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辩证法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辩证法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想,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它将人类视为自然的一部分,主张人类应与自然相互协调、相互依存,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原则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指一种综合性的哲学思想,旨在探索并解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问题。

它认为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强调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平衡发展。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二、自然辩证法的原则1. 尊重自然原则自然辩证法倡导尊重自然、珍视自然的观念。

人类应该认识到自然拥有自己的规律,人类不能盲目侵害自然而导致生态破坏。

尊重自然原则要求人类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要遵守自然规律,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 顺应自然原则顺应自然原则是指人类应该根据自然的规律行事,与自然保持和谐共生的状态。

人类的活动应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不得违背自然规律,以避免矛盾和冲突的产生。

顺应自然原则不仅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维护自然的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3. 保护自然原则保护自然原则要求人类积极采取行动,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生态和谐。

人类应该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以保证自然资源的可再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自然辩证法的应用1. 生态建设自然辩证法的应用可以指导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了解自然的规律和特点,人们可以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采取生态友好型的设计,构建绿色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 资源管理自然辩证法的原则可以指导人们合理利用和管理资源。

通过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可以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资源的情况发生。

例如,在能源领域,人们可以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从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辩证法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辩证法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辩证法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辩证法强调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以下是一些从中可以看出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和思考:
1. 看待自然的整体性:老子认为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万物皆为道的体现。

人与自然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存在。

2. 尊重自然的自发性和无为而治:老子主张以自然的方式与环境相处,像水一样自然流动,像风一样无拘无束。

人们应该学会居于自然之中,顺从自然规律,而不是去逆行、改变或控制自然。

3. 观察自然的变化:老子提倡观察自然的变化,尤其是微小的细节。

他认为人应该学会从自然中汲取智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4. 尊重自然的平衡与和谐:老子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一种无为而治的平衡状态,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

他强调要保持内心的平静,遵循自然的节奏,避免过于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

老子的《道德经》中的自然辩证法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互相依存的。

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保持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以实现真正的自我修养和道德境界。

2023年自然辩证法书后思考题整理(通用5篇)

2023年自然辩证法书后思考题整理(通用5篇)

2023年自然辩证法书后思考题整理(通用5篇)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思考题2:自然辩证法是否可以应用于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思考题3: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自然辩证法如何指导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思考题4:自然辩证法如何应用于解决人类活动对土地、水源和空气质量的影响?思考题5:自然辩证法对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有何启示?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在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由相互作用和矛盾构成的。

在气候变化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相互联系的矛盾,例如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了地球变暖,而地球变暖又引发了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让我们认识到,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和解决。

自然辩证法强调对矛盾的辩证分析和解决。

在应对气候变化时,我们需要认识到,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能源结构带来了环境问题,必须进行转变。

我们需要通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来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自然辩证法还提倡同时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通过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循环经济等方式,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强调对矛盾的改造和统一。

在应对气候变化时,我们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多边对话等方式来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只有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努力、合作协商,才能找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提醒我们要改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减少浪费和资源消耗,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生活的实现。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在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

通过辩证思维,我们能够看到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自然辩证法-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若何对待人与天然的关系起首,天然界是人类生计与成长的前提和基本.人是天然界成长的产品,决议了人与天然之间结成了产生学意义上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天然界的产品,是在本身所处的情况中并且和这个情况一路成长起来的”.恩格斯说:“从最初的动物中,重要因为进一步的分化而成长出很多的纲.目.科.属.种的动物,最后成长出神经体系获得最充分成长的那种形态,即脊椎动物的形态,而最后在这些脊椎动物中,又成长出如许一种脊椎动物,在它身上天然界达到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人是天然界的一部分,人在天然界之中.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天然消失物.”人作为天然消失物,是“生涯在天然界中”的,而不是消失于天然之外或赶过于天然之上的.恩格斯申饬人们:“我们统治天然界.决不像驯服者统治异平易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天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脑筋都是属于天然界,消失于天然界的;……”人类的生计与成长依附于天然界.恩格斯指出:“人起首依附于天然.”马克思说:“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涯,而人比动物越有广泛性,人赖以生涯的无机界的规模就越辽阔.从理论范畴说来,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天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力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辈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力粮食;同样,从实践范畴说来,这些器械也是人的生涯和人的运动的三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天然产品才干生涯;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情势照样以住房等等的情势表示出来.在实践上,人的广泛性正表示在把全部天然界——起首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涯材料,其次作为人的性命运动的材料.对象和对象——变成人的先机的身材.”其次,情况创造人,人也创造情况.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白提出“人创造情况”的思惟.人类要想中断生计和成长,就必须进行劳动.人类恰是在改革天然界的临盆劳动中,才使人的类本质得到确认.人类比其他一切动物强,在于可以或许熟悉和准确应用天然纪律.“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谁人种的尺度的须要来建造,而人却理解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临盆,并且理解如何处处都把内涵的尺度应用到对象上去;是以,人类也按照美的纪律来建造.”马克思主意依附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运动采实现“情况的转变和人的运动的一致”.“既然人的性情是由情况造成的,那就必须使情况成为合于人道的情况.”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革天然.扶植天然.美化天然有机地联合起来,如许才是合乎人道的行动.人类的创造运动要靠消费最小的力气,在最无愧于和最合适于他们的人类赋性的前提下进行.最后,人要与天然协调一致.早在生态危机初露眉目.还未引起人们广泛看重的时刻,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关于人与天然协调一致的思惟.马克思以为农平易近的“垦植假如自觉地进行,而不是有意识地加以掌握……接踵而来的就是地盘荒凉,像波斯.美索不达米亚等地以及希腊那样.”恩格斯总结了人向天然界索取的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火沉醉于我们人类对天然界的成功.对于每一次如许的成功,天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成功,起先确切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成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产生了完整不合的.出乎预感的影响;经常把最初的成果又清除了.”他强调指出,要“熟悉到自身和天然界的一体性”.情况问题,生态问题,生齿问题,全球气象变暖问题,还有近几年来天然灾祸不竭,都是人与天然关系和气谐的表示,我们不克不及肆意的践踏天然,只有与天然树立协调的关系,人类才干更好更持久的成长.。

自然辩证法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

自然辩证法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自然辩证法 - 怎样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一,自然界是人生计与展的前提和基。

人是自然界展的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成了生学意上的关系。

克思指出:“人自己是自然界的物,是在自己所的境中而且和个境一同展起来的”。

恩格斯:“从最先的物中,主要因为一步的分化而展出无数的、目、科、属、种的物,最后展出神系得最充足展的那种形,即脊椎物的形,而最后在些脊椎物中,又展出一种脊椎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就是人。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

克思:“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人作自然存在物,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而不是存在于自然以外或凌于自然之上的。

恩格斯告人:“我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治异民族一,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相反地,我同我的肉、血和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的生计与展依于自然界。

恩格斯指出:“人第一依于自然。

” 克思:“人 ( 和物一 ) 靠无机界生活,而人比物越有广泛性,人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就越广。

从理域来,植物、物、石、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自然科学的象,一方面作的象,都是人的意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 , 是人必预先行加工以便享受和消化的精神粮食;同,从践域来,些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的三部分。

人在肉体上只有靠些自然品才能生活;不论些品是以食品、燃料、穿着的形式是以住宅等等的形式表出来。

在践上,人的广泛性正表在把整个自然界——第一作人的直接的生活料,其次作人的生命活的资料、象和工具——成人的先机的身体。

”其次,境造人,人也造境。

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人造境” 的思想。

人要想持生计和展,就必行。

人正是在改造自然界的生中,才令人的本获得确。

人比其余全部物,在于能和正确运用自然律。

“ 物不过依据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的需要来建筑,而人却懂得依据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1最新资料欢迎阅读行生,而且懂得怎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象上去;所以,人也依据美的律来建筑。

”克思主依赖极的、能的践活采“ 境的改和人的活的一致”。

自然辩证法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家黄帝曾经提出“自然辩证法”,它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有自然的调和关系,和谐的发展。

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发展的根本,也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是共生的,只有在自然的基础上,人类才能繁衍生息,而自然也需要人类的参与,才能达到调和、协调、和谐的发展。

因此,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的,而不是单纯的控制与破坏。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发展绿色经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从而使人类和自然可以长期和谐共处。

同时,人类也应该利用自然的资源和力量,以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从而满足自身的需求。

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是一种自然辩证法所提出的,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类需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以保护自然,同时也要利用自然的资源和力量,以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人类和自然才能和谐共处,实现自然辩证法的理想。

由自然辩证法浅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精选】

由自然辩证法浅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精选】

自然辩证法概论结课论文用自然辩证的观点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摘要: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大自然。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致力探寻的问题。

19世纪以来,随着马克思原理的发展,辩证的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渐被人们接受,它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较为科学、系统、全面、客观地反映自然界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观点与看法。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自然的开发和改造力度在逐渐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平衡问题的出现,正是这种不平衡关系的表现。

本文采用自然辩证的观点来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新时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Abstract:Nature is the basis for all the survival of human life activities and activities of human life is inseparable from nature. How to tre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a problem which people have been looking for answer for thousands of years.Since nineteenth Centu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x principle, the dialectical materialist view of nature is gradually accepted by people. It is built on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science technology researches and it couldmore scientific, system, comprehensive,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nature of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understanding .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growth of popul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hina's demand for resources is more and more high, the development and rehabilitation efforts in nature gradually increased. This damaged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o a certain extent.The appearance of energy problem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ecological balance problems is the reflection of the unbalanced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by using natural dialectical point of view, combined with the problem in the new period, further explai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how to ensure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Key word:man and nature,ecological environment,harmony,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界指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是在意识以外、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1。

自然辩证法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恩格斯说:“从最初的动物中,主要由于进一步的分化而发展出无数的纲、目、科、属、种的动物,最后发展出神经系统获得最充分发展的那种形态,即脊椎动物的形态,而最后在这些脊椎动物中,又发展出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而不是存在于自然之外或凌驾于自然之上的;恩格斯告诫人们:“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恩格斯指出:“人首先依赖于自然;”马克思说:“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比动物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从理论领域说来,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说来,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三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先机的身体;”其次,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人创造环境”的思想;人类要想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劳动;人类正是在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劳动中,才使人的类本质得到确认;人类比其他一切动物强,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的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类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主张依靠积极的、能动的实践活动采实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于人性的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建设自然、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人类的创造活动要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最后,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早在生态危机初露端倪、还未引起人们普遍重视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关于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农民的“耕作如果自发地进行,而不是有意识地加以控制……接踵而来的就是土地荒芜,像波斯、美索不达米亚等地以及希腊那样;”恩格斯总结了人向自然界索取的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他强调指出,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口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还有近几年来自然灾害不断,都是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的表现,我们不能肆意的蹂躏自然,只有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人类才能更好更持久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人类最伟大的活动就是去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究竟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通过对自然辨证法概论的学习,通过对人类科学各个领域的发展的规律的总结,认识到可持续的生存发展方式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总结了人与自然的四种基本关系,即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爱护自然;顺其自然,统一于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同时从人的生存发展视角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生存发展;思考0 引言生态危机的全球化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以及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仍然是哲学界的主流话题[1]。

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是从人类开始用两只脚站立时候开始的,是从人类开始思考我是什么,生命的由来开始的。

人的生存方式作为一种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 它在人与自然交往的现实语境中生成, 又反过来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纵观人类认识利用自然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原始社会,即人类的思考处于启蒙阶段,人类自己的文化开始孕育但是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二是现代社会或工业社会,即社会的概念开始形成,人类拥有了自己的文化[2]。

现代社会尤其是指现在科学技术发达到一定阶段的时期。

不同阶段,因为各种的原因和矛盾,尤其是生产力的原因以及人类生产力和想象力的矛盾,让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不同的认识。

1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中,由于物质水平和精神水平的极其低下,人自发地将自己融入自然界,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人的生存状态和其它生物并没有什么重大区别[3]。

原始社会中的人类无法正确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

由于没有文字,生产力不够发达等等原因,人类对自然界认识不全面,人类无法认识到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处的位置,无法认识到自身与自然界二者之间具体处在什么关系当中,无法认识到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

在这个阶段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人与自然保持着原始和皆的关系。

人类会产生崇敬大自然的想法,人类会产生万种自然物皆有生命意识的想法,这个阶段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更多的是人类敬畏自然,人类此时和其他的生命物在这方面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人类会进步。

2 现代社会在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后,人类为了生存发展不适当地索取自然资源,改造自然,导致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反噬,包括地球升温,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危机、自然灾害频繁等等[4,5]。

在今天以和谐发展为主流的时代,我们应该重新估算自然的价值,重新审视大自然的所赋予的一切,重新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

2.1 人类要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在当今社会,无论人类的精神怎样放射出智慧的光芒,但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精神还是应该属于第二位的,而大自然应该是第一位的。

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比较集中的体现在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过程中。

例如:我们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这就是在认识自然。

又例如,成千上万座工厂在日夜不停的生产各种工业产品,这就是在利用自然,利用自然界的水资源,大气资源,矿产资源等等自然资源,去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财富。

在人类的教育领域、文化领域以及宣传领域等等,更多的表现出人类是在认识自然,更多的表现出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是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

人类是认识者,大自然是被认识者。

在人类的经济领域,更多的表现出人类是在利用自然,更多的表现出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人类是利用者,大自然是被利用者。

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只有全面,深刻,正确的认识大自然,认识各种自然科学重要原理,同时加深对“易毁原理”的理解等,才能很好的利用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6]。

2.2 人类要保护自然和爱护自然最近几百年,特别是最近几十年,人类社会把经济规模搞得很大,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出现了尖锐的矛盾。

而在矛盾当中,生态利益往往被忽略,水资源,大气资源,土壤资源,矿产资源受到了污染和破坏,特别是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如何才能做到保护好自然环境,爱护好自然环境变得相当迫切,相当重要。

保护好大自然中各种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资源,特别是要保护好生物的多样性资源,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很重要的任务[7]。

人类与大自然存在着要保护自然和爱护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生态效益上。

人类保护和爱护自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当代人的现实利益和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只有保护好和爱护好自然资源,才能最终很好的利用自然资源,让自然资源为人类造福。

人类保护和爱护自然很重要,未来世界,到底是天很蓝,云很白,山很青,水很秀,风光很好,自然环境很优,还是乌烟瘴气,穷山恶水,自然环境恶劣,人们百病皆生,这取决于今天的改变和努力。

2.3 人类要顺其自然和统一于自然在地球约5.1亿平方公里的表面上,人类威风凛凛,对大自然有强有力的干预力,但是,这只是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于天文学意义上的宇宙概念,河外星系概念,银河系概念,太阳系概念等等很大的概念,人类却是渺小的,人类应该是顺其自然,统一于自然。

人类诞生和生存在太阳系中的一个星球上,这个星球距太阳约1.5亿公里远,人类应该顺其这约1.5亿公里的距离,统一于这约1.5亿公里的距离上。

人类客观上是没有办法将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变短变近,至少现在不行。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是大自然中各种自然规律造成的,从自然道理上讲,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是约1.5亿公里,这个距离是不远也不近,恰到好处,这才导致地球上出现了各种生物,才导致诞生了人类。

假设人类自不量力,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搞成1亿公里或2亿公里,那么在距太阳1亿公里处地球会太热,人类会灭绝,在距太阳两亿公里处地球会太冷,人类同样会灭绝。

人类还是有无能为力的客观事实,还应该有顺其地球的变化而变化的客观事实,还应该有统一于地球的变化而变化的客观事实。

例如:在一年之内,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出现了每隔半年太阳光就直照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各一次的自然情况。

因此,地球表面出现了春,夏,秋,冬四季,每年地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不断的做回归运动,这种变化是由于太阳,月亮,太阳系的各大行星以及银河系,河外星系等等无数个天体所产生的综合合力作用的结果,这种结果是人类无法改变的,同时人类是受益于这种结果的,这样才有春种,夏忙,秋收,冬藏。

即使就算人类创造出了空调,大棚,温室,这都是局部的环境中去调节而已,你不可能人为的面积去改造,然而就算你能够去这样改造,在冬天去过夏天的日子,那么又有什么意义呢?2.4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和敬畏自然对于生命而言,人类的智慧无论如何高,也有不及自然的地方,因为生物是地球诞生后通过了几十亿年的时间,是通过了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最终才出现了生命,才出现了生命运动。

人类无法藐视生物,无法创造出比大自然更好的生命体。

人类甚至连人工创造一种微生物的本事都没有,甚至这种本事人类永远都不会有,因为生物中的个体存在着生、老、病、死,这种自然规律,这种自然规律是生物在几亿年当中所形成的。

人类若能用非生命物质,用人工合成的办法创造出生命来,就意味着生物的生与死不是自然规律,就意味着生物中个体生命的出现可以脱离自然规律而存在。

即人类只能对规律加以运用而不可能自己去“创造”一个规律。

人类本身就是大自然的最高产物,其它种类的动物,其它种类的植物,其它种类的微生物也是大自然的杰作。

例如:人类与一些灵长类动物的生理区别并不很明显,遗传基因中带有相同性的比例特别大。

事实上,人类与那成千上万种哺乳类动物的遗传基因相比较,相同的部分远远大于不同的部分,人类不可能也不应该能创造出比大自然最高级产物还高级的产物了。

但是,人类倒是有另一种“本领”,即胡乱使用某些“技术”,会创造出对人类社会有严重危害的产物。

对于大自然的最高级产物即生物而言,人类应该学会尊重自然和敬畏自然,特别是对人类生理结构有影响的食物,人类更应该有一种尊重自然和敬重自然的态度,要用纯自然的食物,要尊重和敬畏人类自身的身体。

因为人类自身的身体归根结底也是大自然的最高级产物,因为人类自身的身体归根结底也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8]。

3 征服自然的心态是自取灭亡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吗?从特别简单特别狭小的概念而言,人类确实也具有征服性和改造性。

例如:一个一平方米大的一米深的土坑,人类确实有办法,将其填平,使其屈服,使其失去本来模样。

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这句话太主观了。

这句话含有把大自然看成是敌人的成分;这句话含有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高于客观物质世界的成分;也就是说这句话含有唯心主义的成分;这句话含有鼓励人们与大自然对着干的成分这句话含有不尊重自然道理和自然规律的成分;这句话含有不尊重生命的成分。

总之,这句话不好,不科学,这句话副作用太大。

在两千多年前,中国有位大哲学家叫荀况,提出人类有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之类的言论。

荀况是了不起的,是一位优秀的思想家。

在两千多年前,荀况提出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这句话,确实是正能量大于负能量的。

因为那个年代,人类没有太多太复杂的科学技术,只有一些十分简单基础的科学技术,人类不论怎样使用科学技术,由于科学技术的作用力太小,即使用错了,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副作用。

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年代,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简直没有什么太大作为,征服和改造大自然这句话可以增强人们战胜自然困难和自然灾害的信心。

如果不脱离两千多年前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环境去评价荀况,荀况在两千多年前,讲出人类可以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这句话很有正确的一面。

但是,时至今日,征服和改造自然无疑是行不通的。

人类所掌握的科学技术今非昔比,所产生的破坏性作用也大大超过了人类所能预期的后果,人类与大自然的矛盾越大,人类对大自然所造成的压力就越大。

土壤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矿产资源正在向不利于人类利益的方向演变,许多动物物种,植物物种,微生物物种正处在濒危状态,真的当生态链发生毁灭性的断开以后,人类是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打击的,必将走向灭亡的深渊。

拥有越强大的力量的同时,我们需要用更加强大的心灵力量去控制,更加谦卑的态度去面对,否则,我们拥有的力量越加强大,我们毁灭的就会越加彻底。

参考文献:[1]高锐.从人的生存方式看人与自然的关系[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2).[2]林玉春.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解读生态文明[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8,5-7.[3]杨国安.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兼论我国的自然生态问题及对策[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13-19.[4]赵建军.人与自然和谐的演变轨迹及原因[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29(4).[5]宋洪胜,田忠富,张丽.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何以可能—兼驳自然中心论[J].专题研讨,2013.[6]李佩成.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7]李园李.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2).[8]孔祥元. 试论人与自然关系[J]. 长沙大学学报,2013,2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