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肾病治疗看中西医结合
慢性缺血性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1、原发病的治疗:①控制高血糖:力争将空 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餐后血糖达8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2%。一般首选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 糖药。糖适平:特点是口服吸收快而完全。代谢主 要在肝脏形成羟基化和甲基化的代谢产物,95%通 过胆汁由粪便排出;其次为美比达,虽然其代谢物 产物部分由肾脏排出,但活性低,比较安全。优降 糖排出延迟,氯磺丙半衰期长,均不能使用,降糖 灵也不能使用;胰岛素应用时因在肾脏降解减少, 半衰期延长,故应严密监测使用,及时调整剂量。 ②高血压:争取逐渐将血压降至130/80mmHg,平 均动脉压100mmHg左右。③高脂血症:力争将胆 固醇降至<4.5mmol/L,甘油三酯<1.5mmol/L,低密 度脂蛋白<2.5mmol/L,高密度脂蛋白>1.15mmol/L。
五、治疗方法的选择 由于缺血性肾病进展快,为了尽可能保 留残余肾单位,阻止进行性肾功能减退, 必须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如:①血管造 影显示有侧支循环建立,远端肾动脉供应 区有逆显影,即使有肾功能受损,血供恢 复后肾功能可能改善。②肾活检提示肾小 球、肾小管保存良好,肾小动脉轻度硬化。 ③肾脏长径>9cm,则可采用下述方法。 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不同的治疗方案。
(一)临床表现 1、有导致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疾病,如 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2、导致小动脉硬化的高血压病,或大动脉炎 等以及与以上疾病相关的体征(腹部血管杂音, 视网膜病变)。 3、尤其较瘦的女性患者,可闻及腹部血管杂 音,同时伴有关节酸痛、低热。 4 、 B 超显示双肾萎缩,但不对称(两肾长径 相差大于1.5cm)。 5、可有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减退、夜尿 增多、实验室检查显示肾小管功能减退,可能 伴有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逐年递增,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的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治疗模式。
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血、津液不和,脏腑虚损,痰湿内蕴等病因有关。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原则是以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调和阴阳平衡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治疗包括清热解毒、利水渗湿、补益气血等方剂。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强调的是全身调理,改善体质,增强自身抵抗力。
二、糖尿病肾病的西医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在西医学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慢性高血糖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进而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蛋白尿、肾功能损害等。
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原则是通过降糖、降压、减蛋白尿、保肾等方法来控制病情的发展。
常用的药物包括降糖药物、降压药物、蛋白酶抑制剂等。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1. 显著改善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腰酸腿软等情况。
中医药可以通络利水,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肾脏血液供应,缓解肾脏病变引起的症状。
西医药可以通过降糖、降压、减蛋白尿等方法来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延缓病情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
中医药以调理全身功能,增强自身抵抗力为主要作用,能够减缓病情的进展速度。
西医药则可以通过降糖、降压、保肾等方法来延缓病情的发展,保护肾功能,减少肾脏损伤,延长肾脏的寿命。
3. 促进肾功能的修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还可以促进肾功能的修复。
中医药可以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修复受损的肾脏组织。
西医药可以通过蛋白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来促进肾小球滤过率的恢复,修复受损的肾小球滤过膜。
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分析

吸道 内分 泌 物增  ̄ J [ 1 [ 3 1 。 又 由于 年幼 体 弱 , 气道 狭 窄 , 缺 乏有 效 的 咳
黏 稠 的 分 泌 物不 易 咳 出 , 加 重 呼 吸 道梗 阻症 状 , 极 易 导 痊愈 : 体 温 正常 、 咳嗽 、 咳 痰症 状 消 失 , 肺部 罗音 消失 , x线 嗽 功能 , 雾 化 的作用 主 要是 稀 释 干燥 的 痰 液 , 有 胸 片病 变 完 全 吸收 , 无并发症 ; 好转 : 体温正常、 咳嗽、 咳痰 症 状 致 肺部 的感 染 经久 不愈 。 但 由于婴 幼儿 咳嗽 反射 弱 , 痰 液 不 易 排 减轻 , 肺 部 湿性 罗 音 明 显 减少 , x线 胸 片 病 变完 全 吸收 , 无并 发 利 于痰 液 的吸 收和 排 出 , 吸 痰 的 目的清 理 呼 吸道 , 改 善肺 泡 及 通 气 功 能 , 纠 正 低 氧 血 症, x线 胸 片病 变 明显 吸 收 ; 无效 : 经 治 疗仍 持 续 发 热 、 咳嗽 、 咳 出 , 最 终改 善组 织 缺氧 。 雾化 机 的选 择 也是 雾 化是 否 有很 好 的 效 痰无 减 轻 , 肺部 湿 性 罗音 无 明显 减少 或 加重 , x线 胸 片病 变 无 好 症 ,
有 效率 , 治疗 效果好 。
关键 词 : 中西 医结合 ; 糖尿 病 肾病 ; 疗效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1 5 — 0 0 8 2 — 0 2
中图分类 号 : R 2 5 6 文献 标识码 : B
并 进行 糖 尿 病 相关 教 育 , 嘱其 进 行 适 当 运 动 , 给 予 优 质 低 蛋 糖 尿 病 肾病 属 于糖 尿 病 的 常见 并发 症 , 是 糖 尿病 的严重 并 验 , 根据 血糖 波 动情 况 , 给 予 口服 药 或胰 岛素 控 制血 发症 , 发 生率 达 2 0 %~ 4 0 %, 其 发展 呈 进展 性 , 可 引 起慢 性 肾 功能 白糖 尿病 饮 食 ,
肾病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思考

健康答人肾病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思考涂太拥 (遂宁安居新安医院,四川遂宁 629006)肾病的治疗中,中药或中成药使用并不代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中西医结合具有独特的形式和内容特点,作为一个学科体系,在肾病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发挥了其学科优势,起到了有效的肾病防治作用。
本文对中西医结合的学科特点以及中西医结合在肾病中的治疗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肾病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向。
1中西医结合的学科特点中西医结合最早是起源于明末清初的汇通学派,是中国引进了西方医学之后,两大学派之间互不相容,但是即便如此,西医却仍旧在某些实证中体现了其独特的特点,与中医相结合,形成了折中的一种形式,当时的西医在理论和方法上均尚未完全成熟,因此中西医结合作为一门学科,具有边缘性的特点。
中医和西医这两个学科的相结合,其目的和对象是相同的,通过互补和交流,逐渐产生新学科。
通常情况下,目的和对象之间存在差异性,才会导致学科边缘化,中西医结合内涵却具有一定的妥协性特征,也就是说中西医结合更注重符合现代科学体系的理论和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哪一种结果能够被社会所接受,中西医结合就会吸收该体系,可见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更重视实用主义。
目前,现代医学的研究逐步推进,代表了现代科学对于人类生理的研究和对疾病的认识,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现代医学作为关键的构成部分,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诊断基础,例如肾病治疗过程中,在现代医学的肾为概念基础之上,按照现代医学的标准进行疾病谱研究,但是在认识疾病中,中医辨证同样作为关键的内容,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其中涉及到了辨证和辨病的相互结合。
学习中医理论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学会辩证,找到合理的支撑点,在现代疾病的诊疗系统之中研究中医理论,在治疗方法上,根据病证结合的形式来诊断现代医学的疾病。
用中西药联合或是中药的治疗方式,是国内最常见的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中药单体的问题研究中,有些中药经过现代化技术的提取,将有形成分的单体剂型开发和研究出来,能够用于现代医学测定疾病,例如青蒿素、雷公藤多苷等药品,不需要辨证论治,就可以使用到临床疾病的治疗中,此类药品是中西医结合下的产物,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此类药品已经突破了中西医结合的范围,在使用中转化为中药的植物性药品制剂,除非使用者在使用中仍就考虑到了药物的中医正型适应性。
中西医结合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中西医结合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究1.简介肾脏疾病是指肾脏发生结构和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包括慢性肾脏病、肾衰竭、肾结石等。
传统的中医疗法和现代的西医疗法在肾脏疾病的治疗中各具特色,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则是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提高肾脏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2.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本原理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疾病,既注重疾病的病因病机,也注重疾病的症状调理。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特点和脏器功能状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等,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西医则注重病理诊断和药物治疗,通过药物的选择和疗程的安排,针对肾脏疾病的具体病因和病理过程进行干预。
3.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疾病的具体方法3.1 中药治疗中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药可以通过草药的内服、外用等方式调理肾脏功能,改善患者的病情。
例如,使用石斛、麻黄、淫羊藿等具有益气固表、温阳壮腰等功效的中药可以改善肾脏疾病引起的体力不佳、阳痿早泄等症状。
3.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肾脏功能,促进气血循环。
例如,针灸可以通过刺激足三里、关元等穴位,提高肾脏的代谢功能,促进废物的排出。
3.3 药物治疗西医对于肾脏疾病的药物治疗也十分重要。
根据疾病的具体病因和病理过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ACEI和ARB等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血压和减轻肾小球的高滤状态,减少肾小球滤过膜的蛋白丢失。
3.4 营养调理营养调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疾病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肾功能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膳食方案,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维持体内的正常代谢和肾脏功能。
4.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应用价值4.1 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疾病可以从多个方面综合治疗,综合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
中医强调整体调理,通过调整患者的体质和脏器功能来提高治疗效果;西医则注重病理诊断和药物治疗,通过精确的诊断和药物的使用,直接干预疾病的病理过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优势肾病综合征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一旦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容易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在当下的肾病综合征治疗过程中,主流方案依然是西医治疗,但当下随着中医的发展,在针对肾病综合征治疗方案中也出现了中医的影子。
那么针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到底是西医好还是中医好呢?他们都各有哪些优劣势?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在哪?是否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呢?1.中西医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关于肾病综合征,中医与西医有着不同的解释,西医认为: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影响,致使人体肾脏的肾小球出现病变,肾脏过滤功能受损,导致血浆蛋白进入原尿,形成蛋白尿,肝脏合成蛋白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引发低蛋白血症。
与此同时,大量血浆蛋白的丢失,肝脏蛋白合成量大大增加,引发高脂血症,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而中医认为,肾病综合征是因为脾肾俱虚所引起,因此将其归纳到“水肿”、“肾风”范畴,受肾虚影响,无法宣通水气,同时因为脾脏虚弱,无法制水,致使水气盈溢,水不通为肿,也有可能是离经之血凝聚成淤,瘀血内生,久必及肾,以肾为始,以肺为终。
1.中西医治疗肾病综合征各有哪些优劣势?首先,西医的本质是循证科学,主张用具体的数据说话,西医借助微观科学,针对人体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因此西医治疗以细胞为主。
西医认为,肾病综合征主要受两大类因素引起,一是人体免疫复合物在肾脏大量沉积,引发肾脏炎症反应;二是受高血压等因素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引发肾病综合征。
因此西医在进行肾病综合征治疗时,以“消炎”与“降压”为主,这种治疗方式优势是见效快,本身误诊率也比较低。
但劣势是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大,且有时无法消除病因,使用门槛也比较高。
而对中医而言,本质上是一种经验医学,个人医疗经验非常重要,中医治疗理论脱胎于中国传统哲学,因此以阴阳五行为基础,中医认为,人的肾脏之所以受损,是因为阴阳五行失衡,简单来说就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入侵了身体,只有做好调理平衡,恢复人体机能,才能消除疾病,而不是像西医那样进行对抗性治疗,因此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优势是对身体产生的副作用非常小,劣势是比较依赖个人经验,缺乏量化指标,因此在实际诊断与治疗方面有着较大差异性。
慢性肾炎看中医还是西医好,不如试试中西医结合

慢性肾炎看中医还是西医好,不如试试中西医结合提起肾病,大多数人群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心态,而肾病也确实会有一定几率诱发肾衰竭,故必须尽早找到最为合适的治疗方式,为我们的健康赢得宝贵的诊疗时间,对病情做到极大程度缓解。
罹患慢性肾炎的颜先生今年55岁,已患病8年,经过西医治疗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发展为肾衰,后经医生建议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进行治疗,使之血肌酐由683umol/l降至520umol/l,同时体重也随之减轻7.5Kg,让其感到浑身轻松,在饮食与睡眠上开始有所改善。
可见,中西医结合在对慢性肾炎的治疗上是有一定优势。
一、什么是慢性肾炎?慢性肾炎即由不同病理类型或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种有着原发性的肾小球疾病,其发展缓慢,故病程较长,因机体差异而呈现出可轻可重的症状,继而出现蛋白尿、水肿和镜下血尿等症状,同时伴有氮质血症、高血压,也被称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该病症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通常情况下难以完全治愈,可能会复发,故需对治疗方式进行有效选用。
二、慢性肾炎的西医治疗西医治疗方式多会选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治疗,只是进行单纯的抗炎治疗,虽能够临时控制水肿和蛋白尿等症状,但只对一部分患者有效,而且还会呈现出较多副作用,故需结合身体情况来进行治疗方式的选择。
因慢性肾炎有着不可逆性,患者必须积极治疗,若肾功能正常,则可少食蛋白类食物,以使肾脏负担逐渐减轻,尽量不要使用能够给肾脏带来负担的药物,必要时配以中药来进行治疗。
1.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中医方式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有着较好效果,可通过中药来进行慢性肾病的调理,对疾病的恢复有着一定助力效用。
中医治疗期间,患者应多休息,远离刺激性食物,可补充适量牛奶与鸡蛋,也应多喝汤水,例如,鲜藕粥或桂花粥等。
四、慢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并结合患者的治愈情况及数据表明,中西结合治疗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上有着较为显著的成效。
通常情况下,可选用中成药制剂或者中药汤剂来完成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病体状态进行对症下药,在使用西药时,口服中药,增强免疫抑制剂的敏感度,应对西医治疗时的副作用。
肾病综合征为什么需要中西医一起治疗

肾病综合征为什么需要中西医一起治疗随着临床加强对中医治疗方式认识的逐渐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逐渐成为临床各种疾病的主要思路,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西医药物可能产生较多并发症,因此和中医治疗并发症较少的特点相得益彰,值得临床引起高度重视。
1.什么是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属于临床综合征的一类,区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含量较多、水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等症状,一些患者也会出现脂肪代谢紊乱等症状,影响机体蛋白质吸收能力。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案,需要和病因相结合,对症下药,治疗越早,治疗效果就会越好,但是如果患者合并高尿酸、高血脂和高血压等疾病,且存在大量蛋白尿超过两年,则可能导致较差的预后效果,若未能积极治疗,极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肾病综合征可能引起以下并发症:首先,感染。
很多肾病综合征患者都会存在感染并发症,通常和糖皮质激素、免疫功能紊乱、蛋白质营养不良等相关。
皮肤、泌尿道和呼吸道等处均容易出现感染,出现类似脓痰、咳嗽和发热等肺炎症状,尿频、尿急和尿痛等尿路感染症状。
其次,血栓与栓塞。
血栓与栓塞也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其并发原因和肾小球疾病类型高度相关。
高脂血症会导致患者体内抗凝物质丢失,进而导致血液黏稠,增加血栓和栓塞的发病率。
患者通常会感到头晕、头痛,若相对严重,也可能出现半身偏瘫的表现。
另外,急性肾损伤。
一些患者也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通常会表现为微小病变型肾病,没有明显诱因,患者一般尿量较少,甚至无尿。
最后,影响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稳定性。
由于尿量较多,大量蛋白尿会携带蛋白质排出患者体外,长此以往,就会影响患者营养供给,影响患者体内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对蛋白质平衡造成较大影响。
2.肾病综合征西医治疗肾病综合征在临床上为慢性肾脏病的类型,治疗周期相对较长,用药方案的复杂性也会更强。
当前可通过西医治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和各类激素等。
当前西医治疗思路主要包含利尿消肿和减少尿蛋白两种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 的 出现 ) , 但 是业 界 比较 公认 的看 法 , 一 般 的 中 医
药疗 法 , 其 治疗 效 果 ( 即尿 蛋 白的 消退 速 度 ) 是 不 满 意
的[ ” 。
1 . 4 中西 医结合 , 优 势要 大得 多 资料 以及 临 床 实践
都说 明, 中西 医结 合 的治 疗 , 可 以 明显 提 高疗 效 、 减 少
4 6 2 4 0 0 )
中图分类号 : R 2 5 6 .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4 5 X( 2 0 1 4 ) 0 3 — 0 4 6 7 — 0 2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4 - 7 4 5 X . 2 0 1 4 . 0 3 . 0 3 9 【 关 键 词 】 中西 医结 合 肾病
法, 以越婢 加 术 汤 、 麻 黄 连翘 赤 小 豆汤 合 五 味 消毒 饮 、 五皮 饮合 胃苓 糖 、 疏凿 引子加 减施 用 。 阴水 辨证分 型 为 脾 阳虚 衰 、 肾阳衰微 , 分 别 以温运脾 阳 、 温 肾助 阳立 法 ,
以实 脾饮 、 济生 肾气 丸合 真武 汤加 减治疗 [ 引 。
以不 考虑 副作 用 ( 即便 在大量 使用 免疫 抑制 剂 的情况 下 ,中医药 的及 时应用 亦可 以 明显减少 并发 症 以及 副
性 肾小 球硬 化 等多 种 :继 发性 则包 括 过敏性 紫 癜性 肾
炎、 乙肝 相 关性 肾炎 、 系 统性 红 斑 狼疮 性 肾炎 、 糖 尿 病 肾病等 类 型 。主要 的病理 ,即 肾小 球 滤过膜 的分子屏 障及 电荷屏 障作 用受 损 , 原尿 中蛋 白含 量增 多 , 超过 近 区小 管重 吸 收量 而形成 大量 蛋 白尿 ,造 成低 蛋 白血症
病 的探 讨 . 取得 了一 定 的进展 , 总结 的“ 肾病 三法 ”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 肾病 理论 有一 定创 新 [ 2 ] 。应 用 “ 肾病 三法 ” 治 疗 肾病 ,疗效 明显 优 于单纯 的中医药 和西 医治 疗 以
盛. 分别 以疏 风清 热 、 解 毒利 湿 、 健 脾通 阳、 分利湿 热 之
中 国中 医 急 症 2 0 1 4年 3月 第 2 3卷第 3期 J E T C M. Ma r . 2 0 1 4, Vo 1 . 2 3 , N o . 3
—
—
4 67— —
・
证 治 探 讨 ・
从 肾病治疗看 中西 医结合
张 瑞 萍 黄 超 平 尹 亚 东 刘 书红
( 1 . 河 南省 灵 宝市 第一 人 民 医院 , 河南 灵宝 4 7 2 5 0 0 ; 2 . 河 南省 舞 阳县人 民 医院 , 河 南 舞 阳
胞 毒 药物 的使 用 。治疗 机理 为 “ 可能 通过 抑制 炎症 反
肾病综 合 征 ( 肾病 ) 是指 由多 种原 因所 引起 的 肾小 球 基 底膜 通透 性增 高 , 导致 大量蛋 白丢失 , 从 而 出现 低 蛋 白血症 、高 度水 肿 和高胆 固醇 血症 的一 组临床 综 合 征_ 1 ] 。笔者 从 1 9 9 7年起 . 即致 力于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 肾
膜 增生 性 肾小球 肾炎 . 轻 型者激 素疗效 好 。 重者则 疗 效 很 差 。系膜 毛 细血管性 肾小 球 肾炎 , 发病 1 O年后 约 有
中 医学 没 有 肾病 的病 名 。对 于水 肿 的定 义 , 《 内经 》 称 为“ 水” , 《 金 匮要 略》 称为“ 水气” , 《 丹 溪心 法 。水 肿 》 将
水肿 分为 阳水 、 阴水 。 认 为感 受外 邪 、 饮 食 失调 、 劳倦 过
度致 肺失 通调 、 脾失 传输 、 肾失 开阖 、 膀 胱 气化不 利 . 导
致水液潴 留、 泛滥 以致 浮 肿 [ 4 3 。 现代 医学 对 肾病 的 认 识, 则要 细 致人 微得 多 。 病 因可分 为原 发性 肾病 即包 括 微 小病 变 型 肾病 、 系 膜增 生性 肾小 球 肾炎 、 局 灶 性节段
1 . 2 中 医学的 治疗 方法 , 比西 医学要 多 西 医学 治疗
副作用 。林 泽想 等发 现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d , J L 肾病综 合
征 ,在 总有 效率 和不 良反 应发 生疫 与炎 症反 应 , 即糖 皮质激 素 和细
医结合 也有 了一 些 自己的看法 。现 论述 于下 。
1 中西 医 学在 肾病认 识 、 治 疗等 各方 面 的 比较
1 . 1 西 医 学对 肾病 的病 理 认 识 , 比 中 医学深 刻 得 多
激 素敏 感 , 但 单 纯 的西 医药 治疗 , 复发 率高 达 6 0 %。系
乱 以及免疫 抑 制剂 的大 量长期 应用 ,感染 是 肾病综 合
征最 常见 的并 发症 。另外 在治 疗过 程 中 ,血 栓及并 发 症 也 常见 , 以肾静脉 血栓 最为 常见 . 发生 率甚 至能 达到 5 0 %。 比较公 认 的认 识是微 小病 变 型 肾病 , 虽然 9 0 %对
1 . 3 单 纯 中、西 医药治疗现 状
单 纯 的西 医治 疗 , 并
发症 较多 , 如感 染 。 由于 蛋 白质营 养不 良、 免 疫功 能紊
及 传 统 的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E 3 3 。课 题进 行 过 程 中 , 基 于
“ 肾病 三 法 ” 疗 效 之上 的 多次 研究 探 讨 , 使 笔 者 对 中西
5 0 %病 理进 展 至慢性 肾衰 。 膜 性 肾病发病 5 ~ 1 0年 出现 肾功能 损害 。局 灶性节 段性 肾小 球硬 化糖 皮质激 素 治
疗5 0 %有效 。无 效者 6 ~ 1 O年超 过 半数 患 者进 入 终 末
期 肾衰 , 即尿 毒症 。虽 然单纯 中医药治疗 肾病 , 几 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