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大一统的汉朝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文 奖励耕作 景 之 提倡节俭 治 以德化民
《 汉 武 大 帝 》 剧 照
资料一: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 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 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此材料说明了什么?
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活动内容:制定解决诸侯国问题的方案
方式:4人为小组 要求: 1、小组长负责鼓励本组同学发言 2、大家讨论、协商形成完整可行的方案 3、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方案。 4、小组派一名代表陈述本组方案 5、活动时间约6分钟
时空隧
王莽
道
建权
公
元 前
9 25
220
年年
年
202
年
我是历史小专 家
1、如果请你来编写《汉朝帝王传记》,以下几个皇帝的先后顺序应该 如何排列?
①汉景帝 ②汉武帝 ③汉高祖 ④汉文帝
③④①②
我是历史 小专家
2、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要进 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教育,必须
到( A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 其自然,无为
可以太平。儒家思想治国,而治。百姓无
既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 拘无束,可以
化了百姓。
对皇帝说三道
四。
制定严厉刑法, 对乱说者治罪, 看今后谁还敢 诽谤皇上?
汉武帝的大一统
1、政治: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建立较小的侯国(主父偃)
2、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3、经济:13课 4、军事: 14课
3、辨别真伪
我是历史 小专家
(1)汉武帝时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 办太学。( )
X (2)董仲舒建议汉高祖,允许诸侯王把自己 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 (3)汉文帝时,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
历史七上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造纸术
汉朝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张的质量更好、更便宜,逐渐取代了简牍和缣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汉朝的科技发展
文学
01
汉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史记》、《汉书》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为后世研究汉朝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音乐与舞蹈
02
汉朝时期,音乐和舞蹈艺术取得了很大发展。如汉乐府的设立,搜集和整理了大量民间音乐作品,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音乐资源。
社会结构
汉朝时期,中国社会结构逐渐形成以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为主的二元结构,对中国社会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汉朝时期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繁荣,加强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世界贸易
科技文化
宗教思想
汉朝的科技文化成果如造纸术、火药等传播至西方,对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朝重视法治,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规范社会秩序和政府行为。
历史七上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续)
01
02
03
04
汉朝的政治制度与治理体系
02
汉朝的经济与社会
汉朝的经济繁荣
农业发展
汉朝时期,农业经济繁荣,铁犁牛耕普及,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增加了粮食产量。
手工业进步
汉朝手工业技术不断创新,丝绸、陶瓷、冶炼等产业取得显著成就。丝绸之路的开通更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道家思想
汉朝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道教也在民间逐渐兴起,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
汉朝的哲学思想与宗教信仰
04
汉朝的影响与历史地位
政治制度
汉朝确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官僚制度等,为后世历代王朝提供了借鉴。
初一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汉朝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发 展为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1
02
03
豪门贵族的崛起
汉朝时期,豪门贵族逐渐 崛起,掌握了大量土地和 财富。
农民阶级的地位
农民阶级是汉朝社会的主 体,承担着主要的生产任 务,但生活较为贫困。
商人阶级的地位
汉朝时期的商人阶级逐渐 崛起,对经济社会发展起 到了推动作用。
04
汉朝的文化与科技
儒学的发展与影响
儒学在汉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官方推崇的学术思想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设立太学,以儒学经典为主要教 材,培养官吏和学者。
征辟制度
皇帝或中央政府直接征召有名望的人 士担任官职的制度
03
汉朝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的发展
80%
铁犁牛耕的普及
汉朝时期,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逐渐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 率。
100%
水利工程的修建
汉朝政府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如 灌溉渠道的修建和维护,保障了 农业生产的稳定。
80%
农作物的多样化
汉朝时期,农作物种类增多,如 稻、麦、粟等,丰富了人们的饮 食来源。
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汉朝时期,手工业技术不断进 步,如冶铁、纺织、制陶等, 产品品质和产量均得到提升。
商业都市的出现
汉朝出现了以长安、洛阳等城 市为中心的商业都市,促进了 商品流通和贸易发展。
货币与度量衡的统一
汉朝政府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 制度,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便利 和规范。
社会阶层与阶级关系
太尉
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三公九卿制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西汉 东汉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学 习 内 容
一、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三、东汉的统治
项羽
刘邦胜出 建立汉朝 定都长安
• 前202年~前206年
楚汉之争 刘邦
西汉建立的时间?公元前202年 开国皇帝? 都城? 刘邦 长安
汉初经济萧条,国家 贫困的荒凉景象是怎 样造成的?
长 期 战秦 乱的 造暴 成政 的、 。
请说说你所知道的汉武帝的事情!
雄 才 大 略
刘彻(公元前87年—公元前156年)
汉武帝的大一统: 1.原因 客观:景帝后期经济繁荣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①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 封国越分越小 2.措施 ②思想: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设太学 3、意义:两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 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 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儒术:以儒家学说为主,又加入某些法、道 二家主张的混杂思想。从此,它成为中国封 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在位的50多年,由 于他广泛任 用有各种才能的人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 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 期。 强大的汉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 方面当时都居于世界首位。
5、西汉王朝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 局面形成于 ( D ) A、汉高祖时 B、汉文帝时 C、汉景帝时 D、汉武帝时 刘邦 称帝,建立汉朝, 6、公元前202年,______ 汉高祖 。 长安 ,历史上称为_______ 定都_____ 董仲舒 建议汉武帝排斥 7、儒家代表人物______ 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 指导思想。汉武帝采用了这个主张,在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国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 的政策。 8、秦汉时期,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 秦始皇 和_______ 汉武帝 。 两个皇帝分别是_______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汉朝设立了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官员,负责监督和检查各 级官员的行为。此外,汉朝还通过派遣使者巡行、设立监郡 官等方式,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察和管理。这些监察制度有 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公正。
03 汉朝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的发展与土地制度
01
02
03
铁犁牛耕的普及
汉朝时期,铁犁牛耕的耕 作方式逐渐普及,提高了 农业生产的效率。
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阶级矛盾逐渐激化。 农民起义和豪门贵族之间的争斗时有发生, 对汉朝的社会稳定和政治统治造成了威胁。
农民阶级的分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阶级内部出 现了分化,一部分农民通过努力逐渐富 裕起来,而另一部分农民则陷入贫困。
04 汉朝的文化与科技
儒学的发展与影响
01
02
03
04
儒学在汉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和发展,成为官方学说和主流
意识形态。
汉朝的儒学在继承先秦儒学的 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思想元素 ,形成了独特的汉儒学派。
汉儒学派强调"仁义礼智信"等 核心价值观,对维护社会秩序 和道德伦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儒学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汉朝, 还深远地影响了后世中国乃至 东亚地区的文化、教育和政治
制度。
文学艺术的繁荣
汉朝时期,文学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
战争与反击
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汉武帝时 期开始对匈奴采取主动进攻的策 略,通过多次战争,成功削弱了 匈奴的势力。
对西域的经营与丝绸之路
开拓西域
汉朝通过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 通往中亚、西亚的交通路线,加强了 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丝绸之路的繁荣
随着汉朝与西域的交往加深,丝绸之 路逐渐繁荣起来,成为连接东西方的 重要贸易通道。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教新课标版

武
条件
人才: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帝
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
加 强
的
中
大 措 施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
一
经济: 军事:
央 集 权
统 意义
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是
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一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
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也进入它的第一个鼎盛期。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新儒学: 以儒家思想为主,杂以阴阳五行及法家
思想的某些成分。
适应了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
朝大 一 统 的 汉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朝 大 ➢两个事件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
一 统
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集权。
的 ➢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
汉 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
汉高祖刘邦
“休养生息 ” 黄老之 学
汉景帝刘启
朝大
一 3.文景之治
统
的 汉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 会安定,百姓富裕。到景帝后期,国家
的粮仓丰满,库府充足。历史上称这一
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背 景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
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
汉
物质:文景之治后,经济繁荣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大
一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统
的
汉
一、文景之治
朝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三、东汉的统治
总结
朝大
一 1.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
12 大一统的汉朝

假如一个诸侯王拥有封地是图1这么大,他有四个儿 子,将部分封地分给他们,他的封地就变成了如图2 的阴影部分。
图1
图2
推恩令
政治上诸侯国势 力过大问题虽然 解决,但是诸子 百家思想还很活 跃,常常批评我 的政策,指责中 央,对中央集权 很不利!
何为“大一统”?
• 中央加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 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这就是“大一统”。
• “大一统”是中华民族民族性格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东汉的建立者
时间:公元25年 都城:洛阳 建立者:刘秀 (汉光武帝)
练习:
1.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评价(小结):—奠—定《了汉汉书代•食民货富志国》强的 雄厚物质基础,为汉武帝时期西汉鼎盛 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 是西汉第五位皇帝。他七岁被立为
太子,16十岁六的岁刘登彻基登为基帝,大到汉七帝十国岁 驾宝崩座,,历雄五心十四勃年勃,,是准第备三一个展在位雄 最才长大时略间的。皇帝。与另外两位即位 最帝长是的历你皇 史认帝 上为康 有,熙 名他和 的是乾明否隆君一,具樣他备,继了汉承一武了 文展景雄之才治大遗略留下的來条的件富?強他基面础临,即的 位又后是便一励种精什图治么,样对的內局揽面人?才、兴
①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1)背景
②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2)措施
①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注重发展 生产。
②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盛的局面。
练习:
1.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 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 “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 2.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 期,要进入全国的学府接 受教育,必须到:
• A.长安 C.咸阳
B.洛阳 D.开封
•
• 3.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 指: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
D 2.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春秋后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初年 D.西汉盛期
3.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
B
A.大学 B.太学
C.中学 D.国子监
C 4.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贾谊 B.东方朔
C.董仲舒 D.主父偃
诸子百家思想活跃,经常指责 中央,不利于中央政策的实行。
思想上不统一怎么办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思想措施: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 仲 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要内容:
废除诸子百家的主张, 惟独尊重儒家的学术,把儒 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 思想.
为了使大一统思想深入 人心,真正成为封建王 朝的正统思想,汉武帝 还采取什么措施?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太学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思想措施: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设太学,学五经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意义: 加强了中央集权,西 汉进入鼎盛时期。
东汉的统治
时间:公元25年 都城:洛 阳 建立者:刘秀(汉
光武帝)
刘秀在位时推行了一系列有效 的措施,使得社会又出现了安宁和 经济较好的局面,史称“光武中 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大一统的汉朝一、文景之洽1、西汉初年,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等,吸取秦亡的教训,轻徭溥赋,发展生产(原因)。
2、、奖励农桑,提倡、、重视“”。
(内容)3、粮仓丰满,钱多得无法计算,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洽为“”。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原因:汉祖的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天子的统治。
(客观)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
(补充:客观原因:休养生息带来经济繁荣,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主客原因: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2、措施①政治上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无力同,又借口,一次就削去当时半数的。
②思想文化上:汉武帝接受的建议,“、”。
大力推行,在长安兴办。
③经济上:将地方和收归中央。
④军事上:派、北击匈奴。
3、影响:西汉王朝在、、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三、东汉的统治1、西汉灭亡:公元年,夺取政权、灭亡。
2、东汉建立:公元年,西汉皇族称帝,定都、史称、就是。
3、光武中兴: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任用清廉官吏。
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全、经济状况,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
4、东汉中期以后,和专权,社会黑暗,东次政权。
十三两汉经济的发展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1、汉武帝时期,黄河决口,汉武袖下令,他亲临,命都去背柴草,。
经过经理,有多年,黄河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2、西汉末年,东汉明帝令主持修河,修筑了余里的黄河大堤,以后的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3、汉代农具很大进步,西汉的已安装,提高了耕作效率,比欧洲早多年,牛耕使用的耕作方法,出现新型播种工具。
北方普遍种植,南方多种。
农村出现“”的大规模经营。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1、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中原地区生产的,不仅为国内人民喜爱,也为外国人叹服。
(长沙马王堆汉土墓出土一科衣)。
2、汉代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先列,东汉的,发明,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年。
汉代兵器已取代兵器。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1、汉武帝时将地方的权和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和东汉的都城,规模宏大,人称,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人口众多,城市热闹繁华。
十四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1、匈奴族在过着游牧生活,秦汉之际,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2、匈奴族的生产迅速发展,业兴旺发达,铁器广泛用于、和,从汉族那里学会,势力不断壮大,进入时期。
二、卫青、霍去病破匈奴1、“和亲”:西汉初期,把作为公主,远嫁给匈奴为妻,叫“”。
2、汉武帝时,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和地区。
3、公元前年,汉武帝派、出击匈奴,大胜而归,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三、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一部的首领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把宫女嫁给了他,此后,边境安定,和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一、1、蒙古草原、冒顿单于。
2、畜牧业、生产、生活、军事、农耕、鼎盛。
二、1、皇室女子、单于“和亲”。
2、河套、河西走廊。
3、119、卫青、霍去病。
三、呼韩邪、王昭君、呼韩邪单于、王昭君。
十五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1、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王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地区和的地方,称为。
2、公元前年,第一次出使西域,从长安出发,中途被扣十年;公元前年,汉武帝派张骞第次出使西域,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和大量,访问西域的许多;公元前年,西汉政府设立,今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1、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和,从通过,今地区,运往,再转运到,西域的使者,商人又把西域各国的输入中国内地。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2、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之路。
三、班超经营西域公元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班超用智慧和谋略,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的控制,被东汉政府任命为。
班超在西域时曾派部下出使。
公元年,派使臣访问洛阳,这是国家同我国的首次交往。
答案:一、1、新疆地方,更远,西域。
2、138、张骞、119、二、牛羊、丝绸、国家、60、西域都护、新疆地区。
二、1、丝、丝织品、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奇珍异宝、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
三、73、西域、匈奴、西域都护、甘英、大秦、166、大秦、欧洲。
十六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1、甘肃天水的一座里,出土的一张纸,据考证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的纸。
2、东汉时候,宦官用、和做原料造纸,这种纸叫做“”。
3、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直接或间接传去的,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1、东汉时期的《》是一部数学名著,这部书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中的、和的大部分内容,在当时具有。
2、东汉晚期,科学家创制了一种能测验地震发生的仪器,叫做,这是世界公认的的地震仪器。
三、华佗和张仲景1、汉代的医学家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他还模仿、、、、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
2、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写成《》一书,全面阐述了和,后世尊称他为“”。
为了纪念他,后人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称为“”。
答案:一、1、汉墓、最早。
2、蔡伦、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蔡侯纸”。
3、我国、造纸术。
二、1、《九章算术》、算术、代数、几何、世界先进水平。
2、张衡、地动仪、最早。
三、1、华佗、“麻沸散”、创举、虎、鹿、熊、猿、鸟、“五禽戏”。
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的理论治病原则、“医圣”、“坐堂先生”。
十七昌盛的秦汉文化(二)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1、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是、和,佛教起源于、末年传入我国。
东汉明帝时,有的地方兴建起、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道教的创始人之一叫,“它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尊为教主,称他为”。
主张、、以求得道成仙,它对我国也有深远影响。
二、王充和《论衡》王充是秦汉时期批判迷信鬼神思想家的杰出代表,他写的《》一书,指出天是没有意志的,也不会通过自然灾害来警告人,人死了骨肉化为、也随着消亡,世界上根本没有存在。
三、司马迁和《史记》1、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他生活在时代,他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编写成《》一书。
2、《史记》记述了以到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通史。
它肯定了、广抗暴秦的首创精神,大胆地评论的功过,成为后世史书的典范,这部书文笔,语言,刻苦人物,又是一部优秀的。
四、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秦汉时期雕刻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
它于1974年3月在陕西西安的发现,共有兵马陶俑约件,战车多辆等,造型精美,神态逼真、生动传神,是的璀璨明珠。
答案:一、1、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古印度、西汉末年、佛寺、佛教。
2、张陵、老子、“太上老君“、修身养性、炼制凡药、文化。
二、《论衡》、灰土、精神、鬼神。
三、1、史学家、汉武帝、《史记》。
2、黄帝、汉武帝、记传体、陈胜、吴广、汉武帝、记传体、简洁、生动、栩栩如生、文学著作。
四、秦始皇陵兵马俑、临潼、八千、一百三十多、世界艺术宝库。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十八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1、原因:东汉末年,各地军阀割据,盘踞河冯的势力很大,他想消灭占据河南势力较弱的。
2、经过和结果:年,袁绍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曹军只有万人,采纳谋士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绍逃回河北,这是历史上著名的的战例之一。
二、赤壁之战1、原因:官渡之战后,消灭,基本统一北方,年,曹操率领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
2、经过和结果:刘备在的辅佐下,建议联合,共同抗曹,孙权的大将主张坚决抵抗,同意联合抗曹,双方组成万人的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的一带和曹军对峙。
周瑜指挥联军用的办法,大败,曹操逃回北方,这也是历史上的著名战例之一,它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1、经过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孙权占据长江中下游,刘备占领湖北、湖南、四川大部分地区,年,曹操的儿子废掉,自称皇帝,国号,定都,结束,年,刘备在称帝,国号汉,史称,年,孙权称帝,国号,后定都,,的局面形成。
2、三国的统治者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许多工程,蜀国的业兴旺,吴国的业发达。
答案:一、1、袁绍、曹操。
2、200、官渡、三、四、曹操、袁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二、1、曹操、袁绍、208、二十。
2、诸葛亮、孙权、周瑜、五、赤壁、火攻、曹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三、1、赤壁、220、曹丕、汉献帝、魏、洛阳、东汉、221、成都、蜀、220、吴建业、三国鼎立。
2、水利、丝织业、造船业。
十九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1、年,司马炎簸夺魏国的皇位,建立,定都洛阳,史称“”,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分裂局面。
2、西晋后期,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混战十几年,史称“”,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3、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
二、淝水之战1、年,司马督重建晋朝,都城在,历史上称为“”。
2、年,前秦王苻坚征集八十多万兵力与东晋军队8万人在对峙,结果东晋军队大败。
这同样是历史上著名的战例之一。
3、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结束了东晋的统治,南方经历了四个王朝,总称为“”。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西晋后期,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先进的和不同的。
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2、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
答案:一、1、266、晋朝、西晋,280。
2、人王之乱。
3、内迁、316、西晋。
二、1、317、建康、东晋。
2、383、淝水、前秦、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3、采、南朝。
三、1、劳动力、生产技术、生活方式、小麦。
2、影响、基础。
二十北方民族大融合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4世纪后期,族建立了北魏,439年北魏统一流域。
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和生活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建立后,定都,北魏把都城迁到,它迅速发展成为一座的城市。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禁用;2、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3、将的姓氏改为姓氏,把皇族由姓改为姓;4、鼓励与联姻;5、采用汉族物、;6、学习汉族的,尊崇,以教治国,提倡、的风气等。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促进了。
答案:一、鲜卑、黄河、技术、习俗。
二、平城、孝文帝、洛阳、宏伟壮观。
三、1、汉语、鲜卑语。
2、汉族服饰。
3、鲜卑族、汉族、拓跋、元。
4、鲜卑贵族、汉族贵族。
5、官制、律令。
6、礼法、孔子、尊老、养老、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