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希腊悲剧对后世西方悲剧发展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西方科学之父,他的《诗学》是西方第一部较为完整的美学,文论专著。
在《诗学》中,他对悲剧首次进行了全面论述,在批判地继承古希腊悲剧理论和柏拉图的理论基础上对戏剧理论进行了创新,对后世悲剧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为“悲剧”下了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它的媒介是通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们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同时,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的六个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语、唱段和戏景,其中,“情节是悲剧的根本,用形象的话来说,是悲剧的灵魂。
性格的重要性占第二位。
”而这六个成分中,事件的合理安排是悲剧中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
完整的活动具有开端,中间,结尾。
一部悲剧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其组成部分不仅要排列有序,而且必须具备量度。
这一系列或出于必然,或出于或然而继随发生的事件中,人物由逆境转入顺境,再由顺境转入逆境,这一长度即是比较合适的界限。
同时,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作为对一种行动摹仿的情节,它必须摹仿单一的和完整的行动。
组成情节的事件必须严密布局,以至于如果搬动或删除其中的任一成分,整体将会松散和崩溃,也就是悲剧的情节应达到整一。
这就是悲剧论的情节整一律。
例如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戏剧中人物哈姆莱特性格的理解,而其情节是整一的、一目了然的。
从我国早期将其译作《王子复仇记》,我们就不难看出戏剧讲述了王子哈姆莱特报杀父之仇的故事。
故事情节看似简单,并充分贯彻了亚里士多德的事件要合理安排的理念。
然而细细读来,我们会发现在这一大的整体脉络之下,还有一条与之相平行的隐形的复仇脉络与之相呼应。
这一隐形脉络进一步帮助体现了作品所要歌颂的主题。
对于情节的取材也是非常重要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悲剧都取材于少数几个家族的故事。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的悲剧定义及解读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的悲剧定义及解读
于洋
【期刊名称】《职业技术》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写道":《诗学》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系统的总结了古希腊悲剧艺术的实践经验,形成最早的以情节论为中心的悲剧理论,同时在历史上第一次概括了悲剧的定义,创造了一套完整的悲剧理论。
可以说对后世特别是对西方悲剧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本文试就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进行解读,以期引起更多有识之士对《诗学》中悲剧的重视。
【总页数】1页(P127-127)
【作者】于洋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华瑞学院外语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52
【相关文献】
1.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定义新探——以诗艺的标准为分析点 [J], 张平
2.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的悲剧定义及解读 [J], 于洋
3.浅谈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定义 [J], 曾利文
4.浅谈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定义 [J], 曾利文
5.悲啼的荆棘鸟: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悲剧净化说视角解读《荆棘鸟》爱情悲剧 [J], 尤晓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古希腊的悲剧精神

纵观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大团圆式的优美结构充满了读者的视野,无论是包公戏中的善恶、忠奸分明,还是戏剧中的窦蛾恨终得雪怨总得偿,都充斥着农耕文明下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式的因果循环和“善恶有报”的理想和期待,尽管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已经出现了对人生进行思考的悲剧意识的萌芽,但总体上还是被包裹在“大团圆”的外壳之下。
在西方悲剧理论真正渗入中国的创作之后,真正有意识的悲剧创作才成为可能,若干具有悲剧性宏大结构和巨大魅力的文学作品才开始走进人们的阅读视野。
与此同时一些悲剧性的文学作品也开始呈现出了它们独特的由痛到快,先痛后快的巨大吸引力,使得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再囿于特定文学视角,而更多的渗透了美学理论,从而达到对具体的悲剧性文学作品的深层解读。
一、古希腊悲剧精神形成溯源对于古希腊式悲剧精神的诞生根源和产生土壤,可以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渊源去探寻。
古希腊人生活在海洋流域,浩淼无边的茫茫大海中“没有彼岸”和看不到彼岸,或者说无法回归的渔猎生活的现实造就了古希腊人的海洋文明。
在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历史条件下,古希腊人创造了悲剧历史发展中的三种悲剧类型:由于无法挽回和无法改变的神定的因素或者主体的“小过失造成大悲剧”的命运悲剧、由于人物自身性格原因导致的不可避免的“性格决定命运”的性格悲剧、以及由于人本身的降生是无来由的和人的生存环境是人所无法选择的所造成的生存悲剧。
悲剧最早来自于酒神狄奥尼索斯崇拜的祭祀活动,而酒神崇拜涉及到生命周而复始的循环:出生,死亡。
再生。
这本身就是人类渴求生存,抗拒死亡的意志表现。
是人类对于生存状态的抗争,是人类对于自身文化的价值肯定和终极关怀。
这种悲剧精神渗透在古希腊人的文学创作中,由此出现了众多的悲剧作家。
这些悲剧作家以他们的悲剧意识和人性关怀创作了一系列隽永深刻的悲剧作品,尤其以古希腊的三大悲剧家为代表。
悲剧的本质是矛盾冲突,没有了矛盾冲突。
悲剧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与道德伦理思考》

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与道德伦理思考1. 引言古希腊悲剧是西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冲突,探讨了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命运和伦理道德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希腊悲剧中所体现出的命运观以及相关的道德伦理思考。
2. 古希腊悲剧与命运观古希腊悲剧一般包含一个主角经历着不可避免的灾难,这种灾难通常被看作是来自于命运或神明的安排。
在古希腊人眼中,人类无法逃避自己注定要面对的命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勇敢地面对,并在抵抗中展示出人性的美好。
2.1 命运与自由意志古希腊悲剧追问着一个关键问题:人类是否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意志?在面对命运时,主角往往被迫接受一个既定的结局,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同时,古希腊悲剧也提醒我们,即使在无法改变的命运之下,人们还是有责任做出自己的选择,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2.2 命运与个人尊严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往往是英雄或权贵,他们面对着巨大的困境和命运挑战。
但无论他们如何努力避免灾难发生,最终都未能逃离自己所应承担的命运。
然而,在面对命运时,这些主角展现了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并以此维护了他们作为个体存在的尊严与价值。
3. 古希腊悲剧中的道德伦理思考古希腊悲剧通过描绘角色在冲突中做出道德抉择与行动来探讨伦理思考,并引发观众对于权利、义务、责任以及善恶等道德问题的思考。
3.1 铏筬营篻牮缎诎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通常面临着道德困境和抉择,他们被迫在不同的诱惑、利益与义务之间做出选择。
这种抉择既反映了个体的道德取向,也触及社会和伦理准则。
3.2 道德伦理与人性探寻通过对主角艰难而又极具挑战性的道德抉择,古希腊悲剧还深入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和局限。
角色以不同方式展示出傲慢、冷酷、狡猾或宽容等特质,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深藏的动机和欲望。
4. 结论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与道德伦理思考为我们提供了对人类存在及其所面临问题的独特视角。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个体在命运与道德之间所处的境地,并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命运时应该如何选择和行动。
西方悲剧理论的发展

西方悲剧理论的发展西方悲剧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戏剧时期,从那时起,它在不同的文化和时期中不断发展和改变。
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到现代的剧作家和批评家,悲剧理论已经成为戏剧研究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介绍西方悲剧理论的主要发展和演变。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是悲剧理论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在他的著作《诗学》中详细讨论了悲剧的本质和特征。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一种通过戏剧表现人类悲剧和命运的艺术形式。
他提出了几个关键概念,如悲剧主角、悲剧的情节结构和观众的感受。
他认为悲剧主角必须是一个高贵的人物,他在自身的同时也在遭受不幸。
悲剧的情节必须具有戏剧性的冲突和转折,并最终导致主角的悲剧命运。
观众在观看悲剧时应该感受到恐惧和怜悯,从而在情感上得到宣泄。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对悲剧的研究相对较少,因为宗教题材的戏剧在那个时期更加流行。
然而,文艺复兴后期的法国剧作家皮埃尔·科尚成为一位重要的悲剧理论家。
他关注于戏剧中的观众反应,强调戏剧应该唤起观众的感情和道德思考。
到了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的影响带来了新的悲剧理论。
著名的德国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关塔斯通过他的剧作和批评创立了“情感戏剧”学派。
他认为真正的悲剧是通过观众的情感和内心体验来产生深刻的共鸣。
他的理论对后来的悲剧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对悲剧理论产生了新的影响。
浪漫主义者强调个体的情感和想象力,悲剧被看作是一种表现个体内心和人性的形式。
法国剧作家维克多·雨果在他的著作《戏剧与诗剧》中强调戏剧的社会功能和对人性的讽刺。
到了20世纪,悲剧理论被更多地与现代心理学和哲学相结合。
一些理论家开始关注悲剧与现代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例如,德国剧作家伯特奥尔特·布莱希特以悲剧作品《加里家族》而闻名,他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个体的压迫。
总的来说,西方悲剧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发展和改变。
从亚里士多德的经典理论到现代的心理学和哲学观点,悲剧理论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解释。
亚里士多德悲剧定义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的悲剧定义及解读摘要: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写道“:《诗学》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系统的总结了古希腊悲剧艺术的实践经验,形成最早的以情节论为中心的悲剧理论,同时在历史上第一次概括了悲剧的定义,创造了一套完整的悲剧理论。
可以说对后世特别是对西方悲剧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本文试就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进行解读,以期引起更多有识之士对《诗学》中悲剧的重视。
关键词:悲剧;怜悯;恐惧黑龙江于洋127一、悲剧的性质亚里士多德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是对悲剧性质的界定。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部出色的悲剧必须具备“严肃性”“、完整性”和“规模性”,而悲剧最主要的特征是对行为的摹仿。
也就是说,悲剧从始至终都要由一系列的行为贯穿下来。
这就涉及到悲剧行为的主人公。
亚里士多德认为,发出悲剧行为的主人公应当是“高尚的人,比一般人好的人。
”既然,悲剧的主人公是高尚的人,悲剧又从何而来呢?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由于有性格缺陷的主人公看事不明,错误行事,而最终酿成悲剧。
克雷斯也从悲剧冲突的神秘观念出发来解释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观点,“一切悲剧英雄都被陷入一种比他所能客观地看清楚的更为巨大的过程之中,而一切悲剧动作都显示悲剧英雄对于那个过程开始茫然无知到而后逐步认识。
悲剧动作的运行,先是充满期望,而且过于信赖这种期望,然后走向错误,一切希望终成泡影,逐渐有所认识终而至于完全失败。
”亚里斯多德认为,主人公的错误行动必须具有“严肃性”,即:主人公的行动是可怕的和可怜的,“一定发生在亲属之间,仇敌之间或非亲属非仇敌的人们之间。
”亚里士多德认为如何安排事件是悲剧艺术中的第一件事,而且是最重要的事。
正如他在对悲剧的定义中提到了事件的完整性。
他在《诗学》第七章中专门论述到: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
古希腊神话对后世的影响

古希腊神话对后世的影响
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神话之一,它对后世文化和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以下是具体的解答:
1、文学影响:古希腊神话对古希腊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以及希腊悲剧和喜剧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了西方文学的经典。
同时,古希腊神话的影响也扩展到了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如莎士比亚的《暴风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
2、艺术影响:古希腊神话对西方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古典主义艺术中的古希腊神话题材,如卡拉拉大理石雕像、巴塞罗那之家的壁画等都是古希腊神话题材的典型代表。
3、政治影响:古希腊神话对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民主思想和道德观念对西方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和神明充满了人性的弱点和瑕疵,这种思想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心理学影响:古希腊神话的影响还扩展到了心理学领域,如荣格心理学中的“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等原型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明。
综上所述,古希腊神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扩展到了文学、艺术、政治和心理学等方面,而且对西方文化和
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西方悲剧发展的阶段及概况

西方悲剧发展的阶段及概况西方悲剧从古希腊悲剧发展至今已由两千五百多年历史了。
伴随着悲剧辉煌的发展历程,出现了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等许多著名的悲剧理论家。
西方悲剧应从希腊悲剧说起。
古希腊的悲剧理论有着丰富的遗产。
古希腊战乱频繁,客观上推动了不同地区文明的融合。
柏拉图之前的评论家哥奇亚斯在《海伦颂》中称诗能使人心中产生:“一种颤栗的畏惧,一种带泪的怜悯,一种同情的渴望。
”这一理论被亚里士多德继承并发展为“怜悯与畏惧说”柏拉图关于悲剧的一些基本原理对后世影响很深。
他认为不安的心情是由于恐惧,而外来的激动可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使之恢复平衡;人性中有混合的感情,如愤怒、恐惧和怨恨等,如果得到正当的发泄,是可以产生快感的。
这些理论是悲剧“净化说”与“快感说”的根源。
第一个为悲剧下定义的人是亚里士多德。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写道,“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他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⑸这是西方第一个完整的悲剧定义他认为每一悲剧毕含有六种要素: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歌曲。
其中情节剧最重要,性格次之。
“悲剧所模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生活、幸福。
”“在一出悲剧中,表演的目的不是为了刻画性格,而是为了表现行动才附带表现性格。
”“没有行动就不能构成悲剧,但没有性格,悲剧仍然不失为悲剧。
”⑹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情节中心说”,古罗马时期的悲剧创作虽不如古希腊的悲剧那样繁荣,也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塞内加是这一时期著名的悲剧创作家和哲学家。
在他看来世界被盲目无情的命运支配,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注定的生活前途。
他认为悲剧情节应该简单,没有什么复杂的矛盾和冲突,经过一些可怕的场面,最终达到悲剧的结局;悲剧英雄应该性格单纯、反抗暴力、勇往直前,直到毁灭自己为止十四世纪中叶的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继尔席卷全欧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题:古希腊悲剧对后世西方悲剧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古希腊悲剧亚里士多德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思想启蒙
摘要:古希腊悲剧,是欧洲悲剧的开端。
本文对其的产生极其在题材,内容,思想等方面给后世西方悲剧带来的影响作了简要的论述。
正文:古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狄奥尼索斯崇拜和祭祀酒神的颂诗合唱队的民间歌舞。
“崇拜”和“歌唱”,使得希腊悲剧传统在精神和形式两个方面初见端倪。
通过希腊悲剧家的实验和革新,希腊悲剧渐渐趋于成熟。
到了公元前五世纪,希腊悲剧在缓慢的发展成型之后进入了鼎盛时期,出现了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彼得斯。
他们是众多希腊悲剧诗人中的佼佼者,他们流传至今的32个悲剧作品,代表了古希腊悲剧的伟大成就,也是希腊悲剧传统成熟的标志。
他们在戏剧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代表着古希腊文学的辉煌及人类在戏剧上的探索与收获。
分别由他们创造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底浦斯王》和《美狄亚》,被称为“三大悲剧”。
其中《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对欧洲近代作家影响极大:伏尔泰、歌德、拜伦都有以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为题材的作品。
古希腊悲剧对后市西方悲剧发展的影响广泛而深刻。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希腊悲剧影响的历史本身已构成了一种传统,后世西方悲剧既连接又有别于古希腊悲剧。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学说可谓是西方悲剧史的源头,它是以古代希腊悲剧艺术成就为基础的。
在《诗学》这部千古不朽的经典中,亚里士多德第一次给悲剧下了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模仿;用的是由各种雕饰来提高的语言,不同的雕饰用在不同的部分;方式是通过动作而不是通过叙述;引起怜悯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
”这个定义从摹仿的对象、媒介、方式、和目的四个方面,规定了悲剧的性质、特征和功能。
同时,亚里士多德还突出地论述了悲剧的情结、人物和功用,分别提出了“整一说”、“错误说”、“净化说”。
这些都从不同的深度给后世带来影响。
从希腊悲剧整体的特点和三大悲剧家各自的特点来看,希腊悲剧传统包含者这样一些关键概念:民主、正义、文明、仁慈、和谐、强盛和幸福。
丰富生动完美深沉的希腊悲剧正是伴随这些关键概念,对西方后世的悲剧艺术产生了有形无形、持久深远的影响,对西方现代悲剧的生成和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容置疑的。
首先是对罗马时期的影响,这一时期成就较高的文艺理论家当属贺拉斯。
他继承了古希腊传统的模仿说,主张文艺模仿生活。
同时,贺拉斯要求作家在模仿社会生活时,务必做到切近真实,合情合理。
他主张借鉴希腊古典,他的《诗艺》是继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后古代欧洲出现的一部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
贺拉斯论述的戏剧创作原则适用于悲剧创作。
他主张模仿古希腊文学精品,“你们当日日夜夜把玩希腊的范例”,这对古典主义时期的戏剧创作影响很深。
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西欧开始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
这时期的特里西诺是意大利著名的剧作家和理论家。
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新式悲剧作家。
他对亚里士多德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他继承亚里士多德的“恐惧与怜悯”说,并且进一步阐释了悲剧能引起恐惧和怜悯的深层心理根源。
在悲剧的要素中,特里西诺将“性格”提到了重要地位。
他主张性格塑造中应坚持两个原则:美化原则和激情原则。
这里的激情原则就是要充分注意表达悲剧主人公感染观众的激情。
特里西诺的这些观点,对文艺复兴时代的悲剧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当属卡斯特尔维特罗,他最系统、最全面地阐释了“三一律”,即剧本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
三一律是
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引申出来的。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论述了戏剧行动的一致性,认为戏剧“所模仿的就只限于一个完整的行动”。
这一思想不仅在文艺复兴时期非常盛行,在之后的古典主义时期,甚至更长的时期内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卡斯特尔维屈罗针对亚里士多德的“情节中心说”,提出了“性格中心说”。
他把通过行为表现性格看成是悲剧成功与否的关键。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也受到了古希腊的某些创作方法的影响,如古希腊悲剧中的神性的东西,在莎士比亚悲剧中尽管不占主导地位,但仍是被恰到好处的运用,他的作品不乏有妖魔鬼怪和神仙精灵的出现。
例如在《哈姆雷特》一剧中,哈姆雷特父王鬼魂的控诉,导致了主人公复仇心理的萌生等。
这种鬼魂的出现,对于塑造悲剧形象和强化悲剧效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十七世纪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创始人和代表作家高乃依,他对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做了阐释和补充。
高乃依的观点在继承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又作了符合时代发展的阐释。
高乃依认为悲剧的题材需要崇高的、不平凡的、严肃的事件。
他的悲剧杰作《熙德》代表着法国古典主义戏剧文学的顶峰。
这部作品虽然没有按照“三一律”创作,但却是高乃依最优秀的代表作。
整个剧情围绕着国家利益、荣誉、地位、爱情、人道等几个范畴。
十八世纪的欧洲进入启蒙运动时期,这时的悲剧重点放在对资产阶级生活的现实主义描写上,是对文艺复兴时期悲剧现实主义的继续。
歌德是其中对古典主义批判较深刻的理论家。
他依据欧里彼得斯的《伊菲革涅亚在陶里斯》原型而创作的《伊菲革涅亚》,是一部独特的近代心里悲剧,伊菲革涅亚情愿死也不愿意过失去心上人的生活,这已完全不是希腊悲剧中伊菲革涅亚的形象,而是在古代女英雄名下,画了以为资产阶级妇女的形象。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
德国悲剧理论成就最高的应是黑格尔,他的悲剧学说的核心内容是: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因素所致,而是两种实体性的伦理观念的必然性的冲突。
其实质上反应了近代西方戏剧的“性格悲剧”中的冲突。
黑格尔把古希腊悲剧视为典范,原因在于古希腊悲剧所内含的理性主义精神与神秘主义思想与他不谋而合。
它上承古希腊、古罗马的悲剧理论传统,下接唯意志主义及其之后的悲剧理论。
他的代表作《浮士德》是世界文学中的伟大作品之一,这部作品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文化批判。
十九世纪下半叶,出现了精神分析学派的悲剧学说。
他们通过对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的分析,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这成为是弗洛伊德整个精神分析学的一大支柱。
《俄底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希腊悲剧的典范。
剧中的悲剧冲突、悲剧性格和悲剧效果都集中代表了希腊悲剧的特点。
悲剧,作为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产物,它起源于希腊,是人类艺术史上一颗璀璨明珠,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它是古希腊人对人类文明独有的贡献,在文化的历史长河持久闪烁。
参考书目:《西方现代悲剧论稿》任生民著
《西方悲剧学说史》程梦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