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论文

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论文
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论文

浅谈合理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

【摘要】药物性损害已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肋,成为社会性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管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不良反应

药物是防治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可以减轻症状、治愈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但药物治疗本身也存在危害,它能损害患者身体,造成残疾,甚至死亡。药物损害现已成为主要致死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脏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卒中。药物性损害已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应加强药物临床安全性的管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

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1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

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收集和报告指导原则

附件 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收集和报告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为规范药品上市后个例不良反应的收集和报告,指导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包括持有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生产企业,以下简称持有人)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相关工作,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厅字〔2017〕42号)、《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参照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上市后安全性数据管理:快速报告的定义和标准》(ICH E2D),制定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持有人开展个例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本指导原则中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单个患者使用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指持有人按照监管部门要求的项目填写的个例药品不良反应及相关信息的表格或元素集合。 1.个例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 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和报告是最基础的药物警戒活动,收集个例药品不良反应并按要求向监管部门报告,是持有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持有人应建立面向医生、药师、患者的有效信息途径,收集来自医疗机构、经营企业、患者电话或投诉报告的不良反应,主动收集学术文献、临床研究、市场项目中的不良反应,拓展网络、数字媒体和社交平台等的信息收集途径。

1.1 非征集报告收集途径 非征集报告来源于医生、药师、患者等主动提供的自发报告,也包括来自学术文献和互联网及相关途径的报告。持有人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医生、药师和患者报告不良反应,并不得以任何理由或手段干涉报告者的自发报告行为。 1.1.1 医疗机构 持有人应指定医药代表,通过日常拜访医生、药师或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传真等方式沟通,收集临床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对医生、药师的访问应定期开展,进行良好的记录并保存。持有人或其经销商在与医疗机构签订药品购销合同时,应让医疗机构充分知晓持有人的不良反应报告责任,鼓励医生向持有人报告不良反应。 1.1.2 药品经营企业 持有人直接从药品零售企业收集不良反应信息,应确保药品零售企业知晓向其报告不良反应的有效方式。建议持有人建立药店定点收集计划,定期从指定药店收集报告,并对驻店药师或其他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信息收集的目标、方式、内容、技巧、存储要求等,确保不良反应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持有人通过药品经销商收集个例不良反应信息,双方应签订委托合同,持有人应定期评估经销商履行信息收集责任的能力,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收集的数量和质量。 1.1.3 电话和投诉 药品说明书、标签中公布的生产企业电话是患者报告不良反应、进行投诉或咨询的重要途径。持有人应指定人员负责该电话的接听,收集并记录患者或其他个人(如医生、药师、律师)报告的不良反应信息。电话应保持畅通,工作时间应有人接听,非工作时间应设臵语音留言。电话号码如有变更应及时更新说明书—2 —

【2019年整理】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论文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论文 关键字:用药合理药品抗生素不良反应 【关键词】合理的用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下面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1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精神科常用药物作用、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或其它重性精神病,也称为强安定剂、神经阻滞剂。 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 1、常见副作用:口干、舌燥、鼻堵、乏力、思睡、心动过速、锥体外系反应。罕见副作用:阻塞性黄疸、粒细胞缺乏、视网膜色素沉着。其中以急性黄疸、粒细胞缺乏症、癫痫样发作、剥脱性皮炎、肝损害及低血压性休克最为严重,应高度重视! 2、原则上凡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适和躯体改变,均应考虑是否与药物有关,通过减药或停药对此有鉴别和治疗意义。一般而言,抗精神病药无成瘾性,但可能产生躯体依赖。 不良反应具体划为几个方面 1、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 (1)过度镇静:无力、思睡,尤以氯丙嗪、氯氮平常见。 (2)药源性精神副作用:如意识障碍、消极忧郁、幻觉、躯体性妄想、缄默、紧样状态、兴奋躁动等。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焦虑不安、激动、凶狠、敌意、极度兴奋和冲动、攻击行为,常为一过性,多见于治疗初期。不需特殊处理。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出现的程度不同,由意识模糊或梦幻样状态到谵妄状态。表现:定向力障碍、言语散漫、错觉、幻觉、兴奋躁动、刻板动作或冲动行为、生活不能自理。可伴脉速、出汗、震颤、构音不清、扩瞳等躯体症状。多见于:用药早期;大剂量用药或在剧增、骤停或更换药物时;联合用药;老年人、有脑器质性病变或躯体疾病者。处理主要为减药或停药。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药源性抑郁状态 发生率依次为利血平、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处理:及时减药、停药或加服抗抑郁药,严密观察以防意外。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紧综合征 症状:缄默、木僵、违拗、蜡样屈曲,重者吞咽困难、生活不能自理,可出现神经系统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膝踝痉挛、震颤等。处理:酌情减药、停药或加用抗帕金森药。 (3)惊厥:任一种酚噻嗪衍生物都可能诱发癫痫发作,以高剂量、低效价的氯丙嗪、氯氮平为多。处理方法:加药宜慢,可加用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必要时减药、停药或换药,排除器质性疾患。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同名11332)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同名11332)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有些是很难避免的,有些是可以避免的,用药时注意下述几点可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首先应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或药物不良反应史,这对有过敏倾向和特异质的患者十分重要。(2)老年人病多,用药品种也较多,医师应提醒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至于小儿,尤其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于成人,其剂量应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3)孕妇用药应特别慎重,尤其是妊娠头三个月应避免用任何药物,若用药不当有可能致畸。 (4)由于一些药物可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引起不良反应,故对哺乳妇女用药应慎重选择。(5)肝病和肾病患者,除选用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的药物外,还应适当减少剂量。(6)用药品种应合理,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还应了解患者自用药品的情况,以免发生药物不良相互作用。(7)应用新药时,必须掌握有关资料,慎重用药,严密观察。(8)应用对器官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时,须按规定检查器官功能,如应用利福平、异烟肼时检查肝功能,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检查听力、肾功能,应用氯霉素时检查血象。(9)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停药和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10)应注意药物的迟发反应(delayed effect),这种反应常发生于用药数月或数年后,如药物的致癌、致畸作用。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第二条的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在这些报告单位中以医疗机构最为重要。医疗机构是药品的使用单位,因此它是发现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场所,也是ADR报告的最主要来源。医疗机构是否按规定报告ADR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能否落实的基础和关键,医疗机构要作好ADR监测报告工作,必须有领导的支持,医师、护师和临床药师的积极参与。为此,应使他们全面了解ADR的含义,ADR的危害性和ADR监

中药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中药不良反应论文药品不良反应论文: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 【关键词】中草药;不良反应 在人们的观念中中药是纯天然的,其药性比较平和,毒副反应也比较少,可长期服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以及有些商家打出“纯中药,纯天然,绝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广告。其实这都是一些片面、错误地认识,所以很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安全有效,而对其不良反应则往往重视不够,但随着中医药走向世界,我们应该重视和研究中药的不良反应。 1中药不良反应概念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发生的非治疗反应。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类疾病,改善其生理功能而给予正常剂量的中药所出现的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 2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2. 1中药的自身因素中药本身含有多种成分,除了发挥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外,所含的其它成分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比如生物碱类—乌头碱、雷公藤碱、莨菪碱、麻黄碱等,毒理作用主要损害神经系统;苷类—苷元具有毒性,强心苷中的甾体苷类如洋地黄苷,小剂量有强心作用,较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可使心脏骤停及停搏;含氰苷类如银杏、苦杏仁水解后析出氢氰酸能损害并抑制呼吸中枢导致死亡;皂苷类对局部

有刺激作用、损害心脏肾脏及溶血作用;黄酮苷刺激胃肠道对肝脏有损害;毒蛋白类—引起呕吐、血尿、惊厥;萜类及内酯类-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刺激胃肠道,并可引起肝损害;重金属类—腐蚀及刺激作用使体内失去平衡等[1]。 2. 2剂量过大中药药性理论中有“大毒、小毒、无毒”之分,有毒性者应严格掌握用量。据报道3例擅自给新生儿喂服六神丸,一次剂量少则10粒,多则30粒分别于服药后4、10、5 h内死于呼吸道循环衰竭。而另1例给新生儿及小儿滥用六神丸,且过量服用致中毒,其中4例死亡。11例中毒者中年龄3~12 d者7例[2]。六神丸处方中的蟾酥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毒性较大。因此,对新生儿应禁用,对小儿应慎用为好,对用药剂量应深人研究并从严掌握。 2. 3疗程过长有的药物应用时间过长,有毒成分在体内蓄积,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如牛黄解毒片长期应用引起汞中毒。另外根据中医经验,人参虽可益气健脾,但如长期过量服用,亦可引起肠腹胀满,食欲减退,据病例证实,一些患者在长期服用人参后,常出现失眠,易激动等现象,需要停药一段时间才能好转[3]。 2. 4炮制方法不当中药材在使用或用于制剂前,大多需炮制加工,炮制不当或不经炮制可致中药质量不合格,从而发生不良反应。如大黄,若用于虚劳吐血,内有瘀积,须经炒炭,经炒炭后,泻下的作用极弱,而收敛和吸附作用相对增强,有止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精神科常用药物作用、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或其它重性精神病,也称为强安定剂、神经阻滞剂。 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 1、常见副作用:口干、舌燥、鼻堵、乏力、思睡、心动过速、锥体外系反应。罕见副作用:阻塞性黄疸、粒细胞缺乏、视网膜色素沉着。其中以急性黄疸、粒细胞缺乏症、癫痫样发作、剥脱性皮炎、肝损害及低血压性休克最为严重,应高度重视! 2、原则上凡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适和躯体改变,均应考虑是否与药物有关,通过减药或停药对此有鉴别和治疗意义。一般而言,抗精神病药无成瘾性,但可能产生躯体依赖。 不良反应具体划为几个方面 1、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 (1)过度镇静:无力、思睡,尤以氯丙嗪、氯氮平常见。 (2)药源性精神副作用:如意识障碍、消极忧郁、幻觉、躯体性妄想、缄默、紧张样状态、兴奋躁动等。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焦虑不安、激动、凶狠、敌意、极度兴奋和冲动、攻击行为,常为一过性,多见于治疗初期。不需特殊处理。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出现的程度不同,由意识模糊或梦幻样状态到谵妄状态。表现:定向力障碍、言语散漫、错觉、幻觉、兴奋躁动、刻板动作或冲动行为、生活不能自理。可伴脉速、出汗、震颤、构音不清、扩瞳等躯体症状。多见于:用药早期;大剂量用药或在剧增、骤停或更换药物时;联合用药;老年人、有脑器质性病变或躯体疾病者。处理主要为减药或停药。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药源性抑郁状态 发生率依次为利血平、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处理:及时减药、停药或加服抗抑郁药,严密观察以防意外。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紧张综合征 症状:缄默、木僵、违拗、蜡样屈曲,重者吞咽困难、生活不能自理,可出现神经系统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膝踝痉挛、震颤等。处理:酌情减药、停药或加用抗帕金森药。 (3)惊厥:任一种酚噻嗪衍生物都可能诱发癫痫发作,以高剂量、低效价的氯丙嗪、氯氮平为多。处理方法:加药宜慢,可加用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必要时减药、停药或换药,排除器质性疾患。 10 / 1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4)锥体外系反应(EPS):有五种表现形式1)药源性帕金森氏综合征:四个特征:运动不能、肌肉强劲、震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2)静坐不能。3)急性肌张力障碍。以上三种锥体外系反应均可减药、停药、合用对抗药。4)迟障(TD):处理:减、停、换药。停抗胆碱能药;对症治疗选用多巴胺耗竭剂,多巴胺阻滞剂;抗组胺药非那根;促大脑代谢药;抗焦虑药安定。说明:TD重在预防。5)兔唇综合征:停药可消失,抗震颤麻痹药可能有效。 (5)植物神经系统:轻的不必处理,如症状持续发展并渐趋严重,则可能出现抗胆碱能中毒综合征或抗胆碱能危象。此时应停药,可用毒扁豆碱1-2mg肌注。恶性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显著的帕金森氏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伴高热、意识障碍,可能与药物锥体外系反应和体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有些是很难避免的,有些是可以避免的,用药时注意下述几点可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首先应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或药物不良反应史,这对有过敏倾向和特异质的患者十分重要。(2)老年人病多,用药品种也较多,医师应提醒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至于小儿,尤其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于成人,其剂量应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3)孕妇用药应特别慎重,尤其是妊娠头三个月应避免用任何药物,若用药不当有可能致畸。(4)由于一些药物可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引起不良反应,故对哺乳妇女用药应慎重选择。(5)肝病和肾病患者,除选用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的药物外,还应适当减少剂量。(6)用药品种应合理,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还应了解患者自用药品的情况,以免发生药物不良相互作用。(7)应用新药时,必须掌握有关资料,慎重用药,严密观察。(8)应用对器官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时,须按规定检查器官功能,如应用利福平、异烟肼时检查肝功能,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检查听力、肾功能,应用氯霉素时检查血象。(9)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停药和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10)应注意药物的迟发反应(delayed effect),这种反应常发生于用药数月或数年后,如药物的致癌、致畸作用。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第二条的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在这些报告单位中以医疗机构最为重要。医疗机构是药品的使用单位,因此它是发现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场所,也是ADR报告的最主要来源。医疗机构是否按规定报告ADR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能否落实的基础和关键,医疗机构要作好ADR监测报告工作,必须有领导的支持,医师、护师和临床药师的积极参与。为此,应使他们全面了解ADR的含义,ADR 的危害性和ADR监测的意义,消除他们对报告ADR的种种疑虑,特别是关于ADR就是医疗事故的误解,以提高他们报告ADR的自觉性,减少漏报和不报。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其在ADR报告工作中的作用将有助于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落实到实处,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作出贡献 新老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要求有何不同? 各国在报告ADR时,通常要求做到"可疑就报"(when in doubt-report")。WHO国际药品监测中心收集各国上报的各种类型的药物不良反应,对已知的轻微副作用也感兴趣。但实际上,一些国家对新老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要求有所不同:新药(或上市5年以内的药品),报告该药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不论其因果关系是否明确或是否有合用药物;老药(或上市5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引起的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对一些已知的轻微不良反应不要求报告,如三环抗抑郁药所致口干,地高辛引致的恶心等。 40——老药要求报告的严重不良反应是指哪些反应?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第13条规定:"上市五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办法》对新的不良反应的含义已在第二十八条作了解释,但未解释严重不良反应的含义。一般而言,严重不良反应(serious adverse

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检索程序

目的: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检索程序。 适用X围:适用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文献检索。 负责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主任、质量保证部部长、科研中心监测人员。 内容: 一、国内文献检索 (一)、中国知网(KI) 1、简介 中国知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45573086.html,),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NKI)的概念,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中国知网已经发展成为集期刊杂志、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海外文献资源为一体的、具体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出版平台。分为基础科学、工程科技、农业科技、医药卫生科技等10个专业文献总库,168个专题数据库,中心的日更新文献量达5万篇以上。 其中医药卫生科技文献库涵盖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外科学,泌尿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肿瘤学,眼科与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学,皮肤病与性病,特种医学,急救医学,军事医学与卫生,药学等医药学领域。截至2011年6月,收录国内学术期刊7778种,全文文献总量3200多万篇,其中药学方面的文献量达61万多篇;收录来自397家培养单位的博士学位论文15万多篇,其中药学方面的文献量达5600多篇。收录来自598家培养单位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15万多篇,其中药学方面的文献量达2万多篇。 2、检索方法 KI有文献检索、知识元检索、引文检索等多条途径。本书仅介绍文献检索、高级检索两

种方式,更多检索方式可从KI获取。 1)简单 简单检索即在全文中进行检索。在检索框中输入检索关键词后,点击“”按钮进行检索,见图1 图1 2)高级检索 点击“高级检索”进入高级检索页面。页面上提供高级检索及其相应的检索控制项(主题、篇名、作者、作者单位、发表时间、文献来源、支持基金)。见图2 高级检索步骤: 第一步:选择主题:在主题框中的下拉列表中选择篇名、关键词、摘要、全文、参考文献、中图分类号,可以通过主题框前方来增加或减少检索条件; 第二步:输入检索词:在检索框中输入; 第三步:设置其他检索项和检索词以及逻辑运算符(并含、或含、不含); 第四步:选择检索控制:根据需要选择下列检索控制条件:扩展、关系、起止年份、匹配。 第五步:点击检索键进行检索。 图2 3、文献下载 以“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为检索词为例,利用简单检索方式,在检索词输入框中输入“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检索。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通化师范学院 中药药理学结业论文 (2017 届) 题目药物不良反应 学院制药与食品科学学院 专业药物制剂 班级13级6班 作者姓名吴梅学号 0110 指导教师滕坤职称副教授学位硕士 论文成绩 2016年6月 目录 中文摘要 (1) 中文关键词 (1) 1 药物使用现状 (2) 抗生素滥用现象普遍 (2) 对过多使用新药、贵药,对药理作用了解不够 (2)

相关法律法规实行力度不够 (3) 2 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 (3) 药物因素 (3) 患者自身的原因 (3) 其他因素 (4) 3不良反应如何判断 (4) 从时间判断 (4) 从症状判断 (5) 4合理用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 (5) 5小结 (5) 参考文献 (6)

药物不良反应 制药与食品科学学院1306班吴梅 摘要: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关键词: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

药学毕业论文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以下是搜集整理的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一般规律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使许多国家都意识到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在临床用药中的重要性。随着大量高效、高选择性和治疗剂量范围窄的药物不断上市,且联合用药机会大大增加,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断增加,这也使ADR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开展药物不良反应工作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药物监测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视,定期分析导致ADR发生的因素,尽量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2]。作为一所三甲医院,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人数众多,因此,明确开展ADR监测,对促进安全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药源性疾病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我院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上报的568例有效ADR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查阅我院于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报告ADR共568例。

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分别按患者年龄、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患者年龄与ADR发生的关系从年龄分布来看大于60岁老 人(180例,占31.69%)和小于14岁儿童(103例,占18.13%)是发 生不良反应的主要人群,两者共占发生ADR的一半(共283例);且 是发生严重或新的药物不良反应的重点人群(严重或新的ADR共10例,占71.43%)。见表1。 2.2给药途径与ADR发生的关系通过对不同给药途径的分析发现,引起ADR发生最多的为静脉给药(占72.89%),口服和其它给 药方式占较小的比例。其中静脉滴注给药有8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2例新的一般不良反应;口服给药有3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1例新的一般不良反应。见表2。 2.3药物种类与ADR发生的关系通过对药物所属类别进行分类统计得出,568例ADR报告中涉及多类别药物,ADR发生率最高的 药物为抗菌药物(排名前20位中占8个品种),其次为中药注射剂 和抗肿瘤药物及生物制剂。抗菌药物中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不良 反应发生例数最多,占据前三位,分别是阿洛西林(30例)、头孢 呋辛(20例)、头孢他啶(19例)。见表3。 2.4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对ADR累及的器官或系

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方法

药物地不良反应 药物可以治疗疾病,同时也会带来不良反应,本期我们就药物地不良反应来进行讨论. 为什么会有不良反应呢? 作为患者,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不良反应? 确定不良反应发生以后,又该如何去面对呢? 我们在临床用药地时候有哪些要注意地地方?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交流讨论. ●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办法》中规定,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地、与用药目地无关地或意外地有害反应. 为什么会产生不良反应呢?一方面是药品本身地因素,另一方面是患者地因素.药品地有效成分、添加剂、赋形材料等都可引发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对某一种药品过敏,那么对化学结构相类似地同一类药品可能存在交叉过敏,患者就医时要向医生特别说明,以避免不良反应地发生. 此外,用药方式不当也可引发不良反应.在报道地不良反应中,静脉用药引发地不良反应占到一半以上. ●患者如何判断 用药后,患者自己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呢?实际上,只要发生了与治疗前疾病本身表现不同地、异常地不适,即是不良反应.例如,服用感冒药后,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在排除了食源性因素地情况下,就要考虑是否出现了不良反应.此外,患者可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看看其中是否有与自己情况相符地表述.当患者自己难以判断时,建议及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该如何去应对 当明确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患者该如何应对呢?一旦发生与原患疾病不同地身体不适,应立即停用所有药物.症状轻微地不良反应,停药后,多数可自行恢复.症状较重地不良反应,或者患有慢性疾病不能随意停药地情况,患者必须到医院咨询医生,由医生帮助处理.比较严重地药品不良反应,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临床上不合理用药,尤其是抗菌药物地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常见,大量广谱抗生素地广泛应用导致了两种严重地后果:一是细菌耐药性地产生,二是引发各种不良反应.针对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使用抗菌药品要有严格地指征.其次,不宜长期使用广谱或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再次,联合应用抗菌药品要有明确地指征,单一药品可有效治疗地感染,尽量不联合用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补充:、()药物方面地原因: )药理作用:很多药物在应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其药理作用,可导致一些不良反应,例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粘膜出现瘀点,瘀斑,同时出现类肾腺上皮质功能亢进症. )药物地杂质:药物生产中可能混入微量高分子杂质,亦常渗入赋形剂等,如胶囊地染料常会引起固定性皮疹.青霉素过敏反应是因制品中含微量青霉素烯酸、青霉素噻唑酸及青霉素聚合物等物质引起地. )药物地污染:由于生产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常可引起严重反应. )药物地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 )剂型地影响:同一药物剂型不同.由于制造工艺和用药方法地不同,往往影响药物地吸收与血中药地浓度,亦即生物利用度有所不同,如不注意掌握,即会引起不良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论文

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 ——中药的不良反应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所在学习中心: 摘要: 随着用药安全问题的普及,中药的安全用药信息受到人们关注,中药的不良发应比西药相对较少,但不容忽视,中药不良反应中比例最大的为注射剂原因为药品本身和用药个体。药品生产企业作为药品生产的主体,应建立健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体系,切实履行报告和监测责任,积极主动的收集和研究药品的安全性信息。切实维护好广大群众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原因,生产企业 前言 随着用药安全问题的普及,近年不良反应数据收集翻倍增长,许多中药的不良反应被集中体现出来,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5)数据中,中药占17.3%,中成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累及系统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和全身性损害。目前绝大部分中成药的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还是尚不明确。而数据的不良反应数据来源中生产企业的报告数量仍然偏低,只占整体报告比例的1.4%。生产企业作为药品的生产者,药品质量的掌控者,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体系,切实履行报告和监测责任,积极主动的收集和研究药品的安全性信息。切实维护好广大群众的用药安全。 正文 不良反应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其特定的发生条件是按正常剂量与正常用法用药,在内容上排除了因药物滥用、超量误用、不按规定方法使用药品及质量问题等情况所引起的反应。也指停药后的生物效应,例如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次日的宿醉现象,停药后可消失。 中国有句老话“是药三分毒”。药物,不论是中药还是西药,也不论说明书上标明“有毒”还是“无毒”,都有可能产生“药物不良反应”。换句话说,是药就具有治病与致病的两重性,想要让它们成为有利于人类的“好东西”,就看人们如何把握和应用了。关于“药物不良反应”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19万人因此死亡,全世界的死亡病例有1/3源于不合理用药。 随着用药安全问题的普及,近年不良反应数据收集翻倍增长,数据中中药也不在是隐秘状态,许多中药的不良反应被集中体现出来,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5)数

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检索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为了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检索工作,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药品有关的不良反应文献检索工作。 三、责任人:药品不良反应管理专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检索工作、QA主管、质量管理负责人及质量受权人依据其职责执行本规程。 四、程序: 1 质量管理部负责本公司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检索工作。具体检索申报工作由不良反应专员负责。 2 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不良反应文献检索工作 2.1药品注册申请时,申报资料项目中需要提交相应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检索报告时;2.2申报非处方药; 2.3申报中药保护或延长保护期; 2.4申报药品进口注册; 2.5申请单独定价或优质优价; 2.6申请药品再注册; 2.7申请药品不良反应文献跟踪检索; 2.8其他安全性评价时。 3 不良反应文献检索申请 3.1药品不良反应专员根据检索目的,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检索申请表》。其内容包含如下内容。 3.1.1药品名称:根据拟查询药品的说明书填写该药品的相应名称,如中文名称、商品名

称、英文名称; 3.1.2药品类别:根据药品的类别性质,选择对应的药品类别。类别包含非处方药、国家基本药品、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药、进口药品、医保药品、中药保护品种。 3.1.3药品的基本信息:剂型、规格、处方/配方、不良反应/禁忌、批准文号、上市时间、药品标准。 3.1.4申报单位:据实填写申报单位信息,包含:单位名称、通讯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传真。 3.1.5检索目的:根据检索需求,选择填写相应的目的。目的包含:申报非处方药、申报中药保护或延长保护期、申报药品进口注册、申请单独定价或优质优价、申请药品再注册、申请药品不良反应文献跟踪检索、其他。 3.1.6其他:选择性填写内容,包含取报告方式、是否加急、交送材料的电子版本(药品说明书、药品质量标准、国内外ADR情况、中药材地方标准)。 3.1.7在填写完整的《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检索申请表》申报单位相应位置加盖鲜公章。 3.2其他证明文件 3.2.1资料项目包含 3.2.1.1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检索申请表、质量标准和说明书及其相关证明性文件; 3.2.1.2处方/配方中的中药材地方标准; 3.2.1.3自我真实性保证声明; 3.2.1.4《授权委托书》 3.2.2证明性文件: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变更的文件: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历次补充申请批件和备案情况公示结果:包括药品注册批件、统一换发批准文号的文件、药品注册证、与取得批准文号有关的其他文件;经批准按《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局令第24号)修订说明书的补充申请批件(备案情况公示)及说明书样稿;其他补充申请批件、备案情况。 3.3资料整理的基本要求 3.3.1申请单位应按照要求完整、准确地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检索申请表”中各项内容,并加盖公章。申请表中剂型的填写应该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附录制剂通则书写规范。一份申请表只能填写一个品种的一种剂型(可以有多种规格)。 3.3.2申请资料应完整、清晰,要求签字的须签字,每份加盖单位公章。申请资料需提交

48例中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论文

48例中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330-01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我院近年来发生的中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adr)的特点指导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09年5月发生的48例中药药品adr病例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种类、制剂类型、给药途径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以60岁以上占大多数(52.0%),其次为6~20岁(22.9%);男女比例差别不大;其中以参麦注射液发生率最高(31.2%),其次为灯盏花素注射液(22.8%)、穿琥宁注射液(16.6%);adr药物种类中注射液类中药占全部药物不良反应例数的91.6%;adr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最常见(68.8%),其次为肌肉注射 (22.9%),口服给药adr发生率最小;adr累及主要器官系统以皮肤附件最为常见(47.8%),其次为消化系统(14.5%)、神经系统(10.4%);本组48例患者完全治愈43例(89.5%)、好转4例(8.4%)、留有后遗症1例(2.1%)。结论:中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临床工作应根据用药规律进行不良反应的规避,以降低临床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不良反应(adr);中药;用药安全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cent yea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in clinical drug safety features. methods: a

中药不良反应的分析论文

中药不良反应的分析论文 摘要:中药是人们用于防病治病,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调节生理功能,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药源之一,但中药和西药一样具有两重性,即根据药性辨证施治,用的合理,有利于人体疾病痊愈;用之不当,则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即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中药用药不良反应 0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药品种的增多,中药在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由于药学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检测手段的提高,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使其成为药学领域的一项专门研究课题。但就我国特有的中药而言,其不良反应的研究报道较之西药为少。由于中药大多来源于植物和动物以及矿物,其产地自然环境的差异不同,有些炮制方法不当,直接影响它的所含成分,并涉及药用疗效;另外中药历史悠久,民间应用比较广泛;再者现代制药技术进一步规范将其中药的主要成分用化学方法进行提取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如清开灵注射液等。所以对中药的不良反应更为重视,本文就中国中药杂志刊登的95篇有关中药的不良反应报导,分析其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与其治疗作用同时发生的。常言道“药者,毒也”,就是指药有三分毒的道理,所以在应用药物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决不可忽视,其对人体产生的一定毒性以及各种不良反应的产生,过去以西药的不良反应报道甚多,而对中药的不良反应报道相对少些。我们以中国中药杂志1981~2001年以来的95篇文章中有关中药及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426例进行统计分类:其中中毒反应307例,占72%;过敏反应74例,占17.3%;中药引起中毒死亡18例,占4%;其他27例,占6%;年龄最小仅3个月,最大74岁。造成426例不良反应中涉及的中药及制剂共107种,其中过敏反应54种,中毒反应39种,中毒致死14种。现将统计的不良反应按主要类型分类,并对其临床表现与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探讨。 1过敏反应 中药过敏反应(也称变态反应)一般变化快,首先出现皮肤荨麻疹、疱疹,

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毕业论文

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毕业论文 目录 引言 (10)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10) (一)研究背景 (10) (二)研究目的 (10) 二、药物不良反应类型 (11) 三、药物不良反应产生原因 (11) (一)药物方面 (11) (二)机体方面 (11) 四、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一)安全性 (12) (二)有效性 (12) (三)经济性 (13) (四)适当性 (13)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引言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药层出不穷,药瓶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多。用药复杂性越来越高,用药引起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应避免不合理使用药物,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处方药一定不要不合理使用。正确选择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求临床医师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对症下药,要求对药物有全面的了解,特别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长期使用以后或用量较大时,更容易在患者身上出现毒性反应的药物,要全面掌握、充分考虑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合理使用药物不仅可以减少、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还能避免药品乃至医药资源的浪费。本文旨在引导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一)研究背景 药品是双刃剑,药品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纵观国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都是很普遍的。据报道,WHO评估:中国每年约有5000万人住院,其中至少有250万人是因ADR 而住院,50万人是严重的ADR,每年约死亡19万人,从而增加医药费40亿。美国每年约有14万人死于药物的不良反应,为死因的第四位,其中死于不良反应约有20万人,这些数据都是很惊人的。 (二)研究目的 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医生必须做到对症下药,配伍合理,避免误用、滥用药物。比如在使用抗生素时,尽量使用首选药物,做到足量、规律、按疗程用药,防止耐药性产生,在联合用药时,必须考虑药物有效性、安全性、适当性、经济性四要素,防止二重感染发生。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 篇一:药品不良反应概述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 第一节药品不良反应定义 广义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用药引起的任何不良情况。其中包括超剂量用药、意外给药、蓄意用药、药物滥用、药物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WHO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在预防、诊断、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该定义排除了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或用药不当。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定义: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过敏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等。与WHO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一样,排除了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误用、药物滥用(包括吸毒)、不按规定方法使用药品等情况引起的责任性或刑事性事件。这种设定是为了便于监测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工作的开展。 研究药物不良反应将有利于促进合理用药。临床合理用药必须掌握的两个要点即有效性和安全性。前者是指对症选药,即使所选药物的作用符合于治病的要求,后者是指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第二节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一药品不良反应按发病机制分类

不良反应的分类,揭示了药物与机体间的相互关系,使人们关注引起同类反应的共同因素和表现形式,从而采取相应的共同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传统的分类方法通常把药物不良反应分为A型、B 型和C型三大类。这种简单明了的分类从1977年廷至今天,但因为粗略,不能准确地把各种不良反应的成因机制归于某类,因此就出现了目前新的、内容更丰富、定义更准确的分类方法,即A、B、C、D、E、F、G、H、U共九类。新的分类方法保留了A类,对B类则重新进行了定义和划分。 A型反应:又称为剂量相在的不良反应。它是药物常规药理作用的廷伸和发展,反应程度与药物在体内浓度高低密切相关,因此本型反应是可以预测的,在人群中发生率高,死亡率低。毒副作用是本型反应主要内容,其它还有过度反应、首剂反应、撤药反应、继发反应、药物依赖性等。 B型反应:又称质变异常性不良反应,它是一种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常规毒理筛选不能发现,难预测,发生率低而死亡率高。B型不良反应又可分为药物异常性和病人异常性两种,如特异性遗传素质反应,药物变态反应。 C型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难以预测。其特点是:背景发生率高、非特异性、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潜伏期长、不可重现。 有些药物反应难以用A型或B型反应来分类,如由于药物作用诱发的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患病率增加,药物引起三致作用、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