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动脑动手问题
儿童智力题 火柴

好的,以下是一系列有趣的儿童智力题,主要使用火柴棒来完成。
这些题目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思维逻辑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题目一:移动一根火柴棒使等式成立
1. 题目:5 - 5 = 0
2. 题目:12 + 12 = 100
题目二:用火柴棒摆成的小图形
1. 题目:用四根火柴棒摆成一个“田”字。
2. 题目:用两根火柴棒摆成一个“人”字。
题目三:火柴棒的算术游戏
1. 题目:怎样移动两根火柴棒,使得 1 - 1 = 6。
2. 题目:怎样移动两根火柴棒,使得 3 + 3 = 9。
对于这些题目,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思考、讨论,并尝试找到答案。
这些题目不仅有趣,而且能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

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尊敬的小学生们,作为社会的未来希望,你们肩负着塑造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
为了帮助你们更好地成长和学习,以下是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希望大家能够遵守。
I. 礼貌待人1. 尊重他人:对老师、同学、家人都要保持尊敬,不说粗话、不辱骂他人,要善待每一个人。
2. 礼貌用语:遇到问题或需要帮助时,应说“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尊重别人的劳动和帮助。
II. 学习态度1. 守时守纪:坚持按时上学、上课,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违反校内规定。
2. 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关注老师的讲解,完成作业,并按时交上。
3. 合理安排时间:学习时间、休息时间、户外活动时间要合理安排,做到学有所获、生活有秩序。
III. 文明校园1. 文明用语:遵守校园语言规范,不说脏话或恶意揶揄他人,用文明的语言与同学交流。
2. 整洁校园:保持教室、操场、餐厅等公共场所的卫生,不乱扔垃圾,爱护学校的财物。
3. 安全第一:遵守交通规则,不在校内奔跑、打闹,不随意攀爬高处,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IV. 和谐相处1. 团结友爱:大家是同学就应该友善相处,互帮互助,不欺负他人,不参与打架斗殴等恶劣行为。
2. 公平竞争:尊重他人的努力和成果,不抄袭、作弊,保持公平游戏的心态。
3. 冲突解决:遇到矛盾和冲突时,保持冷静,通过理性的沟通和互相谅解来解决问题。
V. 健康生活1. 健康饮食:合理膳食,营养均衡,适量摄入各种食物,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 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多参加体育课、户外活动,让身体强壮而健康。
3. 爱护眼睛:合理使用电子设备,注意用眼卫生,每天适当的眼保健操,保护好视力。
4. 注重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晚上按时上床睡觉,保持身心放松。
亲爱的小同学们,以上是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希望大家能够深刻理解并努力践行。
只有遵守这些守则,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友爱、有序的校园环境。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自己、为家人和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动手动脑好玩多

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动手动脑好玩多劳动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参与各种劳动活动,小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
本文将分享一些有趣的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获得愉悦和成长。
第一节:家庭劳动家庭劳动是小学生劳动教育的起点,也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
小学生可以帮助家长扫地、洗碗、整理房间等家务劳动,从中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成果。
同时,这也是培养孩子们家庭责任感和独立性的好方法。
第二节:植物培育小学生可以参与植物的培育过程,比如种植花草、瓜果蔬菜等。
让孩子亲手播种、浇水、施肥,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观察力。
在植物的成长中,孩子们也会体会到付出努力的价值和快乐。
第三节: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是一种能锻炼小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的活动。
比如制作手工艺品、拼图、纸模型等,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剪、贴、装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感。
通过手工制作,小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享受动手的乐趣。
第四节:实地探究实地探究是一种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方式。
小学生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比如参观工厂、农田、博物馆等。
通过实地的观察和体验,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各种行业和工艺,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意识。
第五节: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社区清洁、帮助老人、义卖活动等,孩子们能够学会与人相处、关心他人,并且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责任。
社区服务也是教育孩子们为他人着想的好机会。
总结: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既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能开发他们的动脑能力。
通过家庭劳动、植物培育、手工制作、实地探究和社区服务等活动,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和进步。
劳动教育不仅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也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一起关注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为孩子们创造更多有趣的劳动教育活动吧!。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让孩子们“动”起来——浅论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充分“动手”“动脑”“动口”

先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或游戏对知识点进行感受,把教学 的重点放在感受知识 的来源和 规律 的形成部分 ,让学生通
过 活 动 尝试 、研 究 去 获得 自己 的认 知 。 因 为知 识 是 一 种 过
三、课后 练习 ,巩 固新 知 “ 动”起来 课堂 时间有 限,作业、练 习往往 不能太 多,加 上枯
动 口,来提 高学生 的思维能 力 ,提高教 学质量 。怎样在
教 学 的 各 个环 节 中让 学 生 动 手 、 动 脑 、 动 口呢 , 7
一
教 师为什么那 么 “ ” 神 。在 这种情况 下 ,教 师说 :“ 这节
课我就告诉你们 这个 秘诀 ,便开始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这 种 让 学 生 动 手 、 动 脑 、动 口的 引课 ,使 学 生 从 无 意 注
学 数 数 学 姐 让 子
707 0 7西安市雁塔 区周宋 小学 1 龚 敏茹
“ " 魂
来
浅论 小学 生数 学学 习中充分 “ 亍" “ 动 动脑 ’ “ ’ 动 "
数 学教 学 活 动 中又 如何 才 能最 大 限量 的让 孩 子们
“ ”起 来 呢 ? 结 合 自己 的 实 际 教 学 ,我 认 为 根 据 小 学 生 动 认 知 规 律 对 数 学 教 学 的 客 观 要 求 以及 新 大 纲 的 要 求 ,一 定要 在课 堂教 学 的各个 环节 中 ,弓导学 生动 手、动 脑、 1
让 孩 子 们 剪 一 剪 ,看 有 多 少 种 图 形 。 同 时 分 一 分 , 区 别
在讲授 新课 中 ,教 师选择直观、具体 的材 料让学生 动手、动脑 、动 口,教 师在讲授 新 内容 时尽量 从操作直
观起步 ,引导学生凭 代理操作 中获得 的具体形 象和表 象 及时展开 抽 象思维。 如 讲 “ 两位 数减两 位数退位 减 法”
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方案动手动脑乐助成长

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方案动手动脑乐助成长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小学生的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实际动手、动脑的劳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本文将为大家提出一个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方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快乐成长。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明白劳动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劳动活动,培养勤劳好学的品质。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动手,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劳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协调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活动内容1. 学生自愿参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愿参加各类劳动活动,提高参与动力。
2. 多样化的劳动形式: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的改造、植树造林、教室卫生、社区服务等不同形式的劳动活动。
3. 针对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任务: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设置相应的劳动任务,让学生在劳动中有所收获。
4. 设置劳动成果展示:设立展示栏,让学生将自己完成的劳动成果展示给全校师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5. 建立奖励机制:根据学生在劳动中的表现,设立个人和集体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活动流程1. 劳动任务安排: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安排相应的劳动任务,并告知学生时间和地点。
2. 劳动准备:学生提前准备所需的工具和材料,确保劳动顺利进行。
3. 劳动实施:学生按照任务要求,动手开始劳动,负责老师进行指导和监督。
4. 劳动成果展示:学生完成劳动后,将成果进行整理和展示,通过展示栏等形式展示给全校师生。
5. 劳动总结及奖励:学生对自己的劳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学校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
五、活动预期效果1. 学生的责任感得到提升,明白劳动所带来的价值,形成勤劳好学的品质。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导语】⼉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学⽣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通过实践操作,使所学知识“内化”为⼉童脑中的智⼒活动。
以下内容是⽆忧考为⼤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培养学⽣的动⼿能⼒,要从培养学⽣动⼿的兴趣开始 兴趣是的⽼师,是学⽣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动⼒,也是培养学⽣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产⽣情绪⾼昂和智⼒振奋的内⼼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没有情感和脑⼒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舞的⼼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的沉重负担”。
让学⽣获得⽣命的体验,“以愉悦的学习促成学习的愉悦”是贯彻“情境---体验”这⼀教学原则的体现。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的探究和操作*。
学⽣们对探究学习内容的操作产⽣极⼤的兴趣后,会迅速地进⼊操作状态。
⼆、培养学⽣的动⼿能⼒,就得指导学法,赋予动⼿参与能⼒ 教学是教和学活动的统⼀体。
教学⽅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包含学⽣的学法。
重视学⽣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有愿望也有能⼒动⼿动脑参与学习,进⾏创造。
教师应多为学⽣创造⼀个动⼿参与、动脑思考的⽓氛,尽可能让学⽣在各种各样的⼩实验或⼩制作中去学习。
还可以让学⽣⾃⼰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培养学⽣的动⼿能⼒,就得让学⽣探索研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在操作中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去操作、猜想、推导、验证,让学⽣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探求新知识,⼒求做到凡是学⽣能够⾃⼰解决的问题,都主动参与。
学⽣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仅能学知识,⽽且能学⽅法,从⽽培养了学⽣获取知识的能⼒,在活动中注意思维和语⾔有机结合,可提⾼学⽣⼿、脑、眼、⼝结合的能⼒,这样的教学既深化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
第十届中环杯决赛题+解析

题型一、填空题二、动手动脑题共计得分第十届“中环杯”小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活动三年级决赛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50分。
)1.计算:2401-2009+199+1209=()。
2.一堆糖一共15颗,老师拿走一些后,8个学生正好平分了剩下的糖,那么老师拿走了()颗糖。
3.M 是两位数,如果M÷11=A ……B ,当A+B 的和最大时,M=穴雪。
4.20个孩子排成一排,从第1个孩子开始报数,要求每相邻4个孩子报出来的数字和为28。
已知第2个孩子报出的数字为6,第7个孩子报出的数字为8,第12个孩子报出的数字为4,则第5个孩子报出的数字为()。
5.小王和小明出去吃午饭。
小王带了50元,小明带了30元,他们各自买了一份相同的快餐。
已知小王剩下的钱是小明剩下的钱的3倍,则他们午饭一共花了()元。
6.一辆小轿车上还有一只备用轮胎,一次长途旅行中,司机适当地调换轮胎,使每只轮胎的行程相同。
小轿车共行了600千米,那么每只轮胎平均行()千米。
7.小林与小胖比赛爬楼梯,小林跑到第6楼时,小胖恰好跑到第5楼。
以这样的速度,小林跑到第31楼时,小胖跑到第()楼。
8.31个同学要坐船过河,渡口处只有一条能载6人的小船穴无船工雪。
他们要全部渡过河去,至少要使用这条小船渡河()次。
9.有A 、B 、C 三人,一位是导演,一位是编辑,一位是司机。
已知A 的年龄比编辑大,司机的年龄比导演大,编辑的年龄比C 大。
那么,这三人中,导演是(),编辑是(),司机是()。
10.仓库存有一批钢材,由两个汽车队负责运往工地。
已知甲队单独运要29天,乙队每天可运30吨。
现在由甲、乙两队同时运输,运了8天之后,甲队的汽车坏了一辆,每天少运5吨,结果又运了4天才全部运完。
那么这批钢材共有()吨。
二、动手动脑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如图,将两个任意大小的三角形部分重叠,它们的公共部分是由3条线段组成的。
那么经过你的摆放后,它们的公共部分的边数最大可能是多少?请画出示意图。
小学生趣味数学小游戏

小学生趣味数学小游戏如何送报纸某单位有26个办公室,办公室间连线为各办公室互相连通的道路(如图),办公室名称用数字代表。
小明为了做好事,他要求代替传达员李伯伯送一次书报,李伯伯同意,但提出一个条件:从传达室出发去送书报,不准走重复路线,又不准走重复办公室,最后回到传达室。
你知道小明应该怎么走吗?小明应该怎么走数学小游戏:拍照顺序(1)爸爸、妈妈、弟弟和我一起照相。
妈妈在爸爸的左边,我在妈妈的左边,弟弟在爸爸的右边。
请说出拍照时从左到右的顺序是怎样的?(2)爸爸、妈妈、弟弟一起照相。
如果从左到右排成一行拍照。
有哪几种排法?动手又动脑的数学游戏:巧分蛋糕将蛋糕直切三刀分为七块,且每块上均有一朵花。
数学小游戏:采蘑菇的阿姨阿姨带着四个孩子去林子里采蘑菇。
在林子里,他们分头往各处去找。
半小时后,阿姨坐在树下休息,数了数篮子里的蘑菇,她采了四十五个。
不一会,孩子们都跑到这里,一个个空着篮子,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
“阿姨”,一个孩子请求,“给我一个蘑菇吧,篮子不是空的,就会采到许多蘑菇。
”“也给我一个吧。
”“我也要。
”阿姨把自己采的全部蘑菇都分给了孩子。
之后,大家重新又分头去采。
结果,第一个孩子找到了两个蘑菇;第二个孩子却丢失了两个蘑菇;第三个孩子采到的蘑菇,和阿姨给他的一样多;可第四个孩子却把阿姨给他的丢失了一半。
当孩子们回到幼儿园,数数自己的蘑菇,嘿,太巧了,原来大家篮子里的蘑菇一样多。
请问:每个孩子从阿姨那里得到多少蘑菇?他们回到幼儿园后,每个人有多少蘑菇?一想,阿姨给第三个孩子的蘑菇最少,因为他的蘑菇有一半是自己采到的。
为了方便,假设阿姨给了第三个孩子一把蘑菇。
他自己又采到了阿姨给他的一样多的蘑菇,第三个孩子带回来的是两把蘑菇。
第四个孩子带回来的蘑菇和三个孩子的一样多,也是两把。
可是他在路上丢失了一半,所以阿姨给他的蘑菇是四把。
第一个孩子带回来两把蘑菇,其中有两个是他自己采到的。
实际上,阿姨给了他两把少两个蘑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小学生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通过实践操作,使所学知识“内化”为儿童脑中的智力活动。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从培养学生动手的兴趣开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没有情感和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以愉悦的学习促成学习的愉悦”是贯彻“情境---体验”这一教学原则的体现。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和操作欲望。
学生们对探究学习内容的操作产生极大的兴趣后,会迅速地进入操作状态。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得指导学法,赋予动手参与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活动的统一体。
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
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气氛,尽可能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小实验或小制作中去学习。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得让学生探索研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生在操作中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猜想、推导、验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都主动参与。
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仅能学知识,而且能学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活动中注意思维和语言有机结合,可提高学生手、脑、眼、口结合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既深化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
总之,手脑并用,让学生动手,应该作为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重要措施,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相当复杂的,它需要长期发展。
有些人总希望能总结出一些很具体的内容,以为只要教了这些具体内容,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提高了。
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把能力“知识化”了,把动手能力的培养简化成知识的“背诵”。
这样做,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当然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