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上海思南公馆、田子坊详细调研

合集下载

上海田子坊调研报告

上海田子坊调研报告

上海田子坊调研报告一、简介上海田子坊是上海市卢湾区的一个文化、休闲、购物区域,也是上海市的一个知名旅游景点。

田子坊原为上海法租界的一部分,起初是由法国买办们在1846年建设而成的一个住宅区,之后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特的文化街区。

田子坊里有许多老式的石库门建筑,保留了一些上海传统的建筑风格。

这里有许多小吃店、餐馆、艺术品店、咖啡馆和画廊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来此感受浓郁的艺术氛围。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田子坊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对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调研方法1.实地走访:通过实地走访田子坊的各个区域,了解街区的建设情况、商户经营状况以及人流量等。

2.问卷调查:通过向游客和当地居民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田子坊的认知程度、参观频率、满意度以及对田子坊未来发展的建议等。

四、调研结果1.街区建设情况:田子坊的建设以保留原有的历史建筑风貌为主,同时也有一些现代化的商业建筑。

大多数建筑物保持了原有的外观,内部则有不同种类的商户,如小吃店、手工艺品店等。

整个街区的环境干净整洁,街道宽敞,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游览体验。

2.商户经营状况:田子坊内的商户经营状况良好,各类店铺都能吸引到一定的客流量。

其中,艺术品店、咖啡馆和餐馆的生意较好,吸引了许多爱好艺术、休闲的人群。

同时,一些小吃店也备受游客喜爱,特色的上海小吃成为了田子坊的一大特色。

3.游客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游客对田子坊的环境、文化氛围和商户服务都表达了满意的意见。

他们认为这里的氛围独特,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气息,同时田子坊的店铺也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购物和用餐体验。

4.未来发展方向:在调研中,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提出了一些对田子坊未来发展的建议。

他们认为可以进一步提升田子坊的艺术氛围,增加更多的文化艺术机构,举办更多的艺术展览和表演活动。

同时,也建议加强管理,保证田子坊的环境整洁和秩序井然,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五、结论上海田子坊作为一个以文化艺术为主题的商街,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关注。

上海田子坊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上海田子坊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2、田子坊的现状
现在的田子坊已经从旧弄堂摇身变成一条艺术 坊。在5000平方米内引进了10个国家与地区的艺术 人群。中西方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闪烁着光 和热。泰康路上入驻的艺术品,工艺品商店已有40 余家,入驻的工作室、设计室有20余家,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1、文化与传承
田子坊特色有八个字:“中国建筑,综合文 化”。政府在规划开发下,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 格。建筑风格包容了折中主义、英国新文艺复兴 风格、现代主义风格、中国传统砖木结构风格, 还有西班牙建筑风格、英国城堡建筑风格和巴洛 克风格等。其中尤以石库门建筑最为丰富。
田子坊的创意特色也吸引了不少国外的文化 创意公司的驻入,这也为该区带来了国外的文化 与表现风格,从而使中外两种创意文化再次聚首, 扩大了该区的文化内涵。
2、商业价值
田子坊名声的远扬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许 多商家纷纷入驻,期待在田子坊的发展中分一杯羹,如今 田子坊已经集聚了50多家西餐馆、酒吧和时尚饰品店。这 为当地的商业发展和消费市场的活跃起了带动和促进作用。
4、辐射价值
伴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田子坊的“溢出” 效应逐渐显现,浓郁的艺术和时尚氛围从老厂房 蔓延到了附近的石库门民居,园区从工业厂房向 周边的居民“扩张”。田子坊作为上海创意产业 的发源地其辐射效应是相当巨大的。2019年4月 28日,田子坊等18家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授牌, 建筑面积约有30多万平方米。据悉,2019年底, 第二批18家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将启动,建筑面 积超过50万平方米。上海的创意地产正沿着自己 的特色道路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 集聚区的形式,在上海城市新一轮的发展中得到 大力推进。
★购 物:农工商超市;华联超市;上海烟草集团烟酒专 卖店
★医 院:上海市民政第三精神病院分部;上海市卢湾献 血办公 室;卢湾区妇幼保健院;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中 心

上海田子坊考察报告

上海田子坊考察报告

上海田子坊考察报告
现场照片
考察情况记录表
编号:12
项目现场实景照片
田子坊主入口
田子坊的出入口都较不大,老弄堂两侧即是各种特色商铺
石库门特色建筑
石库门特色建筑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反应了上海的“海派文化”。

田子坊的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的现代设计是田子坊最大的一类商品,主要采用木版年画、传统纹样、印染刺绣、戏曲脸谱、剪纸、陶瓷、雕刻、竹和木等元素在笔记本、服饰、玩具、装饰、小玩意、首饰、家居用品等中应用。

创意小商品
手工制作的五颜六色的糖果
特色主题餐厅
泰迪之家与便所餐厅风格鲜明,是田子坊内较有名的主题餐厅。

餐饮在田子坊中也占有不小的比例。

酒吧和咖啡厅
也有不少有情调的休闲酒吧和咖啡厅,散发着浓浓的文艺气息
艺术创作
田子坊内有一些艺术工作室,也有一些艺术作品的展售
有的弄堂内部进深很长,里面聚集了各种特色小店,下面布店名字很有创意
入口处田子坊的总平面图弄堂内部小店名称指示牌
各小店的商业侧招。

上海田子坊调研报告

上海田子坊调研报告

上海田子坊调研报告
上海田子坊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日晖路的一个文化艺术街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而闻名。

本次调研报告主要围绕田子坊的历史、建筑风格、商业开发与文化活动等方面展开,着重分析田子坊在当地文化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田子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海旧时的弄堂文化,弄堂是上海特有的住宅形式。

田子坊保留了许多原始的弄堂建筑,并在保护与修复过程中注重保持其原貌。

这使得田子坊成为了一个用以展示上海独有文化的重要场所。

其次,田子坊的建筑风格以老洋房为主,这些建筑多以三层为主,砖木结构,具有独特的欧式或中式风格。

这样的建筑风格使得田子坊成为了上海城市风貌保护的重要一环,并且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游览体验。

再次,田子坊的商业开发相对来说是先于文化活动的。

田子坊作为一个商业街区,聚集了各类创意店铺、咖啡馆、餐厅等商业设施。

这些商业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田子坊的知名度,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消费者。

最后,田子坊的文化活动也是其重要的亮点之一。

田子坊举办了大量的文化展览、艺术活动、音乐演奏等,丰富了周边居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

此外,田子坊还通过举办市集、手工艺品展销等活动,为当地的手工艺品产业提供了一个平台。

综上所述,上海田子坊作为一个文化艺术街区,通过保护和修
复历史建筑、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商业开发等方式,成功地将上海独有的文化融入到街区的方方面面中。

田子坊成为了展示上海城市文化的窗口,也为上海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文化体验。

上海田子坊简介

上海田子坊简介

上海田子坊简介
上海田子坊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和艺术氛围的文化街区,许多游
客和当地居民喜欢来这里感受上海城市的胡同文化和韵味。

以下是关
于上海田子坊的详细介绍。

1.历史背景
上海田子坊始建于1860年,当时是以砖木结构为主的弄堂社区,随着
上海城市的发展,这里逐渐成为了一处文化艺术的聚集地。

在1990年
代以后,田子坊的历史价值得到了重视,它被修缮保护为历史文化遗产。

如今的田子坊已经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了上海市的文化中心和旅
游胜地之一。

2.地理位置
上海田子坊位于上海市卢湾区的弄弄堂巷内部,地处市中心区域,与
豫园、城隍庙等著名景点相邻,离地铁9号线打浦桥站步行仅需5分钟。

3.建筑风格
上海田子坊的建筑风格与上海传统弄堂文化相似,是以枝叶繁茂的绿
化植物、老式木门、石板路等为基础的,它展示了上海历史文化的深
厚底蕴和当地特有的生活方式。

4.文化活动
上海田子坊每年都会举办大量的文化活动,包括文艺演出、展览、手
工艺品展销等内容,吸引着广大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和支持。

同时,
田子坊也是当地书画、音乐等艺术家的聚集场所,不时可以在这里看
到不同流派的文艺表演和展示。

5.商业体验
除了文化艺术活动外,上海田子坊也是一处著名的商业区域,这里有
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小店铺,游客可以尝试购买各种手工艺品、书籍、茶具、时尚服饰等,同时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上海美食和茶道文化。

总而言之,上海田子坊是一处值得前来体验的文化胜地,它传承
了上海千年历史的精髓和当地居民的文化习惯,也是当地商业、艺术、文化和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田子坊案例分析

上海田子坊案例分析
田子坊将老旧的石库门民居改造为创意工作室、 设计公司、艺术画廊等,吸引了大量创意产业从 业者,形成了独特的创意产业集群。
政策支持与规划引导
上海市政府对田子坊项目给予了政策支持和规划 引导,确保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对其他地区的启示
发展创意产业
通过改造老旧建筑,发展创意产业,可以 促进地区经济转型和升级,提高地区竞争
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经济繁荣
02
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
会福祉。
社会公正
03
可持续发展关注社会公正和公平,保障各方的权益,促进社会
的和谐与进步。
上海田子坊的可持续发展现状
01
02
03
历史建筑保护
上海田子坊作为历史建筑 群,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 管理,保留了传统风貌和 特色。
持续创新与升级 拓展国际影响力
完善配套设施 绿色可持续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田子坊需要不断创新和升级,引入更多创意 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保持其领先地位。
通过举办国际性的文化艺术活动,提高田子坊的国际知名度, 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和创意人才。
增加公共空间、停车场、餐饮等配套设施,提升游客和居民的 便利性和舒适度。
起源
上海田子坊最初是一个石库门弄 堂,建于20世纪初,是上海典型 的传统居住区。
早期发展
随着上海城市化的进程,田子坊 逐渐演变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 居住区,吸引了大量艺术家和文 化人入住。
转型与改造
转型
20世纪90年代末,田子坊开始从传 统居住区向创意产业园区转型,吸引 了大量创意产业从业者入驻。
社区化运营
采用社区化运营模式,调动了社区居 民和创意人才的参与,增强了商业模 式的可持续性和活力。

田子坊简介

田子坊简介

思南路上的孫中山紀念館,主要有故居和文物館兩個展示場所,孫中山先生於1918年入住於 此,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後,宋慶齡繼續在此居住至1937年,1988年1月故居正式對外開放
以前這條弄堂裏有十幾家小廠,是上海特定時期工業發展的縮影,經過充分挖掘,進行再創 造,老廠房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商業和社會效果,這裡已成為上海最大的視覺創意設計基地, 也形成了一定的視覺創意設計產業規模
靈感飛揚的石庫門弄堂
弄堂,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曾經與千千萬萬上海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
多少個故事,多少個典故,多少個名人,多少個記憶,與石庫門緊緊的連繫在一起。
地處上海市中心泰康路210弄的「田子坊」,是一片有著七八十年屋齡的老城廂石庫 門,這裡曾經是最普通的老上海弄堂,四五戶人家合用一個灶間、木樓梯咯咯作響, 弄堂裡擺滿了自行車,抬頭便是密密麻麻交織纏繞的電線……。
這裡沒有進行開膛破肚式的改造,而是將歷史和現代巧妙地融合,透過窄窄的弄堂,可 以觸摸到這個城市歷史的脈絡。千回百轉的巷子,斑駁的民居,都承載著豐富的文化資 訊和歷史的記憶,在這裡,文化是可以感知的,記憶是可以觸摸的
這裡賣的東西,多的是限量設計小物,燈飾、玩具、T恤、首飾等,皆充滿生活品味
田子坊就像是一盤記錄了老上海生活場景的膠捲,柴米油鹽、 陽春白雪,在裡面演繹著不同的精彩。
「田子坊」謙遜低調,曲折小弄裡「隱藏」了近百家極具特色的藝術小店、美術 畫廊、創意工房、咖啡酒吧和餐廳,精緻但不喧嘩、奢華但不張揚。
上海有一種神奇的氣質,唯有它可以讓人瞬間在極端現代與傳統兩種氣質中穿 梭,大到如外灘、新天地的地標建築,小到田子坊的窄弄堂皆是
九号线,打浦桥路站1出口下车。 步行5分钟即到。
姜茶不賣茶,賣流行服飾

“上海的苏荷”——田子坊创意文化产业园区的文化艺术特色探析

“上海的苏荷”——田子坊创意文化产业园区的文化艺术特色探析
其独特 的 “ 堂文化 ” 视 觉文 化 ” 创意 文化 ” 旅 游休 闲文 弄 、“ 、“ 、“ 化 ”构成 了田子 坊 文化创 意 产业 独特 的文 化艺 术特 色 。从上 世纪
华 人居 住 区 ,是 商业 居住 街 区和工 业 区的过 渡地 带。 由于这 一独
有 的地 理位 置 使 得 田 子 坊集 中 了上 海从 乡村 到租 界 再 到现 代 城
企 业形 象设 计 为主 ,辅 之 以餐饮 、娱 乐 、购物 的产 业特 色 。 二 、文化艺 术特 色 分析 第一 。旧弄堂里 的 “ 派文化 ” 新 。
飞 的工 作室展 现 了 古朴 ,凝重 的建 筑特点 ;尔冬强 的工 作室 则具 有 后工 业革命 时留下 的痕 迹 ,两 台吊车不 仅 是摆设 ,它照常 能启
动 ,而天 棚 的进 口透 光板 更能体 现现 代建 材 的运 用 ,这 是工 业革
命 的成 果 ,而版 画 的手 工制作 ,使 你在 时光 穿梭 中来 回奔跑 。
外色 体 现 着 独 特 的 时代 印迹 ,颇 受 具 有先 锋 观念 创意 人 士 的青
喻此 处 为文人 、画家 、设计 师集 聚 的土 壤。这 一提 名 为 田子坊涂
抹 了浓厚 的 “ 荷 ” S O 的色彩 。 苏 ( OH ) 说起 纽约 苏 荷艺 术区( OH S O
AR A ) E ,它原 是 1 9世 纪最 集 中的工 厂与 工业 仓库 区 ,上世 纪 中
这 种 “B 装新 酒” 的整 改模式 不仅 使历 史文化 遗迹 得 以完 『瓶 好 的保 存 ;而 且这 一创 举使 中 国的文 化创 意产业 与 国外 发达 国家
1 % ;商业 配 套服务 性产 业 6 47 6家 , 占总量 的 1 .% :逐 步形 55 成 了 以艺术 画廊 、时 尚创意 展示 、建筑 设计 及市 内设计 、公 关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思南公馆、 上海思南公馆、田子坊 调研报告2013年 2013年11月 11月思南公馆项目概况地址: 地址:浦西市中心核心区域,复兴中路与重庆 南路交接处,毗邻环境优雅的复兴公园 占地面积: 占地面积:50000余㎡ 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80000㎡ 其中需要保留保护的老建筑51幢(近3万㎡) ,新建建筑2.7万㎡及2.2万㎡地下空间。

功能区:思南公馆酒店、特色名店商业区、思 南公馆公寓和企业公馆思南公馆思南路历史思南路最早叫马斯南路,1913、1914年间 修筑,路名为纪念1912年8月在巴黎去世的法国 作曲家马斯南而起。

1943年,汪伪政府在接收 了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后,马斯南路被改以陕西 省蓝田县名命名。

1946年,又改以贵州省思南 县名命名,沿用至今。

这一条路及周围街区的形成,与上海法租 界的第三次扩张有关:法租界1849年辟设,起 初不足千亩,1900年扩展到今重庆南路,面积 为两千多亩。

1914年,以同意北洋政府入界缉 拿藏匿租界的革命党人为条件,法租界实现了 它的第三次界域大扩张,面积扩大至一万五千 多亩。

思南路便是筑于这一时期。

1920年4月,法租界公董局董事会提议以立 法形式在顾家宅公园(今复兴公园)周围划定 一个只能建造西式房屋的区域,此后,该区域 内陆续建造了大量花园洋房,包括现今思南公 馆的大部分建筑。

从规划到营造、施工,让人 们看到了巴黎的霍斯曼式城市更新与改造在东 方上海的延伸。

思 南 路思南公馆人文历史思南路周边不过方圆几里地,就有张学良公馆 、孙中山故居、周恩来公馆、梅兰芳公馆、袁 世凯次子旧居、近代畅销小说《孽海花》作者 曾朴的旧居……等等 。

周 公 馆孙 中 山 故 居思南公馆改造历史思南路风貌建筑由于历史原因,早已成为密度极 大的居民区,该地区居住密度从1944年的每幢2户 发展为20世纪末的平均每幢14户,甚至有的高达17 户,违章搭建严重,居住功能和建筑本身遭受破坏 。

该项目于1999年底立项启动,后经过市区合作 ,由上海永业集团、上海城投总公司等国有企业组 建项目公司,1999年底,思南公馆立项启动,通过 协议置换保护开发历时10年,2010年竣工开放。

经专家评审和政府有关部门批准,48幢历史建 筑作原地修缮,原貌重现。

1幢的建筑构件经编号后 精心拆卸,然后作移位原貌重建。

在修缮或重建的 过程中,项目开发商尽量保留建筑的原有构件和风 貌,并提升建筑的设施和使用功能,以满足现代城 市生活所需。

思南公馆商圈分析 思南公馆北面接淮海路,1公里范围 内有上海新天地时尚文化社区、文化 广场人文艺术区、田子坊创意休闲社 区; 几个区域商业氛围各具特色,面对不 同的客群,临近而又相得益彰。

思南公馆功能规划分析 项目整体分为四个功能区——花 园式酒店区、酒店式公寓区、商 业内街区和企业公馆区。

思南公馆功能规划分析南苑 思南公馆酒店: 思南公馆酒店:思南公馆酒店 由19幢建于1920-30年代的地理花园洋房 ,1幢约于同期建成的外廊式雄伟建筑和1 幢新建会所组成。

其中15幢独立花园洋房为客房部分, 供整幢出租。

花园洋房分三层及四层两种 ;四层洋房设客用电梯。

每幢洋房均设多 功能套房四间、客厅、餐厅、厨房、管家 用房及专用车库。

部分洋房设会议厅,酒 吧、娱乐室、蒸气室及健身房等。

其余4 幢花园洋房为礼宾部、接待处、商务中心 、酒吧及中西餐厅。

外廊式建筑楼高三层 ,为酒店宴会及多功能厅,可供400-500 宾客宴会及会议之用。

新建会所设有室内 恒温游泳池、桑拿及蒸汽室、健身房、室 外花园等。

酒店可按宾客要求提供私人管 家、宴会及用车等服务。

整幢出租, 整幢出租,租金在人民币3.8 租金在人民币3.8万元 3.8万元/ 万元/晚思南公馆功能规划分析西苑 企业公馆: 企业公馆:位于思南路西侧的 10幢花园洋房为思南公馆的企业公馆区, 将出租予境内外 该等花园洋房经修缮后,将出租予境内外 企业作商务用途。

企业作商务用途。

该等花园洋房于1930年代建成,含多 种建筑风格,楼高3-4层,单幢建筑面积 单幢建筑面积 约500500-650平方米 650平方米。

平方米。

思南公馆功能规划分析东苑 至尊府邸: 至尊府邸:思南公馆东苑至尊 府邸总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提供 提供 118套全装修住宅单元 118套全装修住宅单元作出售用途。

单元 套全装修住宅单元 面积由约85平方米(一房)至350平方米 (四房)。

会所由思南公馆酒店管理,设置包括 室内恒温游泳池、桑拿及蒸气室、健身室 、室外花园等。

住户礼宾部提供24小时家 居服务。

目前二手房价在9.5 目前二手房价在9.5万 9.5万-11万元 11万元/ 万元/㎡思南公馆功能规划分析北里 特色名店: 特色名店:思南公馆的特色名店区位于项目的北端 ,由 由24幢老建筑和 24幢老建筑和5 幢老建筑和5幢新建筑组成, 幢新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约20 总建筑面积约20, 20,000 平方米。

平方米。

该区的新老建筑形态丰富多姿,十多条宽窄不一的步行街 和六个大小开放空间穿插其中,尽显上海里弄街区的独特 氛围。

“名”和“特”是该区的特色。

特色名店中约 约30%为各式 30%为各式 餐饮,其中包括中外餐厅、咖啡厅、茶馆、酒吧、冰激凌 餐饮 店和糕饼甜品店等;其余为商品零售和展销。

特色名店除出售的商品别具特色外,其经营模式也有别于 一般商区。

“ “会所式” 会所式”的经营模式为顾客提供个别的售前 的经营模式 和售后服务,以满足高端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具文化内涵 的生活艺术品是特色商品中重要的一环。

随着市民生活水 平和质量的日渐提高,家居艺术品已成为市民日常生活所 需。

思南公馆的名店将为顾客提供高质量、富特色的艺术 珍藏。

推广活动是思南公馆特色名店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推广 活动将糅合文化、艺术和娱乐,因此,思南公馆特色名店 区不仅是一个商区,也是一个开放式的、雅俗共赏的博览 会、大舞台。

思南公馆商业动线研究商业部分由一个东西向的主 动线和多条南北向宽窄不一 的步行街组成; 在两端及中间设置舞台或景 观节点,吸引客流。

思南公馆商业业态及品牌1:柏拉图家居、鱼藏、悦达迦世家 2:思南公馆会展中心 5c:Isalisse Jewel 22:蜜丝芭莉&丹邸好士美容中心、思 南公馆健身会所、雅家时尚、杜梦堂 26c:橘色涮涮屋 26d:Shanghai Slim’s 32:乐泰、鮨 33:Pane e Vino、X朗姆小酒馆 34:天下一家会馆 35:晶浦会、拉普利奥-简餐·西点、 西柏丽西班牙美食美酒 5a5b:健身堂 23:龙门雅集 25:尊邸 26b:香啡缤、旗袍雅宴 26e:米伽、哈根达斯 26a:拳击猫精酿手工啤酒屋 51:高希霸魅力俱乐部、高派服装会所 55:思南公馆酒店AJM法餐厅 26f:碳酷烤鸡、欧立威希腊餐厅、Yucca酒吧 27:茶屋 、蒲蒂花馆 30:壹·火锅 31:萱庭会所·珠宝定制 28:瑞贝卡高级定制 57:慧公馆 61:O·spa PREMIER思南公馆建筑设计分析思南公馆是上海市中心唯一 壹个以成片花园洋房的保留 保护为宗旨的项目,坐拥51 栋历史悠久的花园洋房,同 事汇聚了独立式花园洋房、 联排式花园洋房、带内院独 立式花园洋房、联排式建筑 、外廊式建筑、新式里弄、 花园里弄、现代公寓等多种 建筑样式,是上海近代居住 类建筑的集中地。

历史建筑群融汇了中西设计 、现代建筑风格和Art Deco 的踪影。

思南公馆景观设计分析简单、干净道路和绿化,普 通石材有层次的组合,低调 却显奢华。

思南公馆景观设计分析转角、绿墙、宅间、廊架、 叠水景观的精细化处理。

思南公馆景观设计分析建筑里面、节点景观 设置、桌椅摆放、植 物花卉的点缀,显得 惬意自然、舒适。

田子坊项目概况地址: 地址:泰康路210弄 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20000多平米 成立时间:1998年田子坊定位:“园区、旅游区、居民区”三区何以的综合性 创意产业园区 规模: 规模:视觉艺术、工艺美术、室内设计等领域100多户 原为30年代的弄堂工厂,如今汇集了来自美国、日本 、比利时、法国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工作室,被 成为“上海的苏荷”(全球创意产业的发源地-苏荷 (Soho))田子坊发展历史田子坊起源于泰康路艺术街,1998年,区政府有意将泰康路打造为以画廊为主体的 艺术品一条街,街道成立了泰康路工艺品特色一条街管委会负责推动艺术街的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形成了由1998年美籍华人、著名油画家陈逸飞为代表的39个 画廊组成的艺术品一条街。

随着租期到期,泰康路店铺业主不再出租房屋,泰康路工艺 街面临生存危机。

正在此时,上海开始了“退二进三”的产业升级,泰康路210弄内六 家工厂先后停产外迁,2万余平方米旧厂房空置。

2001年,在区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街道把泰康路210弄田子坊内这六家小企业( 上海人民针厂、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上海钟塑配厂、上海新兴皮革厂、上海纸杯厂、 上海华美无线厂)的旧厂房,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通过置换,引进无污染、无噪音 的文化企业,在旧厂房的基础上,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田子坊发展历史伴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界人士进驻泰康路田子坊,包括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劼音、 著名摄影家尔冬强、香港陶艺家郑祎、美国陶艺家吉米、法国设计家卡洛琳、南斯拉夫摄影家龙·费伯等。

随着国内外文艺界人士的不断加盟,现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士,120个单位,近700人在泰康路田子坊 从事文化艺术、建筑设计、广告咨询、摄影中心等文化创意工作。

一批从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新加 坡学成的“海归派”也在此筑巢,他们的入驻和他们所从事的文化创意产业,使泰康路国际化程度有所提高 。

通过多年的努力,从当初设想的“工艺品特色街”逐步演变成现在的“文化艺术园区”。

谢谢!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