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13页word资料

合集下载

(完整版)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

试论会话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一.会话中的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理论是理解自然语言的一种学识,它是由格莱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讲座中提出。

这个理论提出,谈话的参与者都必须有把谈话进行下去的愿望。

所谓成功的言语交际需要会话双方互相合作互相配合,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

正是交谈者的这种配合,使得他们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

交谈者在交际中所遵循的那些原则和准则就是所谓的“合作原则”,即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

合作原则又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1)质量准则( The Maxim of Quality):A.不要说自已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B.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2)量的准则( The Maxim of Quantity):A.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实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

B.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

3)关联准则( The Maxim of Relation):说话要贴切。

4)方式准则(The Maxim of Manner)表达要清楚A.避免晦涩的词语B.避免歧义C.说话要简要(避免赘述)D.说话要有条理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在实际交往中,人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遵循这四条准则,甚至有时是故意违反这些准则。

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人们故意违反这些准则中来,探究隐含在语言之下的那些言外之意,有时会达到幽默的效果,有时却会引起听者的误解,以至于有时说话者不得不额外的注以解释。

例如在(1)对话中:女孩:我漂亮吗?男孩:你带眼镜的时候很漂亮。

在这个对话中女孩所期待的回答是:是的,你很漂亮。

这样也遵守了合作原则。

但偏偏男孩没这样回答,也就是说他违反了合作原则,所以令女孩产生了误解,她完全有理由这样想:“那就是说我不带眼镜的时候很丑了”。

而男孩为了不让女孩误解,赶紧接着说“你不带眼镜的时候更漂亮。

”以此来消除前句话有可能带来的负面的效果。

论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论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言语交际是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在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两个重要的准则。

合作原则是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双方应该尽量互相理解,努力使对话顺利进行。

合作原则的实质是双方在言语交际中对对方的需求进行回应,从而促进交流的顺利进行。

礼貌原则是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双方应该尽量保持礼貌,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

礼貌原则的实质是通过使用适当的语言、语音、语气和面部表情等,来体现尊重对方的意愿。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言语交际的两个重要准则,它们在言语交际中是相互联系的。

在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的实现是建立在礼貌原则的基础上的,只有在礼貌的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双方在交流过程中的相互尊重,从而促进交流的顺利进行。

合作礼貌原则

合作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
• 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是语言学家格赖斯 (Herbert Paul Grice 1913-1988)在他的著作“Logic and Conversation”(1975)提出的。格赖斯认为, 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 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 从而完成交际任务。因此,格赖斯 (H.P.Grice)提出了会话中的“合作原 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简称CP)。
这样的答话实际上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方式准则和质量准则等。 但是,却照顾了对方的面子,又侧面回答了对方的问题。
2.在非正式场合,在交际双方关系密切的情况下,礼 貌原则应让位于合作原则。因为在朋友、熟人以及地 位平等的交际者之间,文质彬彬地客套礼貌,从语用 效果上看不太自然,会被视为有“虚假”“卖弄”之 嫌。
四条准则
格莱斯认为人们在谈话中遵守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
些次准则,即:
一、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 1)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例:从前有十个人,相约每人带一壶酒来聚餐。其中一个人 想:我带一壶水去,和他们的酒放在一起,谁也不会知道 是谁带的。殊不知,别人也和他想的一样,都带了水来当 白酒。结果到喝酒时,每个人倒了一杯,发现一点儿酒味 也没有。都以为是自己那壶水,也不好说酒淡,反而个个 称赞:“好酒!”“好香啊!”
1.在比较正式、庄重的交际场合,合作原则应让位于礼貌原则。 交际双方交往不深时,适当地违背合作原则中的某条准则, 可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日本友人问:——你以为《源氏物语》是抄袭之作?

会话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会话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会话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作者:刘秋月来源:《商情》2011年第03期[摘要]会话合作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Grice提出, 但合作原则本来不尽完善。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eech提出了礼貌原则理论, 认为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可以互为益补, 礼貌原则可以援救合作原则。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Grice Leech一、引言英国语言学家里奇( Geoffrey N •Leech)提出了语言使用的礼貌问题。

Leech认为,合作原则不尽完善,礼貌原则可以“援救”(rescue)合作原则,与合作原则相益补,礼貌原则可以用来合理地解释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为什么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准则。

二、会话的合作原则Grice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 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一种默契, 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 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何兆熊,2000)。

合作原则这条根本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1.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 。

规定说话时所应该提供的信息量。

(1)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时目的所需求的详尽程度。

(2)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

2.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

规定了说话的真实性。

(1)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2)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

规定了说话要切题, 不说和话题无关的话。

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

规定了表达方式。

(1)避免晦涩的词语。

(2)避免歧义。

(3)说话要简要。

(4)话语要有条理。

(Grice,1975:307-308)这四条准则毕竟是几条约定俗成的规约, 它们不同于严格的语言规则, 并不是绝对不可违反的。

虽然不能说人们违反合作准则产生会话含义都是出于礼貌的需要, 但在不少情况下, 人们这样做的确是出于礼貌的考虑。

为了礼貌, 说话人不愿坦率明言, 为了礼貌, 说话人故意声东击西, 因此言语交际中还要遵守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合作是让两个或多个人在相同的目标上工作,彼此利用各自的技能和特质来帮助共同实现目标的过程。

它是一个团队的必要条件,能够有效地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提升生产率。

然而,在合作的过程中,人们无法避免会有分歧,当在遇到冲突时,除了注重协商达成协议,开展有效合作之外,也要有一定的礼貌原则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首先,要体现礼貌原则,需要保持尊重和耐心。

尊重是合作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把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作为基本的态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耐心也是合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即使在复杂的环境中,仍要保持耐心,以免做出错误的决定,过早的结论。

此外,另一个礼貌原则就是尊重他人的意见,在合作的过程中,不应该以自己的观点凌驾他人。

一定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及时听取他人的想法,考虑他们的思想,甚至把他们的想法改进后也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案,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见解。

此外,当互相触犯时也要保持礼貌,要认可他人的不对,无需立即对对方施加压力,反而要运用灵活的思维,抓住机会去开展有效合作。

最后,要在合作的过程中发挥的是勇气和承担,即使在很复杂的环境中,也要保持勇气,勇敢面对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即使存在失败的可能,也要敢于承担,从中学习,及时加以改善。

综上所述,合作是实现一定目标的一个过程,要想取得成功,必
须遵守一定的原则,正如上文所述,所谓的原则大都是合作中的礼貌原则,像尊重和耐心,尊重他人的意见,当互相触犯时做到礼貌,以及发挥勇气和承担。

这些礼貌原则既能帮助大家取得更好的合作效果,也有助于增强大家之间的彼此理解,友谊以及长期合作的可能性。

浅谈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浅谈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论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

言语交际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里简单谈一下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以及二者间的关系。

一、学会与人相处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首先是由美国语用学家格莱斯提出的。

他提出,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必须合作,遵循一些共同的原则,从而保证交际向着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发展。

有了这条准则,交际双方所说的话就不至于不连贯,因而双方就可以互相配合,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如果有一方违背了合作原则,一种情况下,另一方没有意识到说话者违背合作原则,就会形成虚假信息;另一种情况下,听话者明白说话者是为了出于礼貌为有意为之,就会用心揣摩说话者的真实意思不会造成误解。

具体来说,合作原则包括四项基本准则,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

1、数量准则数量准则包含两方面要求:(1)使说话的详尽程度达到交谈目的的要求,即信息量不能太少或者说不能苟简。

(2)使说话的详尽程度不超过交谈的目的要求,即信息量不能太多或者说不能繁冗。

例如前天我陪同学打网球,之前有这样对话:我:你的网球线穿好没?他:好了,早就穿好了,今天早上拿到的。

穿的是子母线,拍球手感很好,不震手,看线的样子好像很耐打。

以后你要打断线建议你也穿这种~~~~~ 这位同学的回答显然有点画蛇添足,违反数量原则。

2、质量原则质量原则针对交谈双方说话的真实程度。

要求不说假话。

这里强调一下,质量准则只要求说话人不能故意撒谎或信口开河,并不一定强求他说的必须是真理。

质量准则包括两方面的要求:(1)不说自己认为不真实的话。

(2)不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我们可以谈一下新闻媒体中的言语诚信度问题。

比如说,曾经在校内网上看到这样的转帖,作者将几张报纸标题截图后拼接在一起,从上而下依次是:“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三峡大坝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长江水利委: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三峡大坝上”新闻媒体没有经过考察而草率做出论断,违反了言语交际中的质量准则。

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外交语言和策略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在沟通交流中巧妙地运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成为了外交工作者必须学会的重要技能。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原则来谈一下外交沟通中应该如何表达。

一、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指在交流过程中,各方之间可以合作,共同达成目标,避免竞争与矛盾,而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在外交交流中,这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合作的基础上,可以让各国之间建立信任,增进友谊。

首先,利用“我们”的表达方式。

在沟通交流中,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形式来说话,这样可以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合作态度。

比如,“我们可以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共同合作,尽快达成协议”等等。

其次,采用倾听式的交流方式。

在交流中,不仅仅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倾听对方的意见。

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并且尊重其看法,那么就有可能建立合作关系。

比如,“请告诉我您的想法,我非常认真地听取”。

最后,给予对方积极的反馈。

在交流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那么对于合作关系的建立会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非常感谢您的建议,我觉得这个提议很不错,我们可以考虑一下”。

二、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是指在语言交流中,尊重对方和维护自身形象的原则。

在外交沟通中,做到礼貌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外交工作者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形象。

首先,注意自己的言辞。

在交流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礼貌用语,比如“请”、“谢谢”等,这些词语在外交交流中是非常常见的。

同时,还要注意语气,避免使用过于强硬的说话方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其次,尊重对方的身份和地位。

在外交工作中,要必须要有一定的外交与礼仪教育,遵循一些外交的惯例和流程。

例如,向对方的国家领导人打招呼,要注意表达找对方的工作和贡献的敬意,也要注意怎样向对方解释自己的政策或行动。

最后,注意形象气质。

浅谈会话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浅谈会话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浅谈会话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提要:从已有研究看来,对于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大致有三种认识:一是认为合作原则高于礼貌原则,二是认为礼貌原则高于合作原则,三是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存在着一种进退相让的关系,合作原则多一点则礼貌原则少一点,合作原则少一点则礼貌原则多考虑一点。

本文试从事例中证明第三种观点。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一、格赖斯会话合作原则格赖斯认为会话双方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流是因为都遵守了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使会话双方在会话中互相配合以达到互相理解的目的。

会话合作原则的内容包括:量准则:使自己的话提供充分而不多余的信息;质准则:说自己认为是真实或有足够证据的话;关系准则:说话要切题;方式准则:话语在表达上要清楚明白简洁而有条理,并且避免歧义。

而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违反会话合作原则的例子多不胜数。

格赖斯的真正贡献在于他进一步指出,如果说话人有意违反合作原则,又能被听话人理解,并默许听话人作不同理解,那么就会产生“会话含义”(指交际中,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各项准则而产生的话语意义)。

(1)甲:你现在一个月能拿多少钱啊?乙:不多。

以上甲乙两人的对话中,“乙”违反了会话合作原则的“量准则”以此表达他不愿意透露自己收入的想法。

与此同时,“乙”也违反了“方式准则”,没有清楚明白得回答“甲”的提问。

(2)Visitor: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what you have done for me.Guide: Not at all. This is the least I could do.以上是旅客和导游之间的对话,旅客表达了对导游的感谢,而导游出于礼貌而说了谦虚的话,因而违反了“质准则”。

(3)甲:介意我开一下窗户吗?乙:今天挺冷的。

以上两人的对话可以看出:“乙”违反了合作原则的“关系准则”,因而会产生会话含义:“乙”不同意“甲”开窗户。

二、利奇礼貌原则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要求人们在会话中相互合作,实际生活中人们却经常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至于为什么人们会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利奇认为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大都与礼貌有关,于是提出“礼貌原则”以“援助会话合作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会话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一.会话中的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理论是理解自然语言的一种学识,它是由格莱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讲座中提出。

这个理论提出,谈话的参与者都必须有把谈话进行下去的愿望。

所谓成功的言语交际需要会话双方互相合作互相配合,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

正是交谈者的这种配合,使得他们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

交谈者在交际中所遵循的那些原则和准则就是所谓的“合作原则”,即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

合作原则又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1)质量准则( The Maxim of Quality):A.不要说自已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B.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2)量的准则( The Maxim of Quantity):A.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实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

B.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

3)关联准则( The Maxim of Relation):说话要贴切。

4)方式准则(The Maxim of Manner)表达要清楚A.避免晦涩的词语B.避免歧义C.说话要简要(避免赘述)D.说话要有条理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在实际交往中,人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遵循这四条准则,甚至有时是故意违反这些准则。

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人们故意违反这些准则中来,探究隐含在语言之下的那些言外之意,有时会达到幽默的效果,有时却会引起听者的误解,以至于有时说话者不得不额外的注以解释。

例如在(1)对话中:女孩:我漂亮吗?男孩:你带眼镜的时候很漂亮。

在这个对话中女孩所期待的回答是:是的,你很漂亮。

这样也遵守了合作原则。

但偏偏男孩没这样回答,也就是说他违反了合作原则,所以令女孩产生了误解,她完全有理由这样想:“那就是说我不带眼镜的时候很丑了”。

而男孩为了不让女孩误解,赶紧接着说“你不带眼镜的时候更漂亮。

”以此来消除前句话有可能带来的负面的效果。

例(2)He is a machine.(3) Tom has wooden ears.上面这两句话都违背了质量准则里的第一条,因为人不可能是机器,人的耳朵也不可能是木制的。

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推导出特殊的会话含义。

比方说,说他是个机器,可能是想描述“他工作努力”,“他只知道干活”,“他不理解女孩的心”等,视具体情景而定。

而(3)则可能说他对音乐,或其他的能用耳朵来听的东西没有鉴赏能力等等。

(4)A: Where does John live?B: Somewhere in the suburb.在例(4)中可以看到,B的回答不是A所希望的,A希望的是B能告诉他John的确切地址,但B却只给了很含糊的回答,所以这个例句可以看成是对合作原则中第一条的违反,即:B的回答没有达到A所需要的详尽程度。

原因可能是B确实不知道John的地址,为了不违反质的准则,也就是说:不要说自己没有足够证据的话,那么他只好违反量的准则了,所以在实际交际中,有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为了遵从某个准则而不得不违反另一个准则的情况。

那么例句(4)中,如果A有足够的证据证明B很清楚John的具体地址,但B仍然做这样的回答来违反量的准则,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B 不想告诉或者故意向A隐瞒John的地址。

所以在交际中,会话参与者每次对合作准则的违反,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仔细体会,我们可以试着探析到隐藏在字面意思之下的那层含义。

至于对量的准则中的第二条(量的准则A.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实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

B.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

)的违反,我们可以看下面例(5),小李被要求在一个party上做个自我介绍,他是这样说的“我来自沈阳,现在北京一家通讯公司上班,26岁。

未婚。

”其实他本来只说前面那个句子就完全可以了,可是在介绍结束前,他又加了两个字“未婚”,那么难免会让其他人产生误解,认为他还可能有别的目的。

例(6):比如在一对新人的婚宴上,A和B之间的对话如下:A:新娘长的真不好看,妆化的也不怎么样。

B:今天这里真热啊,你觉得呢?从这个例子中能够看出A和B之间的对话完全不答边,也就是没有一点联系,可是不难看出其背后的意思,也就是B在暗示A:“你在这样的场合说这样的话是很不合适的”。

但是有时对关联准则的违反并不仅仅指字面意义的无关联,例如句(7):(Father is trying to watch TV while his daughter Jane is sitting on the settee)F: Do you want to change places,Jane?J: I’m OK.F:I cannot see the television.J: Can’t you?F: Get out of the settee!上面是一对父女之间的对话,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第三句和第四句之间不能说从字面意思上没有关联,但是却和父亲的真正意图大相径庭,父亲真正的意图是想让女儿挪一下位置,因为她挡住了父亲看电视,可是女儿表面了对父亲的提问也做了回答,但这并不是父亲想要的。

所以在实际会话中,所谓的关联准则不仅要求字面意思的关联,还要求意义上的关联。

从上面父女之间的对话,我们可以探究出这样的信息,要不就是女儿比较迟钝,要不就是她故意在跟父亲调皮捣蛋。

对方式准则的违反很多语言学家都会引用下面这个例子例(8):Father: Let’s get something for the kids, shall we?Mother: OK, but I veto I-C-E-C-R-E-A-M.在这句话中,母亲为什么不辞辛苦的把ice-cream给拼读出来呢?为什么要违反语言本来应遵循的规则呢?其实我们不难看出母亲之所以要故意这样说,是为了不让孩子听出来而哭着要父母给买冰淇淋吧。

二.会话中的礼貌原则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

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言语不当,甚至语言粗鲁而引起的不必要的误会﹑摩擦,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例子是不少见的。

这足以说明礼貌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

由于人们在交际中往往不遵守合作准则,甚至故意违反这些准则,于是继合作原则之后, 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G·Leech又提出语言使用中的礼貌问题。

Leech认为人们在会话中常常在违反合作原则的同时遵守礼貌原则,即Politeness Principe简称PP。

Leech的这一学说,较合理地解释了人们人际交往中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一般是出自礼貌的考虑。

其核心内容为:以受话者而不是说话者为中心,尽量使说话者吃亏,而使对方受益,以获取好感,目的在于维护说话者和受话者的关系,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

礼貌原则包括六项准则:1)策略准则(用于指令和承诺)Tact maxim:使他人受损最小,受惠最大。

2)宽宏准则(用于指令和承诺)Generosity maxim:使自身受惠最小,受损最大。

3)赞扬准则(用于表情和表述)Approbation maxim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夸大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用于表情和表述)modesty maxim:尽力缩小对自身的赞扬,夸大对自身的贬损。

5)赞同准则(用于表述)Agreement maxim:尽力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间的一致。

6)同情准则(用于表述)Sympathy maxim: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

在以上Leech提出的六条准则中,1)和2),3)和4)是分别成对的。

1)(策略准则)和2)(宽宏准则)都用于指令和承诺,不同的是,1)从他人的惠损去考虑,2)从自身的惠损去考虑。

指令和承诺这两类言外行为都包括一个牵涉自身和他人双方的动作,而自身受损和他人受惠之间的关系是成正比例的,因此,如果一句话遵循了1)(a),那么它必然也遵循了2)(b)。

由此看来,1)和2)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别,Leech本人也认为在实践中并没有必要区分这两条准则。

3)(赞扬准则)和4)(谦虚准则)都用于表情和表述,3)从他人去考虑,4)从自身去考虑。

但表情和表述不同于指令和承诺,他们不牵涉一个“自身”要“他人”做的动作,或是“自身”为“他人”做的动作。

因此,这两条准则的依据不是“惠”和“损”,而是“赞扬”和“贬损”。

在3)(a)和4)(a),3)(b)和4)(b)之间不存在1)(a)和2)(a),1)b和2)(b)之间那种对应关系。

对他人的赞扬和贬损并不必然构成对自身的贬损和赞扬。

5)(赞同准则)和6)(同情准则)各有自己的依据,相互之间没有关联。

Leech的礼貌准则解释了为什么有的话语比较礼貌,有的不那么礼貌,还有的则不礼貌到了语用上异常的地步。

以下面的句子为例:1)策略准则(9) Would it be possible for you to lend me your car?(10) Could you lend me your car?(11) Will you lend me your car?(12) Lend me your car.(13) ﹡Your must Lend me your car.2)宽宏准则(14)﹡You must have another sandwich.(15)Do have another sandwich!(16)Please have another sandwich!(17)Would you like to have another sandwich?(18)﹡Would it be possible for you to have another sandwich?(19)﹡Would you mind having another sandwich?3)赞扬准则(20)You are the best cook in the world.(21)What a marvelous cook you are.(22)You are really a good cook.(23)You certainly know something about cooking.4)谦虚准则(24)A: what a bright boy you are! You always get full marks. B1:Thank you. I have very good teachers.B2:Thank you. The exam questions are not that hard.B3:Thank you,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in the class that gets full marks.﹡B4:Yes, I am, aren’t I?5)赞同准则(25)A: That dress she is wearing is beautiful, don’t you think?B1:Yes, absolutely.B2:Yes, I couldn’t agree with you more.B3:Yes, I think so too.B4:Well, I like the color.B5:I don’t think it’s beautiful at all.6)同情准则(26)A:I lost my kitten last week and I still can’t get over it.B1:It’s most unfortunate that you lost your pet.B2:I know what it is like. You have all my sympathy.B3:I’m sorry to hear that.B4:Never mind. You can find another one.﹡B5:So we won’t be by that nasty little animal any more.以上的例子都按照礼貌程度递减的次序排列,而﹡则表示在一般情况下语用异常的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