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叙事散文的艺术特征”

合集下载

【知识梳理】——先秦叙事散文

【知识梳理】——先秦叙事散文

【知识梳理】——先秦叙事散文从甲骨卜辞到《春秋》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一)甲骨卜辞。

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

卜辞所记内容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许多方面,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记事较简单,不成系统,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原貌。

(二)铜器铭文。

商周铜器铭文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

模式:开头交代事件发生时间,然后叙事,内容大多是殷王赏赐,最后还有告于先祖的祭日;出现记言文字,如《曶鼎》;《毛公鼎》侧重记言,文字最长。

二、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

【重要考点】【名词解释】(一)《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1、《虞书·尧典》等记载尧、舜、禹等人传说,是后人的追述;2、《商书·盘庚》是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3、《周书》主要是诰与誓两种文体,记周公言论最多。

《洛诰》、《无逸》、《立政》是告诫成王之言,《大诰》是对诸侯的训令,《多土》、《多方》是对殷民的训诫,《康诰》教训康叔如何治理殷民,《君奭》是周公与召公的谈话。

周公的这些谈话和训令,反映周公的心态,周人的政治思想和周初社会关系。

《周书》的《金縢》和《顾命》以记事为主。

4、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卜辞、铭文,而且这些文诰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

(二)《春秋》记事系统,有自觉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

1、《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通称,后特指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

2、记载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历史,并作大纲式叙述。

3、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记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序》)具备明确的时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识。

4、但其记事很简略,因此非真正意义上叙事散文。

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首先,先秦叙事散文叙述历史事件时表现出的褒贬分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的影响。

其次,先秦叙事散文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

我国古代小说常按时问顺序安排结构。

串联情节,特别重视对故事起因、过程、结果的完整描写.并以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追叙事件的起因,以预叙的方式暗示故事的结局。

这些都是《左传》等散文中就已形成的叙事传统。

第三,我国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已初具规模。

我国古代小说主要通过描写人物个性化的言行,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长篇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而这正是《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写人的共同特点。

第四,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是受先秦叙事散文的启示。

这不仅是指诸如《东周列国志》之类以先秦叙事散文为题材的作品,同时,古代小说大量采用历史题材,也和我国叙事文学最初成果是产生在历史著述中不无关系。

先秦诸子散文艺术特色综述(天津师大中文系课件)

先秦诸子散文艺术特色综述(天津师大中文系课件)

先秦诸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综述:先秦诸子散文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议论、论说为主的散文作品。

从先秦说理文发展的过程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论语》和《墨子》(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论语》是纯语录体散文,《墨子》则是在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不再是三言两语的对话。

所以,《墨子》尚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只是些语录, 但能围绕一个论题加以论述, 段与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就不再是语录的简单连缀,而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因此,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了。

如其《尚贤》、《兼爱》、《非攻》等篇目,都有标题概括中心思想。

《论语》记录的多是些片言只语,往往有观点而无论据;《墨子》是长篇大论,有论有据,称得上是论文。

第二阶段:《孟子》和《庄子》(战国中叶)《孟子》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著的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

其对话基本上是围绕一个主题而设立,以论说为主体,初步具备论述性质。

《庄子》则已经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第三阶段:《荀子》和《韩非子》(战国末期)《荀子》和《韩非子》的文字上基本是论说文的语言,抽象说理的部分增加,逻辑周密,结构复杂而严谨,篇幅增大,反映了先秦说理文的最高成就。

分述:一、《论语》的艺术成就:1、文体的基本特征是语录体。

《论语》无论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还是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篇章。

其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富有启发性。

刘勰说“夫子风采,溢于格言。

”2、通过简短的对话,表现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如《侍坐章》3、言近旨远,深刻平实、含蓄隽永。

如:……二、《墨子》的艺术特色:1、与《论语》纯语录体相比,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不再是三言两语的对话,已初具议论文规模;逻辑严密,善用具体事例说理,是说理文的一大进展。

不过,《墨子》尚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只是这些语录, 是在围绕着一个论题加以论述, 段与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就不再是语录的简单连缀,而是有内在逻辑的、有论有据的论文,所以,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了。

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

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

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先秦历史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分,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的历史与人物。

它以叙事的方式表达历史事件,展现了先秦时期的社会风貌、政治制度、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特点。

先秦历史散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先秦历史散文注重史实的真实性。

它以准确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力求真实地还原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在散文中,作者会引用史书中的记载,或者根据各种史料进行考证,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

这种注重史实的特点使得先秦历史散文具有了较高的历史价值,成为后世研究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先秦历史散文注重叙事的生动性。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作者会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来增强散文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例如,在描述一场战争时,作者会详细描写战争的过程、参战双方的勇敢和智慧,以及战争带来的惨烈和伤亡。

这种生动的叙事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激情和震撼。

先秦历史散文注重思想的表达。

在先秦时期,儒家、道家、墨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相互竞争,各有千秋。

先秦历史散文通过描写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想观念,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例如,作者会通过描写孔子、老子等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展现他们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

这种思想的表达使得先秦历史散文不仅具有历史的价值,还具有哲学和文化的意义。

先秦历史散文注重文学的艺术性。

散文是一种文学形式,它追求语言的美感和文艺性。

先秦历史散文在叙事的基础上,注重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使文笔更加优美、流畅。

例如,作者会运用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散文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这种注重文学艺术的特点使得先秦历史散文成为古代文学的瑰宝,被后世文人所推崇和传承。

先秦历史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注重史实的真实性、注重叙事的生动性、注重思想的表达和注重文学的艺术性等特点。

它不仅是历史的记录和反映,还是文学的艺术创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讲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讲先秦叙事散文

其次是富于故事性、戏剧性。作者在叙述基本故事 事件的同时,恰当的穿插了一些细节描写,如五鹿 乞食、桑下之谋、薄观裸浴、馈飧置璧、沃盥挥匜、 降服谢罪等等。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形象,读之趣味 盎然,又不失历史的真实性。 第三,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如子犯的机智,赵 衰的稳重,曹共公的委琐,寺人披的阴险狡诈,竖 头须的随机应变,介之推的高风亮节等;文中的七 个女性也都各具特色。
“人”是少数人,“国”是国人 。 “春秋笔法”:就是《春秋》中所经常使用 的通过谨严的措辞来表现作者爱憎的具有鲜 明的倾向性的叙事方法。
《春秋》之后,以散文形式写史,相继出现
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著作, 这些著作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历史散文已经 相当成熟了。
《左传》
教学目标:

3.《左传》叙事详密完整,具有戏剧性,故
事性强;
(二)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艺术。
《左传》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和一些细节
描写,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
《晋公子重耳之亡》
叙事艺术与人物塑造艺术举例:《晋公子重
耳之亡》 重耳出亡的原因:晋献公宠幸骊姬,王室发 生内乱,申生遇害,重耳受牵连,不得不出 亡。
《尚书》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在时间
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原名 《书》,后称《尚书》或《书经》,包括 《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四部分。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主要内容 是记录帝王或执政大臣的誓词、讲话、文告 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尚书· 盘庚》是可靠地殷代作品,也是我国
语言上,《春秋》多用的是比较规范的书面
语言,比《尚书》更加明白易晓,文字表达 力也有了很大进步,标志着散文发展的重大 变化。 体系上,《尚书》不是一部有完整体系的著 作,而《春秋》则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书。

论“先秦叙事散文的艺术特征”

论“先秦叙事散文的艺术特征”

论“先秦叙事散文的艺术特征”先秦叙事散文是指从中国殷商到战国时期的叙事散文,有别于《孟子》、《庄子》等前秦说理散文,先秦时期,中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

中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中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中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先秦叙事散文的艺术特征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叙述丰富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

以《左传》为例,据统计,《左传》所记战争事件共四百八十三次,较详细的叙述有百余次,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安革}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

《左传》中所提到的人名多达3400多个,相应的人物则有240多人,这些人物在《左传》中往往一人多名,少则二三个姓名,多则七八个甚至十余个;这些人物世系关系复杂,甚至难以理清其社会背景。

二、在叙事之后直接引入议论,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

《郑败宋师获华元》在交代了故事的经过,分析过其起因之后,用“君子曰:”提出自己的看法:“羊斟不是人,为了自己泄私愤,败坏了一个国家,,危害了人民利益。

有什么样的罪行能比他的罪行大呢?”作者的立场和感情让读者一目了然。

三、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并运用倒叙和预叙的手法。

《春秋》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记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四、叙事过程完整,并注重因果关系。

《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醖酿过程及其后果。

五、作品中有戏剧化的情节,使作品充满故事性。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先秦诸子语录〉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1、在思想内容上先秦诸子散文思想活跃、畅所欲言,对现实的认识有广度和深度;2、在文风上先秦诸子散文各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3、在语言上先秦诸子散文都十分讲究文彩和修词4、在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已经确立了论说的体制。

〈君子于役〉《风》各地的民歌;《雅》王都附近的诗,有大雅之分;《颂》庙寺的诗歌抒情女主人公反复吟唱,重章叠句,体现了诗了主题〈氓〉诗经的艺术成就:1、真实、生动、生刻的反映现实生活;2、赋、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3、重章叠句的结构形成;4、杰出的语言艺术。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主要保存在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中〈移居〉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山水诗三首〉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山中〉苏轼评论王维的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燕歌行〉盛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将进酒〉李白的诗:1、李白的诗歌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表现它傲岸不屈“天生有才必有用”“人生在世不称意,明舟散发弄扁舟”2、他善于运用丰富而奇特的想像,来描写形象,抒发感情“黄河之水天上来”3、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以及拟人手法,“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疑似银河上九天”〈兵车行〉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1、反应生活高度概括,抒发感情,爱憎分明,如“三史”“三别”2、描写事物真实细腻,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高度凝炼与丰富多彩的语言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出塞》“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4、杜甫完善了多种诗歌体式,无论写景抒情、感时、怀古都格律精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沉郁顿挫。

〈长歌恨〉1、“汉皇重色思颂国”在本诗中起什么作用?揭示了故事悲剧的根源,确定了全诗情节的发展2、怎样理解“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杨本是李隆基儿子的妃子,这种是隐忌的说法,他不愿事实直接暴露出来,从浪漫的角度上,白居易希望他们的爱情建立在纯洁的基础上,营造出使读者觉得惋惜的共鸣结束。

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

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

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
先秦历史散文是指先秦时期(公元前770年-秦朝建立前221年)的历史散文作品。

这些作品主要以记叙先秦历史事件、人物和政治制度等为主题,具有以下特点:
1. 严肃庄重:先秦历史散文通常以庄重的语言风格、严肃的态度和高尚的情感来描写历史事件和人物,力求准确地传达历史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2. 记叙与评价相结合:先秦历史散文往往将历史事件的记叙与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相结合,既描述了历史事件的经过和结果,又对其中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思考和评价。

3. 重视政治和道德:由于先秦时期社会政治动荡,历史散文往往关注政治权力的斗争和统治者的德行,强调政治和道德的重要性,旨在启示后人。

4. 借古讽今:先秦历史散文常常通过对过去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评价来批评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政治制度,借古讽今,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 善用典故:先秦历史散文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传说故事,以增加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总的来说,先秦历史散文具有严肃庄重、记叙与评价相结合、重视政治和道德、借古讽今和善用典故等特点,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文学性,对后世历史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先秦叙事散文的艺术特征”
先秦叙事散文是指从中国殷商到战国时期的叙事散文,有别于《孟子》、《庄子》等前秦说理散文,先秦时期,中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

中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中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中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先秦叙事散文的艺术特征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叙述丰富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

以《左传》为例,据统计,《左传》所记战争事件共四百八十三次,较详细的叙述有百余次,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安革}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

《左传》中所提到的人名多达3400多个,相应的人物则有240多人,这些人物在《左传》中往往一人多名,少则二三个姓名,多则七八个甚至十余个;这些人物世系关系复杂,甚至难以理清其社会背景。

二、在叙事之后直接引入议论,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

《郑败宋师获华元》在交代了故事的经过,分析过其起因之后,用“君子曰:”提出自己的看法:“羊斟不是人,为了自己泄私愤,败坏了一个国家,,危害了人民利益。

有什么样的罪行能比他的罪行大呢?”作者的立场和感情让读者一目了然。

三、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并运用倒叙和预叙的手法。

《春秋》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记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四、叙事过程完整,并注重因果关系。

《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醖酿过程及其后果。

五、作品中有戏剧化的情节,使作品充满故事性。

典型的例子有《秦晋崤之战》、《曹刿论战》等,这些文章矛盾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致,环环相扣,结构谨严,层次清楚,而又中心突出。

另外,在战事叙写中,作者还善于穿插细节,以烘托气氛,增添波澜,交代重大契机。

如“邲之战”写晋军战败逃亡济河争舟的细节即是一例。

六、在表现人物方面,以行动、对话为主要表达手段,另外也不乏大量的细节描写。

人物塑造鲜明生动,光彩照人。

七、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

“夏,四月,辛已,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简练的二十四字,足以概括交战的过程和结局,再多的文字已是浪费。

此外,春秋叙事散文的代表侧重点不同,各有千秋,在这里不得不提:
(1)《论语》文辞简朴平实而富于形象性,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常能表现人物性格,不少格言式的语句也富有文学色彩。

(2)《左传》善于叙事。

其叙述复杂的历史事件,具体生动,剪裁恰当,详略有致,各种叙事手法运用自如,尤其善于叙述战争。

叙述大的战役,更是有条
不紊,主次分明,曲折细致,并注重把战争的起因和性质、民心的向背、将帅的品格揭示出来,而不是单纯地叙说军事行动。

虽不重在刀光剑影的描绘,但也能写出战争的波澜起伏和紧张气氛。

例如:《齐晋鞌之战》(节录)通过将帅的动作、语言描写,反映人物性格特征。

通过齐侯骄狂、晋国将帅勇猛的语言、动作的对比,来反映战争的胜负的原因。

(3)《战国策》长于辞令。

其主要记述谋臣策士的游说活动。

这些人物大多思想敏锐,长于辞令。

他们游说的辞令大多谈锋矫健,铺陈夸张,迂回曲折,讲究修辞。

因此,全书中到处是辞采绚烂、文笔酣畅的篇章。

《战国策》中的谋臣策士为了增强游说效果,精心创作了许多譬喻和寓言故事运用于游说辞令中,使辞令显得既委婉曲折又机智幽默、生动有趣。

有的寓言故事至今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例如:《冯谖客孟尝君》通过冯谖为孟尝君“市义”和营造“三窟”,反映齐国贵族为巩固政治地位所采用的权术,塑造了一个具有深谋远虑的策士形象。

先秦叙事散文的艺术特征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