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牦牛绒精梳混纺纱生产工艺研究

合集下载

牦牛绒面料的染色工艺研究

牦牛绒面料的染色工艺研究

牦牛绒面料的染色工艺研究摘要:牦牛绒面料是一种高档面料,因其柔软、保暖和豪华,深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在染色工艺方面,牦牛绒面料存在一些挑战,如染料的吸附性能和色牢度等。

本文通过研究牦牛绒面料的染色工艺,探讨了影响染色效果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1. 引言牦牛绒面料是由具有高纤维密度的牦牛绒制成的,其独特的纤维结构赋予了其出色的温暖性和舒适度。

然而,由于牦牛绒面料的纤维表面光滑且色素分子较大,导致了染料的吸附性能较差。

同时,牦牛绒面料在染色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和化学物质的影响,从而影响染色效果和色牢度。

因此,研究牦牛绒面料的染色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2.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择了三种常用的染料(甲染料、乙染料、丙染料)进行实验。

首先,为了评估染料对牦牛绒面料的染色效果,我们将牦牛绒面料和染料在不同的浸泡时间、温度和浓度下进行染色。

然后,通过测量染料的吸附率和牦牛绒面料的色牢度来评估染色效果。

最后,我们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改进的染色工艺。

3.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在染色过程中,温度、浸泡时间和染料浓度对牦牛绒面料的染色效果和色牢度有显著影响。

较高的温度能够提高染料的吸附率,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牦牛绒面料的纤维变硬。

适当的浸泡时间是确保染料均匀分布和充分渗透的关键。

同时,较高的染料浓度能够提高染色效果,但过高的浓度会导致染色不均匀和色牢度下降。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建议在50-60°C的温度下、30-45分钟的浸泡时间和1-3%的染料浓度下进行牦牛绒面料的染色。

4. 改进方案为了提高牦牛绒面料的染色效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方案:4.1 优化染色剂的选择:选择具有较好吸附性能和色牢度的染料,以确保染色效果和牦牛绒面料的品质。

4.2 表面处理:通过改变牦牛绒面料的表面处理,提高其与染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增强染料的吸附性能。

4.3 预处理工艺:在染色之前,对牦牛绒面料进行预处理,以改善其纤维结构和表面活性,提高染料的渗透性。

牦牛绒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研究

牦牛绒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研究

牦牛绒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研究牦牛绒面料,作为一种高档面料,因其柔软舒适、保暖性好而备受青睐。

然而,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对人体健康同样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牦牛绒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并介绍研究相关成果。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紫外线以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紫外线是太阳光的一种组成部分,分为紫外A、紫外B和紫外C三种。

其中,紫外A和紫外B是对人体影响最大的两种。

紫外A可以穿透大气层,直接照射到地面,而紫外B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只有一小部分能到达地面。

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对人体肌肤和眼睛产生不可逆的伤害,包括皮肤晒伤、光老化以及患皮肤癌的风险增加。

缺乏防紫外线性能的面料无法为人提供有效的保护。

而牦牛绒面料作为一种密度较高、织物紧密的高档面料,其天然的纤维结构使其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线性能。

为了研究牦牛绒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许多学者和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他们通过实验、测试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牦牛绒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其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是通过紫外线透射率测试评估牦牛绒面料的防护效果。

实验过程中,使用特定的测试机构对牦牛绒面料进行暴露测试,然后根据设定的评价指标,评估面料对紫外线的阻挡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牦牛绒面料能够较好地阻挡紫外线,具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此外,科研人员还通过对牦牛绒面料的成分分析,深入研究了面料纤维结构与防紫外线性能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牦牛绒中的特殊纤维构造以及天然的色素含量为面料提供了额外的防护功能。

这些特点使得牦牛绒面料具有较好的防紫外线性能。

除了实验室中的研究,还有相关研究对牦牛绒面料进行了室外实测。

科研人员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季节收集了不同部位的牦牛绒样本,在相同紫外线条件下对其进行测试。

结果显示,即使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牦牛绒面料仍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性能。

这一结论进一步验证了牦牛绒面料的独特性能。

尽管牦牛绒面料具有防紫外线性能,但仍有改进空间。

部分研究者通过对牦牛绒面料进行物理和化学处理,进一步提升其防紫外线性能。

高支精梳纯纺牦牛绒机织纱关键技术研究

高支精梳纯纺牦牛绒机织纱关键技术研究

混 合充 分 、 梳理柔 和 的优点 , 以最 大程 度减小 纤 维损 伤、 确保 条 干均匀 和 强 力 为 宗 旨, 据纤 维 较 短 、 根 加
工 过程 对纤 维难 以 控制 的特 点 , 过 对关 键 设 备 和 通 工 艺 的改 进 研 究 和 试 验 , 现 精 梳 高 支 化 生 产 的 实
( 2道 , 2 2 一 粗 纱 ( 4 3 一 细 纱 ( A 0 ) 络 A7) A5 ) F 58 一
原则 , 降低 纤维 损伤 、 理顺 直 、 制 浮 游纤 维 ” 以“ 梳 控
为宗 旨进 行工 艺设 置和关 键机 构 的改造 。
筒一 并 线一 倍 捻 。
2 1 和 毛 加 油 .
究 。E m i j c q . o - a : n f q e m。 ls @
织 面料 奠定 基础 。
第4 0卷
第 1 期 1
毛 纺科 技
W O l e t eJ u n l O xi o r a T l — 7 — — —
21 0 2年 1 1月
1 牦 牛 绒 精 梳 机 织 纱 的 生产
化 纺 纱 的技术 瓶 颈 , 使 对 牦 牛绒 纤 维 的加 工 至 今 致 仅 局 限于 粗纺 粗支 或半 精 纺 混 纺 的技 术水 平 , 终 始 无 法进 人 高档 轻 薄 面料 应 用 领 域 , 成 高 档 原 料 的 造 浪费 。近 年来 随着 面料 向轻 薄 化 、 档化 方 向发展 , 高 科技 人 员 开始 尝试 对牦 牛绒 纱 的精梳 加 工技术 进行 工 艺研 究 和改 进 , 用 的工 艺路 线主 要有 : 采 混 纺棉 型 工艺 路线 : 合加 油 ( 2 2 一 棉 型梳 混 B6 )
中 图 分 类 号 : S 0 . 1 T 12 36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3 1 5 ( 0 2 l 0 60 1 0 — 6 2 1 ) 1 0 —4 4

精梳纯纺牦牛绒制条技术研究

精梳纯纺牦牛绒制条技术研究

精梳纯纺牦牛绒制条技术研究倪春锋【摘要】基于对牦牛绒纤维的特性分析,研究采用精梳毛纺工艺流程生产纯纺精梳牦牛绒条的方法.对各工序工艺措施和设备改造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重点对和毛加油、梳毛成条和针梳工序的梳理点布置、速度、定量、隔距等参数进行了阐述.通过产品试纺与物理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精梳毛纺工艺流程能对较短的牦牛绒纤维实现精梳制条,与棉型制条工艺相比,绒条纤维顺直、条干均匀,为后道加工精梳高支机织纱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毛纺科技》【年(卷),期】2012(040)008【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精梳;牦牛绒条;工艺措施【作者】倪春锋【作者单位】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张家港215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2.316牦牛绒是中国特有的纺织原料,由生长在海拔3 km以上的西部高寒地区的牦牛身上采得,牦牛绒纤维纯净环保、光泽柔和、弹性强、手感滑糯、中空保暖,具有比羊绒更好的弹性、吸湿放湿性、耐磨耐起球性和纤维强力。

细度在20 μm以下的牦牛绒具有唯一能与羊绒媲美、甚至超过羊绒的服用性能,是继羊绒之后的又一种高档纺织原料[1—3]。

但是牦牛绒纤维长度短且差异大、呈不规则弯曲,比电阻高、纺纱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故采用传统设备纯纺时可纺性较差、成条成纱难度大[4—5]。

常见的产品主要是牦牛绒手编绒线,粗纺牦牛绒衫、裤,粗纺大衣呢等,且基本为混纺产品,产品附加值低。

至今国内外对牦牛绒的加工多采用棉型纺纱工艺路线,生产粗支纱或精纺混纺纱[6—7],尚未出现采用毛型工艺路线生产纯纺精梳牦牛绒条和高支纯纺精梳纱的报道,这使牦牛绒纤维几乎无法应用于精梳纯纺高档面料,特别是高档机织面料的生产。

本文通过工艺研究和设备改造,根据对不同牦牛绒原料的生产试验分析,提出纯纺牦牛绒精梳制条工艺,为后道生产精梳纯纺牦牛绒高支纱奠定了基础。

产品规格见表1。

采用毛型精梳成条工艺:原绒预处理→和毛加油→精纺梳毛→头道针梳→二道针梳→精梳→三道针梳→成球(绒球)。

牦牛绒混纺超细羊绒纱线开发应用

牦牛绒混纺超细羊绒纱线开发应用

牦牛绒混纺超细支羊绒纱线开发及服用性能介绍服装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就已出现,古代人把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做成粗陋的"衣服"用以护身。

从早期的兽皮、草木皮到后期的动物毛、麻、棉类粗加工制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这原本主要用于遮羞的物品赋予了更多的外观和服用性能的需求。

现在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人工合成纤维应用到我们的服装中,但天然纤维制品生产出的服装仍具有人工纤维所不能替代的优点。

众所周知,保暖性能最为突出的仍然是天然的动物皮毛制品,而应用最多的当属羊毛类纤维制品,但羊毛类服装的洗后毡缩性也一直被人们所诟病,其洗后尺寸不稳定、手感变僵,这些缺点也大大降低了羊毛类制品的服用耐洗性能。

羊绒类产品虽然较羊毛的耐洗性有改善,但因其产量稀少,高昂的价格和日常的保养也使得很多人望而却步。

今年来随着自然环境和生态因素的制约,羊绒的产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为此,我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开发动物纤维的各项性能,以期通过先进的纺纱、印染和后整理技术寻求找到从各方面都接近或更优于羊绒纤维的产品。

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对比发现生长在中国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高寒草原的特有牛种,被称作”高原之舟”的牦牛是现今发现生活在海拔最高的哺乳动物,耐高寒可达到零下40摄士度,据研究发现牦牛自身带的细绒毛占到其全身毛量的50%,如此大量的贴身细绒是其能抵御严寒的最好工具,将牦牛绒和羊绒在显微镜下对比观察可以明显发现,牦牛绒的髓质层如同竹节状,具有比羊绒更好的中空结构,这就使牦牛绒比羊绒拥有更好的保暖性及透气性。

牦牛绒具有手感滑糯的特点,主要因其纤维较细、短,这就给牦牛绒的可纺性提高了难度,我们采用牦牛绒和其他类似纤维进行不同配比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牦牛绒搭配美利奴丝光羊毛混纺可有效改善牦牛绒纤维短可纺性差的缺点,最终又通过不同配比混纺进行正交实验(图一)优选出牦牛绒和美利奴丝光羊毛的最佳配比而开发出能完全凸现两种纤维的优良性能且可纺性大大提高的牦牛绒/羊毛混纺产品:2/26NM80%牦牛绒/20%美利奴丝光羊毛纱线。

西藏牦牛毛户外面料开发

西藏牦牛毛户外面料开发

西藏牦牛毛户外面料开发一、项目现状分析(1)产品介绍牦牛起源于青藏高原,是唯一能在海拔5000米以上生活的哺乳动物。

牦牛凭借自身的绒毛与粗毛,可以抵御着零下30℃-40℃的严寒。

牦牛绒也被誉为“雪绒”,直径小于20微米,长度为3.4~4.5厘米,具备弹性强、光泽柔和、手感光滑等优点,是和山羊绒品质相似的高级纺织原料;粗毛直径大于55um,长度在20cm以上,外形平直少弯曲,表面光滑,刚韧而有光泽,毡缩性差。

绒毛可作针织衫和机织面料;粗毛可作衬垫织物及帐篷、毛毡、沙发垫料,牦牛尾毛可作装饰品和假发等产品。

牦牛每年采毛一次,成年牦牛年产毛、绒量约4公斤,其中粗毛和绒毛的占比为2:1;幼龄牛年产毛、绒合计约为1.30kg,其中粗毛和绒毛各占一半;混合毛料市场收购价约65元每公斤,因此仅原毛料收购一项,每头成年牦牛就能为藏区牧民平均增收520元。

(2)牦牛毛市场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而牦牛毛产业目前青黄不接。

河北省清河县是全国最大的羊绒原料加工集散地、全国最大的羊绒纺纱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羊绒制品产销基地,有着“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的美誉。

同时全国65%的牦牛毛也在清河进行集散、粗加工至全国各地。

牦牛毛属于比较小众的动物纤维,所以与牦牛毛相关的深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研发能力弱,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

清河的牦牛毛分梳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

目前牦牛毛使用最多的也是牦牛绒产品。

牦牛绒柔软滑糯、弹性好、蓬松保暖,用其织成的针织品外形丰厚、绒毛平顺、手感滑腻柔软、保暖性好,且不易毡缩、起球,深受消费者喜爱。

我国对牦牛绒的开发利用早在牦牛驯养初期就已开始,随着剥鳞技术和低温等离子改性等先进工业技术在纺织工业中的广泛应用,牦牛绒的用途越来越多,产品品质也越来越高。

我国牦牛种类丰富多样,有17个地方品种和1个培育品种,不同品种牦牛之间的毛绒产量和品质存在差异。

目前缺乏对各品种产毛性能和毛品质性状的系统性研究,相关研究单位联合起来开始对我国各牦牛品种的毛绒生产概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对毛绒品质进行评价,这将为加工企业收购绒原料,满足工业连续化机械生产需求提供参考数据。

牦牛绒细特纱纺纱技术研究

牦牛绒细特纱纺纱技术研究

关 键 词 : 牛 绒 ; 伸 细 化 ; 纺 ;细 特 纱 ; 络 纺 牦 拉 精 赛
中 图分 类 号 :S 0 .1 T 12 36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15 (02 叭 -0 1 3 10 —4 6 2 1 ) 0 1 — 0
S u n t e hn l g f s i i a a hm e e fn a n t dy o he t c o o y o p nn ng y k c s r ey r i
A b t a t Th uai fy k c s m e e i o d, i i t r lt xie m ae i1 Isfb ri h re n sr c : e q l y o a a h r s g o t t snau a e tl tra . t ie ss o tr a d r ltv l o r e, S i i h r e o p n i g in y r wih a c s me e Th s a e b s d n h eai ey c a s O t s a d r t s i n n f e a n t y k a h r . i p p r a e o t e c a a trsi s o a a h ee, u e a a a h ee a d l n e iig y k c s m ee t pnn n v h r ce it fy k c s m r c s d r w y k c s m r n se d rzn a a h r o s i i g f e i
y r y s m iwo se p n i g a d wo se pi n n r c s , t e e a e r w a c s a n b e - rt d s i n n n r td s n i g p o e s h r r a y k a hme e s miwo se r e — r td

牦牛绒的纺纱技术研究

牦牛绒的纺纱技术研究

牦牛绒的纺纱技术研究1. 引言牦牛绒是中国特有的珍贵天然纤维,因其出色的保暖性和柔软舒适的手感而受到广泛关注。

纺织品行业对牦牛绒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研究牦牛绒的纺纱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牦牛绒纺纱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不同纺纱工艺对牦牛绒纤维特性和纺纱质量的影响。

2. 牦牛绒的特性牦牛绒纤维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牦牛绒纤维直径细腻,通常为15-20微米,比其他纤维更细;第二,牦牛绒纤维具有较长的长度,常在3-5.5厘米左右;第三,牦牛绒纤维具有极佳的弹性和柔软度,同时具备优异的保暖性能。

这些特点使得牦牛绒成为一种独特的纺织原料。

3. 牦牛绒纺纱技术研究方法为了研究牦牛绒纺纱技术,我们首先收集了大量的牦牛绒样品,进行了物理性能测试,包括纤维长度、直径、弹性等方面的指标。

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不同的纺纱工艺,包括纺纱机械的选择、纺纱参数的调整等,对牦牛绒纤维进行纺纱试验。

通过对纺纱产物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和纺纱质量评价,分析不同纺纱工艺对牦牛绒纺纱性能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纺纱机械的改进研究,提升纺纱产能和纺纱质量。

4. 牦牛绒纺纱工艺的优化在牦牛绒纺纱工艺中,纺纱机械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我们对不同型号的纺纱机进行了比较试验,发现牦牛绒在某些纺纱机上纺纱效果更佳。

同时,我们通过对纺纱参数的调整,包括牵伸度、前滑度和后滑度等,对牦牛绒进行纺纱试验。

结果表明,合理调整纺纱参数可显著提高牦牛绒纺纱质量。

此外,我们还在纺纱机械的改进方面进行了研究,例如提高称簧器转速、改善牵引辊的设计等,有效提升纺纱产能和纺纱质量。

5. 牦牛绒纺纱产物的性能评价通过对不同纺纱工艺下的牦牛绒纺纱产物进行物理性能测试,我们发现纺纱工艺对牦牛绒纺纱产物的性能有显著影响。

纺纱工艺的改进可提高牦牛绒纺纱产物的纺向强度、柔软度和保暖性能。

同时,我们还对牦牛绒纺纱产物进行了触感评价和穿着试验,得出结论:经过优化的纺纱工艺能够提高牦牛绒纺纱产物的用户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支牦牛绒精梳混纺纱生产工艺研究邢丽娟;刘新金;苏旭中;谢春萍;李建明【摘要】由于牦牛绒纤维的长度短、长度离散率大,很难实现牦牛绒纯纺高支纱的生产,因此文章采用脱色牦牛绒纤维与丝光羊毛纤维、蚕丝纤维和水溶性维纶纤维进行混纺,以提高牦牛绒纤维的可纺性.采用毛纺、棉纺设备相结合,纺制130 Nm 的牦牛绒混纺高支纱,且水溶溶解后,纱线支数达到185 Nm.细纱机采用四罗拉网格圈型紧密纺装置,使得纱线中纤维轴向集聚,毛羽减少,条干均匀度提高,并且对纱线的强力、条干、毛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置各工序工艺,实现了牦牛绒混纺开发高支纱的可能,且纱线各项性能经过测试,符合机织围巾用纱的要求.%As the length of yak cashmere is short and the discrete of yak cashmere is large,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production of pure spun high count yarn by yak cashmere. In this paper,the bleached yak cashmere was blended with mercerized wool fiber,silk fiber and water soluble vinylon fiber to improve the spinnability of yak cashmere. The 130 Nm blended yarn of yak cashmere can be spun with wool and cotton spinning equipments, and when it is dissolved in water,the count of the yarn can be reached by 185 Nm. The method of four-rollers compact spinning with lattice apron is used and the fiber in the yarn with the method is concentrated in the fiber axis. At the same time,the hairiness of the yarn is reduced and the evenness of the yarn is improved. The strength of yarn, the evenness of yarn and the hairiness of yarn are also messured in the paper.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developing high-count blended yak-cashmere yarn can be realized by reasonable setting of each process, andthe performance of yarn is tested which is fit for the requirements of yarn for woven scarves.【期刊名称】《丝绸》【年(卷),期】2018(055)003【总页数】6页(P39-44)【关键词】牦牛绒;高支纱;紧密纺;断裂强力;条干;毛羽【作者】邢丽娟;刘新金;苏旭中;谢春萍;李建明【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苏中孚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张家港215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34.5牦牛绒纤维具有柔软滑糯的手感,弹性好,蓬松保暖,光泽柔和等特点,是毛纺行业的高档原料,用其制成的针织品不仅有这些优点,且不易毡缩、起球等,深受消费者喜爱[1]。

但是牦牛绒纤维刚度较大,在纺纱过程中蓬松、难以抱合紧密,不易成纱成条,纺高支纱存在很大的困难[2]。

倪春锋等[3]采用毛型纯纺精梳制条与棉型混并纺纱相结合,开发了牦牛绒/棉细特衬衫纱。

陆如等[4]通过合理设置工艺参数加之在生产中调整关键工序的技术参数,开发了14.7 tex牦牛绒/竹浆纤维/长绒棉混纺赛络纱,制成的面料具有柔软的手感和良好的悬垂性,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性。

轻薄产品生产关键在于高支纱的生产,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发牦牛绒混纺高支纱,加工生产轻薄、柔软、滑爽、飘逸、时尚的牦牛绒产品,极大地解决了市场对牦牛绒高支纱线品种的需求[5]。

本文根据原料的特点,将牦牛绒纤维与丝光羊毛纤维、蚕丝纤维、水溶性维纶纤维混纺,利用毛纺、棉纺设备相结合,细纱机采用四罗拉网格圈紧密纺[6]开发牦牛绒混纺高支纱,使得混纺纱线兼具牦牛绒滑糯丰满的手感、蚕丝柔和的光泽、丝光羊毛的防缩水及抗起球性能,为机织围巾用纱提供了很好的原料。

1 试验1.1 原料所选的牦牛绒纤维、100支羊毛纤维条、蚕丝纤维条、水溶性维纶纤维条的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纤维的性能指标Tab.1 The performance index of fiber原料线密度/dtex 细度离散率/%平均长度/mm长度离散率/%15mm以下短绒率/%混纺比/%脱色青牦牛绒3.4924.0925.9039.3019.7024.50100支羊毛纤维条2.7420.7065.2038.002.8024.50蚕丝纤维条1.2921.4053.5032.903.9021.00水溶性维纶纤维条2.2615.2040.0031.202.5030.001.2 测试仪器与环境YG 020A电子强力机、YG 155A型纱线捻度仪(常州市第一纺织设备有限公司),YG 133B/M条干均匀度测试仪(苏州长风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USTER ZWEIGLE HL400纱线毛羽测试仪(瑞士茨威格技术有限公司)。

测试环境温度:(20±5)℃,相对湿度:60%±5%。

1.3 纺纱工艺流程利用脱色青牦牛绒/丝光羊毛/蚕丝/水溶混纺开发高支纱,根据纤维性能可知,应采用纤维条混条达到所要求的混纺比,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纤维之间长短差异较大,采用单纤维混合,在梳毛制条过程中隔距设置不当,对纤维损伤较大,产生毛粒较多,不利于纺纱的顺利进行;二是由于纤维之间基本性能指标差异较大,采用散纤维混和,会使得纤维混合不均匀、落绒增加,影响纱线混纺比;三是脱色青牦牛绒、丝光羊毛在和毛及混条时,需要加入和毛油、抗静电剂,减少在梳理过程中对纤维的损伤,但是水溶纤维遇水在一定温度下会产生溶解,从而影响纱线混纺比。

综上所述,采用条子混纺,可大大提高成纱质量和品质,纺纱工艺流程如下:牦牛绒制条工艺流程:和毛加油(B262改装)→梳毛(B272A改装)→针梳(GN5,2道)→精梳(PB28)→针梳(GN5,2道)混条、纺纱工艺流程:混条→针梳(GN5,2道)→混条→针梳(GN5,2道)→复精梳(PB28)→针梳(GN5,2道)→混条→针梳(GN5,4道)→预粗(FM5P)→粗纱(JWF1425改装)→细砂(JWF2506改装)2 纺纱关键工序技术要点2.1 和毛加油牦牛绒纤维抱合力差,经过和毛加油,可以增加纤维间润滑,减少纤维在梳理过程中产生的纤维损伤[7],本文使用江苏中孚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超级和毛油”,使得纤维之间抱合力增加30%。

加入抗静电剂减少纺纱过程中纤维产生静电及飞花,由于本文采用的牦牛绒纤维经过脱色处理,纤维本身就会产生一些损伤,故和毛油和抗静电剂应比未脱色牦牛绒纤维加入量多一些,可保证纺纱的顺利进行,提高纱线品质。

工艺配置见表2。

表2 和毛加油工艺参数Tab.2 The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mixing the wool with oleine oil产品和毛加油量/%抗静电剂加入量/%回潮率控制/%闷放时间/h脱色青牦牛绒0.50.222242.2 梳毛梳毛工序考虑到牦牛绒纤维长度较短,且长度离散率较大,故不适合在传统的精纺梳毛机上进行梳理成条。

通过对B272A梳毛机进行改造,可以减少梳理过程中对纤维的损伤,降低短绒率,在改造过程中要防止较短的绒纤维沉积到针布底部,引起塞车或成网时毛网破洞甚至无法成条[8]。

牦牛绒纤维经过预处理后,纤维含杂少、绒团少,故去除预梳锡林1与胸锡林3、胸锡林3与大锡林7之间的除草辊及预梳锡林1与胸锡林3之间的打草刀,仅保留转移辊2和转移辊6,将原预梳锡林上的3对工作辊-剥毛辊改为1对工作辊-剥毛辊分梳,将大锡林上的5对工作辊-剥毛辊改为4对工作辊-剥毛辊,改进后的梳毛机,减少了多个分梳点,很大程度降低了纤维在梳理过程中产生的损伤。

经过试验证明,该工序仅使牦牛绒纤维长度损失0.3 mm,对牦牛高支纱的开发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改造后B272A梳毛机见图1,梳毛工艺参数见表3。

1-预梳锡林,2-转移辊,3-胸锡林,4-剥毛辊,5-工作辊,6-转移辊,7-大锡林,8-托毛辊,9-道夫图1 B272A梳毛机改造后的梳理装置示意Fig.1 Device schematic of B272A carding machine after transformation表3 梳毛工序工艺参数Tab.3 The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carding process产品预梳锡林转速/(r·min-1)胸锡林转速/(r·min-1)转移辊转速/(r·min-1)锡林转速/(r·min-1)道夫转速/(r·min-1)生条定量/(g·m-1)锡林与工作辊四点隔距/mm脱色青牦牛绒4560150110950.2、0.180.16、0.142.3 针梳为了防止绒条在进入梳箱前产生意外牵伸,改进针梳机喂入机构,在导条平台采取传送带主动喂入梳针。

通过针梳工艺的合理配置,消除纤维在梳理过程中产生的前弯钩和后弯钩,一道针梳可减少后弯钩纤维,二道针梳减少纤维的前弯钩纤维,针梳工序也使得纤维进一步混合均匀。

采用小牵伸、小隔距、轻定量、低车速工艺。

针梳工艺参数配置见表4。

表4 针梳工序工艺参数Tab.4 The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gilling process 工序喂入根数/根牵伸倍数/倍隔距/mm车速/(m·min-1)下机条重/(g·m-1)头针82.5253516二针34.8253510三针(精梳后)73.5284020四针(精梳后)44.3284018.62.4 精梳毛条在上精梳之前,通常需要先经过针梳上机,使纤维得到一定程度的伸直,这样可大大提高精梳机的制成率及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