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原则运用中的性别差异以《傲慢与偏见》中人物会话为文本

合集下载

基于礼貌原则视角下的言语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为例

基于礼貌原则视角下的言语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为例

基于礼貌原则视角下的言语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为例一、研究背景1、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

虽然她的一生非常短暂,但她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小说,如《理智与情感》,《艾玛》等。

《傲慢与偏见》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它描述了班尼特家五个女儿不同的爱情经历。

女主角是伊丽莎白。

她和男主人公达西经历了种种误会。

最后,他们放下了对彼此的偏见和傲慢,成为了幸福的一对。

这部小说在奥斯汀的笔下戏剧性地表现出来,语言诙谐幽默,尤其是对话,令人印象深刻。

其中的许多对话都涉及到了礼貌原则。

2、礼貌原则“礼貌”这个词很多人都很熟悉,但如果你没有学过语言学,就可能不太了解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美国学者戈夫曼从戏剧的角度提出了面对面的行为。

他认为面子是人类行为的原则之一,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在此基础上,Brown和Levison于1978年提出了面子理论。

他们认为,人们在交流中相互尊重的最好方式是使用礼貌的语言。

他们还把面子分为积极的面子和消极的面子。

积极的面子意味着人们想要得到别人的信任和赞扬。

而消极的面子指的是在做事情时因不迎合他人或被他人干涉而感到羞辱。

不久,英国语言学家Leech在1983年在他们的基础上提出了礼貌的六个原则:得体准则(最小限制地使别人受损;最大限制地使别人得益。

),慷慨准则(最小限度地使自己得益;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受损),、赞誉准则(最小限度地贬低别人;最大限度地赞誉别人),谦逊准则(最小限度地赞扬自己,最大限度地贬低自己),一致准则(最小限度地减少双方的分歧,最大限度地增加双方的一致),同情准则(使对话双方的反感减至最小限度;使对话双方的同情增至最大限度)。

他明确区分了礼貌行为和不礼貌行为,并分析了人们有时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原因。

然而,他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二、研究现状及不足由于早期礼貌原则研究的不足,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外关于礼貌原则的研究更具普遍性和实用性。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权主义与性别平等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权主义与性别平等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权主义与性别平等1. 引言《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经典小说,它以描绘社会底层女性面临困境、追求自主和平等为主题。

本文将探讨小说中蕴含的女权主义思想以及对性别平等的呼吁。

2. 小说中女性形象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塑造了多个鲜活而复杂的女性角色,展现了她对女性地位和权益的关注。

2.1 主人公伊丽莎白·班内特伊丽莎白·班内特是一个独立自主、机智聪明且具有坚定原则的角色。

她拒绝接受传统束缚,并勇敢地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

2.2 班内特姐妹班内特姐妹一直被视为“寻找好丈夫”的目标,但奥斯汀通过她们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女性走向:•吉英,渴望爱情而不是物质,表达了她追求真爱和婚姻平等的愿望;•玛丽,注重教育自身、追求知识,体现了女性追求自我发展和独立的渴望;•若半娜、凯瑟琳,被描绘为传统女性角色,但也反映出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和道德束缚。

3. 女权主义思想《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权主义思想深刻地影响着角色们的行动和观念。

3.1 拒绝安排婚姻小说中多个女性角色都拒绝了父母为她们安排的婚姻。

奥斯汀通过这种方式呼吁女性应该有选择自己伴侣的权利,并强调婚姻应该建立在互相尊重和真实感情基础上。

3.2 女性地位与教育通过班内特姐妹中玛丽追求知识、吉英对男人要求更高以及伊丽莎白对慾望随意强迫者持质疑态度等情节,小说揭示了社会对于女性的双重标准,并提倡女性应该接受教育、追求自我发展。

4. 性别平等呼唤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呼吁性别平等,并挑战当时对女性在社会和婚姻中地位的传统观念。

描述角色的自主意识和追求幸福的决心,使得小说成为一个积极倡导和呼唤平等权利的作品。

5. 结论《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强调女权主义和性别平等观念的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塑造独立自主且有思想的女性角色,书中探讨了婚姻、教育以及社会地位等问题,向读者展示了当时封建社会下女性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她们为争取平等权益努力与抗争的形象。

《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平等与人际关系

《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平等与人际关系

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平等与人际关系引言《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在19世纪初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以描写社会生活为主题。

在小说中,奥斯汀巧妙地将性别平等和人际关系交织在一起,通过塑造各种不同性格的角色来探索性别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讨论《傲慢与偏见》中展现出来的性别平等问题,并分析它对人际关系造成的影响。

傲慢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伊丽莎白·班内特是《傲慢与偏见》中最引人注目的女主角之一。

她舍弃了传统观念下对贵族男子的崇拜,拒绝了多次向她求亲的德西林先生,并最终选择自己真正爱的达西先生。

伊丽莎白具有独立、聪明和坚定的个性,她不愿意因为自己是女性而被束缚住。

在小说中,伊丽莎白通过与各类人物的互动,展现了她对性别平等的追求。

她拒绝了金钱和地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坚持认为女性应该被视为男性平等的存在。

社会阶级和性别角色《傲慢与偏见》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严重存在的社会阶级划分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小说中,男性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而女性则被限制在家庭生活、嫁娶和养育子女等方面。

这种严格的分工导致了不平等待遇,阻碍了女性在社会上的发展。

通过描述班内特姐妹在找寻结婚对象时所受到的局限性,奥斯汀展示出这些不公平待遇给女性带来的困扰和挫折感。

其中一个例子是班内特家有五个女儿,没有一个男孩继承家产给父母带来了很大压力。

人际关系中展现出来的偏见和歧视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角色,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傲慢和偏见。

特别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以及贵族阶级对中产阶级的鄙视。

这些偏见和歧视在人际关系中产生了种种冲突和误解。

例如,达西先生一开始被班内特一家视为傲慢的新邻居,而伊丽莎白也被德西林先生认为是一个狂妄自大的女人。

但随着彼此更深入地了解,他们才发现自己先前的偏见是错误的。

总结通过《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简·奥斯汀对于性别平等和人际关系问题有着深刻的见解。

《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平等与女性意识的培养

《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平等与女性意识的培养

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平等与女性意识的培养引言《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奋发向上、坚持自我与自由婚姻观念的故事。

该小说在19世纪初创作,虽然时代背景已经改变,但其中探讨的性别平等与女性意识问题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将就《傲慢与偏见》中所体现的性别平等和女性意识培养展开探讨。

1. 剧情中的女性角色《傲慢与偏见》中塑造了多位独立、聪明且有主见的女性角色。

伊丽莎白·班纳特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在情感和理智上都展现出了强大魅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其他角色如简、琼和夏洛特等都各具特点,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作者对女性独立自主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看法。

2. 对待婚姻的态度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对待婚姻的态度大多超越了当时社会的传统观念,更注重寻找真爱、追求自己的幸福。

伊丽莎白坚持不愿嫁给自己不爱的人,而是希望结合理智与感情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配偶。

她以自身实力和品德来衡量伴侣是否值得嫁,显示出了对婚姻平等和尊重的观念。

3. 对抗社会偏见小说中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进行歧视和划定固定角色的现象。

作者通过描述班纳特家庭以及达西家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示了种种阶级与家族既成观念对个人幸福选择产生影响。

然而,伊丽莎白并不甘心境遇受限制,她用独立、智慧、勇气与冲破这些偏见,并最终得到她的真爱。

4. 反思现实意义《傲慢与偏见》不仅仅是一部具有情感和戏剧性冲突的小说,更是对当时社会相对保守的婚姻制度和地位固化现象进行了有力的反击。

作为读者,我们应该从中反思女性意识的培养,倡导性别平等、尊重女性选择权以及打破传统观念与偏见。

结论《傲慢与偏见》通过生动而深入地描绘了女性角色强大的个人魅力和追求自由幸福的勇气,涵盖了性别平等和女性意识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阅读这部经典作品,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培养女性意识,推动社会进步。

注:以上内容为助手自行思考整理后构建出的文档内容,并未从其他来源复制并粘贴。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平等教育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平等教育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平等教育1. 傲慢与偏见简介《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1813年。

小说以19世纪英格兰乡村为背景,讲述了以伊丽莎白·班内特为主角的爱情故事。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绘女性角色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固有偏见和限制。

2. 女性形象分析2.1 伊丽莎白·班内特伊丽莎白是小说中最具争议和魅力的女主角之一。

她聪明、机智,并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不愿因贫穷而牺牲自己的尊严。

她拒绝了许多优秀男士的求婚,只因他们不能触动她心灵深处的琴弦。

伊丽莎白在婚姻问题上坚持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它成为一个重要标志:女性应该追求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受到他人的束缚和期望。

2.2 女性被动与男性权力除了伊丽莎白,其他女性角色在小说中大多数被描绘为被动、依赖和顺从。

她们的一生几乎完全取决于家庭地位以及是否能嫁给有钱人。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和固有偏见,认为她们没有自主选择权,只能遵循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

3. 性别平等教育3.1 定义和重要性性别平等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提倡男女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和机会,消除性别歧视,并促进男女之间的平等关系。

它对于现代社会建立一个公正、包容、进步的社会至关重要。

3.2 在教育中实施性别平等教育•提供广泛且均衡的学科选择:学校应该鼓励男女学生广泛地选择各类学科,避免将某些学科刻板地归属于某个性别。

•打破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学校应该教育学生,告诉他们性别不应该限制个人的才能和追求。

•提供平等机会:学校应该为男女学生提供平等的进步和成长机会,包括参与课外活动、领导角色以及在各类竞赛中展示自己才能等。

4. 总结《傲慢与偏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当时对女性的固有偏见和对女性权利的限制。

然而,伊丽莎白·班内特这个角色展示了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重要性。

通过进行性别平等教育,我们可以帮助打破社会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促进男女间更加公正、平等的关系。

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对达西先生在《傲慢与偏见》中的话语分析

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对达西先生在《傲慢与偏见》中的话语分析

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对达西先生在《傲慢与偏见》中的话语分析摘要: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从礼貌原则的遵循方面对《傲慢与偏见》中达西的话语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虽然达西先生在小说的一开始是目中无人和傲慢无礼的,但通过深刻检讨自己,和遵循礼貌准则最终赢得伊丽莎白的心,同时对达西先生的言语行为分析,有助于读者将礼貌原则应用于日常生活,以得到理想谈话效果。

关键词:礼貌原则;《傲慢与偏见》;言语行为礼貌原则作为语用学的重要语用原则,在最近几年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礼貌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项行为准则,通常被理解为说话人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策略,比如建立、维护或提升交际双方和谐的人际关系。

本文通过在礼貌原则的基础上对小说达西先生的言语行为分析,可以使读者更形象地了解礼貌原则,明白得体的语言是交际中的润滑剂,并对交际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先生话语的语用分析(一)礼貌原则的遵循礼貌原则是由英国语用学家利奇提出来的,他是基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而提出来的,礼貌原则的定义是不伤害对方的面子。

礼貌原则主要包括六条准则,但本论文主要涉及到三个:策略准则、褒奖准则、赞同准则。

1.策略准则策略准则的内容是:缩小对方的损失,扩大对方的好处(何兆熊 90)。

例1:对话很快转向了钓鱼,她听见达西先生邀请她的叔叔去钓鱼,并且向他提供渔具,并指出鱼比较活跃的地方。

(Jane Austen 2003)346这个例子是关于参观Pemberley的部分。

这两句话都是达西先生说的。

在例子1中,达西先生想讨好伊丽莎白,所以他表现得像个绅士。

达西先生邀请伊丽莎白的叔叔在Pemberley钓鱼,很有礼貌,甚至给他渔具鱼。

他对听众的尊重,所以他赢得了伊丽莎白和她的亲戚们的赞赏。

这就是使用得体准则的好处。

2.褒奖准则褒奖准则的内容是:缩小对自己的赞扬,扩大对自己的诋毁(何兆熊 90)。

“宾利非常诚恳谦虚,羞怯妨碍了他自己的判断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Jane Austen 2003)346例2是故事结束时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对话的一部分。

《傲慢与偏见》会话中性别差异的语用分析的开题报告

《傲慢与偏见》会话中性别差异的语用分析的开题报告

《傲慢与偏见》会话中性别差异的语用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的生活和爱情。

小说中的角色形象生动,言辞风格清新流畅,对英国文学和女性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本文选取小说中的几个典型场景,以语用学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小说中男女语言行为的性别差异,进一步了解19世纪英国社会中的性别角色分化和影响。

二、文献综述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主要关注人们在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的特点和规则。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语用学已成为社会科学、语言学和文化研究的跨学科领域。

其中,性别语用学研究了男女在语言使用中的差异,并尝试解释这些差异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和语用背景有关。

在性别语用学研究的过程中,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证研究。

例如,Lakoff (1975)提出了一种基于语言和文化的性别学说,认为男性在生活中更倾向于使用“女性语言”,而女性则多使用“男性语言”,并且把这种性别差异的语言特征归结为性别角色的教育和社会化的结果。

Eckert 和McConnell-Ginet(2003)则认为,语言的使用必定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地区、年龄、社会阶层和性别,这些因素会在语言行为中留下痕迹。

本文将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入理解性别差异的语言使用行为,并探讨剖析《傲慢与偏见》小说中的性别语言差异。

三、研究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男女角色的语言行为,探讨性别差异的语用特征,解释其社会和文化背景,并进一步揭示该时期英国社会中男女性别角色的分化和影响。

最终目标是为加深人们的性别意识和性别平等观念提供参考,并为后续的语用学研究奠定基础。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中选取小说中的典型场景,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小说中男女角色的语言行为进行深入剖析。

其中,研究对象是男主角达西和女主角伊丽莎白,研究场景分别是:第一次见面、舞会、求婚、婚礼和相互了解等。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

Brown和Levinson提出五种补救策略, 分别是:
不使用补救策略、赤裸裸的面子威胁行 为; 积极礼貌策略; 消极礼貌策略; 非公开地施行面子威胁行为; 不施行面子威胁行为。
2. 常态下的会话模式:与亲人和朋友—— 男性直接对抗,女性趋向亲密
Brown和Levinson提出: 面子威胁行为的大小=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 的社会距离+听话人相对于说话人所拥有的 权势+在一种文化中面子威胁行为的强加级 别 威胁大小=社会距离+权势级差+强加级别
3.2 伊莉莎白 凯瑟琳夫人 伊莉莎白vs.凯瑟琳夫人
"I do not pretend to possess equal frankness with your ladyship.
You may ask questions which I shall not choose to answer."
《傲慢与偏见》中礼貌 傲慢与偏见》 原则运用的性别差异
Benjamin
内容
1. 2. 3. 4.
礼貌原则综述 常态下的会话模式 非常态的会话模式 结论
1.礼貌原则综述
“礼貌”是人在社会生产和现实生活中一项 具有道德和伦理意义的行为准则,是人类 文明的标志。 在语言活动中,遵循礼貌原则是实行合作 性会话的重要方面,它对于人与人之间能 否实现沟通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的言语行为本质上都是一些“面子威胁 行 为 ” (Face Threatening Acts , 简 称 为 FTAs)。讲究礼貌就是要减轻某些交际行为 给面子带来的威胁”。
4. 结论(Holmes模式:语境)
3. 非常态的会话模式
3.1 达西vs.伊莉莎白
"I am sorry, exceedingly sorry," replied Darcy, 消极礼貌策略: 消极礼貌策略: in a tone of surprise and emotion, "that you have ever been informed of what may, in a mistaken light, have 说话人满足听话人的消极面子,维护听话人 given you uneasiness. I did not think Mrs. Gardiner was 的私人领域和自我决策的权力。 so little to be trusted." (Elizabeth) ... 其主要特征是:谦让、回避出风头、自制而 "If you will thank me," he replied, "let it be for 不夸夸其谈,注意力放在听话人的个人形象上,集 yourself alone. That the wish of giving happiness to 中于听话人不受干预的需求。 you might add force to the other inducements which led me因而,它是一种“以回避为基础的”礼貌策 on, I shall not attempt to deny. But your family owe me nothing. Much as I respect them, I believe I thought 略 only of yo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第三章有段彬格莱和达西在舞会上的对话。时值彬 格莱和吉英在跳舞,彬格莱极力劝说达西邀舞伴上场,他说: “Come,Darcy,I must have you dance.I hate tO see you standing about by yourself in this stupid manner.You had much better dance”。达西回答:“I certainly shall not.You
there is considerable room to expand Holmes’s framework.
Key words: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framework;linguistic politeness principle;‘gender differences
know how I detest it….”达西以话语明确表示不愿合作。
在对话中,两人始终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呈现出竞争型的会 话模式。这种故意避免使用礼貌策略,而采用直截了当的话 语,表示出说话者不使用补救策略,公开地施行面子威胁的行 为。然而,这种会话方式并不影响两人之问的友谊,如何解释 这个现象呢?Wolfson注意到人们对熟人和朋友使用礼貌策 略最频繁,而对陌生人和亲人使用的礼貌策略相对要少。达西 和彬格莱却不同,他们是朋友,相互间并没有使用任何礼貌策 略来照顾对方的面子需求。这就显示出一种可能:男性所具有 的竞争性、攻击性的话语特点在会话现场并不意味着不友好, 也不是对听话者的故意损害。这种直接、简明、毫无掩饰的话 语行为是男性谈话人之间习惯并应被认可的谈话模式。
Sept.2005 V01.13 No.3
语言使用中公开施行面子威胁的行为包括;强行性插话、 使用公开反对性言语或挑战性言语和采用威胁面子的强势 词,等等。积极礼貌会话策略满足听者的积极面子需求,策略 方式为:恭维、感叹、语气强势词运用、赞同回答、亲呢称呼等。 消极礼貌策略为满足听话人的消极面子需求,所采用的策略 有道歉、使用模糊修饰语和避免言语分歧等。非公开策略指避 免直言不讳,不直接触及对方的面子,使用隐喻、反语、夸张、 暗示等属于此类。
收稿日期 责任编校
2004一02—20
秦岭
·20·万方数据
2005年9月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第13卷第3期
Journal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一==
可证:Holmes提出的会话框架理论具有拓展空间。
关键词:合作与竞争框架;语言礼貌原则;性别差异
中圈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03(2005)03一0020—04
Abstract:This essay is aimed at testing how social dimensions affect gender differences in speaking patterns by
[6]Lakoff&Turner.More Than Cool Reason:A Field G“谢P to Poetic Metaphor[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7]Lakoff.Cognitive semantics[A].In U.Eco et a1.(eds.). Meaning and Mental Representation[C].Indiana University
“礼 貌”是人在社会生产和现实生活中一项具有道德和伦
理意义的行为准则,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在语言活动中,遵循 礼貌原则是实行合作性会话的重要方面,它对于人与人之间 能否实现沟通起着重要的作用。Brown和Levinson(1987)认 为,“礼貌就是‘典型人’(Model Person,简称为MP)为满足面 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人的言语行为本质上都是一 些所谓‘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简称为 FTAs),讲究礼貌就是要减轻某些交际行为给面子带来的威 胁”。人一般有积极面子需求和消极面子需求。前种需求指希 望得到赞赏、肯定和认同;后种需求指不希望受到伤害和强 迫。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本质上是策略性的,即通过采取某种语 言策略达到给对方留面子的目的。Brown和Levinson称语言 礼貌策略为“补救策略”(redressive strategies).因为礼貌是为 最大程度地维护听话人和说话人的面子所做出的努力。采用
应,他要么是直接以“no”作答,要么“made no answer”以示冷 淡,要么直爽地反对太太的主张,说:“I see no occasion for that”,“It is more than I engage for,I assure you”。班纳特太 太被他的话所激怒,几次予以反击,双方矛盾由此而生。班纳 特先生多次以挑战性言语公开反对太太的观点,这是不使用 补救策略,赤裸裸地公开施行面子威胁的行为。是不是班纳特 先生真的不想去完成这一使命呢?其实不然,他不但拜访了彬 格莱先生,而且还是第一批去的。那么,如何鹪释班纳特先生 言语和行为的不一致呢?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断:班纳特先 生其实心理上愿去,只是他不愿意接受太太的话语模式。因为 那样有损自己的尊严。班纳特先生的话语特点表现了男性会 话者的一种普通模式:在谈话中,男性更在乎自己的地位与尊 严,其言语也更直截了当,更容易反驳对方,以此维护自已的 立场。因此,男性的言语对面子更具有威胁性。
时 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式,真
实地呈现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生活,生动反映了上流社会和中 产阶层、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矛盾。其中的人物对话高度浓缩了 当代各色人物的语言会话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我们分析社 会语言规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分析中,笔者将《傲慢与偏见》中八段对话分为社会距离、 相对权势和会话语境三个侧重面,并把每组对话置于不同的 性别环境中,即:女一女、男一女、男一男三组,采用质化和量 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人物运用礼貌原则时的性别差异, 同时考察社会因素对形成性别差异的影响。质化分析着重描 述每组语料中男女会话模式的特点,试图说明由人物之间关 系的变化而引起其对礼貌原则的关注量的变化的原因;量化 分析以不同性别的人物对礼貌原则的关注量的数据.揭示男 女运用礼貌原则时的性别差异;分析中所涉及的礼貌策略主 要为三种:1)不使用补救策略、赤裸裸的面子威胁行为;2)积 极礼貌策略;3)消极礼貌策略,因为此三种策略最能区别竞争 与合作性会话模式。
伊丽莎白和吉英之间的会话方式则不同。她们是姊妹。关 系十分亲密。在第四章的开始部分,吉英在舞会后向妹妹夸奖 彬格莱先生。对此。伊丽莎自对姐姐的每个观点不但表示完全 赞成,还补充了不少的赞誉之词。她采用如赞成、鼓励、恭维之 类的积极礼貌策略来鼓励吉英,说她是“about five times as pretty as every other woman in the room”。此外,伊丽莎白还 用了许多表赞同的强势词,如“just”、“SO much”、“also”、 “always”、“certainly”、“a great deal”,等等。按Wolfson的理
Press,1988.
[83 Ungerer&Sehmid.An Introdu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Ba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93陈建生.翻译认知:加细程度与翻译i-J].英语研究,2002(1). [i0]陈建生.翻译认知:假设和期待与翻译[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2003(3).
111]陈建生.翻译认知:结构突显与裔译[J3.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 (1).
[123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2.
[13]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陈建生,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 方向:认知语言学与语言哲学。 黄曙光,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 方向:认知语言学。
摘 要:本文将《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放置于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原则框架内,分析Holmes男女竞争与 合作型会话框架.以此验证社会因素对形成性别差异的影响。研究证明:“社会距离”、“相对权势”和“特定语境”三个因
素中.特定语境对会话框架的影响最大,受特定语境影响的会话框架可使男女竞争与合作型会话框架完全变形。鉴此
补救策略,表示说话人无意威胁听话人的面子,或试图减弱对 面子的威胁。Brown和Levinson提出五种补救策略,内容为: 1)不使用补救策略、赤裸裸的面子威胁行为;2)积极礼貌策 略;3)消极礼貌策略;4)非公开地施行面子威胁行为;5)不施 行面子威胁行为。五种策略的演进推导如下图所示。
1●■廿Hn r一帕—啪拟啪,b■卿
/。
,on r=0『d/


/Dolhe FT^<
国wth r刚resswe

 ̄\.听咖。

\5 Don't dottle FTA
Gm口时
佃崩m&LeⅥmon·1967:鲫J卿
.+—■——+—+—+—+—+—+—十—■——+—+—■——■—+—_.——+—+—■——+—+—+—+—■——■——+—+一+—+—+——一—■一——一—+————■一——一—+—+—+一+—-卜—+—+—■一—。+一一+—+—+—+—-+一
Foundations,Scope,and Methodology[C].Mouton de Gruyter,
1999.
I-s]Lakoff&johnson.Philosophy in the FzP曲一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