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二恶英类卤代芳烃的研究
二噁英的研究进展及影响(综述)

二噁英的研究进展及影响(综述)
张兵
【期刊名称】《职业与健康》
【年(卷),期】2001(17)1
【摘要】二(口恶)英是指一类氯代含氧三环芳烃类化合物,确切的术语应为多氯代二苯并二(口恶)英PCDD和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而PCDD有75个异构体,PCDF 有135个异构体。
它是非人为生产,没有任何用途伴随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的一类环境持续存在的污染物,因其毒性极高,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人体暂定每日允许摄入量为1~4 pg/kgBW。
二(口恶)英这类氯代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相似,均为固体,沸点与熔点较高,具有亲脂性而不溶于水,PCDD、PCDF在环境中存在具有其共同特征:a.热稳定性,它加热到800℃才降解,大量破坏时需超过1000℃;b.低挥发性。
【总页数】2页(P46-47)
【关键词】二恶英;毒理学;致死作用;胸腺萎缩
【作者】张兵
【作者单位】天津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96
【相关文献】
1.生活垃圾焚烧厂烟气排放对周边土壤二噁英浓度影响的研究进展 [J], 商婕
2.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对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彭诗意;郭
晓英
3.生活垃圾焚烧二噁英排放对人群健康影响研究进展 [J], 吉贵祥;顾杰;郭敏;吴冠群;石利利
4.垃圾焚烧对周边环境二噁英浓度影响研究进展 [J], 高朝侠
5.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对鱼类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J], 许友卿;吴卫君;丁兆坤;李太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恶英的种类、产生机理及消除方法

二恶英的种类、产生机理及消除方法一、种类氯代二苯并二恶英(PCDDS)和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通常总称为氯代二恶英或二恶英类。
它们是三环氯代芳香化合物,具有相似的物化性质和生物效应。
主要来源于焚烧和化工生产,前者包括氯代有机物或无机物的热反应,如城市废弃物、医院废弃物及化学废弃物的焚烧,钢铁和某些金属冶炼以及汽车尾气排放等;后者主要来源于氯酚、氯苯、多氯联苯及氯代苯氧乙酸除草剂等生产过程、制浆造纸中的氯化漂白及其它工业生产中。
其75个PCDD和135个PCDF同类物中,只是侧位(2,3,7,8-位)被氯取代的那些化合物才具有很强的毒性,尤以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TCDD)为甚,被认为是最毒的有机化合物。
二、二恶英的生成机理二恶英的生成机理特别是城市废弃物焚烧过程中的生成机理,已成为二恶英研究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普遍认为PCDD/FS既可由碳和无机氯化物在金属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生成,也可由PCDD/FS 的前生体有机氯化物产生。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在城市废弃物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的生成有以下几种原因:1.焚烧了含有微量PCDD垃圾,在排出废气中含有PCDD。
2.在有两种或多种有机氯化物(如氯酚)存在的情况下,由于二聚作用,在适当的温度和氧气条件下就会结合成PCDD。
3.多氯化二酚、多氯联苯等一类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生成PCDD。
4.由于氯及氯化物的存在,破坏了碳氢化合物(芳香族)的基本结构,而与木质素,如木材、蔬菜等废弃物相结合,促使生成PCDD、PCDF(多氯二苯呋喃)的化合物。
一般认为在低于900℃焚烧PCB时会产生二恶英,而二恶英在700℃以下对热稳定,高温时开始分解。
另外在其它领域二恶英的生成有以下两种:(一)六六六热解生产中易产生二恶英其六六六热解生产产生二恶英的机理又有以下两种:1.Fe和FeCl3存在下二恶英的生成模拟反应采用Fe粉和FeCl3为催化剂,在玻璃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六六六无效体和铁粉或FeCl3,并配接玻璃冷凝管。
二恶英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万方数据
任玉森二恶英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起多系统多部位的恶性肿瘤;引起生殖系统功能 障碍,导致新生儿先天性缺损或畸形,降低人类生 育能力;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从而降低人体 免疫力;作为一种环境激素,它可以引起人体内分 泌系统、神经系统紊乱等。 3.2二恶英来源
二恶英不是大自然的产物,是人类在其生产、 生活过程中无意识制造的有害副产品。二恶英来 源极其广泛,城市生活垃圾和废弃物的燃烧,有机 化合物的生产加工等都可以产生二恶英。在《关 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中,列出 的二恶英来源多达21种,其中,热反应是二恶英 产生的主要来源之一,大量证据表明许多燃烧过 程中都可产生二恶英。表1 L6 J示出的是对世界范 围内大气中二恶英的主要来源及其排放量的统 计。
免疫法早期基于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 放射免疫技术(RIA)和酶联免疫技术(ELIsA),但 因其缺乏足够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应用受到一定 限制。现在的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iJIsA),选择 2,3,7三氯.8.甲基一二苯并二恶英(TMDD)作为 TCDD的替代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免疫 法同色谱法相比,具有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样 品检测的费用比较便宜等优点。但免疫法抗体不 易获得,制备复杂,而且受抗体所限,免疫法不能 检测所有的同系物。虽然免疫法有不少缺陷,但
67
5控制二恶英污染措施 面对二恶英污染造成的严重危害,世界上主
要工业化国家在对本国二恶英产生源头、污染现 状等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防治二恶英 污染的具体措施。如何控制二恶英的形成源、切 断二恶英的形成途径以及采取有效的二恶英净化 技术,是最为关键的三个核心问题。钢铁冶金工 业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二恶英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二噁英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技术研究一、概述二噁英是一种具有强烈毒性的物质,可导致癌症、免疫系统紊乱等疾病。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二噁英排放是一大环境问题,急需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从二噁英生成机理、分析与检测、环保技术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二、二噁英生成机理二噁英的生成与许多有机化合物的燃烧和焚烧有关,如石油产品、木材、垃圾、塑料等。
在热力或焚烧过程中,如果存在氯化物、铜、铝等催化剂,就会促使氯与有机物中的苯环结合,从而形成二噁英。
此外,氟苯和丙烯腈等还原剂也会促进二噁英的生成。
三、二噁英分析与检测对于工业生产企业和环保监管部门来说,准确检测二噁英的含量和排放量是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检测方法包括质谱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
近年来,光谱技术在检测二噁英中也开始得到应用,如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
四、二噁英环保技术研究1.降低有机物排放:对于二噁英的生产企业,降低有机物排放是减少二噁英生成的关键步骤。
应用现代化工技术,如低温氧化、催化还原等,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有机物的排放。
2.湿式电除尘技术:湿式电除尘技术将湿式洗涤和电除尘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去除二噁英和等离子体、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气的净化。
3.欧姆法降解:欧姆法降解是通过电解技术将含有二噁英的液体腐蚀性废水降解为无毒有机物的方法。
虽然欧姆法降解的成本较高,但其效率高、废液排放安全,因此在环保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4.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将废水通过半透膜分离成不同浓度的液体的方法,在二噁英的处理中也得到了应用。
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二噁英并降低有机物和盐类等其他化学物质的排放。
五、结论针对工业生产中二噁英排放的环境问题,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环保技术和解决方案。
通过降低有机物排放、湿式电除尘、欧姆法降解、膜分离技术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二噁英生成和排放,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有更为先进的工艺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得以开发。
日本二恶英检测及分解技术的发展

日本二噁英检测及分解技术的发展【摘要】日本二噁英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日本开展二噁英检测技术以及分解技术的研究具有迫切性。
目前,日本的二噁英检测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在不断向更精准和快速的方向发展。
日本也在积极探索二噁英分解技术,专注于提高技术的效率和稳定性。
未来,随着新型二噁英检测与分解技术的不断突破,日本在二噁英监测和治理领域将迎来更大的进展。
日本在二噁英技术研究领域已取得显著成就,展望未来,将持续致力于提高技术水平,为环境和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二噁英污染、环境、健康、日本、检测技术、发展趋势、分解技术、研究、监测、治理、进展、展望、新型技术、突破。
1. 引言1.1 二噁英污染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二噁英(PCDDs)是一类有毒化合物,由二苯基四氢呋喃环上的氯原子取代而成。
它们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噁英具有极强的毒性和持久性,可以在生物体内长时间蓄积,引发各种疾病。
长期暴露于二噁英会导致免疫系统受损,神经系统受损,甚至致癌。
二噁英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食物链,对环境造成长期污染。
二噁英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也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由于二噁英的极端毒性和生物富集性,一旦进入环境中,很难被完全清除。
有效监测和分解二噁英成为保护环境和健康的重要课题。
1.2 日本二噁英检测技术的必要性二噁英是一种极其难以检测的有毒化合物,其浓度很低且易与其他化合物混淆,因此传统的检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精确检测的需求。
发展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二噁英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准确评估环境中二噁英的含量,及时监测和防控污染源,保障环境和公众健康。
二噁英污染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积累的危害,不仅影响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还可能进入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加强对二噁英污染的监测和治理至关重要。
发展高效的二噁英检测技术可以为及早发现和治理污染源提供重要支持。
日本二噁英检测技术的必要性不可忽视。
我国二恶英和多氯联苯的研究现状及对策分析

敦 t、 题材 、 内容 、 资助 来源和研 究机构进行 了系统调 查和分析。调 查发现 , 国内相 关研 究 尚处在起 步阶段 , 究的方 向和 研 重点还需要 进一步调 整 。 究能力有 限, 究机构 间合作 交流不充分。针对这些问题 , 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研 研 提 关t词 二 恶英
A 鳅 I
h co o f
多氯联苯 持 久性有机污染物
研究现状
环境政策
Anitga s re n n ls b u h c n eleaue nP D / sadP B r n u tdada erl uvya da a i ao t esi c trtrso C D F n C sweec d ce n d n ys t e i o
和多氯联苯的文献研究 , 分析中国这两类物质的研 究水平 、 研究能力及研究驱动力 , 并针对相关 问题 提 出政策建议 。
多氯联苯( 简称 P B ) c s是两类重要的持久性有机污 染物( 简称 P P ) O s 。由于其具有持久性 、 毒性 、 生
物蓄积性和远距离迁移性 , 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 具有严重威胁[2, 1】最近 3 年来逐渐引起了国际社 . 0 会的广泛关注。一些调查表 明二恶英和多氯联苯 在中国部分地区有严重的污染[ 。“ 3 】 关于持久性
1 二恶英和 多氯联苯研 究状况的调查方法
研究考察 了国 内最权威的 中文期 刊数据 库 一一
维普数据库中从 18 至 20 年问题名或关键词为 99 04 二恶英 、 多氯联苯、 i i、C D P D 、 C Do n P D 、 c F P B的核 x 心期刊文献 , 按发表年代、 题材 , 主题 , 研究机构及资 助来源进行分类统计 , 并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中国在 二恶英和多氯联苯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存在问题 。
二恶英从头合成机理以及硫基抑制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二恶英从头合成机理以及硫基抑制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二恶英从头合成机理以及硫基抑制机理研究摘要:二恶英是一种高毒性的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威胁。
本文旨在从头研究二恶英的合成机理,探讨硫基抑制机理,并通过计算化学方法和实验手段进行验证。
关键词:二恶英、从头合成、硫基抑制一、研究背景二恶英是一种高毒性的环境污染物,属于多环芳香烃类物质,具有强大的致癌、致突变和致畸性作用。
二恶英广泛存在于燃煤、焚烧垃圾、工业生产等过程中,且很难分解和排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对二恶英的产生和控制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对减少和消除二恶英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一)从头研究二恶英的合成机理从头研究二恶英的合成机理,探究其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形成机制。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和实验手段,分析合成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反应体系和催化剂等因素对二恶英合成的影响,为二恶英合成的控制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二)探讨硫基抑制机理探讨硫基抑制机理,研究硫化物对二恶英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理。
通过构建硫化物与生产二恶英反应体系,研究硫化物对反应过程中中间体的吸附和阻碍作用,探究硫化物的抑制作用和作用机理,为二恶英污染的防控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实验化学方法和材料表征技术等综合手段进行研究。
(一)从头计算。
采用从头算法对二恶英合成的机理进行研究,包括分子结构构建、优化、反应机制模拟等步骤,预测二恶英产生的中间体结构和化学键的形成机制。
(二)实验验证。
通过体系构建、反应条件调节和反应产物分析等实验手段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同时研究硫化物对二恶英合成过程的影响和作用机理。
(三)材料表征。
采用X光衍射、表面分析、光谱等材料表征技术对反应中间体和反应产物进行表征,探究反应过程中物质结构和化学键的变化。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为二恶英的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同时,研究硫基抑制的机理也是解决二恶英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恶英--色谱法(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

二噁英--色谱法(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高工--189********用色谱学方法检测二恶英类化学物质首先需进行样本中待分析物的提取和净化,这是由于分析物在样本中含量低(ppt级),超痕量分析很容易受基质中其它成分的影响。
然后色谱柱的分离,并联用检测器进行定性、定量。
下面将分别介绍以上各步。
提取这步目的在于使待测物游离,并萃取进入用于抽提的溶剂中。
该步对于检测的重复性至关重要,主要是溶剂的选择和提取方法的选择,且不同的样本需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
对于土壤、灰尘等样本使用溶剂有甲苯、乙烷、二氯甲烷、二氯甲烷和丙酮混合液(1:1体积比)、二氯甲烷和丙烷混合液(1:1体积比)、苯,提取时间为12~60小时。
并且通常采用索氏抽提,Hengstmann等曾研究采用超音速索氏抽提(supersonic Soxhlet extraction),超临界流体抽提(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也已使用,Barnabas对此进行了详细综述。
对生物样本一般是在冰冻后与无水硫酸钠共同研磨去除水分,然后再采用合适的溶剂提取。
常用溶剂有:轻石油-丙酮-乙烷-二乙基乙醚(18:10:5:2体积比)、丙酮-乙烷(1:1体积比)、丙酮-戊烷(3:7体积比)、丙请、二氯甲烷和乙烷混合液(1:1体积比)、氯仿-甲醇-乙烷混合液(1:1:1体积比)。
其中二氯甲烷和乙烷混合液用于血样,丙请和氯仿-甲醇-乙烷混合液用于奶样,其余用于脂肪和肌肉组织。
血样提取前常添加乙醇和硫酸铵饱和溶液,然后再抽提。
奶样则先用甲酸处理。
生物样本提取方法,除血样和奶样是于室温下振荡提取外,其它样品一般用Dean Stark的仪器进行索氏抽提。
水样中二恶英的抽提一般使用二氯甲烷和甲苯,于索氏抽提器中抽提24小时。
水中多氯联苯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三种:(1)使用有机溶剂液-液萃取;(2)使用填充柱吸附;(3)碱性水溶液分解-水蒸气蒸馏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收稿日期:2006-11-28基金项目:新乡医学院高学历人才科研启动基金资助作者简介:杨志军(1972-),男,河南省南乐县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分析研究。
新型二口恶英类卤代芳烃研究进展杨志军1,梁鑫淼2(1.新乡医学院化学教研室,河南 新乡 453003;2.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803组,辽宁 大连 116023)摘要: 许多卤代芳烃化合物具有类似于二口恶英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都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毒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存在潜在的危害。
作者对部分新型二口恶英类卤代芳烃化合物的性质、环境行为、分离分析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评述。
关键词: 二口恶英类卤代芳烃;化学表征;毒性中图分类号:X 7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239(2007)01-0099-04Advance i n ne w types of di o xi n -li k e arom atic halidesYANG Zh-i jun 1,L I A NG X in -m i a o2(1.D e p ar t m ent of Che m istry,X i nx iang M edical Co llege ,X inx iang 453003,China;2.G roup 1803,D a lian Institute of Che m ical and Phy sics ,Chinese A cad e m y of Sciences ,D alian 116023,China)Abstrac t : The structures and prope rties o fm any po lyha l ogena ted arom atic hydrocarbons are s i m il ar w ith d i ox i n -like co m-pounds ,wh i ch have potential threatens to env iron m ent and hu m an hea lth as persistent organ ic poll utants because of t he ir tox ic-i ty .In th i s paper ,the properties ,env iron m ental behav i o rs ,separa ti on and analysism ethods of som e ne w types o f d i ox i n -li ke aro -m atic ha li des are rev i ew ed i n deta i.lK ey word s : d i ox i n -li ke aro m a tic ha li des ;che m i ca l character i zati on ;t ox ic it y由于多氯代二苯并二口恶英/二苯并呋喃(po ly -chlorinated d i b enzo -p -diox ins/d i b enzo f u rans ,PCDD /Fs)、多氯联苯(polych l o rinated biphenyls ,PCB s)已成为公认的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 -ganic po ll u tants ,POPs),因此,近年来有关PCDD /Fs 、PCBs 的相关研究相对比较多。
进入人体内的二口恶英大多蓄积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因而危害极大。
二口恶英类环境污染物不仅具有致癌性,且具有免疫和生殖毒性,作为内分泌干扰物可以造成雄性生物雌性化。
如果长期低剂量暴露就可以使得其在人体内蓄积,从而可能造成严重的身体损害。
即使在很微量的情况下,长期摄取二口恶英类化合物时也可引起癌症等顽症。
此外,二口恶英对人体还会引起皮肤痤疮、头痛、失聪、忧郁、失眠和新生儿畸形等症,并可能引起诸如染色体损伤、心力衰竭和内分泌失调等。
在其非致癌效应方面,则有神经毒性、免疫抑制、内分泌干扰破坏与生殖毒性等。
但是,在环境中除PCDD /Fs 、PCBs 外,还存在种类繁多的未知POPs ,如许多卤代芳烃类化合物,它们都具有类似于二口恶英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存在潜在的毒性危害。
鉴于其未知性、复杂性和表征手段的限制,目前此方面的研究还十分有限。
其中,特别是一部分结构和性质与二口恶英类似的卤代芳烃类化合物,其分离分析、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及风险正逐渐成为环境科学、分析化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
1 部分二口恶英类卤代芳烃1.1 硫取代的杂环二口恶英 如果将PCDD /Fs 环上的O 原子换成S 原子,那么得到的化合物分别是多氯代噻蒽(polychlorinated thianthrenes ,PCTA s)和多氯代二苯并噻吩(po lychlori n ated d i b enzoth i o phenes ,PCDTs),此外还有O 、S 混合的多氯代吩口恶噻(po l y -chlori n ated phenoxathiins ,PCPAs),它们的结构和性质与PCDD /Fs 非常相似[2-3]。
W iedm ann 等[4]在城市高速公路隧道的灰尘样品中用HRGC /HR M S 检出了PCDT s ,证明PCDTs 的产生可能与机动车燃料焚烧过程有关,但是没有检出PCTA s 和PCPA s 。
这并不能说明PCTA s 和PCPAs 就不存在,而可能与其在样品中含量太小或表征方法手段的限制有关。
S i n kkonen 等[2]研究证明,PCDTs 存在于烟道气、焚烧飞灰、造纸废水、底泥等样品中,从而证实焚烧过程是环境中PCDTs 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利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 /HRM S)分析的结果表明样品中PCDTs的量接近PCDDs。
由于PCDTs的质量数和PCDDs非常接近,一般的低分辨质谱选择离子检测(LR M S/SI M)根本不能区分它们。
但是,如果将PCDTs氧化为比PCDDs质量数大的相应的砜,就可以用氧化铝柱将它们分离[3],避免了PCDTs对PCDD/Fs分析的干扰。
1.2其他卤代二噁英如果存在卤源,垃圾焚烧等热过程也可以产生其他卤代二口恶英PXDD/Fs(X为F或Br等卤素),或卤素混合取代产物。
将溴代阻燃剂在流化床垃圾焚烧炉中焚烧,可以产生溴代的二口恶英(po l y br o m i n ated d i b enzo-p-d i o x i n s/f u rans, PBDD/Fs),PBDD/Fs的稳定性不如PCDD/Fs,且质量数较大,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比较困难[5]。
L i a ng等[6]根据PCDDs的保留参数做了PBDD s的色谱保留预测模型,精确预测了PBDDs的色谱保留参数。
如果有氯共存,焚烧等高温过程中会产生氯溴混合取代的二口恶英(PBCDD/Fs),由于一部分C l原子生成HC,l所以一般在PBCDD/Fs中Br占的比例较大。
因为在高温焚烧条件下存在Br C l分子,所以增大焚烧原料中溴的比例可以通过驱动作用提高C l原子在PBCDD/Fs中的比例[7]。
对于焚烧烟气中的PBCDD/Fs,C l/Br的比值随温度降低和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增大[8]。
W eber等[9]合成了75种多氟代二苯并二口恶英(po l y fl u ori n ated dibenzo-p-diox ins,PFDD s)和将近70种的多氟代二苯并呋喃(po lyfluorinated dibenzo-f u rans,PFDFs),初步的毒性测试表明其具有与PC-DD/Fs相似的毒理学性质。
GC/M S分析发现[9], PFDD/Fs的色谱保留行为不同于PCDD/Fs和PB-DD/Fs,有22个四氟代二苯并二口恶英(T e FDDs)异构体的流出时间窗口较宽,其他PFDDs的保留时间均在此时间段内;八氯代、七氯代和大部分的六氯代同类物先流出,而大部分的单氯代、二氯代和三氯代同类物后流出,这种保留行为与F原子的弱极性有关。
H affer等[10]测定了PFDDs的Kovats指数,在非极性DB-5柱上为1400~1600,在中等极性DB-17柱上为1500~1900,在强极性SP-2331柱上为2 300~2800,因此PFDDs的流出介于多氟联苯(PF-Bs)和PCBs之间。
1.3多氯联三苯多氯联三苯(po l y ch l o ri n ated ter-phenyls,PCTs)和PCBs类似,也曾经在20世纪50至70年代进行过工业生产。
其中,美国的M onsanto 公司生产量最大,其产品A roclor5432、5442、5460中的氯含量分别为32%、42%、60%[11]。
PCTs的母环联三苯有3种可能的结构,取代的氯原子数目可以从1到14个,理论上共有8557多个同类物和异构体[12],在环境中具有POPs的特征。
由此可见, PCTs的分离分析更加困难。
Ga lceran等[13]利用HRGC/ECD测定了贝类海洋生物体内的PCTs,其含量在3~790ng#g-1(干重)之间。
有学者在美国的一个航空研究基地周边的底泥和贻贝中都检出了高浓度的PCTs,其中底泥中达到200g#kg-1,贻贝中为35m g#kg-1,污染的来源是大量PC T s工业产品)))A roclor5432[14]。
由此可见,PC T s已经在环境中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相当高的浓度。
1.4多氯二苯醚与二口恶英类化合物类似,多氯二苯醚(po l y ch l o ri n ated dipheny ls ethers,PCDEs)在理论上有209个同类物,其分离分析也比较困难。
选择5种极性范围较宽的不同固定相,即CP S il18、SE 54、OV1701、DB-D iox in、SP2331,Kurz等[15]测定了106种PCDEs的气相色谱保留,研究发现,PCDE s的相对保留值随固定相极性的增加而增加,然而峰展宽所造成的峰重叠使ECD检测器不能完全解决分析问题,必须依靠质谱检测器。
Neva lal n en等[16]发现,PCDEs的保留时间随同族体中相邻氯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
1.5多氯萘多环芳烃、PCBs、PCDD/Fs等有毒有机污染物已被深入研究了几十年,但是对多氯萘(polychlorinated naph t h alenes,PCN s)的研究却非常少。
和PCBs类似,环境中的PCNs主要来自人为的生产,主要有H alo w ax系列(K oppers Co m pany, USA)、N ibren w ax es(Bayer,Ger m any)、Seekay w a-xes(I C I,UK)、C lonac ire w axes(Prodelec,France)、C erifa l(Caffaro,Italy),估计全世界PCNs的总生产量大约为1.5@108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