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S患者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ARDS的护理常规

ARDS的护理常规

A R D S的护理常规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护理一.概念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袭击后出现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急性肺损伤(ALI)最严重阶段或类型。

二.评估要点1.病史评估2.病情评估(1)精神神经症状的评估。

(2)生命体征的评估。

(3)呼吸情况的评估。

(4)缺氧程度的评估。

(5)体征的评估。

(6)辅助检查及化验结果的评估。

3.皮肤情况的评估4.评估出入量是否平衡。

5.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

三.护理1.一般护理执行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2.休息与饮食3.氧疗一般予高浓度面罩吸氧,必要时加压给氧,使Pao2≥60mmHg或SO2≥90%,应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调节吸氧流量。

观察氧疗效果,如氧分压始终低于50mmHg,需行机械通气治疗,最好使用呼吸末正压通气。

4.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清楚的患者指导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无力咳嗽或神志不清的患者及时清除其呼吸道分泌物。

5.心理护理ARDS的患者因呼吸困难预感病情危重,常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护士要关心安慰患者,解除思想顾虑,必要时床边陪护,增加安全感。

6.用药护理按医嘱及时准确用药,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患者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静滴时速度不宜过快,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神志变化以及动脉血气的变化,以便调整剂量。

7.病情监测(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呼吸困难的程度。

(2)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情况:有无发绀球结膜水肿等。

(3)检测心率心律及血压末梢循环情况。

(4)观察意识状态及精神神经症状,尽早发现肺性脑病的表现。

(5)观察和记录每小时尿量和出入量。

(6)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生化检验结果,了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

8.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多进水或应用化痰药物稀释痰液。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护理常规

肺泡水肿
ARDS会导致肺泡充满液体,阻碍气体交换。AΒιβλιοθήκη DS的病因感染 创伤 烧伤
呼吸道感染和脓毒症是引起ARDS的最常见原因。 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后可能引起ARDS。 严重烧伤可导致肺部损伤并引发ARDS。
ARDS的临床表现
1 呼吸困难
患者常常出现呼吸急促、气促,甚至嗜睡。
2 低氧血症
血液中氧气含量降低,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本演示将介绍 ARDS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护理常规。
什么是ARDS?
ARDS是一种危重疾病,主要特征是肺部发炎和肺泡水肿。通常由感染、创伤、肺部疾病等因素引起。
肺部发炎
ARDS会导致肺部组织受损和炎症反应加剧。
希望通过本演示,您对ARDS的护理常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谢您的聆听。
3 全身感染
ARDS常伴随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ARDS的护理目标
保持呼吸道通畅
使用吸痰器清除分泌物,减少 气道阻塞。
促进氧气供应
给予氧气疗法,维持合适的氧 合水平。
监测液体平衡
定期检查体液情况,避免液体 过多或不足。
ARDS的护理措施
“冷静而果断的护理干预是帮助患者战胜ARDS的关键。”
1
机械通气
支持性机械通气能够维持患者呼吸功能,增加氧合水平。
2
体位翻转
定期改变患者体位,帮助通气和氧合。
3
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等药物控制感染和炎症。
ARDS的预后和并发症
预后
并发症
ARDS的预后取决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治疗方法。 ARDS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肺纤维化等并发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治疗一、定义是发生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并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ARDS为严重的ALI (急性肺损伤)。

二、命名ARDS被人们认识的历史悠久,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就发现有相当多的战士, 伤亡时表现出严重缺氧和呼吸衰竭,因尸检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充血性肺不张”,就命名为“创伤性湿肺”(traumatic wet lung),以后又有学者发现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严重缺氧和呼吸衰竭,就根据各自发现的不同病因、临床特点和病理改变,相继将其命名为创伤后广泛性肺萎缩(posttraumalic massive pulmonary collapse)、气浪肺(blast lung)、休克肺(shock lung)>充血性肺不张(congestive atelectasis)等30余种命名。

ARDS的首次命名于1967年,当时的A并不是急性(acute),而是成人(Adult),这是为了和因先天性肺泡发育不全导致的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IRDS)相区别。

上世纪60-70年代,经过很长时间的争论,于1982 年在北京召开专题会议,将其更名为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

1992年欧美召开ARDS专题讨论会,虽然仍未ARDS,但A已经由Adult (成人)改为Acute(急性),并沿用至今。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化学性因素:吸入毒气、烟尘、胃内容物及氧中毒等/肺内因素—►物理性因素:肺挫伤、放射性损伤/ (直接)、化学性因素:重症肺炎(此为国内ARDS主要原因)病因/\ /严重休克∖感染中毒症肺外因素严重非胸部外伤(间接)、了大面积烧伤' 大量输血、急性胰腺炎、药物或麻醉品中毒四、病理生理改变ARDS主要病理特点是肺实质细胞损伤,主要病理改变是肺广泛性充血水肿和肺泡内透明膜形成。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处理与护理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处理与护理

2 呼吸训练
通过深呼吸、咳嗽练习等,帮助患 者恢复肺活量,改善气体交换功能 。
3 运动训练
根据患者的体力状况,进行适度的 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耐受性 。
4 体位引流
5 营养指导
通过拍打、震动等方法,帮助患者排出肺部的分泌物,改善 通气功能。
提供合理的营养指导,帮助患者补充营养,增强体力,促进 康复。
ARDS的循证护理
最新指南
遵循最新的ARDS诊疗指南, 例如柏林标准和美国胸科学会 (ATS) 指南,确保治疗方案的 科学性和有效性。
随机对照试验
参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 结果,例如肺保护性通 气策略和俯卧位通气,选择最 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患者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例如年 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大程 度地提高疗效和降低风险。
康复科
负责患者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 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 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感染科
负责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根据患者的感 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神经科
负责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如 谵妄、脑缺血等。
心理科
负责患者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克服焦 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并提供家人教育 和心理疏导。
ARDS的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耐力 ,改善呼吸功能。
职业治疗
帮助患者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 能,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言语治疗
帮助患者改善吞咽功能,减少 误吸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
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促进康复。
ARDS的心理支持
减轻焦虑
ARDS患者常伴有焦虑和恐惧 ,医护人员应耐心解释病情, 帮助患者了解治疗方案,减轻 焦虑情绪。

《ICU 内 ARDS 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护理个案》

《ICU 内 ARDS 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护理个案》

《ICU 内 ARDS 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护理个案》一、疾病概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

ARDS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严重感染、创伤、休克、误吸等。

ARDS 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常见的危重症之一。

机械通气是治疗 ARDS 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机械通气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压伤、氧中毒等。

因此,对 ICU 内 ARDS 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护理至关重要。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 肺内因素:如肺炎、误吸、肺挫伤等直接损伤肺组织的因素。

2. 肺外因素:如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烧伤等间接损伤肺组织的因素。

(二)发病机制1. 炎症反应:各种致病因素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 等,引起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引起肺水肿和肺不张。

2.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导致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萎陷,肺顺应性降低,引起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3. 肺内分流增加:肺组织损伤后,肺内分流增加,导致静脉血掺杂,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4.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组织损伤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无效通气增加,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三、临床表现(一)呼吸困难是 ARDS 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表现为呼吸急促、费力,呼吸频率可达 30-50 次/分以上。

(二)顽固性低氧血症尽管给予高浓度吸氧,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仍低于 60mmHg,甚至更低。

(三)咳嗽、咳痰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痰液多为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

(四)发绀由于低氧血症,患者可出现口唇、指甲床等部位发绀。

(五)其他症状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

四、治疗要点(一)机械通气是治疗 ARDS 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氧合功能。

ARDS的治疗及护理

ARDS的治疗及护理

ARDS的发病机制
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等非心源性原 发病的基础上,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 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间质及肺泡水肿, 导致急性低氧血症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以肺容量减少;肺顺应性降低;肺部影像学 表现为非均一性渗出性病变。
致病因子 ( 内毒素、创伤等 )激活单核吞 噬系统,使中性粒细胞激活, 导致白细胞在肺微 循环中趋化、集聚并与血管内皮粘附, 大量释 放氧自由基、蛋白水解酶、花生四烯酸类脂
ARDS的治疗
治疗肺间质水肿,应限制入水量,控制输液, 合理补液,适当使用利尿剂,促进水肿消退; 在ARDS后期输入血浆蛋白,可提高胶体渗 透压,有利于间质水肿的回收;
纠正微循环障碍 主要用a-R阻滞剂,血管扩 张剂,糖皮质激素及抗血小板凝聚剂等;
肺外器官功能支持和营养支持; 治疗原发病。
Hale Waihona Puke 弥漫性肺毛细血管损害肺毛细血管内皮损伤
肺CAP通透性↑ 肺间质和肺泡水肿 肺顺应性,肺容积↓
II型肺泡细胞损伤 肺不张,透明膜形成
缺O2
V/Q比例失调 弥散功能障碍
ARDS病理生理
ALI为ARDS的 早期阶段
少数一周 内可缓解
多数5-7日进入 亚急性期
部分14日出现 呼吸衰竭
肺间质和肺泡 纤维化
ARDS的专科护理
用药护理 按医嘱及时准确给药,并观察疗效及不 良反应,使用呼吸兴奋剂静点时速度不宜过快,注 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神志变化以及血气变化, 调节剂量;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呼吸频率、节 律及深度;缺氧有无改善;监测心率、心律及血压; 意识状态及神经精神症状;观察和记录每小时尿量 和出入量;监测血气分析和生化检查结果,了解电 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

ARDS护理常规

ARDS护理常规

-*-------------------------------------------------*-
ARDS 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要点
1、生命体征:T、P、R、BP、SPO2
2、呼吸:有无呼吸窘迫、气促、紫绀、肺部啰音等
3、有关化验检查:血气分析 PaO2,PaCO2,PH 等
4、每小时尿量、出入平衡
【常见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
2、低效性呼吸型态
3、活动无耐力
4、潜在并发症:气压伤
5、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失调
【护理措施】
1、治疗护理
(1)氧疗:根据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及临床情况遵医嘱随时调节吸入氧浓度、呼吸模式及参数,建立人工气道者按人工气道护理常规进行,使用呼吸机按呼吸机护理常规进行。

(2)用药护理:使用抗炎、平喘、利尿、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2、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3、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必要时给予管饲或静脉营养。

4、休息与运动:急性期卧床休息,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被动运动,降低氧耗。

ARDS 护理常规。

ARDS护理常规

ARDS护理常规

ARDS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应用机械通气。

ARDS多发生严重创伤,发
病早期易被原发病掩盖。

如患者呼吸窘迫、气促,R>35次/分,且进行性加重,肺内有呼吸湿罗音,SpO2在90%以下,血气分
析PaO2<8Kpa,应及时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病情4—12
小时测血气一次,根据血气调节呼吸机参数。

2、及时有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同时观
察氧饱和度,HR变化,SpO2<85%,心率>130次/分,应停止吸
痰,增加氧浓度,减少气管痉挛的发生。

3、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护理,防脱落。

4、基础护理、口护、翻身、扣背、经常改变体位,以有利于体位
引流。

用呼吸机同时下胃管,减轻胃胀气,注入流质饮食,增
加抵抗力,注意出入液体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护理常规
【症状护理】
1、呼吸困难的护理。

(1)取坐位或半坐位。

(2)病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空气洁净清新。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比例的变化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准确记录出入量。

2、咳嗽、咳痰的护理
(1)观察咳嗽性质、时间,有无痰液产生。

(2)嘱患者多饮水,以湿润呼吸道。

(3)指导病人深呼吸和有效地咳嗽。

协助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出痰液。

(4)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治疗。

3、紫绀的护理
(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减少耗氧量。

(2)呼吸困难给予高枕卧位或半卧位,持续给予高浓度纹丘里面罩吸氧。

(3)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防止过饱。

(4)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体温、脉搏、呼吸、紫绀发生的部位、程度,有无烦躁,呼吸困难等,必要时采动脉血送血气分析检查。

(5)注意呼衰早期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呼吸兴奋剂,及时通知医生。

【一般护理】
1.执行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3.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协助进食。

4.给高浓度氧气吸入,必要时加压给氧。

为防止氧中毒,应注意观察氧分压的变化,使其维持在60-70毫米汞柱即可。

如氧分压始终低于50毫米汞柱,需行机械通气治疗,最好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5.给予特别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发现吸气时肋间隙和胸骨上窝下陷明显,呼吸频率由快变慢,节律不整,经大流量吸氧后,紫绀仍进行性加重,应随时通知医师,并协助抢救。

6.仔细观察病人有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迹象,如出现皮肤、粘膜、呼吸道、阴道等处出血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7.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应遵照医嘱及时输入新鲜血液及补充液体。

输入量不宜过多,滴数不宜过快,以防诱发或加重病情。

随时测量中心静脉压,正常值5-12毫米汞柱,低于5毫米汞柱示血容量不足;若高于15-20毫米汞柱,示有心功能明显衰弱,应通知医师,并监护心肺功能。

8.静脉应用呼吸兴奋剂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如发现患者面色潮红、抽搐等,应减慢药液滴速,通知医师。

9.做好病情观察和出入量记录,注意观察血压和每小时尿量。

10.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呕吐物和分泌物,以防窒息。

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按时翻身变换体位,以免加重肺部感染。

11.遵照医嘱随时测定血气分析,根据血氧分压调节呼吸机给氧流量,心电图检查以及有关生化送检等,以协助医师监测各生命指标的动态变化。

12.备好抢救用品,如氧气、人工呼吸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吸痰器、呼吸兴奋剂、强心剂、利尿剂等,并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健康指导】
1.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

2.适当锻炼身体,劳逸结合,保持生活规律,心情愉快,增强机体抵抗力。

3.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戒烟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