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

合集下载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
蒋朱明,吴蔚然。肠内营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EN 适应证
9、 小儿吸收不良,低体重早产儿 (应用儿童或新生儿适用的肠内营养制剂)。 10、慢性消耗性疾病,如因恶性肿瘤、艾滋病等造成的
营养不良。 11、重度厌食合并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患者。 12、肝肾功能衰竭; 13、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
反射丧失而不能吞咽者。
蒋朱明,吴蔚然。肠内营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EN 适应证
2、胃肠道疾病。 ①胃肠道瘘: ②炎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 ③短肠综合征; ④消化道憩室疾病。
蒋朱明,吴蔚然。肠内营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EN 适应证
3、不完全肠梗阻和胃排空障碍; 4、多发性创伤与骨折及重度烧伤患者; 5、肠道检查准备及手术前后营养补充; 6、肿瘤患者辅助放、化疗; 7、急性胰腺炎的恢复期与胰瘘; 8、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长链/中长链脂肪制剂模块 维生素制剂模块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2年版。
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的特点
低脂的粉剂; 较少影响胰腺外分泌系统; 较少刺激消化液分泌; 无渣; 不需要消化液或极少消化液便可吸收利用。
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的特点
有混悬剂和粉剂; 所含的蛋白质为蛋白水解物,其中的低聚肽可经小肠粘膜
EN PN
差值:EN -19 49 PN -181 46 p < 0.01
白蛋白(g/L)和前白蛋白水平(mg/L)
73 72 71 70 69 68 67 66
术前
术后10d
230
225
220
215
210
EN
205
EN
PN 200
PN

肠内营养的名词解释外科

肠内营养的名词解释外科

肠内营养的名词解释外科肠内营养是一种通过肠道补充营养物质的方法,常用于外科手术后或胃肠道功能受损的患者。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疗法,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康复和恢复健康。

肠内营养在外科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的胃肠道无法消化或吸收足够的营养物质,例如严重烧伤、肠梗阻、肠瘘等。

这时,肠内营养就能够发挥作用了。

通过将特殊的营养液通过输注管或导管直接送入患者的肠道,可以绕过胃部,直接提供营养物质给身体吸收。

肠内营养的方式有多种,常见的包括肠内喂食和肠内灌流。

肠内喂食是指将营养液通过胃管或幽门入口插管送入肠道,让患者像正常进食一样吸取营养。

这种方法较为简单且便捷,适用于胃部功能尚存的患者。

而肠内灌流则是通过胃造瘘术或直接插入空肠管,将营养液直接送入空肠,从而绕过胃部。

这种方法适用于胃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

肠内营养的优点在于能够为患者提供充分的营养,并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

由于直接输送营养物质到肠道,避免了胃道消化的过程,能够更好地被身体吸收。

肠内营养还能够维持肠道功能,促进肠壁的机械刺激,预防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肠炎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然而,肠内营养也有一些风险和注意事项需要考虑。

首先,正确的肠内营养配方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患者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配方。

此外,肠内营养还需要严格的操作和管理,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在进行肠内营养时,医护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导管的通畅情况,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肠内营养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手段,对于某些患者而言,它能够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帮助其康复和恢复健康。

尽管在实施肠内营养时有一些风险和注意事项,但通过专业医疗团队的合理操作和正确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实现治疗的预期效果。

最后,希望未来能够继续研究和完善肠内营养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临床医学的进步。

肠内营养剂名词解释

肠内营养剂名词解释

肠内营养剂是一种医疗营养补充剂,它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支持,用于改善和恢复患者的营养状态。

这种营养剂通常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及其分解产物、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以满足人体代谢的需要。

肠内营养剂的成分可以根据不同的配方而有所不同,但它们通常包含以下几类营养素:
1. 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如葡萄糖、麦芽糖等。

2.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如氨基酸。

3. 脂肪: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如甘油和脂肪酸。

4. 电解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如钠、钾、氯等。

5. 维生素: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

6. 微量元素:参与人体代谢过程,如铁、锌、铜、硒等。

肠内营养剂的给予方式通常是通过口服或经导管(如鼻饲管、胃管或空肠管)直接送入胃肠道。

这种营养支持方式符合人体生理机制,能够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同时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促进肠道免疫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易位,降低感染风险。

肠内营养剂适用于多种临床情况,如不能从胃肠道正常进食的患者(如高位肠瘘、消化道大手术、短肠综合征、肠道畸形等),严重烧伤和感染患者,消化道需要休息或消化不良的患者,以及特殊病情患者等。

肠内营养的分类与选择

肠内营养的分类与选择

肠内营养,也称为肠内喂养或肠道喂养,是通过将食物或特定的营养制剂直接输送到消化道,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肠内营养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目的进行分类和选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肠内营养分类和选择:1. 全胃肠内营养(Total Enteral Nutrition, TEN):- 适用于无法通过口腔摄食或需要全面补充营养的患者,如严重消化道疾病、肠道功能衰竭等。

- 通过鼻胃管、鼻空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等途径进行输送。

- 通常使用多肽、混合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制剂。

2. 部分肠内营养(Partial Enteral Nutrition, PEN):- 适用于患者能够部分通过口腔摄食,但仍需要额外的营养补充,如癌症患者、慢性疾病患者等。

- 通过口腔摄食和肠内营养制剂相结合,以满足营养需求。

3. 选择性肠内营养(Selective Enteral Nutrition, SEN):- 适用于需要特定营养支持的患者,如重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

- 通过选择特定的营养制剂,如酪蛋白制剂、肠道免疫营养制剂等,以满足特殊的营养需求。

在选择肠内营养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专业人员的建议进行个性化的选择。

一般来说,肠内营养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营养需求:根据患者的能量需求、蛋白质需求、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等,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制剂。

- 消化功能:根据患者的肠道功能和吸收能力,选择能够被充分吸收的肠内营养制剂。

- 肠道耐受性:根据患者的肠道耐受性,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途径和输送方式。

- 配方特点:考虑肠内营养制剂的成分、比例、浓度等特点,选择符合患者需求的配方。

在使用肠内营养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耐受性,及时调整和调整肠内营养方案。

此外,与医疗专业人员的密切合作和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
主要内容
1.定义 2.适应症、禁忌症 3.肠内营养的给予途径 4.肠内营养泵的护理
一、定义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是指经胃肠道,包括经口或喂养管,提供 维持人体代谢所需营养素的一种方法。
二、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
1.胃肠道功能正常
吞咽和咀嚼困难 意识障碍或昏迷致无进食能力 高代谢状态 慢性消耗性疾病
2.胃肠道疾病:短肠综合征,急性胰腺炎,肠道炎性疾病,消化道瘘
原则:If the gut works,use it. 如果胃肠道有功能,就利用它
禁忌症:
~肠梗阻 ~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腹腔或肠道感染 ~严重腹泻或吸收不良 ~休克
三、肠内营养给予途径
1、经口摄入 2、管饲
经鼻胃管或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 经鼻肠管或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PEJ)
各种肠内营养管
普通胃管
鼻胃肠管
3.肠内营养给予方式 定时灌注(200ml/次,10-20min) 间歇连续灌注法(T:2-3h,间隔2-3h) 连续输注法(12-24h持续滴注)
输 注 方 式 比 较
我科常用的肠内营养剂
四、护理 肠内营养,护理是关键
患者营养评估 营养途径选择
并发症的预防
调“三度” 浓度、速度和温度
加强口腔护 理,预防并 发症。启动 胃肠泵时一 定要预置好 输液速度。
观察胃肠营 养泵运转情 况,鼻饲液 温控制在3840°。可将 鼻饲液滴在 上肢前臂内 侧试温。
灌注药液前 先核对药物 ,确认准确 无误再研碎 ,用温开水
融解后灌入
胃内。
来普EA3肠内营养泵
结束语
“If the gut function,use the gut ! If enteral nutrion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 can be saved.”

肠内营养流程

肠内营养流程

肠内营养流程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给予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机
体代谢和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肠内营养的流程主要包括选择适当
的肠内营养配方、管路的置入和管理、肠内营养的监测和调整等环节。

首先,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配方是肠内营养流程的第一步。


据患者的病情、营养状态、肠道功能等情况,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
的能量需求、蛋白质需求、微量元素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肠内
营养配方。

常见的肠内营养配方包括多种氨基酸、脂肪乳剂、葡萄
糖等成分,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配方。

其次,管路的置入和管理是肠内营养流程的关键环节。

对于需
要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胃造瘘术或
肠造瘘术,以建立肠内营养的通道。

在管路置入后,需要严格遵守
无菌操作规范,定期更换管路,保持管路通畅,避免感染和其他并
发症的发生。

另外,肠内营养的监测和调整也是肠内营养流程中不可或缺的
环节。

通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指标,
及时调整肠内营养配方的成分和剂量,以确保患者获得合理的营养支持。

同时,定期进行营养评估和临床营养支持团队的讨论,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提高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肠内营养流程涉及多个环节,需要医护人员密切配合,进行全程管理。

只有在严格遵循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肠内营养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因此,医疗团队需要加强对肠内营养流程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临床营养支持的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营养支持服务。

肠内营养定义名词解释

肠内营养定义名词解释

肠内营养定义名词解释肠内营养定义名词解释【导读】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是指通过口服或通过管饲的方式,将营养物质直接送入肠道,以满足机体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相比静脉营养,肠内营养不仅具备安全性和持久性的优势,还能维持肠道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深入解释肠内营养的定义和原理,探讨其及时、适量和多元化的应用,帮助您全面了解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目录】一、什么是肠内营养二、肠内营养的原理三、肠内营养的应用与意义四、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五、结语【正文】一、什么是肠内营养肠内营养,即通过口服或经胃管、肠管进行营养补充的方式,为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素。

它是一种应用广泛、成熟可行的营养支持方式。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肠内营养已经成为疾病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手段。

二、肠内营养的原理1. 肠道动力学:肠道是一个高度活跃的器官,它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通过肠内营养,我们能更好地利用这一理念,提高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增加能量和营养的摄入,促进康复和治疗过程。

2. 肠道屏障功能:肠道黏膜具有屏障功能,能阻止有害物质的入侵。

肠内营养通过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免疫功能和菌群平衡,有助于减少感染、促进营养吸收。

3. 肠道激素:肠道产生许多不同的激素,这些激素参与食欲、胃肠蠕动和能量代谢等生理过程。

通过肠内营养,我们可以更好地调节激素分泌,提高食欲、增加肠道蠕动,从而改善病情。

三、肠内营养的应用与意义1. 临床应用广泛:肠内营养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后康复、消化道疾病、肝胆疾病等情况下的营养不足或无法口服进食的患者。

通过将营养物质直接送入肠道,肠内营养可以满足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加快康复和治疗过程。

2. 减少并发症发生:相比静脉营养,肠内营养可以维持肠道功能,减少肠道萎缩和黏膜损伤,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肠内营养还能减少感染、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3. 多元化的应用:肠内营养不仅仅是提供能量和营养,还可以通过添加特定的调节剂、增加特定营养素的摄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效果。

肠内营养完整ppt课件

肠内营养完整ppt课件
胃肠道出血处理
暂停肠内营养,给予止血药物治疗;严重出血时考虑手术 治疗。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在肠内
营养中的应用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
01
肠内营养的基本知识
向患者介绍肠内营养的定义、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基本概念,帮助
患者正确理解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02
肠内营养的操作流程
详细讲解肠内营养的操作步骤,包括营养液的配制、输注方式、输注速
01
02
03
鼻胃管插入方法
经鼻孔插入,通过食道进 入胃部,确认位置后固定 。
鼻肠管插入方法
在胃镜或X线引导下,将 导管经鼻孔、食道、胃幽 门插入十二指肠或空肠。
营养液输注方式
通过输液泵或重力滴注, 控制输注速度和总量。
胃造瘘/空肠造瘘途径实施方法
胃造瘘术
通过手术在腹壁与胃壁之 间建立通道,置入导管进 行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
提供全面的营养素,满 足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
的需要。
治疗作用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 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
生率。
经济效益
相对于肠外营养,肠内 营养费用较低,可减轻
患者的经济负担。
社会效益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回
归社会。
02
肠内营养制剂类型及特点
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个性化肠内营养制剂的研发和应用:随着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未来 肠内营养制剂的研发和应用将更加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选择。
• 肠内营养与肠道微生态的深入研究:肠道微生态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未 来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肠内营养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来改 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60 (0.01-2.53)
-33% -50% -67% -67% -67%
-52%
早期肠内营养的死亡风险比延迟肠内营养更低
Lewis SJ et al, BMJ 2001; 323:1-5.
早期肠内营养比延迟肠内营养的优势小 结
生存 任何感染 52% -28%
吻合开裂

-47%
与延迟肠内营养比较,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降低死亡率
(一)胃肠道并发症 2、腹胀、恶心、呕吐 胃潴留:或称胃排空延迟,是指胃内容物 积贮而未及时排空。凡呕吐出4-6小时以前 摄入的食物,或空腹8小时以上,胃内残留 量>200ml者,表示有胃潴留存在。

胃的工作正常吗?
• 通常每6小时监测胃残留量(GRV)
– 胃内储留量≤200 ml,维持原速度
人体内蛋白质消化吸收的过程
(整蛋白)蛋白质
(胃)
经胃蛋白酶等消化 分解成多肽
转氨基和脱氨基作用 蛋白质合成
(肝脏)
(小肠)
经胰蛋白酶等消化 分解成短肽和游离氨基酸
短肽和游离氨基酸 经刷状缘吸收进入门静脉 (以短肽吸收为主)
短肽吸收是蛋白吸收的主要途径
游离氨基酸 短肽
67%
蛋白质在正常人体 中的吸收形式主要 为短肽 (67%), 其次为游离氨基酸 (33%),而非仅仅 游离氨基酸。
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
经鼻胃管途径
常用于胃肠功能正常,非 昏迷以及经短时间管饲即 可过渡到口服饮食的患者 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返流、误吸、鼻窦 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率增加
经鼻空肠置管
优点:返流与误吸的发生 率降低、患者对肠内营养 的耐受性增加 缺点:喂养开始阶段,营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谢调节。
在摄入相同热能相同氮量情况下,经肠内营养治疗
病人的体重增加及氮潴留程度均优于全肠外营养治
疗 肠内营养对技术、设备要求较低,操作方便,临床 管理便利,同时费用也较低。
黎介寿,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3; 11(3):171-172.
早期肠内营养 vs. 延迟肠内营养:死亡 风险
Carr Beier Heslin
腹胀
(一)胃肠道并发症 1、腹泻: 1)营养制剂选择不当 2)营养液高渗且滴速过快 3)营养液温度过低 4)严重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
5)乳糖酶缺乏 6)医院内发生菌群失调 7)胰腺疾病、胃部手术、肠道梗阻、回肠切除 或广泛性肠炎的病人,易发生脂肪吸收不良

1、腹泻措施: 初次喂养应以低浓度等渗液、单一成分 为宜,使病人逐渐适应,防止渗透性腹泻。 营养液现配现用,温度以38-40℃为宜,注 意容器消毒,每日喂养后必须用温开水冲管, 防止营养液在胃管内潴留。 发生腹泻的大便中有脂肪球时应减少肠内营 养液总量,并使用庆大霉素、盐酸小檗碱等药 物。
整蛋白、多肽、短肽、氨基酸
整蛋白 – 外源性蛋白质形式,消化水解后吸收
短肽 (oligopeptide) 由10个以内的氨基酸相连而成的肽
多肽 (polypeptide)
由10个以上的氨基酸相连而成的肽
氨基酸 – 游离形式存在,直接吸收
李勇等, 肽营养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周爱儒, 生物化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管 PEG
指在纤维胃镜引导下经皮胃造口,将营养管置入胃腔 优点:减少鼻咽与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可长期留置 营养管 适用:昏迷、食道梗阻等长时间不能进食,但胃排空 良好的重症患者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八、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腹泻
水和电 解质平 衡紊乱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EN)
肿瘤外科 赵会玲
营养不良的后果
体重丢失 疾病康复过程延迟 感染风险增加 伤口愈合延迟 虚弱与疲劳 生活质量方面的负面影响
(adapted from Sandars J, 2001)
能量需求

健康人体
30 kcal/kg体重/天
– 胃内储留量≤100 ml,增加输注速度20ml/h
– 胃内储留量≥200 ml,暂停输注或降低输注速度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胃潴留如何处理: 必要时给予胃肠减压及胃动力药; 在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每日6AM空腹及每 次鼻饲前回抽胃内容物。 早期胃肠动力药能增加危重患者的胃排空, 减少患者对营养支持的不耐受性,提高营养 摄入。 对于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应给予解痉、止泻 等药物治疗。
和感染率,改善营养摄取,减少住院费用 重症患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早使用肠内营养
早期肠内营养指:进入ICU24小时或48小时内,并且血流动力学稳 定,无肠内营养禁忌症的情况下开始肠道喂养
Lewis SJ et al, BMJ 2001; 323:1-5.
肠内营养的禁忌症
肠梗阻
肠道缺血 严重腹胀或 腹腔间室综合征 肠管过度扩张,肠道血运恶化, 甚至肠坏死、肠穿孔
李勇等, 肽营养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短肽吸收机制的六大特点
不需消化,直接吸收,完整进入人体循环系 统 吸收速度快,如同静脉针剂注射,快速发挥 作用 100%被吸收,完全被人体利用 主动吸收,H++依赖性载体介导吸收与扩散吸 收并存 不需消耗人体能量或很少,不增加胃肠道负 氮 起载体作用,运输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到组织 李勇等, 肽营养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卧床患者
褥疮患者
25 kcal /kg/体重/天
30-35 kcal/kg体重/天
营养不良或肿瘤患者 30-40 kcal/kg/体重/天
主要内容
一、肠内营养的概念 二、历史 三、意义与目的 四、选择 五、应用 六、分类 七、途径 八、并发症 九、护理措施
一、肠内营养的概念(EN)
定义: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的方法,为机体
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它各种营养素。 原则:当胃肠道功能允许时, 应首选肠内营养。 If the gut works, use it. 如果胃肠道有功能,就利用它
蒋朱明,吴蔚然。肠内营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

(二)代谢并发症
1、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脱水、高血钾、低血钾、低血钠、铜、镁、钙等 矿物质缺乏 2、高血糖、低血糖
3、维生素缺乏
4、必需脂肪酸缺乏
5、肝酶谱异常

①高血糖:可选用整蛋白肠内营养液——瑞代。 并给予鼻饲或静脉输注降糖药物,Q4h末梢 血糖监测,根据病人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 量,控制血糖在6-10mmol/L。 ②低血糖:停止鼻饲营养时应及时补充糖水。
二、EN 的历史
1790年Hunter使用鼻胃管进行管饲; 1901年Einborn发明十二指肠管; 1918年Anderson/1942年Bisgard经胃造瘘置管至空肠; 1957年Greenstein等为宇航员开发要素肠内营养液; 1973年Delany介绍空肠造瘘; 1979年,Ponsky 和Gauderer首次报道经皮内镜下胃造 口术
Zaloga GP et al, Nutri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1990; 5:231-237.
肠内营养制剂分类
非要素制剂
要素制剂 组件制剂
李勇等, 肽营养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非要素制剂
非要素制剂(多聚体膳,polymeric formulas):以整蛋白或蛋白游离物为氮源, 具有渗透压接近等渗、口感好、使用方便、病 人易耐受等优点,既适于经口喂养,也可管饲。 包括:匀浆制剂,混合奶,以整蛋白为氮源的 非要素制剂
肠内 营养
免疫屏障
有助于肠道细胞正常分泌IgA
张崇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13(12):4肠粘膜屏障功能:长期肠外营养会使小 肠粘膜细胞及营养酶系的活性退化,而肠内营养可 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从而有 效地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发生。


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组件制剂
也称不完全营养制剂,是以某种或某类营养素 为主的肠内营养制剂。它可对完全制剂进行补 充或强化,以弥补完全制剂在适应个体差异方 面欠缺灵活的不足;亦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组件制剂构成组件配方,以适合病人的特殊 需要。 常用的:蛋白质组件、碳水化合物组件、脂肪 组件、维生素组件和矿物质组件。

答案
推荐营养素供应
肠内营养的管饲喂养途径选择
管饲喂养
预测时间>6周? 否 鼻胃(肠)管饲 高度肺吸入风险 否 鼻胃管饲 是 鼻肠管饲 否 胃造口术 是 胃肠造口术 高度肺吸入风险 是 空肠造口术
肠内途径选择
nasogastric
鼻空肠管 鼻胃管
PEG 胃 PEG 胃/小肠
EPJ 空肠细针穿刺造口术
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
胃造口螺旋型空肠管 PEJ
在内镜引导下行经皮胃造口,并在内镜引导下,将营 养管置入空肠上段,可以在空肠营养的同时行胃腔减 压,可长期留置 优点:减少鼻咽与上呼吸道的感染并发症、减少返流 与误吸风险、可在喂养同时进行胃十二指肠减压 适用:有误吸风险、胃动力障碍、十二指肠淤滞等需 要胃十二指肠减压的重症患者
加速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循环

肠内营养符合生理状态,对循环干扰较小,而肠外
营养使内脏血流和心排出量增加,因而对代谢营养 物质所需的能量增加。
黎介寿,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3; 11(3):171-172.
肠内营养的优势
促进胃肠道激素的分泌 营养物质中的营养因子直接进入肝脏:营养物质经 静脉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蛋白质合成和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