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藻类及水样的采集方案

合集下载

藻类的采集、标本制作和保藏

藻类的采集、标本制作和保藏

藻类的采集、标本制作和保藏藻类的采集、标本制作和保藏采集藻类要以各种藻类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为基础。

藻类主要分布在水中,如湖、河、海洋,可分为固着、漂浮、浮游三类。

在陆地潮湿处也有分布。

从气候条件看,一般在温暖季节,藻类的种类和数量较多。

有一些种类如蓝藻在气温较高时生长特别繁盛;也有些种类如硅藻、甲藻在气温凉爽时较多。

一、目的学习藻类的采集、标本制作和保藏方法。

二、用具和药品镊子,小刀,浮游生物网,玻璃瓶,玻璃管,铁丝篮,培养皿,台秤,骨匙,三角烧瓶,量筒,采水瓶,广口瓶,橡皮塞,温度计,绳子,标本瓶,指管,记录簿,25和13号绢纱,硬纸标签,铅笔,黑纸,吸管,盖玻片,载玻片,铅块(或不锈钢块),表面皿,标本盘,毛边纸,纱布,道林纸,标本夹,报纸。

碘,碘化钾,福尔马林,95%乙醇,醋酸,酪酸,冰醋酸,甘汕,阿拉伯树胶,水合氯醛,铁矾,海氏苏木色素,明胶,石炭酸,火漆,加拿大胶,二甲苯,pH试纸。

三、操作1.标本的采集藻类分布极广,在不同环境条件中,藻类的组成成分是不同的。

因此,采集不同生境中的藻类,应根据它们的生长情况,采取不同方法。

(1)着生藻类:对于生长在其他物体上较大型藻类,一般用手或镊子采取。

应尽可能采取整个植物,包括它们的基部或着生部分。

生长在石上的,最好用小刀刮取;生长在水生高等植物上的,要用镊子取下生长藻类最多的部分叶、茎一同保存(尽可能记下植物名称);生长在土壤上的,最好用刀铲取,尽可能少带泥土(如专作土壤藻类研究,则应分层采土,进行培养);生长在树干上的,要用刀削取。

微型藻类中也有不少是附生的,更有一些混生在其他植物(如苔藓等)之间,在有这类藻类生长的部位,常具有各种颜色的斑点、斑块、颗粒、粘质层、皮壳状、薄膜等标志,应选择生长最多部分用刀刮取或削取。

岩石上不易刮下的种类,如急流中或海岸岩石上的藻类可敲取或取小石块一同保存。

(2)漂浮藻类:在各种静水水体中,常漂浮一些丝状藻藻丛。

浮游生物调查方法

浮游生物调查方法

七、数量计算: 1、定性 2、定量结果 浮游植物定量:
使用的工具有:带有0.1毫升刻度的小吸管,容量 使用的工具有:带有0.1毫升刻度的小吸管,容量 为0.1毫升的计数框(面积20ⅹ20毫米2)和具有移 0.1毫升的计数框(面积20ⅹ20毫米2 动台的显微镜。 经0.1毫升吸管吸水0.1毫升于方框内,盖上盖玻片, 0.1毫升吸管吸水0.1毫升于方框内,盖上盖玻片, 如果框内无气泡亦无水液溢出,即表示容量标准 适合,检查三次均适合,此半数框即可使用。每 次计数时用的盖玻片应用碱水或肥皂水洗净备用。 用前可浸入70%的酒精中,用时取出,用细绢拭 用前可浸入70%的酒精中,用时取出,用细绢拭 净,计数框用前以薄绸布拭净,用毕以水弄湿后 轻拭或用水冲净。
虹吸动作要十分仔细、小心。开始时虹吸管一端 放在沉淀器内约三分之二处,另一端套接在已经 用手挤压出空气的橡皮球上,然后轻轻松手并移 开橡皮球使清液流出,为了避免漂浮水面的一些 微小藻类进入虹吸管而被吸走,管吕应始终低于 水面。虹吸管内清液的活动不宜过快,可用手指 轻捏管壁以控制流量,当吸到原水样的3/5以上时, 轻捏管壁以控制流量,当吸到原水样的3/5以上时, 应使清淮一滴一滴地流下。吸出的清液要用一洁 净的器皿装盛,以便在浓缩过程在出故障时,可 重新倒入沉淀器中浓缩,不必新采水。
数横条,最少不少于5 数横条,最少不少于5条具体可自行掌握。 总之不论数视野还是数横条,每片计数到 的溪流植物总数应达到200个(低浓度时)的溪流植物总数应达到200个(低浓度时)500个(高浓度时)以上。 500个(高浓度时)以上。 同一样品的二片计数结果与其均数之差距 如果不大于其均数的10%,这两个相近的值 如果不大于其均数的10%,这两个相近的值 的均数即可视为计数结果。
浮游动物定量:

浮游植物采集与定性定量分析

浮游植物采集与定性定量分析
0.1毫升样品的数量就是将实际看到的每个视野 物种数量乘以2000倍。
第3行
第5行 第8行
总的物种数=
实际看到的物
种数×10/3
3. 水滴法
镜检:根据1毫升的水相当于20滴水,用移液管 取1滴水样,转移至计数框,全部计数。
总数量的计算:假如1升浮游植物水样定容至30 毫升,那么总数量=30÷(1÷20)×计算所得个数
样品采集:首先进行水平面设点和垂直分层,然后 用1升
采水器采集1升水样,加鲁格氏液15毫升,转移 至沉降器沉 淀 24~48小时,通过虹吸法获得浓缩的定 量样品,定容至
50毫升
样品固定:添加3~5毫升甲醛溶液
2. 定性分析 采集:用 25 号浮游生物网在水面以下呈 “∞” 来
回拖行,将所采集水样保存于小方瓶(50毫升)
浮游植物采集与定性定量分析 2019.03.18
蓝藻门 裸藻门 淡 水 种 类 绿藻门 隐藻门 硅藻门 黄藻门
甲藻门 轮藻门
金藻门
采集
分析
确定采样点
记录水体理化 指标
确定采样层次
(福尔马林/碘液)
样品固定
定性样品采集
(25#,64 μm)
定量样品采集
(1L+10L)
(定性、定量)
室内分析
1. 定量分析
固定:添加3-5毫升甲醛溶液保存。
定量计数方法 视野法 行格法 水滴法
0.1ml计数框
移液枪取样0.1毫升 均匀分布于计数框 对部分视野进行镜检 计数该部分框的面积是400 mm2,而显微镜的视野面 积是固定值。 显微镜视野面积的计算:某型号显微镜的视场 数 为 20 , 那 么 在 高 倍 镜 下 的 实 际 视 场 直 径 为 20/40=0.5mm , 高 倍 镜 下 的 视 野 面 积 为 3.14*0.25*0.25≈0.2 mm2。

浮游动物的采样方法

浮游动物的采样方法

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测量方法自赵文《水生生物学》现存量: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所存在生物体的数量或质量。

现存量若以个体数表示则可称为丰度或(数量)密度,单位为个/L。

若以质量表示则可称为生物量,单位为mg/L。

采集方法:一采水器采水后沉淀分离(适用原生动物、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二用网过滤(适用于枝角类、挠足类等甲壳动物)。

仪器:采水器,(25#)浮游生物网,显微镜,计数框(计数原生动物用0.1ml计数框,计数轮虫和甲壳动物用1ml计数框)解剖镜,毛细管,目测微尺一采集1 设站根据浮游动物的分布设站。

2 采水层次由水体的深度决定。

切不可之采一个表层或一个底层水样。

(据夏季调查,东湖B站(水深4m左右),在2m的水层区,甲壳动物的数量约占31%,而入2m一下的水层占69%左右。

同时还发现,在夏季,一般幼体喜欢在表层,成体在深层。

)分层方法:是每隔0.5m或1m,甚至2m取一个水样加以混合,然后取得一部分作为浮游动物定量之用。

许多水库或深水湖泊,水深20m以上,这种水体在夏季及冬季存在温跃层(或称变温层)。

由于在温跃层一下缺乏光照,浮游植物数量极少,依赖植物生存的浮游动物数量也相应减少。

如果从养殖角度而言,只取温水层以上的水层就足够了。

3 采水量浮游动物不但种类组成复杂,而且个体大小相差也极悬殊。

因此要根据它们在水体中的不同密度二采不同的水量。

(目前计数原生动物、轮虫的水样量以1L为宜,枝角类、桡足类则以10~50L较好。

)4 采集时间采样时间要尽量保持一致。

一般在上午8:00~10:00进行为好。

在长江中下游采集,如果采集四次,则春、夏、秋、冬各一次。

如果只采一次,则应在秋季(9、10月)进行为好。

(这是因为9~10月正是鱼类摄食旺季,为鱼类生长的最佳时期,如果此时有较高的现存量,则可认为该水体中有较大的供铒能力。

)浮游动物样品的固定,原生动物和轮虫可用碘液或福尔马林,加量同浮游植物(一般可与浮游植物合用同一样品)。

藻类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藻类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附录:藻类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藻类标本的采集淡水藻类种类繁多,各种藻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有的是浮游种类,有的是底栖附着种类,生态条件各有其特点。

想要采集某一种较好又较纯的理想的标本,就必须了解各种藻类的生态特点。

有的藻类季节性很强,如金藻、硅藻等常在较低温的季节出现,又如蓝藻门的许多种类则常在温度较高的季节出现。

眼虫藻、衣藻、卡德藻等常在有机物较多,静止的水体中大量出现。

接合藻目的许多种类常在酸性,缺钙的水体中大量出现,如酸性红壤土地带的积水、沼泽以及水库下游积水处常可找到接合藻类。

毛枝藻等附着性藻类常可在水中石块或其他附着物上采到。

底栖硅藻或具胶质柄的种类常在沉水植物或其他丝状藻类上附着。

欲得较纯的某些浮游藻类标本,可在形成水华的水体中采集得到。

如眼虫藻常形成油膜状水华,而衣藻、隐藻、沟环藻等则形成绿色、黄绿色、墨绿色云彩状水华。

浮游蓝藻类浮在水面时也常可采到较纯的优势种。

此外还可利用藻类的趋光性,将采得的标本初步分离提纯,如衣藻等有鞭毛能运动且具趋光性,可与共他不运动的藻体分开。

又如采得的颤藻常附有较多的泥砂,利用顫藻趋光能动,将它置于培养皿中,加入适量清水,放于柔光的北面窗口,2—3日后,无数顫藻散贴于培养皿的四周,此时用小镊子挑取,可得较纯而无泥砂的顫藻。

欲得纯粹的某些浮游藻类,可在采集得到的标本中分离培养。

欲得较多、较好,种类较纯的好标本,需经常在不同季节、不同的水域环境中,多加采集积累。

采集方法,浮游藻类通常可用浮游生物网*,在水中作∞字形拖曳取得。

也可采取一定的水量(通常1升)加固定剂,用浓缩沉淀法取得。

底栖藻类,较大型的丝状或团块状标本,可以在采集现场从水中石块上或其他附着物上刮取。

另一些小型的常附着在水草或枯枝烂叶水中其他物体上,采集时可连同其附着物一起带回实险室处理。

*浮游生物网系用筛绢缝制而成,筛绢按其孔目大小,有很多规格,采集浮游藻类用孔径最少的x×26号筛绢较好。

浮游植物采集与定性定量分析

浮游植物采集与定性定量分析

0.1毫升样品的数量就是将实际看到的每个视野 物种数量乘以2000倍。
第3行
第5行 第8行
总的物种数=
实际看到的物
种数×10/3
3. 水滴法
镜检:根据1毫升的水相当于20滴水,用移液管 取1滴水样,转移至计数框,全部计数。
总数量的计算:假如1升浮游植物水样定容至30 毫升,那么总数量=30÷(1÷20)×计算所得个数
样品采集:首先进行水平面设点和垂直分层,然后 用1升
采水器采集1升水样,加鲁格氏液15毫升,转移 至沉降器沉 淀 24~48小时,通过虹吸法获得浓缩的定 量样品,定容至
50毫升
样品固定:添加3~5毫升甲醛溶液
2. 定性分析 采集:用 25 号浮游生物网在水面以下呈 “∞” 来
回拖行,将所采集水样保存于小方瓶(50毫升)
浮游植物采集与定性定量分析 2019.03.18
蓝藻门 裸藻门 淡 水 种 类 绿藻门 隐藻门 硅藻门 黄藻门
甲藻门 轮藻门
金录水体理化 指标
确定采样层次
(福尔马林/碘液)
样品固定
定性样品采集
(25#,64 μm)
定量样品采集
(1L+10L)
(定性、定量)
室内分析
1. 定量分析
固定:添加3-5毫升甲醛溶液保存。
定量计数方法 视野法 行格法 水滴法
0.1ml计数框
移液枪取样0.1毫升 均匀分布于计数框 对部分视野进行镜检 计数该部分视野的数量
换算整个计数框的数量
计数框的面积是400 mm2,而显微镜的视野面 积是固定值。 显微镜视野面积的计算:某型号显微镜的视场 数 为 20 , 那 么 在 高 倍 镜 下 的 实 际 视 场 直 径 为 20/40=0.5mm , 高 倍 镜 下 的 视 野 面 积 为 3.14*0.25*0.25≈0.2 mm2。

(完整版)浮游藻类监测及分类

(完整版)浮游藻类监测及分类
定性样品
定性样品一般采样量为20ml(指管容积),加福尔马林溶液1ml、甘油2ml。为防止样品褪色,可在样品中加1、2滴饱和硫酸铜溶液(分别加入的溶液的作用)
对于浮于水样表层的样品(如带气囊的微囊藻)可在样品中加入适量皂液,以便沉降
样品的沉淀及浓缩
1、沉淀和浓缩可以在筒形分液漏斗或直接在采样瓶中进行,因为一般浮游藻类的大小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再经过碘液固定后,下沉较快,所以静置沉淀时间一般需用24~48h。
2、然后用细小玻璃管加乳胶管或小橡皮管以虹吸方式缓慢地吸去上层的清液,注意不能搅动或吸出浮在表面和沉淀的藻类。
3、最后留下约20ml时,将沉淀物放入容积为50~100ml的试剂瓶中,试剂瓶事先应精确的在30ml处做好标记,用吸出的上层清液或蒸馏水冲洗分液漏斗或采样瓶2~3次,一起放入试剂瓶中,在计数时定容到30ml(转移量大于30ml时可多次虹吸)。
另外,藻类的种群结构和污染指示种是湖泊营养型评价的重要参数,尤其是那些在某种特定的环境(营养)条件下能大量生存的藻类,即污染指示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直接反映出环境条件的改变和水体的营养状况。
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藻类学家在“指示种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整个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群的变化来评价污染的方法。Fjerdingstad(1964)年用群落中的优势种来划分污染带,在污水生物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受生活污水污染的水体中优势生物种类的不同,划分为9个污水带。
定性样品
用25#浮游生物网在表层至0.5m深处以20~30cm/s的速度作∞形循回拖动约1~3min
样品固定
定量样品
测定藻类用的水样采样后应立即加以固定以免时间延长样品变质。固定剂用鲁哥氏液,一般用量为1L水样中加15ml鲁哥氏液,使水样摇匀即可(加鲁哥氏液的作用)

GB/T14518浮游植物的采集

GB/T14518浮游植物的采集

GB/T14518浮游植物的采集
不同水体,不同种类的藻类在个体上有很大差异,仅仅用数量就很难评价。

这就要求,浮游植物的定量工作,必须以测算生物量为日标。

选择采样点的原则是,采样点在平面上的分布要有代表性。

根据调查的目的而定。

般要求湖心、库心、江心必须采样,有条件时采样点可适当多设一些,如大的湖湾、库湾、河流的上、中、下游水体的沿岸带、浅水区等也要设点采集。

凡水深不超过2米者,可于采样点水下0.5m处采水,
水深2~10米以内,应距底0.5米处另采一个样,
水深超过10米时。

应于中层增采一个水样。

1.池塘:样点可设在距岸边1m处。

水深小于2m时采一中
层水样。

若水深大于2m时,最好采上、中、下层水样。

亚表层:水下20cm左右。

中层:水体中间部分。

下层:离底20cm左右
2.水库及河流:样点可设在上、中、下游。

上游:设十个点(亚表层或中层)
中游:水在2-3米深时设一个点,采2个样(上中层和中下层)
下游:设2-3个样点。

中心点3个样(上、中、下层),
两测点各一个样(中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游藻类及水样的采集方案
一、采集地点:东河
二、采集工具
(1)器材:浮游生物网(25#);水温计;大镊子;GPS;pH 计;;透明度盘(直
径30mm);溶解氧瓶;PH试纸;1L采水器(藻类); 采水器(水桶、瓶子);
采集记录本;标签;有机玻璃瓶;
(2)试剂:4%福尔马林;鲁哥氏液;硫酸;
三、标本的采集量:1L
四、一些理化指标的测定
(1)水温:奖水温计插入一定深度的水中,放置5min后,迅速提出水面并读取温度值。

当气温与水温相差较大时,应立即读数,避免受气温的影响。

必要时,重复插入水中,再次读数。

(2)透明度:讲透明盘在背光处放入水中,逐渐下沉,至恰恰不能看见盘面的白色时,记取气尺度,就是透明度,以cm为单位,观察时需反复二、三次。

(3)PH:使用PH计,先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准备,进行校正;测定时,先用蒸馏水仔细冲洗电极,再水样冲洗,然后浸入水样中,小心搅拌或摇动,待读数稳定后记录PH值。

五、浮游藻类采集方法(采样过程包含测定水温、pH、透明度、等理化水质指标) (1)定性采集
用25#浮游生物网采集,于水面下“∞”状拖动浮游网,每秒20~30cm,约2min。

将浓缩于网头的水样收集于50ml标本瓶,用4%福尔马林现场固定,以
待镜检鉴定。

(在标本瓶贴上注明采样地点、日期、采样点以及采样时间等标签。

定性水样用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鉴定)
(2)定量采集
用1L采水器于水面下采样,置于lL采样瓶中,加入15 ml鲁哥氏液固定,静置48 h后吸去上清液留30 ml备用。

显微镜检计数时,充分
摇匀,吸取0.1 ml滴入计数框内,用视野法计数,计算1 L水中浮游藻类的数量(在
显微镜下进行藻类计数。

每个水样计数3片,并计算平均值).
六、水样采集的一般方法(采集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的水
样时应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采用水封)。

采水器第一次使用时,应用10%盐酸(或硝酸)浸泡24h,用自来水洗净,
然后用去离子水多次冲洗晾干,加盖保存。

采样时通常还应先用所取之水样将盛水器(水样瓶)洗涤2~3次,然后再将水
样灌进容器。

不过,当水样含有可能会被容器壁吸附的被测物质。

如固体、金属、
油脂等时,就应该用十分消洁和无水干燥的盛水器,一次灌进。

水样灌好后,瓶塞和瓶盖对水样的污染也应防止(采集表层0.3~0.5m)。

水样采得后应立即在盛水器(水样瓶)上贴上标签或在水样说明书上作好详
细记录。

水样说明书内容应包括水样采集的地点、日期、时间、水源种类、水体外观、水位高度、水源周围及排出口的情况、采样时的水温、气温,气候情况,分析目的和项目、采样者姓名等等。

注:(1)用于测定总氮的水样,采集后用硫酸酸化到PH﹤2,在24小时内进行测定。

(2)用于测定总磷的水样,采集后加硫酸酸化至PH≤1保存。

(3)用于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先采集到溶解氧瓶中后,应立即加固定剂,并存于冷暗处,记录水温和大气压。

1.水样的运送
水样在运送过程中不应破损或丢失,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1)水样采集后应尽快进行分析检验,以免水中所含物质由于发生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变化而影响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因此水样也应尽快得到运送。

水样运送过程中还可能需要冷冻设备。

如果实在来不及将水样送到中心实验室时,一些不稳定的测定项目(如细菌、生化需氧量)应该在当地实验室里得到化验。

(2)盛水器应当妥善包装,以免它们的外部受到污染,特别是水样瓶颈部和瓶塞。

(3)冬季水样可能结冰。

如果盛水器用的是玻璃瓶,则要小心防冻以免破裂。

2.水样的保存
(1)冷藏或冰冻保存
原则上讲,从采样到分析的时间间隔应越短越好。

水样若不能及时进行分析,一般应保存在5℃以下(大约3~4℃左右为宜)的低温暗室内。

这样可使生物活性受到抑制,生物化学作用显著降低。

(2)加入保存药剂
水样保存的另一种方法是加入保存药剂。

加入的方法可以是在采样后立即往水样中投加化学药剂,也可以是事先将化学药剂加到盛水器里。

对保存药剂的一般要求是,有效、方便、经济并且应对测定无干扰和无不良影响。

不同水样和不同的被测物要求使用不同的保存药剂,最常用的保存药剂是酸。

加酸保存能控制水样的pH值,也能大大抑制和防止微生物的絮凝和沉降,减少容器表面的吸附。

如HgCl2,可以抑制细菌,适用于监测各种氮和磷。

一般,清洁水保存不超过12小时;轻度污染水样不超过48小时;重度污染水样不宜超过12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