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低能耗温拌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高寒地区路面工程中的应用

2 3 养生 、保温条件差 . 低温 、雨雪 、多风导致冻融循环频繁 ,极 易致水
1 2 环境条件 . 唐古拉山脉受多年广泛而强烈的冰川 、冻土物理 风
泥稳定混凝土 早期损 伤 ,使保 温保湿 养生 时 间加 长 、
难度加大 。且沥青 混凝 土 的摊 铺施 工保 温 、防雨 雪 、 冰雹 困难 。 2 4 行车干扰多 . 青藏公路 5~9月是 重 载车 辆进 藏 运 输 高峰 期 ,
唐 忠平 ,等 :低 能耗 温拌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在 高寒 地区路面工程中的应用
・19・ 5
低能耗温拌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高寒地区路面工程中的应用
唐 忠 平 ,宋远 慧
( 西藏天昶建设工 程有限责任公司 ,拉萨 80 0 ) 5 00
摘
要 :温拌 温铺 沥青混凝 土初 次在 青藏 高原公路 X_ 技术上的 尝试和应用 ,克服 了低温作业 的 v _ -
严 重 。 1 3 项 目实 施 原 则 .
作业的热扰动 ,易引起多年冻土的融ຫໍສະໝຸດ 和高原脆 弱生 态的破坏 。
青藏高原具有 寒冷 自然 环境 的原 始性 、独立 性 、
敏感性 、生态 系统极其 脆弱 ,公路建 设 应保 护冻 土 、
3 高寒 多年冻 土地 区路面施 工基本 要求
国道 G 0 19线青藏 公路格 尔木 至拉 萨改 建完善 工 程 四合 同段 K 0 3+ 0 3 6 2 0~K 13+96 36 0 ,位 于唐 古 拉 山脉 烽 火 山一 沱 沱 河 段 ,全 长 10 7 6 k 0 .0 m,海 拔 460~ 1 0 5 0m。设计 时速 8 m h 0 0k / ,二 级沥青路 面 由 五种不 同类 型组 成 ,包 括 A C一1 3细粒 、A C一1 6中
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点一、前言高寒地区的气候寒冷、干燥,加之地形复杂,给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中,必须掌握一些技术要点,以确保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二、基础要求1、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在高寒地区施工混凝土路面时,应选择抗冻性好、低温下强度高、水泥含量适宜的混凝土材料。
2、材料的保温: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温,以确保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强度和耐久性。
3、施工时间的选择:在高寒地区,应根据气温和天气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时间,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低温、高风等不利因素。
三、施工要点1、基础处理:在进行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之前,必须对基础进行处理,包括清理、加固、压实等。
同时,应保证基础的平整度,以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平整性。
2、混凝土浇筑:在进行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时,应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量和浇筑速度,避免出现混凝土的蜂窝、裂缝等问题。
3、养护管理:在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管理,包括覆盖保温、保湿等,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防冻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采取防冻措施,避免混凝土受到低温的影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四、防止出现的问题1、防止混凝土凝固过快:在高寒地区施工混凝土路面时,应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水泥含量和水灰比,避免混凝土凝固过快。
2、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在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量和浇筑速度,避免出现混凝土的蜂窝、裂缝等问题。
3、防止混凝土受到低温影响:在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采取防冻措施,避免混凝土受到低温的影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五、小结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点包括基础处理、混凝土浇筑、养护管理、防冻措施等,其中防止混凝土凝固过快、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防止混凝土受到低温影响等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气温和天气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时间,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低温、高风等不利因素。
沥青路面冬季施工方案

沥青路面冬季施工方案1. 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道路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沥青路面是目前主要的道路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然而,在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沥青路面施工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介绍沥青路面冬季施工方案,旨在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2. 冬季施工条件冬季的气温较低,湿度较高,给沥青路面的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冬季施工条件:•温度:沥青路面施工需要温度在一定范围内,一般应大于5℃。
低温会导致沥青凝固速度降低,影响施工质量。
•湿度:高湿度会影响沥青的黏结性,降低路面的耐久性。
•降水:冬季常有降雨或结冰现象,会增加施工的难度和安全风险。
3. 冬季施工方案为了克服冬季施工条件的限制,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沥青路面冬季施工方案:3.1 温度控制•加热沥青:在冬季施工中,可以采用加热的方式提高沥青的温度,以保证施工质量。
常见的加热方式包括使用加热槽加热沥青,或者使用火焰喷枪对路面进行预热。
•加热基层:在冬季施工中,可以提前对基层进行加热,提高路面的温度,以利于沥青的粘结。
常见的加热方式包括利用加热器对基层进行加热,或者使用蒸汽或热水进行加热。
3.2 湿度控制•预处理基层:在施工前,可以对基层进行干燥处理,以降低湿度。
常见的方法包括利用排水设备排除路面上的积水,使用风扇或干燥设备对路面进行干燥。
•调整沥青配方:在冬季施工中,可以适当调整沥青的配方,以提高其抗水性能。
添加一些抗水剂或改变沥青的组成比例都可以有效改善湿度对沥青路面的影响。
4. 安全措施在冬季施工中,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安全措施:•防滑措施:在冬季路面施工中,常常遇到结冰和积雪的问题。
施工现场应该做好防滑措施,例如在施工区域铺设防滑材料,对积雪进行及时清除。
•保护工人:在低温条件下,施工人员容易受到寒冷的影响,影响施工质量和工作效率。
施工单位应提供适当的保暖设备,如保温服、手套、帽子等,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舒适。
高海拔寒区沥青路面关键施工技术与应用

高海拔寒区沥青路面关键施工技术与应用【摘要】在高海拔寒区,由于气温低、辐射强、工期短,导致沥青路面施工难度大。
为解决高海拔寒区沥青路面施工问题,本文结合高海拔寒区沥青路面施工实例,分析了高海拔寒区的施工环境特征,指出了高海拔寒区沥青路面施工中存在的一些困难与问题,并结合实际,总结了高海拔寒区沥青路面施工要点,给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海拔寒区;沥青路面;施工技术高海拔寒区通常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和紫外线辐射严重的特征。
在高海拔寒区,沥青路面施工一直是工程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
在高海拔寒区铺设沥青路面,特别是在距离工地较远的地方,沥青在运输中会产生温度下降,而且在铺装、碾压时,会迅速地失去热量[1]。
相关研究和实际工作证明,在施工中,若温度下降太快,会造成路面的压实度不够,或局部出现明显的降温现象,引起沥青粘合剂的黏性增大,导致离析,从而引起沥青路面的开裂、水损害等[2]。
因此,在工程建设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海拔寒区的低气温、强辐射、短工期等诸多不利条件,使沥青路面施工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若按常规方法进行施工,将会对公路施工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在高寒地区公路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必须根据不同的海拔、气候、地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一)工程概况该项目最低海拔为3.532km,平均海拔4km以上,是一项具有代表性的高海拔寒区公路工程。
该工程按三级高速公路技术规范,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路基宽8.5米(石渠县城段),桥梁宽度9米,车辆负荷级别为一级,设计洪水频率:1/50大中桥、1/25小桥、1/25的沥青路面。
(二)工程环境特点1.该工程所处区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属于中低纬度的高寒地带,与其他季节相比,冬季相对较长,故年平均温度低于0℃。
2.该地区长时间接受光照,并有较强的紫外线。
随着海拔的上升,紫外线的强度也在不断地增加。
高寒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

高寒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高寒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一、前言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气候条件极端严酷,雪期较长,气温低,地面冻融循环频繁,这给道路建设和维护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这样的地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寒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等要点。
二、工法特点高寒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适应性强:能适应恶劣的气候条件、高寒高海拔地区的路面建设和维护需求。
2. 抗冻性好:采用特殊配方和合理的施工工艺,具有较强的抗冻性能,能够在低温环境下长期使用。
3. 施工周期短:采用快速施工工艺和高效机具设备,施工周期较短,能够快速投入使用。
4. 长久耐用:采用优质材料和高标准的施工工艺,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能够经受住高强度的使用和恶劣的气候条件。
三、适应范围高寒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适用于海拔3000米以上、地表冻融循环频繁的地区,尤其适合寒冷地区和高寒山区的道路建设和维护。
四、工艺原理高寒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 路面基层处理:在路面基层进行适当加固,采用合适的基层处理材料,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材料配方: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路面的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配方,提高路面的抗冻性、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3. 施工温度控制: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确保沥青的粘结性和稳定性。
4. 施工工艺措施:采用特殊的施工工艺措施,如预热基层、快速铺筑、快速压实等,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五、施工工艺高寒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的具体施工工艺如下:1. 基层处理:清理路面、修复损坏,均匀喷洒粘合剂,铺设加强网布,回填碎石,并进行均匀压实。
2. 沥青混合料配制:根据设计要求和当地气候条件,准确配制沥青混合料,确保其质量和性能。
沥青混凝土路面冬季施工方案

沥青混凝土路面冬季施工方案在冬季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低温会对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保证在冬季条件下顺利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施工方案和措施。
原材料准备在冬季施工中,沥青和骨料的温度需要特别关注,确保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沥青的温度一般应控制在140-160摄氏度,骨料的温度应控制在40摄氏度以上。
在冬季施工中,可以采取保温措施来保持原材料的适宜温度,比如在骨料仓和沥青储罐周围搭建棚子等。
路面准备在冬季施工前,需要对路面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扫、修补、打磨等,确保路面平整、干燥,没有积水或结冰现象。
如果路面存在结冰现象,需要提前除冰处理,保证施工质量。
施工方案1.温控施工:在冬季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温度,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影响施工效果。
可以采取预热原材料、采用加温设备等措施来保持适宜的施工温度。
2.及时压实:沥青混凝土在较低温度下容易凝固,影响均匀压实,因此需要在敷铺完成后尽快进行压实工作,确保路面质量。
3.加强施工管理:冬季施工条件恶劣,需要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要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提前准备施工所需设备和物资,做好施工日志记录等工作。
4.保温养护:施工完成后,对沥青混凝土路面需进行保温养护,确保其早期强度和稳定性。
可以采取覆盖保温棚、喷淋保温等方式来加强养护效果。
总结冬季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因低温造成的影响,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在施工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加强施工管理和养护工作,是保证冬季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
希望以上方案能为冬季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浅谈高寒山区沥青混凝土路面公路工程施工注意要点

用。
准 比较 齐 全 , 虽然 尚存在些许 的问题, 但 已形 成 了 比较 成 熟 规 范 的 施 工
工艺 。常规沥青混凝 土施工工艺一般包括路堤填筑前 原地 面处理 、 水泥 混 凝 土 路 面 的铺 设 及 沥 青 路 面 的铺 设 。
2 . 1 路堤在填筑之前对于原地面的相关处理
2 常 规沥 青混 凝土 施工 工艺 及注 意要 点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我 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使用非常广泛 , 随着科技 的发展, 很多新材料 、 新技术在 公路 建设中得到 了实际应用 , 各种 规范标
・
一 _
( 2 ) 定期对桥 梁进行维护 , 如将支座 、 伸 缩缝 、 泄 水管等 部位 的杂物 清除, 对 结 构 破损 及 时 修 补 。对 吊杆 、 主缆、 斜拉索 、 钢构件 、 钢 筋 等 应 加
【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3 4 4 ( 2 0 1 3 ) 0 8 一 O I 8 9 — 0 2
浅谈高寒山区沥青混凝土路面公路工程施工注意要点
王 丹
( 云 南 路 港 工 程 公 司 云 南 昆 明
6 5 0 0 0 0 )
浅析高原高寒地区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浅析高原高寒地区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摘要:本项目是连接蒙古国第二重工业大省达尔罕及连接俄罗斯口岸必经之路,交通流量迅速增长、重载车辆多和交通渠化行驶等因素影响,故要求沥青路面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低温抗裂能力、抗水损害能力进一步加强。
因此,对高原高寒严酷的气候条件下的SBS改性沥青路面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故从施工工艺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原高寒地区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1、工程概况:蒙古乌兰巴托至达尔汗公路扩建工程全线共202.42km,划分为5个标段,我部承建其中第四标段(即147.44km –192.49km),全长45.05公里。
本项目建成后将是连接首都乌兰巴托与蒙古工业重镇达尔汗的交通要道。
本项目主线路面结构层为80cm(30cm砾石土底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土下基层+20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5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
图一 12m路段标准断面图(标红部分为本项目所施工路段的断面图)2、工程沿线气候特征蒙古乌兰巴托至达尔汗公路扩建工程属于北部,属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季节变化明显,终年干燥少雨,冬季长,常有大风雪;夏季短,昼夜温差大;春、秋两季短。
每年有一半以上时间为大陆高气压笼罩,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蒙古高气压中心,为亚洲季风气候区冬季“寒潮”的发源地之一。
该项目所处位置平均海拔1800米,全年平均风速2.9m/s,湿度53%,干燥寒冷,易发沙尘暴,全年平均气温为-0.5℃。
最低气温-32.5℃,最高气温29℃,温差60~63℃,低于0℃的天气全年有220天,无霜期为6-9月,只有90-100天,年降水量206.7mm,主要发生在七、八月降水季节。
图2 乌兰巴托全年气温走势图1.高原高寒地区公路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要求根据以上因素,设计出满足运量需要和适应高原高寒恶劣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的公路路基、路面,是施工出高质量公路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寒地区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摘要】本文从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及气候特点出发,通过对省道210线达维桥至夹金山垭口段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实践总结,从施工方案选择、材料选用、配合比设计、机械设备与人员配置以及施工的每一工序提出了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
【关键词】高寒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一、前言省道210线达维桥至夹金山垭口段公路灾后恢复重建A标段工程起点于小金县达维桥省道303线与210线的交叉口,终点在夹金山垭口与宝兴县交接处,全线30.27294公里,是阿坝州连接外部交通要道之一。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阿坝州内大量人员、物资、设备的运输都通过该路段,大大增加的运量给公路路面带来严峻的考验,同时,又因该路段地处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最高海拔4114米,路段平均海拔3550米),夹金山顶路段终年积雪,地势陡险,山岭连绵,重峦叠嶂,危岩耸突,峭壁如削,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自然条件极为恶劣,“512”地震后路基、路面及边坡损毁严重,导致部分路段行车条件较差,通行能力较低,灾后重建任务艰巨。
重建公路标准为公路二级(部分路段为三级),其主要路面面层结构为: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5cm厚的AC—l6 I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4cm厚的AC一13 I型细粒式2%SBR改性沥青混凝土,或在原有较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直接加铺4cmAC一13 I型细粒式2%SBR改性沥青混凝土。
二、工程沿线自然气候特征本项目工程地处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邛崃山脉西侧,属高寒大陆性气候,气候多变、气温低、空气稀薄、大气干燥和异常强烈的太阳辐射是高原气候的基本特征。
公路沿线多年平均最低气温为一17.4℃ ,最高气温为8.1℃ ,温差23℃~26"C;全年冻结期达7~8个月(10月至次年4~5月)。
气温日变化的特点是升温、降温迅速,在冬季尤为显著。
公路沿线的降水量多集中在每年的7~9月,雨量非常集中,一般占全年总降水量的95%,雷阵雨及固态降水为高原降水的特点,冰雹、霰、雪等固态降水在任何季节都可出现。
三、高寒地区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难点1、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特点沥青混凝土路面属于柔性路面,能适应各种交通条件;但对温度十分敏感,温度稳定性较差,夏天高温易变软,在车轮碾压下易产生推移拥包,冬天低温易变脆,易产生裂缝,而裂缝的发展则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同时,沥青与大气接触,在自然因素影响下,易老化而缩短寿命。
2、旧路面病害及其原因原有公路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主要表现为纵、横裂缝、网裂,局部路段存在坑槽、松散、泛油等病害。
路面产生病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高原气候环境是路面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
在海拔高、太阳辐射强烈的作用下,沥青老化速度十分惊人。
气候环境使沥青路面产生严重的低温收缩裂缝、胀缩疲劳裂缝、冻融病害和水损害。
(2)施工质量差导致路面产生病害。
例如,由于面层油石比及骨料级配不合格,沥青标号及用量不当,碾压不实,路面成型质量差,致使路面出现松散、坑槽等病害。
另外,由于高原气候影响,施工期短,雨雪较多,气温较低,客观上也影响施工质量。
(3)“521”地震造成边坡垮塌、路基沉陷、路面破损严重。
3、高寒地区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要求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设计出满足运量需要和适应高原恶劣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的公路路基、路面,是施工出高质量公路的前提;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好路基及路面基层,是施工好路面面层的基础。
同时,要在高原施工出高质量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必需解决沥青老化、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抗裂性、路面平整度等课题。
要解决这些课题,必须从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出发,在施工方案选择、沥青等材料选用、配合比设计、机械设备与人员配置以及施工的每一工序,采取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
四、高寒地区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措施1、施工方案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采用施工质量较好的厂拌、机铺连续作业法,即由拌和站集中拌制沥青混合料,用自卸汽车将混合料保温运输至摊铺现场,卸入摊铺机料斗内,摊铺机进行均匀连续摊铺,压路机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成型。
2、机械设备与人员配置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好坏与拌和设备、运输设备、摊铺设备及碾压设备的性能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关。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要首先考虑选用能适应高海拔、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特点、故障率低且性能优越的机械设备,同时还要能满足工期的要求。
人员配置要选用能适应高原寒冷、缺氧气候,且施工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较高的健康人员。
3、材料选用与贮存施工所用的各种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因此,选用材料及贮存材料应考虑高原变化无常的气候与太阳辐射异常强烈的特点,以及沥青昆凝土路面施工的特点和要求,同时,材料性能指标也需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1)沥青。
沥青是最关键的材料。
考虑到高原气候寒冷、太阳辐射异常强烈,沥青老化速度很快的特点,以及高寒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具有较高的低温抗裂性的要求,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沥青采用AH一130,针入度控制在120~140(0.1mm);在多年冻土地区,沥青采用AH一160,针入度控制在150~170(0.1mm)。
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沥青采用2%SBR改性沥青,下面层沥青采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沥青应分品种、分标号密闭贮存;改性沥青不应长期存放,防止改性剂沉淀。
(2)集料。
碎石:由于沿线没有与沥青有良好粘结力的玄武岩、石灰岩等碱性石料,只能采用仅有的花岗岩酸性石料。
为增强沥青与花岗岩碎石的粘结力,故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抗剥落剂。
砂: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优质天然砂或机制砂。
细集料应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力,与沥青粘结很差的天然砂及用花岗岩、石英岩等酸性石料制做的机制砂不能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
集料贮存:考虑到本项目高原年降雨量常集中在7~9月的施工期,并且在高寒地区沥青混合料拌制时,矿料要加热脱水至150℃~180℃,因此,集料堆放场地一定要进行场地硬化,做好排水设施,防止泥土污染材料,并且要对集料进行覆盖或采用其它防止雨淋的措施,避免因气候变化而造成矿料含水量增加,从而增加矿料加热费用,尤其是对透水性差的细集料要防止雨淋。
各种规格的集料要分仓、分层堆放整齐;同时,要防止集料离析。
(3)填料。
填料采用憎水性石料石灰岩磨细的矿粉,矿粉要求洁净。
在沥青混合料拌制过程中,填料不能加热,且不得使用受潮结块的矿粉;因此,填料应贮存在库房中,并需有防潮设施。
4、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由中心实验室通过马歇尔试验,参照同类道路与同类材料的施工经验,按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及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进行,通过设计决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并对设计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水稳定性检验。
根据高原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AC-13 I型改性沥青混合料和AC-16 I型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设计为6.2%~7.0%,实际用量由试验确定。
为增强沥青与花岗岩碎石的粘结力,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沥青用量0.4%的抗剥落剂,使其粘结性达到4级以上。
5、施工工艺(1)拌和。
拌和沥青混凝土主要是控制温度、油石比及矿料级配,故宜采用具有电子计量装置、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间歇式拌和机集中拌制。
沥青混合料应拌和均匀,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
出厂的沥青混合料要逐车称重、检测温度,并签发运料单。
(2)运输。
沥青混合料采用较大吨位的自卸汽车(一般15t以上)运输,车厢清扫干净。
考虑到高原气温低,气候变化无常,运料车必须用蓬布覆盖,用以保温、防止雨雪冰雹及污染。
沥青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后凭运料单接收,并检查拌和质量及温度,不符合规定温度,或已经结块、已遭雨雪冰雹淋湿的混合料不得摊铺。
(3)摊铺。
沥青混合料采用摊铺机摊铺。
基层和下面层的平整度对路面最终的平整度有较大影响,因此,铺筑下面层或上面层时,应先消除、改善基层或下面层的局部缺陷,如施工缝接头错台、碾压中产生的推移和交互施工产生的污染等,用铣刨机修整使其表面保持良好状态。
沥青混合料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
(4)压实及成型压实机械应根据路面宽度、厚度、沥青与混合料的类型、混合料的温度、气温,以及拌和、运输、摊铺能力等条件综合确定压路机数量、质量、类型和压路机的组合、编队等;压路机的数量应有一定的储备,以防因高原气候造成设备损坏而影响施工。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分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个阶段进行。
压路机以慢而均匀的速度进行碾压;当沥青混合料路面在碾压过程中损坏、或达不到要求时,应将其铲除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
6、其它措施考虑到高原气温低,天气变化无常,雨、雪、冰雹等随时随地都可出现的特点,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并时刻注意观察天气变化,加强施工现场与沥青拌合站的通讯联络,缩短施工长度,紧密衔接各项工序。
运料车和工地应备有防雨雪冰雹等设施,并做好基层及路肩的排水设施。
当遇雨或下层潮湿时,不得摊铺沥青混合料,对未经压实即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应全部清除,更换新料。
五、结束语高寒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应当从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出发,找出并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重点和难点,从施工方案选择、材料选用、配合比设计、机械设备与人员配置以及施工的每一工序,采取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才能铺筑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创造优良工程。
【参考文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2、《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控制要点》《科技信息》2008-3期3、《沥青混凝土路面低温施工技术》张斌《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2-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