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构建身边的网络第1课时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公共生活靠大家》,教材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我们的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我参与我奉献》三课内容,即共同共享和维护公共利益、共同建设和遵守公共秩序、共同参加社区公共生活,也就是通过三课内容的学习分别建立共享、共建的理念,最终获得“公共生活靠大家”这一核心理念。
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材内容安排是先引导学生认识公共生活,在公共生活中,我们的行为是公开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良好的形象,再过渡到理解公共生活的公共性和重要性,认识到公共资源的保障、公共设施的完善,可以让人们的公共生活更加丰富、便捷,让人们感受到公共生活的美好,并能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最后落位于我参加、我奉献的行为责任担当,文明友善待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主动承担社区事务,积极参与公益。
教材还穿插了活动园、阅读角、相关链接等的事实呈现、概念认知、价值认同、生活践行的规律渐渐展开,体现了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相统一,价值引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五年级学生处在低、中年级阶段,已经对公共空间、公共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并没有从整体上对公共生活及个人与公共生活的关系形成全面认识。
随着学生生活领域在不断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关心公共生活。
在他们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公共秩序是他们既熟悉又模糊的概念。
熟悉是因为从小到大他们就被大人们提示要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模糊是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并不清楚公共秩序和他们身处的公共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很少从理性层面思考有序的公共生活对个人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对如何构建有序生活缺乏全面认识。
四、核心素养落实点本单元所对应的核心素养有两个方面:“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
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公共生活,树立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共享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学生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对应“道德修养”这一核心素养中的“个人品德”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等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
2014年中小学教师全员网络培训教学实践课程

23
初中英语八年级
曹群(通州区金郊初级中学)
24
初中物理
C07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课例 观摩及评析、作业设计等
滕玉英(海门市东洲中学)
25
初中化学
C08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解析、《绪言 化学使世界 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例观摩及评析、作业 吴丛铎(如东县实验中学) 设计等
刘广斌(如东县实验中学) 徐新峰(如东马塘中学) 顾红兵(如东县童店初中) 万云云(如东县双甸初级中学)
陆志强(通州区平潮实验初中)
朱昌宝(通州区平潮实验初中) 徐小建(通州区平潮实验初中) 刘东升(海安县李堡初中) 陈瑜(海门市海南中学)
21
初中数学八年级
C04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全等三角形 》课例观摩及评析、作业设计等
施俊进(海门市海南中学)
江斌杰(海门市海南中学) 袁劲松(海门市实验初中) 蔡陈军(海门市实验初中) 冒晓飞(如皋外国语学校)
26
初中音乐
C09
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乐同行》 课例观摩及评析、作业设计等
沙赛红(南通市新桥中学)
陈小燕(通州区金沙中学) 徐云华(如皋市实验初中) 冒继光(如皋市丁堰初中) 于卫军(海安县海陵中学)
27
初中体育
C10
初中体育水平四《快速跑》“30米快速跑” 课例观摩及评析等
杨浩(如皋外国语学校)
31
初中历史
C14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解析、《洋务 运动》课例观摩及评析、作业设计等
杨志冲(南通市启秀中学)
杜玮(南通市启秀中学) 汪波(南通市启秀中学) 左秀银(南通市启秀中学) 朱爱云(南通市虹桥二中)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班会教案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掌握识别网络风险的基本方法,学会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基本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理解网络安全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来维护。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掌握识别网络诈骗、保护个人隐私的基本技巧。
难点: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效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情景模拟:播放一段关于网络诈骗或个人信息泄露的短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网络安全的话题。
提问引导:让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遭遇过的网络安全事件,初步感受网络安全问题的普遍性和危害性。
明确目标: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理论讲解(15分钟)定义阐述:清晰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诈骗、个人信息保护、网络病毒等。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网络安全案例,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后果,引导学生理解网络安全风险的多样性和严重性。
知识梳理:总结归纳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和应对策略,帮助学生构建网络安全知识体系。
3. 小组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围绕“如何有效防范网络诈骗”或“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等主题展开讨论。
角色扮演: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网络诈骗场景,体验诈骗手法,增强防范意识。
汇报分享: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实用经验和建议。
4. 实践操作(20分钟)模拟演练:利用网络安全教育软件或平台,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测试和模拟攻防演练,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技能提升:教授学生使用密码管理工具、加密软件等实用工具,提高个人信息安全防护水平。
公民意味着什么 第 1课时(教案)全国通用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含义,理解公民与人民、国民的区别。
2.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其认识到作为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公民的含义2. 公民与人民、国民的区别3.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4. 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性5. 社会责任感教育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公民?公民与人民、国民有什么区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讲解新课(1)公民的含义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2)公民与人民、国民的区别公民:具有一国国籍,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人民:指一个国家的全部人口,包括公民和非公民。
国民: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与公民的含义相近。
(3)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权利:包括平等权、选举权、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
公民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保卫祖国、参加民兵组织等。
3. 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公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作为公民的认识和觉悟,包括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参与意识等。
培养公民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公民打下基础。
4. 社会责任感教育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对社会、国家、集体负责的一种情感和意识。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公民的含义、公民与人民、国民的区别、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以及社会责任感教育。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到作为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所学内容,思考自己作为公民应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
2. 搜集身边关于公民责任和义务的案例,与同学分享。
3. 制定一份行动计划,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四课 在网络的天地里 通用版

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四课在网络的天地里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知道网络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在网络世界中保护自己,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4. 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预防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网络的基本概念2. 网络的积极作用3. 网络的负面影响4. 网络安全意识5. 网络道德规范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网络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网络有什么了解?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2. 讲解网络的基本概念介绍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让学生了解网络是一个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3. 讲解网络的积极作用通过实例讲解网络在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如:网络学习资源丰富,方便快捷;网络购物方便实惠;网络社交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等。
4. 讲解网络的负面影响分析网络成瘾、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负面影响。
让学生认识到过度沉迷网络会影响身心健康,要学会自我控制。
5. 培养网络安全意识介绍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保护个人信息,预防网络诈骗。
讲解网络安全知识,如:设置复杂密码、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点击陌生链接等。
6. 讲解网络道德规范强调在网络世界中遵守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文明上网,不传播不良信息,尊重他人隐私,不进行网络欺凌等。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引导他们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学会正确使用网络,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保护自己。
四、课后作业1. 思考题: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2. 实践题:与家长一起制定家庭网络安全规定,共同遵守。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网络的基本概念、积极作用、负面影响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道德规范的提升程度。
3.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如思考题和实践题的完成情况。
网络安全防诈骗主题班会教案(通用多篇)

网络安全防诈骗主题班会教案(通用多篇)网络安全防诈骗主题班会教案5篇网络安全防诈骗主题班会教案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民2班温庆华2016-4-15背景:1、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
成为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增强了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但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其中一些不良内容也极易对学生造成伤害。
主要表现在:许多孩子上网浏览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沉迷于内容低级、庸俗的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等。
网络“无时差、零距离”的特点使得不良内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扩散,网络不良内容甚至还会造成学生生理上的伤害。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尤为紧迫。
2、据佛山日报3月8日报导:在顺德某小学,课间嬉戏时,因为模仿网络游戏,一小学生刺死同班好友。
班会目的: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网络上存在的各种不安全的隐患,学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保护自己的利益;理智地对待各种诱惑,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尤其注意不能沉迷网络游戏,用血淋淋的事实敲响警钟。
2、看案例和资料,谈感受。
3、班主任进行总结。
详尽流程甲、乙合:各位同学大家好!这节班会课的主题是络安全教育》。
主持人甲:相信同学们对网络都比较了解,但对于网络安全问题又有多少认识呢?不如我们先听秦竹提几个有关网络安全的问题吧!主持人乙:下面的问题都是同学们在上网的过程中遇到的,你们是如何处理,又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1)你上网有节制吗?时间是怎么安排的?一般是做什么事情?(2)你有没有保护好自己的上网密码,个人资料?(3)你会不会把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学校名称或者电话号码、照片等,提供到聊天室或公共讨论区?(4)你会接收不认识的人发过来的文件等资料吗?为什么?(5)对于暗示、挑衅、威胁等不良信息,你会如何处理?(6)对发布不良信息的网站、不健康的聊天室以及不健康的页面,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7)有人以赠送钱物或见面等为理由,提出赴约或登门拜访时,你会怎样做?(8)你曾经去过网吧上网吗?甚至是玩游戏?(9)你玩网络游戏吗?是哪一类型的?会模仿游戏里面的语言和动作吗?身边的同学又有没有模仿甚至经常谈论?(10)如果你的身边有沉迷网络游戏的同学或亲戚朋友,你能说说他们的表现吗?主持人甲:看来同学们对网络安全的认识是比较全面的,都能理智的控制自己不受不良思想的侵蚀。
小学思政安全教育课(2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风险。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本节课将围绕思政安全教育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3.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课程内容一、课堂导入1. 教师通过讲述安全事故案例,引起学生对安全的关注。
2. 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安全事故,引发共鸣。
二、安全教育知识1. 交通安全: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 消防安全:讲解火灾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方法。
3. 防溺水:教育学生不私自下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 防地震:教授学生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方法,提高地震应急能力。
5. 防踩踏:教育学生在拥挤的地方保持秩序,避免发生踩踏事故。
6. 防网络诈骗: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三、安全行为规范1.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传播。
2. 教育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维护校园安全。
3.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安全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预防措施,提高安全意识。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提出改进措施。
六、课后作业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安全的小论文,提高安全意识。
2. 学生向家长宣传安全知识,共同营造安全氛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安全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安全事故案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单元1-任务1 认识身边的网络

【技术介绍】
※ 2.多计算机互连阶段
通信控制处理机:负责网络中主机通信和通信处理,组成带有通信功能内层网络,称通信子网, 是网络重要组成部分。
主机负责数据处理,是网络资源拥有者,网络中所有主机,构成网络中的资源子网。 通信子网为资源子网提供传输服务,用户通信建立在通信子网基础上。 没有通信子网,网络就不能工作,没有资源子网,通信子网传输失去意义,两者统一起来,组成
根据网络所使用的局域网标准协议, 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分为以太网(IEEE 802.3)、快速以太网(IEEE 802.3u) 和千兆以太网(IEEE 802.3z和IEEE 802.3ab),以及万兆以太网(IEEE 802.3ae)和令牌环网(IEEE 802.5) 等。
01
02
按使用的传输介质分类
“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通信协议”指在每个入网的计算机系统的系统软件之上增加,用来实现网络通 信、资源管理和提供网络服务的软件。
“资源”指网络中可共享软、硬件,包括程序、数据库、存储设备、打印机等。
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1)实现数据共享
(1) 硬件 资源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就是 共享硬件资源,即连接在网 络中的用户共享使用网络中
OSI/RM标准:方便不同厂家,计算机之间互联,实现不同类型网络之间互联互通,开创了一个具有统一网 络体系架构,遵循国际标准的网络新时代。
【技术介绍】
※ 3.开放互联网络阶段
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为适应网络标准化 发展需要,制定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 简称OSI参考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身边的网络(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展示的方法,认识常见的网络设备;
2、结合身边的网络环境,初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方式;
3、通过实践体验、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组织学生探究网络的构建,培养其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认识网络设备与实践体验,能够初步构建简单的网络。
教学难点:
网络设备的连接,网络连接的方式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身处各种网络之中,交通、物流、人际关系等都是一种网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高速公路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广泛的影响。
一、构建家庭网(先请同学说说自家的网络现状)
几年前开始,我们很多家庭通过用购买ADSL服务实现了单机拨号上网。
实践操作:如何创建宽带连接?(视频)
如今,许多家庭购置了更多的网络终端(笔记本、IPAD、手机等),它们如何共享上网呢?
实物展示家庭上网的网络设备:一台笔记本、一台家用路由器、一根网线
正确用网线连接设备,然后演示操作。
(视频)
展示家庭网结构图
展示学校网络结构图
二、构建网络的基本设备(图片展示)
网卡有线网卡无线网卡(内置或外置)
外置
交换机有了它局域网中各终端设备之间可以进行高速互联互通。
例如:学校机房、办公楼、实验楼。
路由器局域网与外部网络进行互联的设备。
(至少有一个接入口用于连接外部网络,其他接口用于连接局域网。
)
家用路由器就是企业或单位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两种网络设备的功能集合。
服务器
为网络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高性能计算机,由网络服务商或网管机构负责提供,主要提供软硬件和数据紫源的共享以及数据中转服务,如Web服务、视频点播服务、邮件服务、及时通信服务等。
3、接入因特网的方式(视频)
有线接入方式:ADSL调制解调器、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光电转换器与光钎(图片展示)
无线接入方式:连接到Wi-Fi来实现。
(家用路由器、网线)
讨论学习:结合身边的网络,请比较有线接入因特网和无线接入因特网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三、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定义:
我们把处于不同地理位置、功能独立的多个网络终端,通过同心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以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信息的传递和资源的共享。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局域网网络分布地域相对较小。
广域网覆盖范围比局域网更大的网络。
探究学习:除了局域网和广域网,还有一个概念叫做城域网,请通过网络了解有关城域网的概念与特点。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要会构建简单的家庭网,初步了解构建网络的基本设备。
课后练习:回家构建家庭的网络,设置相关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