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Iceberg model)

冰山模型(Iceberg model)目录1、什么是冰山模型?2、人的素质的六个层面3、冰山模型的素质层级4、冰山模型的遵循步骤5、相关链接什么是冰山模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人的素质的六个层面1、知识(Knowledge):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2、技能(Skill):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3、社会角色(SocialRoles):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4、自我概念(Self-Concept):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5、特质(Traits):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
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6、动机(Motives):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其中第1、2项大部分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使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测量。
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简历等具体形式来测量,也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这些素质。
第3、4、5、6项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关联。
只有其主观能动性变化影响到工作时,其对工作的影响才会体现出来。
考察这些方面的东西,每个管理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但往往因其偏好而有所局限。
冰山模型(Iceberg model)

冰山模型(Iceberg model)目录1、什么是冰山模型?2、人的素质的六个层面3、冰山模型的素质层级4、冰山模型的遵循步骤5、相关链接什么是冰山模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人的素质的六个层面1、知识(Knowledge):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2、技能(Skill):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3、社会角色(SocialRoles):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4、自我概念(Self-Concept):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5、特质(Traits):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
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6、动机(Motives):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其中第1、2项大部分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使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测量。
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简历等具体形式来测量,也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这些素质。
第3、4、5、6项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关联。
只有其主观能动性变化影响到工作时,其对工作的影响才会体现出来。
考察这些方面的东西,每个管理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但往往因其偏好而有所局限。
冰山模型包括哪些层面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知识是指个人在特定领域中拥有的事实和经验信息
2.技能是指使用知识以结构化的方式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即对特定领域所需的技能和知识的掌握
3.社会角色是指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人的行为和风格
4.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
5.特质(人格)是指人格和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的持续响应。
质量和动力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的工作下的工作状态。
6.动机是指在特定领域内自然而持续的思想和偏好(例如成就,亲和力,影响力),它将驱动,引导和确定一个人的外部行为。
第一项和第二项大多数与工作所需的直接资格有关,我们可以使用某些方法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测量。
可以通过检查特定形式(例如资格证书,考试,面试,履历表等)来衡量,也可以通过培训和锻炼加以改进。
项目3、4、5和6通常很难测量和准确表达,并且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相关。
只有当其主观能动性的改变影响到作品时,它对作品的影响才会被反映出来。
从这些方面来看,每位经理都有自己独特的
思维方式和想法,但往往受其偏好的限制。
管理学界和心理学界有一些测量方法,但是它们往往很复杂且难以使用,或者效果不够准确。
冰山模型来源、理论及启示

1895年,弗洛伊德与他人合作发表了《歇斯底里研究》,“冰山理论”从此走上了心理学的舞台。
该理论认为,人格可见的只是浮在水面的部分,看不见的却是冰山下那巨大的部分,正是这看不见的水下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包括厚道、奸诈、人际斗争等),看不见的水下部分是人格冰山的基础。
“冰山理论”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于能力素质模型建设中,一直到1973年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了 “能力素质冰山模型”。
能力素质冰山模型认为,支持一个人取得业绩的能力素质模型由6个要素构成:1、知识: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所拥有的事实型和经验型信息。
2、技能:个人结构化地运用知识来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
3、社会角色: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
4、自我概念:个人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
5、特质: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发应。
6、动机:个人对某种事物的持续渴望,进而付诸行动的内驱力。
其中第1、2项大部分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使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测量。
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简历等具体形式来测量,也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这些素质。
第3、4、5、6项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关联。
只有其主观能动性变化影响到工作时,其对工作的影响才会体现出来。
考察这些方面的东西,每个管理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但往往因其偏好而有所局限。
招聘人才时,不能仅局限于对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而应从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个人品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如果没有良好的求职动机、品质、价值观等相关素质的支撑,能力越强、知识越全面,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会越大。
基于能力冰山模型,有学者也从特征的角度提出了“素质冰山模型”。
素质冰山模型把个体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洋面上的冰山,其中知识和技能是属于裸露在水面上的表层部分,这部分是对任职者基础素质的要求,但它不能把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这一部分也称为基准性素质。
冰山模型来源、理论及启示

1895年,弗洛伊德与他人合作发表了《歇斯底里研究》,“冰山理论”从此走上了心理学的舞台。
该理论认为,人格可见的只是浮在水面的部分,看不见的却是冰山下那巨大的部分,正是这看不见的水下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包括厚道、奸诈、人际斗争等),看不见的水下部分是人格冰山的基础。
“冰山理论”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于能力素质模型建设中,一直到1973年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了 “能力素质冰山模型”。
能力素质冰山模型认为,支持一个人取得业绩的能力素质模型由6个要素构成:1、知识: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所拥有的事实型和经验型信息。
2、技能:个人结构化地运用知识来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
3、社会角色: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
4、自我概念:个人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
5、特质: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发应。
6、动机:个人对某种事物的持续渴望,进而付诸行动的内驱力。
其中第1、2项大部分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使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测量。
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简历等具体形式来测量,也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这些素质。
第3、4、5、6项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关联。
只有其主观能动性变化影响到工作时,其对工作的影响才会体现出来。
考察这些方面的东西,每个管理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但往往因其偏好而有所局限。
招聘人才时,不能仅局限于对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而应从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个人品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如果没有良好的求职动机、品质、价值观等相关素质的支撑,能力越强、知识越全面,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会越大。
基于能力冰山模型,有学者也从特征的角度提出了“素质冰山模型”。
素质冰山模型把个体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洋面上的冰山,其中知识和技能是属于裸露在水面上的表层部分,这部分是对任职者基础素质的要求,但它不能把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这一部分也称为基准性素质。
经典模型第一讲:冰山模型建立自我认知

经典模型第一讲:冰山模型建立自我认知借用冰山模型建立自我认知,这是一个分析自我的有效方式。
作者阐述其中的具体步骤,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帮助。
在职场和生活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你永远不会知道对方是什么的人,自私而毫无底线?同一个团队里,谁值得相信?选择谁将会你的产品T eam里的合适的人?或者辨识领导的性格,以及深层次的人格、动机、价值观,让自己融入团队节奏?亦或是了解甲方爸爸是怎么样的人,和他们打成一片,拿下项目快速结尾款?其实,你忽略了自己,自己才应该是去了解自己的那个人,知道能力上限,知道自己价值观去选择适合的工作、团队和职业方向。
每个人必然有其才能所在,兴趣所在,合适的位置,才能绽放光彩。
这里将会以产品经理素质能力模型为例,和各位分享冰山模型,以及冰山之下的部分,将会对大家分析自我有较大帮助。
一、冰山模型——建立自我认知1. 冰山模型的诞生冰山模型是最早诞生于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理论,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诞生。
演变到现在形成了以用于人才素质测评的冰山素质模型,萨提亚冰山理论,意识冰山模型等,能够适用于冥想、意识、销售、分析等,大部分时候最适用用人力资源领域做人才评估的基础模型。
当然,也适合我们自己通过冰山模型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
其实,用更直接的思维来拆解的话,就是把所有关于人的显性和隐性部分归类,然后针对分析——归类——结构化&功能化分析——从零散到体系的一种思考方式。
2. 人格:超我、自我、本我人格: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里,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和价值观判断,能够超越自我认知,人格能力的那股力量;本我是人生活动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
现代社会里,人类往往被沉迷于各类事务,被各类软件和事务的背后的团队,建立的上瘾模型勾引,无法自拔——抖音、游戏……基于这个理论下,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部分,既有的意识层面;剩下来的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状态的,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
案例02-03:冰山模型解释

1、知识(Knowledge):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
2、技能(Skill):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
3、社会角色(Social Roles):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
4、自我概念(Self-Concept):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
5、特质(Traits):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
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6、动机(Motives):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其中第1、2项大部分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使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测量。
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简历等具体形式来测量,也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这些素质。
第3、4、5、6项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关联。
只有其主观能动性变化影响到工作时,其对工作的影响才会体现出来。
考察这些方面的东西,每个管理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但往往因其偏好而有所局限。
管理学界及心理学有着一些测量手段,但往往复杂不易采用或效果不够准确。
一个全面诊断你自己的万能模型——冰山模型

一个全面诊断你自己的万能模型——冰山模型一周前读了香港第一自媒体人Spenser的一篇推广文章,花9.9加入了一个训练营,听上去很高大上的样子,《七天打造你的个人发展地图》,是不是很有吸引力啊!反正我入圈了,成为了一名圈外同学。
一周后的昨天开班了,听完了第一课《整装待发:一个模型,全面诊断你自己》,感觉还是比较有收获的,课后还有作业,今天这篇文章就作为这个训练营的一项作业来提交。
上面提到的一个模型是指“冰山模型” ,其实在某本书里我也读到过关于它的介绍,但是怎么应用它,直到今天听课以后才去实践的。
先介绍一下冰山模型的概念:它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来的,用于全面描述一个人的个体素质要素。
能让你了解自己跟一个岗位能力是否匹配、匹配程度如何、市场薪资水平是多少,这些都可以用这个模型来解释,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会把它运用在招聘中。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的确能够很好的了解自己。
浮在冰山水面上的部分有知识和技能,它们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很容易看出来。
但二者是有差别的。
知识是指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比如我在大学中学的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汽车设计知识,NVH相关的知识等,它们是和我大学所学的专业,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常看的书以及自己的爱好有关的。
而技能和知识是有差别的,是指你所具备的某项专门技术,比如我具备的ug制图能力,CAE仿真分析的能力,写作的能力,至于各种办公软件使用,那都不在话下。
知识和技能跟工作有很大的关系,假如你在工作中发现每天都有很多新的内容,你来不及处理或者不理解,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慌乱和焦虑,说明你的知识和岗位不匹配,你必须要去学习新知识了。
比如我个人在看测试数据的时候,由于没好好学LMS的测试数据处理。
看到别人娴熟的操作软件,得到各种图表进行问题的排查。
我就有点慌乱,一个人NVH专家,居然不会用这个软件,有点汗颜。
好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东西是可以通过刻意学习来掌握的。
我还是要花点时间把它学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紧急和灾难状态的支持
6
在社会领域认识和应用促进健康的原则和行为
7
对失去功能控制能力的人员的护理
课时数 100 40
课时数 40 40 40 40 40 40 80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6
护理教育的内容(学习领域的最早描述)
提供我们实践工作的框架 ——南丁格尔
护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三年级)
护理基础(140)
学习领域编号 课程名称
1
在护理措施中注意慢性病人的特点
2
辨认临终阶段的特点
健康与疾病护理(320)
学习领域编号 课程名称
1
促进康复融入日常生活
2
危重病人护理
3
临终阶段的伴随
4
智障人员的护理
学科课程没有将工作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学习领域课程
工作及工 作领域 T3
T1
T2 T4
教学项目
P1
学习领域1
教学项目
……
P2
学习领域2
学习情境
教学项目
描述学习情境 (学习/工作任务)
护理工作的内容(北京协和护理学院)
为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 - 躯体疾病护理; - 精神和心理支持; - 健康指导、咨询和教育。
知识的冰山模型
显性(理论)知识
(是什么,为什么)
主要是事实和原理 的知识
隐性(实践)知识 (怎么想,怎么做) 本质是的理解、领 悟和行动
存于书本,可编码(逻辑 性),可传递(共享性) ,可反思(批判性)
存在于个人经验(个体 化) 嵌于实践活动(情境性 )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 “人们所知道的远远胜过可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