案例学校表现介绍 刘彬,男,十六岁,20XX年9月进入我校。初三时,我担任他的班主任,自我接手这个班不久,我就了解到他不仅是个留守儿童,还是个问题学生,他身上的问题颇多。该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其他同学玩扑克牌或睡觉,会经常迟到或旷课。坏习惯也不少,交友不慎重,和社会上问题青年有交往;不讲卫生,衣服很脏头发乱蓬蓬;爱吃零食,还有点小偷小摸。犯错后不敢承担就选择离家出走,或与亲人顶撞。他也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同学关系紧张。 二、案例家庭背景调查 该生在一次违纪后,我电话通知他的监护人来校沟通,同时我也想了解一些该生在家的表现,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在通过与其监护人的谈话中,我知道了该生特殊的身世。刘彬的父亲在他年仅四岁时就病故,后来他母亲也改嫁他乡,孤苦无依的他就寄养在大伯、大妈家。大伯家已有俩闺女,都很乖巧,自然得到父母的疼爱,但他总觉得挨打挨骂的只是自己,觉得大伯大妈不爱自己,因而心理失衡。他觉得自己可怜没人疼爱,因而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他任性,爱发脾气爱吃零食。他从家中偷钱花,最多的时候偷过两千元钱,买了一部手机。事情暴露后大伯的教育方式粗暴单一,不是拳打就是脚踢,而且紧抓不放,一犯错就老账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篇 一、问题表现: 安某,男,15岁,九年级(5)班学生,父母离异,判给父亲,但父亲在外打工,跟叔叔二人居住。说话、打架,多动。 二、教育过程及结果: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发现他这怪僻的性格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缺少家庭教育;二是补偿式的父爱,每次父亲回来就是给他生活费及零花钱,对于他物质上的要求尽全力满足,但对于学习基本不提,品德教育从不过问。三是学习疏于监督,养成了随心所欲,无所谓的习惯。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 (1)走进心灵,倾注无限关爱。 我真心实意地走进他的心灵,从心灵上关心他的健康成长,驱除他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我经常找他聊天,聊天的内容不拘限于生活、学习,想到什么聊什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消除他的困惑,让他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他。生活中有了困难,我会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帮助他。

(2)拒绝训斥,力行宽容教育。 在他犯错误时,及时对其进行帮助教育,心对心、面对面的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在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书写潦草,丢三落四,迟到早退,纪律松散的情况下,对其尽量减少训斥,力争能抽出时间和他谈心交流沟通,必要的时候可以宽容他,或将作业量和难度降低。对他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3)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让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很有见地,揭示集体教育的巨大作用。班级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的教育艺 术就在于使这个大家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缺乏爱的留守儿童,更应该让他们在班级里获得情感体验,让他们对班级产生向往感,友爱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经过家长、我以及同学们的努力,基本消除了对学习的厌恶情绪,上课能发言了,还能常常见到他高举右手迫不及待地想发言,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数学作业正确率高了,单词听写能过关了、作文水平提高了,成绩有较大起色。原本只在教室里坐着的他,也在下课和同学一起玩了。在操场上还经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他的变化是令人欣喜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时代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外出务工人员急剧增加,在给每个家庭带来不菲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学校、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留守儿童问题。这些学生心里上的不平衡愈显突出,从而产生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这既影响了学生健康、活泼地发展,又给社会进步带来了的隐患。在此,结合教育工作实践,我就如何构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健康平台,谈几点个人浅见。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 1、自傲型。这类学生有的由于缺少管教,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心目中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不关心集体,不爱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 2、自卑型。这类学生沉默寡言,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 3、厌倦型。这类学生对他人产生一种厌恶感。不愿跟其他同学说话,一味要对着干,对这类学生如果放松教育,将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后果。 4、孤僻型。这类学生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交往。学习成绩不能上升,不热心公益活动,组织能力、自控能力弱,思想教育很难跟上。 二、“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问题 (一)管理难 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不在身边,而爷爷奶奶们只是抱着让他们吃饱穿暖、不出事的态度来管教他们。所以,这些孩子在家里处处受着宠溺,爷爷奶奶也都由着他们的性子而为。他们到了学校之后,受不了纪律的约束,大多数孩子便表现为纪律性差,自觉性差。如:上课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好贪玩……经常出现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的现象。这给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家庭教育不力 现今,在经济利益的驱驶及生活的压力下,许多农民外出打工,这也是造成儿童留守的重要原因。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由祖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 第一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本文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分析其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措施,以便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教育措施 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天气干旱对农民种植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一、“留守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性格上存在很大的缺陷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1 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探讨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探讨 1、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学习方面 1.1.1意志薄弱,缺少学习热情,厌学情绪严重,导致学习偏差。调查结果发现,父母离开家出去打工后,孩子在家的学习处于无人看管的状况,他们遇到问题后在学校能问老师、同学,在回到家后,他们就只能一个人思考,没人能够帮助他们,给他们造成学习上的障碍,让他们在学习上受挫,思索时间长了没结果,他们就会放弃,这样慢慢地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由于"留守儿童"过早的体验到生活的艰辛,而且他们的父母往往以分数的高低检验孩子在家的表现,所以他们事实上比其他儿童更渴望学习,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及学习上的帮助,使他们面对成绩不能上升的情况后逐渐变的消沉,总感觉自己太笨,没有自信心,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1.1.2无人看管,缺乏监护和家教,性格放纵,不好好学习。留守儿童正值学习的最佳时期,理应得到最好的教育,在学业上应该是不断进步的,但是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看管,这些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据调查,本校小学生辍学比例占11%,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留守学生

占60.4%,成绩优良的 只有6%。由于孩子缺少家庭教育这个环节,仅凭学校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1.1.3重视不够,缺少教师关爱,学习动机薄弱,缺乏独立学习能力。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原动力,确立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后,就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而教师在教学时,却往往不善于发掘"留守儿童"身上的"闪光点" ,注意不到细微的进步,不能每天督促其实现学习目标,没有更多的关注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致使他们的学习动机薄弱。据调查,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只有9.7% 的"留守儿童"会经常提出来跟教师讨论,有18.8%很少这样做。这到底该怪谁呢?也许是教师太严肃了,生活在相对特殊环境里的"留守儿童" 心理压力大,不敢接近;1 2.4%的"留守儿童"在自己学习时常常会觉得不知道该学什么好,他们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33%的学生很少利用某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来理解其他学科的东西,他们缺少知识迁移的能力。 1.2个性和人格方面 1.2.1留守儿童易产生自卑心理。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我们对200 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80%,有50.7%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 次,12.2%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选择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增加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另一方面,青壮年外出打工的子女留守问题也日益凸显,笔者认为,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一、留守儿童现状 据中国妇联今年二月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十四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笔者通过对所在地老厂乡进行调查,全乡在读中小学生共有留守儿童887人,占学生总数的22.26﹪.。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教育与监护等多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教育、心理、健康、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一)安全问题。伴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民工涌入城镇打工经商等现象,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总体来说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溺水、触

电、车祸等意外事故的伤害,危及生命安全;二是农村留守儿童容易成为不法分子攻击、欺负和侵害的对象;三是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失控,或因偷窃、伤害他人等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四是有一个群体更特殊,那就是留守女童。在留守女童中,被猥亵、被虐待、被诱奸等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 (二)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出现扭曲和变形。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状况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性格比较孤僻,在家主要跟上了年纪的祖辈生活,性格不如其他同龄人开朗、自信;另一类却调皮捣蛋,喜欢搞恶作剧,这主要是因为老人对孙辈的溺爱,不忍心管教,发展到后来就管不住了。 (三)道德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而留在农村的儿童。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 或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些留守儿童往往面临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 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孤独感、焦虑、自卑、情绪不稳定等。由 于父母长期的外出,留守儿童往往缺乏温暖的家庭氛围和父母的陪伴,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不良的家庭环境、社交困难和教育资源匮乏也给他们带来了压力和焦虑感,导致自卑 和情绪不稳定。 1.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怀,提供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 题。 2. 学校支持:学校应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加 他们的心理素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间的友谊和互助活动,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和情感支持。 3. 社区支持:社区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留守儿童参与,增加他们的 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社区还可以建立志愿者团队,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给 予他们相应的帮助和关怀。 4. 父母教育: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培训机制,教育父母如何正确对待和引导他们的孩子。提供与父母沟通和关爱方法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和支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 康。 5. 心理咨询: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排解内心的压力和焦虑。心理咨询师可以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政府、学校、社区和家长都应该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服务,帮助 他们健康成长。我们也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城市工作,由此导致许多孩子留在乡村或者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这些孩子就是我们所说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是由于长期分离和缺乏家庭关爱,这些问题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将从成因及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成因分析 1.缺乏家庭关爱 留守儿童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缺乏家庭关爱。没有亲人的陪伴,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长期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会导致留守儿童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2.长期分离 对于很多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因为工作关系一直不在身边,导致孩子和父母长时间分离。长时间的分离会导致孩子产生依恋障碍和分离焦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此外,缺乏父母的指导和教育,孩子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导致他们在与同龄人交往过程中出现问题。 3.缺乏社交交往 留守儿童常常没有机会与同龄人交往,他们缺乏良好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可能出现孤僻、自闭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很难纠正,会给留守儿童的未来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二、对策分析 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是主要的心理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增加家庭关爱。这就需要父母尽可能地回家多陪伴孩子,多参与孩子的生活,尽可能地填补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关爱而产生的孤独感。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留守儿童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问题,并知道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通过指导留守儿童与家人、老师、同学等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尽可能地增加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3.增加社区关爱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1. 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留在农村家乡由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或其他亲属照顾的儿童。随着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这些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们个人的发展,也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2. 现状分析 2.1 心理压力与焦虑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乏亲情关爱和心理支持的环境中,往往感受到孤独、焦虑和恐惧。父母的缺席使他们无法获得及时的安全感和情感依赖,容易产生抑郁和情绪波动。 2.2 自尊心受挫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了自尊心的受挫。在与同伴的互动中,他们可能因为出身背景的差异而受到歧视和排斥,进而产生自卑感。

2.3 学习压力与发展困境 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在学习方面面临着困难,他们缺乏家长的指导和监督,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都受到了影响。长期下来,可能导致他们与 务农社会的脱节,学业发展受阻。 3. 影响因素分析 3.1 家庭结构变化 父母远离家乡外出务工,使农村留守儿童与家人的交流受限,家庭关 系紧张。而在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中,亲属、邻里和父母的关系也可 能产生矛盾,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3.2 教育资源不足 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生活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学校条件差,教育质 量低,这加大了他们获取优质教育的难度,也增加了学习压力。 3.3 社会支持体系薄弱 社会支持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然而,现实中,社会 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仍然存在不足,导致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心 理援助和支持。 4. 对策建议 4.1 家庭和亲属关系的改善 家庭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石。父母应保持与孩子的良好沟通,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实施方案

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诊断与干预研究 实施方案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在广大的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京山县雁门口镇地处荆楚大地江汉平原北部大洪山南麓,属丘陵地带,主要以农业为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全镇各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在我校679名学生中,应有134名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0%. 由于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情绪、人际交往、人格和心理等方面,与同父母在家一起生活都不同程度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与先前判若两人,并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疾患。成为目前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和加强教育和挽救的对象。为了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诊断产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对症下药进行干预和矫正,帮助他们更好地健全人格,丰富情感,排解心理障碍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国内相关研究 目前很多地方都在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并且对“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和道德缺失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意见。对于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有相当的丰硕成果,但是,对这部分原本留在农村而父母又远离他们的“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以及如何帮助他们自我诊断产生心理障碍方法和自我矫正的策略,从事该课题研究的人为数不多。 三、理论支持 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但我们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人都有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必然会有一定的心理活动规律。只要我们始终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师生互动,就必然会培养出健康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1、现代心理学理论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至少有七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研究报告 申报人:张朋 单位:郑东新区杨桥永定庄小学 时间: 2015 年 5 月 立项编号:2014-ZJKYB-X09-170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农村,由于生活的紧迫感,有很大一部分的农民到外面去打工,并且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那么随之出现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他们逐渐成为农村教育教学的一个大难点。他们不但年龄偏小,自理能力差,而且缺少爸爸妈妈应有的关爱。在教育教学的大环节中,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处于空白的。留守儿童的存在出现了一连串的教育教学问题,它影响到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还影响到了广大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留守儿童”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他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特殊的环境里面,严重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久以来,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此,我们教研组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并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教学政策,帮助“留守儿童”重新建立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留守儿童身心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确确实实面临一些复杂的问题,比如说生活安排、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学习、品行、情绪、交往等等方面,有些是与基础教育整体现状交织在一起的问题,很值得的我们去探索、研究。

(一)、人身安全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国家大约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也就是说全国每5个孩子中,就会出现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存在。更使我们担心的是,这些留守儿童,面临着安全方面的种种威胁。关于留守儿童被烧伤、拐骗、溺亡等悲剧屡屡出现。留守儿童得不到家庭和爸爸妈妈的关爱和呵护,是最容易产生安全方面的问题,这些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受到他人的侵害;二是自己在行为上不能自己控制,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学习问题 根据我们教师的统计,本学校89.2%的“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我们认为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孙年龄相差实在太大,并且祖辈们大多数都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与孙辈有着很大距离,很难与孩子们交流和沟通。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诸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对小学生。一方面是心理问题,因为爸爸妈妈离开,在一个时期内课堂听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作业完成情况也不太好;二是学习成绩下降,最多只能维持原有的水平。 (三)、品行问题 根据我们老师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行为方面也出现了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说: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学校纪律等等。因为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监管面临各种困难,如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般年纪偏大,和监护对象之间存在巨大的代沟,对孩子在管教上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留守儿童是指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 在户籍地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力大转移的产物。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爱,他们在生活、 学习、教育、心性、品行、安全等方面状况令人担忧。本次针对他们心理 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明确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畸形根源,应对 提出教育对策,强调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重视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经济转轨 过程中不可避免将长期存在的附属产物。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家长 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他们本身贪玩,缺乏自律 意识,在学习、 心理、道德等方面存在不同问题,而心理健康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健康问题已是迫在眉睫!应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主要表现“留守儿童”在心理上的问 题更多的暴露出性格上的缺陷,如自制力差、自我中心、金钱主义、自私、自卑、孤僻、任性、暴躁、逆反等。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在日常 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常表现出以下现状: (一)违纪叛逆 在农村学校违纪学生中,“留守学生”占绝大多数,一般表现为逃学、迟到;不完成作业;小偷小摸;不诚实,经常说谎。 (二)厌学自卑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愿参加活动、自卑心理严重、生活无聊而空虚、胆小怕事、课堂不敢回答问题。 (三)性格内向孤僻 由于缺乏父母亲情的滋润,许多留守孩子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代管监护人”的缺位沟通使他们长期看电视,并模仿局中人,自言自语 或与小狗小猫说话。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出现了人际交往敏感,口头交 际能力减弱;部分留守儿童的性格内向孤僻冷谈。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一)家庭教育的缺位,亲情 关爱的缺失,是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隔代监管和隔代教育使“留守学生”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问题,对他 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后,就把儿童托付给年迈的父母(爷爷奶奶或者外 公外婆)照管,“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负责照管孩子的农村老人 不仅年迈而且绝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难以从体力和智力上担负监管重任,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留守儿童”因“情感饥饿”而产 生畸形心态,主要表现为:任性、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重;性格孤僻,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没有礼貌,没有上进心,集体荣誉 感不强,道德品行较差;学习成绩低下,学习缺乏自觉性、积极性和刻苦 精神;由于家庭没有称 职监护人,学校、家庭又无法沟通,学生厌学情绪日趋严重,学生就 更加难管了。 (二)学校的不当评价、教师的不当教育,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 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案例分析及对策

“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案例分析及对策 阜阳二职高地处繁华的宁老庄镇,近年来,随着不断发展,有不少家长外出经商,随之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学生”。因为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未成年子女被留守在家生活,其中有大量的少年因父母离开而被寄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远亲近邻,有的甚至独守门户,成为了所谓的“留守儿童”,而这样的现象也几乎成为了每个农村学校都面临的问题, 这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 很多孩子成了生活上的困难生, 学习上的后进生, 思想、行为上的问题生,初中学习阶段,是广大青少年人生的关键时期,若学生的教育、情感、心理等问题未得到及时地解决,给青少年的一生必将造成严重的后果。近几年以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本文将以班级个别学生为案例,对“留守学生”的自卑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一些对策,希望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有所帮助。 储某,男,14岁,二职高九年级。上课不专心、不遵守纪律,特别会与周围同学讲话,甚至与老师唱反调,并以此为荣。凡事不肯吃亏,爱出风头,虚荣心较强。一日,学校为建立“留守学生”档案,需要在校的“留守学生”完成一份调查问卷,正当储某某完成调查问卷时,邻坐张某的一句话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你是留守儿童哦!”,张某这样一句话竟使得俩人在教室内动起手来,俩人的桌子椅子都翻到在地,经多名同学劝阻,两人才停下手来。事后,经同学们反映,是储某先动的手,原因就在于胡某的那句“你是留守儿童”,一句虽是事实,略微不带善意的话竟对储某产生了这样巨大的心理作用,冲动之下竟打起同学,这样的事情也直接地反映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确实有亚健康表现。父母外出打工,使他们被迫成为“留守儿童”这一事实在他们的心里已形成了阴影。 据2006年10月湖北师范学院关于“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研究显示:父母均在家的非“留守孩子”在人际交往和自信心方面要显著高于单亲外出的留守孩子;而单亲外出的留守孩子在这方面又显著高于双亲外出的留守孩子。储某会做出那样的举动是其自卑心理或者说是其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在胡某的心里,“留守儿童”是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