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世界的的普遍联系(力的相互作用 微中子)

物质世界的的普遍联系(力的相互作用 微中子)
物质世界的的普遍联系(力的相互作用 微中子)

物质世界的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联系的条件性是指任何联系都必然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事物彼此互为条件。同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因素就是这个事物的条件。“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观点。

联系的普遍性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二是任何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也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相互联系着的事物或现象不同,它们的联系方式也就不同。另一方面,同是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和形式。

事物联系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等。

2、联系与系统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为系统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论则进一步证实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系统是由诸要素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性质和功能并不是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所具有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了新的性质和更大的功能,即“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因此,不能把系统具有的整体性质和功能还原为各个要素所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只有在与整体以及其他要素的有机关联中,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而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也只能存在于其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之中。

系统的层次性是指,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在一种联系中是系统,在另一种联系中又是构成系统的一个要素。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同时又是构成其他系统的一个要素。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最大的系统。

系统的开放性是指,任何系统都不是孤立的和封闭的,而是处于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之中的,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不同系统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以及信息交换的过程。

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也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是事物诸要素构成的统一体,部分则是构成这个统一体的各个局部和方面。整体和部分之间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因此,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存在;二是指部分只有在与整体的有机联系中才能获得自身存在的条件,只有作为整体的构成要素,部分才能拥有自身的功能,部分也不能脱离整体而存在。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联系中是整体的东西,在另一联系中则可以转化为部分的东西,反之亦然。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市场营销13-2班 第一组组员:宋雅琴,宋俊,胥雪,孙建惠,汤庄兰,孙磊

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是互相联系的。整个物质世界就是以多种形式相互联系的整体。人离不开大自然所提供的各种物质生活资料,而任何人又不能不与社会发生各种联系,孤立的人是不存在的。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我认为,认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来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不要只看到某一部分、某一方面的联系,而忽视其他部分、其他方面的联系。 第二,必须抓住事物中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第三,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要特别避免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倾向。 (二)世界的运动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变化、发展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分别使用这三个范畴时,它们各有侧重。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世界上没有永世长存的事物。唯物辩证法不仅一般地承认运动变化,而且还认为世界是由低级

到高级的永恒发展过程,世界的发展是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前进过程,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挡的规律。我认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因此,新事物能快速的成长,最终战胜旧事物。第二,新事物优于旧事物。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前提下孕育而成,它克服了旧事物的缺点,并且添加了一些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它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了旧事物。 (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我认为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前者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世界。而后者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它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相当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出于不停的运动中,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不仅有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

高中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3)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4)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5)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理解: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分析: (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2)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明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 (2)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二、【重点、难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4、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联系的相关知识和要求,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四、【方法点津】: (1)阅读教材,概括出联系观点的原理内容。 (2)结合联系的三特征,深入领会联系观点的方法论要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搜集具体事例,说明怎样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五、【课文导语】: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第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世界是不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的普遍性 ◇课堂探究:你能说出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吗? ◇探究提示:例如,我们的身体健康与学习之间的联系等。(同学们可结合自己的实例回答。) 1、联系的含义及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中学任建民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 (3)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以及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联系含义的提炼与概括,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能运用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及其意义的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与具体事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瞧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2)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过程中作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探讨法、归纳法、联系实际法。 四、教学过程 7、1、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 【导入新课】 通过第一、二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了世界的本原“就是什么”的问题(就是物质的)。那么这个物质世界的状态又就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物质世界处于怎样的状态,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首先请大家瞧一段视频 多媒体播放《唇亡齿寒》 学生思考:1、典故中唇与齿就是一种什么联系? 2、世界上有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 教师: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她们之间就是有联系的。那什么就是联系,联系有什么特征,以及学习了联系的有关原理,对您有什么启示呢,这就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进入新课】 【板书】7.1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 探究1、教室外的花草开得如此灿烂,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略) 教师:花草的灿烂既得益土壤阳光等外部条件,还得益于花草本身的根茎叶等内部条件。所以说,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

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Φιλοσοφ?α/ Philosophia (哲学)是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希腊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两部分构成的动宾词组,philein是动词,指爱和追求,sophia是名词,指智慧。希腊文Philosophia的含意是爱智慧,爱智慧这个动宾词组表述和界定的事情或事物,就是人类为了提高认识思维能力,为了更有智慧而进行的思想认识活动。最早使用philosophia(爱智慧)和philosophos(爱智者)这两个词语的是毕达哥拉斯。据蓬托斯的赫拉克利德在《论无生物》中记载,当毕达哥拉斯在同西库翁或弗里阿西亚的僭主勒翁交谈时,第一次使用了philosophia(爱智慧)这个词语,并且把自己称作philosophos(爱智者)。毕达哥拉斯还说,在生活中,一些奴性的人生来是名利的猎手,而philosophos(爱智者)生来寻求真理。他明确地把爱智者归到了自由人的行列,也把自由和真理联系在了一起。 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不管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确,但是他们的想法之所以有别于迷信的原因在于,这些哲学家是以理性辅佐证据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他们提出了有关形而上学,知识论与伦理学的问题,至今依然。某些现代哲学家认为,直到今日的哲学理论依旧只是在为他们三人做注脚而已,仍离不开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换言之即使数千年后,我们依旧在试著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这也代表着我们依然为这些问题或是这些问题所延伸的更多问题而感到困惑。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单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单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单选)如果只见事物之间的区别不见联系,就会把本来有联系的事物孤立起来,孤立地把世界,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煞事物之间质的界限,把世界看成是不分彼此的混沌状态,这是相对主义的观眯。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单选)联系具有多样性。 (多选)事物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 (二)世界的运动发展 (单选)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单选)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多选)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第二,新事物优起于旧事物。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第三章-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电离: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阿尔法粒子(氦)易发生电离,但易被阻挡 (电离只能由高能粒子发生) 粒子:1·激发态:(低能态-高能态)M ~M+ 和电子 剥离内层电子即激发过程(电离过程) 2·退激发态:由高能态-低能态 直接电离与间接电离 直接电离: 间接电离: 强电离弱电离中等电离

二· 放射源接收器(检测器) 射程计算:电子对/距离 - 电离强度 (二)·贝塔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中等电离辐射) 质量小 - 作用于电子(核外电子)上 作用于物质时引起直接电离 致辐射:用轰击重金属核 (三)·伽马 X射线 光电效应:光子能量小于1.0 电子伏特 光电子:由光电效应引起的所剥离的自由电子 内层电子被剥离后产生“空穴”使得外层电子进入内层被称 为俄歇电子 康普顿散射: 0.2-5.0 电子伏特 部分能量被吸收剩余的继续作用 高能光子散射角度较小 低能光子散射角度较大

即受光子能量影响 电子对:光子能量大于1.02 电子伏特产生正电子负电子正负电子湮灭释放能量(质量变为能量并释放光子能量与之前相 同)但能量来源于之前的光子 光子与物质之间的作用>30种 原子序数与光子能量关系图(包含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 (四)·中子 中子一般来源于核反应 快中子能量高速度快 弹性散射:小核 非弹性散射:大核 中子俘获:减速以后的中子(也是快中子)会发生被俘获后发出伽马射线 (大原子如铱192) 热中子:由快中子蜕变

快电子重带电粒子 快电子的速度大;重带电粒子相对速度小; 快电子除电离损失外,辐射损 失不可忽略;重带电粒子主要通过电离损失而 损失能量; 快电子散射严重重带电粒子在介质中的运动径迹 近似为直线 阿尔法射线与束缚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电离,激发 贝塔射线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电离,激发,致辐射伽马射线 X射线光电反应 -----光子被吸收 康普顿散射----光子被散射 弹性散射------产生两个光子 中子非弹性散射------ 光子 中子俘获-------其他辐射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全章概述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新课程学习 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的含义。 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的、联系的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二)进行新课

一、联系的普遍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4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 1、联系是普遍的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4页“相关链接”以及“名言”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2、什么是联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综合上面所学内容,思考什么是联系?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的客观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5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人与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破坏生态不利于人的生存。 1、为什么说联系是客观的? (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如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联系)在人类产

1唯物辩证法知识点讲解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唯物辩证法 知识点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和永恒发展)。本期知识点主要内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 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在这一知识点中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方法论意义: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所谓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 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系统: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下面我们列举几道这部分知识点涉及到的历年真题,以便同学们理解理论内容。 2005年多项选择题: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AC)【解读】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部分关于普遍联系观点的理解与应用。根据知识点可知: A、C是正确选项, B、D是错误观点、错误选项。社会领域的联系离不开人的活动,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复习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习目标定位】 框题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 度、价值观目 标 识记理解分析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 系的含 义 1.联 系的普 遍性 2.联 系的客 观性 3.联 系的多 样性 1.联系实例,具体分析、把 握联系的普遍性的实质 2.联系实例,具体分析事物 之间的联系,认识和把握事物之 间的真实联系,明确联系的客观 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 系 3.通过联系的多样性分析、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 件,从而认识把握联系的条件性 1.培养抽象思维能 力,学会从具体事实和 材料中概括出一般结 论 2.培养辩证思维能 力,学会用联系的观点 辩证地看问题 3.提高判断正误、 是非的能力,认识把握 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 观察社 会现象和自 然现象,俯世 界是普遍联 系的,学会用 联系的观点 看问题 【课前预习填空】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2.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含义,就是之间以及的、、。(3)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第二,每一事物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三,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3、联系的客观性 (4)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和。(6)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 (7)联系和多样性含义。 (8)事物的联系是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9)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课题: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 授课班级:高二、7班 教者:王筱筠 课型:授新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概念,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与条件性,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都就是客观的。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事物都不就是独立存在的,分析关于联系的现实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相关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杂的联系中认识与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内在联系,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运用联系的观点瞧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瞧问题。 【教学重点】 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 【教学难点】 人为事物的联系就是客观的,联系具有条件性。 【教学方法】 归纳法、案例法、讲授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了解学生的出席情况。 2、导入新课: 老师:几年前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大家还有印象不?2008年的危机席卷全球,中国也受到了影响。 投影显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有着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了(PPT上显示相关的图)。受次贷危机的影响,东莞的大型港资企业合俊玩具公司倒闭(PPT上显示相关图)。 问题讨论:通过前面的两段材料,思考美国次贷危机与中国企业经营困难有什么联系,并能得到什么启示?给2分钟的思考时间。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老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能准确瞧到美国金融危机与我国企业倒闭直接存在的联系,美国与中国相距得很远,但也受到了危机的影响,使我国的很多企业受到了制约。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世界就是相互联系的。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存在联系。今天,我们就以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探讨。 3、讲授新课: 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板书) 知识点(一) 联系的含义(板书):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纲2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1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1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⑴识记:世界观。 答: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 答: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一元论。 答: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 二元论。 答: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主观唯心主义。 答: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 答:客观唯心主义则把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答: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

运动和静止。 答: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静止或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时间和空间。 答: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实践的本质。 答: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答: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⑵领会:哲学基本问题。 答: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答: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答: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运用:(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二)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从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教学重点 联系的三个特性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案例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5分钟 在前一段时间,我们结束了第二单元的学习,讲新课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这个单元进行简单的回顾【播放幻灯片1】第二单元的4—5课,对世界是什么,也就是唯物论部分有了系统的学习,这部分中我们知道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第六课认识论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世界能否被认识、怎样被认识的知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进入一个新单元,共同探讨一个新内容:世界是怎样的?也就是辩证法。我们所学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的辩证法被叫做唯物辩证法。整个唯物辩证法单元的结构体系是这样的,大家把教材

第52页,快速的浏览一下,【播放幻灯片2】好,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三大块内容,包括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实质与核心以及根本要求。 下面我们就开始第一部分的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第一部分:联系的概念(3分钟) 导入:以鸟—虫—粮食的漫画引出 提问:这幅漫画是否体现出事物的什么呢?那么联系到底指什么呢?大家看教材第54页,找到联系的概念。【幻灯片联系的概念图】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得出联系是发生在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那么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内部联系还是外部联系的?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是? 好,知道了什么事联系,那么联系又有什么特征呢? 第二部分:联系的普遍性(8分钟) 导入:[幻灯片联系普遍性图] 1、任何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内部联系) 即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举例)。 2、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外部联系)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举例)。 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自然界、人类社会(客观世界);人的思维(主观世界)都是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的。 提问: 我们刚刚认识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那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注意: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但是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缺乏一定的条件,任何两个事物也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例:只有具备了氧气、水、适当的温度等必要条件,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存在和发展起来;撒哈拉沙漠的石头和南极的企鹅;你和奥巴马 第三部分:联系的客观性(12分钟) 导入: (1)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按实践的类型联系可分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如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前就存在了,它们当然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人类实践的产物,呈现着“人化”的特点。

物质世界的的普遍联系(力的相互作用 微中子)

物质世界的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联系的条件性是指任何联系都必然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事物彼此互为条件。同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因素就是这个事物的条件。“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观点。 联系的普遍性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二是任何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也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相互联系着的事物或现象不同,它们的联系方式也就不同。另一方面,同是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和形式。 事物联系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等。 2、联系与系统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为系统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论则进一步证实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系统是由诸要素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性质和功能并不是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所具有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了新的性质和更大的功能,即“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因此,不能把系统具有的整体性质和功能还原为各个要素所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只有在与整体以及其他要素的有机关联中,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而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也只能存在于其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之中。 系统的层次性是指,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在一种联系中是系统,在另一种联系中又是构成系统的一个要素。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同时又是构成其他系统的一个要素。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最大的系统。 系统的开放性是指,任何系统都不是孤立的和封闭的,而是处于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之中的,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不同系统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以及信息交换的过程。 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也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是事物诸要素构成的统一体,部分则是构成这个统一体的各个局部和方面。整体和部分之间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因此,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存在;二是指部分只有在与整体的有机联系中才能获得自身存在的条件,只有作为整体的构成要素,部分才能拥有自身的功能,部分也不能脱离整体而存在。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联系中是整体的东西,在另一联系中则可以转化为部分的东西,反之亦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世界是普通联系的 一、考点突破 1. 联系的含义; 2.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3. 理解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二、重难点提示 1.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2. 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要点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要点2:联系的普遍性 【核心突破】 例:蝴蝶效应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核心归纳】(抄到课本上) 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误区点拨】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那是否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联系是普遍性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因为世界上每一个具体联系都是有条件的。 例:李强同学与珠穆朗玛峰存在着联系吗? 李强与珠峰都是具体事物,所以他们之间的联系需要一定的条件。假如李强去攀登珠峰,那二者就有联系;如果没给任何条件,那么就无法判断二者有无联系。 所以,认为因为联系具有普遍性,所以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的观点是错误的。 要点3: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核心突破】 【重要提示】 联系具有客观性,意味着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要尊重客观联系,不能主观

马克思(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3.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4.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5.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要特别注意避免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人们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从事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往往是因为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了间接联系。 6.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变化、发展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分别使用这三个范畴时,它们各有侧重。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变化侧重于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具体内容的改变,包括事物的性质、数量、位置、结构、形态等方面的改变;发展是指事物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鲜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简答) 答:①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②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③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简答)答: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中心的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③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④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1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斗争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12.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15.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质课教学设计知识分享

【导入新课】 “雾霾”是今年被大家提及最多的词语之一,现在可以看到很多人出行大多都戴厚厚的口罩,尤其是城市里。那么,提起这两个字,你们会想起什么呢? 【进入新课】 第一环节感悟联系 多媒体播放北京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视频《燃煤、机动车、扬尘成污染元凶》学生思考(自主学习):1、引发雾霾天气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是自然原因,哪些是人为原因? 教师:通过这个视频,学生能够概括出引发雾霾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人类社会不合理活动,以及人类缺乏环保意识,与此同时,也让学生们了解到雾霾对人类有如此大的危害。这让学生自己就明白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整个世界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即很好的掌握了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 【板书】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板书】(二)、联系的特点 1.联系的普遍性 (1)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 (2)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之间)(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整个世界) 【学生讨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那么能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呢”? 引导思考:美国大西洋彼岸的一块石头和××同学有没有联系? 师生小结: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是指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是说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 教师: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对于我们做事情有什么启示呢? 【板书】2、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生通过自主概括雾霾成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环节探究联系 过渡:联系具有普遍性,这是联系的第一个特点。下面我们看联系的第二个特点以上我们知道人类和天气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人类通过不合理的活动影响和改变天气系统平衡同时也遭到雾霾的惩罚,这说明了什么唯物论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略) 教师: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人类与雾霾天气的关系,学生很容易想到规律客观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这个基本观点去看问题,办事情。这个问题是辩证法部分的逻辑起点,也是本课内容的逻辑出发点。本框题共设三个目:第一目论证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第二目论证了联系的客观性,证明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三目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它各框节以本框为前提和基础,并以本框为线索来展开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以及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难点:客观性和多样性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部分,它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物质的),那么这个物质世界的状态又是“怎么样”的呢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那在这节课当中,我们要开始学习第七课——唯物辩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 导学案

政治必修四学案6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3.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4.坚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1.世界是物质的,也是和变化发展的,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联系是普遍的。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3.世界是一个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没有一个事物是的。 4.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事物的联系就其与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6.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 7.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和间接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等。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8.我们在认识世界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知识点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的辩证关系,掌握的方法。 2.整体与部分是互相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或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 3.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 4.整体与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5.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的关系。系统是由相关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6.我们应当树立观念,掌握的方法,用综合的认识事物。 【必背要点】 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1)原理: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 第一节世界是普遍联系 第一框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了解联系的含义,理解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课前搜集资料,培养学生从错综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认识和发现事物联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学生自身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使学生懂得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忌主观随意性;掌握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知道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查找联系以及人们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建立了新的联系的事例。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视频播放】成语故事《唇亡齿寒》 教师:典故中两个国家之间、唇和齿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师: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再看漫画《可怕的惩罚》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案例:《蛇、青蛙和蜈蚣》——体现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食物链的存在,生动地体现了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其实,不只是在生物界,在整个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学生展示: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事物存在着联系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联系的特点(板书) (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