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调查》教学设计(2)
12.1 普查与抽样调查 教学设计(二)

阅读课本164页至165页,理解上述定义。
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决策,调查是一种重要方法。
阅读
学生思考、讨论
思考、举例
讨论
作业
A组:第166页第1、2题,B组:另外完成163页调查表
板书设计
复习例1板演
………………
………………
……例2……
………………
教学后记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探索交流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投影仪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设置:
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我们班级每个学生的家庭各有多少人?平均每个家庭有多少人?
2.2000年我们全中国平均每个家庭有多少人?
新课讲解:
第1个问题容易回答,我们只要调查全班每一个学生,将结果填入下表,马上可以计算出结果。
姓名
…
课题
第12章 数据在我们周围
课时分配
本课(章节)需5课时
本节课为第1课时
为本学期总第课时
普查与样本调查
教学目标
1.理解普查与样本调查的意义
2.能够根据收集数据的需要决定是普查还是样本调查。
重点
掌握在何种情况下采用普查与样本调查以获得教为准确的调查结果
难点
掌握在何种情况下采用普查与样本调查以获得教为准确的调查结果
小结:普查是通过调查总体来收集数据,调查的结果准确,但往往工作量大,难度大,而且有些抽查对象不宜使用普查。抽样调查是通过调查样本来收集数据,抽查的工作量较小,便于进行。但样本的抽取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对总体的估计的准确程度,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所选取样本的代表性。
应用抽样技术第三版教学设计 (2)

应用抽样技术第三版教学设计课程背景及概述抽样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抽样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抽样技术的应用过程和实战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抽样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掌握常见的抽样方法及其使用场景;•设计并实施抽样调查方案;•分析和解释抽样调查结果,为决策提供支持。
教学内容第一章:抽样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抽样技术的定义和分类;•抽样误差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抽样调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二章: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和特点;•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量计算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的实际应用和局限性。
第三章:分层抽样•分层抽样的定义和特点;•分层抽样的样本量计算方法;•分层抽样的实际应用和局限性。
第四章:整群抽样•整群抽样的定义和特点;•整群抽样的样本量计算方法;•整群抽样的实际应用和局限性。
第五章:系统抽样•系统抽样的定义和特点;•系统抽样的样本量计算方法;•系统抽样的实际应用和局限性。
第六章:多阶段抽样•多阶段抽样的定义和特点;•多阶段抽样的样本量计算方法;•多阶段抽样的实际应用和局限性。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抽样调查思维和方法,掌握抽样调查的实际应用和实战技巧。
教学评估与考核本课程采用课堂测验、作业考核和课程项目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评估和考核。
其中课程项目以学生对于抽样调查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的综合能力为主要考核指标。
参考教材•抽样技术(第三版),贺志强、孙文茹等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抽样调查方法与应用,陈素芬、罗凤鸣等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抽样理论与应用,吴国军、周维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教学团队本课程的主讲教师为XX教授,拥有多年的统计学教学和研究经验,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研究项目。
此外,本课程还将邀请工业界人士进行客座讲座,为学生提供实际应用的案例和经验分享。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统计调查(2)——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10.1统计调查(2)——抽样调查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抽样调查及相关概念.(2)了解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简单随机抽样调查,初步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以及自己操作,学会用总体、个体、样本分析数据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体会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难点:区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三、教学方法采取情景教学法,师生共同探究,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注重学生体验.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第二环节:探究新知,提炼概念;第三环节:例题示范,学以致用;第四环节:目标检测,及时反馈;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反思提高;第六环节:布置作业,拓展延伸.(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景:由多媒体播放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提炼概念师生活动:教师举例:一勺汤,而尝满锅之香.或者是幻灯片中小明的做法。
抽样调查: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种调查方法叫做抽样调查.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举例,从而归纳、思考、概括抽样调查的有关概念,加深对抽样调查内涵的理解,体会抽样调查方法蕴含的统计思想.问题1:某中学共有2 000名学生,想了解全校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调查.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如果学生回答:用全面调查的方法.教师追问:用这种方法进行调查有什么优缺点?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想到抽取一部分学生调查的方法.结合这个调查,讲解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1.总体:所要考察的全体对象叫做总体.2.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3.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没有单位!)比较概念: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对比表调查方式适应情景调查对象特点全面调查考察对象数量较少,结果具有特殊要求或特殊意义. 全体准确,费时费力,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抽样调查考察对象数量较多,结果具有破坏性或危害性样本省时省力范围小,只能估计出总体的情况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补充和点评.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有哪些区别,面对实际问题时,能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三)例题示范,学以致用1. 在一次考试中,考生有2万名.为省时省力的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平均成绩,抽取了5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调查.总体是________;个体是___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样本的容量是__.2. 为调查电风扇的使用寿命,从一批电风扇中抽取20台进行测试;3.为调查某校七年级学生每周用于做课外作业的时间,从该校七年级中抽取50名学生进行调查.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有关概念.问题2:为了解学校学生的平均身高,小明调查了座位在自己旁边的3名同学,把他们身高的平均值作为全校学生平均身高的估计.(1)小明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吗?(2)如果是抽样调查,指出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3)这个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当时的情况吗?为什么?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设计意图:认识到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中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叫简单随机抽样.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下面几个问题,应该做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1)要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添加剂是否符合国家标准;(2)检测某城市的空气质量;(3)调查一个村子所有家庭的收入;(4)调查人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5)调查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对建立班级英语角的看法;(6)调查人们对电影院放映的电影的热衷程度。
课程思政改革下的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改革下的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抽样调查的概念、意义和基本原则;
2. 掌握抽样调查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3. 学会设计和实施一项简单的抽样调查;
4. 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5. 增强学生的思政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10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抽样调查的概念和意义;
2. 通过实际案例解释抽样调查的重要性。
第二步:讲解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10分钟)
1. 讲解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原理和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调查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第四步:设计和实施一项简单的抽样调查(25分钟)
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设计一项抽样调查方案;
2. 学生利用所学的抽样调查方法和技巧,设计问卷、访谈题目或观察指标;
3. 学生在校园或社区实施调查,并记录所得数据。
第五步:数据分析和结果汇报(20分钟)
1. 学生将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学生展示调查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讨论;
3. 引导学生思考调查结果的意义和价值。
第六步:总结和小结(10分钟)
1. 学生总结抽样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抽样调查的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抽样调查教案初中

抽样调查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统计学方法在分析数据中的应用。
3. 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的调查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统计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查。
3. 讲解统计学方法在分析数据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利用平均数、标准差等统计量来分析数据。
4. 课外阅读习惯的调查与分析: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每组选择一个班级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5. 数据收集与处理:学生分组收集调查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6. 成果展示与评价:各组学生展示调查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统计学方法在分析数据中的应用。
2. 实践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课外阅读习惯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调查报告的质量:评价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认真程度和报告撰写能力。
2.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准确性:评价学生在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时的正确性。
3.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调查问卷:设计一份关于课外阅读习惯的调查问卷。
2. 统计学软件:如Excel、SPSS等,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调查成果和进行课堂讨论。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抽样调查和统计学方法。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初中数学初三数学下册《抽样调查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强化学生对抽样调查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完成课本第XX页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旨在巩固学生对抽样调查基本概念的理解。
5.反思评价:引导学生对调查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抽样调查在科学研究和社会调查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使学生养成用数据说话、用事实依据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初中数学初三数学下册《抽样调查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抽样调查的概念及重要性,知道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掌握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常用的抽样方法,并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3.能够运用抽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进而对总体进行推断。
3.教学目的:
-巩固学生对抽样调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不同抽样方法及其应用。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2.教学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归纳,强调重点知识。
抽样技术第四版教学设计 (2)

抽样技术第四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和方法的抽样技术,并能够选择适当的抽样技术来完成研究。
同时,本课程还将有助于学生了解抽样调查设计的运作流程和各种统计工具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2.1 抽样技术简介•了解什么是抽样技术•了解抽样技术的分类•了解不同类型的抽样技术以及其优缺点时间:1小时2.2 随机抽样技术•了解随机抽样技术的概念和原理•了解如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了解如何计算随机抽样的样本量•学会如何使用SPSS进行随机抽样和样本量计算•通过案例分析了解随机抽样技术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情况时间:3小时2.3 非概率抽样技术•了解非概率抽样技术的概念和原理•了解不同类型的非概率抽样技术以及其优缺点•学习如何进行方便抽样、判断抽样、比例抽样和整群抽样•通过案例分析了解非概率抽样技术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情况时间:3小时2.4 抽样调查设计流程•了解抽样调查设计流程的各个步骤•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如何制定调查方案•了解如何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和数据呈现•通过实践案例,掌握SPSS工具的使用时间:3小时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促进学生对抽样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结合实际案例,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合作能力•督促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以课堂讲解和综合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四、教学评估•基于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进行课程笔记和实验报告的评估•考核学生对于抽样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制定期末测试,检查学生对于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能力五、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Lohr S. Sampling: Design and Analysis[M]. Cengage Learning, 2019.参考资料:•夏印娜. 抽样调查方法与技术[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朱其立, 范会平, 苏明. 抽样技术应用导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Bradley E. Fralicx. Sampling from Rare Populations[M]. SAGE Publications, Inc., 2007.•Korn E L, Graubard B I, Midthune D. Time-to-event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follow-up of a survey: choice of the time-scale[J].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997, 145(1): 72-80.六、教学心得抽样技术是实证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多种抽样技术,并使用该技术完成研究。
7.1普查与抽样调查(2)教案

怀文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设计初二数学7.1普查与抽样调查(2)主备:汤明祥审校:姬文林日期:2014年2月15日教学目标:1.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解决有关问题,加深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认识.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3.能运用适当的方式(文字、统计图表等)呈现整理、描述数据的结果.教学重点:感受用数据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学难点:对数据进行描述、整理、分析,获取信息.一、自主探究(1)你打算参加哪个社团?(2)如何了解全班同学们对学生社团的喜爱情况?(3)你准备采用什么调查方式?(4)怎样通过调查获得数据?2、探究活动:(1)调查一般采用“书面问卷”的形式进行.如何设计调查问卷?(2)调查结果:E C F D A B D A C DA DB A E BC AD CG B B G C D C D C CB D F A E D DCD FB C A B C E C A D F如何统计调查结果?(3)根据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画出如下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从上面的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二、自主合作1.下列调查中,分别采用了哪种调查方式?(1)为了了解某班同学的体重,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2)为了了解某校学生对新教材的喜好情况,对所有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进行调查;(3)为了了解一锅汤的味道,小明盛了一小碗汤来品尝味道;(4)为了了解某次考试试卷的质量,对全班所有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2.下列各项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果是抽样调查,请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1)调查你班每位同学穿鞋的尺码;(2)从一批洗衣机中抽取5台,调查这批洗衣机的使用寿命;(3)调查一个社区所有家庭的年收入;(4)从一批袋装食品中抽取10袋,调查这批食品中含防腐剂的情况.三、自主展示1.下列调查是用普查好,还是抽样调查好?说说你的理由.(1)全班学生家庭1周内收看“新闻联播”的次数;(2)某品牌灯泡的使用寿命;(3)长江中现有鱼的种类;(4)某本书上的印刷错误.2.你认为普查和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四、自主拓展1.下列调查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了解我县今年夏季市场冰淇淋的质量,采用普查方式B.了解我县居民的平均用水量,采用普查方式C.为了保证飞机的安全飞行,要对重要零部件采用抽查方式检查D.为了了解我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络随机抽查10%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2.为了解某校初三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查了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总体是指()A.400名学生B.被抽查的50名学生C.400名学生的体重D.被抽取的50名学生的体重3.为了了解某市初年级升学考试数学成绩的状况,从参考学生中抽查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个体是指1000名学生中的每一名学生B.总体是指该市参加升学考试的全体学生C.样本容量是指100名学生D.样本是指这1000名学生的升学考试数学成绩五、自主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你对自已这节课的表现有什么评价?你对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有什么评价?课堂小结:数据分析的过程如何?1、通过调查收集数据.2、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1)用表格整理数据(2)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布置作业:课本P10习题7.1第4题.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统计调查》的第二课时抽样调查。
从“课标”看,“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及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概率的初步知识。
本章内容是第三学段统计部分的第一章,主要内容是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今后学习的基础。
统计主要研究现实生活的数据,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根据数据思考和处理问题,通过数据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是统计的基本思想,而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归纳法在统计中的一种应用,抽样调查则蕴含了这种思想。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数据的收集过程,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数据收集的另一种方式——抽样调查。
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初步具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思维也较活跃,能积极参与问题讨论,但演绎归纳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欠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2)、了解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
(3)、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做出简单判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数据收集过程,发展学生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数据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探究精神。
(2)、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难点: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了“探究式” 、“情景教学” 、“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教学方式。
在概念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创设生活情景,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数据代表的特征,自主完成从具体事实上抽象出抽样调查的概念,给予评价,帮助学生完善新知的建构。
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的实例吸引和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在整个教学中采取情景教学法,师生共同探究,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通过经历对具体案例的探究了解抽样调查,体会进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
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氛围。
注重过程、注重体验。
六、教学过程
(一)、忆一忆
(1)什么是全面调查?
(2)全面调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什么?【设计说明:故而知新,为本课的顺利
进行做好铺垫。
】
(二)、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欣赏图片,提出问题:1、想知道一锅汤的味道怎么办?考察某批炮弹的杀伤半径,我们应该一个一个试吗?这些问题能不能用上节课学习的全面调查来解答?引出新课题__抽样调查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出发,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与全面调查的不同,为下一环节归纳新知作铺垫。
培养学生的比较与表达能力。
】
(三)、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抽样调查的意义在以上的题中,如果用全面调查花费的时间长,消耗的人力、物力大,而且具有破坏性。
因此需要寻求既省时又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抽样调查——板书课题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叫抽样调查。
2、练习:下面调查中哪些用全面调查?哪些用抽样调查来收集数据的?(1)为了了解
我校七年级学生每天的睡眠情况,在我班作调查。
(2)为了了解我班学生每天的睡眠情况,对全班同学作调查。
上面问题中,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是什么?
【设计说明:在此环节学生通过比较及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复习了全面调查,问题的引入为接下来所学内容作铺垫。
】
3、讲一讲(根据学生的回答,规范出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
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设计说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既自然又容易接受。
】
(四)、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说明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各指什么。
(1)为了考察我校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 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2)为了了解一批灯泡的寿命,从中抽取10只进行试验.
(3)为了了解七年级在期中考试中的考试情况,从中抽取了100 名学生的考试
成绩。
【设计说明:感知总体、个体、样本各指的是什么,并能准确表述出来,用以巩固新知识。
】
(五)、师生互动再探新知通过图片清楚地比较总体与样本之间的关系以及抽样的注意事项
抽样的注意事项:①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样本容量要恰当。
代表性是指总体中有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每个部分都应抽取到,并要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广泛性是指要保证被调查对象的数量,让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被选的可能。
样本容量过少,那么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如果抽取的学生人数过多,必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②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
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所谓随机就是机会相等。
【设计说明:总结是最好的求知之道】
(六八再创情境拓展提高
多媒体展示一些青海省美丽景点风景,以旅游为例,了解游客对我省旅游期间对吃、住、游、行、购等方面的不满意情况进行调查。
【设计说明: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旅游风景出发探求数学问题,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容易较快地进入角色。
】
在这个问题中应该进行什么调查?抽取多少名游客进行调查比较合适?被调查的游客又如何抽取呢?
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
老师的办法:可以在不同的旅行社共抽取2万名游客,通过问卷调查他们对这五个问题的不满意情况。
【活动1】
议一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其他办法?(同桌之间进行讨论)老师进行点评,从而归纳:
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叫简单随机抽样.
【活动2】
通过老师的办法对这个问题展开调查
步骤一、收集数据
在青海旅游你最不满意的服务是哪一个?(只能选一个)()
调查问卷
步骤三、描述数据(制作扇形统计图)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是:
1、求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2、用360°乘各部分的百分比,算出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画一个圆形;
4、用量角器量出角度,并画出各扇形
【设计说明: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 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做出简单判断。
而且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做一名文明市民,让大美青海更美丽,以便更多的人到青海来旅游】 【活动3】
想一想: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七) 课堂回顾
(1) 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 有哪些收获? (3) 还有哪些疑惑?
【设计说明:学生谈感受,教师作补充,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整 理的学习习惯。
】 (八) 巩固练习
为了解学校学生的平均身高,小明调查了座位在自己旁边的3名同学, 把他们身 高的平均值作为全校学生平均身高的估计. (1) 小明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吗?
(2) 如果是抽样调查,指出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3) 这个调查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九) 作业设计
拓展训练:组内的学生合作调查我校初一学生的平均身高(三天后交) 【设计说明:设计长作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让学生在课 外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
】
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
收
整 绘图
描 集 制表
理 述 数 数
数 据
据
pj-
据
分 析 数 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