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太湖的生态环境和治理

合集下载

解太湖的十大方法

解太湖的十大方法

解太湖的十大方法太湖,位于中国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交界处,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水源地。

然而,由于长期的污染和过度开发,太湖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蓝藻水华、富营养化等。

为了保护太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太湖的生态环境。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解太湖的十大方法。

第一,加强污水处理。

要加大对太湖流域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污水处理率,减少污水直排对太湖的影响。

第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污染源之一,要加强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第三,加强工业污染治理。

要加强对太湖流域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管,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第四,加强生态修复。

要加大对太湖湿地和河道的生态修复力度,恢复湿地功能,改善水质。

第五,加强环境监测。

要加强对太湖水质、生态环境的监测,及时掌握太湖环境变化情况,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加强宣传教育。

要加强对太湖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第七,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要完善太湖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第八,加强跨界合作。

太湖流域横跨江苏、浙江两省,需要加强跨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保护太湖。

第九,加强科技支撑。

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太湖环境治理的科技含量。

第十,加强政府管理。

政府是环境保护的主体,要加强政府的环保管理,推动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位。

综上所述,解决太湖环境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积极参与。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保护好太湖这一宝贵的水资源,让太湖重现蓝天碧水的美丽景象。

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太湖的环境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让太湖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美丽家园。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长江流域上游,涉及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其发展和保护对于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长期的无序发展和不合理利用,太湖流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已经成为该区域的突出问题。

本文将就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新的治理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化学污染:太湖流域的废水排放量大,不同类型的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大量的化学物质进入水体。

其中,农业使用农药和化肥过多,使得太湖流域的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的农药残留和养分物质,导致太湖水域富营养化的问题比较严重。

另外,工业废水排放的有机物、重金属物质等也对太湖的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二、生物污染:过量的养分物质导致太湖水域内的蓝藻和水华暴发频繁,这种水华不仅影响了水质,还严重影响了太湖流域的生态系统。

水华繁殖期间释放的有毒物质可能对水生动植物造成永久性损害,以及相关产业的损失。

此外,太湖流域的非法捕捞和不合理养殖也对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植被造成了极大破坏。

针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应采取以下治理建议:一、加强水体监测与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太湖流域水质变化,为治理提供准确数据。

同时,加强与长江局的协调,对流域内的排污口进行跟踪监控,并严格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对违规排放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通过农田排水网络的优化调整,减少农业养分和农药物质的流失。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使用有机肥料和合理利用化肥,控制农药使用量。

三、加强工业企业环保治理:对截留能力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推动企业提升污染物处理技术,减少重金属和有机物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动绿色制造,减少水环境污染。

四、加强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加强太湖流域湿地的保护,通过恢复湿地功能来净化太湖周边环境。

太湖治理措施科技手段

太湖治理措施科技手段

太湖治理措施科技手段1. 引言太湖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中国江苏、浙江两省之间,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长期面临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多方面的影响,太湖水质持续恶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担忧。

为了保护太湖的生态环境和水质,采取科技手段进行治理是必要且有效的途径。

本文将介绍太湖治理的科技手段,包括水质监测、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方面。

2. 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太湖治理的基础,通过监测水体中的各项指标,及时了解太湖的水质状况,为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质监测的精度和效率。

2.1 无人机遥感技术利用无人机进行水质监测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方法。

无人机可以搭载各种传感器,通过航拍获取大范围的水质信息。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水体中的悬浮物、藻类水华、水温、叶绿素等进行快速监测和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2 水质传感器网络利用水质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监测太湖水质变化。

传感器网络可以布置在湖泊中的各个位置,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监测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太湖水质的全面覆盖和连续监测,为科学决策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

3. 污染治理太湖的污染治理是保护太湖水质的核心任务之一。

科技手段在污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高效地清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净化太湖的水质。

3.1 高效生物降解技术利用高效的生物降解技术可以有效降解太湖中的有机污染物。

通过分离和培养高效降解菌株,利用其对污染物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特点,可以达到快速清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3.2 光催化技术光催化技术是一种利用光能活化催化剂,降解水中有机物的方法。

通过将光催化剂加入太湖水体中,利用阳光照射产生的活性氧和自由基,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改善太湖的水质。

4.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太湖治理的终极目标之一。

科技手段在生态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加速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1. 引言太湖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也是江苏省最大的淡水湖。

然而,近年来,太湖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如水质污染、水藻暴发等。

为了保护并恢复太湖的生态环境,制定一套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重点介绍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包括治理目标、主要措施和实施计划等内容,希望能够为太湖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2. 治理目标太湖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太湖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改善水质,控制水藻暴发,并确保太湖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提高太湖水质,使其达到国家标准的Ⅳ类水质;•控制水藻暴发发生频率和规模,保持太湖的生态平衡;•减少污染物的输入,特别是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加强太湖水环境监测和管理能力;•促进太湖周边经济可持续发展。

3. 主要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制定了以下主要措施:3.1 水质治理措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推行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加强固体废物管理,提升垃圾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加强水生态恢复,推行湖泊水生态修复技术,减少外来入侵物种。

3.2 水资源管理措施•加强太湖流域水资源的综合规划,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提升农田灌溉水利设施的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推行节水型城市建设,促进居民、企事业单位合理使用水资源;•设置水生态保护区,保护太湖湿地,增加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效益。

3.3 生态修复措施•加强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恢复湖泊水、陆、气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控制水藻暴发,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保护湖泊岸线带,恢复湖泊生态廊道;•修复太湖流域受污染的土壤和农田,减少污染物的输出。

3.4 水环境监测和管理措施•建立太湖水环境监测网络,监测太湖的水质、水位、水温等指标;•加强对太湖周边的污染源和排污口的监管,严格执法;•提升水环境管理部门的能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加强公众参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太湖流域环境问题与措施

太湖流域环境问题与措施

“湖泛”现象
❖ “湖泛”(亦称黑水团或污水团)是指湖泊富营养化 水体在藻类大量暴发、积聚和死亡后,在适宜的气 象、水文条件下,与底泥中的有机物在缺氧和厌氧 条件下产生生化反应,释放硫化物、甲烷和二甲基 三硫等硫醚类物质,形成褐黑色伴有恶臭的“黑水 团”,从而导致水体水质迅速恶化、生态系统受到 严重破坏的现象。目前,国内外关于‘‘湖泛”的 研究很少或刚开始,像太湖这样浅水型大水面的湖 泊发生“湖泛”还仅仅是处于及时发现、跟踪监测、 积累资料和初步研究机理的阶段。
加剧苏南湖泊环境问题 产生的因素分析
❖ 自然因素
湖区地势平坦,地表径流缓慢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季节分配不均 湖泊淤积 地面沉降
加剧苏南湖泊环境问题 产生的因素分析
❖ 人为因素
湖滩围垦 人为污水排入湖泊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结论
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多方面因素,太湖水环境问题日趋严 重。这种状况说明我们对于太湖生态环境演化的机理了解非 常不够。 正是由于基础研究的严重不足, 难以对湖泊污染 和富营养化治理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使得我国的湖泊 治理走了不少弯路。再加上国际上对大型浅水湖泊研究的整 体滞后,治理太湖成为了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
100%
80%
水 质 状 况 与


60% 40% 20%
污 污染河道长度 染
0% 1983ຫໍສະໝຸດ 19921996富营养化状况
繁引泊氮活水 殖起、、动体 而藻水磷的富 引类库等影营 起及、营响养 的其海养下化 水他湾物,指 质浮等质生的 恶游缓大物是 化生流量所: 现物水进需在 象迅体入要人 。速,湖的类
3
2008年5月“湖泛”期溶解 区
氧略高,高锰酸盐指数含量 南泉 0

太湖是一个淡水湖吗?

太湖是一个淡水湖吗?

太湖是一个淡水湖吗?太湖,位于中国江苏、浙江两省之间,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

但是,很多人对于太湖是否真的是一个淡水湖存在疑问。

那么,太湖究竟是一个淡水湖还是含盐湖呢?本文将通过多个方面的解析,为您解答太湖的水质之谜。

一、太湖的环境背景太湖位于中国江苏、浙江两省之间,地势较低,与长江相通,属于低洼地带。

太湖水系包括太湖和其周边19个湖泊,总面积约为2338平方千米。

太湖的原始水质是淡水,也是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理想生存环境。

二、太湖的水质特征太湖虽然是淡水湖,但由于水质长期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水质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富营养化现象,即湖泊中出现了过多的营养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和磷酸盐等。

这些营养物质的过量会导致水体中藻类繁殖过快,进而引发水华现象,严重影响了太湖的水质。

三、太湖的水盐度情况太湖的水盐度相对较低,属于淡水湖。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太湖的盐度约为0.2-0.3‰,属于微咸水。

这一数据远低于咸水的盐度标准,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太湖是一个淡水湖。

四、太湖的物种分布太湖作为一个淡水湖,生态环境十分丰富多样。

湖中栖息着大量的淡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如鳗鲡、草鱼、鲢鱼、青鱼等。

这些鱼类在太湖中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生态系统。

五、太湖的保护与治理太湖的水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相关部门也在持续进行治理与保护工作。

近年来,通过强化水源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水体监测等综合手段,太湖的水质有所改善。

然而,仍然需要更加持续和有力的措施来实现太湖的全面治理与保护。

总结:太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是一个淡水湖。

尽管太湖的水质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通过相关措施的持续推动,太湖的环境状况正在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成为人们休闲、旅游和观赏的重要景点。

对于太湖的保护与治理,我们每个人都应有所作为,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水域。

参考资料:1.《太湖的水质和保护》2.《太湖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3.《太湖水环境质量评价与改善对策研究》。

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1. 概述太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上海市交界处。

然而,长期以来,太湖面临着水质污染、水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为了有效解决太湖问题,制定了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旨在实现太湖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2. 治理目标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措施,实现以下目标:- 提高太湖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水质标准; - 恢复太湖湿地和水生态系统; - 保护太湖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 促进太湖周边地区可持续发展。

3. 治理措施3.1 改善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太湖周边城市和乡村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

加强污水管网的建设,确保污水能够被有效收集和处理,减少污水的直接排放。

3.2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太湖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农田沟渠整治和农药、化肥的科学使用。

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减少农业对太湖水环境的负面影响。

3.3 河道整治和湖泊修复对太湖主要入湖河道进行整治,改善水流通畅度,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进行太湖湖岸线的修复和植被恢复,提高湖泊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

3.4 加强监测和管理能力建立太湖水质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太湖水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加强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标准。

3.5 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加强太湖相关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太湖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快太湖综合治理进程。

4. 资金保障为了实现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的目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太湖综合治理资金主要来自以下渠道: - 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 - 地方政府财政拨款; - 外资和社会资本参与; - 贷款和债券发行。

5. 实施计划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将分为多个阶段实施,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时间安排如下:阶段主要任务时间安排第一阶段梳理问题、制定规划今年-明年第二阶段污染源整治、水质改善明年-后年第三阶段生态恢复、科学研究后年-未来五年第四阶段监测管理、总结推广未来五年-十年6. 总结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实现太湖水质的持续改善和生态环境的恢复。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污染物减排
通过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降低水 体中总磷、氨氮等主要污染物的浓度 ,有效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环境效益分析
生态恢复
通过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提升水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使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 。
景观提升
结合太湖流域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实施美化绿化工程,提升流域整体景观品质。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及时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等技术, 提高治理效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水环境治理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 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监测与评估
建立监测网络
建立覆盖全流域的水质监测网络,对重点区域 和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定期评估治理效果
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01
02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预警 体系,提升应对突发环 境事件的能力。
03
04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 强环境教育宣传,提高 公众环保意识。
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与 周边省市的联防联控, 共同改善太湖水环境。
CHAPTER 06
预期成果与效益分析
水质改善预期
水质改善
通过综合治理,预期太湖流域水质得 到明显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到或优 于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水环境综合治理,优化太湖流域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产业和人才聚集,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提升民生福祉
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THANKS
[ 感谢观看 ]
太湖流域水质总体为轻度 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总磷 、氨氮和化学需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太湖的生态环境和治理
第一组
黄洪逸 黄达譞 林文峰 谢贤忱 黄务俭
内 历史变化 容 污染现状
解决方法与展望
太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态
历史变化 污染现状 解决方法与展望
简介 变化
太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积排第三,位于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 北部交界处,有“包孕吴越”之称。太湖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 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太湖生态 历史变化
现状
污染现状
原因
解决方法与展望
困境
富 导致蓝藻水华泛滥 营 导致沉水植物的消亡 养
影响微生物种群组成和营养盐循环

太湖生态 历史变化
现状
污染现状
原因
解决方法与展望
困境
二次污 染
船舶运 输
工业污 染
污染源
生活污 染
农业污 染
水产养 殖污染
太湖生态 历史变化
现状
污染现状
原因
解决方法与展望
2007年5月30日,太湖因为蓝藻污染事件污染严重,造成无锡 自来水发臭,无法正常使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
2013年8月1日,《谁在污染太湖流域?》报告中称富士康科 技集团、鼎鑫的污染排放给太湖流域部分河流造成严重污染。 对此,江苏昆山市环保局8月2日起,就所涉企业启动全面监 测调查。
2007年5月29日开始,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值, 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从而引发了太湖蓝藻的提前暴发,影 响了自来水水源水质。无锡市民纷纷抢购超市内的纯净水,街头零售的桶装纯净水也出 现了较大的价格波动。
1111年,太湖结冰,冰层厚到可通行车马,此为首次见于中国史载 之太湖结冰事件。
春秋战国时期, 气候和暖,雨水较多。地处太湖之滨的吴国, 为了讨 伐楚国, 开凿了荆溪上游的青溪运河, 长江洪水直接排入太湖, 太湖 水面扩大。
公元37 1 年,《宋书》载: “ (晋)太和六年六月京都大水 ……临海 五郡大水,稻稼荡没, 黎庶饥馑。”此后大约每隔10 余年, 当地府 志中必有一次大水记载。
困境
工业污染
农业污染
生活污染
船舶污染
水产养殖
二次污染
太湖生态 历史变化
现状
污染现状
原因
解决方法与展望
困境
行政交界水域污染管理问题
• 环境治理投入甚微,废污水治理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 法制管理手段。
局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
• 治污两头热中间不热。中央、省级很重视,当地居民由 于身受其害也很重视。直接管理部门的县乡干部政府为 了求政绩,尚未真正从思想上重视。
源 头
1. 全面控制点 源与面源污染
点源:主要为工业污染,提高太湖 流域限排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面源:主要为农业污染,调整农业 结构,推行创新生态农业、有机农 业;采用前置库和湿地处理技术
2. 控制生活垃圾污染:对投放到太湖的生活 垃圾进行控制,提高生活污水的限排标准
太湖生态
高锰酸钾指数:1990-2004年间呈上升趋势。 总磷指标:1990-1995年,明显增加;1995-1999年,呈下降趋势; 总氮指标:一直高于Ⅲ水质标准,甚至高于Ⅴ水质标准且总体呈上 升趋势。
太湖生态
历史变化 污染现状 解决方法与展望
简介 变化
今 天
2002年5月1日:20多台挖掘机、推土机及40辆运输车 一齐出动,苏州市历史上首次对太湖进行的“大扫除”----太 湖清淤工程启动。
太湖生态 历史变化
现状
污染现状
原因
解决方法与展望
困境
现 状
太湖水污染严重 整个流域水质型缺水严重 太湖的网围养殖、圈圩养殖 东太湖沼泽化
太湖生态 历史变化
现状
污染现状
原因
解决方法与展望
困境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
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 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 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 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在 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 出现称为赤潮。
征 受环境改变及人类活动的干扰,洄游和半洄游性鱼类及定 居性鱼类数量减少,而湖泊敞水性低龄鱼在人为繁殖措施 下逐步增加
太湖现有鱼类107种,隶属14目25科73属
太湖生态
历史变化 污染现状 解决方法与展望
简介 变化
太湖生态
历史变化 污染现状 解决方法与展望
简介 变化
早 期
有关太湖水患的最早记载, 是《史记》对大禹治水的描述: ‘ 帝壳之 时, 洪水滔夭’ , “ 三江既人,震泽致定”。
工业化、城市化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 治理的方式与区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就湖治湖,未从 污染源、河网水系的源头进行治理。
太湖生态 历史变化
治理
污染现状
展望
解决方法与展望
从源头处控制污染
治 从过程中处理污染 理
从末尾处消除污染
太湖生态
历史变化 污染现状 解决方法与展望
治理 展望
从源头控制污染 从过程处理污染 从尾处消除污染
太湖生态
历史变化 污染现状 解决方法与展望
简介 变化
富营养化明显,磷、氮营养过剩,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污染
生 物总磷、总氮属严重超标,局部汞化物和COD(化学需氧量) 含量超标
态 年最高水温出现时间在7、8月,最低出现时间在12月下旬~ 特 2月上旬,历年最高水温达38℃,最低0℃,平均17.1℃
太湖生态
历史变化 污染现状 解决方法与展望
简介 变化
近 来
80年代初,以Ⅱ类、中营养一中富营养水体为主,符合饮用水源 地的水质要求。 1981年,太湖水域属Ⅱ类水的面积占6 9 %,Ⅲ类水30%,Ⅳ类水 1%;中营养状态的面积占83%,中富营养状态的占16.9%。
近20年来,水质级别下降两个等级,由原来的Ⅱ类水为主到现在 的以Ⅳ类水为主;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1.5~2个等级,由20世纪 80年代初期的以中营养和中富营养为主,上升到以富营养为主。
旧中民太湖流域最大的一次水患发生于19 3 1 年7 月, 连降三次暴雨, 四次大雨, 总降水量达3 6 9 .5 毫米。
• 为了与水患作斗争, 历代劳动人民采取了江口置闸, 遏潮治沙等方式来治理太湖, 并在其周围 山区梢树造林, 防止泥沙淤塞太湖。
• 由于历代王朝治理水患的根本出发点, 是为了维系当地的财政赋税, 并非真正关心人民的疾苦, 所以太湖水利工程时修时废, 太湖泥沙淤积日益严重, 以致积重难返, 使今天的根治太湖, 背上 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