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合集下载

医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必要性

医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必要性
[] 山西 医药杂志( J. 下半 月) 20 ,8 :3 , 08 ()77—78 3.
医 学生 学 习 自然 辩 证 法 的必 要 性
王 磊 彭颜 辉
关键词 : 医学 生 ; 自然 辩证 法
中图分类号 : R一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0 ~ 992 1 )9—02 —0 1 6 0 7 (0 0 1 0 17 2
界 的 重 要 工 具 。对 立 统 一 规 律 处 在 存 在 环 节 中 , 观 存 在 是 矛 客
自然辩 证法是 马 克思主 义哲 学 中关 于 自然 界和 科学 技术 发 展 的一 般规 律 , 以及人 类认 识 和改 造 自然 的一 般方 法 的理
论 。它 的基 本 内 容 包 括 3 方 面 : 个 自然 观 、 学 技 术 方 法 论 及 科 科 学 技 术 观 , 中科 学 技 术 观 研 究 的 是 科 学 技 术 的本 质 及 其 发 其
21 第 1 00年 9期
良好 的机 体 环 境 , 防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的再 发 率 。 在 治 疗 期 间 , 预
药 物 和 种类 , 量 和 服 用 方 法 应 严 格 遵 照 医 嘱 。 因为 较 长 时 间 剂
17 2
两 大 类 : 杏黄 酮 甙 和 银 杏 苦 内 酯 , 们 别 具 一 格 的 作 用 机 制 银 它
42 1 银 杏 苫 内酯 可 选 择 性 的 抵 抗 血 小 板 活 化 因 子 。 血 小 板 .. 活 化 因 子 是人 体 内一 种 很 强 的 可 引 发 血 小 板 聚 集 和 形 成 血 栓 的 内源 性 活 性 物 质 , 是诱 发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 别 是 引 起 中 风 、 特 心 肌 梗 死 的 隐 形 杀 手 , 银 杏 苦 内 酯 则 是 血 小 板 活 化 因 子 的 克 而

自然辩证法 医患关系

自然辩证法 医患关系

自然辩证法医患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在矛盾的斗争和统一。

在医患关系中,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可以被运用和解释。

首先,从医生的角度来看,自然辩证法强调了对疾病的整体性理解。

医生在对待疾病时,需要考虑疾病与患者整体的关系,而不仅仅是症状的表面。

医生需要通过观察、诊断和治疗来解决疾病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仅仅治疗症状。

这种思想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理解疾病,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次,从患者的角度来看,自然辩证法的思想也可以对医患关系产生影响。

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可以通过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来更好地接受疾病的存在,理解疾病与自身整体的关系,从而更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同时,自然辩证法的思想也强调了预防和调整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这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自然辩证法的思想也对医患沟通产生影响。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医患关系的基础,而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强调了对整体的理解和统一的重要性,有助于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彼此,
建立起更良好的沟通关系,从而更好地共同应对疾病。

总的来说,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在医患关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影响了医生对待疾病的方式,也影响了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同时也促进了医患之间更好的沟通和理解。

这种思想的运用有助于
建立更加和谐、积极的医患关系,对于医疗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
意义。

中医理论和自然辩证法

中医理论和自然辩证法

中医理论和自然辩证法中医理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瑰宝,它认为人体内部器官和外部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

中医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阴阳五行学说将人体分成五个系统,并认为五脏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学说则是指人体内部各个器官之间通过经络进行,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疾病传变的途径。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理论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中草药、针灸、推拿等。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探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们应该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来认识自然。

同时,自然辩证法也强调了自然界的规律性和可变性,指出人们需要根据自然界的变化来适应和改造自然。

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等方面,自然辩证法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医理论和自然辩证法之间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们都强调了整体观。

中医理论的整体观是指人体内部各个器官之间存在密切的,而自然辩证法则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各个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和相互作用。

其次,它们都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中医理论通过调节人体内环境来治疗疾病,自然辩证法则自然界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最后,它们都主张了辩证思维。

中医理论采用辩证的方法来分析疾病和治疗方案,自然辩证法则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

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中医理论和自然辩证法可以相互佐证,为人类的健康和发展提供更多启示和支持。

首先,可以深入研究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和哲学思想,探讨中医理论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其次,可以运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医理论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为中医的传承和创新提供哲学指导。

还可以将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和经验融入到中医理论中,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总之,中医理论和自然辩证法虽然属于不同的学术体系,但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和相互佐证。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对自然环境的度不断提高,中医理论和自然辩证法的结合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从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谈中医药的应用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古代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的影响,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治疗等方面的认识独具特色,逐渐形成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主要特点的理论体系。

结合本人专业知识,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谈谈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1、从整体性谈中医药1.1人是一个整体:人体由众多器官和组织组成,每一个器官和组织都是“人体”这个系统的要素,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人体这个有机整体,从而是个脏器和组织之间,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机变化上也相互影响。

中医认为人体内脏主要由“五脏”、“六腑”、“经络”、“气血津液”组成,五脏”、“六腑”、“经络”、“气血津液”对人体发挥的生理功能并不是某一“脏”或“腑”孤立状态下各自性质或对人体发挥的生理作用的简单加合。

而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将六腑、五官、五体等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如心与小肠相为表里,开窍于舌,在体合脉;肝与胆互为表里,开窍于目,在体合筋;脾与胃互为表里,开窍于口,在体合肉;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开窍于鼻,在体合皮;肾与膀胱相为表里,开窍于耳,在体合骨。

在生理上相互之间协调配合,共同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活动,如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统血,肝藏血等。

当出现病理情况时,脏腑功能的失常也可以通过经络传递反应到体表及其他组成要素上,如心火上炎可见舌红绛,肝经湿热可熏蒸胆汁导致黄疸等。

1.2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昼夜晨昏以及地域差异特点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人体,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如:白天人体阳气盛,夜晚则阴气盛;《素问》中曾指出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这段话指的就是季节变化对人体脉象变化的影响;地域对人体的影响表现在南方多湿热,故而人体腠理多疏松,而北方偏于寒冷,故而人体腠理偏于紧密,腠理疏松开泄得以散热,紧密则得以御寒。

从自然辩证法浅谈中医五行学说的合理性

从自然辩证法浅谈中医五行学说的合理性

添加标题
指导临床实践:中医五行学说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制:中医五行学说强调人体内部平衡与和谐,对于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调节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可以促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五行学说符合自 然辩证法的整体 性原则,为理解 和研究自然现象 提供了独特的视 角和方法
五行学说中的 相生相克关系 体现了矛盾的 相互依存和相
互制约
五行学说中的 五行转化思想 符合矛盾的运
动变化观
五行学说中的 五脏对应关系 符合矛盾的特 殊性和具体问 题的具体分析
五行学说中的 整体观念符合 矛盾的普遍性 和特殊性的辩
从自然辩证法看中医五行学说的 合理性
五行学说强调整 体平衡,认为自 然界是一个相互 联系、相互制约 的整体
五行学说认为自 然界中的事物和 现象都有其内在 的规律和联系, 这种联系可以通 过五行相生相克 的关系来解释
自然辩证法也强 调整体性原则, 认为自然界是一 个有机整体,各 个组成部分之间 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
五行学说在中医中是重要的基础理论,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中医通过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协调人体内环境的平衡。 五行学说在中医中指导着针灸、推拿、药物等治疗手段的应用,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五行学说在中医中还被用于指导饮食调理、养生保健等方面,对于促进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价值。
证关系
五行学说中的相 生相克关系体现 了自然界的平衡 与制约。
五行学说将人体 与自然环境相互 联系,符合自然 辩证法的整体性 观点。
五行学说中的五 脏对应关系,体 现了自然辩证法 的相互依存和制 约关系。
五行学说的发展 历程证明了其符 合自然辩证法的 系统演化规律。

浅淡自然辩证法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的运用

浅淡自然辩证法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的运用

浅淡自然辩证法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的运用【论文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它在完善知识结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和无可比拟的作用。

作为中国医学研究生,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同样能寻找到二者的契合点,树立正确的治疗观,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治疗观;临床医学一、治疗中的辩证范畴治疗疾病,就是临床医生根据诊断,对患者施以药物、手术等措施,并配合休息、锻炼等方法,使病情得到控制、好转或痊愈。

所谓治疗观,就是指临床医生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原则。

一个临床医生如果能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以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治疗的作用,这就是正确的治疗观,就能使疾病早日治愈。

相反,如果用片面、孤立,静止的方法处理治疗中的各种关系,就会贻误病情。

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

治疗中的辩证范畴侧重反映了临床治疗这个阶段中的本质概念。

学习和掌握治疗中的辩证范畴,对于提高临床医生的治疗水平,增强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是很有帮助的。

(一)治疗与致病治疗与致病是对立的统一。

治病的目的,在于使疾病痊愈,使患者恢复健康。

但在临床治疗中却往往具有二重性,既能治病,同时又能致病。

只有懂得治疗与致病的关系,懂得治疗的二重性,临床医生在治疗中才能自觉地制订最佳治疗方案,选择最优治疗方法,以尽量减少致病因素。

因治病而导致的疾病叫做医源性疾病。

医源性疾病是与医药同在的、并存的,医源性疾病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医源性疾病是指由于患者误解了医生的语言而造成的。

广义的医源性疾病包括:1、由于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粗疏作风,不慎等造成的医疗事故;2、临床医生医学理论水平差,缺乏临床经验,对不良后果认识不足,预料不及所导致的疾病;3、临床医生思想僵化、经验主义、教条化、孤立、静止地对待病情,缺乏辩证思维所致之疾病;4、由于当前医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在治疗中暂时还无法克服的后遗症、并发症。

医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医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医学中的自然辩证法在这个学期的自然辩证法课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虽然一开始我对这门课程持有怀疑的态度,但是老师的讲解方式让我渐渐地对这门课程产生了兴趣。

老师不仅仅是简单地讲授课堂知识,还加入了一些有趣的现实生活案例、优秀的视频和音频教程资料,让我们通过不同的感官去接受自然辩证法哲学的洗礼。

同时,老师幽默诙谐的语言也让我更加投入地研究这门课程。

通过研究自然辩证法,我开始发现这门课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研究有着莫大的联系。

我们身边的研究和生活上的事情都可以运用自然辨证法的原理来解决。

通过找到事情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更加容易地解决问题。

因此,我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我们安排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

作为一名医学研究生,研究自然辩证法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我认识到自然辩证法本身是科学,源于实践,并且随时接受着实践的检验。

这门课程可以让我们的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对我们将来的工作和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纠正和改善病人的病理生理等方面的变化,还要关注病人的心理障碍,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在慢性病尤其癌症难治愈、不易延长寿命和生命质量差等特点的情况下,生命质量研究逐渐成为国际性研究的热点。

癌症等慢性病的生命质量研究已成为现代医学领域研究的主流。

因此,研究自然辩证法对我们未来的医学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对自然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入,现代医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完善。

该模式包括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特定联系,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各不相同。

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只是导致机体健康或疾病的原因和中介。

生物学指标是人体健康与疾病的重要标志,是医学研究与医疗诊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生物因素仍是医学的中心,在现代医学模式中其核心地位仍是不可动摇的。

生物因素的核心地位决定着它对社会、心理因素的制约作用。

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现象是极其纷繁复杂的,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反应都和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有关。

自然辩证法原文

自然辩证法原文

自然辩证法原文第一篇自然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一部分,是研究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哲学学说。

自然辩证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其中以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和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转”思想为代表,对自然辩证法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道家学说也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的思想,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是由“阴阳五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在欧洲,伽利略、伏尔泰等人的科学研究也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契机。

到了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了“辩证法的观念”,将辩证法扩展到自然领域,并强调了“物质的内在矛盾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并将其运用到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的研究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自然辩证法理论,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1、物质的内在矛盾性物质是自然界的基本要素,而物质的内在矛盾性则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之一。

任何物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内部存在着矛盾和对立面,这些矛盾和对立面驱动着物质的发展和变化。

2、质变和量变的统一在物质的发展过程中,既有质变的突变和革命性变化,也有量变的渐进和连续性变化。

然而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量变可以逐渐积累和推动质变的发生,而质变则能够彻底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3、自然界的周期性和连续性自然界的变化过程存在周期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生命和死亡、物种的起源和灭亡、季节的更替等都是周期变化的。

然而这些周期变化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连续变化的。

周期变化不仅是连续变化的基础,而且也受到连续性变化的制约和影响。

1、科学研究自然辩证法提供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基础。

在科学研究中,研究者需要发现物质内部和物质之间的矛盾和对立面,并理解质变和量变的关系。

研究者也需要从整体和局部、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观察和探究自然现象和规律。

2、环境保护自然辩证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环境问题往往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界的矛盾引起的,因此环境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自然界内部的矛盾和对立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姓名:
学号:
学院:医学院
专业:临床医学
导师:
医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课程学习心得体会时间飞逝,转眼间这学期的几次自然辩证法课程就结束了,在还没上课之前,想象着这门课应该是政治课之类特别枯燥乏味的东西,所以就没抱着好好学的心态去上课,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发现自然辨证法的内容确实是很枯燥的东西,但是老师你却能把它讲得绘声绘色,听起来引人入胜,主要是因老师你不单纯的讲课堂知识,而是加入了一些有趣的现实生活案例进来,播放优秀的视频、音频教程资料,从不同的感官以刺激,让我们心理上接受自然辩证法哲学的洗礼,同时老师诙谐的语言娓娓道来,让我情不由己对这门课慢慢提起了兴趣。

另外,慢慢的开始发现这门课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着莫大的联系,也越来越觉得我们身边的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是可以运用自然辨证法的一些原理来解决的,而且这门课程也是与我们学习和生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通过原理,找到了事情的发展规律,解决事情就容易多了,所以很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我们安排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

作为一个一年级的医学研究生,学习是我们的本分,怎样学好、用好自然辩证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通过对自然辨证法课堂及课后的学习,我认识到自然辩证法本身是科学,让人研究的,它源于实践,并且随时接受着实践的检验,可以让人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对我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与疾病谱的改变,医学的目的不单单是纠正和改善病人的病理生理等方面的变化,而且要求关注病人的心理障碍,提高病人的生命量。

随着人们对生命本质认识的深入,鉴于慢性病尤其癌症的难治愈、不易延长寿命和生命质量差等特点,生命质量研究逐渐成为国际性研究的热点,癌症等慢性病的生命质量研究已成为现代医学领域研究的主流。

随着人类对自然社会认识的深入,医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

现代医学模式,包括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三者之间有着特定的联系,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只是导致机体健康或疾病的原因和中介。

生物学指标是人体健康与疾病的重要标志,是医学研究与医疗诊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生物因素仍是医学的中心,在现代医学模式中其核心地位仍是不可动摇的。

生物因素的核心地位,决定着它对社会、心理因素的制约作用。

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现象是极其纷繁复杂的,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不是所有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反应,都和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有关,即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因素和心理活动都能够成为现代医学模式中的社会和心理要素。

在生命质量研究体系中,我们要根据病人的各种情况来进行审核评价,从生物、心里、社会三方面入手,这三个方面是彼此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这也是自然辩证法在生命质量研究中的运用。

通过学习,我知道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和具体体现,学习自然辩证法,要从实际出发。

我认为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

不然,辩证法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错误。

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在医学中,很多病理学变化往往蕴含自然辩证法,而且也是非常复杂的,更要从实际出发,辩证发展的观点去分析。

如: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降低或者对胰岛素不敏感,它的病因有很多种,主要可以把这些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决定因素;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机体本身的生理状态,如果机体出于比较严重的状态,就算通过非手术治疗也是没有用的,因此,内因決定一切,但是外因是诱发因素和推动因素,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我们应该积极引导有利条件,防止不利因素,从而促进机体的生理状态的恢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治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初冠心病的治疗以药物为主,过渡到外科心脏搭桥手术,进步到现在成熟的PCI术,这些过程的转变本身就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利于病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

另外,通过术后康复锻炼恢复健康也包含辩证法。

如颈椎病的病人往往有椎间盘突出或颈椎退行性变,从而压迫颈髓,引起疼痛。

皆外因通过内因促进疾病
的发生发展,通过辨证论治,认识到疾病的本质,才能更好的除人类之病痛,促健康之进步。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医疗实践不应该是简单的技术操作,因为每个患者都有各自不同病情,疾病所致功能障碍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对待疾病的态度不同,因此每个患者的治疗都应具有其个性及特殊性,而且每个患者的治疗中都有旧矛盾的解决,新矛盾的产生,需要不断地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

因此医疗的实践不仅是操作技术,而且是不断创新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如果我们把医学实践作为一项艺术,而不是单纯的技术,我们就需要辨证思维。

另外,临床实践证明,对患者症状及体征的检查和认定,对病因的探索与分析,虽然是对医疗实践的深化,但绝不是全部部医疗过程的终结,因为对于具体的疾病来说,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会依据其病理变化的时间和程度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因此,对于疾病的认识还需要做动态观察,不断去认识新的变化的现象,并将这些现象纳入理性的辩证思维过程中去,得出正确的诊治计刘。

这是一个由症状体征到疾病和病因,再由疾病和病因到症状体征的不断深入,反复循环的认识与诊治实践的过程。

因此,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提高医学生认识能力,更好的掌握医疗技术。

恩格斯在早年的时候就提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很明显,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学会以更好的方法去分析自然科学发展中提出的各种问
题;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性,增强从事自然科学活动的自觉性,提高自然科学研究决策的正确性和预见性。

科学家们也更加自觉地追随当今时代的潮流,努力把时代发展变化的趋势反映到自然科学的研究之中。

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适用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在自然科学对思维的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

它也必须随着这些科学的发展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内容并改变自己的形式。

因此,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医学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和疾病的诊治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