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癌分类及其特征
骨肿瘤的分类与诊断

骨肿瘤的分类与诊断骨肿瘤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它通常指的是发生在肿瘤学术语中的原始骨肉瘤。
骨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及早地对其进行分类和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I. 骨肿瘤的分类骨肉瘤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骨肿瘤,但是它并不是唯一的一种。
临床上对骨肿瘤的分类通常是根据器质性病变的性质和程度来进行的,如下:1. 良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的特点是比较缓慢且不会大规模扩散,而且也不会对人的身体组织造成危害。
目前比较常见的良性骨肿瘤有骨囊肿、骨母细胞瘤、骨软骨母细胞瘤、骨脂肪瘤等。
2. 恶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通常是指那些会扩散至周围组织所致的,也就是肿瘤细胞比较活跃的肿瘤。
这类骨肿瘤由于其具有很强的侵袭性,因此容易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比较常见的恶性骨肿瘤有骨肉瘤、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髓样肉瘤等。
3. 代谢性骨病代谢性骨病多数为骨质疏松症和纤维异常营养不良症。
II. 骨肿瘤的诊断骨肿瘤的诊断主要需要通过影像学、组织学以及临床表现来判断。
一些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以提供参考,包括骨痛、肿块、局部肿胀、患肢变形、外伤后骨折等等。
影像学检查是骨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X线检查。
骨X线是目前检查骨肿瘤最为基本的方法。
对于X线检查不能诊断明确的骨肿瘤病例,CT和MRI检查可以提供更为详尽的信息。
当骨肿瘤发现后,就需要采取更进一步的检查方法,包括活检、细胞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查等。
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手段之一。
不同的骨肿瘤在诊断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特点和难点。
在骨肉瘤的诊断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病发部位、肿块的形态、病理特征和影像学表现等多方面的信息来进行判断。
III. 结论骨肿瘤的分类和诊断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对于患者的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下,将会有更多的骨肿瘤能够得到及时地发现和治疗。
最终,也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尽快康复,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
骨癌的分类及其特征

骨癌的分类及其特征自1920年Codman开始对骨骼肿瘤进行登记和分类以来,世界各国骨骼肿瘤工作者都建立了这种制度,并有不断的改进。
特别认识到按不同组织起源分类,再按不同性质归类是较合理的一种分类方法,此后Ewing骨肿瘤修正分类、LieHtenstein骨肿瘤分类、Bristol骨肿瘤登记处分类、英国伦敦皇家骨科医院的骨肿瘤分类、日本整形外科学会骨肿瘤委员会的分类均有不同的改进,且各有特点。
1972年WHO为了进一步澄清骨肿瘤的分类与研究分类问题,邀请了一些学者进行了讨论。
其结论是骨肿瘤分类是依据组织学的标准而定的,特别是依据肿瘤细胞所显示出来的分化类型及其所产生的细胞间物质的类型而进行的。
至今仍用该分类方法。
(1)骨瘤为较常见的良性肿瘤。
从组织学上表现为纤维化骨的产物,故主要成分为成骨性的结缔组织内形成丰富的新骨组织。
好发于颅骨与下颌骨,一般不引起任何症状,仅有局部隆起。
如发生在颅骨内板则肿瘤突入颅腔可产生颅内压迫症状。
(2)骨样骨瘤其性质有过不少争论,目前被确认为属骨良性肿瘤的一种。
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小,一般直径在1cm左右;周围骨组织有反应性增生硬化,肿瘤在其中被称为核心。
肿瘤呈红棕色,间或夹杂有黄色或白色砂砾样斑点。
镜检为血管丰富的成骨性结缔组织及不同比例的骨样组织与新生骨。
X线表现为一透明区,周围骨组织一般均有反应性骨质硬化,尤其在皮质骨者更为明显。
本肿瘤一般好发于11~25岁,男∶女为2∶1。
任何骨均能发生,但以股、胫骨的骨干为多见。
病程缓慢。
疼痛为主要症状,由轻到重,由间歇到持续,夜间尤为明显。
服用水杨酸钠类药物后可明显缓解。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某些部位不能手术者可考虑放射治疗。
手术后复发或恶变的尚未见报道。
(3)骨母细胞瘤(良性骨母细胞瘤)已往曾被命名为“成骨性纤维瘤”、“巨型骨样骨瘤”等,目前均已被废弃。
本病很少见。
肿瘤的主要组织成分为血管丰富的骨样组织,新生骨质以及大量骨母细胞。
骨肿瘤分类

骨肿瘤分类骨肿瘤是指发生在骨骼系统中的肿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
骨肿瘤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如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方面,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介绍骨肿瘤的分类。
一、病因分类根据骨肿瘤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原发性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是指肿瘤起源于骨骼系统的组织,包括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
(1)良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是指生长缓慢、不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不发生转移的肿瘤。
根据病理学特征,良性骨肿瘤可分为骨膜瘤、软骨瘤、骨纤维瘤、骨巨细胞瘤、纤维母细胞瘤等。
(2)恶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是指生长迅速、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能发生转移的肿瘤。
常见的恶性骨肿瘤有骨肉瘤、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2、继发性骨肿瘤继发性骨肿瘤是指肿瘤起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在发生转移时侵犯到骨骼系统。
常见的继发性骨肿瘤有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
二、病理分类根据骨肿瘤的病理形态和组织学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1、骨肉瘤骨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骨肿瘤,常见于10-25岁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
病理学上表现为骨细胞分化不良,呈现出高度异型性和增殖活跃性。
骨肉瘤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常伴有局部压痛和活动受限。
2、软骨肉瘤软骨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软骨组织肿瘤,常见于30-60岁的成人。
病理学上表现为软骨细胞异型性和异形增生,同时伴有坏死和出血。
软骨肉瘤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常伴有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
3、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良性的骨肿瘤,常见于20-40岁的年轻人。
病理学上表现为多核巨细胞增生和骨吸收。
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常伴有关节活动度减少。
4、骨纤维瘤骨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的骨肿瘤,常见于10-30岁的年轻人。
病理学上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和骨母细胞的增生。
骨纤维瘤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常伴有关节活动度减少。
5、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的骨髓增生性肿瘤,常见于50-70岁的成人。
骨癌的科普知识PPT

如何治疗骨癌?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治疗方式,可能需要重 建手术。
手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
如何治疗骨癌? 辅助治疗
化疗和放疗常用来控制肿瘤生长和减少复发 风险。
这些治疗可能伴随副作用,需密切监测。
如何预防骨癌?
如何预防骨癌?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身体锻炼有助于提高免 疫力。
避免接触已知的致癌物质,如过量的辐射。
如何预防骨癌?
定期检查
定期体检和影像学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
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应提高警惕。
如何预防骨癌?
教育与宣传
通过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骨癌的认识,促使早期 就医。
了解症状和风险因素对预防至关重要。
谢谢观看
骨癌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骨癌? 2. 谁会得骨癌? 3. 何时发现骨癌? 4. 如何治疗骨癌? 5. 如何预防骨癌?
什么是骨癌?
什么是骨癌?
定义
骨癌是发生在骨骼组织的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 骨癌和转移性骨癌。
原发性骨癌起源于骨骼本身,而转移性骨癌是其 他部位癌症扩散到骨骼。
什么是骨癌?
早期诊断
早期发现对治疗至关重要,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 识别症状。
医生会根据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
何时发现骨癌?
检查方法
X射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是常用的诊断工具 。
活检可确定肿瘤性质。
如何治疗骨癌?
如何治疗骨癌? 治疗方法
治疗通常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多种方式 的结合。
具体方案依赖于癌症类型和病情分期。
类型
主要类型包括骨肉瘤、尤文肉瘤及软骨肉瘤等。
每种类型的骨癌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表现 。
雄安祥和医院:骨癌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雄安祥和医院:骨癌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骨癌是一种起源于骨骼的罕见类型癌症,发病率并不如肺癌、肝癌、乳腺癌等那样高,但这也意味着人们对其了解不够,对其存在也不够重视。
那么骨癌常见的症状有哪些呢?
什么是骨癌
骨肿瘤是发生在人体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这种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骨癌就是恶性的骨肿瘤。
其发展较快,死亡率较高。
恶性肿瘤骨瘤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
继发性恶性骨肿瘤是人体其它组织或器官通过血液循环、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的。
有一类病损称为瘤样病变,肿瘤样病变组织并不具有肿瘤细胞形态特征,但其生态和行为均具有肿瘤破坏性,一般较局限、容易根治。
骨癌的症状
骨的早期症状常常不明显,如果向外生长,由于压迫周围的软组织,就会导致疼痛或功能上的问题,良性肿瘤,也会使骨的结构改变,承力减弱而发生病理性骨折(最为常见)。
骨恶性肿瘤,因生长迅速,常有肢体明显肿胀、压痛,甚至皮肤发热,血管怒张。
骨癌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疼痛,与普通疼痛不同,它的特点是安静疼痛,越安静越痛。
1.骨癌的一般症状和癌症患者一样,都有食欲下降、体重下降、发热等症状。
2.患部会出现局部肿块和肿胀的情况。
3.患部的关节和肢体活动受限。
4.出现皮肤溃烂的情况。
5.患侧肢体远端会有麻木感,因为神经血管受到了压迫。
6.出现病理性骨折或变形的情况。
7.骨癌最典型的症状是骨痛,如果在夜间比白天明显出现骨痛,更需要特别注意。
骨癌介绍

骨癌介绍提要:骨瘤可分良性骨瘤、低度恶性骨瘤与高度恶性骨瘤三种。
良性骨瘤是不会对人体发生致命的,恶性骨瘤它的组织有不正常癌细胞会对人体致命,并转移到其他组织器官。
良性骨瘤有时会转变为恶性骨癌。
一、何谓骨癌骨骼是人体的支架,产生人类牵扯行动之重要组织。
虽然骨头占了身体重要部份,每张X光片上几乎都可见到骨头,但很少骨癌会在无意中发现。
骨骼系统与其他器官一样会罹患来自任何组织成份的肿瘤或来自其他器官的转移性病变。
侵犯骨骼的肿瘤,可发生于骨细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软骨以及纤维性或滑膜成份。
其他的肿瘤可来自骨骼的肌肉神经、血管与脂肪组织等。
骨瘤可分良性骨瘤、低度恶性骨瘤与高度恶性骨瘤三种。
良性骨瘤是不会对人体发生致命的,恶性骨瘤它的组织有不正常癌细胞会对人体致命,并转移到其他组织器官。
良性骨瘤有时会转变为恶性骨癌。
骨癌发生真正原因,现仍不很清楚,但可能与骨的过度生长、慢性炎症刺激、代谢的毛病及放射线等因素有关。
骨癌的病理种类包括多发性骨髓瘤、骨性肉瘤、软性肉瘤、纤维肉瘤等,最常见的恶性骨癌病兆却是癌转移至骨头,尤其在脊椎骨及骨盆骨最常见。
诊断骨瘤最主要是要鉴别其为良性、低度恶性与高度恶性,这与发生的年龄、性别与发生部位有极密切的关联。
所以这要靠病人、骨科医师、放射线科医师与病理科医师等四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做早期最正确的诊断与最佳的治疗效果。
骨癌是指骨骼系统与其他器官一样会罹患来自任何组织成份肿瘤或来自其他器官的转移性病变。
犯及骨骼的肿瘤,可发生于骨细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软骨以及纤维性或滑膜成份。
二、骨癌发生原因可能与骨骼过度生长、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特殊病毒的感染,骨内血液回流不顺畅及放射线照射等因素有关。
病人之年龄、性别与发生部位,对骨瘤之良性与恶性之鉴别诊断很有帮忙。
骨癌易发生在12~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以原发性骨瘤为常见,次为50~60岁者,则以转移性骨癌及多发性骨髓瘤转移较多。
三、骨癌临床症状一般症状与其他癌症患者一样有食欲减低、体重减轻、发烧等症状。
骨癌的类型都哪些-

骨癌的类型都哪些?一、概述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
有良性,恶性之分。
恶性骨肿瘤,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骨癌”,[1]其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
恶性骨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从体内其他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经血液循环、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为继发性恶性骨肿瘤。
还有一类病损称瘤样病变,肿瘤样病变的组织不具有肿瘤细胞形态的特点,但其生态和行为都具有肿瘤的破坏性,一般较局限,易根治。
二、步骤/方法:1、疼痛:为骨肿瘤早期出现的主要症状,病初较轻,呈间歇性,随病情的进展,疼痛可逐渐加重,发展为持续性。
多数患者在夜间疼痛加剧以致影响睡眠。
其疼痛可向远处放射。
骨肿瘤后期,因疼痛肿胀而患部功能将受到障碍,可伴有相应部位肌肉萎缩。
2、肿胀或肿块:位于骨膜下或表浅的肿瘤出现较早,可触及骨膨胀变形。
如肿瘤穿破到骨外,可产生固定的软组织肿块,表面光滑或者凹凸不平。
.畸形:因肿瘤影响肢体骨骼的发育及坚固性而合并畸形,以下肢为明显。
3、全身症状:骨肿瘤后期由于肿瘤的消耗、毒素的刺激和痛苦的折磨,可出现一系列全身症状,如失眠、烦躁、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进行性消瘦、贫血、恶病质等。
病理性骨折:肿瘤部位只要有轻微外力就易引起骨折,骨折部位肿胀疼痛剧烈,脊椎病理性骨折常合并截瘫。
三、注意事项:民以食为天,大家都需要饮食一定量的食物。
然而,一般恶性疾病也需要饮食的护理,骨癌作为恶性肿瘤疾病,要做好日常的防治工作,这样对病情才会有帮助。
在饮食上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具有止痛消肿的食物。
比如说芦笋、藕、慈姑、山楂、獭肉、鹭肉、蟹、鲎、海龟、海蛇之类的山羊血、鲎、蟹、羊脑、海参、牡蛎、鳖、龟、沙虫、鹿血、大叶菜、麦片、小苋菜、油菜籽、沙枣、香芋、栗、野葡萄。
骨癌的分类

骨癌的分类骨癌是一种罕见但危害巨大的恶性肿瘤,其分类主要依据肿瘤细胞类型以及发生部位进行划分。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详细介绍骨癌的分类。
一、根据肿瘤细胞类型划分1.骨肉瘤(Osteosarcoma)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癌类型,主要发生在长骨的生长区,如股骨、胫骨等。
它起源于骨组织中的肉瘤细胞,具有高度恶性和侵袭性。
骨肉瘤通常发生在10-25岁的年轻人身上,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常见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运动受限等。
2.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软骨肉瘤起源于软骨组织,属于中度恶性肿瘤。
它通常发生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身上,男性发病率稍高。
软骨肉瘤可发生在任何骨头上,但以髋骨、肩胛骨、肋骨等为多见。
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肿胀和运动受限。
3.骨母细胞瘤(Osteoblastoma)骨母细胞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骨肿瘤,起源于骨母细胞。
它通常发生在10-30岁的年轻人身上,男女发病率相近。
骨母细胞瘤多发生在脊柱、颅骨、骨盆等部位,症状为持续性疼痛,伴随着夜间痛加重。
4.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MFH起源于骨髓间充质细胞,属于高度恶性肿瘤。
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以40-70岁的中老年人较为常见。
MFH多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如股骨、肱骨等,症状为局部疼痛、肿胀和运动受限。
二、根据发生部位划分1.原发性骨癌原发性骨癌是指起源于骨组织的肿瘤,常见的有骨肉瘤、软骨肉瘤、骨母细胞瘤等。
原发性骨癌发病率较低,但恶性程度较高,易于侵袭周围组织和发生远处转移。
2.继发性骨癌继发性骨癌是指由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至骨骼的肿瘤。
常见的原发肿瘤有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
继发性骨癌的发病率较高,且预后较差。
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它会引起骨骼中多个骨折和溶骨性病灶的形成。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稍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癌分类及其特征核心提示:自1920年Codman开始对骨骼肿瘤进行登记和分类以来,世界各国骨骼肿瘤工作者都建立了这种制度,并有不断的改进。
特别认识到按不同组织起源分类,再按不同性质归类是较合理的一种分类方法,此后Ewing骨肿瘤修正分类、LieHtenstein骨肿瘤分类、Bristol骨肿瘤登记处分类、英国伦敦皇家骨科医院的骨肿瘤分类、日本整形外科学会骨肿瘤委员会的分类均有不同的改进,且各有特点。
1972年WHO为了进一步澄清骨肿瘤的分类与研究分类问题,邀请了一些学者进行了讨论。
其结论是骨肿瘤分类是依据组织学的标准而定的,特别是依据肿瘤细胞所显示出来的分化类型及其所产生的细胞间物质的类型而进行的。
至今仍用该分类方法。
(1)骨瘤为较常见的良性肿瘤。
从组织学上表现为纤维化骨的产物,故主要成分为成骨性的结缔组织内形成丰富的新骨组织。
好发于颅骨与下颌骨,一般不引起任何症状,仅有局部隆起。
如发生在颅骨内板则肿瘤突入颅腔可产生颅内压迫症状。
(2)骨样骨瘤其性质有过不少争论,目前被确认为属骨良性肿瘤的一种。
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小,一般直径在1cm左右;周围骨组织有反应性增生硬化,肿瘤在其中被称为核心。
肿瘤呈红棕色,间或夹杂有黄色或白色砂砾样斑点。
镜检为血管丰富的成骨性结缔组织及不同比例的骨样组织与新生骨。
X线表现为一透明区,周围骨组织一般均有反应性骨质硬化,尤其在皮质骨者更为明显。
本肿瘤一般好发于11~25岁,男∶女为2∶1。
任何骨均能发生,但以股、胫骨的骨干为多见。
病程缓慢。
疼痛为主要症状,由轻到重,由间歇到持续,夜间尤为明显。
服用水杨酸钠类药物后可明显缓解。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某些部位不能手术者可考虑放射治疗。
手术后复发或恶变的尚未见报道。
(3)骨母细胞瘤(良性骨母细胞瘤)已往曾被命名为“成骨性纤维瘤”、“巨型骨样骨瘤”等,目前均已被废弃。
本病很少见。
肿瘤的主要组织成分为血管丰富的骨样组织,新生骨质以及大量骨母细胞。
随着肿瘤发展上述组织可相继引起各种变化,因此难与骨巨细胞瘤及骨肉瘤鉴别。
过去本病一直被认为属良性肿瘤,近年有肺部转移病例的报道,但其组织学检查在此时仍无明显恶变,面其生物行为可能发生恶变故认为有潜在恶性变可能。
发病年龄多数在10~25岁之间,女多于男,发生部位以脊柱最多见,手足部次之,其他部位偶尔发生。
起病缓慢。
大多数患者仅感轻度疼痛。
发生在脊柱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
X线表现可因肿瘤的钙化或骨化程度而呈各种透明阴影,甚至密度增深阴影。
一般肿瘤与周围骨组织分界清晰,两者之间常有明显骨质硬化。
在骨皮质时皮质常变薄并有一层骨膜新生骨。
治疗以手术抓刮植骨为主,病变在脊柱手术不能彻底可在减压后加用放射治疗。
(4)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为一结缔组织性肉瘤,其发展过程中可形成大量肿瘤性骨样组织及骨组织。
根据其新生骨的存在与否或多少而有溶骨性和成骨性的区别。
病变常见于四肢长骨(胫骨上端或股骨下端)。
10~25岁占发病者的大多数。
(5)皮质旁骨肉瘤特征是发生于骨的表面,与骨膜及皮质旁结缔组织有密切关系。
其恶性程度较骨肉瘤为低,预后亦佳。
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及肱骨次之。
发病年龄以3 0岁左右为多见,病程发展缓慢,症状轻微。
(6)软骨瘤好发于手足短管状骨,其次是长管状骨如股骨、胫骨、肱骨等。
有单发性和多发性。
位于骨中央的称内生软骨瘤,在皮质外的称外生软骨瘤。
多发性又称内生软骨瘤病。
如发生在单侧肢体合并肢体畸形称为Ollier病,如合并有皮肤或内脏血管瘤称为Maffucci综合症。
其病理特征是含有成熟软骨,外观呈分叶状,可件有钙化或坏死。
有恶变可能,且多发性的较单发性的恶变可能性大。
(7)骨软骨瘤(骨软骨性外生疣)最为常见,有单发性与多发性。
多发性多为遗传性多发性骨疣,如合并肢体发育障碍而产生畸形称遗传性畸形性软骨异常增殖症。
肿瘤项端有软骨帽,其生长活跃故有可能转变为软骨肉瘤。
在手术切除时必须将软骨帽切除,以免复发或恶变。
(8)软骨母细胞瘤(良性软骨母细胞瘤、骺软骨母细胞瘤)多见于青少年管状骨,以肱骨上端为好发部位,手术刮除后可复发但恶变较少见。
(9)软骨粘液纤维瘤多发生于20~30岁,多见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呈偏心性位于干骺端或骨干,皮质骨有扩张。
其病理特征为含有丰富的粘液样或软骨样基质的梭形或星形细胞。
手术切除植骨能治愈。
(10)软骨肉瘤好发部位为躯干骨,以骨盆为多见,亦可于四肢长管状骨的近侧。
扁平骨的软骨肉瘤多自中央开始后破坏皮质穿入软组织。
长管状骨起自干骺端,在髓腔内蔓延同时穿破邻近皮质到软组织,可出现Codman三角和不规则的放射状骨针与骨肉瘤相似。
软骨肉瘤的组织学结构和生物行为是多变的,有生长缓慢分化好与生长迅速分化差两种类型。
(11)骨巨细胞瘤(巨细胞瘤)为常见肿瘤,多发生在20~40岁,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桡骨下端。
肿瘤为偏心性逐步发展至整个骨端。
以往从组织学上以细胞丰富和多数核分裂象来作为肿瘤恶性程度的依据。
目前认为应随时考虑其潜在的恶性行为。
应按临床表现、X片及病理三者结合来制订方案。
(12)Ewing肉瘤较为少见、多见于10~25岁的青年,长管状骨中部以股骨、胫骨和肱骨为好发部位。
X线的特征是溶骨性症灶伴有斑块状反应性骨或骨外膜骨。
即一般所谓葱皮样表现。
Ewing肉瘤诊断较为困难,须与常见的骨肉瘤及转移性肿瘤相鉴别。
(13)骨髓瘤好发于40岁以上,多见于扁平骨、骨盆、颅骨、脊柱及股、肱骨近端。
病变初期可为单发的,但最终仍是多发的。
病理性骨折是常见的并发症,亦可以是早期症状。
治疗以全身支持疗法、解除疼痛与处理并发症为主。
有报道放射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与延长病程。
(14)血管瘤在骨内的血管瘤少见。
好发于颅骨、脊柱(占60%),长骨次之,髂骨等更少见。
脊柱中以胸、腰椎多见,常合并脊髓压迫症。
对颅骨与脊柱的血管瘤用放射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其他部位的可行肿瘤切除。
(15)成纤维性纤维瘤好发于骨端,在骨内一般无偏心倾向;个别可有偏心倾向,其周围可增厚有清晰界限。
肿瘤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及损伤无关。
症状轻,仅有轻度疼痛与肿胀。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16)纤维肉瘤是骨肉瘤中最少见的一种。
好发于30~40岁,多见于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
本肿瘤有少数继发于良性的骨肿瘤如骨巨细胞瘤。
多发性纤维异常增殖症和畸形性骨炎。
(17)脊索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肿瘤,起源于退化的脊索的残余。
最多见于骶尾椎,次为颅底,再次为其他脊柱。
肿瘤生长缓慢。
肿瘤局部切除后可复发但很少转移,仅在少数多次切除的患者才可能有转移。
(18)孤立性骨囊肿常见于肱、股、胫骨干骺端。
好发于儿童也见于青年。
肿瘤随着年龄的生长逐渐移向骨干。
病理性骨折常是最早的症状。
(19)动脉瘤样骨囊肿多发于青少年的长管状骨的干骺端。
刮除植骨术后均能治愈,对放射亦敏感。
(20)非骨化性纤维瘤于1945年Hutcher指出,实质上是干骺端纤维性皮质缺陷的后果。
(21)嗜酸性肉芽肿以儿童及青少年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以颅骨、肋骨、髂骨及脊柱处多见,而长得少见。
一般为单骨性,在骨内无特殊好发部位。
单骨性般都能吸收自愈,如在活组织检查时可顺便搔刮病灶。
多骨性者由于病变范围广泛,在明确诊断后可考虑放射治疗。
(22)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发育障碍性病变,由车轮状排列的纤维组织和不成熟的非板层骨的骨小梁所构成。
X片表现为磨砂玻璃样是其特征。
个别症例可出现恶变。
治疗以搔刮植骨为主。
推荐技术:合肥凤凰肿瘤医院治疗骨癌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手术、三维免疫、中医治疗、热疗和靶向介入化疗。
根据不同时期专家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确保疗效最好。
三维免疫治疗(三维刺激穴位——重建免疫屏障)三维免疫疗法是一种以免疫治疗、经络治疗、中药治疗为主要手段治疗肿瘤的多学科综合疗法,简称三维疗法。
由于该疗法的任何一种治疗手段均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为原则,不手术、不放疗、不化疗,在治疗肿瘤的同时,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强化,生活质量同步提高,故称为三维免疫疗法。
三维疗法为我院集众多专家之理论精华为一体,经多年的潜心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所独创的一种综合免疫治疗方法。
根据现代免疫学理论,人体内天然存在针对肿瘤组织的免疫杀伤细胞,在正常健康的机体内,由于免疫功能正常发挥,免疫杀伤细胞可以随时消灭体内突变的癌细胞,使肿瘤无法形成。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导致体内肿瘤发生发展的最主要的内在因素。
因此,肿瘤患者能否治愈,关键在于能否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激活免疫细胞杀伤能力。
三维免疫疗法以现代免疫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中、西医有机地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既可以特异性激活针对肿瘤组织的免疫杀伤细胞,又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体的精神-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使机体进入一个互为因果的良性免疫循环状态,从而对癌细胞产生巨大的杀伤作用,消除癌瘤,使肿瘤患者重新拥有健康。
毫无疑问,三维免疫疗法的问世将以它独特的疗效、巨大的潜力向众多的肿瘤患者证实:肿瘤不是绝症,也不是通向死亡的判决。
靶向介入化疗靶向介入化疗是合肥凤凰肿瘤医院数位专家进行多年精心研究,从介入化疗演变而来的一种动脉局部化疗。
此方法在我院目前已经能够到达身体的多个部位。
是一种运用特殊仪器,找到供应肿瘤营养的血管,再经过穿刺直接化疗药物送到供应肿瘤营养的血管内。
具有靶向性强,毒副反应小,肿瘤局部药物浓度高,能显著降低体循环的药物浓度,有效率显著提高。
一次治疗的疗效经我院临床实践证明是一般静脉化疗60-100倍。
是我院定点定位治疗的一部分。
也是我院治疗肿瘤的一大特色,为广大肿瘤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治疗,甚至治愈,带来了新的希望。
热疗热疗就是使患者的体温升至40℃~42℃,人为的给人体创造“发烧”的环境。
而在此温度环境下,怕“热”的癌细胞就会被高热直接杀伤凋亡。
因手术等常规手段清除不尽,或者现有技术手段根本无法发现的转移、扩散的癌细胞,尽管漏网之后狡猾的潜藏起来,却依然免不了被全身热疗结合辅助化疗追踪杀灭的命运。
其次,全身热疗可增加肿瘤组织内部化疗药的浓度,以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增强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因而达到增强放射治疗的疗效的目的。
此外,全身热疗还能激活处于麻痹状态的免疫系统,产生抗肿瘤免疫,从而抑制和杀灭转移灶或亚临床病灶。
热疗的另一显著特点就是对正常细胞没有损害。
正常组织有丰富的、排列有序的血管网,它为组织提供氧气、营养物质,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的同时能迅速带走代谢产生的热能,工作效率高、散热能力强。
而肿瘤组织的血管网结构异常扭曲,粗细不匀,甚至还会有瘤栓堵塞,受热后容易产生热聚集,温度要比临近的正常组织高出3℃~7℃,肿瘤细胞直接可被烤死。
中医药治疗一方面中医可以降低化疗所带来的毒副反应,另一方面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