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词语、读懂句子

合集下载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义呢?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

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一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论证的道理,说明的事物密不可分。

所以阅读文章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文章的感情脉络、语法逻辑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

2.理解词语的临时意义,辨别不同义项。

每个词语都有其基本意义,但有时却可被赋予临时意义。

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要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还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要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比喻义(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1.从分析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只要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具体地说就是: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所领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

4.从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表达有特色的句子。

【考题透析一】乐书作者写书总是把他自己最有价值的一面放进书里。

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

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中“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

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

文言文——怎样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

文言文——怎样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

基本原则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一、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一)实词如果掌握了文言文的常用实词,就可以算是基本上读懂了文言文。

在文言文中,文言实词是主要的语言材料,也是我们阅读时遇到的较大障碍,而学习实词的难度比起学习虚词来又小得多。

所以,有目的、有重点、有系统地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对学习文言文时很有帮助的。

那么,如何积累和掌握文言文中的常用实词呢?基本步骤应该是:逐步积累,反复巩固,扩展延伸。

同一个常用实词,在这篇课文复习到时,可以想一想其它课文中是否见过,如果其它课文中见过,再想一想,这篇课文和其它课文中出现的这同一个词用法是否相同。

若用法相同,则巩固旧知识;若用法不同,看一看不同在哪里,有什么规律可循。

用这种方法,既省时间,又见效果。

1.常用实词习、愠、罔、殆、故、善、间、居、应、及、索、疾、缀、窘、敌、顾、薪、弛、瞑、意、暇、隧、悟、寐、黠、扑朔、迷离、缤纷、阡陌、黄发、垂髫、津、善、会、闻、舒、股、阳、面、惩、许、荷、易、彻、匮、已、加、馨、鸿儒、白丁、丝竹、案牍、蕃、染、濯、妖、亵、君子、径、罔不、象、峨冠、比、类、矫、历历、端、寂、了了、简、缀、安、鸿鹄、素、等、盟、型、辱、骈死、通、执、环、兵革、委、域、发、举、若、恒、过、入、出、巍然、临、名、瞑、芳、秀、时、伛偻、提携、肴、弈、颓然、谪、制、观、备、樯、楫、国、竟、求、庙堂、微、伐、谋、专、加、狱、鼓、驰、辙、轼、克、作、竭、盈、靡、崩、殂、秋、懈、菲薄、臧否、科、简拔、咨、淑、均、远、所以、躬耕、驱驰、零、说、好、旦、属、引、或、得、如、还、极、归、语、出、志、光、苟、益、理、教授、学者。

2.如何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一词多义我国的文字用法极为复杂,一个字词往往有很多的意义与用法。

一词多义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乃至现代汉语都是极其普遍的。

一词多义也是我们平时在阅读文言文、考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理解词语的方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
作者:陈岩
来源:《小学生学习指导_趣味课堂·低年级》2019年第02期
文章是由一个一个的句子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句子是由一界界词语组成的。

要想读懂一篇文章,首先就得理解每個词语的意思,读懂每一句话。

理解词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查阅工具书
字典、词典及其他工具书是学习的好帮手,阅读时,遇到不懂的词语,尤其是典故类的成语,查一查,就明白了。

有时候,我们不是不理解整个词语,而是其中某个字不理解。

这时只要查字典弄懂了这个字的意思,再联系这个词语,就能理解了。

例如“形态各异”一词,同学们不懂的常常是那“异”字,在字典中查异”字,知道异是“不同”的意思,那么,同学们就能明白形态各异就是形态各不相同的意思了。

2.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重点词语与上下文有着密切联系,不要孤立地解词或一由面味地查字典,要学会上挂下联,结合文章思考。

例如:“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一句中“孤单”的意思就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上文写道:““除了鸭妈妈疼爱他,@6谁都欺负他。

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

”从这两句,你可以想象得出丑小鸭当时的心情,也就能理解“孤单”这个词的意思了。

3.替换、比较去理解
有比较才能鉴别。

准确理解词语,可将需要的1理解的词语换成相近的词语试一试,词义的区别就明显地看出来了。

如常见到的“森林”一词,如果把“森林”与“树林”“树木”两个词义比较,就会知道,“森林”指的不是一棵大树,也不是几十棵、几百棵树组成的树林,而是成千上的万棵树组成的庞大整体。

怎样理解词语、读懂句子

怎样理解词语、读懂句子
怎样理解词语、读懂句子
文章=句子&#词语+……

理解每个词语,读懂每个句子,才能 读懂文章。


重点训练(低年级)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章中词句的意思 2、逐渐积累词语、储存语言模式、培养语感 3、初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


一、怎样理解词语


3、联系上下文 分析 品味 例:大树对他说:“你现在是一只真正的小狮子 了。” 选自《小狮子》一文
4、理解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反问句等


还可以,通过理解标点、通过抓事物的 矛盾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来理 解句意,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 情感。


1、查阅工具书
字典 词典


2、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例: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 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下鸭感到 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3、通过替换、比较去理解
例如:森林、树林、树木 和平、和蔼
二、怎样读懂一句话

句子的意思:句子本身的内容(句子写了什么)。 1、表面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 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2、深层意思(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含蓄、深刻、需要联系上下全文去猜测,去推断。



1、抓关键词语 能影响对句子意思理解的词语。
2、抓句子主干 明确这句话主要说什么,“主干”以外的“枝叶” 又讲什么,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

怎样读懂一句话

怎样读懂一句话

怎样读懂一句话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文章是一句句话组成的。

在语文学习和课外阅读中,理解句子是理解一篇文章的基础,同学们必须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提高理解句子的能力。

怎样才算读懂句子呢?基本要求有三点:(1)、懂得字词的意思,特别是关键词语;(2)、了解句子中各部分的关系;(3)、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了解句子中所含的思想感情。

介绍六种学句法:
一、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意思。

一个句子里词语很多,但最能表达句意的词语只有一个或几个,这就是句子的关键(或重点)词语。

我们如果能抓住它,剖析明白它的特殊意义和感情色彩,整个句子的意思便清楚了。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

联系上下文,是理解句子的基本方法,也是主要方法。

这里的"上下文",指有关的词句或段落。

三、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句子意思。

有些句子,阅读时联系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领会他的含义。

四、联系文章中心,理解句子意思。

有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必须联系文章的中心,才能真正理解他的含义
五、用缩句法,理解句子意思。

理解长句子就得用这种方法。

句子一般由"谁(或什么)"和"做什么(或怎么样、是什么)"构成,如果能通过分析结构,先抓住"主干",剔去"枝叶",然后再分析这些"枝叶"的作用,就能掌握句子的意思。

六、用概括法,理解句子意思。

比较复杂的句子,必须用概括法理解意思。

学会概括句子意思的方法,对以后概括层意、段意、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加深理解课文都有帮助。

词语理解的方法

词语理解的方法

词语理解的方法基础知识:要读懂一篇文章,有时不理解的词语会成为我们阅读的障碍,因此,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解的词语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理解词语的能力。

1、把词语拆开来组词,再合起来。

这个方法,只适合于自己熟悉的字词,如:督促,就是监督,催促;纯真,就是纯洁真挚。

2、找近义词。

第一,要读词语所在的句子;第二,可以用你头脑中的近义词替代那个词语试着读读那句话,如果句子意思不变,你就可以确定那个近义词可以解释这个词语。

3、联系上下文。

有时,我们对于比较陌生的词语,或者只能意会那个词语的意思却说不出来,我们不妨到上下文去找找这个词语的意思。

比如,课文《荒芜的花园》中有这样一个词语:毫无顾忌。

这个词语该怎样理解呢?在上下文中找一找,我们发现这段话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词:“在花园门外挂起一块牌子:私人花园,未经允许,请勿入内。

可是一点也不管用,那些人还是成群结队地走进花园游玩。

”这就是“毫无顾忌”的意思:没有一点顾虑,不犹豫。

试一试:《春的消息》中“雀跃”的解释是()。

《小读者》中“诧异”的解释是()。

《荒芜的花园》中“望而却步”的解释是()。

选词填空盼望希望“希望”的意思是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

指目标没有明确出现,只是某种特定的环境影响下在你脑海或者心理留下一个模糊目标;“盼望”的意思是殷切地期望。

指已经有实体或者是实际的东西出现,它的出现比希望的成功率要高的多。

新学期开始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孩子都寄予了很大的()。

()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爱怜爱惜这两个词语适用对象不同。

“爱惜”只要是对物体,如粮食、光阴、资源、水、木材等;“爱怜”指对的是弱小温柔的对象,如儿女等。

妈妈()地抚摸着女儿的脸蛋。

我终于得到了盼望已久的礼物,我得好好()。

理解词语含义与句子含义

理解词语含义与句子含义

:理解词语含义与句子含义————————————————————————————————作者:————————————————————————————————日期:2理解词语含义及句子含义导入:如果将一篇精彩的文章比作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文中丰富多彩的词语就好比树上生机勃勃的绿叶。

有了词语的“绿叶”,大树才有其蓬勃的生命;同样,只有与树枝、枝干紧紧相连,词语的绿叶才能闪烁生命的光彩。

因此,所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叶”与文章的“枝、干”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从而准确地把握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地说,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转化义、语境义,其中最主要的是语境义,它包括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等。

一、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般地说,散文中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义项。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所谓文中含义,一是指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二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即通常所说的“语境”。

常见的词语含义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或主旨;(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3)特殊指代(远指、近指);(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词性活用)。

答题思路:(一)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一个好的写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紧扣中心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词语。

因此,当我们剖析一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想想这个词语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桃花心木》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

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

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一课——理解词语的意思1.学会查字典法、联系上下文法、分解组合法、换此法、词义隐身法等五种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2.准确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从而理解句意、文意。

下面这段话中有很多的“意思”,你都理解他们的意思吗?“意思”真有意思丁丁:你这人真有意思,怎么到现在才来?冬冬:刚才我看见天有下雨的意思,所以晚来了一会儿,对不起!丁丁:说句“对不起”就行了?你得意思意思。

冬冬:你怎么好意思?我不就晚来了一会吗?你说这话就没意思了。

丁丁:我的意思你还不明白?不过让你来点小意思罢了。

冬冬:那我请你看电影《有意思的小熊》。

丁丁:噢,这部电影讲什么意思?冬冬:不好意思,我也没看过这部电影。

提示:“真有意思”中得“意思”是情趣、趣味的含义,“真有意思”就是真有趣;“有下雨的意思”中的“意思”是某种趋向或苗头的含义,“有下雨的意思”就是有下雨的迹象;“意思意思”中的“意思”中的“意思”是表示一点心意的含义,“意思意思”就是答谢他人;“好意思”表示讽刺;“没有意思”是没趣;“我的意思”中的“意思”表示意见、愿望,是“我的想法”的含义;“小意思”是表示没问题或不成问题;“什么意思”是表示疑惑;“不好意思”是婉转地表示歉意。

聪明的同学,一个“意思”竟然有这么多的含义,很有意思吧?你还知道“意思”的其他含义吗?文章是有一个个句子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句子又是由一个个词语组成。

要想读懂一篇文章,首先就得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读懂每一句话。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怎么样理解词语的意思。

1.查字典法有些词有好几种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得意思也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比较这个词的几种意思哪种意思最合适就选哪一条。

所以,查字典是理解词义很好的方法。

我们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要多查一查字典或词典。

用查字典法理解词语要注意把解释的词条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中去,这样才能知道词语的准确含义。

例如“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中的“素”子是个难理解的词语,我们通过查字典可以知道“素”有一下几种解释:①本色、白色;②本来的、原有的;③颜色单纯、不华丽;④平时、素来、向来;⑤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元素;⑥蔬菜、瓜果类食物,跟“荤”相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理解词语、读懂句子
文章是由一个一个的句子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句子是由一个个词语组成的。

要想读懂一篇文章,首先就得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读懂每一句话。

小学低年级阅读着重训练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章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逐渐积累词语,储存语言模式,培养语感,初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

怎样理解词语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查阅工具书
字典、词典及其他工具书是学习的好帮手,阅读时,遇到不懂的或关键词语,尤其是典故类的成语,不妨查一查,就明白了。

有时候,我们常常不是整个词语不理解,而是其中某个字不理解。

这时只要查字典弄懂了这个字的意思,再联系这个词语,就可以理解了。

例如“形态各异”一词,同学们不懂的,常常是那个“异”字,在字典中查“异”字,知道‘异”是不同的意思,那么形态各异就是形态各不相同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重点词语与上下文有着密切联系,不要孤立地解词或一味查字典,要学会上挂下联,结合文章思考也就明白了。

例如“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一句中“孤单”的意思就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上文写到: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

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

可见丑小鸭没有朋友,心中的委屈也没地方去说,可怜巴巴的。

在阅读中能想象出丑小鸭当时的神情,就算是理解“孤单”了。

3.替换、比较去理解
有比较才能鉴别。

准确理解词语,可将需要理解的词语换成相近的词语试一试,词意的区别就明显地看出来了。

如常见到的“森林”一词,如果把“森林”与“树林”、“树木”三个词意比较,就会知道,“森林”指的不是一棵大树,也不是几十棵、几百棵组成的树木,而是成千上万棵树组成的庞大整体。

怎样读懂一句话
句子的意思是指句子本身的内容,也就是这个句子“写了什么”。

比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它的意思就是说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有的句子中还包含着内在的深层意思,也就是“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往往比较含蓄、深刻,需要联系上下文去猜测,去推断。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理解句子的方法。

1.抓关键词语
在读句子时,有时会因为词语障碍而影响对句子的理解,理解了这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也就清楚了。

比如:《精彩的马戏》中,“山羊走钢丝的表演很出色”这句话,我们只要弄懂“出色”是“格外好,超出一般的”的意思,就会很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2.抓句子主干
有些句子比较长,好像一棵大树,有很多枝杈和树叶。

阅读这样的句子,要学会抓它的“主干”——明确这句话主要说什么,然后想想“主干”以外的“枝叶”又讲什么,在句子
中起什么作用。

这样就能很快地把句子读懂。

比如:“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加入了这百花争艳的盛会”这句话,“主干”就是“小燕子加入盛会”,这“盛会”是怎样的呢?是百花争艳的;小燕子是从哪里赶来的呢?是从南方赶来的。

从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知道时间是在春天,地点是在北方。

3.联系上下文
例如: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小狮子》一课最后一句“大树对他说:‘你现在是一只真正的小狮子了。

’”难道小狮子以前不是狮子,只有“现在”才是真正的狮子吗?理解大树说的这句话,我们就要回头去读前文。

小狮子原先依赖自己的爸爸妈妈,不愿吃苦练功,后来在妈妈的教育下刻苦训练,学会了滚、扑、撕、咬的本领,所以大树才说“你现在是一只真正的小狮子了”,意思是小狮子学会了独立生活,有了自立精神。

这样我们联系上下文,经过分析、品味,这句话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

4.理解修辞手法
例如:李白《秋浦歌》中有这样的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头发真的有三千丈长吗?不会,这是夸张的说法,意思是白头发很长。

我们了解了夸张手法的作用,再通过有感情朗读,就明白了这句话是说诗人的忧愁是多么的深啊!有些句子说法比较特别,如反问句等,我们可以把这些句子变换成普通的说法。

例如:“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把这个反问句改成:“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意思就很明白。

然后,进一步想,作者为什么要用反问的语气来说呢?原来,这样说表达的感情就更强烈了。

其实,理解句子的方法还有很多。

例如:通过理解标点
.......
......来理解句意,通过抓事物的矛
盾处
.......来理解句意等。

总之,我们要善于抓住文中的重要句子,..来理解句意,通过有感情朗读
仔细分析,朗读就能很快理解其中的意思,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训练——练习理解词、句
读下面的句子,完成后面的题。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绿色的叶子,开出几朵雪白的小花。

(1)哪些词表示颜色?()
(2)哪个词表示形状?()
(3)哪个词表示数量?()
2.由于长期监狱生活的折磨,弟弟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面黄肌瘦。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1)“折磨”是什么意思?“面黄肌瘦”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像落叶一样轻,像针尖一样细,密密地向大地上飞洒,仿佛要洗净残冬留下的斑斑痕迹似的。

(1)这句话写的是______季的雨,从______这个词看出。

(2)这个时节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个月过去了,孩子们一齐来到国王面前,他们一个个都捧着一盆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都很美丽。

可是,国王看着这些孩子,却皱起了眉头,一句话也不说。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1)孩子们捧来的花都很()。

(2)国王为什么皱起眉头,一句话也不说?联系原课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早晨,白茫茫的一片大雾。

远处的塔、小山都望不见了。

远处的田野、树林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

(1)这段话共有______句话。

(2)这段话写了雾中哪几种景物?按文中顺序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观察雾中景象的时间是__________。

(4)这段话中“一层纱”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绿色雪白(2)细长(3)几朵
2.(1)查字典“折磨”的意思是使人在肉体上、精神上受到痛苦。

“面黄肌瘦”的意思是人的脸色发黄、身体消瘦。

(2)长期的监狱生活使弟弟在肉体上、精神上受到痛苦,人长得脑袋大,身子小,脸色发黄,身体消瘦。

3.(1)春残冬(2)轻、细、密
4.(1)美丽(2)国王发给孩子们的花籽是煮过的,怎么可能发芽、开花呢?这些孩子不诚实,不是国王心目中的人,所以国王皱起眉头,一句话也不说。

5.(1)三(2)塔、小山、田野、树林(3)早晨(4)雾
——本文选自长春出版社《小学语文阅读训练80篇》二年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