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装配过程

合集下载

模具装配工艺过程

模具装配工艺过程

模具装配工艺过程注塑模具是一种用于生产塑料制品的模具,通常由上模板、下模板、活动模板、蓝牙座、导柱、导套等组成。

注塑模具的装配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配件准备:首先,要对所需的配件进行准备,包括上模板、下模板、活动模板、蓝牙座、导柱、导套等。

对每个配件进行检查,确保其完整无损。

2.上模板加工:上模板一般是注塑模具的主要承载部分,需要进行精密加工。

加工过程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工序。

其中,开料是通过铣床将上模板的轮廓切割出来;铣底是在开料的基础上,对模板的底面进行加工;钻孔是为了安装螺丝等零部件;镟平是为了保证模板安装时的平整度;磨底则是为了提高模板的精度。

3.下模板加工:下模板同样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序,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

下模板的加工过程与上模板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内部需要加工出塑料制品的壁厚、孔洞等结构。

4.活动模板加工:活动模板一般用于开启模具,方便模具脱模。

活动模板的加工工序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

活动模板的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与上下模板的配合度,确保开合顺畅。

5.蓝牙座加工:蓝牙座用于固定上模板和下模板,一般需要进行精密加工。

加工过程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工序。

蓝牙座的加工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其与模板的配合度,确保装配时的精度。

6.导柱、导套加工:导柱和导套用于模具的定位和导向,需要进行精密加工。

加工过程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工序。

导柱和导套的加工过程中,需要保证其尺寸的精度和光洁度,以确保模具的准确定位和导向。

7.模具装配:在进行模具装配之前,还需要清洗和涂抹模具表面,以便于模具的装配和操作。

在装配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将模具各个配件组装起来,修整配合面,调整配合精度,确保模具的功能正常。

通过以上的步骤,就完成了注塑模具的装配工艺过程。

模具装配工艺的质量和精度对于注塑成型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装配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和精度。

模具的装配工艺

模具的装配工艺

第五章模具的装配工艺思考题答案1、什么是模具装配?它有哪些特点?答:根据模具装配图和规定的技术要求,将模具的零件、部件按照一定工艺顺序进行配合和联接,使之成为符合设计要求的模具的过程,称为模具装配.模具装配的特点是:工序集中,工艺灵活性大,工艺文件不详细,手工操作所占的比重较大,要求工人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多方面的工艺知识,另外所使用的设备和装配工具也以通用设备和工具为主.2、模具装配的内容有哪些?答:模具装配过程一般包括准备、组件装配、总装配、检验调试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包括:研究装配图、清理检查零件、准备装配工具(2)组件装配阶段按照各零件所具有的功能进行部件组装。

(3)总装配阶段包括以下内容:1)选择好装配基准件,安排好上、下模的装配顺序。

2)将零件及组装后的部件,按照装配顺序组装结合在一起,成为一副完整的模具.3)模具装配完成后,必须保证装配精度,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4)、检验调试阶段包括以下内容:1)按照模具验收技术条件,检验模具各部分功能.2)在实际生产条件下进行试模、调整、修正模具,直到模具产品合格为止。

3、什么是模具装配精度?它包括哪些方面?答:模具的装配精度是指模具产品装配完成后,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模具的装配精度通常包含四个方面:相互配合精度、相互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相互接触精度。

4、保证模具装配精度的方法有哪些?答: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可归纳为: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修配装配法和调整装配法等四大类.互换装配法是指在装配过程中,零件互换后仍能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

选择装配法是将配合副中的各零件的制造公差放大到经济精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

修配装配法是指各相关模具零件按经济精度加工制造,装配时,则根据需要,再修去指定零件的预留修配量,来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调整装配法是指各相关模具零件按经济精度加工制造,在装配时用改变模具中可调整零件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整件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

教你模具装配的过程

教你模具装配的过程

教你模具装配的过程模具装配是制造业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模具的组装、结构调整、零部件安装等工作。

下面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详细介绍模具装配的过程。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模具装配开始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工作。

这包括模具装配区域的准备、所需零部件的准备以及所需工具的准备。

确保装配区域整洁有序,以便于操作。

根据模具装配的要求,准备好所需的零部件,并检查是否完整、无损坏。

同时,确保所需工具齐全,比如扳手、螺丝刀、千分尺等。

第二步:组装模具在模具装配开始之前,需要先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要求对模具进行组装。

通常情况下,模具装配是通过将各个零部件进行拼装来完成的。

先按照设计图纸上的要求,将各个零部件有序地进行组装。

在组装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零部件组装的顺序和位置,确保组装正确。

同时,根据需要,还需要进行一些结构调整和修正。

第三步:进行功能测试在完成模具的组装后,需要进行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是为了检验模具的性能和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通常情况下,通过对模具进行一系列的试模操作,来检验模具的性能。

具体的测试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具类型和需求进行设计。

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模具的运行情况,检查是否存在问题和不良现象。

如果有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正。

第四步:安装相关附件在进行功能测试之后,如果模具需要配备一些相关附件,比如导柱、导套、排气装置等,需要进行相应的安装。

根据相关设计要求,将附件安装到模具上,并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校正。

确保附件与模具之间的配合良好,能够正常使用。

第五步:进行调试和优化模具装配完成后,需要对模具进行调试和优化。

通过试模和调试操作,检验模具的性能和工作状态。

如果发现问题或不足,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使模具工作更加稳定和高效。

第六步:做好文档记录在整个模具装配的过程中,应当做好相应的文档记录工作。

记录模具的组装过程、测试结果、调试过程和优化方案等。

这不仅有利于后续的改进和维护工作,也有利于对模具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

冲压模具装配工艺

冲压模具装配工艺

第五章模具装配工艺第一节装配尺寸链一、装配尺寸链的概念装配的精度要求,与影响该精度的尺寸构成的尺寸链,称为装配尺寸链。

如图5-1a所示,为落料冲模的工作部分,装配时,要求保证凸、凹模冲裁间隙。

Z/2 一-*工门a)图5-1凸、凹模的冲裁间隙根据相关尺寸绘出尺寸链图,如图5-1b所示。

二、用极值法解装配尺寸链与工艺尺寸链的极值解法相类似。

以图5-1所示落料冲模为例。

解:A1为增环,A2为减环计算封闭的基本尺寸m _ n -1 .A、= Z = A i-為A i二29.74「29 .64 二0.10 (mm )i =1 i +计算封闭环的上、下偏差m _ n」-ESA ESA i - ' El Aj = 0.024 -(-0.016 )= 0.04 (mm )i 亠i h +n」二ESA =0i h ""1求出冲裁间隙的尺寸及偏差为0.10 o"40mm,能满足Z min 二0.10mm , Z max =0.14 mm。

第二节装配方法及其应用范围一、互换装配法1•完全互换法(1)在装配时各配合零件不经修理、选择和调整即可达到装配的精度要求。

n」T\ T2 匚丄=、T ii 二(2)特点装配简单,对工人技术要求不高,装配质量稳定,易于流水作业,生产率高,产品维修方便;但其零件加工困难。

试用范围广。

2•不完全互换法按Tv二..'、T2确定装配尺寸链中各组成零件的尺寸公差,可使尺寸\ 7链政治中个组成环的公差增大,使产品加工容易和经济,但将有0.27%的零件不合格。

适用于成批和大量生产二、分组装配法1 •在成批和大量生产中,将产品各配合副的零件按实测尺寸分组,装配时按组进行呼唤装配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

先将零件的制造公差扩大数倍,按经济精度进行加工,然后将加工出来的零件按扩大前的公差大小分组进行装配。

2 .特点1)每组配合尺寸的公差要相等,以保证分组后各组的配合精度和配合性质都能达到原来的设计要求。

模具的装配过程范文

模具的装配过程范文

模具的装配过程范文模具的装配过程是指将零件、构件和配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装,形成完整的模具。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工具,它能够将原始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工序加工成所需的产品,因此装配过程对于模具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模具的装配过程。

第一步是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所有的组装零件、构件和配件进行全面的清洗和检查,确保其表面没有污染物和缺陷。

然后,要根据装配图纸和工艺要求,对所有的零件进行分类、编号和排列,方便后续的组装工作。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各种必备工具和设备,以及润滑剂和密封材料等。

第二步是组装模具的底座和导向装置。

底座是模具的基础,需要通过螺栓和焊接等方式与导向装置连接,确保其稳固性和牢固性。

导向装置是模具的核心部分,负责定位和引导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的动作。

在组装过程中,要确保底座和导向装置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以保证模具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第三步是装配模具的模板和模具芯。

模板是模具的侧面结构,用于支撑和固定模具的工作部件。

模具芯则是模具的内部结构,用于成型过程中的形状和尺寸控制。

在组装过程中,要注意模板和模具芯的对位和配合,确保其滑动和旋转的自由度,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校正,以确保模具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第四步是装配模具的成型部件。

成型部件是模具的工作部分,通过其结构和形状来实现产品的加工和成型。

在组装过程中,要将成型部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和固定,确保其位置和姿态的准确性。

同时,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工艺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校正,以确保模具的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

第五步是装配模具的辅助装置和附件。

辅助装置是模具的补充部分,用于支撑和辅助模具的工作。

例如,模具护罩、冷却装置和保护装置等。

附件则是模具的附属设备,用于提高模具的使用效率和操作性能。

在组装过程中,要根据需要将辅助装置和附件安装到模具上,并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测试,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稳定性。

第六步是装配模具的液压和电气系统。

液压和电气系统是模具的动力部分,用于实现模具的动作和控制。

模具的装配教案

模具的装配教案

模具的装配教案1. 引言模具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制造各种产品的成型或加工。

模具的质量和组装过程直接影响产品的成型效果和生产效率。

本教案旨在介绍模具的装配过程,并提供一些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学习者掌握模具的装配技能。

2. 模具装配的基本步骤模具的装配过程如下:1.准备工作:检查模具零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所有零件齐全且无损坏。

清洁工作台和工具,以确保装配过程的清洁度和安全性。

2.组装模具底板:将模具底板放在工作台上,根据图纸或指示选择合适的螺栓和螺母,将底板与其他模具零件固定。

根据需要,在底板上安装导向柱或导向套。

3.安装模具芯和模具腔:根据图纸或指示,将模具芯和模具腔放置在模具底板上,并使用合适的夹具和固定装置将其固定在底板上。

确保芯和腔的位置正确,且能够顺利移动。

4.组装其他零件:根据图纸或指示,依次安装模具的其他零件,如导向柱套、导向销、定位销等。

确保每个零件的位置和配合度准确。

5.调整和检查:调整模具的各个部分,确保它们的协调工作和稳定性。

使用专门的量具或测量工具,检查模具的尺寸和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6.试装和试产:安装好的模具需要进行试装和试产,以验证装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根据产品要求,进行模具的试产,检查产品的成型效果和质量,以确定模具装配是否完全正确。

7.清洁和保养:模具装配完成后,及时将工作台和装配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清理干净。

对模具的各个部分进行清洁,以确保下次使用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定期进行模具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3. 模具装配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在模具装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和注意事项:•仔细阅读并理解模具的装配图纸和说明,确保正确理解每个零件的位置和操作方法。

•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进行装配,确保装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螺纹连接时,要注意螺栓和螺母的松紧程度,避免过紧或过松。

•在安装导向柱或导向套时,要保持垂直性和平行性,确保模具的运动顺畅。

模具装配的工艺方法及工艺过程

模具装配的工艺方法及工艺过程

模具装配的工艺方法及工艺过程模具装配是指将各个模具部件按照一定的工艺方法进行组装和安装,以完成整个模具的制造。

模具装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工艺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模具装配的工艺方法以及工艺过程。

工艺方法:1.零件的准备:在模具装配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所有的模具零件准备好,确保其数量和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还要对模具零件进行清洗和防锈处理,以确保零件之间的配合精度和使用寿命。

2.工艺规划:在进行模具装配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工艺规划。

该规划包括工艺路线、装配顺序、装配方法等。

通过工艺规划,可以确保装配过程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问题和错误。

3.零件的装配:根据工艺规划,将各个模具零件进行装配。

装配过程中需要注意零件之间的配合精度和装配顺序。

对于配合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可以采用冷拔、热装、横切等方法进行。

装配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以确保零件的正确配合和装配质量。

4.检测和调试:完成装配后,需要进行检测和调试。

检测主要包括尺寸测量、配合检查、功能检测等。

通过检测,可以发现装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善。

调试主要是对整个模具系统进行试模,测试其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5.调整和修改:根据检测和调试的结果,对模具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调整主要包括尺寸的微调、配合的调整、模腔的矫直等。

在进行调整和修改时,需要注意保持模具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完成模具装配:在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方法后,可以将模具装配工作完成。

完成后需要再次进行检查和确认,确保模具的装配质量和性能。

同时还需要对模具进行清洗、防锈和保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工艺过程:1.准备工作:包括零件清洗、防锈、尺寸检查等工作。

2.工艺规划:制定详细的工艺规划,包括装配顺序、装配方法、检测要求等。

3.零件装配:按照工艺规划,将各个模具零件进行装配。

4.检测和调试:对装配完成的模具进行检测和调试,测试其功能和性能。

5.调整和修改:根据检测和调试的结果,对模具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塑料模具的装配

塑料模具的装配
(3)加工推板和固定板的型芯孔:采用同镗法加工 推板和固定板的型芯孔,然后将固定板型芯孔扩大。
第20页/共22页
第21页/共2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2页/共22页
第14页/共22页
图7 推杆的装配 1-螺帽 2-复位杆 3-垫圈 4-导套 5-导 柱 5-推板 7-推杆固定板 8-推杆 9-支承
板 10-动模板 11-型腔镶块
第15页/共22页
3.推杆的装配与修磨 ①将推杆孔入口处和推杆顶端倒成小圆角或斜度。 ②修磨推杆尾部台肩厚度,使台肩厚度比推杆固定 板沉孔的深度小0.05mm左右。 ③装配推杆时将导套4的推杆固定板7套在导柱5上, 然后将推杆8复位杆2穿入推杆固定板、支承板和型腔 镶块推杆孔,而后盖上推板6,并用螺钉紧固。
图3 螺纹连接式固定型芯
第7页/共22页
对某些有方向要求的型芯,当螺纹拧紧后型芯的实际位 置与理想位置之间常常出现误差,如图4所示。
图4 型芯的位置误差
第8页/共22页
3.单件圆形整体型腔凹模的镶入法如图5所示。 这种型腔凹模镶入模板,关键是型腔形状和模板相对 位置的调整及其最终定位。调整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部分压入后调整 型腔凹模压入模板极小一部 分时,用百分表校正其直边部分。当调至正确位置时, 再将型腔凹模全部压入模板。 (2)全部压入后调整 将型腔凹模全部压入模板以 后再调整其位置。用这种方法时不能采用过盈配合,一 般使其有0.01~0.02㎜的间隙。位置调整正确后,需用 定位件定位,防止其转动。
第17页/共22页
当推杆数量较多时,装配应注意两个问 题:一是应将推杆与推杆孔进行选配,防 止组装后,出现推杆动作不灵活、卡紧现 象。二是必须使各推杆端面与制件相吻合, 防止顶出点的偏斜,推力不均匀,使制件 模时变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推板的导向
2424
2)推杆的安装(图2)
图8.56中,件1与件6用销钉定位,定位后,通过件5在件6上钻出 推杆孔。图b)中,件6、件7用销钉2定位后(图8.55件2),换比件5 顶杆孔的钻头大(0.6~1)㎜对件6上的顶杆孔扩孔。同时一并钻出件7上 的顶杆通孔。卸下件7,翻面扩顶杆大端的固定台阶孔。从而完成顶杆 固定板、支承板、定模板型腔镶件上顶捍孔和顶杆过孔的加工。件1在 下,件6、件7依次叠放(件7装导套,套入导柱上),插入推杆、复位 杆(复位杆的加工、安装与推杆相同)再装上件8(图8.3.21)。件7、 件8用螺钉紧固。
1616
3.检验 检验是一项重要不可缺少的工作,它贯穿于整个工艺过程之中,在 单个零件加工之后,组件装配之后以及总装配完工之后,都要按照工 艺规程的相应技术要求进行检验。 模具装配完工后经过检验、认定,在质量上没有问题,这时可以 安排试模,通过试模发现是否存在设计与加工等技术上的问题,并随 之进行相应的调整或修配,直到使制件产品达到质量标准时,模具才 算合格。
模具的装配过程
11
1、概述 2、模具零件的连接方法 3、模具间隙的控制方法 4、冲压模具的装配 5、塑料成型模具的装配
22
1、概述
1.1模具装配的内容和特点 根据模具装配图样和技术要求,将模具的零部件按照一
定工艺顺序进行配合、定位、连接与紧固,使之成为符合制 品生产要求的模具,称为模具装配 。
模具装配过程是按照模具技术 要求和各零件间的相互关系,将 合格的零件按一定的顺序连接固 定为组件、部件,直至装配成合 格的模具。它可以分为组件装配 和总装配等。
2.装配工作 由于模具属于单件小批生产,所以在装配过程中通常集中在一个 地点装配,装配模具可分为组件装配和总体装配。
(1)组件装配 组件装配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按照装配要求使之成为一个组件 的局部装配工作简称组装。如冲模中的凸(凹)模与固定板的组装、顶料 装置的组装等。
(2)总体装配 总体装配是把零件和组件通过连接或固定,而成为模具整体的装配工 作简称总装。总装要根据装配工艺规程安排,依照装配顺序和方法进行、 保证装配精度,达到规定技术指标。
2121
5塑料成型模具的装配
5.1塑料模具装配: 将完成全部加工,经检验符合图纸和有关技术要求的塑料模具
成型件、结构件以及配购的标准件(标准模架等)、通用件,按总装配 图的技术要求和装配工艺顺序逐件进行配合、修整、安装和定位, 经检验和调整合格后,加以连接和紧固,使之成为整体模具的过程 。
装好的模具,进行初次试模,经检验合格后可进行小批量试生 产,以进一步检验模具质量的稳定性和性能的可靠性。试模中发现 问题,或样品检验发现问题,则须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修配,直至 完全符合要求,
当某个组成环尺寸增大(其他组成环尺寸不变),封闭环尺寸 也随之增大时,则该组成环为增环,以表示,如图8.1中A3、A4。
当某个组成环尺寸增大(其他组成环不变),封闭环尺寸随之减 小时,则该组成环称为减环,用表示,如图8.1中的A1、A2。
66
2模具零件的连接方法
1)压入固定法 将凸模直接压入到固定板的孔中,这是装配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
44
1.2模具装配的工艺方法及工艺过程
模具装配的工艺方法: 互换装配法和非互换装配法。 1.装配尺寸链 在产品的装配关系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表面或轴线间的距离)或
相互位置关系(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等)所组成的尺寸链,叫做装配 尺寸链。
a)装配简图
b)装配尺寸链图
其特征是封闭性,即组成尺寸链的有关尺寸按一定顺序首尾相连接构
图1低熔点含金固定形式
99
3模具间隙的控制方法
1垫片法 图2是在凹模刃口周边适当部位放入金属垫片,其厚度等于单边 间隙值,在装配时,按图样要求及结构情况确定安装顺序。一般先 将下模用螺钉、销钉紧固,然后使凸模进入相应的凹模型腔内并用 等高垫块垫起摆平。这时,用锤子轻轻敲打固定板,使间隙均匀垫 片松紧度一致。调整完后,再将上模座与固定板紧固。该方法常用 于间隙偏大的冲模。
图2用垫片控制凹模刀口处间隙
a)放垫片
b)合模效果调整
1010
2镀铜(锌)法 是在凸模的工作段镀上一层厚度为单边间 隙值的铜(或锌)来代替垫片。由于镀层可提高装配间隙的均 匀性。装配后,镀层可在冲压时自然脱落,效果较好,但增加 工序。
3透光法 如图3,是凭眼睛观察从间隙中透过光线的强弱 来判断间隙的大小和均匀性。装配时,边看边用锤子敲击凸模 固定板,进行调整,直到认为合适时即可。
成封闭图形,如图8.1所示。组成装配尺寸链的每一个尺寸称为装配尺寸
链环,图8.1共有5个尺寸链环,尺寸链环可分为封闭环和组成环两大类。
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是装配后的精度和技术要求。
55
(1)封闭环 在装配过程中,间接得到的尺寸称为封闭环,它往 往是装配精度要求或是技术条件要求的尺寸,用A0表示。
(2)组成环 在装配尺寸链中,直接得到的尺寸称为组成环,用 Ai表示。
攻丝,完工之后旋入螺钉并紧固; 4) 以下模座的底平面定位,平磨凹模刃口,保证刃口面的装配
要求。
1919
(4)装配上模座 1) 在凹模刃口周边放上适当厚度的金属片,控制单边的间隙; 2) 把凸模组件的凸模刃口平放入凹模型腔中(3~4)㎜,用等
高铁垫平面; 3) 检查凸、凹模之间的间隙情况,保证均匀即可; 4) 把上模座的导套对正下模座的导柱轻轻合上,平放在垫板上; 5) 观察没有问题后,将整个模座压紧在工作台面上; 6) 配钻、铰上模座板与固定板的定位圆销孔,完工之后打入定
法,两者的配合常采用H7/n6或H7/m6。 装配后须端面磨平,以保证垂直度要求。压入时为了方便,要在
凸模压入端上或固定板孔入口处应设计有引导锥部分,长度为(3~5) mm即可。
77
2)铆接固定 凸模尾端被锤和凿子铆接在固定板的孔中,常用于冲裁厚
度小于2mm的冲模。该方法装配精度不高,凸模尾端可不经淬 硬或淬硬不高(低于30HRC)。
图3抽芯滑块装配
2626
5.3塑料成型模具典型结构的装配
2727
热塑性塑料注射模
2828
1.装配要求 1) 装配后模具安装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不大于 0.0时推杆和推件板动作必须保持 同步。 4) 合模后,动模部分和定模部分的型芯必须紧密接触。 2.装配顺序
交付合格的商品模具为止的全过程称为塑料模具装配工艺过程 。
塑料模具装配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2222
1)装配者应熟知模具结构、特点和各部功能,确定装配顺序和装配 定位基准以及检验标准和方法。
2)所有成型件、结构件都无一例外地应当是经检验确认的合格品。 检验中如有个别零件的个别不合格尺寸或部位,必须经模具设计者或技 术负责人确认不影响模具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不影响装配。 配购的标 准件和通用件也必须是经过进厂入库检验合格的成品。
3)装配的所有零、部件,均应经过清洗、擦干。有配合要求的,装 配时涂以适量的润滑油。装配所需的所有工具,应清洁、无垢无尘。
4)模具的组装、总装应在平整、洁净的平台上进行,尤其是精密 部件的组装,更应在平台上进行。
5)过盈配合(H7/m6、H7/n6)和过渡配合(H7/k6)的零件装配,应在压 力机上进行,一次装配到位。无压力机需进行手工装配时,只能使用木 质或铜质的榔头。
33
模具装配工艺规程 是指导模具装配的技术文件,也是制订模具生产计划和进 行生产技术准备的依据。 模具装配工艺规程包括:模具零件和组件的装配顺序,装 配基准的确定,装配工艺方法和技术要求,装配工序的划分以 及关键工序的详细说明,必备的二级工具和设备,检验方法和 验收条件等。
特点:模具装配属单件装配生产类型,工艺灵活性大。大 都采用集中装配的组织形式。模具零件组装成部件或模具的全 过程,都是由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固定的地点来完成。
3)螺钉紧固 将凸模直接用螺钉、销钉固定到模座或垫板上,要求牢固 ,不许松动,该方法常用于大中型凸模的固定。
88
4)低熔点合金固定 如图1所示,是将凸模尾端被低熔点合金浇注在固定板孔中, 操作简便,便于调整和维修。 该方法常用于复杂异形和对孔中 心距要求高的多凸模的固定,减轻了模具装配中各凸、凹模的位 置精度和间隙均匀性的调整工作。
2323
5.2组件装配 (1)推出机构的装配
1)推出机构导柱、导套的装配(图1) 将件7、件8在件6上划线取 中后,配钻、铰工艺销钉件2的固定孔(根据模具的大小,工艺销钉 定位可取4个、6个或8个),装定位销。再根据图纸要求,划线、配 钻、配铰导柱孔(从件6向件7、件8钻镗之后,在件7、件8上扩孔至 导套9,达装配尺寸要求,将导套压入件7)。
1717
4.2冲压模具装配案例 1.单工序冲裁模的装配实例 (1)装配前准备工作,分析阅读装配总图
1)通过读图领取或整理所需要的标准模架、 标准件;
2)通过读图确定凹模在模架上的装配位置, 尽量保证压力中心位置在冲压中心;
3)考虑装配时如何保证凸模与凹模间隙的均匀程度; 4)按名细表清点装配零件,并对凸、凹模等主要零件进行直 观检查,保证装配质量,然后领取其他辅助物料、标准件。 5)清理装配工作台面和各类工具及工艺装备等。
(2)清点零件、标准件及辅助材料 按照装配图上的零件明细表、首先列出加工零件清单,领出相
应的零件等进行清洗整理、特别是对凸、凹模等重要零件进行仔细检 查,以防出现裂纹等缺陷影响装配;其次列出标准件清单、 辅助材料 清单,准备好的橡胶、铜片低熔点合金、环氧树脂、无机粘结剂等。
1414
1515
(3)布置装配场地 装配场地是安全文明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将画线平台和钻 床等设备清理干净。还将所需待用的工具、量具、刀具及夹具等工艺 装备准备好。
1818
(2)装配凸模、固定板为一个组件 1)把凸模压入到固定板中,并铆接; 2)铆接之后把凸模末端的大平面磨平,保证按触面的平面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