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印月简介

三潭印月简介
三潭印月简介

◆前言

西湖上有三座绿岛,人称蓬莱三岛,分别叫湖心亭、阮公墩和三潭印月。这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就是海上仙山的意思。小瀛洲是湖中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作为一个湖心岛,它的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为60%。南北两部分由九曲桥相联结,东西两侧则以土堤来连贯,从空中俯瞰,恰似一个绿色的“田”字,呈现大湖围小湖、岛中套小岛的景色。

此地地处西湖水域之中,是领略西湖山光水色的绝妙处,更是观赏苏轼诗中所说的“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西湖新十景之四“湖滨晴雨”的最佳处。

它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运用中国园林的借景手法和多变奇巧的布景艺术,成为西湖中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之一。

◆主要景点

瀛洲岛:它西湖三岛中最大的岛,面积约七公顷,其中水面积占60%。岛基是明万历年间钱塘县令聂心汤利用疏浚西湖的淤泥堆筑而成的,岛中湖面被桥堤分割成“田”字形,构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

我心相印亭:“我心相印”是佛教禅语,大家切不要以为是爱侣间俩心相印的意思,原来的意思为:“不须言,彼此意会”,也即通常所说的“心心相印”之意。

九狮石:先贤祠之前,九曲桥畔,正面一块大石,名“九狮石”上有九只形态各异的狮子,有的形似。有的神似,很有意趣。

竹径通幽:过三亭往右,一堵矮墙,墙上4个嵌花漏窗,中间一个月门,将墙后景色遮隔起来,但遮而不断,隔而不绝,透过漏窗,墙外千竿翠竹,自有画意。

先贤祠:游人自湖滨趁船至“小瀛洲”登岸,迎面一座建筑,原是“浙江先贤祠”,奉祀黄宗羲、吕留良、杭世俊等人。

◆来历

相传宋朝苏轼在杭州做官时,又一次大旱,土地都干裂了,他就发动老百姓,把西湖挖深,让他储存更多的湖水来浇灌农田。湖里挖出的泥,堆成一道长堤和一个小岛。为了便于观察水情,在湖水最深的地方立了3个石塔作为水深的记号。这道长堤也就是现在的“苏堤”,小岛和3个石塔的范围就是现在的“三潭印月”。钱塘县令杨万里取葑泥作埂,在原三塔处围成一个放生池。三塔毁于明初,至万历年间,有名为聂心汤的钱塘县令,在放生池外筑成外堤;天启年间,三座瓶形石塔也在池南重建起来了,这三塔基本呈等边三角形,间距62米,塔高2米,造型优美,塔身呈球状,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有“月光映潭,塔分为三”之说。故得名“三潭印月”。

(另一种说法:这美丽的三潭印月岛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多少年来,人们用古典造林手法建设起来的一个园林艺术精品。最早,这里是人工堆叠而成的水上陆地,吴越时这里被辟建为水心保宁寺。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当时的钱塘县令聂心汤,别出心裁地想在西湖建造一个放生地,就利用水心保宁寺的遗址,用西湖的淤泥筑起了这个湖中之岛,又在岛外修了条环形堤埂,使它形成了“岛中有岛,湖中有湖”的格局,作为放生之所。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当时的浙江总督李卫在此苦心经营,大兴土木,建亭台楼阁,植奇花异草,使小瀛洲成为一处多姿多彩的江南水上园林。当时的西湖十八景之一“鱼沼秋蓉”就在此地。民国时期,由于政府腐败无能,对小瀛洲长期不加整治,亭阁颓废,堤岸沉陷,花木荒芜,一派萧条,小瀛洲几乎成为一个荒岛。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拨款对三潭印月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改造,使它重现昔日风采,在空间变化、组景层次、建设布局和花木配置方面都显得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今天的三潭印月由大量景物构成几个景区,而每个景区都自成一体,

又互为衬托,有机结合。可以说小瀛洲是西湖中的一个“大盆景”。)

◆石塔

穿过亭子,我们看到在开阔的湖面上,有三座布置得十分得体的石塔。游览三潭印月岛最使人忘情的就是这三座石塔。月光下,这里“玲珑塔底月轮悬”的美妙景观,曾列入南宋画家陈清波等人的《西湖十景图》。尤以仲秋时节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心中各有寄托的“明月”上下辉映、神思遄飞而向为秋游者所必到。据说三潭印月在中秋之夜可看到18月亮,每个石塔有五个洞,总共可印出15个,还有天上一个,倒影一个,据说最后一个是“月亮代表我的心”。

塔顶呈葫芦状。民间传说这儿有三个水妖居住,因而塔形似葫芦以将其镇住。民间传说,三潭印月是一只大香炉的三只脚,而这只大香炉则倒扣着一条黑鱼精,香炉的三只脚伸出水面就成了三潭印月。

◆小瀛洲上有开网亭、亭亭亭、九狮石、闲放台、迎翠轩、我心相印亭等园林建筑,水

面亭榭倒影;园林富于空间层次变化,造成“湖中湖”、“岛中岛”、“园中园”的境界。

从岛北码头上岸,经过先贤祠等两座建筑,即步入九曲平桥,桥上有开网亭、迎翠亭、花架亭、御碑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异的亭子。九曲桥东,隔水与一堵白粉短墙相望。墙两端了无衔接,形若屏风。但粉墙上开启四只花饰精美的漏窗,墙内墙外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墙外游人熙熙攘攘,墙内却幽雅宁静,咫尺之间兀自大异其趣。尤三潭印明月的景观享誉中外。

请大家先看上面这块匾额:“小瀛洲”。它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书写。而这座歇山式敞轩是小瀛洲上的主要园林建筑。它原是清朝时期大官僚彭玉麟退省处,称为“彭公祠”,辛亥革命后被改作“浙江先贤祠”,奉祀明末清初四位有强烈民族意识的浙江籍学者黄宗羲、齐周华、吕留良、杭世骏。现在的建筑是1959年改建的。

穿过先贤祠,到了九曲桥。这三潭印月岛上的九曲桥,有九转三十个弯,为全岛的中轴曲线。当我们在迂回多变的九曲桥上行走时,就会发现岛上湖中的美妙景致仿佛成了立体的画,流动的诗,使你有步移景换,小中见大的感觉,体会到这里美景层次丰实,游程突然延长,千变万化,出奇制胜。这是一块有名的太湖石。有人称其为“九狮石”,上面似有九只狮子,仔细辨认一下,就会发现这九只狮子有的形似,有的神似。

开网亭造型别致,取自佛教开网放生之意,同时也点出了早先此地是放生地的原意。再看左边,这个四角亭被称为“亭亭亭”,取明代聂大年诗“三塔亭亭引碧流”之句。这开网亭和亭亭亭一高一矮,一东一西,相互呼应,互为衬托,选址精心,营造奇巧,十分讲究与自然的结合,是三潭印月岛上不可缺少的一组景观。

这里是三潭印月的中心绿洲,这里的景观主要由粉墙、漏窗、竹径组成。请看这一截横列于两段曲桥之间的矮墙,中间有个圆洞门,上书“竹径通幽”四个字,落款是康有为。这粉墙内外景致各异,墙外翠竹千竿曲径通幽,墙内游者济济,俨然两处天地。墙上构图精美的漏窗,起到了内外互相渗透的作用。透过圆洞门两边的漏窗可见墙外竹影婆娑,清幽恬静,一条小径消失在竹林远处,使人感到“庭园深深深几许”。而回头一览这三潭印月岛中之湖,亭台倒影,尽在水中,奇花异草,映碧叠翠。假山曲桥,一静一动,虚虚实实,相映成趣,又是一幅生动的水景画。

我们走过九曲桥,迎面所见的分别是迎翠轩、木香榭和花鸟厅。在这里,放眼望去,水绿、树绿,亭台叠石都似被映成绿色,真有置身于绿色庭院中的感觉。而前面又是一座引你步步入胜、渐入佳境的九曲桥。

曲桥中间那座朱柱黛瓦的四方碑亭就是御碑亭,当年康熙所题“三潭印月’’的石碑,就竖在此亭内。

站在这座迂回多变的九曲桥上,我们环望四周,会发现这巧夺天工的三潭印月,不仅以园林称胜,而且还是座迷人的花岛。请看这岛上的绿洲、堤埂上栽满了各色各样的美丽花卉,岛中池塘内缀满了多种多样的睡莲、荷花,而岛上的幽径上又植上了许多摇曳的翠竹。此时此刻,你会觉得这全岛的空气都凝聚着花的清香。

现在来到了“我心相印”亭前。“我心相印”不要以为是情侣间俩心相印的意思,其实是佛教禅语,意为“不必言说,彼此会意”。“我心相印”亭两边有墙将湖面遮住。这个亭子很有个性,一边是粉墙,一边是走廊,在西湖景区里,恐怕是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亭子了。亭前有石栏,凭栏了望,湖中三石塔亭亭玉立在眼前,广阔的湖面与远近景色也历历在目。亭柱上悬挂着著名作家周而复写的一副楹联:山光静对烟波际,塔影清涵水月间。

总结

三潭印月历来是杭州著名的赏月胜地。每到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灯烛,孔口用白色薄纸蒙上,烛光从纸上透出,倒映于湖,又成水中之月,随着微波荡漾,似有无数个月亮在水中晃动。月光、灯光、湖光、月影、塔影、云影交相辉映,融成一片极富诗情画意的景观,让人感到有一种奇幻之美。

在中秋月明之夜,到杭州西湖泛舟,可领略“烟笼秋水月笼纱”的美境。是西湖上的三潭印月,是自古以来的赏月胜地。三个石塔,亭亭玉立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中秋月夜,在塔里点上灯烛,洞口蒙上薄纸,灯光从纸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影在湖中。等到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衬,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让人流连往返。

更是观赏苏东坡诗中所说的“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晴光”与“雨色”的最佳处。

三潭印月导游词

三潭印月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大家好欢迎您来到美丽的杭州我是大家的导游员刘新宇非常荣幸能与大家共度美好时光。我会竭尽所能为大家服务预祝各位游览愉快。 今天我们所要游览的景点是著名的杭州西湖,大家请看前方这片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的湖水就是西湖了。在湖的左边有苏堤春晓花港观鱼等景点右边有雷峰塔柳浪闻莺等名胜,一会呢我们将一一欣赏到。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登上游船先到西湖中的小岛去游览。乘船时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西湖中有3座小岛分别是小瀛洲湖心亭和阮公墩,我们先游览的是其中最大的小瀛洲,它的面积为7公顷南北由九曲桥相连接东西则以土堤来连贯,从空中俯瞰恰似一个绿色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景色。此岛早先是人工堆叠而成,后经十多次修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好了船已靠岸我们下船上岛,还是提醒大家注意脚下安全,也不要遗落物品。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将要经过的这座桥就是我刚刚提到的九曲桥,它有9转30多个弯,是全岛的中轴曲线,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两岸的奇花异草,假山亭台,就会发现岛上湖中的美妙景致仿佛成了立体的画,流动的诗,不知道有没有这种步移景换小中见大的感觉呢? 前方曲桥的中间,那座红柱黑瓦的四方亭叫御碑亭,当年康熙皇帝下江南时所提的“三潭印月”石碑就在其中。各位可以在那拍照留念。 走过了曲桥,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湖面,湖中有三座石塔我想大家都知道啦对这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这三座石塔始建于宋元祐年间,当时苏东坡疏浚西湖,为了防止西湖淤塞,在湖中最深处立了三塔作为标志,规定三塔之内不得种植菱藕。元代时三塔被毁,明朝万历年间在现在位置上重建。这三塔基本呈等边三角形,间距62米,塔高2米,造型优美,塔身呈球状,有五个孔,周围还有浮雕图案,塔顶是葫芦形的。民间传说这儿有三个水妖居住,因而塔形似葫芦以将其镇住。如果大家手里现在有1块钱可以拿出来看一下背面,是不是很熟悉呢这就是我们面前的这3座石塔。 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听说过到杭州必游西湖,游西湖比看三潭这句话。这是因为三潭印月历来是杭州著名的赏月胜地。每到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灯烛,孔口用白色薄纸蒙上,烛光从纸上透出,倒映于湖,又成水中之月,随着微波荡漾,似有无数个月亮在水中晃动。月光、灯光、湖光、波光粼粼,月影、塔影、云影交相辉映,融成一片极富诗情画意的景观,让人感到有一种奇幻之美。 好了游览过三潭印月后请大家与我一起到下一个景点参观。

三潭印月导游词_三潭印月景区导游词

三潭印月导游词_三潭印月景区导游词 三潭印月导游词篇一 各位游客,在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就是断桥。让我们走上断桥。这座桥并不长,但古朴、坚固,历史十分悠久。我现在想问一下大家,你们知道为什么称它为断桥呢?因为,冬天下过雪后,断桥的一边被阳光所晒到,积雪融化了,而另一边却没融化,桥像断了似的。所以就有了“断桥残雪”的说法。这也是西湖的老十大美景之一。 再让我们走上白堤,看看那美丽的西湖。大家看湖水多美啊!湖面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阳光洒在湖面上,像满湖都铺满了金子似的'。绿树成荫,影子倒印在湖面上,使湖变得更绿了。要不,怎么会有大诗人杨万里的诗:接天莲叶无穷碧,印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呢? 当然,锦带桥也有对联: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九州万里;保叔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再让我们走到平湖秋月的楼外楼上船吧。来,让我们走上船,直奔三潭印月。 船的正前面,就是著名的三潭印月。看,那三个矗立在水中的三个潭。他们多像三个立着的石香炉呀!每一个潭有好几个洞。每到农历十五的夜晚,听说划小船到三潭印月,在潭里面点上火,就可以看到十几个月亮!大家如果有一元纸币可以拿出来看一下,纸币上的图案是不是很像?三潭印月有这么一个传说:从前有一头黑鱼精,想伤害鲁班的妹妹,结果被鲁班妹妹制造的三潭印月给压在了湖底。

我们的游船马上要靠岸了,请大家做好准备。 三潭印月导游词篇二 各位团友,大家好。现在我们弃船登岸,来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前面我们介绍过,水光潋滟的西湖上有三座绿岛,她们都有动听的名字,分别叫湖心亭、阮公墩和三潭印月。这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就是海上仙山的意思。小瀛洲是湖中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它的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为60%。南北两部分由九曲桥相联结,东西两侧则以土堤来连贯,从空中俯瞰,恰似一个绿色的“田”字,呈现大湖围小湖、岛中套小岛的景色。它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运用中国园林的借景手法和多变奇巧的布景艺术,成为西湖中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之一。 各位团友,这美丽的三潭印月岛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多少年来,人们用古典造林手法建设起来的一个园林艺术精品。最早,这里是人工堆叠而成的水上陆地,吴越时这里被辟建为水心保宁寺。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当时的钱塘县令聂心汤,别出心裁地想在西湖建造一个放生地,就利用水心保宁寺的遗址,用西湖的淤泥筑起了这个湖中之岛,又在岛外修了条环形堤埂,使它形成了“岛中有岛,湖中有湖”的格局,作为放生之所。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当时的浙江总督李卫在此苦心经营,大兴土木,建亭台楼阁,植奇花异草,使小瀛洲成为一处多姿多彩的江南水上园林。当时的西湖十八景之一“鱼沼秋蓉”就在此地。民国时期,由于政府腐坏无能,对小瀛洲长期不加整治,亭阁颓废,堤岸沉陷,花木荒芜,一派萧条,小瀛洲几乎成

美丽的三潭印月

课题:12美丽的三潭印月课型:略读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 2、能认读4个字。 3、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读生字。 3、摘录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重点:了解“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并感受它的美丽。 教学难点:了解“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并感受它的美丽。 查阅资料:搜集有关“三潭印月”的补充资料。 教、学具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课时数:1课时 板书设计: 12、美丽的三潭印月 绿树依依、波光粼粼 人间仙境 课后小结: 第一课时:学生活动时间(约)30分钟教师活动时间(约)10分钟 教学要求: 1、能认读4个字。 2、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了解“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并感受它的美丽。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一、谈话引入:(4’) 出示:“三潭印月”图片,孩子们,通过课下查阅资料,你对这的景色有了哪些了解?(生各抒己见)这里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 师: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略读课文《美丽的三潭印月》让我们尽情的饱览一下那里的景色。 二、学习课文:(30’) (一)回忆预习内容。

(二)检测预习结果。 1、出示投影:注意带点字的读音。露出蓄长堤镂刻倒映 (1)自由读。 (2)指名读。 2、指名分段读,其他同学从正确、流利方面进行评议。(如果读得不够流利,同桌互读,小组 轮读,班上指名读。)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1)默读课文。 (2)班上交流。 主要描写了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的美景。(感受:景色美丽、语言优美……) 师:老师也和大家一样有同样的感受,那么你从那里感受它景色的美丽,认真的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词句进行细细品味。 1、生读、划、品读感受。 (1)自读自品: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把自己的感受标注出来。 (2)指名读 (指名评议) 3、读文思考: “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它什么样?它为什么叫“三潭印月”?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有关的内容。 A、自读思考。 B、汇报交流(可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3、指导朗读,主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1)出示带有问号的5个句子。 (2)自己试读。师强调:前两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三句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3)自己再读体会。 三、课堂小结:(4’) 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四、作业:(2’) 1、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数控车床三潭印月程序

浙大工程训练数控车床三潭映月程序O0001; N10 MO3 S650; N20 T0101; N30 G00 X26 Z5; N40 G71 U1 R2; N50 G71 P60 Q270 U0.5 W0 F0.15; N60 G01 X0 Z0 F0.05; N70 G03 X2.5 Z-1.22 R1.25; N80 G02 X6.41 Z-7.16 R7.32; N90 G03 X6.82 Z-11.47 R2.58; N100 G03 X8.36 Z-17.29 R3.09; N110 G02 X8.02 Z-18.2 R0.53; N120 G03 X17.5 Z-19.4 R16; N130 G01 Z-20.7; N140 G03 X11.2 Z-21.6 R12; N150 G01 Z-25.35; N160 G03 X12.81 Z-27.57 R1.23; N170 G02 X13.28 Z-27.88 R0.24; N180 G03 X21 Z-29.2 R10.3; N190 G01 Z-30.95; N200 G03 X14 Z-32 R15.79; N210 G02 X14 Z-32.7 R0.35; N220 G03 X14.7 Z-46.7 R7.44; N230 G01 Z-49.5; N240 G01 X16.8; N250 G03 X20.95 Z-51.6 R2.48; N260 G01 Z-51.95; N270 G01 X22.4; N280 Z-54.75; N290 G70 P60 Q270 S650 F0.05; N300 G00 X100 Z150; N310 T0100; N320 M30;

浙江三潭印月导游词文档

浙江三潭印月导游词文档 Tour guide notes on moon in Santan, Zhejiang Province 编订:JinTai College

浙江三潭印月导游词文档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浙江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明月的景观享誉中外。下面是小泰收集整理的浙江三潭印月导游词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浙江三潭印月导游词五篇(一) 各位团友,大家好。现在我们弃船登岸,来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前面我们介绍过,水光潋滟的西湖上有三座绿岛,她们都有动听的名,分别叫湖心亭、阮公墩和三潭印月。这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就是海上仙山的意思。小瀛洲是湖中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它的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为60%。南北两部分由九曲桥相联结,东西两侧则以土堤来连贯,从空中俯瞰,恰似一个绿色的“田”,呈现大湖围小湖、岛中套小岛的景色。它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运用中国园林的借景手法和多变奇巧的布景艺术,成为西湖中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之一。 各位团友,这美丽的三潭印月岛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多 少年来,人们用古典造林手法建设起来的一个园林艺术精品。最早,这里是人工堆叠而成的水上陆地,吴越时这里被辟建为水心保宁寺。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XX年),当时的钱塘县 令聂心汤,别出心裁地想在西湖建造一个放生地,就利用水心保宁寺的遗址,用西湖的淤泥筑起了这个湖中之岛,又在岛外修了条环形堤埂,使它形成了“岛中有岛,湖中有湖”的格局,作为放生之所。清朝雍正五年(1720xx年),当时的浙江总 督李卫在此苦心经营,大兴土木,建亭台楼阁,植奇花异草,使小瀛洲成为一处多姿多彩的江南水上园林。当时的西湖十八景之一“鱼沼秋蓉”就在此地。民国时期,由于政府腐败无能,对小瀛洲长期不加整治,亭阁颓废,堤岸沉陷,花木荒芜,一派萧条,小瀛洲几乎成为一个荒岛。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拨款对三潭印月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改造,使它重现昔日风采,在空间变化、组景层次、建设布局和花木配置方面都显得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今天的三潭印月由大量景物构成几个景区,而每个景区都自成一体,又互为衬托,有机结合。可以说小瀛

三潭印月简介

◆前言 西湖上有三座绿岛,人称蓬莱三岛,分别叫湖心亭、阮公墩和三潭印月。这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就是海上仙山的意思。小瀛洲是湖中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作为一个湖心岛,它的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为60%。南北两部分由九曲桥相联结,东西两侧则以土堤来连贯,从空中俯瞰,恰似一个绿色的“田”字,呈现大湖围小湖、岛中套小岛的景色。 此地地处西湖水域之中,是领略西湖山光水色的绝妙处,更是观赏苏轼诗中所说的“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西湖新十景之四“湖滨晴雨”的最佳处。 它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运用中国园林的借景手法和多变奇巧的布景艺术,成为西湖中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之一。 ◆主要景点 瀛洲岛:它西湖三岛中最大的岛,面积约七公顷,其中水面积占60%。岛基是明万历年间钱塘县令聂心汤利用疏浚西湖的淤泥堆筑而成的,岛中湖面被桥堤分割成“田”字形,构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 我心相印亭:“我心相印”是佛教禅语,大家切不要以为是爱侣间俩心相印的意思,原来的意思为:“不须言,彼此意会”,也即通常所说的“心心相印”之意。 九狮石:先贤祠之前,九曲桥畔,正面一块大石,名“九狮石”上有九只形态各异的狮子,有的形似。有的神似,很有意趣。 竹径通幽:过三亭往右,一堵矮墙,墙上4个嵌花漏窗,中间一个月门,将墙后景色遮隔起来,但遮而不断,隔而不绝,透过漏窗,墙外千竿翠竹,自有画意。 先贤祠:游人自湖滨趁船至“小瀛洲”登岸,迎面一座建筑,原是“浙江先贤祠”,奉祀黄宗羲、吕留良、杭世俊等人。 ◆来历 相传宋朝苏轼在杭州做官时,又一次大旱,土地都干裂了,他就发动老百姓,把西湖挖深,让他储存更多的湖水来浇灌农田。湖里挖出的泥,堆成一道长堤和一个小岛。为了便于观察水情,在湖水最深的地方立了3个石塔作为水深的记号。这道长堤也就是现在的“苏堤”,小岛和3个石塔的范围就是现在的“三潭印月”。钱塘县令杨万里取葑泥作埂,在原三塔处围成一个放生池。三塔毁于明初,至万历年间,有名为聂心汤的钱塘县令,在放生池外筑成外堤;天启年间,三座瓶形石塔也在池南重建起来了,这三塔基本呈等边三角形,间距62米,塔高2米,造型优美,塔身呈球状,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有“月光映潭,塔分为三”之说。故得名“三潭印月”。 (另一种说法:这美丽的三潭印月岛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多少年来,人们用古典造林手法建设起来的一个园林艺术精品。最早,这里是人工堆叠而成的水上陆地,吴越时这里被辟建为水心保宁寺。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当时的钱塘县令聂心汤,别出心裁地想在西湖建造一个放生地,就利用水心保宁寺的遗址,用西湖的淤泥筑起了这个湖中之岛,又在岛外修了条环形堤埂,使它形成了“岛中有岛,湖中有湖”的格局,作为放生之所。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当时的浙江总督李卫在此苦心经营,大兴土木,建亭台楼阁,植奇花异草,使小瀛洲成为一处多姿多彩的江南水上园林。当时的西湖十八景之一“鱼沼秋蓉”就在此地。民国时期,由于政府腐败无能,对小瀛洲长期不加整治,亭阁颓废,堤岸沉陷,花木荒芜,一派萧条,小瀛洲几乎成为一个荒岛。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拨款对三潭印月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改造,使它重现昔日风采,在空间变化、组景层次、建设布局和花木配置方面都显得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今天的三潭印月由大量景物构成几个景区,而每个景区都自成一体,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三潭印月》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三潭印月》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字。摘抄课文中好词佳句。 2、朗读课文。知道“三潭印月”是怎样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3、使学生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重点:了解“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并感受它的美丽。 教学难点:了解“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并感受它的美丽。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认读4个字。摘抄课文中好词佳句。朗读课文。知道“三潭印月”是怎样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2`) 师:你去过什么有名的地方吗?跟我们大家说一说。 生自由介绍。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板书:美丽的三潭印月 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文,感受那份美丽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8`)

1.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音。 2.可以两人互相检查读。 亭台楼阁别致清澈碧天如洗明月如盘 月色溶溶波光粼粼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4.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三潭印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自学课文,思考以下问题:(8`) 1.说说“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 2.“三潭印月”是什么样? 3.为什么叫“三潭印月”? 你从哪感受到的?找一找、画一画。 四、集体说说。(8`) 五、再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5`) 读课文,想一想每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说一说每段的段意 1.第一自然段:位置美丽 从哪看出“三潭印月”的美丽?读出来。 2.第二自然段:“三潭印月”的由来。 3.第三自然段:三个石塔造型优美、别致。 4.第四自然段:为什么叫“三潭印月”。 5.第五自然段:“三潭印月”非常美丽,很多人前来游玩。

美丽的三潭印月阅读答案

美丽的三潭印月阅读答案 美丽的三潭印月 在杭州西湖的中央有个不大的岛叫三潭印月远远望去绿树依依繁花似锦绿阴中隐约露出亭台楼阁真像人间仙境一样 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相传是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到杭州来当地方官时,发动民众,挖深西湖,让它蓄更多的湖水来抗旱灌田。湖里挖出的泥,堆成一道长堤和一个小岛,在湖水最深的地方立了三个石塔作为深水记号,这就是现在的苏堤和三潭印月。 这三个石塔造形优美、别致,都是上尖下小,中间镂刻成一个空心的球,像一只宝葫芦。现在,人们已经把这三个石塔作为杭州西湖的标志了。 可它为什么又叫“三潭印月”呢?因为每年中秋节的晚上,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正好照在湖的中心。这时候在三个石塔里点起明亮的灯火,再把每个石塔的每一个小圆洞蒙上透明的白纸。这样,灯光倒映在湖水里,不就像一个个圆圆的月亮吗?每个石塔有五个小圆洞,三个石塔就有十五个这样的月亮,加上天上的一轮明月倒映在这些“月亮”的正中,那清澈的湖水里,不就有十六个月亮了吗? 这时,明月如盘,月色溶溶,波光粼粼。成千上万的人到西湖来赏月、划船,笑语声声,这和天堂又有什么区别呢? 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恰当的词语。 的湖水绿树月色笑语 正确答案:清澈依依溶溶声声 2.给文章的第一小节选择正确的标点。 A.,。“”。,,,,。 B.,,“”。,、、,。 C.,,“”。,,,,。 D.,,《》。,,,,。 正确答案:D 3.请把文中划线部分的问号去掉,保持意思不变。 正确答案:成千上万的人到西湖来赏月、划船,笑语声声,这和天堂没有什么区别。 4.填空。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的是“苏杭”的景色可以和天堂媲美,这里说的“苏杭”指的是和。 参考答案:苏州 ; 杭州

三潭印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理解“绿树依依、繁花似锦、月色溶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 3、知道“三潭印月”的来历,搜集与西湖景观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根据文章的介绍,想象“三潭印月”的美景,进行朗读训练。 2、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学了“语文乐园六”的综合性学习,你们搜集了不少人民币上风景名胜的资料。课件出示1元背面图案:还记得这是哪里的风景名胜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情况。 (一)生字学习。

1、出示生字“堂”,这个字的部首,很多同学都写的是这个。(出示学生的多数答案“小”)问:哪些同学是这样写的? 2、在检查大家的预习纸时,我还发现有的同学将这个“堂”字的部首写的是“土”(课件出示),这是对的,相信这些同学是查了字典的,看来,一个字的部首不见得只有一个呀! 3、你发现在本课的生字中,还有哪些字也不止一个部首的?(杰、盘) 4、修改预习作业。 师:同学们,请你们现在拿起笔,将生字这部分的预习,根据我们刚才的交流做出修改,并将老师小结的学习方法,写在这一项作业下边空白的部分。 5、指导书写“州”。 (1)指两名学生上黑板书写“州”,师观察其笔顺和点的方向书写是否正确。 (2)师评价后范写“州”,尤其提示点的写法,学生书空。 (二)生词学习。 1、词语理解和方法总结。 (1)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看看词语理解和方法总结部分。有很多同学都解释了“繁花似锦”这个词,而且解释得非常好。(课件出示“繁花似锦”这个词和学生的解释。) (2)师:这样解释的同学举个手,呵,还真不少,我想问你们,你们是怎么把这个词解释得这么好的?(查词典或工具书)如

美丽的三潭印月阅读训练及答案

美丽的三潭印月阅读训练及答案 美丽的三潭印月 在杭州西湖的中央有个不大的岛叫三潭印月远远望去绿树依依繁花似锦绿阴中隐约露出亭台楼阁真像人间仙境一样 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相传是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到杭州来当地方官时,发动民众,挖深西湖,让它蓄更多的湖水来抗旱灌田。湖里挖出的泥,堆成一道长堤和一个小岛,在湖水最深的地方立了三个石塔作为深水记号,这就是现在的苏堤和三潭印月。 这三个石塔造形优美、别致,都是上尖下小,中间镂刻成一个空心的球,像一只宝葫芦。现在,人们已经把这三个石塔作为杭州西湖的标志了。 可它为什么又叫“三潭印月”呢?因为每年中秋节的晚上,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正好照在湖的中心。这时候在三个石塔里点起明亮的灯火,再把每个石塔的每一个小圆洞蒙上透明的白纸。这样,灯光倒映在湖水里,不就像一个个圆圆的月亮吗?每个石塔有五个小圆洞,三个石塔就有十五个这样的月亮,加上天上的一轮明月倒映在这些“月亮”的正中,那清澈的湖水里,不就有十六个月亮了吗? 这时,明月如盘,月色溶溶,波光粼粼。成千上万的人到西湖来赏月、划船,笑语声声,这和天堂又有什么区别呢? 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恰当的词语。 的湖水绿树月色笑语 正确答案:清澈依依溶溶声声 2.给文章的第一小节选择正确的标点。 A.,。“”。,,,,。 B.,,“”。,、、,。 C.,,“”。,,,,。 D.,,《》。,,,,。 正确答案:D 3.请把文中划线部分的问号去掉,保持意思不变。 正确答案:成千上万的人到西湖来赏月、划船,笑语声声,这和天堂没有什么区别。 4.填空。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的是“苏杭”的景色可以和天堂媲美,这里说的“苏杭”指的是和。 参考答案:苏州 ; 杭州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理解“亭台楼阁、杰作、造型、别致、月色溶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 3.知道“三潭印月”的来历,收集与西湖景观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理解“亭台楼阁、杰作、造型、别致、月色溶溶”等词语。 三、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结构方式。 2.调动学生关于风景名胜的阅历积累,让学生愿意了解景观中文化知识。 四、教学准备 制作PPT 学生预习课文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的任务:认识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流畅、了解大意。 第2课时的任务: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方法 朗读法创设情境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是用来形容西湖的,在杭州西湖,最有名的就是。西湖十景,展示PPT上的西湖十景图片,有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景三潭印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拿起手跟我一起写课题(书空) 2.三潭印月的简介,接下来让我们进入这篇文章。请同学们将书本翻到第二十一课120页,齐读课题,注意“谭”的发音。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点学生回答)看来同学们有很多想要知道的,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根据课后生字,通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请同学回答你可真会学习,知道的真多。)在正式进入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课后的生字。昨天让同学们回去预习了,现在我请人来说说你认为哪些字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好,请你来说。 ①“境”是左右结构的字,右半部分的“竟”注意不要写成“竞争”的“竞” ②“旱”下半部分是“干”,不要写成“千” ③“型”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④“蓄”是上下结构,由草字头和“畜生”的畜组成,注意草字头的横比“畜”的横要短 ⑤“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撇不要太长;

三潭印月的导游词

三潭印月的导游词 三潭印月的导游词 各位旅客,大伙儿好。现在我们弃船登岸,来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前面我们介绍过,水光潋滟的西湖上有三座绿岛,她们都有动听的名字,分不叫湖心亭、阮公墩和三潭印月。这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就是海上仙山的意思。小瀛洲是湖中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它的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为60%。南北两部分由九曲桥相联结,东西两侧则以土堤来连贯,从空中俯瞰,恰似一个绿色的田字,呈现大湖围小湖、岛中套小岛的景色。它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运用中国园林的借景手法和多变奇巧的布景艺术,成为西湖中风景最优美的地点之一。 各位旅客,这美丽的三潭印月岛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多青年来,人们用古典造林手法建设起来的一个园林艺术精品。最早,那个地点是人工堆叠而成的水上陆地,吴越时那个地点被辟建为水心保宁寺。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当时的钞票塘县令聂心汤,不出心裁地想在西湖建筑一个放生地,就利用水心保宁寺的遗址,用西湖的淤泥筑起了那个湖中之岛,又在岛外修了条环形堤埂,使它形成了岛中有岛,湖中有湖的格局,作为放生之所。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当时的浙江总督李卫在此苦心经营,大兴土木,建亭台楼阁,植奇花异草,使小瀛洲成为一处多姿多彩的江南水上园林。 当时的西湖十八景之一鱼沼秋蓉就在此地。民国时期,由于政府腐败无能,对小瀛洲长期不加整治,亭阁颓废,堤岸沉陷,花木荒凉,一派萧条,小瀛洲几乎成为一个荒岛。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拨款对三潭印月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改造,使它重现昔日风采,在空间变化、组景层次、建设布局和花木配置方面都显得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今天的三潭印月由大量景物构成几个景区,而每个景区都自成一体,又互为衬托,有机结合。能够讲小瀛洲是西湖中的一个大盆景。好,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游览,细细观赏这大盆景吧! 请大伙儿先看上面这块匾额:小瀛洲。它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书写。而这座歇山式敞轩是小瀛洲上的要紧园林建筑。它原是清朝时期大官僚彭玉麟退省处,称为彭公祠,辛亥革命后被改作浙江先贤祠,奉祀明末清初四位有强烈民族意识的浙江籍学者黄宗羲、齐周华、吕留良、杭世骏。现在的建筑是1959年改建的。 穿过先贤祠,来到了九曲桥。这三潭印月岛上的九曲桥,有九转三十个弯,为全岛的中轴曲线。当我们在迂回多变的九曲桥上行走时,就会发觉岛上湖中的美妙景致仿佛成了立体的画,流淌的诗,使你有步移景换,小中见大的感受,体会到那个地点美景层次丰实,游程突然延长,千变万化,出奇制胜。大伙儿请看这块大石头,这是一块有名的太湖石。有人称其为九狮石,上面似有九只狮子,认真辨认一下,就会发觉这九只狮子有的形似,有的神似。 各位旅客,请看这不具一格的三角亭,它造型不致,名为开网亭,取自佛教开网放生之意,同时也点出了早先此地是放生地的原意。再看左边,那个四角亭被称为亭亭亭,取明代聂大年诗三塔亭亭引碧流,,之句。这开网亭和亭亭亭一高一矮,一东一西,相互呼应,互为衬托,选址精心,营造奇巧,十分讲究与自然的结合,是三潭印月岛上不可缺少的一组景观。中国导游吧整理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三潭印月的中心绿洲,那个地点的景观要紧由粉墙、漏窗、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 (1)碧波粼粼的西子湖上,立着三座石塔,远远望去,宛如玉石雕成,这就是“三潭印月”的三潭。 (2)三座石塔,成三角形排列,形状都是葫芦形。 (3)塔尖是一个玲珑剔透的宝顶,犹如一座小小的佛牙塔,但又与佛牙塔不尽相同。佛牙塔是佛教的典型建筑,但在这里,它已经被(赋予、给予)民间艺术的美感,将其底座变形,与塔身连成了一体,使人分不清这究竟是一件单独的艺术品,还是某个建筑物的一部分。 (4)塔身仅是一个镂空的石球,球上凿出三个圆圆的洞口,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石球,就变成一个朴素而精巧的艺术建筑了,假如你驾起一叶扁舟,摇到塔边,通过一个洞口望去,就能看到另外两个洞口,以及洞外青天丽日,湖光山色,真是“以一管窥(kui)青天”。所以,每年中秋,人们总是在石塔里点起火,再在圆洞上蒙上薄薄的白纸,皓月当空之际,熊熊火光,透过白纸,投印在湖面上,15个闪烁的玉盘,再加上月宫仙子的倒影,16个月亮凌然于碧波之上,漂荡于波光之间。此情此景,真令人叹为观止。 (5)塔基是一个圆形石盘,托住了石塔,犹如圆荷擎玉藕,微微风浪里,亭亭玉立。其实据说圆盘之下还有一根石柱,直插湖底。但因为湖水刚好没过石柱,使石柱犹如浮在水上一般,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6)虽说三座石塔形状一样,但由于远近排列的层次不同,仍然不使人感到呆板,反而更富有诗一般的意境。 (7)看,碧波荡漾,群山环抱,三座石塔独立湖心,仙山奇岛乎?海市蜃楼乎?建筑艺术的美加上环境的美,引起了人们多少(遐想、梦想)! (8)啊,三潭印月,建筑艺术的美;三潭印月,诗情画意的美;三潭印月,浪漫主义的美。三潭印月,一切美在这里聚集,融为一体…… 1、“皓月当空”是描写月亮的词语,请再写3个描写月亮的词语。 2、联系短文内容概括回答:“三潭”就是指___ 3.读第四小节,用“”划出有关描写“三潭印月”美景的句子。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以一管窥青天”中“管”本来指细管,在这里是指。“窥”本来指偷看,在这里是的意思。文中这句话的意思是 5、“塔尖是一个玲珑剔透的宝顶,犹如一座小小的佛牙塔。”这是一句句,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6、你能在文中找出一句排比吗?请用“~~”划出,并说说它的作用。 7、在2—5小节里,文章是按、、的顺序来描绘三座石塔的。 8、依据第6小节,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回答。 问题: 回答: 9、划去第3、7小节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10、“碧波粼粼”的“粼”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粼”字共有画。

美丽作文之美丽的三潭印月作文

美丽的三潭印月作文 【篇一:美丽的西湖作文】 美丽的西湖作文 美丽的西湖 四(3)班李佳易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施比西子,淡妆浓抹 总相宜。”这是宋代诗人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西湖真有这么美吗?2007年4月我有幸跟随爸爸去游玩。 四月的西湖被一排排正在吐芽的柳树包围,一阵微风吹来,柳条随 风飘舞,似乎在向五湖四海的游客打招呼,也似乎想和我们这些好 动的小朋友玩捉迷藏呢。湖面碧波荡漾,各种游船点缀其中,那份 别样的气息令人陶醉。 我们也和其他游客一道乘坐机动船直奔三潭印月。一到那儿,三座 瓶子似的石塔活生生地印入眼帘。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 距离圆洞,听导游介绍,明月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口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与假月难分,夜景十分迷人。 接着,我们又游玩了花港观鱼,花港里的鱼养得又肥又大,各种各 样的鱼儿颜色不一,千姿百态,红鱼池是红鲫鱼的天下,鱼儿在池 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或潜或跳,游人投饵,群鱼争食,有声有色,赏心悦目。 西湖正如诗中所言,美不胜收,她不愧为人间天堂,也名副其实地 成了杭州的城市名片。 教师点评:小作者把苏轼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作为“楔子”引出对 西湖美景的好奇与向往。通过亲身体会,把在西湖耳闻目睹的垂柳、石塔、观赏鱼等作为重点进行描写和渲染,突出了西湖的美景实至 名归。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清新,不失为一篇佳作。 【篇二:六年级作文:美丽的西湖600字八篇】 【篇一:美丽的西湖】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果说杭州是一片草地,那么西湖 就是草地里的唯独的一朵红花;如果说杭州是一条项链,那么西湖就 是最耀眼的钻石。西湖一年四季都是杭州最璀璨的明珠! 春姑娘带着春天的问候悄然无息的来了。她唤醒了世上万事万物, 给大地披上了绿装,让世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暮春的风

《美丽的“三潭印月”》教学设计

《美丽的“三潭印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以读为主,注意扶放结合,引导自学、感悟。 3、注重朗读,通过读体会景物的美、意境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自然和文化景观,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关于其他风景名胜的阅历积累,让学生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杭州西湖的图片、资料。 2、制作教师演示文稿。 3、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暑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风景名胜? 2、学生举手发言,谈自己去过的风景名胜。 3、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欣赏一处风景名胜。那就是杭州西湖美景之一——“三潭印月”。(板书“西湖”和课题) 4、有去过西湖的同学没有?请游览过西湖或对西湖有兴趣的同学谈谈自己所了解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

二、自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阅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围绕“三潭印月”这一景点1都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1)西湖中央有一个人间仙境般的小岛。(2)相传是苏轼带领百姓挖湖堆泥筑成的,并在湖中立了三个石塔。(3)石塔的别致造型,成了西湖的标志。(4)“三潭印月”的来历。) 3、文中提到哪些景物和相关故事,画一幅图表示出景物的位置,简单介绍这些景物。(教师相机板书) 4、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西湖景物,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介绍相关景物。 三、尝试运用设问、反问介绍景物: 1、师:大家初步了解了西湖美景,知道了“三潭印月”是怎么回事,还了解了有关“三潭印月”的传说。作者充分挖掘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传说,把写景与叙事相结合,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下面谁能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或者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注意找出描绘景物样子的词语,突出景物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讲述自己喜欢的景物或故事。(要求:尽量运用合适的修饰词语,如“月色融融”“波光闪闪”“欢歌笑语”“绿树依依”“繁花似锦”等,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物或者故事。) 3、比较问句的不同和各自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