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在二次世界大战争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

环节一图说历史

关于战争的特点,也是同学们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设计突破这一重点。

出示图片:解说图片的同时,自然得出战争是由局部战争逐步扩大为世界性战争。进而得出二战是由日、意、德主动挑起的侵略战争,不断扩大的。注定遭到被侵略的国家的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反抗法西斯的侵略,因此二战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环节二感悟历史

战争给人们留下沉重的灾难和思考。环顾当今,战火依然在局部地区燃烧,战争的阴云危险依然笼罩着爱好和平的人们。前事不忘,后世之师。重温二战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在宽容、合作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增进了解,共创美好的未来。和平与正义是永远不可战胜的!追求和平、向往正义永远是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让我们铭记战争的教训:

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

2. 法西斯主义是极端民族主义的怪胎,警惕狭隘的极端民族主义。

3、世界国家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4、所有国家都应走和平发展道路,侵略扩张必然导致灾难。

5、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美国的占领政策与日本历史反思

美国的占领政策与日本历史反思 孟庆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日本政府从未对其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有过正确、深刻的认识。日本一些人一直不承认战败“投降”,只提“终战”,极力回避侵略事实,千方百计掩盖、甚至歪曲二战历史,在战争根源问题上一直没有进行认真彻底的反省。近年来虽然开始承认其侵略和殖民统治周边国家的事实,但依然缺少谢罪和反省的诚意。作为战后单独占领日本的美国,对日本具有主宰性的影响。对于战后日本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稳定,美国政府和美国占领当局的积极作用固然不可否认;但对于日本政府和国民至今未能对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和责任进行深刻的反思,美国自然也难辞其咎。 独占政策的双重作用 美国早就谋划独自占领日本。杜鲁门总统在日本投降前夕就已做好独占日本、防止苏联势力进入日本的准备。1945年8月底,麦克阿瑟率40多万美军进驻日本,控制所有的主要城市和战略中心,将日本完全置于美国的控制之下。 战后初期美国的对日占领政策服务于其远东政策的大战略,主要有防范日本军国主义东山再起和阻止共产主义在远东的扩散两大目标。美国出于上述战略利益考虑,对日本采取了既打击又利用的政策方针。 美国人大权独揽的盟军司令部在日本实行“间接统治”,麦克阿瑟成为日本的“太上皇”。无论是军事、政治、经济,还是以外交、思想、文化而言,美国都是决定战后日本政体乃至全部命运的主宰者。纵观美国远东政策的变化及其随之进行的对日占领政策的调整,美国独占日本具有明显的两重作用。 进占日本之初,美国占领当局还能认真执行中、美、英《波茨坦公告》的规定,推行以使日本非军事化和民主化两大原则为指导思想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为了根除日本的战争潜力,“确保日本今后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美国在日本推行了民主化改革,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两个领域,基本上割除、改造了日本最富侵略性的机制和势力。麦克阿瑟直接干预制定了《日本国宪法》。在美国占领军主持下,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遭到沉重打击,约4200名战犯嫌疑人中,约2500人被判刑,700余人被处死。这些措施对于摧毁日本战前军事封建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从而为战后日本资本主义的平稳发展扫清道路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在客观上有利于日本民主力量的发展。西方学术界普遍认为,美国的日本战后重建政策和措施是成功的,特别是在日本这样一个社会,其文化传统、民众心理和思维方式与西方截然不同,但在战后很快实现了政治和社会稳定,基本上实现了民主化改造的目标,并形成了稳定的民主制度。 二战后,在日本周边没有能够真正影响美国对日重建政策的国家和力量。日本在国际社会没有同情者,“整个亚洲都对日本充满了憎恶;他们在世界上唯一可能的朋友是美国”。毫无疑问,美国有足够的力量对日本施加影响。但在改造日本的过程中,美国并没有利用自己在日本的主宰地位,使日本对历史进行应有的、有利于地区和平的反思,对因侵略战争给亚洲周边和其他国家造成的伤害进行深刻的反思。可以说,日本反省不力,军国史观复活,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日本的袒护和怂恿难辞其咎。 总的来说,美国对日占领实行的是一套实用主义政策。在进行民主化改造的同时,为了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产生的影响;了解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教学难点:雅尔塔会议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阅读教材和材料并结合上一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德国突袭波兰的原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爆发) 材料展示:到1939年时,我们当然有力量摧毁波兰一国。但无论在1938年还是在1939年,实际上我们从来无力抗拒这些国家的联合攻击。我们在1939年之所以没有溃败,那只是因为,当我们进攻波兰时,在西部与23师德军对峙的将近110个师的英、法军队完全没有动作。 设问:观察历史地图,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德国突袭波兰的原因。 提示:德国突袭波兰之前,已占领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从地理位置上看,波兰处于德国的半包之中;波兰与德国接壤,是英、法的盟国,而且实力较弱。特勒决定先攻占波兰,消除东面的威胁,再解决英、法;兰与苏联接壤,占领波兰就有了进攻苏联的跳板。 归纳总结:德国成功突袭波兰是因为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之后,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阅读教材,了解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主要战场。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扩大) 提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教学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教学反思 今天是讲二战爆发的历史。首先在网上查阅了一些关天二战史的资料,比如莫斯科保卫战,不列颠之战等等,当真正接触这些资料之时,突然感觉历史是这样的生动,并非象教科书上所写的那样枯燥无味。我突然想,要是学生能亲自读读这些东西,或许能打动他们,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欲望。我也感觉到,是学生读的东西太少了,特别是关于历史方面的东西。没有丰富的史实做奠基,他们怎能对书上精辟的描述理解,进而产生兴趣呢? 上课了,首先在语调上较以往有了一些改变,有意识的让声音变得抑扬顿挫,我发现有几个学生仿佛感觉到了这种变化,特别是几个男生,他们给随着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都在逐步的回答,我感觉到已经开始调动起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心里有些高兴。以往的平铺直叙讲课所带来的不愉快,仿佛倾刻间消失。 当讲到不列颠之战、莫斯科保卫战之时,特别对之加以了润色,德国的海狮计划,伦敦上空的轰炸,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挫败德军的进攻、斯大林钢铁般的意志、莫斯科红场的阅兵、苏联人民为保卫莫斯科所做的英勇斗争等,感觉学生在和我一起回到当年那场硝烟弥漫的战争。感觉到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就在那一刻之间。 这一节课下来,感觉课堂没有以前的那样沉闷,但是又感觉,在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之时,又怎样完成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呢?比如对二战原因的分析,对慕尼黑阴谋的认识,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理解,对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过程、作用的分析认识,由于时间问题,都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更深入的分析。而这些都是考试所要考到的问题。怎样解决好这样的矛盾呢? 要做到这些,我想只有不断的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只有从细微处慢慢的改变,一步步提高,让历史课真正变成有趣味的,而又充满智慧的、学生心目中喜欢的课堂。

日本为什么不反省战争罪责——从两部日本学者的专著谈起

日本为什么不反省战争罪责 ——从两部日本学者的专著谈起 章伯锋 战后日本国内对侵略战争罪责问题,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理念认识的斗争。一种是反省战争罪责,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一种是极力掩盖战争罪责,鼓吹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否认侵华罪行,拒绝反省、谢罪。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的今天,这后一种右倾思潮,已逐步成为当今日本社会的主流意识。这是值得中国及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警惕的。一个不反省战争罪责的国家和民族,还会孕育战争狂人和战争复仇的民族心理,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在今天日本现实政治右倾化的背景下,一些有良知和道义感的学者起而揭露批判,并于最近几年出版了一批有关论著。其中不乏论述精辟发人深省之作。 一 先从日本学者的两部专著谈起 今年6月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津田道夫著《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人的精神构造》(日本社会评论社1995年版,中译本程兆奇、刘燕译)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今年7月出版的野田正彰著《战争罪责——一个日本学者关于侵华士兵的调查》(1998年岩波书店,中译本,朱春立、刘燕译)。两本专著以新的视角,揭示战前日本国民主流意识军国主义化,从而使每个国民都直接或间接的成为 ? ? 1 7 9

日本向外扩张发动所谓“圣战”中的一员,提出日本国民有责任进行战争反思,在正视侵华战争历史的前提下,应加强两国战后出生的年青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寻求对战争历史的共识。书中对50多年后依然拒绝战争罪责反省的国民意识,进行了分析与论述,给人以启示。 津田道夫一书的主要内容:从日本国内状况作为切入点,剖析南京大屠杀的成因与日本的思想、社会关系,全书分为两大部分: 一、揭示南京大屠杀的根源是由于日本人的精神构造,即天皇制帝国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由这两个主义导致日本国民道德的败坏。二、揭露日本右翼政客,散布谎言,企图隐瞒南京大屠杀真相,鼓吹过去的所谓光荣历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恶果,日本人的精神构造和战前、战时一样,得不到改造,日本的民族道德继续堕落。 该书作者认为,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后,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部纳入了这场所谓的“圣战”,日本民众的每个人都被国家动员起来,连小学生都不例外地卷了进来。最大的战争罪犯当然是以天皇为中心的军国主义统治集团,“但是那场战争,是每个国民都被作为战争的执行主体动员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时日本的国民对这场侵略战争也是负有罪责的。同时,书中还从多个角度来探索:为什么“在平常情况下‘普通的家庭成员’、‘正直的劳动者’、‘平凡的大众’等日本男性,一旦被套上军服,开赴中国战场,就会变得那么残虐?”这不能单纯以战场的异常心理来加以解释,“还必须从日本大众的日常意识中探索”。作者以大量的篇幅,从日本当时的社会来揭示日本军人集团战争犯罪根源。 该书作者结合目前日本国内的政治形势的现状提出“日本市民社会的主体右倾化”这一问题。因为伴随着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成长,大国意识再次形成,“日本人当年拿着刀枪进入东南亚,今天以相近的精神状态作为企业‘战士’进入东南亚……而且这样的? 891?《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4期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原因 课题组长: 课题成员: 班级: 导师: 【摘要】在战后不同时期,日本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业绩和表现,但从总体上看,其发展速度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宏观及微观经济效益也令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望尘莫及。日本之所以能够从战败的废墟上迅速站立起来,随之又实现了经济的长期高度发展,这得益于战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还受益于战后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关键词】科技生产力社会凝聚力垄断资本主义 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人民生活也整体达到小康水平。从1953年到2005年,中国已陆续完成十个“五年计划”,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步高速增长。但日本的迅速崛起对中国仍有很大的经验借鉴意义。 目的和意义 1、此研究性课题共涉及语文、统计等相关知识,希望通过这次课题研究能够学以致用,做到“在调查中了解、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体会”。 2、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锻炼多方面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此次课题研究运用到的主要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等。 四、课题研究的进程 1.总体安排 从2010年7月31日开始进行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对象为十堰市市民,回收问卷48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90%。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合对老师的访谈,得出结论如下: 1、日本采取了一整套扬长避短,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1) 在恢复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确立了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经济团体、企业以及从业人员、消费者等相互协调的经济体制,利用协调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不断扩大的情况。随着德国法西斯势力的上台,希特勒的野心不断膨胀,通过慕尼黑会议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接着发动闪电战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北欧、西欧和苏联等国相继遭到德国的侵略,与此同时,日本突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战争。本课两部分内容,一是慕尼黑阴谋;二是二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第一部分: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让学生感受大战来临前英法等过对德意对外扩张的态度,如同饮鸩止渴。让学生思考了英法等国为什么采取绥靖政策呢? 第二部分:德日发动的三次突袭战:闪击波兰;苏德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采用列表格的方法,边讲解边补充表格。最好的处理方法,让学生自主填表。然后讲述,老师适当补充。 思考:英法为什么对德国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通过这一题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二战初期,德国及其盟国为什么会屡屡胜利? 讲述三次突袭战时,突出表达德、日对战争的准备非常充分,突袭战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比英法的“奇怪战争”让学生体会绥靖政策的危害。德国法西斯扫荡欧洲时,各国各自为战,也是战争初期反法西斯失败的原因,这点没有讲述清楚。下节课应该点到,为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做铺垫。 苏德战争中,法西斯德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的种族灭绝政

策,法西斯国际的残暴本性得到充分暴露。斯大林领导人民通过艰苦的战斗,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重大胜利,粉碎了德国的闪电战,鼓舞了苏联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信心。 课堂优点:层次清晰,目标明确,完成度较好。缺点:在小结时,应让学生按时间顺序将重大时间列表,方便记忆。不要只是单纯领学生看板书口述而已。

日本为何无法彻底反思二战罪行

日本为何无法彻底反思二战罪行 同为戕害千万世界人民的二战轴心国,德国和日本对待自身二战罪行的忏悔言行,天壤之别。一边是在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惊世一跪的德国总理勃兰特、一边是执迷不悟屡屡参拜靖国神社向甲级战犯鞠躬请愿的日本各类政客;一边是连年主动向受害人赔偿的德国政府、一边是连自己所犯慰安妇大屠杀罪行等都拒绝承认的日本极右翼势力。为何日本与德国对二战的反思,差异如此之大? 巨大差异的具体现象,相信在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之间,无需赘言(修改教科书、甲级战犯当首相、不承认强征慰安妇、不承认大屠杀、妄言发展核武等等)。本文要说的,是原因。国内的一些学者,将美国对日本的改造失败,归为日本无法彻底清算二战罪行的最主要原因,在我看来,这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上的姿态,而非他们对问题实质的看法。一个国家走什么道路,根本原因,是这个国家自身的问题,是内因在决定;外因虽会有影响,但并不能起根本作用。本文先述外因,再论内因,以期大家可以从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理解日本人对二战的心理。外因一:日本本土在二战末期并没有被盟军陆军直接进攻和占领。二战末期的日本,与一战后的德国很是相似:都是在本土没有受到盟军地面部队占领的情况下投降的。这一事实的优点是,反法西斯正义力量得以更多的保存、征战中的士兵可以减少数十万的牺牲、战争可以尽快结束。但缺点却是,本土没有被彻底扫荡的国家,国内还保存着大量的拥有军国主义思想的人,他们并没有在本该发生的、本土被盟军进攻的战争中战死,而是苟延残喘到战后重建,他们的躯体活着,他们的军国主义的思想也同时在灌输于自己的后代,成为未来极右翼势力兴起的火种。可以看看,目前活跃在日本政坛的右翼势力中,有多少的父辈祖辈拥有着军国主义色彩,他们本该在二战末期、战死于或剖腹于盟军直接进攻日本本土的战争中,但是盟军陆军没有进攻日本本土,故他们自己以及后代得以死灰复燃。二战后的德国不同于一战后的德国,二战后德国本土被彻底占领,拥有纳粹思想的人,几乎全部战死,因此,二战后的德国,比一战后的德国,更容易反思自己的错误,因为犯错的人基本都战死了!现在的日本,就非常像一战后的德国。因此本土没有被盟军在战争中直接占领,大批军国主义思想的人得以活命,这为日本极右翼的抬头,提供了火种。 外因二:美国战后对日本改造的纵容。二战过后,美国先后发动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又数十年对苏冷战和对华包围。日本作为美国抑制亚洲大陆国家的桥头堡,让美国人更关心的,是如何更好的利用日本,而非让日本反省战争罪行。或者可以说,美国连“善用日本”都唯恐不及,又何来精力让日本深刻反思二战侵略罪行呢?因而,当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抬头时,美国基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右翼的残渣泛起开了绿灯。不过文武需要指出的是,右翼泛起的根本原因,是右翼在日本有大批支持的民众,美国虽然对此开了绿灯,但是美国并没有大力的支持右翼的兴起。当然不管怎么说,美国对右翼的姑息,都是其死灰复燃的一个重要外因。 外因三:冷战期间亚太冷战格局使亚太国家没有深究日本的罪行。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苏联开始对外展示出扩张及霸权主义,东亚各国,特别是中国,为了对抗苏联,因而需要与日本建交。其实,建交时是一个非常好的、清算日本战争罪行的时候,但是限于当时苏联的压力,建交事宜不可贻误太久。因此,中国可以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华封初中胡宗友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的内容在世界现代史中承前启后,它前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后启战后新格局的形成。“二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内容之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学习本单元内容,要从宏观上把握二战的基本线索,在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渗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新课开始,我利用两组图片(美对日投掷原子弹形成的蘑菇云及化为焦土的广岛市)导入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的知识结构图引领学生走进“二战”,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为二战的爆发与扩大;第二板块为二战的转折与胜利。这两部分共同采取图表法(知识扫描环节)串讲基础知识,使历史发展进程更全景化;辅以配套习题(知识反馈环节)史论结合探讨问题,提高知识技能,加强能力培养。而后链接中考,深化重点、难点。课外活动设计是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通过对二战原因的深层次分析,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关于二战的性质及影响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讨论法教学,但因学生受生活局限及教材影响,对二战性质的变化把握不准及破坏性灾难认识不足,因而就影响了“人类该如何有效的避免战争,争取持久和平”的延伸。解决对策:鼓励学生课下广泛搜集二战相关资料,并在教学中展示二战人员伤亡情况表,增进情感体验后,鼓励学生多角度全面地看待二战的影响,进行问题设计如:“人类已经饱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今天仍面临着战争的威胁。请举两例二战后爆发的局部战争.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并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呼吁世界和平的宣传语。”学生围绕讨论话题,选择史料,各抒己见,加深认识,对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方面大有裨益。回答问题快速准确,但缺乏积极主动性。知识反馈环节,从实测上看,对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问题正确率较高,对开拓学生视野或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方面稍有欠缺,特别是对绥靖政策的理解、二战的性质及影响,让学生获得比较全面合理的认识有一定难度,可见能力培养还是薄弱环节,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养成,对较灵活的试题训练存在不足。因此我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迁移训练:“试举例说明,20世纪30年代英法面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国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从中你能形成什么认识”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认清了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进步意识的树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一点上,我采用了渲染战争的残酷来激发学生“憎恶战争”的情感体验方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也强化了直观教学效果。学生联系二战后爆发的局部战争,热烈讨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以史为鉴,呼吁世界和平。当学生说到北约轰炸南联盟和我驻南大使馆时,我适时提示学生谈谈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学生反应激烈,“我们应以牙还牙”“也炸他们的大使馆”等,我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引导学生站在人类进步的高度来理解避免战争发生的问题,学会采取非暴力的方式达到正义事业的目的;对于非正义的战争势力,人类会随着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总之,在教学中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通过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之间分组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等手段,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增强了新课程的教学效果。但还是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如语言的运用方面,仍需要强化语言感染力等等。今后我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大胆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面对新课程的教学能力。

二战日本对女性的摧残自虐成瘾毫无人性

二战日本对女性的摧残自虐成瘾毫无人性(图) 二战日本对女性的摧残:自虐成瘾毫无人性(图) 2011-05-04 16:55:41 来源: 中华网我最初看到这张 日本老照片时,的确有些惊讶,但不完全知道其中的内容。一群赤裸着上身的少女拿着毛巾在后背上拽来拽去,这幅图景本身就会让人继续探寻。认真看看,有些少女的胸部已经微微隆起,显然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此时此刻,她们坐在教室里面赤裸着上身,用毛巾在柔嫩的后背上拽来拽去做些什么呢? 1932年,日本颁布了《高等女学校令》。注意,日本的"高等学校"不是中国的"大学",而是相当于中国的"高中"。当时,日本女子高中里面都有"修身课"这样一门课程。而根 据这部法令,女子高中又增加了"公民课",课程的主要内容 就是要"培养军国之妻、军国之母"。这幅照片反映的是1938年5月日本大阪府立市冈女子高中的学生在上"公民课"是练习"干布摩擦"。 "干布摩擦"有什么用?我们中国人对此可能没有什 么深刻的认识。但是,日本一直把它当作健身、培养一种精神的方法之一。时至今日,"干布摩擦"也是日本流行的一种 特别的健身方法。 其实,用"干布摩擦"身体皮肤,对健康有益的同时,

还会产生一种疼痛感的。我这样想。课堂上练习"干布摩擦",不仅仅是要健身,还要培养一种近似于自虐的可以忍受疼痛的精神,这也是"军国之母"、"军国之妻"所需要具有的精神。 看着这幅照片,我想起了历史上天主教用皮鞭把自己的后背抽打得流血不止的景象。这两者之间,应该是有共性的--那就是一种自虐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培养,可以转换成为一种具有忍耐和进攻力的精神。当然,战争最后的胜负不是靠这种精神就可以的。这一点,历史已经证明。

二战后日本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20世纪末,日本在55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上的腾飞,同时教育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现代的教育体系.回顾其教育历程,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战后到50年代中期; 2.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3.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4. 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 1.战后到50年代中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战败国日本的教育面临教育体制的彻底改革.日本文部省在9月15日发表了《建设新日本教育方针》,宣布建设和平的国家,道义的国家,但是同时提出"更加努力保护维持国家体制".为此,GHQ针对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相继发布了"四大指令",清除国家神道,军国主义的一切行为,停止开设修身,日本历史,地理等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课程,为战后日本教育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1946年11月3日,新的日本宪法公布,强调民主主义,和平主义,放弃战争等.基于新宪法的精神,《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颁布,确立了战后教育的新理念,主张教育机会均等,学制改为6,3,3,义务教育由6年延长至9年,新设了社会科,家庭科,制定《学习指导要领(试行草案)》,教员实行资格制,公务员制,同时废除了旧的"教育敕语",设立了"教育刷新委员会",具有分权性质的《教育委员会法》和《社会教育法》的颁布,逐渐形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并进的教育体系. 2.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从"55年体制"(注:1955年,日本社会党左右两派于10月13日合并.受此影响,日本自由党,民主党也于11月15日合并组成自民党.从此日本确立了自民党一党执政的政治体制.因此事发生在1955年,故称为"55年体制".)开始到70年代中期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日本新教育制度的发展时期.在中央集权官僚制教育行政机构的管理下,对教育的内容,教育制度等进行了调整,增设了"德育"课程,提出了教学内容"现代化"的主张.60年代开始提倡"能力主义"教育.另外,还实施了提高教师待遇,教科书免费,奖励就学,振兴私立学校等一系列措施,使日本的中初等教育迅速普及.但是由于日本高速经济成长政策下的产业结构的改造,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教育上的问题也逐渐增多. 3.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在70年代初,日本的GNP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是泡沫经济的后果也逐渐显露.在普通教育普及的同时,由于高速经济成长对高学力的要求,升入名牌大学的竞争愈加激烈,在"平均主义"教育下,以及多年实行的"知,德,体"——"三育主义"的影响下,为迎合应试需要的"课外补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历史组:李亚武 世界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的内容在世界现代史中承前启后,它前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后启战后新格局的形成。二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内容之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学习本单元内容,要从宏观上把握二战的基本线索,在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渗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对第6课慕尼黑会议、突袭波兰、德国控制欧洲、苏德战争二战扩大、珍珠港事件及二战空前扩大;第7课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大战后期转折性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德日投降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描述,勾画出了二战从酝酿、全面爆发、逐步扩大到结束的基本进程。重温二战历史,我利用两组图片(美对日投掷原子弹形成的蘑菇云及化为焦土的广岛市)导入课题,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标要求后,主要利用知识结构图引领学生走进二战,分两大板块:

第一板块为二战的爆发与扩大;第二板块为二战的转折与胜利。这两部分共同采取图表法(知识扫描环节)串讲基础知识,使历史发展进程更全景化;辅以配套习题(知识反馈环节)史论结合探讨问题,提高知识技能,加强能力培养。而后链接中考,深化重点、难点。课外活动设计是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通过对二战原因的深层次分析,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关于二战的性质及影响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讨论法教学,但因学生受生活局限及教材影响,对二战性质的变化把握不准及破坏性灾难认识不足,因而就影响了“人类该如何有效的避免战争,争取持久和平”的延伸。解决对策:鼓励学生课下广泛搜集二战相关资料,并在教学中展示二战人员伤亡情况表,增进情感体验后,鼓励学生多角度全面地看待二战的影响,进行问题设计如:“人类已经饱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今天仍面临着战争的威胁。请举两例二战后爆发的局部战争.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并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呼吁世界和平的宣传语。”学生围绕讨论话题,选择史料,各抒己见,加深认识,对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方面大有裨益。本主题还与中国抗日战争有密切联系,有意

初中历史_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知识概述 本单元以时间为线索,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状况。 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勾结在一起,形成了轴心国集团,并且疯狂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终于导致了二战的全面爆发。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并且导致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二战演变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互相支援,共同战斗,最终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使世界走向了和平与光明。 二、复习目标 1、熟记与二战相关的重要事件, 掌握二战的性质和意义。 2、培养读图、识图的历史能力。 3、树立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意识。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战役 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影响和历史启迪。 四、学习过程(四大板块) 板块一自主学习知识巩固 考点一:《慕尼黑协定》

考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说出以下问题的时间和事件名) 考点三:二战的性质、影响 考点四:说出与以下图片相关的事件 考点五:(完成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板块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二战中反法西斯力量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板块三以史为鉴历史感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哪些启示? 板块四衔接中考走进考场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检测 七、教师寄语: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的历史成绩,在我区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都有待提高。孩子们面临中考,初三下学年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关键时期,同时也肩负着中考的压力,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我会继续延续前几年的教学方式顺应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生理年龄及心理年龄虽然已经有些成熟,但是他们对新鲜的事物依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男生对军事,战争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所以我将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效果分析】 这堂课教学效果明显,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反对战争,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课堂上学生学的任真,反思深刻,教育教学过程中既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材料加以运用,同时又

日本侵华战争心得感想

日本侵华战争 每当谈论起八十年前的日本侵华战争,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主义和平时代的大学生,我都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触。 1931—1945,这段历史不应被遗忘,无数无辜百姓,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告诉我们战争的惨烈,也告诉全世界,中华民族是个不屈不挠的名族,我们团结一心,不惧任何法西斯侵略者的欺凌。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的是更多无辜的生命,毒气战,细菌战,南京大屠杀……多少同胞死于日本侵略者残忍的屠刀下,就算如今南京大屠杀的主犯早已被公开枪决,但是这又怎能平几十亿中国人的悲愤。历史永远不会消失,只会被我们不断铭记,根深蒂固,生长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我们不会忘记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不会忘记七七卢沟桥的枪声,不会忘记一次次的大屠杀,不会忘记侵略者丑恶的嘴脸,不会忘记无辜百姓绝望空洞的眼神。 而近年来,日本人所做的一切仍旧使我们失望,修改教科书,日本首相一而再再而三参拜靖国神社……他们不但不承认历史,而且企图改变历史。日本对于战争的看法,不但没有愧疚之意,还处处给世人一个错乱的印象,日本所发动的战争都是迫不得已的,是别人逼使的,他们也是无辜的受害者,这些让我们已经不是用愤怒所能表达的了,在地球上出现这样一个大和名族,真是人类的一大耻辱。 历史永远不会被掩盖,思想永远不可能被控制,因为血迹不会淡,百姓的冤魂也不会散。 同时,这段历史也让日本人乃至全世界人民看到中华民族是个不屈不挠的民族。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这不仅是中国近百年史上第一次获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也使中华民族从此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占据东方,日趋强大。 我们也不会忘记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探索,不会忘记平型关首战告捷,不会忘记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不会忘记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不会忘记每一个不畏侵略,用智慧,用勇气,用一颗爱国之心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中华儿女。 这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日本的侵华战争,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生存,陷中华民族于亡国灭种之绝境。挽救民族危亡,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各政党,各团体以及海外侨胞,都必须以民族大义为重,把维护中华民族的生存放在第一位,团结起来,结成浩浩荡荡的反侵略大军,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这是中华民族的大局,也是检验社会各界以及每一个中国人,是否忠诚于祖国的唯一标准。 直到今天,我们仿佛还可以听见那一年胜利的号角,依旧振奋人心,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密苏里号军舰上签字投降垂头丧气的日本人,大快人心。历史记得所有的一切,屈辱,暴行,反抗,胜利。 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有良知正义感的中国人,每每当我不忍翻开那些老照片,不忍直视那段血淋淋的历史的时候,我都不断告诫自己,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不只能只知道最后的胜利,心安理得地享受胜利的果实,我们应当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本质,保存历史留下的证据,给我们的后代展示最真实的历史。我们不耻日本侵略者,我们缅怀先烈,我们尊重历史。 日本的侵华战争,每一个中国人都应牢牢记住的历史。请记住那片灰色的天空,记住那块鲜血然染红的土地,记住那群战斗的人民。 请你相信,历史永不磨灭。

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历程GDP

1955-2010年日本GDP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日本统计局 年份名义GDP(亿日 元)名义增长 (%) 实际增长 (%) 名义GDP (亿美元) 年平均汇率(美 元兑日元) 1955 83,695.0 232.49 360 1956 94,222.0 12.6 7.5 261.73 360 1957 108,583.0 15.2 7.8 301.62 360 1958 115,383.0 6.3 6.2 320.51 360 1959 131,903.0 14.3 9.4 366.40 360 1960 160,097.0 21.4 13.1 444.71 360 1961 193,365.0 20.8 11.9 537.13 360 1962 219,427.0 13.5 8.6 609.52 360 1963 251,132.0 14.4 8.8 697.59 360 1964 295,413.0 17.6 11.2 820.59 360 1965 328,660.0 11.3 5.7 912.94 360 1966 381,700.0 16.1 10.2 1060.28 360 1967 447,305.0 17.2 11.1 1242.51 360 1968 529,749.0 18.4 11.9 1471.53 360 1969 622,289.0 17.5 12 1728.58 360 1970 733,449.0 17.9 10.3 2037.36 360 1971 807,013.0 10 4.4 2241.70 360 1972 923,944.0 14.5 8.4 2999.82 308 1973 1,124,981.0 21.8 8 4150.15 271.07 1974 1,342,438.0 19.3 -1.2 4591.89 292.35 1975 1,483,271.0 10.5 3.1 4989.81 297.26 1976 1,665,733.0 12.3 4 5622.73 296.25 1977 1,856,220.0 11.4 4.4 6953.96 266.93 1978 2,044,041.0 10.1 5.3 9833.27 207.87 1979 2,215,466.0 8.4 5.5 10007.53 221.38 1980 2,401,759.0 8.4 2.8 10592.57 226.74 1981 2,579,629.0 7.4 3.2 11696.88 220.54 1982 2,706,007.0 4.9 3.1 10864.01 249.08 1983 2,817,671.0 4.1 2.3 11863.38 237.51 1984 3,005,430.0 6.7 3.9 12653.38 237.52 1985 3,204,187.0 6.6 4.4 13432.49 238.54 1986 3,354,572.0 4.7 2.9 19906.08 168.52 1987 3,497,596.0 4.3 4.2 24181.39 144.64 1988 3,739,732.0 6.9 6.2 29182.46 128.15 1989 3,999,983.0 7 4.8 28993.79 137.96 1990 4,300,398.0 7.5 5.1 29700.93 144.79 1991 4,582,991.0 6.6 3.8 34021.16 134.71 1992 4,710,207.0 2.8 1 37190.74 126.65 1993 4,753,811.0 0.9 0.3 42750.10 111.2 1994 4,884,500.0 2.3 0.6 47788.87 102.21

对二战中核武器的使用与反思

对二战中核武器的使用与反思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掷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一天出现的巨大灾难,空前可怕景象与深远持久的影响注定会被历史铭记。随着一声惊天巨响,瞬问火光冲天,广岛变成一片火海,强大的冲击波使大部分建筑物被毁,大约全城居民中9万多人死亡,5万多人受伤,城市面目全非,夷为平地,放射性的伤害与污染,更难以准确统计及时治疗。3天之后,美国一架B-29轰炸机将第二颗原子弹从长崎上空投卜,长崎山地起伏,一面临海,人口20多万。因当天雾大,原子弹投掷偏离市中心约2公里。距爆心1公里内人畜全部死亡,4公里内皆有毁伤,公里处的哨所蹬梯已被光辐射烧焦。原子弹爆炸造成44%的地区被毁(山地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3万5千多人死亡,6万多人受伤,受放射性杀伤和损坏的后果极为严重。”在促使二战尽早结束的同时,原子弹也给世人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一、核武器使用的后果及影响

原子弹爆炸产生了怎样的后果和影响?对此学者们阐述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种观点对于原子弹使用提出了肯定的看法。因为其加快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并减少了双方不必要的损失。如土春良就提出了广岛原子弹轰炸促使日本法西斯不得不做出提前投降的决定此类观点,因为它比美国原先估计的1946年11月15日左右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提前一年零三个月结束,为此降低了大约1300万人口的伤亡。其实广岛原子弹爆炸是反法西斯力量对于日本法西斯暴行的惩罚,它给予人类的尽早结束战争而不是继续战争。而苏联对日宣战的决定加速了日本投降的时问表,进而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结束另外的观点指出我们应对原子弹爆炸进行客观的判断。 它在促速日本的投降,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同时,也使以美苏为首的“冷战”形成和升级。原子弹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也给人类带来了核灾难,它还直接造成战后美、苏的核竞赛,世界各国在核威慑卜度过冷战时期。原子弹作为历史上最残忍的大规模杀伤性性武器,第一次使用就引起广泛的争议,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之问的博弈,我们应该如何取舍与选择。当时二战的结局明朗,纳粹德国宣布投降,日本的失败无法避免,因此原子弹使用的必要性

论德国与日本对二战历史反思不同的原因

论德国与日本对二战历史反思不同的原因 摘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是胜利者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明确方向的重要契机,也是失败者从历史中痛定思痛、转向前行的关键之年。70年来,作为侵略战争的主要策源地德国和日本,在对这场战争的认知和态度上却大相径庭,前者认真反省,吸取教训,取信于世;后者百般歪曲,不知悔改,欺骗世人。由此导致了两个国家不同的周边关系、国际形象和发展走向。 关键词:德国、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反省态度 70年前德国和日本在东西半球共同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法西斯同盟的覆灭而告终。岁月的推移,可以抹去战争的硝烟。但是,却抹不去受害者和遗属心灵上的伤痛。世界各国人民对这场战争的反思也未曾停止。德国和日本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但是两国对二战的态度以及在行动上却大相径庭。 一、德国和日本两国政府的不同态度 其一,对战争的认识不同。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究竟是受害者还是施害者,两国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观。战后德国历届政府都采取对本民族历史负责任的态度,不因纳粹集团的覆灭而放弃承担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责后果,以各种形式向战争受害国、受害者表示真诚谢罪。1951年,战后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统阿登纳就明确表态:“纳

粹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了滔天罪行,对此我们有义务进行道德和物质的赔偿。”1975年西德前总理勃兰特到华沙访问时,曾双膝跪在华沙犹太人死难纪念碑前,以德意志民族的名义向波兰人民道歉[1]。2013年,德国总理默克尔仍然不忘:“我们对纳粹犯下的罪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对种族大屠杀受害人承担一份永久责任。”德国从未停止对逃匿纳粹战犯的缉拿,从未停止过向战争受害国,向遭受集中营关押和虐杀的犹太人及其家属等战争受害者进行国家赔偿。到21世纪30年代,预定支付的战争赔偿额将达1200亿马克[2]。而且尽管德国在二战中本国人也遭受着战争的迫害,德国本土甚至都变成一片废墟了,但是德国政府和人民并没有因此而颠倒黑白是非称自己是受害者。 然而,同样在二战犯下罄竹难书罪行的日本,从天皇到历届首相一律采取回避、否定甚至歪曲的态度。天皇裕仁在 1945 年 8 月 15 日以终战的广播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但他没有使用“战败”或“投降”而且“诏书”中拒不承认日本侵略,反而对效忠天皇“圣战”的臣民倍加称颂。纵观战后历届首相的表现,无一不对侵华战争表示反省,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只是外交辞令。70年代以来,主张日中友好的大有人在,如田中角荣、中曾根、竹下登等都在促进日中友好做出过贡献。但他们坚决不承认自己的侵略罪行,更别提什么谢罪了。而且在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分子的鼓吹和煽动下,很多民智未开的日本人却坚持认为自己才是受害者,特别是在经历广岛原子弹爆炸后这种想法更加根深蒂固。

从日本角度反思抗日战争

《从日本角度反思抗日战争》专题复习设计 更新时间:2006-1-17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课,是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从改革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高度出发,我在高三历史复习课教学中创意设计了《从日本角度反思抗日战争》一课,设计该课教学,旨在: ⑴以学生已基本掌握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课的知识结构为依托,变换视角,引导学生重组知识结构;同时,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将一般的分析、综合方法,同具体的历史问题的解决相结合,发展和形成历史学科的分析综合能力; ⑵创设更为典型、复杂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评价辩证能力和创新能力。专家指出"评价辩证能力是指以评价者为历史的主人,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和要求,选择合理的客观标准,对历史上的人、事、物或史学上的有关问题或矛盾作出公正的价值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索方案或建议的能力。"(聂幼犁:《中学历史教育论》第91页) ⑶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具体教学实践的探索进行概括和提炼,初步归纳为"创设情境,导学探究,发展潜能"教学模式。该课是这一模式的具体运用。 以下是这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 一、日本的战略目标及策略方针的调整。 阅读下列材料,解析有关问题。 材料1.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东方会议宣言书》。首相田中义一根据会议决议写了《田中奏折》,该奏折明确表达:"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再"以支那之富源作为征服印度及南洋各岛以及中、小亚细亚及欧罗巴之用。"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2.(日本)今井武夫《支那事变的回想》:"在中国事变的开头,日本方面有一部分人原以为一个回合就可以使中国军订立城下之盟,这种想法如白日梦一样消逝了。"负责国事的领导人"为了早日结束事变,不惜任何努力都决心加以尝试也是理所当然的。" --汪熙《求索集》 (以上述材料为依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下列A型、B型、C型三类不同层次能力要求的问题) (一)A型题 1、根据材料1,概括指出日本对外侵略的战略目标? 引导学生得出: 第一期,征服满蒙;第二期,征服中国,第三期;征服世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2所说的"白日梦"是什么?日本的"白日梦"是何时破灭的? (1)"白日梦"即指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2)淞沪会战后,日本的"白日梦"破灭。 3、日本"白日梦"破灭后,对其侵华政策又作了哪些调整?这些政策调整的结果又怎样呢? (该问作为预习思考题,其设计目的有二:一是为顺利解决B型题,即课堂讨论题作准备,故课堂上不作具体解答,只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引入B型题的解决;二是,引导学生将该问与B型题对比,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同一历史问题可通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而产生许多变式,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B型题:(课堂讨论题) 日本外交官重光葵在战后的回忆里,谈及中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的处境时说,如"在泥潭中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