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的音乐作品

合集下载

怀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怀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冼星海作品介绍
• 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 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 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 音乐》。 音乐》。 • 1931年创作了《风》、《游子吟》、《 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 年创作了《 》、《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 等十余首作品。 游子吟》、《 小调小提琴奏鸣曲》 年创作了 • 1935年回国后,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 年回国后, 年回国后 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 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话剧 》、《大雷雨 《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 1935年至 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 年间, 》、《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 年至 年间 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 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 》、《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 《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 》、《在太行山上 作品。 在太行山上》 去》、《在太行山上》作品。 • 1938年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年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 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年创作了不朽名作 •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 年去苏联学习、 年病逝于莫斯科。 年去苏联学习 工作, 年病逝于莫斯科 此间,写有交响曲《 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 》、《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 》,管弦乐 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 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 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 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此外还写 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 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 了《聂耳 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 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三十五篇。 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三十五篇。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 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音乐家故事 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课件ppt

音乐家故事  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课件ppt
黄河边,定主意, 咱们一同打回去!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唱》 这是一首男声对唱、重唱与混声合唱歌曲。 这一乐章比较有特色,曲调吸取山西民歌的音 调写成,乐器也是采用了民间常见的鼓、锤, 还有木鱼的声音。使乐曲变得通俗,通过两位 流亡在黄河边上的老乡互抒胸臆,反映了千百 万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悲惨遭遇。两位流亡的 曲调速度由慢到快,乐章末尾又是结合急促的 男声,使整个乐章的主题变得更加鲜明。
音乐家故事 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达日黄河
黄河公伯峡
• 冼星海(1905-1945) 中
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积极 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 《救国军歌》、《游击军歌》、 《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 唱》、《在太行山上》等各种 类型的音乐作品。由于他对发 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 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 光荣称号。
《黄河对口曲》 《黄河怨》 《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
• 第四乐章《黄水谣》
• 在小提琴的协奏下,乐章渐渐铺开,二
• 合部速女度唱声很形慢合式,唱就也女渐象声渐在开诉合始说唱了着。心混她中声们的的痛合演苦唱唱。
紧接着,在短促的一阵敲鼓后,有男生 合唱混入。 • 这一乐章中,以女生二部合唱为主,在 于揭露、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入侵华北以 来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诉说民众生活中 的苦恨。
光未然,原名张光 年,1913年出生在湖 北光华县。1927年在 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 作。1935年创作了 《五月的鲜花》歌词,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 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 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 国。
什么是大合唱? 由什么形式组成?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水谣》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保卫黄河

由《黄河大合唱》看冼星海音乐作品特色

由《黄河大合唱》看冼星海音乐作品特色

由《黄河大合唱》看冼星海音乐作品特色冼星海是中国音乐家冼廷璁之子,原籍广东叶县瑞金镇(今属恩平市),幼年随父学习音乐。

后曾在广州中山大学预备学习音乐,1927年赴南京金陵大学学习留学费结构专业,任音乐学团团长。

毕业后在国内多所大学任职,1933年赴德国柏林作曲学习,参加了刚刚成立的“中国驻德音乐队'',是湖南省澧县鞍庄冼家人。

他在1936年归国任河南大学音乐系教授兼管弦乐团团长,赴黄河边的河南省洛阳市,团结两岸市民落实“金戈铁马,永不为奴”的主题,用优美的乐曲为当地民众打气壮胆,同时鼓励他们勤劳致富。

乐曲旋律雄壮,庄严。

乌龟深深地鼓励人们大胆面向未来,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昂扬激情。

《黄河大合唱》是在鼓舞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奋发图强的杰作,它象长河般,象神话和历史般,象生活和力量般的澎湃向前。

音乐为有悲壮感的,辉煌壮丽而奔腾激昂的旋律来表达强烈感情。

《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根据黄河形象所作的一部合唱曲。

歌词除川岛芳子以外,都是冼星海和如何五的力作,表达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它采用了合唱、交响乐和表演的形式,具有戏剧性的特点,激动人心的旋律和抒情的旋律,它是一曲发自灵魂深处,满含深情厚意的音乐诗篇,展示了我国民族精神的崇高风貌。

《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特点是:1.音乐旋律高亢激昂,节奏鲜明有力,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力,表达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豪迈激情。

2.音乐表现了丰富的情绪,旋律抒情,节奏跳跃,表达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

3.音乐戏剧性强,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旋律悲壮华丽,充满了戏剧冲突的张力,表达了黄河的伟大和中国人民的勇敢。

冼星海的音乐作品特色是他富有激情和感情,旋律优美而庄严,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他的音乐作品多以民族主义和革命主题为基调,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注。

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他通过丰富的旋律和和声,巧妙地表现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使听众能够深入地感受到其中的内涵和情绪。

浅谈中国经典声乐作品《黄水谣》的演唱处理分析(1)

浅谈中国经典声乐作品《黄水谣》的演唱处理分析(1)

1 绪论1.1 研究背景《黄水谣》作为我国近代声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一,同时也是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经典作品。

被许多老师看做女声的必唱曲目,因为其歌曲平易近人、音调朴素,被广泛应用于日常声乐教学当中。

由于这部作品出自冼星海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黄河大合唱》当中,全曲感情蕴含丰富,令人无法轻易忘怀。

因此如何运用声音来表达出这首声乐作品的深刻内涵,经过艺术处理后完美体现歌曲的情感,这其中涉及的手法和途径。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体会并且诠释《黄水谣》的魅力,深刻探讨与研究它的艺术风格、歌唱技巧、作品分析等就显得格外重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若使一部声乐作品演唱成功,在表演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将所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听众,达到声与情的高度统一,离不开优秀扎实的演唱功底和演唱技巧。

同时为使经典继续渊源长流,随着时代迅速变迁,演唱技巧不断丰富演变,对经典歌曲的二次艺术创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既能保留经典本身的艺术风格,也能融入新的歌唱艺术是现代与历史的双赢。

在声乐艺术中最重要的两大要点就是歌唱者的演唱技巧和演唱中所体现的情感流露,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空有华丽的技巧而忽略情感的表达,会像僵硬没有灵魂的提线木偶表演,让作品空洞无畏;只有情感但缺失技巧的演唱与艺术就根本没有关系。

所以真正的歌唱艺术就是经过合理的训练与思索,把演唱技巧和作品情感天衣无缝地巧妙结合在一起,从而打动观众的内心。

《黄水谣》这部作品是我国诞生值得纪念又无比悲痛的特殊年代,是现代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未光然天时地利、艺术碰撞的经典之作。

整部作品平易近人又包含深刻的历史意义。

蕴含着中华民族儿女勇敢、无畏、勤劳、拼搏、顽强的民族精神。

这部经典作品经常被使用在日常教学和演唱当中。

需要用一定演唱技巧和饱满的情感表达演绎作品。

笔者将根据分析《黄水谣》的创作由来、作品结构、演唱技巧三个方面,全方面剖析这部作品的表达。

2 黄水谣创作背景与作者介绍2.1 创作背景七十多年前,羸弱的中国正处于日本侵略军铁蹄的残暴蹂躏下,华北危急,全国危急。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通用12篇)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通用12篇)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通用12篇)黄河大合唱听后感(通用12篇)《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黄河大合唱听后感(通用12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篇1 上几节音乐课,教师让我们欣赏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是: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他有感而发,立即写下了《黄河》词作。

冼星海听了这篇词作后很受启发,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抱病连续写作六天,最终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这部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头都有配乐朗诵。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运用了领唱及合唱相呼应的演唱形式,在气势磅礴的歌声中,我仿佛看见黄河的巨浪正在上下翻滚着,天空中布满了乌云,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一位位船夫手持船桨,嘴里高声喊着劳动号子,齐心协力地向前划着,船在惊涛骇浪中行驶,随时都有船翻人亡的危险,但他们毫不畏惧,仍旧勇敢地向前划着。

第二乐章为《黄河颂》,这个乐章运用了壮阔、热情、深切的音乐语言,歌唱了黄河的雄姿,赞美五千年的文化,颂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在音乐中我仿佛看见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情景。

第四到八乐章也是如此,从各个方面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和斗志。

啊,《黄河大合唱》,你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抗日的斗志与勇于拼搏的精神,让我们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努力开拓明天的生活,为保卫全世界的和平而努力!黄河大合唱听后感篇2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引起我对黄河的无限遐思,于是我听了《黄河大合唱》,那豪迈奔放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的旋律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中,是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一部大型音乐合唱作品,歌曲以黄河为背景,赞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意志。

洗星海

洗星海


1934年由聂耳、田汉、任光、安娥、吕 骥等正式成立了上海左翼剧联音乐小组。他 们积极地介绍和宣传苏联革命音乐和马克思 主义的音乐观,呼吁造就真正能为劳动群众 所接受的大众化的“新兴音乐”。1933年 起,他们有意识地组织革命音乐工作者参加 当时的进步电影和戏剧等活动,为进步电影 和戏剧配乐作曲,如《渔光曲》、《桃李 劫》、《自由神》、《风云儿女》、《都市 风光》、《扬子江暴风雨》、《放下你的鞭 子》、《复活》等一批影片和戏剧的主题歌 和插曲为广大民众所传唱,风行全国。
左翼音乐家介绍

任光(1900-1941),浙江人,早年在法国学习钢琴 修理和作曲,回国后从事歌曲创作和电影、戏剧配乐等 工作。其代表作有《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王 老五》等。前期创作抒情婉约,后期创作雄壮坚毅。还 写有中国乐器合奏《彩云追月》(1935年)等。对抗 日歌曲在国内外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曙(1909-1938),安徽人。1926年入上海艺术大 学音乐科,后入国立音专主修声乐。其代表作有《日落 西山》、《丈夫去当兵》、《打豺狼》、《洪波曲》等。 1938年在桂林死于日本飞机的轰炸中。 吕骥(1909- ),湖南湘潭人。曾在国立音专学习, 30年代是左翼音乐家的早期参加者和重要领导者。其 重要作品有:《自由神》、《新编“九一八”小调》、 《大丹河》等。 麦新(1914-1947)和张寒晖(1902-1946)等也是 这一作曲家群的骨干力量。
思考题

《毕业歌》中多处采用了休止符、丰富的 句式和短句,请问这对塑造音乐形象有什么 作用?
使音乐具有短促有力的气魄,造成急速 的气势,富于青春活力和战斗精神。塑造了 一种斩钉截铁的形象,虽有停顿,但其中有 《义勇军进行曲》 《前进歌》 《码头工人》 《新女性》组歌 《铁蹄下的歌女》 《塞外村女》 《卖报歌》 《只怕不抵抗》

冼星海ppt

冼星海ppt

人物名言
•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 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 救民族危机服务。”——冼星海 • “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 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 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 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 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冼星海 • “中华民族的解放胜利,就是要每一个国民贡 献他纯洁的爱国之心。”——冼星海
代表作品
• 冼星海一生创作的音乐作品近三百件,代 表作品有: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九· 一八大合唱》《牺盟 大合唱》,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 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 《中国狂想曲》,小提琴曲《郭治尔· 比 戴》,歌曲《游击军》《救国军歌》《到 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黄河之恋》 《夜半位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为中国抗 战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 音乐作品不仅在民族抗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 唤醒民族觉醒意识的号角,而且在他去世后的 60多年里仍然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从冼星海 的生平事迹透视其人格品质,并对其人格品质 生成的历史文化基因与现实土壤进行分析,对 于当今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 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 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会有很好的借鉴 意义。
人民音乐家
冼星海
人物简介
• 冼星海(1904.6.13-1945.10.30),曾用名黄 训、孔宇,祖籍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出生于 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 民音乐家”之称。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 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 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 奥别 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 杜卡斯。1935年回 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 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10月 因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无 情的病魔让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

由《黄河大合唱》看冼星海音乐作品特色

由《黄河大合唱》看冼星海音乐作品特色

由《黄河大合唱》看冼星海音乐作品特色1. 引言1.1 黄河大合唱的背景《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著名音乐作品,由冼星海、聂耳等人共同创作,广泛传唱。

这首作品于1939年诞生。

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全国人民饱受战火摧残,生活困苦。

为了鼓舞人们的士气,激励全国抗战的热情,创作这首有力量又充满民族感情的歌曲就显得尤为重要。

《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象征,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坚强意志,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信念。

这首作品的出现,不仅为当时的抗战氛围注入了强大的力量,也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黄河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灵魂。

这首歌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和推崇,成为中国音乐的经典之作之一。

1.2 冼星海的音乐生涯冼星海,原名冼星烈,1905年出生于广东梅县。

早年曾随父亲学习广东音乐和戏曲,并在九龙戏院当过足本演员。

后来,他前往英国留学,就读于皇家音乐学院,主修音乐。

在英国留学期间,冼星海接触到了西方古典音乐,尤其是巴赫、莫扎特等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对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国后,冼星海开始在国内从事音乐教育和创作工作。

他曾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等职务,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冼星海的音乐作品涵盖了歌剧、交响乐、器乐曲等多个领域,其中以《黄河大合唱》最为著名。

他不仅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国际音乐界享有盛誉。

冼星海的音乐生涯跨越了半个世纪,他用自己的音乐才华和不懈的努力,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

他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泰斗,是当之无愧的音乐大师。

2. 正文2.1 冼星海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冼星海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非常独特,他擅长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现代音乐相结合,创作出旋律优美、富有张力和深刻内涵的作品。

他在音乐创作中常常融入中国古典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调,同时注入现代音乐的节奏感和和声结构,形成独特的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冼星海的音乐作品
黄河协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黄河大合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酸枣刺》《只怕不抵抗》《夜半歌声》《二月里来》《上山虎》《热血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救国军歌》《游击军》《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风》和《朔拿大》这两首是他在巴黎时创作的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交响诗《阿曼该尔达》是1940年在苏联创作的似乎就是这么多了另外他还为当时一些电影配乐。

有《复活》、《雷雨》、《大日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