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堂训练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步练习(含答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对战争的态度是什么?产生这一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国家人民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1)支持态度;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一战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战引发了一些国家的革命。
D.凡尔登战役具有转折性意义
【答案】D
6.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药桶”和“火星”是指
A.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
B.奥匈帝国——萨拉热窝事件
C.美国——来克星顿枪声
D.塞尔维亚——萨拉热窝事件
【答案】A
7.(2018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以下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了
A.国际政治地位大幅度下降
B.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C.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
D.经济和基础设施受损严重
【答案】D
5.(2018年四川省阿坝州中考)在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下列属于历史评述的是
A.德军和法军在凡尔登交战
B.意大利参加协约国集团作战
C.英国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答案】D
2.有人说,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图ABCD所代表的国家中,曾加入三国同盟却成为战胜国的是
A.AB.BC.CD.D
【答案】B
3.下图是一部央视译制纪录片片头,本片并不是从政治和军事角度,而是从士兵、家庭主妇、工人、护士和孩童角度来讲述战争的故事。下列关于这次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后精练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后精练含答案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后精练含答案【单项选择】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Europe became a “powder keg”, waiting for the spark that Make it explode.汉语翻译: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这粒火星是()A.涂油子弹事件B.国会纵火事件C.波士顿倾茶事件D.萨拉热窝事件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

请你指出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A.萨拉托加战役B.阿亚库巧战役C.滑铁卢战役D.凡尔登战役3.下列有关一战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源在于萨拉热窝事件B.中国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C.战场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D.正义的一方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交战的双方主要是帝国注意国家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6.这场战争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死伤3000多万,它对人类造成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损害。

在该战争过程中,退出右图中所示军事集团而加入对方军事集团的国家是()A.德国B.奥匈帝国C.法国D.意大利7.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哈谢克在小说《好兵帅克》中,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厮杀的场面。

下列战役,为该小说描述“疯狂厮杀的场面”提供了素材的是()A.凡尔登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C.诺曼底战役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8.无尽的轰炸使法国大量农田变得寸草不生,近百万只羊,无数头牛和约50万匹马被消耗;近100万栋建筑物及难以计数的铁路和公路、许多桥梁、大部分工厂等被破坏。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上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上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上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试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如下图中漫画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A.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划分殖民地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德国法西斯集团妄图吞并世界D.经济危机导致帝国主义国家向外转嫁危机【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但帝国主义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国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所以这幅漫画是德国想要重新瓜分世界,获得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A项符合题意;B项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与图片主旨不符,CD项与二战有关。

由此分析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这里的“火药桶”和“火星”是指()A.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B.法国——攻占巴士底狱C.奥匈帝国——萨拉热窝事件D.美国——来克星顿的枪声【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欧洲列强的角逐中,巴尔干半岛成为当时帝国主义矛盾的焦点,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

欧洲列强的激烈争夺,使巴尔干半岛紧张局势日益加剧,小规模、小范围的战争不断发生。

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用手枪暗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此事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故A。

符合题意;B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3.如图局面出现后导致的结果是()A.美德经济发展比较缓慢B.社会生产力发展极为迅速C.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一战爆发【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建立,表明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一战一触即发,D符合题意。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19世纪末,某一同盟条约规定:“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匈两国应全力援助,如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

”该同盟是( )A.三国协约B.英法同盟C.三国同盟D.德意同盟2.漫画可以用夸张的形象表达历史内涵。

下面漫画表达的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C.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D.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3.以下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皇帝对1914年某个突发事件的看法。

这个突发事件指的是( )塞尔维亚作为一个政治因素,必须从巴尔干抹掉。

----奧匈帝国皇帝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德国皇帝A.三国同盟的形成B.三国协约的形成C.萨拉热窝事件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 ,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

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A.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B.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C.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D.促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5.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为重新分制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

下列示意图中属于三国同盟的是()6.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燦。

”这时的欧洲“火药桶”具体指( )A.巴尔干半岛B.伊比利亚半岛C.小亚细亚半岛D.亚平宁半岛7.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A.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B.三国同盟的形成C.萨拉热窝事件D.三国协约的形成8.“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训练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

下列属于历史评述的是()A.德军和法军在凡尔登交战B.意大利参加协约国集团作战C.英国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D.凡尔登战役具有转折性意义2.下图为某老师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板书。

图中①②处应该是()A.①德国进攻波兰②斯大林格勒战役B.①来克星顿枪声②萨拉托加大捷C.①萨拉热窝事件②凡尔登战役D.①攻占巴士底狱②滑铁卢战役3.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这里的“火药桶”和“火星”是指( )A.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B.奥匈帝国——萨拉热窝事件C.美国——来克星顿枪声D.塞尔维亚——萨拉热窝事件4.“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到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于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缔约国”是指()A.德国和奥匈帝国B.德国和俄国C.英国和奥匈帝国D.英国和俄国5.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万~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

”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战争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冷战”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以下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皇帝对1914年某个突发事件的看法。

这个突发事件指的是()A.三国同盟的形成B.三国协约的形成C.萨拉热窝事件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7.(题文)恐怖活动或突发事件有可能导致战争的爆发,下列哪一事件能论证这个观点A.马航客机失联B.萨拉热窝事件C.戊戌变法D.五月流血周8.(题文)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为维护民族利益制造了有名的萨拉热窝事件,但是我们对他的行为却持否定的态度,原因在于:()A.没能挽救民族危机B.是被压迫民族获取解放的方式C.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属于恐怖主义行为D.与国家的外交政策不能保持一致9.19世纪末,德国声称:我们过去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试卷(含解析)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试卷(含解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试卷一、选择题1.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课上,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同学则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

总的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A. 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B. 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C. 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战争D. 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2.这场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这场战役是()A. 凡尔登战役B. 斯大林格勒战役C. 莫斯科保卫战D. 中途岛海战3.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后来引爆这只“火药桶”的“火星”是( )A. 波士顿倾茶事件B.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C. 三级会议的重新召开D. 萨拉热窝事件4.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

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为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

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B. 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C. 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D. 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5.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

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的是( )A. 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B. 1862年,美国废除黑奴封建身份制度C.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D. 日本明治维新时,提出富国强兵的政策6.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某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是()①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②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③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④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7.下表有关一战的统计数据说明,一战()A. 壮大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B. 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C. 阻碍了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D.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8.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堂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堂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堂达标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是1914年7月12日意大利报纸刊载的裴迪南大公夫妇被刺图。

与此相关的事件是A.波士顿倾茶事件B.萨拉热窝事件C.凡尔登战役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

下列图示中能够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形势的是A.B.C.D.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场战役结束已经百年,被炸过的地表仍旧凹凸不平。

据统计,双方总共投射了至少2000万发炮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之称。

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A.来克星顿的枪声B.攻占巴士底狱C.凡尔登战役D.诺曼底登陆4.“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

”这表明了这场“大屠杀”是A.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B.地区性经济利益冲突C.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D.种族间矛盾激化的结果5.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错误的是A.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D.英国“光荣革命”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6.下表有关一战的统计数据说明,一战A.壮大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B.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C.阻碍了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7.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

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A.一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B.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C.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D.一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潜艇等新式武器8.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历史。

下面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B.凡尔赛体系下蕴含的矛盾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D.两极格局下的对抗和冲突9.“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训练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

下列属于历史评述的是()A.德军和法军在凡尔登交战B.意大利参加协约国集团作战C.英国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D.凡尔登战役具有转折性意义2.下图为某老师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板书。

图中①②处应该是()A.①德国进攻波兰②斯大林格勒战役B.①来克星顿枪声②萨拉托加大捷C.①萨拉热窝事件②凡尔登战役D.①攻占巴士底狱②滑铁卢战役3.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这里的“火药桶”和“火星”是指( )A.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B.奥匈帝国——萨拉热窝事件C.美国——来克星顿枪声D.塞尔维亚——萨拉热窝事件4.“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到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于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缔约国”是指()A.德国和奥匈帝国B.德国和俄国C.英国和奥匈帝国D.英国和俄国5.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万~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

”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战争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冷战”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以下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皇帝对1914年某个突发事件的看法。

这个突发事件指的是()A.三国同盟的形成B.三国协约的形成C.萨拉热窝事件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7.(题文)恐怖活动或突发事件有可能导致战争的爆发,下列哪一事件能论证这个观点A.马航客机失联B.萨拉热窝事件C.戊戌变法D.五月流血周8.(题文)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为维护民族利益制造了有名的萨拉热窝事件,但是我们对他的行为却持否定的态度,原因在于:()A.没能挽救民族危机B.是被压迫民族获取解放的方式C.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属于恐怖主义行为D.与国家的外交政策不能保持一致9.19世纪末,德国声称:我们过去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8课课堂训练题
一.选择题.(16分)
1.在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

下列属于历史评述的是()
A.德军和法军在凡尔登交战B.意大利参加协约国集团作战
C.英国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D.凡尔登战役具有转折性意义
2.观察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表,分析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C.美、德取代英、法掌握了世界霸权
D.美英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3.第一次世界大战使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进了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B.凡尔登战役
C.萨拉热窝事件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4.有史学家认为,一战爆发的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愿望。

其中一战前对殖民地的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5.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实质是()
A.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B.德奥借机发动战争
C.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D.英法制止俄国扩张
6.19世纪末,德国声称:我们过去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

为与邻国争夺“曝光下的地盘”,德国缔造的军事集团是()
A.三国协约B.法兰西同盟C.三国同盟D.反法西斯同盟
7.2018年很不平静:才见“朝核问题初显缓和曙光”,又担忧“美英法又向叙利亚发动精准打击”。

人们担心突发事件会威胁世界和平,因为历史上有“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的先例。

这“一把抢”挑起的战争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美国南北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抗美援朝战争
8.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

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

”此时,一场被后人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渐近尾声,这场战役发生在()
A.凡尔登
B.凡尔赛
C.萨拉热窝
D.慕尼黑
9.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
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
10.一名德国士兵在留给父母的信中写道:“凡尔登,令人胆战的单词。

无数怀抱希望的年轻人就在这里牺牲——他们的尸首腐烂在战壕、乱葬岗、墓地……”历史上称凡尔登战役为“绞肉机”,主要是用以形容()
A.战争武器的先进性B.作战范围的广泛性
C.战争过程的残酷性D.战争进展的快速性
11.2010年11月11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92周年纪念日,人们将这一天称为“休战日”。

请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哪一军事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A.协约国B.轴心国C.同盟国D.反法西斯联盟
12.在1882年形成的同盟国集团中,摇摆不定的国家是()
A.英国B.德国C.意大利D.法国
1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

这场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交战双方是帝国主义国家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激化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D.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14.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后果是()
①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②改变了帝国主义的性质
③解决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④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以和平主义为由,宣布美国保持中立。

当美国参战时,威尔逊又宣布,美国是为了捍卫“和平、民主和自由”。

美国前后不同的立场表明()
A.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
B.美国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战
C.一战改变了美国的外交策略
D.美国始终捍卫民主和自由
1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1/4,法国失去了1/3,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

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A.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
B.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
C.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
D.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二、读图,回答问题。

(6分)
(1)上图所示是哪两大军事集团?它们属于什么性质的集团?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

三.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8分)
(1)请说说你对上面这两幅漫画的理解。

(2)有人说,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可以避免。

这种说法正确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不。

(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都使用了大量的新式武器,如德国的飞艇、英国的坦克等。

这些新式武器的出现与哪次工业革命有密切关系?请你简要分析这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内在联系。

(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此你有何认识?
一、1-16:DACBBCAADCCCCBAB
二..(1)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集团。

(2)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崛起,要求按经济实力重新分割世界,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同时,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其中英德矛盾最为突出。

(2)不正确。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虽然萨拉热窝事件是偶然的,但是战争爆发是必然的。

(3)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4)科学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应用到战争中,则会加剧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

(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