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形象的美学特征及功能性分析
《红楼梦》中的文学才女林黛玉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的文学才女林黛玉形象分析《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她的形象丰满而复杂,展现了作者曹雪芹对于女性形象的独特刻画。
本文将从七个方面对林黛玉的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林黛玉的外貌与特色林黛玉是一个容貌出众的女子,她有一双眼睛像水晶般明亮,皮肤白皙如玉,发丝黑亮如瀑布,身姿曼妙。
她的外貌特征非常典雅,给人一种文雅高贵的感觉。
然而,她的美丽也掩盖不住她内心的痛苦和哀愁。
林黛玉的性格与个性林黛玉是一个极富感情的女子,她非常敏感,善于触动她心中的琴弦。
她喜欢接触自然,热爱诗词歌赋,对文学有着极高的造诣。
她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也因为太过于敏感,常常陷入情绪的波动中。
她有时候坚毅果敢,有时却脆弱敏感,这使她成为一个复杂而令人难以捉摸的人物。
林黛玉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林黛玉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她是贾府的宝贝儿女,因此从小就受到宠爱。
然而,她的家庭并不幸福,她的母亲早逝,父亲却对她无比冷漠。
由于这种家庭环境,林黛玉的性格渐渐变得孤独和消极。
她没有得到真正的家庭关爱,这使她对世间的痛苦和不公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有着一段深厚的感情。
他们从小长大,是表亲兼玩伴。
林黛玉对贾宝玉有着深深的情感依赖,他们之间有着无法言明的默契和情感交流。
然而,由于众多的外界因素,他们的爱情最终没有得到真正的结合。
这一段无法实现的爱情成为整个故事中最令人惋惜的一部分,也使林黛玉的形象更加复杂和迷人。
林黛玉的悲剧命运在整个故事中,林黛玉的命运可谓是悲剧。
她被迫接受父母的安排,与贾宝玉的结合最终无望。
她曾经是贾府的宠爱,却在贾府衰落之后被迫离开,生活在一些非常艰苦的环境中。
她承受了失去亲人、被人嫉妒和背叛的痛苦,最终在病痛中逝去。
她的悲剧命运使她成为整个小说中最受人同情和瞩目的角色之一。
林黛玉的艺术才华与情感表达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女子,她擅长吟诗作对,喜欢写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林黛玉形象的美学意义

林黛玉形象的美学意义
林黛玉形象的美学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林黛玉身上展现出来的精神雅美、性格挚美和爱情凄美,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的特殊艺术品。
她追求生活和爱情的完美,尽管最后肉体消逝,但精神犹存,让人们感受到追求独特人生的体验。
这种悲剧给人的美感是崇高的,人们对黛玉的苦难遭遇和不幸表示同情,对她那坚贞的品质高度认可,这种审美是具有民族传承性的。
其次,林黛玉这一形象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于,她不仅是封建时代名门闺秀悲剧命运的历史缩影,更是中国文学史上跨界的先锋。
她追求生活和爱情的完美,尽管最后肉体消逝,但精神犹存,让人们感受到追求独特人生的体验。
这种美学内涵使得林黛玉这一形象具有一种难以替代的独特的性格表现形式。
此外,林黛玉这一形象的美学意义还体现在她的性格特征上。
林黛玉生活在封建王权逐渐没落的时代,这一时期封建统治者在做最后的挣扎。
作者通过对四大家族的描绘,揭露了封建统治下黑暗腐朽的一面。
林黛玉的患情任性、孤标自傲以及内心情感化的生存方式,都凝聚成为一种超越形象自身的文化精神,具有一种难以替代的独特的性格表现形式。
综上所述,林黛玉形象的美学意义体现在其精神雅美、性格挚美和爱情凄美的特殊艺术品特质上,同时也体现在她所代表的悲剧美感和文化精神上。
她不仅是封建时代名门闺秀悲剧命运的历史缩影,更是中国文学史上跨界的先锋,具有独特的性格表现形式和美学内涵。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语文教案范文

林黛玉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位女性人物,也是其中最为复杂、深刻的人物之一。
她的人物形象在整部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众多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一、林黛玉的外貌形象林黛玉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性,她的美貌、聪慧和温柔为她赢得了众多的人的喜爱。
她有着一头黑亮的长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像两颗明亮的宝石,还有一张娇美的小脸,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她身穿一袭素雅的衣裳,显得舒适自然,气质清雅,充满了文静之美。
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有思想、有情感、有独立性的女子,她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热爱和追求。
她有着敏感的灵魂,具有超人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判断力。
她对自己的身份和娘家的传统都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自尊心的支持下,不会轻易屈服于现实的压迫和约束。
她的性格中还蕴含着一份深深的哀愁、凄凉、悲怆之情,对于自己的爱恋、友情、亲情、国仇家恨和人间疾苦深深地感同身受。
三、林黛玉的情感世界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感性和情绪化的女子,她的情感世界非常丰富、深刻和复杂。
她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发展是整个小说的情感中心,两人由最初的默契和心动,到后来的激烈的情感纠葛和悲剧的结局。
林黛玉的情感世界还包括她与芸娘、晴雯、宝钗等人之间的友情和她对于家族和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关注。
这些情感元素相互交织、相互映照,将她的情感世界描绘得非常丰富多彩。
四、林黛玉的命运与价值林黛玉的命运非常悲惨,她被家族命运和时代的限制所束缚,最终落得个病故悲剧的结局。
然而,她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份坚定的信念和对于自由、美好生活的执念,这份信念和执念值得我们深深地敬重和沉思。
她的人物形象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女性应该具备的一些品质和价值,比如纯真、真挚、独立、自由、自信、坚韧和勇敢等等。
五、林黛玉的文化价值林黛玉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一位难能可贵的女性人物,她的形象和故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2篇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2篇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形象非常深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从外表和内心两个方面分析林黛玉的形象。
一、外表形象林黛玉的“颀长削薄,面如凝脂,眉目如画,丹唇翠袖”的形象为她增添了不少美感。
她的身材高挑修长,脸蛋儿小巧玲珑,面孔上雕刻着卓越的美丽与灵气,是人们感官上的美的享受,也是她的姿态和思想情感的延展。
而她的衣着也是表现出了极度的细致和高雅,她最喜爱的翠色衣服更是让她的形象更显得婉约和秀美。
二、内心形象林黛玉的内心世界一直是读者们所津津乐道的,她是一个富有情感和细腻的女儿家,也是一个具有矛盾心理并经常陷入悲痛的女子。
她心里最在意的是人世间真正的情感,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她总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掩盖并缓解自己内心的痛苦。
她非常敏感,对于世间的种种不合常理之事,她都能够做出深刻的解读和理解。
但是,她同时也不断受到来自家庭、宗亲和外部世俗的束缚。
她的寂寞和孤独成为了她生活的主题,而最终,她也难以抵抗生活的压力而自愿离开人世。
综上所述,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形象,她的形象展示了一位女性的美感和内心世界,而她的命运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反思了生活的意义和人世间的种种束缚与考验。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个极具戏剧性的人物,她的出现不仅为小说增加了悲剧性的味道,也带给了读者们深度的思考和感动。
下面从五个方面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一、豁达纯真林黛玉是个性格开朗、不苟言笑、富有正义感和热爱生活的人。
她总是抱着对于世界的渴望,带着敏感而豁达的眼光去观察世间万物,不矫揉造作,不做作拘谨,是一个真实而又纯真的人。
这是她的性格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二、感性多情林黛玉是一个感性的人,在她的心里感情是最高尚的事,而感情又分为亲情、友情和爱情。
她对于自己的最好之友宝玉不仅只以友谊相待,而是把感情升华到了爱情的层次。
这种感性的多情不只是让她付出了太多,更是让她的内心深受摧残。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4d696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3.png)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1.1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形象丰满、立体,具有鲜明的个性。
从性格上来看,林黛玉聪明、机智、敏感、多情、矫情、孤傲、自卑、自尊心强等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聪明伶俐,才情出众,善于诗词歌赋,是贾府中的才子佳人。
她又非常敏感,对周围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够捕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情感变化。
林黛玉还具有多情的特点,她对待感情非常认真,一旦陷入爱情,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即使最后悲剧收场,也无怨无悔。
林黛玉的性格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缺点。
她矫情、孤傲,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总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使得她在人际关系上显得有些孤立,难以融入集体。
林黛玉还有着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她对自己的才华和美貌并不十分自信,总是担心自己会被别人取代。
这种自卑心理使她在面对感情问题时更加矛盾和无奈。
1.2 林黛玉的命运悲剧林黛玉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她的家庭背景原本优越,但因为家族的衰落而变得日益贫寒。
她的身世之谜使得她在贾府中备受歧视和排挤。
虽然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和美貌赢得了贾宝玉的爱情,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悲惨的命运。
在贾府衰败的过程中,林黛玉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得不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去追求未知的未来。
在贾宝玉离世后,林黛玉病逝于荒凉之地,结束了她短暂而坎坷的一生。
二、林黛玉与其他人物的关系2.1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感情纠葛林黛玉与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著名的一对情侣。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互相倾慕,最终相爱并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感情却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一方面,他们深知彼此的感情真挚,但另一方面,他们又面临着世俗的压迫和命运的无情打击。
在贾府衰败的过程中,他们的感情受到了严重的考验。
最终,在贾宝玉离世后,林黛玉也因病去世,他们的爱情未能走到最后。
2.2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友情林黛玉与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另一对著名情侣。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解读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解读林黛玉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作品中最为复杂深刻的形象之一。
她是贾宝玉的表妹,出生在贾府,从小与贾宝玉相互依恋,他们的感情被描写得十分纠缠复杂。
林黛玉以其聪明才智、独立坚强以及对命运抗争的精神而备受读者喜爱。
1. 外貌与特点林黛玉被描述为一个美丽、明眸皓齿,头发如乌云般漆黑而富有光泽的女子。
她身穿素雅简约的服装,因此显得清新脱俗。
除了外貌上的美丽特点外,林黛玉还具备着敏感和聪慧等内在特点。
2. 聪明才智尽管林黛玉并非男子身份,但她却拥有超越时代背景下大多数女性角色的异常聪明才智。
她不仅对文学艺术等知识有着深入的理解,还对人心和社会事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她能够以独特的角度看待世界,并表达出自己独立思考的见解。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被塑造成了一个文学家和艺术家,她在作品中承担着创作与审美的角色。
因此,她不仅具备智慧与领悟能力,还有一定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她对于诗词歌赋的创作和欣赏可以感受到她对于文学艺术极高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3. 独立坚强尽管林黛玉身处富贵之家,但她并没有被贾府的环境所束缚。
相反,她保持了自己独立坚强的性格。
无论是面对命运的挑战还是感情上的困扰,林黛玉都展现出了坚毅不屈的品质。
即使受到打击或遭受背叛,她也能够积极应对并寻找自我成长与超越。
4. 对命运抗争林黛玉的一生充满着命运的折磨与起伏。
她早年失去了母亲,后来也逐渐看清了贾府内部污浊与虚伪的一面。
这些经历让她对于现实世界有着深刻而痛苦的认识。
然而,林黛玉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尽管人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和不公平待遇,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人证明她不屈服于命运。
她以自己纯真善良、敏感聪慧和高尚情操赢得了读者们的共鸣与尊重。
5. 反传统观念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时代先进思想的女性形象。
她拒绝被束缚于传统婚姻观念下,并保持了对自由爱情追求的态度。
红楼梦之林黛玉的美丽与智慧

红楼梦之林黛玉的美丽与智慧林黛玉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以其独特的美丽和聪明才智成为人们喜爱的对象。
本文将从美丽和智慧两个方面来论述林黛玉在《红楼梦》中的形象。
一、林黛玉的美丽林黛玉的美丽主要体现在她的容貌、风度和气质上。
她的外貌秀丽婉约,皮肤白皙细腻,眉目如画,凤眼柳眉,容颜不凡。
她的美丽使得周围的人无不为之倾倒,她的出现往往能够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林黛玉的美丽远不止于容貌,更体现在她的风度和气质上。
她温柔善良,懂得关心他人,对待亲友时总是体贴入微。
她虽然身世悲惨,但她不向命运低头,她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这种独特的气质使得她的美丽更加令人动容。
二、林黛玉的智慧林黛玉的智慧体现在她的才情和思想上。
她精通诗词歌赋,擅长琴棋书画,文学造诣甚高。
她的才情使她在文化艺术方面受到广泛的赞誉和欣赏。
她的聪明才智也使得她在与其他人交流和争辩时常常占据上风。
除了在艺术方面的才情外,林黛玉还展现出了对社会和人性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她对现实的敏感和批判性的思维使得她能够看到现实的残酷和虚伪,她对人性的洞察力使得她能够理解人们的真实面目。
她的智慧使她在与众不同的同时也让她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了自己的独立和纯真。
三、林黛玉的美丽与智慧的结合林黛玉的美丽与智慧的结合使得她成为《红楼梦》中的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
她的美丽让人向往,她的智慧让人敬佩。
她的美丽与智慧相辅相成,互为衬托。
正是这种独特的结合,使得她在整个故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林黛玉的美丽与智慧给人们带来很多启示。
她的美丽告诉人们,外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心的美丽;她的智慧告诉人们,知识和思考是塑造一个人的重要因素。
她的形象让人们明白,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在,都应该追求真实和美好。
综上所述,林黛玉的美丽与智慧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她的外貌和气质令人倾倒,她的才情和思想令人敬佩。
她的形象教导着人们追求真实和美好,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在,我们都应该努力和奋斗,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剖析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剖析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是一部伟大的长篇小说。
作为其中的一个主要角色,林黛玉的形象备受关注。
她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角色,具有丰富的个性和情感。
在小说中,林黛玉被描绘成一个美丽而多愁善感的女子,她的形象既有独特的艺术感,又具备了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人物特质。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进行剖析。
林黛玉的外貌与气质林黛玉的形象首先通过她的外貌描写进行了铺垫。
小说中对她的外貌描写非常生动。
她有着黑亮的长发,皮肤白皙如雪。
她的眼睛像一泓清泉,晶莹剔透。
她的嘴唇红润如樱桃,带着一丝冷艳。
她的形象给人一种清新、纯洁的感觉。
与外貌相符的是林黛玉的气质。
她被描绘成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常常抱怨命运的不公。
她有着敏感的心灵,对一些琐碎的事情常常耿耿于怀。
她擅长诗词,喜欢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她具备了一个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女性气质,给人以亲近和共鸣的感觉。
林黛玉的矛盾性格林黛玉的形象中存在着矛盾的个性特点。
她既是一个矛盾心理的个体,又具备了坚强和无畏的特质。
一方面,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常常陷入情绪低落的状态。
她对于自己的命运感到不满,觉得自己是被命运捉弄的受害者。
她对于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渴望,却往往受到现实的打击。
她对于身边的不公不义往往持有怨恨和愤怒的态度。
她的情感世界充满了悲愤和矛盾。
另一方面,林黛玉也具备了坚强和无畏的特质。
她是一个敢于追求自己真实想法的人。
她不愿意妥协和低头,坚持自己内心的真实。
她宁可面对困难和挫折,也不愿意妥协自己的原则。
她的坚强和无畏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共鸣和敬佩。
林黛玉的艺术感林黛玉的形象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她的艺术感。
她是一个有着敏感艺术眼光的女子,对于美的事物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她擅长诗词,具备了良好的文学素养。
她的作品充满了思索和情感,反映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美的追求。
她的诗词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感,同时也表达了她情感的真挚和对美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 年第
3期
安徽文学
169
经 典 重 释
是一种美, 美在较多地保持自然童心; 律己宽和也是一种美, 进程的一部分了。 美在能较多地克服本我。 红楼梦中这两种不同格调的美林黛 玉与薛宝钗各承其一。不同的是, 林黛玉的美有一种自然人 格在, 她较多的保存了自我, 而较少使用人格面具, 有一种不 同流俗的风采。 她带给了人们自然淡泊清奇的人格魅力以及 她的缺憾给人真实感。 林黛玉没有成就过或参与过什么大事。 她的自然人格和 道德人格都是在凡人琐事中展现的。 作家通过平淡无奇的生 活细事, 反复皴染出林黛玉未被雕琢净尽的特立独行性格。 于是, 一个禀性清标、 恋情清纯、 诗魂清奇的女孩, 便从一大群 流光溢彩的少女少妇中脱颖而出。 林黛玉禀性中有一股清标之气。在这一点上, 从清代到 当代的读者评家已说得再透彻不过了, 其主旨都在于弘扬一 种 “无曲学以何世” “濯清泉以自洁” 、 “不必矫情不必逆性不必 昧心不必抑志直心而动” 的人格美。林黛玉的恋情中有一种 清纯之气。她对贾宝玉的苦恋不附加任何条件, 不带有任何 公功利动机。她不在乎所爱男人的升沉荣辱, 不企望借助男 人的价值实现博取世俗社会的钦敬。 她甚至不苛求对方是否 完美。她钟情的是他的本色与现状, 而不着眼于是否拥有辉 煌的未来。作为女人, 林黛玉无疑是男人们理想的两种人生 伴侣之一。她不是那种锲而不舍的造就与成全男人的好女 生命总是一种过程, 它总是从喧嚣走向平淡。甚至可以 说天堂总在地狱的出口。 连佛都说: “我不入地狱, 谁入地狱。 ” 出了地狱才成之为佛。 贾宝玉的红尘历炼也是他生命实现的 一种过程或手段。 正如 《红楼梦》 第一回所说, 贾宝玉是 “因空 见色, 由色生情, 传情入色, 自色悟空” 的。 这正是贾宝玉红尘 中的遭遇。 围绕着贾宝玉的几个女人便成了情色人生磨练的 载体。 首先是秦可卿, 从 《红楼梦》 中对她的描述看, 她似乎是 情欲的代名词, 她是领路人的角色, 色与性的启蒙者, 在贾宝 玉身上尤其如此。 贾宝玉进入情欲世界的引路人就是她。 因 为她, 贾宝玉才神游太虚幻境, 用警幻的话说是受宁、 荣二公 之灵嘱托“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 , 子, 然后入于正路” , 宝玉是在秦可卿的香艳卧室中神游太虚 幻境 , 并且在梦境中与可卿完成了一次人生中最重要的成人 之礼。 而现实中自然引出了宝玉的初试云雨情。 另一个重要 人物是薛宝钗, 贾宝玉在她身上经历的是俗世的欲求, 表现的 是世俗与社会化的特征, 她心里的经世致用, 金玉良缘便是明 证。 而林黛玉在贾宝玉的生命历程中具有一个什么功能呢? 是宝玉得以体验人生中悲剧美和率真诗意的功能, 是诗性和 纯情!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宝黛之间的交流是精神与诗意的 交流, 是精神上的两情相悦心心相印。这种精神历炼来自于
。至于共读西厢, 吟诗作偈无不表现 当然, 林黛玉并不完美。她性格中存在很多弱点, 例如, 良缘 , 俺只念木石前盟” 在她禀性清标的同时, 还气高、 量褊、 刻薄; 她恋情清纯的同 时, 还有种种牢骚苦闷与忧虑。 但从一定意义上说, 恰恰因为 林黛玉是个多有性格弱点的人, 才成为中外文学史上最动人 的悲剧主人公之一。因为这样林黛玉才更生动和立体。 林黛玉的悲剧气质和率真诗性成全了她为宝玉生命作证 的功能。不仅使她的形象独特而丰满, 而且正是这一特质成 就了她与宝玉的爱情 (他们的爱情基于精神的契合) 。 或者说 是是林黛玉完成了宝玉的完整生命的精神部分。 无论是悲剧 出他们精神的契合。 所以林黛玉形象的塑造是贾宝玉精神历 险的一部分, 是宝玉沐浴诗性和纯情的一部分, 也是宝玉最为 值得珍视的一部分。 而史湘云既有薛宝钗的俗世追求又有林 黛玉的诗意还有秦可卿的情欲 (如湘云眠石金麒麟和 “湘江水 逝楚云飞” 的诗句等) , 应该她的地位更加特殊, 限于篇幅, 此 处不一一赘述。 总之, 林黛玉的形象具有悲剧美和诗性的诗意特征, 这使 林黛玉与贾宝玉在精神上得以契合, 从而使她成为贾宝玉红
他们本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人间 人, 但她是那种不问毁誉成就, 无条件的追随男人的好女人。 命运即所谓木石前盟, 尤为突出的是林黛玉的诗魂中确有一种清奇之气。 《红 再现, 所以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位妹妹
我以前象在哪里见过。 这种精神交流也来自于他们对 楼梦》 才女辈出, 但惟有林黛玉是被全方位诗化了的诗人。 不 (哥哥) 仅诗作清奇、 语言清奇, 其调教出来的徒弟竟也清奇。 脂批的 “以兰为心, 以玉为骨, 以莲为舌, 以冰为神, 真真绝倒天下裙 钗” 的论断虽有溢美之嫌, 但在强调诗品与人品的几近浑然一 体自然天成。 俗世的共同蔑视。 比如贾宝玉引林黛玉为知己的原因是: “有 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 所以深敬黛玉三十六 回) ” ; “林姑娘从未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 帐话, 我早和他生分了! (第三十二回) ” , 所以, “都道是金玉
经 典 重 释
林黛玉形象的美学特征及功能性分析
◎余世锋
(军事经济学院人文教研室 湖北・武汉 430035)
摘 要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历来众说纷纭, 本文从美学特征的角度说明林黛玉身上的悲剧美和诗性特质,并且藉此说 明林黛玉形象在红楼梦中的功能。林黛玉的悲剧性和诗性共同创造出来的诗意从而成为与贾宝玉精神契合的基础, 从贾 宝玉的角度上, 林黛玉的形象也便成了他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美学特征 功能性分析 诗意
、 “爱恼人” 、 “小性子” 的印象。 她有 “求全之毁, 不虞之 昌先生在谈到林黛玉时认为林黛玉为人太尖刻不厚道, 但这 “多心” 是从社会伦理的角度得出的结论。 单纯的从其形象的艺术性 看, 林黛玉却具有永恒的美学特征即悲剧气质和率真诗性, 而 这些特质将与林黛玉在红楼梦中和贾宝玉的生命进程中扮演 独特的角色相关。换句话, 悲剧和诗性的林黛玉构成了贾宝 玉或石兄生命历程的一部分。 林黛玉给读者的最强烈震撼, 是她身上的悲剧美。比如 她最显著的特征是与永恒的悲剧气质紧紧连在一起的泪。 不 仅如此, 林黛玉的悲剧美融合了神话、 民俗、 病理、 心理、 文化 等多方面特征, 从而让她的悲剧性的每一侧面每一层面上都 熏染着无尽无穷的人生苦涩意味。 林黛玉的感伤气质与悲剧命运彷佛是与生俱来的。 早在 她还没有出场的时候, 作者就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 这位由绛 珠仙草脱胎而来的林姑娘 , 将以毕生的眼泪送给那位由神瑛 侍者脱胎而来的贾宝玉, 为的是报答他前世滋润灌溉之恩。 即林黛玉还没有诞生, 作者就为她安排了毕生的眼泪, 泪尽而 逝的命运与结局, 林黛玉的悲剧性格充满浓浓的宿命色彩。 同时, 林黛玉的悲剧气质又与她的外在生理特征有关, 值 得注意的是, 她的病并不是进入贾府之后才得上的。林黛玉 极怯弱, 从会吃饭时便吃药, 在她丧母之后, 因哀思过伤, “触 犯旧疾, 遂连日不曾上学” 。 林黛玉进贾府的重要理由也是因 隙” 的烦恼; 有紧张焦虑失望惊恐等失衡心态。 其天生抑郁质 的禀性, 怯弱不胜的身体以及没有着落的恋情等, 在不同程度 上发挥着酵母作用, 又激化着她对寄人篱下不幸身世的感悟, 使她对自己丧父丧母后的每一点不幸都极其敏感并易作出强 烈反应。 更重要的是, 宿命的身世的生理的性格的交织借助诗的 夸张诗的渲染而深入人心。 林黛玉的诗在 《红楼梦》 中是无愧 于首屈一指的个性诗人的。 其诗作, 凄丽清婉, 与薛宝钗轮流 夺魁; 其诗论, 主性灵, 重神韵, 贵创新, 与薛宝钗异曲同工; 她 的名篇名句无不夸张的传达了他的人格理想和不幸意绪; 她 对名人名作 (如西厢牡丹等) 的接受能力比诗人还有诗人气。 于是, 林黛玉的诗才横溢又给她悲剧气质推波助澜。 “一个悲剧, 简而言之, 是一首激起怜悯的诗。 ” 林黛玉的 悲剧气质最后因为她的悲剧结局而获得了永恒。 王国维就认 为, “此种悲剧, ……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 非例外之事, 而人 生之所固有也……又岂有蛇蝎之人物、 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 哉?不过通常之道德、 通常之人情、 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 由 此观之, 《红楼梦》 者, 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 ” 林黛玉无疑是悲 剧中的最寻常可见又最具有典型性的牺牲品。最后, 她从对 古已有之的感伤主义和悲剧精神的承传与深化中获得了永
为她多病。 初入贾府, 众人便发现她怯弱不胜, “有不足之症” , 恒。 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 皆不见效。 于是, “态生两靥之愁, 娇 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 “病如西子胜三分” , 便成 不仅林黛玉因其悲剧美触动人心, 打动人的美学特征还 来自她的率真诗意。在中国文化人性格中, 美有两种。率真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齐鲁书社出版发行, 1992 年 8 月第 1 版. [2]朱光潜著.悲剧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年版. [3]舒乙,傅光明主编.在文学馆听讲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一次印刷.
170
2009 年第
3期
安徽文学
好的人物形象总是独特而丰厚的。林黛玉也一样, 不同 时代不同阶层不同年纪不同教养甚至不同心不仅如此, 在她三岁那年, 神 秘的癞头和尚就已经预言,她的病恐怕一生也不能好的了,
除非永远不与外姓亲友相遇” 。 总之, 林 林黛玉的欣赏和理解各有不同, 即使年代与阅历十分相近的 “除非一生不见哭声, 人们之间, 由于人生遭际审美习惯以及性情心绪的差异, 其理 解也充满多义性。 比如大多数文化人对林黛玉充满怜惜与同 情, 甚至还有同声相应的赞美和冷静客观的推重。虽然周汝 黛玉夭折的悲剧结局已隐然可见。 林黛玉的悲剧气质还因其多愁善感的个性而增强。 林黛 玉绝顶聪明却又 “懒与人共” 、 自我封闭, 给人的是极为深刻的
性还是率真自然, 这些都属于诗意的范畴。 生命是如此复杂, 尘历险过程中得所必经的一部分。 它包含了种种生理欲望、 世俗追求、 还包括精神的自由浪漫归 宿等诗意部分。 无疑, 前人关于红楼梦的主题看法很多, 本处 不一一赘述, 但这里要谈的是如果红楼梦看成是贾宝玉或者 石兄的一次生命历险或历炼的话, 林黛玉就成为了宝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