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身体语言研究

合集下载

【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语言】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

【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语言】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

【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语言】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行为语言是指运用手势、姿势、面部表情等肢体信息表达的一种语言。

行为语言作为人心理的一面镜子能够解码人们的思想状况以及目前的情绪,近代有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沟通的55%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的,38%是通过声音完成的,只有7%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完成。

因此在侦查讯问工作中,我们可以利用犯罪嫌疑人或者证人的行为语言作为参考工具,洞悉他们的心理状态及倾向,以查明案情。

犯罪嫌疑人在审讯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多样,他们普遍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言语,尽量不说对自己不利的话,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真实性能否够透过犯罪嫌疑人的表情、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是我们探究的重点。

下面主要介绍我们在侦讯中常用的几种行为语言的判别方式:(一)目光的接触程度。

说谎的犯罪嫌疑人由于畏罪心理的影响,会尽量与讯问人员避免目光接触,在回答关键问题时目光不敢直视讯问人员,眼睛看着地板或旁边,目光躲闪、游移。

诚实的犯罪嫌疑人则与此不同,他们的目光或行动没有戒备意识,可以轻松地保持与讯问人员的目光接触,且身体略微前倾,眼睛睁大,目光明亮、直率,尽管他们有可能担忧或恐惧,但他们并不会表现出对其回答的可信性的担心。

所以通过目光也可以初步辨别犯罪嫌疑人是否存在畏罪心理。

(二)面部表情。

人的各种情绪体验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面部表情体现出来,所以面部表情非常复杂。

但正常人完全可以从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判断出其正在经历的情绪体验是痛苦或是愉快。

对审讯中犯罪嫌疑人面部表情的研究,进行最多的是对笑的研究。

一项实验研究表明,那些试图欺骗的人倾向于少笑。

Ekman、Friesen的研究表明,当人经历实际的快乐时,会产生比经历虚假的快乐时更频繁的能够带动眼部周围表层肌肉运动而不是仅牵起嘴角肌肉的微笑;当人试图用快乐的面具隐瞒强烈的消极情绪时,包括与消极情绪相关的肌肉运动时产生的微笑,会比没有经历消极情绪时出现得更为频繁。

侦查讯问中语言运用的探讨

侦查讯问中语言运用的探讨

侦查讯问中语言运用的探讨侦查讯问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获取被讯问人的证言,从而推动案件的进展。

在侦查讯问中,语言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被讯问人的心理状态和证言的真实性。

本文将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探讨侦查讯问中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侦查讯问中,被讯问人的语言表达必须准确无误,不能含糊不清。

因为一旦被讯问人的证言出现了矛盾或者漏洞,就会给案件的侦查和审判带来极大的困难。

因此,被讯问人在回答问题时,应该尽可能地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要使用模糊的词语或者含糊其辞。

二、语言表达的简洁性在侦查讯问中,被讯问人的语言表达应该简洁明了,不要冗长或者啰嗦。

因为过多的废话会让人感到疲惫和无聊,容易引起讯问人的不耐烦,从而影响案件的侦查进展。

因此,被讯问人在回答问题时,应该尽可能地简洁明了,不要多说无益之言。

三、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在侦查讯问中,被讯问人的语言表达应该连贯有序,不要跳跃或者断断续续。

因为过多的跳跃和断续会让人感到困惑和不解,容易引起讯问人的怀疑和质疑,从而影响案件的侦查进展。

因此,被讯问人在回答问题时,应该尽可能地连贯有序,不要跳跃或者断断续续。

四、语言表达的真实性在侦查讯问中,被讯问人的语言表达必须真实无误,不能虚假陈述或者隐瞒事实。

因为虚假陈述或者隐瞒事实会给案件的侦查和审判带来极大的困难,甚至会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

因此,被讯问人在回答问题时,应该尽可能地真实无误,不要虚假陈述或者隐瞒事实。

五、语言表达的礼貌性在侦查讯问中,被讯问人的语言表达应该礼貌得体,不要粗鲁或者无礼。

因为粗鲁或者无礼的语言会引起讯问人的不满和反感,从而影响案件的侦查进展。

因此,被讯问人在回答问题时,应该尽可能地礼貌得体,不要粗鲁或者无礼。

六、语言表达的自信性在侦查讯问中,被讯问人的语言表达应该自信坚定,不要胆怯或者畏缩。

因为胆怯或者畏缩的语言会让人感到不自信和不可靠,容易引起讯问人的怀疑和质疑,从而影响案件的侦查进展。

解读职务犯罪审讯中嫌疑人身体语言

解读职务犯罪审讯中嫌疑人身体语言

解读职务犯罪审讯中嫌疑人身体语言作者:徐剑标颜敏来源:《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审讯是职务犯罪侦查中的重要环节,案件办理的成功与否与审讯工作的开展息息相关。

一次成功的审讯牵涉的因素非常多,其中解读犯罪嫌疑人的身体语言对突破审讯对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身体语言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从分析身体语言的定义入手,进而阐释身体语言的正确运用在审讯中的重要性及具体运用。

[关键词]职务犯罪;审讯;身体语言引言一个职务犯罪案件能否成功地办理、能否横向扩展及纵向延伸,都离不开成功的审讯。

审讯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学科,同时也是衡量一名反贪侦查员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

一次成功的审讯牵涉的因素非常多,只有在这些因素全部具备或者说是基本具备的条件下,才能最终达成审讯的目的。

随着社会法制的日益健全,反贪办案程序的规定越来越严格,突破案件的难度也在增加。

这也对参加职务犯罪审讯的侦查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熟悉案情,充分了解审讯对象的基本情况与背景,而且必须运用和掌握一定的审讯谋略与审讯技巧。

在反贪工作实践中,笔者注意到良好地利用犯罪嫌疑人的身体语言对突破审讯对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战中这一细节却往往得不到重视。

故本文就试图从这一本不应该被忽视的细节入手,阐释身体语言的正确运用在审讯突破中重要性和关键点所在。

一、身体语言的定义所谓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又称肢体语言,是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言词性语言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一种语言形式①。

我们的身体常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传递了许多信息,这就是身体语言。

我们在与人交流沟通时,即使不说话,可以凭借对方的身体语言来探索他内心的秘密,对方也同样可以通过身体语言了解到我们的真实想法。

人们可以在语言上伪装自己,但身体语言却经常会“出卖”他们,因此,解译人们的体语密码,可以更准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身体语言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

身体语言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

张 美萍 : 身体语 言在 侦 查讯 问 中的运 用
题 ,可 以扰乱其 防御体系 。跃过 的环 节作为背景事 实, 隐含在 下一个环节的 问题中 。 n 为打压 讯问对象的高傲气 势,可 以采用 暗示使 用证据 的方式“ 。 例如 , 在讯 问桌子上 堆放较 多的案 卷材料 ( 一般 下面 堆放 的材料不 是本案 材料 , 只在上 面放 上本 案材料 ) , 让被 讯 问对 象误 以为办案人员 已 经 掌握 了大量的证据材料 , 动摇 其意志心理; 在讯 问 过程 中, 选 择恰 当的时候 查看一下资料 , 暗示掌握了
他 的嘴唇保 持沉默 , 他也会用手指尖喋喋不休 , 背叛
双臂环抱靠着椅背 , 神情严峻 , 用 轻蔑 、 冷淡 的 目光 注视 。同时,轻松 的背离重力方 向的抖脚能表示对
会 从他的每个毛孔慢慢流 出。 ” 动作 的变化一 旦偏 离正常轨道 ,起码 说 明这个地方可能有刺激源 。因 此, 侦查人 员要通 过初期讯 问, 观察 、 发现和分析他 们的身体语言 , 掌握其心理状态 , 针对其特定心理状 态展开攻势 , 突破其心理 防线 , 获 取案件 线索 。
实 。所有人都具有趋利避 害的特 点 ,虽然他们 会想 办法 隐瞒 自认 为对 自己不利的事实 ,会 有意识地控 制 自己的言语 , 尽 量不说对 自己不利的话 , 但却很难 控制 自己的非语言行为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 : “ 即使
势 。这 都是人在得 意和兴奋时会有的表现 ,并会 出 现音调 高、 语音高低差别大 、 速度快 的行为 , 这是他 自以为可 以逃 避罪责, 从而感到 自信 。 … 对此, 为树立权威 、 制造压力 , 侦查人员可 以布
腹、 腿、 足等动作 ; 空间语 言是一种空间范 围圈 , 指社 会场合 中人与人身体之间所保持 的高度 、 方位 、 距离

试论职务犯罪审讯中侦查员身体语言的运用

试论职务犯罪审讯中侦查员身体语言的运用

试论职务犯罪审讯中侦查员身体语言的运用作者:李敬华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27期摘要审讯是职务犯罪侦查中的重要环节,案件的成功办理与否与审讯工作的开展息息相关。

一次成功的审讯牵涉的因素非常多,其中侦查员的身体语言对突破审讯对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身体语言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从分析身体语言的定义入手,进而阐释身体语言的正确运用在审讯突破中的重要性及具体运用。

关键词职务犯罪审讯身体语言作者简介:李敬华,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9—171—02一个职务犯罪案件能否成功的办理、能否横向扩展及纵向延伸,都离不开成功的审讯。

审讯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学科,同时也是衡量一名反贪侦查员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

一次成功的审讯牵涉的因素非常多,只有在这些因素全部具备或者说是基本具备的条件下,才能最终达成审讯的目的。

这就对参加职务犯罪审讯的侦查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熟悉案情,充分了解审讯对象的基本情况与背景,而且必须运用和掌握一定的审讯谋略与审讯技巧。

在数年的反贪工作实践中,笔者注意到侦查员的身体语言对突破审讯对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战中这一细节却往往得不到重视。

故本文就试图从这一本不应该被忽视的细节入手,阐释身体语言的正确运用在审讯突破中重要性和关键点所在。

一、身体语言的定义所谓身体语言(bodylanguage),又称肢体语言,是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言词性语言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一种语言形式。

我们的身体常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传递了许多信息,这就是身体语言。

我们在与人交流沟通时,即使不说话,可以凭借对方的身体语言来探索他内心的秘密,对方也同样可以通过身体语言了解到我们的真实想法。

人们可以在语言上伪装自己,但身体语言却经常会“出卖”他们,因此,解译人们的体语密码,可以更准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论审讯中身体语言的运用与利用

论审讯中身体语言的运用与利用
李双 其
( 福建警察 学院 侦 查系, 福建 福州 3 5 0 0 0 7 )
【 摘
要】 在审讯时, 侦 查人 员的 眼神 、 表情 、 动作、 气质 及 其他 身体语 言 与 口语 应 同步 。如 果侦 查人 员在 审讯 中
不 注意 身体语 言 , 滥用 身体 语 言 , 就会 影 响侦 查人 员的 形 象 , 给 犯 罪嫌 疑人 留下 不好 的印 象, 让犯 罪嫌疑 人 失去 对侦
2 0 1 7 牟 5月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J ou r na l o f Hub e i Uni v e r s i t y of Po l i C e
Ma v . 20 1 7 No 3 S e r . NO. 1 8 O
第3 期 总第 与利用
pr e s s i o n o n he t c r i mi na l s us p e c t s , t h e c r i mi na l s us p e c t s wi l l l o s e t h e t r u s t of t h e i nv e s t i g a t i o n p e r s o nn e l ,a nd t hu s a f f e c t i n g
Ke y wo r d s : Tr i a l ; Bo d y La ng u a g e s ; Ap pl i c a t i o n
美 国传播学家艾伯特 ・ 梅拉比安( Al b e r t Me h r a . b i a n )通过实验总结 出如下 公式 :1 0 0 %信 息传递= 7 %的语 言+ 3 8 %的语音+ 5 5 %的态势 。 由此公式可见,
Di s e u s s i o n o n t h e Ap p l i e a t i o n a n d Us e o f Bo d y La n g u a g e s i n t h e T r i a l

讯问各类职务犯罪嫌疑人的不同语言策略

讯问各类职务犯罪嫌疑人的不同语言策略

讯问各类职务犯罪嫌疑人的不同语言策略在讯问各类职务犯罪嫌疑人时,采用不同的语言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审讯过程中,警方和调查人员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言语技巧,以便获得准确的信息和证据。

本文将探讨在讯问中使用的不同语言策略,包括采用开放性问题、借助非语言信号、使用情感激励等。

首先,采用开放性问题是一种常见的讯问策略。

开放性问题是那些要求被讯问者提供详细回答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

这种类型的问题可以引导嫌疑人主动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调查人员了解事件的细节和背后的动机。

比如,对一名涉嫌贪污的官员,可以问:“请详细描述你处理公款的程序和方式。

”这样的问题鼓励被讯问者提供完整的说明,有助于调查人员建立起一份可靠的证据链。

其次,借助非语言信号也是一种重要的讯问策略。

非语言信号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眼神接触等。

调查人员通过观察嫌疑人的非语言信号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或发现矛盾之处。

举例来说,当调查人员提出关于涉案人员行为的问题时,嫌疑人可能会出现紧张的面部表情或回避眼神接触。

这些反应可能表明被讯问者对问题存在内心的抵触情绪,进一步引起调查人员的警觉并深入追问相关问题。

此外,使用情感激励也是一项有益的讯问策略。

通过在讯问中展现出对合作的欣赏和对真诚合作的道德认可,调查人员可以鼓励嫌疑人自愿合作并提供真实的信息。

以人为本的方法是其中一种广泛使用的方式。

比如,调查人员可以告诉嫌疑人,提供真实信息将有助于案件的侦破,保护社会的安全,维护公正和公平的社会秩序。

这种情感激励可以增加嫌疑人愿意合作的动力,从而为案件的调查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线索。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针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嫌疑人,还需要更加精细的语言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警方可能会寻求翻译人员的帮助,确保讯问过程中的准确理解和交流。

此外,了解嫌疑人所在文化的特点和偏好,使用适当的礼貌用语和尊重语言,也是十分重要的。

警方和调查人员需要意识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创造一个非威胁、非歧视的讯问环境。

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身体语言研究

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身体语言研究

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身体语言研究犯罪嫌疑人的身体语言在侦查讯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犯罪嫌疑人肢体动作、表情和姿势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有价值的线索和信息。

本文将深入探讨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身体语言的研究,为刑事侦查工作提供参考。

一、肢体动作的分析在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的肢体动作可以透露出他们的焦虑、紧张或欺骗等情绪状态。

例如,犯罪嫌疑人频繁摩擦手掌、揉搓手指或用手捂嘴时,往往表示他们对回答问题不自信或有隐瞒的事情。

此外,他们可能会出现战栗、频繁换座位、用手指猛击桌面等紧张的动作。

这些动作的观察可以帮助侦查人员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在撒谎或者有重要信息需要隐藏。

二、表情的研究犯罪嫌疑人的表情也是值得重视的要素。

情绪的表达往往能够揭示一个人的内心状态。

当犯罪嫌疑人作出下颚紧绷、眼神闪烁、微笑僵硬或面部肌肉抽搐等表情时,这些可能都是他们感到不自在、紧张或在欺瞒的迹象。

此外,表情的不协调也可能暗示犯罪嫌疑人的思考与言语不一致,有可能在构造谎言。

三、姿势的观察通过观察犯罪嫌疑人的姿势,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对于侦查讯问的态度和情感。

例如,如果犯罪嫌疑人保持低头、交叉手臂或者屏蔽自己的身体的话,这表明他们可能在隐藏一些内心感受或者阻塞与侦查人员沟通的意愿。

相反,如果他们保持开放触摸身体、放松姿态并且面对着侦查人员,这往往表明他们正在与侦查人员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

四、非语言语音的研究非语言语音主要包括喉结震动、呼吸声、嗓音颤动等。

这些声音可能会在犯罪嫌疑人心跳加速和情绪紧张时出现。

通过对这些非语言语音进行分析与观察,我们可以获得更多有关犯罪嫌疑人内心状态的线索。

例如,喉结震动加速、声音颤动或呼吸声变得急促可能意味着犯罪嫌疑人对某一问题感到紧张或不自在。

五、犯罪嫌疑人身体语言的准确性虽然通过身体语言可以获得很多线索,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表露人类学家认为的标准反应。

犯罪嫌疑人可能具有特殊情感控制能力,他们可能会通过自我训练或故意调整自己的身体语言来隐藏真实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身体语言研究一、犯罪嫌疑人身体语言之表情(一)脸部左右半边的脸从外貌上看是一模一样,但从身体语言的角度分析,左右脸传达出来的信息是不同的,左半边脸更容易表达出真实的感情。

对那些人们可以控制的感情,如尴尬、苦笑、厌烦和恼怒的时候,左脸就会呈现出与右脸不同的地方。

左半边脸更会出卖人的内心,传递出人的真实情绪,而右半边脸一般情况下都没什么表情。

所以,审讯人员在观察人脸部时,应注意观察嫌疑人左脸,就能更真实地掌握其内心情绪。

(二)嘴巴人所说的话未必都是真的,但人嘴部的动作却是坦诚的。

嘴部的动作常常能让谎言不攻自破,把人的心绪全部暴露出来。

1.撇嘴。

撇嘴是唇部肌肉收缩,使得嘴型显得更小,嘴角也会随着下垂,这是高度自我认同的表现。

就是说,此时犯罪嫌疑人不认同审讯人员的观点,或是瞧不起审讯人员。

这时审讯人员不能再对嫌疑人进行思想开导,而是要及时对嫌疑人进行威慑,打击其嚣张气焰。

2.舔嘴唇。

当犯罪嫌疑人正处于紧张或兴奋的情绪中,做出舔嘴唇的动作,是其正在压抑内心的激动。

犯罪嫌疑人欲向审讯人员提出自己内心的要求,这时审讯人员应注意制造空当,进行适度的引导,让嫌疑人一吐为快。

如果审讯人员没有注意到此时嫌疑人的细微变化,而一味对其高压震慑,很可能会贻误战机。

3.张开的嘴。

犯罪嫌疑人嘴巴不自觉地张开,是疲倦与懈怠的表现。

这表明他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厌倦,或者对正在讨论的话题理不清头绪,不知所以然。

犯罪嫌疑人或者是没弄清审讯人员在说什么,或者干脆是“走神了”、“人在心不在”。

此时审讯人员要对其及时引导,使其集中注意力,回到案件的调查讯问中来。

4.咬嘴唇。

这是犯罪嫌疑人自我怀疑和缺乏自信的表现。

当心中不安或者内疚时,人们总是会咬住自己嘴唇。

此时犯罪嫌疑人心中必定有很大的疑虑,审讯人员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嫌疑人疑虑所在,就不要轻易暴露检察机关所掌握的案件情况。

5.嘴巴不断开合。

这是在思考的表现。

犯罪嫌疑人此时开口的可能性较大,审讯人员应该许以政策承诺,积极引导犯罪嫌疑人顺着审讯人员铺好的路走。

6.抿嘴。

这是顽抗到底的表现。

在需要作出重大抉择时,这也是内心坚定的表现。

犯罪嫌疑人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轻易交代的。

此时审讯人员应有策略地引导犯罪嫌疑人,铺出一条路,让其从顽抗中走出来。

7.微张的嘴。

犯罪嫌疑人微微张开嘴巴,很想表达内心的想法,是有话要说,此时审讯人员应注意听他说。

(三)眼睛爱默生曾说:“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言语中了解整个世界,这是它的好处。

”1.突然眯起的眼睛。

这是一种常见的眼部非语言行为,透露了犯罪嫌疑人心中的消极情绪和厌恶感。

当人们看到不喜欢的东西或者感觉到自己受到威胁的时候,常会眯起眼睛来寻求一种自我保护。

眼睛眯成一条缝,避免看到自己不想看到的事物,从而可以保护自己的大脑。

2.眼球快速转动。

在犯罪嫌疑人的伎俩被拆穿的瞬间,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眼球快速多方向转动,是人处在高度紧张下用来快速观察四周的一种本能反应,很难被伪装。

一般来说,眼球转动速度越快,其内心的惶恐程度越高。

3.瞳孔的收缩与扩张。

当人们看到或听到对情绪有刺激作用的信息时,瞳孔大小会发生变化。

当犯罪嫌疑人处于兴奋、高兴的状态时,其瞳孔会明显变大,说明审讯的内容或者事态的发展迎合了其心理愿望;反之,当情绪悲观失望时,其瞳孔就会明显缩小,这也是犯罪嫌疑人心理压力大的表现。

4.游离的视线。

当审讯人员与犯罪嫌疑人谈话时,犯罪嫌疑人的眼神总是闪烁不定,一旦遇见审讯人员的视线后,就会迅速将自己的眼神移开。

这种回避视线的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是一种不愿意被人窥视内心的心理投射。

犯罪嫌疑人的这种表现,其内心隐藏着不想被他人知道的秘密的可能性极大。

(1)左右不稳游离的视线反映了人心中的不安。

这种不安类似于动物被带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视线会上下左右四处打探,甚至原地乱转观察周围。

一旦受到惊吓,它们会立刻按着预先设想好的路线逃跑。

人类的这种反应要比动物隐蔽许多,但只要仔细观察还是可以注意到人眼中的不安。

这正是犯罪嫌疑人内心焦虑、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2)较稳定的游离的视线则是内心厌烦的表现。

目光较稳定地转向一边,则是犯罪嫌疑人对目前谈话失去兴趣的表现。

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因为犯罪嫌疑人处于被审讯的地位,没有办法拒绝审讯人员的提问,必须要维持谈话的状态,但其内心对谈话内容的厌烦却没有办法抑制,会完完全全地表现在视线上。

5.眨眼的含义。

人在正常状态下,每分钟眨眼6-8次,每次眨眼动作只有0.1秒。

犯罪嫌疑人眨眼的频率、单次眨眼时间的长度都向审讯人员传递了信号。

(1)眨眼频率的变化。

高频率的眨眼除了是情绪紧张的表现以外,更是撒谎的表现。

科学观察表明,人在说谎时,眨眼频率首先会下降,因为他想保持冷静,使自己的谎言看上去“不留痕迹”,也就是俗语中的“睁着眼睛说瞎话”。

然而,说谎必然会引起内心的波动,人会情不自禁地感到焦虑、担忧。

这个时候,眨眼的频率会不由自主地加快。

所以,犯罪嫌疑人眨眼频率的先慢后快,是说谎的典型表现。

(2)单次眨眼动作持续时间的延长。

犯罪嫌疑人单次眨眼时,眼睛闭上1~2秒甚至更长,是希望审讯人员从他的视线中消失。

这表明在其潜意识中,对谈话的内容丝毫提不起兴趣,已经十分厌倦。

此时审讯人员应该转变侦查思路,把眼下的问题先放一放。

但如果审讯人员对自己的谈话内容十分有信心,而认定是犯罪嫌疑人内心高傲才会出现以上情况,则可以等待嫌疑人闭眼之时,迅速轻步移动到一旁。

这样突然的举动,会使犯罪嫌疑人再次睁开眼睛时,一时在原视焦点找不到审讯人员,这样能够引起嫌疑人对审讯人员和谈话内容的重视。

(四)眉毛1.低眉。

低眉伴随着眼睛下方的面部皮肤的上提,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眼睛,是人类在面临外界袭击时典型的自我防御反应。

这样的反应也表现出了犯罪嫌疑人内心正在痛苦挣扎。

2.眉毛打结。

这种表情表示犯罪嫌疑人内心极度的烦恼和忧郁。

从医学角度看,慢性疼痛的患者经常会流露出这种表情。

3.单条眉毛上扬。

两条眉毛一条下垂,一条上扬,两条眉毛就像一个侧卧的问号一样。

这表明犯罪嫌疑人正持一种怀疑的心态,此时他正在思考问题。

(五)鼻子1.鼻子的扩张。

在动物世界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当哺乳动物等高级动物鼻孔扩张、露出牙齿时,是在向对方专递攻击的信号。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肺部吸入更多的氧气,从而为战斗或者逃跑作准备。

犯罪嫌疑人做出鼻孔扩张的举动时,表明其内心非常兴奋或者气愤的状态。

这是其呼吸心跳加速,情绪激动、高涨的表现。

2.哼鼻子。

当犯罪嫌疑人鼻子向外哼气时,是其对谈话内容排斥、对审讯人员不屑的表现。

3.鼻头冒汗。

鼻头冒汗是犯罪嫌疑人内心焦虑、紧张的表现。

同时反映了犯罪嫌疑人属于性格比较急躁的人,个性比较要强,做事急功近利。

4.鼻子泛白。

鼻子泛白是犯罪嫌疑人内心恐惧的表现。

说明现在的讯问内容对犯罪嫌疑人很有触动,其内心很有顾忌甚至感到恐惧。

二、犯罪嫌疑人身体语言之体态(一)坐姿1.开放性坐姿。

自然而然地展开身体,常伴随有掌心打开,双眼平视状。

这是犯罪嫌疑人愿意交谈的表现。

2.封闭性坐姿。

交叠的双腿,紧扣的脚踝,紧握的双手,这样的身体语言都暗示出嫌疑人内心的封闭,对外界信息的抵制。

(二)头部1.仰头。

谈话时做出头部后仰的动作是对自己非常自信或者喜欢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高人一等。

犯罪嫌疑人做出此动作是自以为是并心存抵触情绪的。

这也是对审讯人员发出挑衅的信号。

2.低头。

(1)将头深深埋下,一言不发,表示犯罪嫌疑人对审讯人员十分厌恶。

这时候犯罪嫌疑人是一种什么也听不进去的状态,此时对其开展思想攻心将十分困难。

(2)犯罪嫌疑人极力避免与审讯人员双目对视,总是一看见审讯人员就迅速低下头,说明犯罪嫌疑人十分心虚、内疚,有很重要的内容瞒着审讯人员。

(3)把头故意低下,使审讯人员难以观察到其面部表情,但眼睛却并不随着头低下,而是恶恨恨地向上观察审讯人员。

此时嫌疑人对审讯人员心怀着极大的敌意。

3.头撇向一边。

如果犯罪嫌疑人把头撇向一边,不看审讯人员,则说明犯罪嫌疑人心中对正在谈论的事情感到十分的不安,想极力避开审讯人员的追问。

反之,犯罪嫌疑人激动的辩驳,正说明他的清白坦诚,不想被冤枉。

4.点头。

缓缓的点头动作表示犯罪嫌疑人对谈话的内容非常关心与重视,并且对谈话的观点非常赞同。

频率较高的点头则表明犯罪嫌疑人有些不耐烦了,或者是很想尽快结束这段谈话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5.缩头。

此时嫌疑人身体蜷缩,双肩则缓慢上升,整个颈部收缩到就像脖子没了一样;答话的音调低,语音高低差别小,声音缓慢断续。

这些都透露了犯罪嫌疑人悔恨、自惭的情绪。

(三)手势1.双臂交叉的几种含义。

(1)标准的双臂交叉。

右手抓住左手上臂,左手插在右臂下面(左右可以互换)。

这是强烈的排斥或者消极含义的动作,是典型的防御性动作。

人们在公共场合或是陌生人较多的环境很容易做出这样的举动。

犯罪嫌疑人的这种肢体语言是在向审讯人员表达,他不会轻易走出自己的世界,胸前交叉的双臂就像在自己与外界之间筑起了一道屏障。

审讯人员需要做的就是找出犯罪嫌疑人摆出这种姿势的原因,尽快让犯罪嫌疑人转变态度。

因为,否定的姿势是内心消极态度的外在表现,而外在的否定姿势能够强化内心的消极。

审讯人员可以通过给犯罪嫌疑人递一杯水,使其打开自己的手臂,这样使犯罪嫌疑人敞开心扉就容易多了。

(2)双手交叉握住双臂。

这种姿势表明了犯罪嫌疑人内心的紧张和谨慎的态度,是其内心极度压抑的表现。

人们常常通过这种姿势来进行自我安慰和安抚。

(3)双臂握拳交叉胸前。

当犯罪嫌疑人板着脸做出这种动作之时,表明其不仅有极强的防御意识,更有很强的敌意。

此时,审讯人员的话对方很难听进去,当务之急是要安抚他,防止其由防御行为转变为进攻行为。

2.单臂交叉抱于胸前。

这是一种较为隐蔽的自我拥抱,使用一只手臂在自己胸前弯曲后抓住另一只手臂,就像是在拥抱自己。

这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

这种姿势尤其多见于女性,可以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显示出犯罪嫌疑人内心的不安与缺乏自信。

3.尖塔状的手势。

双手的手指交叉,而食指互相顶住,两只手就像一种尖塔一般,这是一种存在内心优势的表现。

因为某些客观或者主观原因,犯罪嫌疑人对审讯人员有内心优势心理,认为局势在自己掌控之中。

这种心理加强了犯罪嫌疑人内心的对抗情绪,审讯人员不能听之任之,为了审讯工作的继续,要立刻打压犯罪嫌疑人的这种对抗心态。

4.用手捂住嘴巴。

这是典型的心口不一的表现。

这种动作源自于孩童时候的长辈不要说谎的教育。

人们在说完谎话后,会迅速用手捂住嘴巴,让自己不再说谎。

无论是用手掌、拳头或者只是几根手指,其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要挡住嘴巴。

5.以手掩面或者摸鼻子。

此时犯罪嫌疑人心中有不想被审讯人员发现的秘密,频繁地做出以手掩面或者触摸自己鼻头的动作,是说谎者在潜意识里企图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以此遮掩面部真实表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