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制药微生物培养基制备

合集下载

培养基制备的方法

培养基制备的方法

培养基制备的方法培养基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基础。

培养基的制备主要分为固态培养基和液态培养基两种形式。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1. 固态培养基制备方法:a. 准备所需材料:琼脂、食物源(如肉汤、蛋白胨等)、矿物质、维生素、葡萄糖等。

b. 称取适量矿物质、维生素和葡萄糖,并添加到蒸馏水中,溶解成浓缩液。

c. 称取适量肉汤或蛋白胨等食物源材料,并加入蒸馏水中,并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溶解。

d. 将步骤b和c中的溶液混合,并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并达到所需浓度。

e. 将溶液倒入试管或培养皿中,使用自动灌装机进行灌装。

f. 放入高压灭菌锅中,在121高压下灭菌15-20分钟。

取出后冷却至室温。

g. 检查培养基是否凝固,如凝固则放入冰箱中保存。

2. 液态培养基制备方法:a. 准备所需材料:氯化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葡萄糖等。

b. 称取适量氯化钠、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钠,并加入蒸馏水中,溶解成浓缩液。

c. 称取适量葡萄糖,并加入蒸馏水中,并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溶解。

d. 将步骤b和c中的溶液混合,并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并达到所需浓度。

e. 将溶液倒入试管或培养瓶中,并使用自动灌装机进行灌装。

f. 倒入适量培养基后,使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

高压灭菌条件一般为121高压15-20分钟。

g. 取出后冷却至室温,检查液态培养基是否出现浑浊或沉淀物,若有则需要重新制备。

在制备培养基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选择: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合微生物生长的食物源、矿物质、维生素等材料。

2. 材料溶解:将所需材料称取放入试管或容器中,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进行溶解,加热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3. 浓度调整:根据实验需要和微生物的生长条件,调整培养基材料的浓度,以满足微生物生长的要求。

4. 灭菌处理:使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处理,达到高温高压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目的。

灭菌是为了减少外界微生物对培养基的污染,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培养基制备实验报告

培养基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和配制方法。

2. 熟悉培养基的灭菌操作流程。

3. 了解培养基在微生物培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通常由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等组成。

根据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实验目的,可以配制不同类型的培养基。

灭菌是保证培养基无菌的关键步骤,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和过滤灭菌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酵母提取物- 胰蛋白胨- 琼脂- NaCl- K2HPO4- MgSO4·7H2O- 水- 水平式电热灭菌锅- 高压蒸汽灭菌锅- 烧杯- 玻璃棒- 试管- 移液器- 灭菌指示剂- 灭菌棉塞2. 仪器:- 电子天平- 灭菌器- 玻璃器皿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的配制:- 称取酵母提取物10g、胰蛋白胨20g、琼脂15g、NaCl 5g、K2HPO4 1g、MgSO4·7H2O 0.5g,加入适量水溶解。

- 将溶液转移至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 将溶液转移至锥形瓶中,用移液器定容至1000mL。

- 将锥形瓶置于电热灭菌锅中,进行121℃、20min的高压蒸汽灭菌。

2. 灭菌指示剂的加入:- 在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加入灭菌指示剂,观察指示剂的变化,确认培养基是否灭菌彻底。

3. 培养基的倒平板:-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倒入平板中,待凝固后,用无菌镊子取出平板,标记并放置于培养箱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培养基灭菌效果:- 通过观察灭菌指示剂的变化,确认培养基灭菌彻底。

2. 培养基平板制备:- 倒平板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六、实验讨论1. 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应注意称量准确,避免误差。

2. 灭菌过程中,应控制好温度和时间,确保培养基灭菌彻底。

3. 倒平板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和配制方法,熟悉了培养基的灭菌操作流程,了解了培养基在微生物培养中的应用。

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培养基的制作方法培养基是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用于培养和繁殖微生物。

正确的制备培养基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以帮助读者掌握正确的制备技巧。

一、准备工作1. 清洗和消毒培养器具:包括量筒、容量瓶、烧杯、培养皿等。

使用去离子水或含0.1%次氯酸钠的消毒液进行清洗和消毒。

2. 准备所需试剂和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生长因子等。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配方。

二、制备培养基步骤1. 按照配方计算所需试剂的质量或体积。

精确称量或计量试剂,避免误差。

2. 将所需试剂分别溶解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

注意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和pH值控制。

3. 将溶解好的试剂倒入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使总体积达到容量瓶标记线。

再次搅拌均匀。

4. 用适当的容器(如烧杯)接收制备好的培养基。

注意避免污染,避免气泡的产生。

5. 进行高温高压灭菌,通常为121摄氏度,压力为15磅,时间为20分钟。

确保培养基的无菌性。

6. 灭菌后,将培养基倒入培养器具(如培养皿、试管等),根据实验需要分装适量的培养基。

7. 将培养器具密封,避免外界污染。

存放于冰箱或低温冷藏室中,避光保存。

三、常见培养基的制备方法1. 营养琼脂培养基制备方法:a. 按照配方计算所需琼脂的质量。

b. 将琼脂溶解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加热至完全溶解。

c. 加入所需营养成分,如葡萄糖、胰蛋白酶胨等。

搅拌均匀。

d. 倒入容器中,高温高压灭菌后分装。

2. 非琼脂培养基制备方法:a. 按照配方计算所需试剂的质量或体积。

b. 将所需试剂溶解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

c. 调整pH值至所需的范围,使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调节。

d. 倒入容器中,高温高压灭菌后分装。

四、培养基制备中的注意事项1. 注意实验室的洁净环境,避免外界污染。

2. 注意试剂的质量和纯度,避免影响培养基的质量。

3. 注意培养基的pH值控制,不同微生物对pH值有不同的要求。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

其他物质
总结词
提供特殊营养或生理功能的物质。
详细描述
除了上述基本成分外,根据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和实验需求,培养基中可能还需要添加其他物质,如维生素、氨基 酸、碱或酸等。这些物质可以提供特殊营养或调节培养环境的酸碱度,以满足某些特殊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03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步骤
确定培养目的
01
02
03
分离培养
为了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 选择适合该微生物生长的 培养基。
鉴别培养
通过培养基上的微生物生 长表现,鉴别微生物的种 类或菌株。
生理生化研究
为了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 化特性,选择适合该特性 的培养基。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类型和材料
固体培养基
选择适宜的营养成分
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鉴别,常 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
根据需要调整培养基的pH值,保证微生物的正常 生长。
灭菌处理
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高压灭菌,以消除杂菌污染。 灭菌后,待培养基冷却至适宜温度后,进行分装、保存或使用。
04
微生物培养基的优化方法
通过实验确定最佳配方
实验设计
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等方 法,系统地改变培养基中各成分
的浓度,以确定最佳配方。
溶氧量
对于好氧微生物,通过控制通气速率和搅拌 速度,探究溶氧量对微生物生长和产物生成 的影响,找到最适溶氧量。
选择合适的菌种或菌株
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菌种或菌株, 了解其生理生化特性,以便为其提供 适宜的培养条件。
对于具有相同功能的菌种或菌株,可 通过比较实验,选择生长快、产物产 量高、耐受性强的菌种或菌株。
实验指标
选择适宜的指标(如菌体生长速率、 产物产量等)来评估培养基的效果, 并确定最佳配方。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一、引言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培养基是供养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而灭菌则是为了消除其中的有害微生物,保证培养基的纯净度。

本实验旨在探讨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的方法与步骤,以及其对微生物培养的影响。

二、培养基的制备2.1 选择培养基成分培养基的成分根据所需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和目的而定,常见的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

在制备培养基之前,需要明确所需微生物的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成分。

2.2 配制培养基根据所选的成分和配方,按照一定比例将各种成分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常见的溶剂包括蒸馏水和生理盐水。

注意溶解顺序和温度,保证各种成分充分溶解。

2.3 调节pH值微生物对pH值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制备培养基时需要调节pH值。

使用酸碱溶液逐滴加入培养基中,同时使用pH试纸或pH计检测pH值,直到达到所需的范围。

2.4 灭菌前的处理在灭菌之前,需要对培养基进行一些处理,包括过滤、加热和冷却等。

过滤可以去除其中的固体杂质和大颗粒微生物。

加热可以杀灭其中的有害微生物,常用的方法包括高温灭菌和压力灭菌。

冷却后的培养基可以用于微生物的培养。

三、灭菌实验3.1 高温灭菌高温灭菌是常用的灭菌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高温杀灭微生物。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瓶中,盖上瓶盖,放入高温灭菌器中。

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时间,一般为121℃,15-20分钟。

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可以用于无菌条件下的微生物培养。

3.2 压力灭菌压力灭菌是一种利用高温和高压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瓶中,盖上瓶盖,放入压力灭菌器中。

设置合适的温度和压力,一般为121℃,15-20分钟。

压力灭菌后的培养基可以用于无菌条件下的微生物培养。

3.3 灭菌效果验证灭菌后的培养基需要进行灭菌效果验证,以确保其中没有活菌存在。

常用的方法包括接种试验和平板计数法。

接种试验是将灭菌后的培养基接种到无菌平板上,观察是否有菌落生长。

培养基的制备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后续微生物实验提供基
础条件。

实验原理,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其主要成分包括碳源、氮源、磷源、微量元素和水。

培养基的制备需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需求进行配方,通常包括基础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两种类型。

实验步骤:
1. 称取适量蔗糖和琼脂,加入蒸馏水中,混合搅拌至完全溶解;
2. 加入适量氨基酸、磷酸盐和微量元素,搅拌均匀;
3. 调节pH值至7.0,加热煮沸,然后灭菌;
4. 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即可使用。

实验结果,制备好的培养基呈黄色透明凝胶状,无异味,pH值稳定在7.0左右。

实验分析,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制备了基础培养基,为后续微生物的培养提
供了必要条件。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好各种原料的比例和加热时间,以保证培养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基础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并取得了良好
的实验结果。

培养基的质量对微生物的培养和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配方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实验改进,在今后的实验中,可以尝试制备不同类型的培养基,以满足不同微
生物的生长需求,并且可以对培养基的配方和制备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提高培养基的质量和效率。

总结,培养基的制备是微生物实验的基础,掌握好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对于后续实验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实验工作奠定了基础。

以上就是本次培养基的制备实验报告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验室36种微生物培养基配制方法

实验室36种微生物培养基配制方法

实验室36种微生物培养基配制方法实验室养菌基是为微生物的培养和研究提供合适营养和条件的培养基质。

不同微生物对培养基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实验室通常需要配制多种不同的培养基。

下面是36种常用的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一、通用培养基1. 营养琼脂培养基(Nutrient Agar)营养琼脂培养基是一种通用的培养基,适用于大多数微生物的培养。

其配方为:蛋白胨10克、葡萄糖5克、琼脂20克、蒸馏水1000毫升。

将以上成分溶解、调节pH至7.0-7.2,加入琼脂,高压灭菌,倒入平皿中,待凝固后用。

2. 营养肉膏培养基(Nutrient Broth)营养肉膏培养基是一种通用的液体培养基,适用于大多数微生物的培养。

其配方为:蛋白胨10克、牛肉提取物5克、葡萄糖5克、蒸馏水1000毫升。

将以上成分溶解、调节pH至7.0-7.2,高压灭菌,分装,即可使用。

3. 大肠杆菌选择性培养基(MacConkey Agar)大肠杆菌选择性培养基是一种常用的培养基,用于选择和鉴定大肠杆菌。

其配方为:蛋白胨17克、葡萄糖1.5克、恶瓜胆汁5克、硼酸紫0.5克、亮矾0.09克、蒸馏水1000毫升。

将以上成分溶解、调节pH至7.0-7.2,加入琼脂,高压灭菌,倒入平皿中,待凝固后用。

4. Sabouraud脱氧胆汁蔗糖琼脂培养基(Sabouraud Dextrose Agar)Sabouraud脱氧胆汁蔗糖琼脂培养基是用于真菌的培养和鉴定。

其配方为:脱氧胆汁10克、蔗糖40克、琼脂20克、蒸馏水1000毫升。

将以上成分溶解、调节pH至5.6-6.4,高压灭菌,倒入平皿中,待凝固后用。

二、选择性培养基1. VC菌属选择性平皿培养基(Vogel-Johnson Agar)VC菌属选择性平皿培养基是用于选择和鉴定Voges-Proskauer菌属(如克雷伯菌)的培养基。

其配方为:葡萄糖1克、琼脂15克、盐酸75克、蒸馏水1000毫升。

将以上成分溶解、加热煮沸,冷却至55-60°C,加入胆盐酯高压灭菌,倒入平皿中,待凝固后用。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灭菌技术,保证培养基无菌,为微生物实验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一、培养基的制备。

1.1 培养基的组成。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营养物质,通常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盐和生长因子等。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需求,培养基的组成也有所不同。

1.2 制备步骤。

(1)称取适量的葡萄糖、蛋白胨、氯化钠等原料;(2)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3)调节pH值,通常为7.0-7.2;(4)分装至试管或培养皿中,加入琼脂(如需要固体培养基);(5)高压蒸汽灭菌15分钟。

二、培养基的灭菌实验。

2.1 灭菌方法。

培养基的灭菌是为了保证培养基中无菌,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在高压下,微生物及其孢子、病毒等能够被有效杀灭。

2.2 实验步骤。

(1)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分装至试管或培养皿中;(2)密封好容器,放入高压灭菌锅中;(3)加水至适当高度,密封锅盖;(4)加热至121摄氏度,压力达到1.05kg/cm2后开始计时,持续15分钟;(5)关火,等待冷却后取出培养基。

实验结果,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培养基中无任何微生物生长。

证明培养基已达到无菌状态,可以用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实验。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灭菌技术,为后续的微生物实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也加深了对无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1] 陈华.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2] 王明. 实验室微生物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以上为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文档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霉素 红霉素 柱晶白霉素 核黄素 类胡萝卜素 维生素B12 L-异亮氨酸 L-丝氨酸 L-色氨酸
发酵制药
培养基制备
氨基酸 丝氨酸 色氨酸 色氨酸 蛋氨酸 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苏氨酸
氨基酸发酵的前体物质
菌体
前体物质
嗜甘油棒状杆菌 甘氨酸
异常汉逊酵母 氨茴酸
麦角菌
吲哚
脱氢极毛杆菌 2-羟基4-甲基硫代丁醇
作用:营养作用;环境条件(渗透压、pH等); 稳定工艺控制(非营养成分,前体,促进剂, 消沫剂)。
• 培养基的组成和比例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微生 物生长、生产和工艺选择、产品质量和产量。
发酵制药
2.4.1 培养基的成分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水 生长因子 前体与促进剂 消泡剂
培养基制备
发酵制药
1、碳源
发酵制药
培养基制备
2、种子培养基-要求与质量控制
培养基成分必需完全,营养丰富。
用速效性、容易被利用的碳、氮源和无机盐等物质, 但浓度不宜高。
种子培养基要与发酵培养基相适应,主要成分接近, 不能差异太大。
缩短发酵的延滞期。
发酵制药
3、发酵培养基
培养基制备
•概念: 提供微生物生长、目标产物生成的生产用培养基。
发酵制药
培养基制备
3、理论计算与定量配制
• 微生物生长和生产可用下列表达式表示:
碳源和能源+氮源+其他营养物质→细胞+产物 +CO2+H2O+热量
• 单位细胞生物量所需最小的营养物质: • 单位产量的最小底物浓度:
发酵制药
培养基制备
碳源和氮源进行转化率计算和分析
•初步计算:参考微生物的化学和元素组成。 •转化率:单位质量原料生产的产物量或细胞量。 •理论转化率:根据代谢途径的物料衡算 •实际转化率:发酵过程中实际测量数值计算。 •目标:使实际转化率靠近理论转化率。
粘质赛杆菌
α-氨基丁酸
阿氏棒状杆菌 D-苏氨酸
谷氨酸小球菌 高丝氨酸
产量/% 1.6 0.8 1.3 1.1 0.8 1.5 2.0
发酵制药
培养基制备
抗生素发酵常用的前体物质
抗生素 青霉素G
青霉素O 青霉素V
放线菌素 C3 链霉素
前体物质 苯乙酸或在发酵中能 形成苯乙酸的物质, 如乙基酰胺等 烯丙基-硫基乙酸 苯氧乙酸
•作用: 不仅要满足菌体的生长和繁殖,还要满足菌体合成目 标产物,是发酵生产中最关键和最重要的培养基。
发酵制药
3、发酵培养基-要求
培养基制备
• 营养物质浓度和粘度适中
• 组成上丰富完整
• 不同菌种和不同产物,对培养基的要求差异很 大,组成和配方需要优化
发酵制药
4、补料培养基
培养基制备
• 概念:发酵过程中添加补充的培养基。
单因素实验
例1 实验流程
考察不同碳源、氮源、磷酸盐浓 度对菌株发酵摇瓶的影响
正交实验 摇瓶发酵
确定最优碳源、氮源、磷酸盐浓度 采用最优培养基,确定初始pH 中试验证
生产发酵正交实验 确定大宗原料培养基组成
发酵制药
培养基制备
无法从生化反应原理来推断和计算出最佳培养基配 方
根据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理论
参照前人所用的经验培养基 结合菌的特殊生物学和产品特征要求 进行大量细致和周密的试验研究
按发酵过程中所处位置和作用:斜面或平板固 体、种子、发酵和补料培养基。
发酵制药
培养基制备
1、固体培养基
概念: 细菌和酵母的固体斜面或平板培养基,链霉菌和丝状 真菌的孢子培养基。 制备: 液体培养基添加1.0-2.0%琼脂粉。 作用: 提供菌体的生长繁殖,形成孢子。
发酵制药
培养基制备
1、固体培养基-要求与质量控制
发酵制药
培养基制备
(3)控制培养基的黏度:
对发酵的影响: 高黏度的培养基,不易彻底灭菌 影响发酵的通气搅拌等物理过程 直接影响菌体对营养的利用 目标产物的分离提取造成困难 措施:固体不溶性成分,淀粉、黄豆粉等增加培养 基的黏度,酶水解,降低大分子物质
发酵制药 (4)控制灭菌操作:
培养基制备
不同促进剂所起的作用
• 起生长因素的作用; • 可推迟菌体的自溶; • 抑制某些合成其他产物的途径而使之向所需产物
的途径转化; • 降低了生产菌的呼吸,使之有利于抗生素的合成; • 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改善通气效果; • 可与抗生素形成复盐,降低发酵液中抗生素的浓
度和促进抗生素的合成等。
抗生素 链霉素 去甲基链霉素 四环素
肌氨酸
肌醇、精氨酸、甲硫 氨酸
抗生素
前体物质
金霉素 氯化物
溴四环素 红霉素
灰黄霉素
溴化物
丙酸、丙醇、丙酸 盐、乙酸盐 氯化物
发酵制药
培养基制备
6、促进剂
• 概念: 促进产物生成的物质,但不是营养物,也不是 前体的一类化合物。
• 种类: 氯化物有利于灰黄霉素、金霉素合成。
表面活性剂吐温、清洗剂,脂溶性小分子化合 物等,起诱导作用。
发酵制药
5、生长因子
培养基制备
概念:
维持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不起碳源和氮源 作用。
种类:
维生素、氨基酸、嘌呤或嘧啶及其衍生物、脂肪酸等。 天然成分中含有:一般无需添加 。 营养缺陷型菌株:必需添加。
发酵制药
培养基制备
6、前体
• 概念: 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的某些化合物,被直接结合到 目标产物分子中,而自身的结构无多大的变化。
发酵制药
培养基制备
小结
培养基组成与作用:C、N、无机盐、水、生 长因子、前体与促进剂、消泡剂
培养基制备与质量控制:固体、种子、发酵 培养基
生产用培养基制备:原则、实验方案、优化
发酵制药
思考题
培养基制备
(1)培养基组成成分有哪些,有何作用?
(2)固体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的 组成特点及其如何衔接?
发酵制药
培养基制备
1、培养基设计一般原则
• 生物学原则:根据不同微生物营养和反应需求设计。 营养物质组成:较丰富,浓度适当。
成分之间比例:恰当,C/N比适宜,有机和无机氮
原料之间:不能产生化学反应。适宜的pH和渗透压
• 工艺原则:不影响通气搅拌、分离精制和废物处理, 过程容易控制。
• 低成本原则:原料来源方便,质量稳定,质优价廉。 • 高效经济原则:满足菌体生长和合成产物的需求,
• 单细胞培养基: 营养丰富,满足菌体生长迅速,不能引起变异。
• 孢子培养基: 基质浓度较低,无机盐浓度适量,以利于孢子形成。 营养不宜太丰富,否则不易产生孢子。
发酵制药
2、种子培养基
培养基制备
•概念:
供孢子发芽和菌体生长繁殖,摇瓶和种子罐培 养基,为液体。
•作用:
使种子扩大培养,增加细胞数目,生长形成强 壮、健康和高活性的种子。
发酵制药
培养基制备
(2)控制培养基原料的质量:
来源与种类的选择
农产副品:因品种、产地、加工、贮存条件不同 而质量差异较大。
化学原料:杂质含量也不相同。
措施:保持稳定的原料来源。 更换原料时,必需再进行一系列试验,确
保产量和质量的控制和稳定性。
发酵制药 原料的选择试验:
培养基制备
不同碳源、氮源对菌种生长的能力和产物的生产能力 很不相同。 对原料进行试验,选择满足发酵要求的来源。 注意: •碳氮浓度与配比:适宜 •速效和缓效成分相互配合,发挥综合优势 •pH:配制时加入酸碱性物质搭配,甚至使用缓冲剂。
去甲基金霉素 头孢菌素C 利福霉素B
抗生素的抑制剂
被抑制的产物
抑制剂
甘露糖链霉素 甘露聚糖
链霉素
乙硫氨酸
金霉素
溴化物、巯基苯并噻唑、硫 脲嘧啶、硫脲
金霉素
磺胺化合物、乙硫氨酸
头孢菌素N
L-蛋氨酸
其他利福霉素 巴比妥药物
发酵制药
培养基制备
7、消沫剂
• 概念: 降低泡沫的液膜强度和表面黏度,使泡沫破裂的化 合物。
(3)如何研制生产用培养基?
• 作用:稳定工艺条件,延长发酵周期,提高目标产 物产量
• 组成:各种必要的营养物质,碳源、氮源、前体
• 制备:按单一成分配制,各自独立控制,或按一定 比例制成复合补料培养基。
发酵制药
培养基制备
5、控制发酵培养基质量
(1)控制水质:
恒定水源和恒定的水质。 地下深层井水,对水质定期化验检查,使用符合要 求的水质配制各种培养基 措施:检测与控制水质参数 pH、溶解氧、可溶性固体、污染程度、各种矿物, 特别是重金属的种类和含量。
培养基制备
概念:
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素的营养物质。 作用:
为正常生理活动和过程提供能量来源,为细胞物 质和代谢产物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发酵制药
碳源种类
培养基制备
糖类:葡萄糖、淀粉、糊精和糖蜜 脂肪:豆油、棉籽油和猪油 醇类:甘油、乙醇、甘露醇、山梨醇、肌醇 蛋白类:蛋白胨、酵母膏 速效碳源:糖类、有机酸 迟效碳源:酪蛋白水解产生的脂肪酸
发酵制药
培养基制备
3、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 概念: 组成生理活性物质或具有生理调节作用矿物质 • 作用方式: 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 • 种类:盐离子 磷、硫、钾、钠、镁、钙,常常添加 铁、锌、铜、钼、钴、锰、氯,一般不加。
发酵制药
培养基制备
4、水
• 菌体细胞的主要成分。 • 营养传递的介质。 • 良好导体,调节细胞生长环境温度。 •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之一。
发酵制药
培养基制备
2、氮源
概念: 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氮素的营养物质。 作用: 为生长和代谢主要提供氮素来源。 种类:无机氮源、有机氮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