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训练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训练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训练题(附答案)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训练题

1. 某次战役爆发于1916年,历时约10个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之称。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A.滑铁卢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萨拉托加战役

D.马拉松战役

2.1914年,奥匈帝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借口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C.倒幕运动

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A.战争发生在帝国主义时代

B.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C.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D.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矛盾

()

A.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C.美、德取代英、法掌握了世界霸权

D.美英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5.最后通牒:“向帝国作出解释:自从发生6月28日的刺杀罪行以来,塞尔维亚高级官员在国内外谈话中,不顾自己所处的官方地位所发表的种种仇视帝国的毫无理由的言辞,至迟在7月25日星期六晚6时以前答复。”文中的“帝国”指的是()

A.沙皇俄国

B.德意志帝国

C.英国

D.奥匈帝国

6.右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幅海报(海报译文:这些妇女也在尽微薄之力, 学习制造军火),海报反映了妇女走进工厂,代替男人们维持战争工业。

这表明()

A.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B.战争减少就业机会

C.战争波及更多民众

D.民用工业受到影响

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以和平主义为由,宣布美国保持中立。当美国参战时,威尔逊又宣布,美国是为了捍卫“和平、民主和自由”。美国前后不同的立场表明()

A.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

B.美国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战

C.一战改变了美国的外交策略

D.美国始终捍卫民主和自由

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1/4,法国失去了1/3,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

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A.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

B.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

C.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

D.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9右图是坐落于英国伦敦的中国劳工团队纪念碑。该碑是用来纪念中国劳工的,他们在100多年前支援协约国取得了一场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是()

A.美国内战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0. 有史学家认为,一战爆发的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愿望。其中一战前对殖民地的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A.日和美B.英和德C.美和俄D.德和法

11.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实质是()

A.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B.德奥借机发动战争

C.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D.英法制止俄国扩张

12. 19世纪末,德国声称:我们过去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为与邻国争夺“曝光下的地盘”,德国缔造的军事集团是( )

A.三国协约B.法兰西同盟C.三国同盟D.反法西斯同盟

13. 2018年很不平静:才见“朝核问题初显缓和曙光”,又担忧“美英法又向叙利亚发动精准打击”。人们担心突发事件会威胁世界和平,因为历史上有“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的先例。这“一把抢”挑起的战争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美国南北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抗美援朝战争

14.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此时,一场被后人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渐近尾声,这场战役发生在()

A.凡尔登

B.凡尔赛

C.萨拉热窝

D.慕尼黑

15.读图,回答问题。

(1)说说你对上面两幅漫画的理解。

(2)有人说,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可以避免。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都使用了大量的新式武器,如德国的飞艇、英国的坦克等。这些新式武器的出现与哪次工业革命有密切关系?请你简要分析这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内在联系。

(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此你有何认识?

16.读图,回答问题。

(1)上图所示是哪两大军事集团?它们属于什么性质的集团?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

1-14: BABADCABDBBCAA

15.(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崛起,要求按经济实力重新分割世界,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同时,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其中英德矛盾最为突出。

(2)不正确。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虽然萨拉热窝事件是偶然的,但是战争爆发是必然的。

(3)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4)科学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应用到战争中,则会加剧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言之有理即可)

16.(1)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集团。

(2)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 (含答案)

站在自己座位旁的小伙子(佟才录) 阅读字数:约980字建议用时:15分钟分值:18分考查题型:第4题内容提示:本文叙写了在回家过年的火车上发生的故事,一个乡下老汉坐在了一个小伙子的座位上,小伙子一直站在老汉的身旁而没有告诉老汉,表现了小伙子善良、乐 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同时给我们以启示。 写作特色:巧设悬念,语言风趣,构思新奇。 窗子坐了下来。刚坐定不久,一个头戴老头帽、满脸皱纹的乡下老汉提着一个蛇皮袋,一屁股在我身边的空座上坐了下来。老汉弯腰把蛇皮袋推进卡座底下,然后冲我笑笑算是打了招呼。老汉也许很累,一坐下便把头歪靠在椅背上眯上眼睛,不一会儿便响起了鼾声。 这时,一个20多岁、学生模样的小伙子,提着一个拉杆箱,站在了老汉的座位旁。他先看了看我,又看了看闭眼睡觉的老汉,嘴唇翕动了几下,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然后,他举胳膊把拉杆箱塞进行李架,手扶着椅背,站在老汉座位的旁边。火车上的人越来越多,车厢里拥挤得像沙丁鱼罐头,空气闷得要死。 火车开动了。我把头转向窗外,看窗外流动的风景。老汉依然闭着眼睛在呼呼大睡。小伙子站在过道里,身体被挤来挤去的旅客撞得歪歪斜斜。一开始,小伙子的身体还能站得笔挺,过了一个多时辰,小伙子的腰便自然地佝偻下来,胳膊肘支撑着椅背,分担着整个身体的重量。 不知过了多久,老汉终于醒了。他揉了揉眼,看了一下四周,对小伙子说:“站累了吧,快坐下歇会儿吧。”小伙子推辞着:“我不累,大爷,还是您老坐吧。”老汉笑着说:“我马上就要下车了!其实这个座位也不是我的。我今天有点感冒,脑子昏昏沉沉的,所以一上车我想找个空座先歇一歇,等人来了再还给他,谁知我一坐下就睡着了。这个座位的主人也没来。”小伙子开玩笑地说:“大爷,看来这座位是上天特意给您老准备的!”老汉哈哈笑着,和小伙子快乐地交谈起来。原来老汉为了给念大学的儿子挣学费,跑到武汉打工。小伙子是个大学生,放假后也没有立即返乡,而是在城里找了份事儿做。 不一会儿,火车到了邢台站,老汉提着蛇皮袋下了火车。小伙子坐在了老汉的座位上。得知小伙子到长春,我说:“你真幸运,站在了老大爷旁边,要不然站到长春可够你受的。”小伙子却笑着说:“其实这个座位本来就是我的。”说着,从兜里取出一张票,正是老大爷的座位号。我惊诧道:“那你怎么不跟老大爷说呢?”小伙子眼眶湿润:“看到老大爷,我想起了我父亲,和老大爷一样,为了供我读大学,他出去打工了。现在也正在某一列车上往家赶,只是不知道他现在是站着还是坐着……”我沉默了,被小伙子的行为深深感动着、温暖着。 火车过了山海关,车厢里越来越冷,而我的心却越来越温暖。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5年11期) 1.文章第四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小伙子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他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南宋与金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问题:女真族何时建立的金?首领是谁?都城设立在哪里? 学生:12世纪初,完颜阿骨打建立金,都城会宁。 展示《大金国志》 女真 四、金的建立1、建立者:2、时间:3、定都:4、民族:女真 完颜阿骨打(金太祖)12世纪初期 会宁(阿城) 《大金国志》记载,说女真人“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骑马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 教师:通过这些资料,反映出女真有什么品质呢? 学生:骁勇善战、彪悍、好战。 教师:当然资料展示的有些夸大的成分。除了这些品质之外,女真族同时 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王朝的祖先。 教师:女真建立了金,随着金的壮大,金灭辽,后1127年,金灭北宋。 展示:历史事实 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走,这就是岳飞词中提到的“靖康耻”。同年南宋建立。 教师:南宋的建立者是谁?定都? 学生:赵构,临安。 教师:赵构是谁的儿子?赵构是宋徽宗的儿子。后来南宋与金之间的战争 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将领,其中最突出的人物是谁? 学生:岳飞。 活动:岳飞精忠报国,但是岳飞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大家思考一下,为 什么岳飞抗金节节胜利的时候为什么会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并被皇帝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912 13 1110 ①916 ②960年③1038④1115⑤①②③④辽10世纪初 西夏11世纪前期金12世纪前期北宋960年 南宋 1127年 ⑤1127 ①916年②960 ③1038④1115年⑤1127年 感悟一:少数民族的历史贡献 感悟二:什么样的民族关系最理想 感悟三:岳飞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思考,少数民族对我国有什么历史贡献?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堂训练题(附答案)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8课课堂训练题 一.选择题.(16分) 1.在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下列属于历史评述的是() A.德军和法军在凡尔登交战B.意大利参加协约国集团作战 C.英国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D.凡尔登战役具有转折性意义 2.观察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表,分析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C.美、德取代英、法掌握了世界霸权 D.美英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3.第一次世界大战使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进了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B.凡尔登战役 C.萨拉热窝事件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4.有史学家认为,一战爆发的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愿望。其中一战前对殖民地的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5.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实质是() A.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B.德奥借机发动战争 C.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D.英法制止俄国扩张 6.19世纪末,德国声称:我们过去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为与邻国争夺“曝光下的地盘”,德国缔造的军事集团是() A.三国协约B.法兰西同盟C.三国同盟D.反法西斯同盟 7.2018年很不平静:才见“朝核问题初显缓和曙光”,又担忧“美英法又向叙利亚发动精准打击”。人们担心突发事件会威胁世界和平,因为历史上有“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的先例。这“一把抢”挑起的战争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美国南北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抗美援朝战争 8.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此时,一场被后人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渐近尾声,这场战役发生在() A.凡尔登 B.凡尔赛 C.萨拉热窝 D.慕尼黑 9.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 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 10.一名德国士兵在留给父母的信中写道:“凡尔登,令人胆战的单词。无数怀抱希望的年轻人就在这里牺牲——他们的尸首腐烂在战壕、乱葬岗、墓地……”历史上称凡尔登战役为“绞肉机”,主要是用以形容() A.战争武器的先进性B.作战范围的广泛性 C.战争过程的残酷性D.战争进展的快速性 11.2010年11月11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92周年纪念日,人们将这一天称为“休战日”。

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习目标: 1.掌握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世间的意识和能力。 2.能力要求: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达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阅读导入部分,提问引起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 美国和德国,垄断组织,托拉斯。 二、展示目标 三、自主学习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__________阶段。 2、以德、意、奥为首的和以英、法、俄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展开疯狂地扩军备战。 3、1914年6月,事件的发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4、1914年7月底,__________向塞尔维 亚宣战。、、、英国相继投入 战争。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在, 其中被成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___________。 6、1917年4月,对德宣战,协约 国力量大增。1918年11月,无 条件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以__________的失败而告终。 7、第一次世界大战总体上是一场战争。 四、合作探究 (一)生生合作: 1、试着概括促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有哪些? 2、试着说明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 (二)师生合作: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因此有人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灾难。那么事实是否如此,他们之间到底有何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高度发展,也由此出现了一批新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doc资料

第?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 闫r.,探求新知 (对应学生用书第16页) 一、三条战线 1. 一战主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 2. 战线:欧洲战场主要有西、东、南三条战线,其中最关键、最有决定意义的是西线战场。3?作战方式:除陆地作战外,双方还展开了海战和空战。 二、凡尔登战役 1. 背景:1915年,西线战局呈现胶着状态。德军为打破僵局,发动凡尔登战役。 2. 时间:1916年2月开始,历时10个月。 3. 特点: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和“地狱”。 4. 影响:战略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三、战争的结束和影响 1.1917年战略态势的转变 (1)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协约国的力量由此大增。 ⑵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大战。 ⑶同盟国集团反战运动风起云涌。 2. 结束:1918年11月,奥匈帝国无条件投降;11月11日,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一战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3. 性质:总体上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4. 影响:战争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破坏,但从客观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住俺鮎跻快乐学月 (对应学生用书第16~17页) 探究一战争与科学技术、和平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导学】 1. 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什么?在战役中列强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答案:略。 2.1917年哪三件大事加速了一战的结束?一战的结局如何? 答案:略。 【记忆方法】利用口诀记忆这段历史一一一战主战在西线,凡尔登是转折点,美弃中立来参战,俄国革命链条断,同盟反战大爆发,协约大胜战争完。 【小贴士】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结果。因此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同时,还要注意到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侵略是民族自卫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但从整个战 争看,它只有从属意义,不能改变战争的总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的性质。 【备课札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 女真族兴起,阿骨打建立了金国,先后灭了辽和北宋。南宋开始后,金兵数次进攻南宋。南宋军民在抗战派将领岳飞等领导下,奋起抵抗金兵,给金兵以重创,特别是在郾城大捷后,抗金斗争一度出现很好态势。但当抗金斗争顺利发展的时候,宋高宗和秦桧等投降派却杀害了岳飞,向金求和,后达成了宋金和议,从而形成了宋金对峙的局面。岳飞抗金是本目的重点,而对岳飞本人及岳飞抗金的评价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二、课程标准 掌握金的建立;了解岳飞抗金,宋金议和等基本史实和概念。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金的建立;了解岳飞抗金,宋金议和等基本史实和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史实景儿历史人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国内民族战争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并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女真政权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难点:正确评价岳飞抗金。 五、教学流程

真人 “ 俗勇悍,喜战斗,耐 饥,骑马上下崖壁如 渴苦辛 ,济江河不 、金的建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八 千 里 路 云 和 月 三 十 功 名 尘 与 土 教师: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他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和 爱戴,南宋与金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问题:女真族何时建立的金?首领是谁?都城设立在哪里? 学生:12 世纪初,完颜阿骨打建立金,都城会宁。 展示《大金国志》 四 说女 飞用舟楫,浮马 而渡。 ” 真 女 教师:通过这些资料,反映出女真有什么品质呢? 学生:骁勇善战、彪悍、好战。 教师:当然资料展示的有些夸大的成分。除了这些品质之外,女真族同 时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王朝的祖先。 教师:女真建立了金,随着金的壮大,金灭辽,后 1127 年,金灭北宋。 展示:历史事实 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走,这就是岳飞词中提到的“靖康耻”。同年南 宋建立。 教师:南宋的建立者是谁?定都? 学生:赵构,临安。 教师:赵构是谁的儿子?赵构是宋徽宗的儿子。后来南宋与金之间的战 争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将领,其中最突出的人物是谁? 学生:岳飞。 活动:岳飞精忠报国,但是岳飞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大家思考一下, 为什么岳飞抗金节节胜利的时候为什么会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并被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案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及组成国家;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后果;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开始的时间;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的概况;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影响。通过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通过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探讨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通过阅读、梳理教材内容,观看图片、图表,阅读史料,进一步培养获取和整理有效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认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弊端,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立场。通过对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的学习,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促进国际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1.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形成。2.萨拉热窝事件。3.凡尔登战役。 二、难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第一世界大战的性质。 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萨拉热窝事件的资料,并整理成故事。2.班级分组。 教学方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2课时。班级: 自制课件。 教具(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本课设计了四个子目,先后讲述了一战爆发的原因,一战进程中的重大战役,一战的结果、性质及其影响。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讲述的过程中要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在突出主题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对一战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本课教学时间为2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使用本课导语,以《好兵帅克》一书导入,其中的设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增强学习新课的热情。方式二:由回顾中国历史中的相关史实导入,如回顾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等史实,以此引入新课,这样便于消减学生对世界历史的陌生感,也有利于将中外历史相对照。方式三:剪辑“萨拉热窝事件”或者“凡尔登战役”的影视资料,直接以情景方式导入新课。 二、“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1.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原因。将英、德、法、美实力比较(参考教材分析部分),以数据表的形式呈现,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分析。根据表格,通过观察19世纪70年代前后英、法、美、德等国家在工业产量排名上的变化,对比分析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接着,探究得出这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工业产量”的数据呈现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没有直接呈现“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的具体情况稍加分析说明。然后,对比1913年英、法、美、德等国家所占殖民地面积的情况,可以看出后起的强国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状况。正因为如此,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大国之间加紧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紧张局面。可以德国为例,结合辅栏的“说说”鼓励学生谈谈:后起的德国为什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过程。讲述“三国同盟”的形成时可以把“三国协约”的形成联系起来,在讲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中需涉及各大国之间的利益和冲突。讲述过程中结合教材提供的《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图》,边分析边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内在联系。在讲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时,使学生加深对“三国同盟”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含反思)

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重要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解;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引导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来都在等待亲人的出现。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

设问:与19世纪中期相比,1913年英、法、德、美在工业产量(经济实力)和殖民地面积上有何变化? 提示:在经济上,美、德工业产值跃居第一、第二位,英、法下降到第三、第四位;在政治上(殖民地占有面积),英、法占有殖民地面积仍然处于第一、第二位,德、美处于第四、第五位。 归纳总结: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认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材料展示:在错综复杂的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集团。1904年、1907年英国协调了与法国、俄国的矛盾,签订了英法协约、英俄协约,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设问:指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各自的盟友国。 提示: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归纳总结:两大军事集团之间扩军备战,展开激烈争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与影响。说说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时间、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二、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的组成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结束的时间、导火索、凡尔登战役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及材料,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重点) 目标4:分析一战爆发的性质和影响,体会战争的残酷。(难点) 三、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一战导火线:奥匈皇储被杀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战”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的组成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结束的时间、导火索、凡尔登战役等基本史实。 (3)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说出两次工业革命对欧洲国家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影响:在两次工业革命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合作探究】2.阅读材料及教材,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比较表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总结。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主要原因: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合作探究】3.阅读教材,理出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家的矛盾。 学生回答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教师根据PPT图示讲解其中的矛盾。 一战前夕欧洲列强的主要矛盾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习题精选 例题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苏轼 请回答: 1.“颜公”指的是哪位书法家?生活在哪个年代? 2.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其代表作是什么? 3.如何评价这个人?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如“颜公”“细筋入骨”等,有此可以判断出人物以及有关书法的代表作、评价等问题。 答案:1.颜真卿,唐朝2.他的书法雄浑敦厚,人称“颜体”,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3.我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书法家之一。 1.我国书法艺术的高峰是( ) A.秦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五代时期 D.隋唐时期 2.继王羲之之后,我国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 ) A.柳公权 B.颜真卿 C.钟繇 D.欧阳修 3.“画圣”是指( ) A.展子虔 B.吴道子 C.阎立本 D.唐玄宗 4.擅长人物故事画的唐代画家是( ) A.展子虔 B.吴道子 C.阎立本 D.唐玄宗 5.开后世写意画先河的画家是( ) A.朱耷 B.吴道子 C.阎立本 D.石涛 6.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原因是( ) A.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外国 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有大量精美的彩雕和壁画 D.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 7.隋唐时绘画作品的类别有( ) ①人物画②仕女画③山水画④花鸟画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8.下列关于隋唐的音乐、舞蹈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②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③呈现出气势恢弘、风格多样,既优美和谐,又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④融合了南朝的优美和北朝的雄健 A.①②B.③④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习题及答案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单项选择题 1.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家是() A.英国、法国 B.英国、俄国 C.德国、奥匈帝国 D.德国、意大利 2.萨拉热窝事件为什么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A.因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打死 B.因为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不满 C.因为德国、奥匈帝国借机发动了战争 D.因为俄国想插手巴尔干半岛 3.结成三国同盟的是() A.德、意、日 B.德、意、奥 C.英、法、俄 D.德、俄、意 4.“一战”前加入了“同盟国”,“一战”开始后又加入了“协约国”一方的是() A.俄国 B.意大利 C.日本 D.美国 5.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是() A.德、英 B.德、俄 C.英、法 D.美、德 6.第一次世界大战首先在哪个国家之间爆发() A.德法 B.俄奥 C.英德 D.奥塞 7.“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一次战役?()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马祖尔湖战役 8.“一战”中第一个被摧垮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俄国 B.意大利 C.奥匈帝国 D. 德国 9.“一战”中第一次使用的新式武器有() ①飞机②坦克③原子弹④导弹⑤毒气⑥生化武器 A.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 10.“一战”前夕,帝国主义列强争夺最激烈的地区是() A.巴尔干地区 B.太平洋地区 C.阿尔萨斯和洛林 D.亚洲的中国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材料二:“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这两则材料说的是哪次战争?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一中“大战进行了四年多”指的是什么时间? (3)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热爱生命教案新人教版

《热爱生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并熟练地运用课文中所出现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文学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二.教材分析 《热爱生命》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1906年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出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生命的赞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逼真性的高度统一,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教读课文,要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寄予着的作者独特的人生理想和美学追求。在写法上,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在阅渎中,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追求。 三.教学重点 体会人与狼对峙部分精彩传神的细节描写。 四.教学难点 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 浏览课文,自行学习疑难字词。分组解决下列问题: 1. 了解19世纪末的美国淘金热,以及杰克?伦敦的有关作品; 2. 收集极地环境的地理、气候等方面知识; 3. 搜寻珍视生命的有关名言或故事。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9世纪末,在和美国北方领土阿拉斯加相毗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谁能描述一下极地环境?有这样一个淘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教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女真族的崛起,金政权的建立和统治,以及金灭辽、灭北宋相关史实,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读相关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金、西夏、南宋并立图》,运用比较法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民族战争性质的分析,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金灭辽及北宋、岳飞抗金 难点:岳飞抗金和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经历了短短100年时间。 今天让我们通过学习《金与南宋的对峙》来揭开这些谜团。 (二)、讲授新课 一、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族的崛起 女真即隋唐时期的靺鞨,又名女贞、女直,满族的祖先,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辽宋时期,女真族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 当时,女真有很多部落,其中的完颜部落逐渐兼并了许多部落。 11世纪末,完颜部的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从此,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相关史事: 女真族勇敢勤劳,擅长狩猎。打猎时,他们用桦树皮做的号角,吹出呦呦的声音,把鹿引诱出来。他们住的房屋,门窗向东或向南开,室内垒有土炕,炕下烧火。至今,中国北方地区还在使用火炕。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九上导学案 07-21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主备人:王珍荣审核:历史组课型:新授课 班级组名组别_________姓名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世间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知识链接】《战马》 继《拯救大兵瑞恩》和《兄弟连》等二战题材后,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把目光转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影片以一匹前额有着白色十字花纹名叫乔伊的农场马的视角展开,1914年,在德文郡小镇,男孩艾尔伯特(杰瑞米·艾文Jeremy Irvine 饰)目睹了幼驹乔伊的诞生。在集市上,它被频繁叫价,最终被艾尔伯特的父亲泰德(彼得·穆兰Peter Mullan 饰)用30基尼的天价收入囊中,跛脚的他也因此得罪了地主。艾尔伯特与乔伊尽情嬉戏,与朋友分享。然而,好景不长,地主登门拜访,称如果乔伊不能犁地将立刻将其带走,泰德只好赌上了全部家当。于是,艾尔伯特在逼迫之下,为乔伊套上了鞍蹬,强迫它犁地,甚至还使用了皮鞭,最终灵性的乔伊真的领会了艾尔伯特的苦衷并将一片遍地石块的荒地翻耕了出来,第一次表现出其出人意料的潜力。 为了还债,泰德辛苦耕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辛苦换来了收成,但是一场大雨毁了一切。 德军来袭,父亲被迫将马变卖给骑兵军,换了30基尼。艾尔伯特虽然难以割舍也只能含泪送别乔伊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战场。 参军了的乔伊因为体格强健,温顺听话,很快就成为了上尉的座骑。然而战争惨烈,乔伊开始不得不的更换主人。从英国上尉,法国老农与孙女,到德国骑兵,它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见识了他们的人生起伏,悲欢离合,更看尽了人间冷暖与战争带来的苦痛创伤。而对乔伊难以忘怀的艾伯特,也参军来寻找它。尽管身处在这凄凉的战壕,乔伊的勇气感动了它身边的士兵和人们,它能够寻找到温暖和希望。但是它的内心却惦记着它的小主人艾伯特,最终他们相逢了。 (一)、自主学习 一、帝国主义争夺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阶段,他们之间发展不平衡,为了争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即和。 二、大战的爆发 1、导火线:。 2、爆发:年,向宣战。 三、空前的灾难 1、战场主要集中在,后来扩大到、和地区。 2、1916年的,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结束:1918年11月,投降,一战以的失败而告终。 4、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发生在之间的一场争夺、掠夺的战 争,涉及的地区广、国家多,死亡人数多,所以是一次空前的灾难。 (二)、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与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1)这段话表露了德国什么样的外交倾向?“这样的时代过去了”指的是什么? (2)德国在中国“争夺阳光下地盘”做了些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3)德国为在全球“争夺阳光下地盘”作了哪些准备?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热爱生命》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8* 热爱生命 教学目的 1.理解、积累“踉跄、窒息、辗转、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词语,了解杰克·伦敦。 2.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教学重难点 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寄予的作者独特的人生理想和美学追求。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他在不长的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其中比较优秀的还有《荒野的呼唤》(1903)、《白牙》(1906)、《天大亮》(1910)、《月谷》(1913)、《墨西哥人》(1913),和受到列宁赞赏的《热爱生命》(1906)。 1916年杰克·伦敦和他的代表作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一样,在精神极度空虚和悲观失望中自杀身亡。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热爱生命》,去了解一个美国西部淘金者绝境求生的艰难历程。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整体理解。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一,二,……)标出意义段,要求体现小说的结构特点,用(1,2,……)段内的层次,标出主要人物,并简要批注作者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用[ ]标出环境描写,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嶝岩(chán):高而险的山岩。踉跄(liàng qiàng):走路不稳。 辗转(zhǎn zhuǎn):①(身体)翻来覆去。②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吹毛求疵(cī):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疵,缺点、毛病。 骸骨(hái) 鲦鱼(tiáo) 窒息(zhì) 二、整体感知 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开端(1---6):人在昏迷中艰难前行 发展(7---22):人与狼漫长的对峙 高潮(结局) (23---27):人与狼殊死搏斗获得胜利 2.指导学生提纲故事情节,师生评点强化 明确: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他发现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度解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了解萨拉热窝事件,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理解;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或辩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 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大战的性质和大战结束的原因。 一、新课导入 从公元前2800年到现在的4000多年间,没有战争记载的只有一年。但1914年以前的战争都是局部的、区域性的,而1914年爆发的战争则是世界性的。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教师讲解: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而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占有状况如何呢? 呈现图表如下: 项目英德法美 1870年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 32 13 10 23 比重 1913年工业产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在世界所占位次 1 4 2 5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以及从表格中的数据所能说明的问题。最后教师强调:帝国主义国家的权益总是和它的综合实力成正比的→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争端。 2.教师讲授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帝国主义国家根据自己的利害关系纷纷寻求同盟者,拉帮结派,不惜大动干戈。帝国主义列强在建立军事同盟的同时,加紧了扩军备战活动。疯狂的扩军备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一场大战的爆发迫在眉睫。引导学生分析这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目标导学二:大战的爆发 请学生根据“相关史事”和资料讲述萨拉热窝事件。认识到德奥把萨拉热窝事件看作战争的极好借口,决定挑起战争。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目标导学三: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教师对照地图,指出欧洲战场上的西、东、南三条战线,以及每条战线的起止点和作战双方,教师强调两点:第一,欧洲战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第二,西线和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又起关键作用。 2.要求学生识读《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在图中找到发生凡尔登战役的地理位置,并指出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指导学生看书了解相关战役情况,强调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 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重要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解;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引导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都在等待亲人的出现。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Ligny Thilly,迎了几个少见的中国面孔,他们最终停在了一处叫博朗库尔的公墓前。50岁的程玲在丈夫和女儿的陪伴下到这里,她被告知,这里就是爷爷毕粹德的安葬之处。这是程玲努力了十年的结果,她一度对从未见面的爷爷一无所知。后才了解到,在上个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14万中国劳工登陆欧洲、加入战事。爷爷毕粹德也在其中,他最终死在了异乡,只有一块纪念被带回了中国。 法国郊外的田间,站在毕粹德被翻译成“PI TSUI TE”的墓碑(如图)前,程玲成为了一战结束以后,第一个到这里祭扫的中国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公民毕粹德为何牺牲在欧洲战场?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训练题(附答案)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训练题 1. 某次战役爆发于1916年,历时约10个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之称。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A.滑铁卢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萨拉托加战役 D.马拉松战役 2.1914年,奥匈帝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借口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C.倒幕运动 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A.战争发生在帝国主义时代 B.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C.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D.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矛盾 () A.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C.美、德取代英、法掌握了世界霸权 D.美英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5.最后通牒:“向帝国作出解释:自从发生6月28日的刺杀罪行以来,塞尔维亚高级官员在国内外谈话中,不顾自己所处的官方地位所发表的种种仇视帝国的毫无理由的言辞,至迟在7月25日星期六晚6时以前答复。”文中的“帝国”指的是() A.沙皇俄国 B.德意志帝国 C.英国 D.奥匈帝国 6.右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幅海报(海报译文:这些妇女也在尽微薄之力, 学习制造军火),海报反映了妇女走进工厂,代替男人们维持战争工业。 这表明() A.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B.战争减少就业机会 C.战争波及更多民众 D.民用工业受到影响 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以和平主义为由,宣布美国保持中立。当美国参战时,威尔逊又宣布,美国是为了捍卫“和平、民主和自由”。美国前后不同的立场表明() A.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 B.美国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战 C.一战改变了美国的外交策略 D.美国始终捍卫民主和自由 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1/4,法国失去了1/3,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