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矫正手术方法

合集下载

手术记录: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记录: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患者,男性,35岁,因长期鼻塞、流脓性鼻涕、头晕头痛等症状来院就诊。

经过术前鼻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凸起,导致鼻腔通气功能障碍,并可能引发鼻窦炎、头痛、鼻出血等症状。

患者长期受此困扰,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手术方式:本次手术采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采用经鼻腔入路,在鼻内镜的引导下,去除鼻中隔弯曲的部分骨质和软骨,使鼻中隔恢复正常形态。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麻醉方式:本次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意识丧失,手术过程中无痛感。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会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确保麻醉和手术过程的安全。

手术经过:在全身麻醉后,医生开始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首先,通过鼻腔插入鼻内镜,以确认鼻腔内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然后,在鼻内镜的引导下,使用特制的剥离子和刮匙去除鼻中隔弯曲部分的骨质和软骨。

在去除多余组织后,对创面进行止血和冲洗。

最后,将切下的组织送病理检查。

术后注意事项:手术后,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2天的住院观察。

术后需注意以下几点:1)术后24小时内禁止刷牙和洗脸,避免触碰鼻部;2)术后需用鼻腔冲洗剂冲洗鼻腔;3)术后需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4)如有少量出血或流涕属正常现象,如有大量出血或发热需及时就医;5)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6)定期复查。

在出院后,患者应继续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使用鼻腔冲洗剂冲洗鼻腔;2)如有鼻腔干燥、结痂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3)如有患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应及时就医;4)建议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

总之,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方法。

通过该手术,患者可以恢复鼻腔的正常功能,减轻鼻塞、流涕、头晕头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鼻中隔偏曲的手术全过程!

鼻中隔偏曲的手术全过程!

⿐中隔偏曲的⼿术全过程!⿐中隔偏曲是由于⿐中隔在发育过程中受某些因素影响所致的结构上的畸形,形态上向⼀侧或两侧偏斜,或局部突起,可影响⿐腔⽣理功能,并引起⼀系列病理变化。

⿐中隔部分呈尖锐突起者称棘突或距状突;呈长条状隆起者称嵴突;若⿐中隔软⾻突⼊⿐前庭则称⿐中隔软⾻前脱位。

⿐中隔偏曲很普遍,程度较轻的不会有明显不适,⼤可不必管。

但如果偏曲程度较重,且合并⿐炎反复发作,就容易使偏曲进⼀步加重,造成持续或间歇性的⿐塞、流脓⿐涕、头晕、头痛、流⿐⾎、打鼾等症状的出现,这时就要及时就诊了。

各种⿐中隔偏曲发病原因、⿐外伤:多发⽣在⼉童期,外伤史多遗忘,因组成⿐中隔的各个部分尚在发育阶段,故⼉童期⿐部症状多不明显。

随着年龄增1、⿐外伤:长,⿐中隔各部分的增长和⾻化⽽出现⿐中隔偏曲。

成⼈⿐外伤也可发⽣⿐中隔偏曲或⿐中隔软⾻脱位。

如⿐中隔软⾻段均发⽣偏斜并偏向⼀侧则形成歪⿐。

⿐外伤常并发⿐中隔软⾻脱位,甚⾄软⾻⾻折,如不及时复位,可遗留⿐中隔偏曲。

、发育异常: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

⿐中隔在胚胎期由⼏块软⾻组成。

在发育⽣长和⾻化过程中,若⾻与软⾻发育不均衡或⾻与2、发育异常:⾻之间⽣长不均衡,则形成畸形或偏曲;在相互接缝处形成⾻棘或嵴。

常见的原因有腺样体肥⼤导致长期张⼝呼吸,⽇久发⽣硬腭⾼拱,缩短⿐腔顶部与⿐腔底部的距离,使⿐中隔发育受限⽽发⽣⿐中隔偏曲;营养不良影响⿐中隔发育和⾻化,也可发⽣⿐中隔偏曲。

、⼀些⽣长较为缓慢:的⿐腔或⿐窦肿瘤,如⾻化纤维瘤、⿐息⾁等,其他如⿐窦囊肿等,⽣长⽐较⼤时,可挤压⿐中隔,导致⿐3、⼀些⽣长较为缓慢:中隔偏曲变形。

、遗传:⿐中隔偏曲的发⽣与遗传因素有关。

4、遗传:临床症状、⿐塞:为主要症状。

具有交替性或持续性,向⼀侧偏曲者,常为单侧⿐塞;向双侧偏曲者,则⿐塞多为双侧。

但⼀侧偏曲者如对1、⿐塞:侧出现了下⿐甲肥⼤,也可出现双侧⿐塞。

、⿐出⾎:为常有症状。

发⽣在偏曲的凸⾯,此处粘膜薄,常受⽓流和尘埃刺激,易发⽣糜烂⽽出⾎。

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治疗

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治疗

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症状主要症状为:交替性或持续性鼻塞,头痛,鼻出血及流脓涕等。

症状轻重与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有关。

1、鼻塞:常为主要症状。

向一侧偏曲者,常为单侧鼻塞;向双侧偏曲者如S型偏曲,则鼻塞多为双侧。

但一侧偏曲者如对侧出现下鼻甲代偿性肥大,则也可出现双侧鼻塞。

2、鼻出血:常有症状。

发生在偏曲之凸面、骨棘或骨嵴的顶尖部,此处粘膜薄。

常受气流和尘埃刺激易发生糜烂而出血。

3、头痛:偏曲之凸出部压迫同侧鼻甲而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

4、邻近器官症状:鼻阻塞妨碍鼻窦引流,继发鼻窦炎症;长期张口呼吸和鼻内炎性分泌物积蓄,使之易于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鼻中隔偏曲的危害1、鼻中隔偏曲常导致流鼻血,可引起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休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脑血管意外等。

2、孕妇经常流鼻血及影响胎儿的健康,严重者可引起胎儿窘迫,甚至早产或死胎。

3、鼻中隔偏曲导致鼻部狭窄,可引起鼻窦炎、鼻息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可导致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引起激素分泌功能紊乱,造成多种组织器官损害。

4、鼻中隔偏曲如果治疗不及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可引发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心绞痛、中风、性功能障碍等。

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一般是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或成形术、摇门式手术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现如今多被功能性鼻内窥镜微创术取代)。

1、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或成形术适合于骨部弓形偏曲或合并有嵴、距状突、鼻中隔软骨前下缘脱位者,切口须作于鼻中隔的凹面一侧,于鼻中隔游离缘之前的鼻前庭皮肤自上而下切开,暴露鼻前棘,剥离切开侧的粘软骨膜和粘骨膜后,在软骨与骨部交界处切除一窄条软骨,使鼻中隔软骨与骨部脱离联系。

然后将分离器经软骨后缘伸入,分离凸面侧骨部的粘骨膜,而凸面侧的粘软骨膜不予分离,切除骨部的偏曲部分,包括筛骨正中板、犁骨、及上颌骨鼻嵴的偏曲部分,矫正骨部至垂直位。

将凸向对侧最显著部分的凹面侧切割成多个软骨块,或切成"田"字形或"X'形,各小块间还可切成宽约1mm的窄软骨条,然后将其附于对侧粘软骨膜上,已被切碎的鼻中隔软骨推向中线,以不能弹回为度。

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方案

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方案

一、引言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导致鼻腔通气不畅、嗅觉减退、头痛、鼻出血等症状。

鼻中隔偏曲是常见的鼻部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对于症状明显的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方案。

二、手术适应症1. 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腔通气不畅,反复发生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保守治疗无效者;2. 鼻中隔偏曲导致嗅觉减退、鼻出血等症状,保守治疗无效者;3. 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保守治疗无效者;4. 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中耳炎、听力下降等症状,保守治疗无效者;5. 鼻中隔偏曲导致的面部发育畸形、鼻梁塌陷等症状,需进行美容整形者。

三、手术禁忌症1. 急性鼻炎、鼻窦炎等鼻腔疾病活动期;2. 慢性鼻炎、鼻窦炎等鼻腔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3. 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4. 手术区域皮肤感染、溃疡等;5. 对麻醉药物过敏者。

四、手术方法1.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采用鼻内镜技术,在鼻腔内直视下进行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1)术前准备:术前进行全面检查,了解患者病情,排除手术禁忌症。

术前禁食禁水4-6小时。

(2)手术步骤:1. 鼻腔内表面麻醉;2. 鼻内镜下探查鼻中隔偏曲情况;3. 根据偏曲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如鼻中隔部分切除、鼻中隔复位等;4. 术中止血,术后放置鼻腔填塞物;5. 术后观察患者病情,调整鼻腔填塞物。

2. 开放式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鼻中隔偏曲较严重、伴有鼻中隔软骨畸形、鼻中隔穿孔等情况下,采用开放式手术。

(1)术前准备: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2)手术步骤:1. 麻醉: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2. 切口:在鼻中隔偏曲侧作切口,暴露鼻中隔;3. 手术操作:根据偏曲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如鼻中隔部分切除、鼻中隔复位等;4. 术中止血,术后放置鼻腔填塞物;5. 术后观察患者病情,调整鼻腔填塞物。

五、术后护理1. 术后保持鼻腔湿润,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2. 术后3-5天取出鼻腔填塞物;3. 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擤鼻涕等;4. 术后1个月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5. 定期复查,观察鼻腔恢复情况。

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的手术技巧

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的手术技巧
清 晰 、 于剥 离 的优 点 , 别是 对后 端 、 易 特 高位 偏 曲和骨 偏 曲暴 露不 充分 的患者 有较 大 的优 势圈 提 高 疗 4 7例鼻 中隔偏 曲患者 , 参照 耳鼻咽 喉手术学嗍 和 有 关文献 报 道 , 累 了一定 的临床 经验 , 积 现报 道 如下 :
离 子撬 起 切 E 边缘 , 下 剥 离 , l 上 由前 向后 剥 离 到 鼻 中 隔软 骨
庭皮 肤 与 黏 膜交 界 处 的皮 肤侧 , 有 低 位 偏 曲 , 口适 当 向 如 切
用红霉 素眼膏涂 布 , 待黏膜基 本正 常后再行 手术 。 剥离要 确 ②
保在 黏骨 膜下 进行 。在切 口上 选择 5m 区域用 小 圆刀 片轻 m 刮 , 1 肾上腺 素 小 棉球 止 血 , 露 白色 软骨 面 , 薄 的剥 用 %o 显 用
鼻 腔底 部 延 伸 , 成 L型 , 口长 度 大 于偏 曲部 位 3 5 m 形 切 ~ m。
切开 黏膜 后 , 有 出血 , 响手 术视 野 , 肾上 腺 素小 棉球 彻 如 影 用 底止 血 , 以便 清晰 辨认 黏 骨膜 。 比较 薄边 缘钝 的剥离 子 , 用 撬 起切 口边 缘 , 显露 白色 的 软 骨表 面 , 骨 膜 下 钝 性 剥 离 直 至 黏 暴 露 整 个 偏 曲部位 ,在原 切 口后 方 2 3nn 处 切 开 软 骨层 . ~ ll
患 者取 半 卧位 .%的卡 因 1 加 l 肾上 腺素 1ml 1 0ml ‰ 的
湿 棉 片 置 双鼻 腔表 面麻 醉 。 %利 多 卡 因 l 加 肾上 腺 素 1 0m1 3滴 做 双侧 鼻 中 隔黏 骨膜 下浸 润麻 醉 。 4例 在传 统方 法 下进 2 行 ,3例在 O 或 3 。 内镜 下进 行 。 口选 在左 侧 鼻腔 , 2 。 0鼻 切 鼻前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讲解模板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讲解模板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3)嵴突(骨嵴):鼻中隔的长条形突 起,自前下向后上方倾斜。多为鼻中隔软 骨、鼻嵴或犁骨上缘混合偏曲。有的为鼻 中隔软骨边缘脱位与犁骨重叠所致。伸入 中鼻道的嵴突,可阻塞上颌窦和筛窦开口, 一般对呼吸的障碍不大。位于前下方的嵴 突常为鼻出血的局部原因。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庭则称鼻中隔软骨前脱位。事实上鼻中隔 完全正直者甚少,常有不同程度的偏斜, 且上述各种形态可同时存在。目前尚无统 一的诊断标准,如无功能障碍,可不做任 何处理。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鼻中隔偏曲是否引起鼻部症状,常取决于 下列因素:①偏曲的程度和形式,如有的 呈明显局部突起,该部正处于鼻瓣区;② 鼻甲骨气化程度;③梨状孔外侧缘骨质或 鼻瓣区软骨有否畸形等。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1.麻醉及患者体位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2.切口 于鼻中隔偏曲凹面一侧,将鼻小 柱向对侧牵拉,在中隔软骨游离缘的鼻前 庭皮肤处自上而下切开,上自鼻背,下至 前鼻棘,使鼻中隔前缘和鼻前棘完全暴露。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4)距状突(骨棘):为局限性尖锐突 起,常位于鼻中隔软骨的后端,或其与筛 骨垂直板、犁骨交接处。其尖端压迫鼻甲 黏膜,可引起反射性头面部神经痛。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3.按高低分类 高位偏曲常阻塞中、上鼻 道,压迫中鼻甲,常为鼻窦炎的病因。低 位偏曲除阻碍分泌物引流外,影响较小。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图1 鼻中隔成形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鼻中隔矫正手术

鼻中隔矫正手术

鼻中隔矫正手术鼻中隔矫正术很多人不是很清楚,其实现在的鼻中隔矫正术就是针对鼻中隔偏曲推出的一款手术,我们知道鼻中隔出现偏曲的现象就是一种鼻子的畸形体现。

一、基本概述鼻中隔偏曲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面部器官的美丽,然而对于鼻中隔偏曲的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采用鼻中隔矫正术,鼻中隔矫正术是很多的医学家经过娴熟的手术技巧和设计推出的一款有效的治疗鼻中隔畸形的手术。

鼻中隔矫正治疗鼻中隔偏曲很有效,鼻中隔偏曲一般呈形C或S 形,结合病史和症状,作鼻肉检查以判断鼻中隔的偏曲的类型和程度,注意鉴别鼻中隔粘膜肥厚和是否同时存在鼻内其它疾病,如原发病变--肿瘤、异物或继发病变--鼻窦炎、鼻息肉等。

鼻中隔偏曲的主要治疗方法鼻中隔矫正手术。

过去一直沿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但此术对畸形复杂者难以奏效。

至今多数学者推崇鼻中隔矫正术,即在行鼻中隔矫正的同时行鼻外形矫正,鼻中隔矫正术可恢复正常的鼻呼吸,比较符合鼻整形术学的基本原则。

二、手术方法1、术前准备(1)体位:仰卧位或半坐位。

颌面部及前鼻孔4%氯己定或75%乙醇清洁消毒。

(2)麻醉:可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选择原则依据患者情况及病变的程度和范围而定。

2、手术方法(1)黏骨膜切开:于一侧鼻中隔前部(一般为左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稍后,上至顶部,下至中隔底部,行弧形切口深至软骨面。

若打算直接剥离对侧鼻中隔黏骨膜,可在切口前或后1~2mm用软骨刀切开鼻中隔软骨至对侧黏骨膜下。

应用鼻内镜技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具有优势,切口有较大灵活性。

针对单纯鼻中隔棘或嵴突,或局部偏曲,可在鼻内镜直视下完成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手术,即仅须在局部偏曲前做切口,或在嵴突表面做自前向后切口,去除偏曲的中隔支架,对侧黏骨膜保留完整,达到矫正鼻中隔局部异常(偏曲)的目的。

(2)剥离:用钝性鼻中隔剥离子在黏骨膜下,与中隔面平行剥离,略向下外侧用力,将黏骨膜与鼻中隔骨性支架分离,同时可起到暴露手术视野的作用。

对弯曲明显、棘或嵴突部位周围要充分减张。

手术讲解模板: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讲解模板: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 曲矫正术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科室:耳鼻喉科 部位:鼻部 麻醉:全身麻醉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图1 手术切口正侧位 图2 分离粘骨膜 图3 切开鼻中隔软骨 图4 分离对侧粘骨膜 图5 用中隔旋转刀切除鼻中隔软骨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3.分离粘骨膜 用鼻中隔剥离器由切口处 伸入,剥离粘骨膜,暴露白色软骨,然后 紧贴鼻中隔软骨,沿粘骨膜上作上下平行 的分离动作宜轻巧、上下剥离的幅度应由 小而大,由前向后超越偏曲的部分(图 2)。分离软骨与骨部连接处时,如有结 缔组织粘着。不易分离时,可用小刀轻轻 切开;遇有尖锐突起处可用有上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5.分离对侧粘骨膜 经软骨切口用同法剥 离右侧粘骨膜(图4),此时可用窥鼻器 扩张右侧鼻孔,直接观察粘骨膜下剥离情 况。鼻中隔两侧粘骨膜完全分离后,经切 口置入鼻中隔固定扶钩,使中隔软骨固定 于中隔固定扶钩两片叶片之间。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1.体位 一般多采用坐位,术者坐于患者 对侧。如取半卧位,则术者立于患者右侧。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2.切口 用左手持窥鼻器,扩张左侧前鼻 孔右手持小圆刀,于鼻中隔左侧皮肤与粘 膜交界处作一凹面向后的稍带弧形切口, 起始鼻中隔前端上方,下至底部,完全切 开粘骨膜(图1)。若嵴突或矩状突位置 较低,可于切口下端沿鼻底向后方延长如 “l”形,以减少粘膜张力;如鼻中隔偏 曲部位较前,则切口可稍向前移。
手术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中隔矫正手术方法
【文章价值】无我享受【文章附属】医学美容教育网【文章属性】方法型实践研究【责任编辑】number one
【文章语种】汉语【起稿日期】2015-07-01
鼻中隔矫正术就是针对鼻中隔偏曲推出的一款手术,我们知道鼻中隔出现偏曲的现象就是一种鼻子的畸形体现,鼻中隔偏曲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面部器官的美丽,然而对于鼻中隔偏曲的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采用鼻中隔矫正术,鼻中隔矫正术是经过娴熟的手术技巧和设计推出的一款有效的治疗鼻中隔畸形的手术。

1、体位
一般多采用坐位,术者坐于患者对侧。

如取半卧位,则术者立于患者右侧。

2、切口
用左手持窥鼻器,扩张左侧前鼻孔右手持小圆刀,于鼻中隔左侧皮肤与粘膜交界处作一凹面向后的稍带弧形切口,起始鼻中隔前端上
方,下至底部,完全切开粘骨膜(图1)。

若嵴突或矩状突位置较低,可于切口下端沿鼻底向后方延长如“l”形,以减少粘膜张力;如鼻中隔偏曲部位较前,则切口可稍向前移。

3、分离粘骨膜
用鼻中隔剥离器由切口处伸入,剥离粘骨膜,暴露白色软骨,然后紧贴鼻中隔软骨,沿粘骨膜上作上下平行的分离动作宜轻巧、上下剥离的幅度应由小而大,由前向后超越偏曲的部分(图2)。

分离软骨与骨部连接处时,如有结缔组织粘着。

不易分离时,可用小刀轻轻切开;遇有尖锐突起处可用有上、下弧度的剥离器进行分离剥离。

剥离矩状突上方粘膜时,可用弧度向下的一面;剥离下方时可用弧度向上的一面,直至完全暴露矩状突。

4、切开软骨
用中隔软骨刀或小圆刀于粘膜切口稍后约2~3mm处,切开中隔软骨(图3)。

为避免切通右侧中隔面粘膜,可用左手小指伸入右侧鼻腔顶住中隔软骨。

5、分离对侧粘骨膜
经软骨切口用同法剥离右侧粘骨膜(图4),此时可用窥鼻器扩张右侧鼻孔,直接观察粘骨膜下剥离情况。

鼻中隔两侧粘骨膜完全分离后,经切口置入鼻中隔固定扶钩,使中隔软骨固定于中隔固定扶钩两片叶片之间。

6、切除中隔软骨
用中隔软骨旋转刀于已切开之中隔软骨前缘上部推向后上方,于筛骨垂直板处转向后下,在犁骨及腭骨鼻嵴处再向前拉,使中隔软骨大部切下(图5)。

此软骨片应保留至手术结束,以备万一两侧粘膜撕破形成穿孔时作修补用。

7、切除弯曲的筛骨垂直板及犁骨
用咬骨钳钳取筛骨垂直板及犁骨的偏曲部分(图6)。

切忌左右摆动,以免损伤筛板。

中隔底部的骨嵴可用鱼尾凿凿除(图7)。

此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血管。

可用浸有1‰肾上腺素的小棉球充分止血并清除
伤口中血块及碎骨片,取出中隔固定扶钩,将两侧粘骨膜推向中部使互相贴合。

检查偏曲部分是否已矫正。

可用细线缝合1~2针(图8),以利愈合。

切口一侧中隔面敷凡士林纱布后,用2只橡皮指套分别置于两侧鼻腔,指套内适量均匀填入纱条,压迫止血(图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