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传播纪实性与伦理性--以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为例

论新闻传播纪实性与伦理性--以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为例
论新闻传播纪实性与伦理性--以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为例

修改意见:标题改为“论新闻报道真实性与伦理性的冲突——以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为例”(因为主标题太大,所以加副标题限定范围,文章必须始终紧扣标题尤其是紧扣“重大突发事件”展开论证。引论部分引出论题,第一部分阐释新闻真实性与伦理性,尽量结合“重大突发事件”,第二部分写矛盾,第三部分写解决矛盾的可行性建议措施。

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抄写别人的成果)

论新闻报道真实性与伦理性的冲突

——以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为例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07级广播电视新闻学2007071116 张旭彤

指导老师:陈碧娥

摘要:报纸、网络都能每天获取最新的信息都在肯定并强化“旧闻不是新闻”的时候,作为一名记者应当注意自己的行为和尺度,重大突发事件给我国新闻传播业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反思自我、引发改革的机会。当有价值的新闻事实与新闻伦理规范发生冲突时,媒体必然面临趋避的选择。媒体在选取报道内容时就必须做出取舍。是以新闻的职业为重,还是以伦理为重。媒体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抉择。

关键词:新闻伦理纪实道德矛盾重大突发事件

一、新闻真实性、伦理性概论

(一)新闻真实性:

关于真实性要求,探访重要之新闻,顺每一引线而追究到底。这些安然是要求记者以追求事实真实为职志。徐宝璜说:苟记载失实,无论其出于有意之造谣与播弄,抑出于无意之疏忽与传讹,小之常足以使个人受莫大之损失与痛苦,大之足以贻毒社会,扰乱国家,此亦为不能掩饰之事实。①

在重大灾难面前,大众媒体应当是保障社会稳定、民心安定的“稳压器”,是调适社会各系统动态平衡的“协调器”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推动器”。如何实现“稳压器”的功能?一是告以实情,二是解释实情。告以实情比紧捂灾情更能维护社会安定,解释实情有利于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即提高公众接受、判断、利用新闻信息的能力。

1、新闻真实是事实性真实

新闻真实是事实性真实,强调与客观事实的符合性,落到新闻传播活动的实处,就是指每一具体的新闻报道与其报道对象的符合性,一定“全体”报道与相应时空范围内整体事实对象的符合性。马克思所说的“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的新闻原则,强调的正是新闻的事实性真实,新闻必须完全立足事实、引用事实,并以事实为根据进行判断,得出的结论仍然是明显的事实。由于新闻是对真实存在的事实的报道,这就决定了事实性真实是新闻真实最重要、最突出的特性。

2、新闻真实是过程性真实

新闻传播的过程性决定了新闻真实是一种过程性的真实,表现为这样几个实际与逻辑相统一的环节。

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是一种“本真真实”。这种真实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是自在的、外在的真实,并且成为人们衡量对它所作的各种报道的真实性的唯一标准和根据,它限定了真实的范围和程度。

对事实的反映和再现产生了“再现真实”的问题,这是新闻真实性的核心环节。

3、新闻真实是有限度的真实

作为一种理想追求,新闻传播的目标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即新闻报道与对象的本来面目绝对符合。然而,绝对真实观是不符合新闻传播实际的,实际的情况是:新闻传播达到的真实性是有限度的。在探索新闻真实性的过程中,以往的探讨比较重视真实绝对性的一面,但对新闻真实性的限度关注不多。

4、新闻真实是即时性真实

新闻真实是即时性真实,是以一定时间点为节点的真实。新闻真实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是即时性,这是由新闻传播方式上的及时性、甚至是实时性所决定的。新闻的真实总是针对一定事实对象在某一时间范围内的存在状态、变动情况而言的,是以一篇篇具体报道的即时性而存在的。因而,新闻真实追求的是当下的现在真实,不能把真实轻易留给历史,这是新闻传播主体对新闻真实应该持有的基本态度,也是既对现实负责、又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也许时5·12地震期间最为感人的一句话。然而这却是一则无从考证的假新闻。殊不知,虚假的煽情,正是对人性的亵渎。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灾难报道中,在群体的悲痛面前,媒体应该如何恪守新闻报道的原则和立场?因为真实的新闻不仅是为了客观报道,更是为了对现实和历史负责。灾难见证是一种宝贵的社会道德力量,它能帮助所有的人在共同人性的废墟上重新站立起来。

(二)新闻伦理性

新闻伦理问题与对新闻伦理的研究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新闻传播领域出现了一系列伦理问题,人们对此进行探讨的结果。随着人们对新闻伦理研究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逐渐形成了新闻伦理学。

新闻伦理涵盖的范围包括但不局限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或者说职业伦理。无论编辑、记者还是其他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工作中的价值取向、道德表现总是与其所在的新闻媒体的价值取向、道德功能与伦理规范联系在一起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反过来说,新闻媒体的价值取向、道德功能与伦理规范总是要体现在其所属的编辑、记者身上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总是一致的。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更为科学、合理;虽然研究时候有所侧重,而且有时候分别研究也有其必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社会在伦理上对新闻媒体的要求与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既有统属关系也有竞合关系。因此新闻媒体的价值取向、道德功能与伦理规范也是新闻伦理的重要内容。

新闻伦理可以从新闻行业、单个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等三层次上来开展研究。新闻伦理是新闻事业整体、新闻媒介实体(包括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等新闻组织)和新闻

工作者(编辑、记者、播音、主持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价值取向、道德表现与日常行为品德规范等的总和。

至于新闻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道德表现与伦理规范,新闻媒介实体和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以外的道德表现与伦理规范,显而易见不属于新闻伦理范畴。比如新闻媒介实体在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规范,应属于经济伦理,与新闻伦理无关;记者个人在家庭的道德表现应属于家庭道德范畴,也与新闻伦理无关。

在重大性突发事件中要严把导向关,平时要注重积累,报道要有立体感。

二、在新闻报道中纪实性与伦理性体现的相悖性

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真实性与伦理性所表现出来的矛盾,最容易和极大部分造成的结果是缺乏真实的假新闻,和缺乏正义无法拿出台面造成的缺德新闻。而且大部分都出现在重大突发事件中。

1、冲突之一:坚持报道真实性与隐藏事实真相

重大突发事件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决策的事件”。它具有不可预见性、影响力强、涉及面广、持续性大等特征,对公众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乃至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威胁。

面对着不期而至的重大突发事件,新闻记者首先要怀着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兼善天下、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真实客观地向公众报道他们所面临的困难的和威胁。这是对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记者最基本的道德伦理要求。而有的媒体和记者在重大突发事件到来时,屈服于某些事件责任人的压力,或者经不起某些事件利益攸关者的利诱,对事件采取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结果丧失了处理危机的最佳时机,甚至加重了危机。

如在广西南丹特大矿难发生后,人民日报华南分社记者顶着黑恶势力的压力,只身闯入禁区,最早揭开了矿难事故的黑幕,表现了记者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相反,前几年在山西繁峙矿难事件中,一些媒体记者“受贿无闻”、助桀为虐,就是新闻记者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新闻伦理的沦落。

长期以来,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我国新闻界还存在着种种认识“误区”,如认为公开危情会“过多暴露社会阴暗面”、“影响安定团结”,因此对某些重大危情尽可能采取少报、不报、或回避,甚至以坚持正面报道为由,把“事故”当成“故事”讲,用“一场抢险救灾、人定胜天的英雄壮举”来掩盖事件的真相。

如唐山地震发生的时候与三年前的汶川地震完全不同,人们当时在媒体上看到的只是如何以阶级斗争为纲,促抗震救灾的先进典型,而对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却要么语焉不祥要么避重就轻,这不仅是对公众的知情权的一种不尊重,也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一种轻视。而今的汶川地震,甚至到现在政府捐资的灾后重建也如实报道,让经历过这一切的人们不再担惊受怕,并且能感觉到更多的人性的关怀。

2、冲突之二:坚持正确舆论引导和强调新闻真实价值

重大突发事件大多表现为灾难性事件或危机事件,它直接威胁着国家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休戚相关,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媒体不仅要报道新闻,更肩负着舆论引导之责。媒体与记者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要紧紧围绕着党和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处置,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失;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有利于危机事件的转危为“机”、化险为夷,最终战胜危机。在新闻报道中什么该报,什么不该报,什么时间报,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

西方新闻界有一句名言:“坏消息才是新闻”。对大多数新闻媒体而言,重大突发事件如空

难、水灾、车祸、爆炸、瘟疫等天生就是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从心理学上讲,好奇心和窥视欲等也决定受众更关注“坏消息”。因此在一些灾难性事件爆发后,一些媒体和记者片面追求事件的新闻价值,而不能正确把握新闻报道的时机、视角、态度和传播程度,从而误导了公众,甚至给危机管理部门对危机的处理造成困难。

中国有句古话:过犹不及,如果对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炒作”过头了,不仅于缓解危机无补,反而会为解决危机添乱。在我国非典事件的中后期,人们几乎有了一种谈“非”色变的心态,因而作出种种过激的反应,这与当时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非典报道不无关系。再如一些社会治安事件或刑事案件,已进入了司法调查的程序,常有媒体和记者为满足受众的好奇心,擅自将案情披露出去,干扰了司法部门的办案,甚至给犯罪嫌疑人造成可乘之机。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方向和追求新闻的真实价值不应该是一对矛盾,而应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始终把坚持正确的导向放到第一位。

在“重大突发事件与新闻传播学术研讨会”中,李春讲师认为,随着民众政治参与的扩大,人们的自主意识也在增强,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要求更加强烈,政府要获得民众的信任,必须要让民众知道政府的所作所为。对于一个负责任和自信的政府来说,只有做到信息公开、保证民众知情渠道的畅通,才能取信于民,在舆论上真正获取主动。②

3、冲突之三:尊重生命、人格与渲染气氛

重大突发性事件,特别是灾难性事件和恐怖事件往往与死亡、血腥、惨烈、残忍等联系到一块,媒体和记者面对着这样的内容和画面如何处置,历来是新闻伦理中最有争议的部分。要做到理性的选择,记者要最大限度的争取正面效应。在灾难报道中,有许多内容涉及负面的东西。从舆论监督的角度报道负面的东西,并不是说就要对此加以展览,加以渲染,因为这类报道常常是带有揭露性的。所以在报道灾难过程中,既要有对失实的客观描述,又要有理性的分析思考,防止以错误的价值观去进行舆论监督,防止对负面的东西揭露太多,太细,一面产生副作用。③

事实上,西方主流媒体就是对“9?11”和伦敦地铁爆炸案这样的恐怖事件的报道,也很难找到血肉模糊、尸体横陈的内容或图片。1996年7月17日,美国环球航空公司飞往巴黎的航班在长岛附近爆炸,造成230人遇难。法新社的记者乔恩?利维就没有以尸体和鲜血来表现事件的惨状,而是拍摄了这样一张照片:飘浮着飞机残骸的静谧的大海。利维认为,这张照片是飞机失事的一个“隐喻”。相反,美国《加利福尼亚》报刊登了一幅题为“被淹死的男孩和他痛哭的哥哥”的新闻图片,因为画面上展现了孩子的尸体而受到了许多读者的谴责,报社当天接到400多个电话、500多封来信,有80多人宣布取消了该报的订单。

我国的一些新闻媒体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为了剌激受众,吸引眼球,常常有意识地渲染恐怖、血腥的场面。如《南方都市报》2006年4月11日头版头条上一篇“山西一医院爆炸27人遇难”的报道,占据半个版面的是一幅彩色照片的特写镜头:一具被掩埋在废墟中的尸体向外露出两只光脚。唯恐读者还不明白,照片中的文字说明这样写道;“一名遇难者被压在废墟下,只露着两只脚。据他的妻子说,爆炸前,他正和四五个人在家里玩牌。昨日凌晨2时25分左右,山西省原平市轩岗煤电公司职工医院一闲置车库发生爆炸,截至记者10日23时发稿时,现场已发现27人死亡……”不知死者的“妻子”看了此照片作何感想,读者对此又留下什么印象?照片既缺乏对死者也缺乏对生者基本的尊重。

4、冲突之四:救死扶伤与黄金时间

重大突发性事件之所以被称为“危机事件”,是因为事件的爆发总是伴随着各种难以预料的危险。身处险境中的记者所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新闻伦理冲突就是,记者在危机事件中是置身其中,把见义勇为、扶危救难放在第一位;还是置身事外,把新闻采访和报道放在第一位?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23岁的曹爱文,在一次采访少女落水事件的过程中,义无反顾地

把救人放到第一位,她认为她选择救人只是一种本能,她说“生命比一条报道重要”。绝大多数网民对曹爱文的选择予以高度评价,赞美她是“中国最美的女记者”。也有少数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采访是记者的第一要务,救人并不重要。其实,有关新闻的真实性与伦理性的讨论在新闻界从未断过,2005年厦门一家媒体的摄影记者守株待兔,抓拍雨中骑车人突陷水坑的窘况,照片发表后立即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很多网民对记者这种“冷眼旁观”的做法大加谴责。最为极端的例子是美国摄影记者凯文·卡特的传世之作——《饥饿的女孩》,它是1993年苏丹大饥荒的真实写照:一个被饥饿折磨得皮包骨头的孩子痛苦地蜷缩着身体,在她的身后,有一只老鹰双眼放出冷酷的光芒,它正在等孩子死去,好啄食她的身体。这张照片以其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而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但也遭致公众的谴责:惨剧即将发生,旁边的记者为什么不伸出援助之手,卡特自己也陷害了入长时间的自责。获奖后不久,年仅33岁的卡特自杀。

5、冲突之五:客观公正报道与轰动效应

重大突发性事件关系着公众的切身利益且具有很大的冲突性,因而对受众具有较高的接近性和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是新闻媒体扩大影响、争夺受众、参与竞争的重要领域。一些媒体和记者,为了“抢新闻”,在受众中制造轰动效果,不惜弄虚作假、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既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又有悖于记者的职业道德。如2005年四川省资阳县出现了人感染猪球链菌的公共卫生事件,有记者在没弄清病因和传播的范围和途径时,就报道了猪球链菌感染致人死亡的消息,结果使全国各地谈“猪”色变。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不真实的新闻不但会误导公众,而且还会干扰对危机事件的处置,甚至会加重已有的危机。如非典事件发生初期,在一些媒体集体“失语”的同时,另一些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却人云亦云,热衷传播一些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使恐慌情绪迅速在公众中蔓延。重大突发性事件来得突然,且情况复杂,给记者的采访带来很大困难,记者更应该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任的精神,一丝不苟地作好调查研究,力求报道的真实、客观、全面、平衡。不但要认真核实出事时间、地点、伤亡人数、损失财产等具体细节,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报道各种信息源的信息,平衡各种观点和意见,防止片面性。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发展到解决有一个过程,弄清事实的真相也有一个过程,要通过追踪报道、连续报道、深度报道不断修正报道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有机的报纸运动下,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露出来。”

三、新闻报道真实性和伦理性矛盾产生的原因

(一)、体制问题:

世界上新闻传播制度主要就是国营、公营和私营三种。也许大部分人会认为,中国的新闻传播体制属于以上三种中间的国营制。不是的。因该说,中国以前的新闻传播体制是国营的,但是现在的体制出于以上三种之中,是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体制。说它是国营的,它的报业集团、电广传媒上市了,已经不再是国家“一人所有”独有了,媒体的财产国家的财政补贴是象征性的,媒体几乎是自负盈亏。说它是公营的,中国的新闻媒体是从属于征服的,非独立的,而且是做生意的:同学舍的稿子,图片是要卖钱的,所有的新闻媒体都上广告,百分之九十的收入靠广告,新闻衍生产品在货架上销售,股民在分红。说它是私营的,也不是。我们现在根本不是企业和商人,根本谈不上“新闻经营”、“商业行为”,因为我们根本不是市场上的独立法人、竞争主体,我们的头上还有婆婆,根本不能自主经营,我们不单纯以盈利为目的,除了产业属性我们还有“喉舌”功能,还有党性,还有主旋律,我们更大的事追求社会效益。

按照限制主体限制动机不同,新闻媒体对新闻报道内容自我限制,是继外部环境限制和新闻自律以外,第三种对新闻报道内容限制的力量。这三种限制的实质和内容各不相同。

1.外部环境限制,是指国家和新闻媒体管理部门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规范媒

体新闻报道的行为。其核心是强调哪些领域可以报道,哪些领域不可以报道。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强制性、稳定性、不可冲击性。

2.新闻自律,是指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用一定准则或规范约束自我新闻传播活动的行为。

④它在考虑外部强制性因素的同时,也考虑到诸如新闻伦理、新闻道德等非强制性因素。其实质是对外部强制性因素和非强制性因素的内化。

3.内容自我限制,是指新闻媒体在外部限制和新闻自律约束下的自我再规范的行为。通俗地讲,就是指媒体根据自我定位、受众定位和广告商定位,选择新闻报道内容、报道方式、报道角度。内容自我限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内容自我限制是指媒体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普遍遵循的道德标准,按照媒体自身利益需要和受众需求,对即将呈现于媒体的新闻报道事实(包括:文字、图片、图像、声音)进行自我审查;狭义的新闻报道内容自我限制特指“把关人”对新闻报道事实的“自我把关”。“把关”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信息进行过滤。⑤

按照限制主体限制动机不同,新闻报道内容自我限制产生了主动限制。所谓主动限制,是指媒体根据自我利益和目标受众的需求,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控制新闻报道内容。目的是使新闻报道内容既不受外界力量的干预,也能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

具体表现为三种:一是事实限制。即媒体依照法律、法规、政策、道德规范和目标受众的需求,对记者、通讯员采写的新闻稿件进行事实鉴定和价值判断。对事实准确、有新闻价值,目标受众欲知度高的新闻,及时报道;对新闻价值大,受众求知欲较高,但导向不明确或法律、政策尚未明晰的新闻,暂时搁置;对新闻价值不大,目标受众不关注的新闻彻底剔除;二是过程限制。即媒体通过编辑过程,对即将呈现报纸版面、电视银屏、广播音响、网络界面的新闻进行筛选限制。既是对新闻事实的核对过程,也是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过程。三是编中弱化。即通过改变报道方式、变换报道角度和安排稿件版面来弱化对敏感事件的报道。敏感事件新闻价值大、受众求知欲望高,对提高媒体的声誉很有益。这类新闻如果不报道,社会反响强烈,会遭到受众的谴责。若如实报道,又会遭到政府和利益集团的干预。(二)、专业素养问题:

专业训练不够,职业道德滑坡所造成。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一大批未经过新闻专业训练的青年人加人到新闻队伍。他们不懂得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对于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缺乏系统地学习,不大理解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重要原则,有人甚至把新闻的政治性与新闻真实性对立起来,认为只要“突出政治”,就可以添枝加叶,任意拔高,结果新闻报道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品质。

另外,一些人职业道德的滑坡,认人、认钱,不认事实,不认真理。在震惊全国的长城机电公司非法集资10亿元巨款的大案中,大骗子沈太福就采取巨额贿赂的手段,买通几个意志薄弱的新闻记者,专门为其假集资真骗钱的罪恶行为大造舆沦,为其摇旗呐喊、擂鼓助威。他们失去理性的新闻欺骗了成千上万的新闻受众,使沈太福的阴谋屡屡得逞。(三)、对法律法规的轻视:

无视法规,管理混乱,用人不当。小部分记者缺乏鉴别力,不能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目前记者大多较年轻,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但却缺乏对新闻事件、信息的敏感和鉴别的经验,他们往往爱当仲裁者、执法者、某一方面的代言人,由于知识面、社会历练等因素,不能把报道客体置于全局考虑,看问题失之辩证,失之全面,采访浅尝辄止。“有偿新闻”动摇了新闻真实性原则。有偿新闻问题虽然出在少数人身上,但危害严重。它腐蚀新闻队伍,损害新闻事业的声誉。“出钱就报道,不好也说好”,“大钱大报道,小钱小报道,无钱不报道”,个别新闻单位和少数新闻工作者的这种违背新闻工作基本原则、背离新闻职业道德的不道德行为,完全背离了新闻必须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背离了新闻的党性原则,背离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人民群众意见很

大。

还有,把关不严,编者失职。一些新闻单位发稿程序不规范,把关不严。现在各家新闻单位都制订了许多规章制度,有的还成立了审稿的专门机构,对采编发审稿都作了严格的规定,但是,毋庸讳言,一些新闻单位的规章制度及审稿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却形同虚设,或碍于情面,或因责任心不强,或因金钱作怪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一些失实缺德报道见诸报端的始作俑者。

四、面对新闻的纪实性与伦理性的矛盾需要克服的困难,发展前景展望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当合政府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是新闻业自身赢得人民的信赖,获得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二条指出:“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⑥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呢?

1,努力提高新闻工作者自身的执政、业务素质,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关键。

2,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弘扬时代的主旋律。正确处理歌颂和揭露的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一要主义分寸,二要有正确的动机。

3,注重社会效益,杜绝一切不健康的内容。

4,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二)学习发展道德阶段论

我们以一个新闻工作者为例,学习发展道德阶段论。

(1)首先,道德发展产生在个人的内心。这个新闻工作者就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框架中工作,首要强调“我”想什么、“我的”判断和什么对“我”有益。

(2)其次,道德发展与理性发展是平行的。尽管两者的发展可能会有细微的不同。但是在一个人活的一定的理性总量之前,道德不可能有什么发展。刚入行的新闻工作者可能往往出于发展的他律阶段,他们发现自己操心的是分毫不差的遵守伦理规约,他了解规则并遵守规则,他不会做违反组织方针的事情,而他律的个人主要受外部影响的驱动。

(3)再次,道德发展暗中一系列普通、恒定和等级不同的阶段发生。处在最后阶段的新闻工作者也更愿意违反职业标准,如果这样会促成更好的新闻事业。处在道德发展这一阶段的新闻工作者已经将合乎伦理的职业行为内化和普遍化到如此程度,以至于他或她可以出于可靠的、合乎伦理的理由而违反某些规则。

(4)最后,道德发展要经历冲突。当它与我们的最大利益有冲突。对一则不受欢迎,代价高昂货超出标准的新闻进行报道的过程可以被视为新闻事业处于道德发展最高阶段的例子,这就是新闻事业打破固有模式、远离此类报道标准的例子。

这样一个发展道德的过程,是新闻工作者必须经历的。但是,他们很少独自停留在道德发展的一个单一阶段。新情况往往意味这包括新闻工作者极其消息来源在内的人短时间倒退回道德发展的上一个阶段,知道经过足够的学习,可以顺利理解新情况位置。

还要将提升媒体素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去实施。

1,在学校教育方面,可在干部学校、大、中、小学等开设专门的传媒素养教育课程。

2,社会教育方面,可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场所,开设面向社会的相关课程和讲座。

(三)、媒介面对真实与伦理新闻报道的态度。

我们现在面对伦理与真实相结合的新闻报道应该有的态度是:1,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新闻职业道德和业务理论知识;2,强化职业精神学习,学习古今中外优秀新闻工作者的优良精神;3,廉洁自律,是新

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木途径;4、定出相应的法律,强化社会制约机制及对媒体权利的监督,对新闻职业道德实行“硬”治理,建构科学的新闻工作管理体制。

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真正根基是道德观念——尊重隐私,尊重人格,尊重人的尊严。所以面对带有道德性问题的纪实新闻,我们想要做到最好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1)首先必须随时提醒记者意识到自己正在干什么以及他该干什么,时间和机遇是不可能凭空出现的。如果不是突发事件,那么必须在发生前一天就模拟好自己的主题,切忌不可随个人主观情绪随意选择报道重点。不仅容易触犯道德问题,而且很难抓住主题。

一次《纽约时报》的记者到一家企业采访,回来交了一篇稿子,主编问他人家请你吃饭没有?回答是吃了,主编当场把稿子撕了,让他回去付清饭钱,然后重写一篇。这个例子说明,国外的主流媒体对记者的道德要求非常严格。

2)其次要注意不要涉及禁区。

严禁突出个别广告特征。不要涉及司法秘密,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未成年人,法庭审判;躲避隐私陷阱之路。

例如艳照门事件,迄今为止我认为是没有一个很公道的说法。陈冠希这个公众人物被爆出丑闻之后,新闻记者对于该事件的报道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与隐私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阴私?,一般认为阴私即指男女性关系方面的秘密,也包括有关人体的秘密,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涉及个人隐私的…阴私?,无论采访对象是否同意,记者也不应该采访和报道。”“采访的内容必须是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或者是严重影响公共利益的行为。”⑦事件对人来说是个人隐私,但是对于公共人物是否是属于影响了公共利益呢,对于丑闻的爆发,公司的盈亏,以及粉丝对他的看法,对粉丝造成的影响,这些是否属于公众利益呢。3)采访拍摄过程一定要谨慎。

要在看到事件发生的一瞬间,能快速做出反应;也要深思熟虑的判断它的价值,是否特别重要,利大于弊;谨慎的行动,符合法定程序,判断最后发稿的危险性。

4)作为记者本身也要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第一,为自己投保;第二,不管任何时候必须有周密的应急措施。

新华网报道:2月12日上午10点40分左右,新华社记者姜克红外出采访经过福州市江边时,发现一位身穿红色上衣的女子投水自杀,背着重约10多公斤的摄影包急忙向事发地点跑去,在向围观群众呼救无效后,姜克红穿着内衣只身一人跳下水,把投水女子救上岸来。如果当初姜克红不是选择救人,而是拿起摄影机来拍摄红衣女子投江自尽的残酷过程,那么他所拍摄的一定会是“好的”新闻和“精彩的”镜头,一定会是一条极具震撼力的新闻场景。或许姜克红还会因此而成名于天下,因此而获得丰厚的物质利益。然而,姜克红并没有拿起摄像机去成就自己的事业,并没有选择新闻的价值,并没有去履行作为一个职业新闻记者的使命。他所做的,是基于道德和良知,基于对生命的关爱和他人生命的无限尊重--放弃了一条极具新闻价值的新闻。

(四)、正确对待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法制之间的关系:

新闻职业道德乃是新闻职业规则的社会部分,新闻法律制度构成新闻职业规则的国家部分。新闻职业与其他社会职业和社会生活领域密切关联,其他社会职业和社会生活领域及其规则的形成和发展,无疑需要新闻职业不断进行调整和反应,形成新闻职业道德与法律相互结合的新闻职业规则的科学体系。否则,二者之间的关系必然不相对称,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

(五)、在新闻报道内容自我限制中规范媒体行为,履行社会责任

新闻媒体对新闻报道内容自我限制是任何国家都存在的,只是限制的方式和强度不同而已。限制本身并非贬义,它是一个中性词。新闻媒体对新闻报道内容自我限制并不是为了限制新

闻自由,而是媒体根据自身利益和受众需求,规范媒体报道行为,纯洁媒体版面(镜头、音响、页面),将新闻真实性与伦理性相结合,促使媒体在法制、道德范围内求得更大的自由。

亨利·鲁斯认为,“新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社会责任。作为一种新闻观念,社会责任是相对于媒体和从业人员的新闻权利而言的,社会责任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活动中对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和公众身心健康所承担的法律、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⑧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核心是履行好媒体“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两项职责。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通过舆论监督,督促政府依法履行职能,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不受侵犯。做好舆论引导、信息反馈、矛盾化解的工作。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作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新闻媒体无法推卸在传播活动中的社会责任。面对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面对危难事件的后果,面对千万贫困人群和失学的孩子,媒体应该秉持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勇敢报道事实,为他们的切身利益而奔波。当面临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存在隐患,当农民工为讨薪而四处奔波,当公民的权利被损害,媒体不但有责任真实全面地报道事实,更应该从弱势群众的利益出发,为他们说话,并承担起教育和监督的功能。

参考文献

①徐宝璜:新闻学,第97页。

媒介伦理学:问题与案例.第四版/[美]菲利普·帕特森,李·威尔金斯著;李青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②孟建: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媒体反思与变革学术动态现代传播双月刊2003年第3期(总第122期)

③王毅伟. 记者在灾难报道中的理性选择[J]. 新闻采编, 2002年,(05)

④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37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⑤“把关人”的概念,最早是由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的,1950年怀特将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领域。

⑥新闻伦理学新论,徐新平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

⑦周鸿书. 新闻伦理学(下)[J]. 新闻知识, 1997,(07)

⑧胡黎明:《焦点现象》[M],第266页,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 在公司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后,及时控制事态发展,明确各部 门职责,共同协调处理,避免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将负 面影响降到最低。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员工群体性事件,及公司外部施工单位、供应商等堵门等群体性突发事件。 三、成立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岳康军总经理 副组长:周红专、沈迎飞、孟伟中 组员:工会委员、各部门负责人、安保主管/队长 四、应急领导小组的职责在获悉将会发生群体性事件或已经发生群体性事件后,迅速指挥各成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力求迅速化解,确保公司生产经营和工作秩序能够有效运行,将影响降到最低。 1、组长:负责全公司群体性事件处理的全面领导和指挥工作,并向集团汇报; 2、副组长:协助总指挥做好事件处理的领导及指挥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迅速按各自职责开展工作,负责事件现场的总体协调,以及善后事宜的处理; 3、行政部:负责事件现场的秩序维护,确保各门岗畅通,必须做好

公司重点部位及财产的保护,必要时负责与政府警察部门对接; 4、人事部:负责内部员工群体性事件的现场沟通和安抚工作,做好员工关系,必要时准备好相关资料,负责与政府劳动人事部门对接; 5、监管审计部:协助人事部做好现场沟通和协调,参与事件调查处理,必要时准备好相关法务资料,配合人事部与政府劳动人事部门沟通; 6、工会:负责与现场员工沟通、交流,协助公司解决问题,并参与善后处理,负责与政府工会对接; 7、物管部:负责做好各项物资供货安排,确保正常生产不会受影响,负责与供应商对接; 8、市场部:负责做好成品发货安排,确保发货和客户关系不受影响,负责与客户和物流公司对接; 9、生产设备部、热电部:负责安排人员对车间现场进行监控,确保车间不受冲击,生产运行不受影响; 10、事件发生部门:协助人事部做好员工沟通,并提供相关资料; 11、基建部:负责对施工单位的群体性事件进行协调和疏导工作, 12、其它部门:随时听从组长和副组长的指挥,提供支援; 13、新闻媒体接待:归口集团公关部负责,在集团公关部未介入前,由工会主席负责接待,尽可能的将社会不良影响消除或降到最低。 14、各部门主持工作负责人为履行本预案部门职责的第一责任人。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无需领导安排,部门主持工作负责人就应该自行的承担起责任。如果主持工作负责人不在公司,应有第二、第三

群体性事件的国内研究综述

万方数据

群体性事件的国内研究综述 作者:蔡维波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马列主义教学部 刊名: 法制与社会 英文刊名:LEGN SYSTEM AND SOCIETY 年,卷(期):2010,""(25)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4条) 1.陈月生群体突发事件与舆情 2005 2.陈晋胜群体性国件研究报告 2004 3.胡鞍钢地区与发展-西部开发新战略 2001 4.中国行政学院课题组我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原因及政府对策研究 2002(5)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李鹃.Li Juan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思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9) 处置群体性事件是需要社会各部门相互配合、综合治理的一项社会工程.彻底解决群体性事件不仅要使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和发展,而且要强化行政机关的依法执法理念,要运用法律手段处置群体性事件. 2.期刊论文缪金祥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19(2) 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张力的增大、人们需求增长与需求满足滞后之间矛盾的激发、个人社会挫折感和社会不公现象,引发现阶段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群体性事件的妥善处理应采取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加强法制建设,把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纳入法制轨道;拓展群众表达意见的渠道;公安机关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出击、综合治理等措施. 3.学位论文汤利峰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群体性事件分析200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我们的当前工作必须要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任务有机结合起来。防范当前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群体性事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本身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不仅仅涉及到改制企业资产属性的转换,而且还涉及到企业职工身份的转换。同时,还涉及到新旧利益格局的转换。国有企业改制对原利益格局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企业的股权有国有部分地甚至全部地转换为非国有,而职工的身份也由事实上的国有固定工转为市场合同工。国有企业改制取得了很大进展,成效非常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并逐渐形成普遍性和社会性,而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愈来愈多,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当前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群体性、组织性、效仿性、破坏性、反复性的特点。 由于改革措施还不够配套,规则还不够健全,国有资产出资人没有完全到位等诸多原因,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损害了社会公平,也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特别是对职工利益的侵害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 针对国有企业改制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的主要原因,即职工思想观念问题,社会公平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问题,改制中的腐败问题,职工利益不够重视问题,应分别给予纠正,职工思想观念要转变,要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问题,社保要为国有企业改制先行,要建立针对腐败的惩防体系,让职工参与改制。 国有企业改制关系到发展、稳定的大局,改制中所凸显出来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合理解决,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从预防入手,化解入手,全面建立起长效防范机制,也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 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本身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以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指导改制,防患于未然,抓好长效预防机制,主动变“上访”为“下访”,“以人为本,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让职工群众能够共享改制成果,那么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就一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有效控制和妥善解决。 4.期刊论文章春明.刘华城市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症结及思考-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4,""(1)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当前产生群体性事件的症结:1、企业改制中下岗人员和困难群体继续增加;2、劳动力就业形势严峻;3、社会保障制度滞后;4、以矿兴市(镇)的城镇有的面临资源枯竭.措施:1、大力发展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努力扩大就业;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及时化解社会矛盾;3、未雨绸缪,为我省以矿兴市的城镇找出路,使维稳工作做到防范于未然. 5.学位论文谷水冰焦作高新区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经济与社会问题研究2007 焦作高新区自2000年5月29目成立以来,市政建设和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由原来的一个乡转变为现在初具规模的城区,在高新区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也被快速征占。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就业的主要岗位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存保障。加上较低的征地赔偿标准、就业安置不完全、整体谋生能力差、社会保障滞后,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经常出现群体性事件,产生诸多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也影响了政府形象,使工作受阻。 本研究通过对焦作高新区的现状分析,得出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一是特殊的征地制度缺陷,二是特殊的政府工作模式失去了对基层农村工作的过多关注,三是损害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后没有后续保障工作。 针对以上问题,从焦作高新区实际出发,提出要在土地征用过程中走市场化道路,让农民有充分的参与过程,充分保障农民利益;二是引导农民与进区项目合作开发,共同分利;三是明确征地补偿费中政府、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关系,严格控制用途;三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理顺行政体制,注重加强对基层的组织领导,投入较大的精力和费用,首先解决好农村、农民问题,然后再发展招商引资和区域经济。 6.期刊论文吴正海.张王定.WU Zheng-hai.ZHANG Wang-ding我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研究-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21(4)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组织化倾向明显、联动性增强、诱因更加复杂.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各种社会经济矛盾的集中体现,而群众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基层工作薄弱、官僚主义作风、参与人员法制意识淡薄、别有用心者煽动等因素是其发生的直接诱因.要处理好群体性事件,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矛盾隐患;必须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化解矛盾能力;必须提高群众素质,疏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社会宣泄机制;必须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区分性质,及时妥善处置.

地下水脆弱性编图指南

第一章引言 地下水质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而地下水的有效保护和管理的关键是水文地质信息的获取。地下水有效保护的目标应是防止现有的和将来可能发展的地下水质量问题的发生,它需要充足的、连续的决策信息基础,地下水脆弱性图正是传达这种信息的重要途径。但需要说明的是地下水脆弱性图并不是地下水保护的“万能药”。它只是众多有效方法中的一种。 地下水脆弱性图属于地下水保护图范畴,而地下水保护图是专门环境保护图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图件。地下水脆弱性图是为特殊区域和某种目的将地下水系统的自然属性进行图形解释,地下水系统的基本自然属性包括土壤资源、非饱和带、含水层和地下水补给量。 地下水脆弱性图的概念是基于地下水系统基本自然属性的评价和表现,同时也决定于特殊图件编制的进程和目的。对我们所了解的地下水脆弱性做出明确的表达和定义是非常关键的,这决定了图件的构思和设计,以及数据表现形式和编图方法的选择。含水层脆弱性评价和大多数地下水图件编制通常认为污染源于人类活动,其实,一个地下水系统对温度和其它天然作用也具有脆弱性。 在IHP-IV项目M-1.2(a)的目标中,脆弱性的概念包括质量(污染)和数量(水枯竭)两个方面。事实上,在评价地下水脆弱性时,将其质量和数量分开通常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例如,过量开采含水层系统,仅从水量(水位的下降和地下水水流的变化)或地下水成分(水质方面)单方面解释是不够全面的。因此,按照IHP/UNESCO项目目标的观点,地下水脆弱性的编图表示应包括人类活动影响、天然因素作用、水的数量和质量几方面的脆弱性。然而,近几年来,世人明显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地下水潜在的污染方面。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与地下水水质有关的脆弱性问题。 地下水脆弱性图是一件很有价值的计划工具,利用它可以避免由于无计划、无控制的土地开发和对地下水质量有害活动带来的问题。它们为计划、控制、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是负责解决地下水管理和保护问题的专家、顾问、工程师和水文地质学家非常有用的图件。然而,脆弱性图只能给出通用的观点,没有规划者、管理人员和地方官员所寻找解决具体问题的专门的详细的答案;对图件内容的曲解可能导致规划者和管理人员产生一种错误的安全意识。为了将曲解和误用降低到最小程度,脆弱性图件必须附有图件限制的警示和图件使用说明。 国际水文地质工作者协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准本编写一本关于地下水脆弱性编图的指南,目的是用来帮助原始图的编者进行脆弱性图的设计和编制,同时也帮助图件的用户了解图件的内容和价值。本书中介绍的脆弱性编图方法力图在水文地质、其它有关数据和现有数据格式的解释上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导。 本指南是按非常自然的方式进行叙述的。编写指南的最初目的是为编图人员提供建议,用图例表达水文地质信息。因此,作者在完成模式图例的过程中,一直遵从下列原则:(a)图例必须清晰、简洁、全面:(b)用地图学类似的标识符号表达脆弱性的等级;(c)在适用的地方,图例必须从国际水文地质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图例标准。模式图例(附录A)是在一些国家的经验基础上编制的。目前已经开始编制通用的编图图例。 编写指南的作者都是有着丰富的经验,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和含水层保护的专家,这就是为什么说这本指南是专业人员写给专业人员的。但毕竟是首次编写这样复杂的指南,作者将非常欢迎读者提出改进意见。 作者认为没有必要编写一本关于脆弱性编图的方法手册。每种情况都有其特殊性,且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负责项目的水文地质专家必须做出决定,选择最适用项目目标图件的类型和比例尺。此外,大家熟悉了解的编图技术本书中不再重复,但对图件格式和比例尺的标准以及脆弱性图件一致性的处理方法给予了说明。用相同的方法编制脆弱性图将会提高相似

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在省委党校学习期间的第二单元,要求学员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我结合自身在基层政府工作,需要经常面对群众,解决群众反映的诸多问题和矛盾,较多接触到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特选取了《亚龙县平息槐树湾水电站被征地农民群体性事件》这个案例,进行评析。 一、案例情况 亚龙县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槐树湾水电站位于其境内的化蝶河上,总投资3.9亿元,由省化蝶河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该电站于2004年6月动工建设,2005年12月投产发电。 槐树湾电站共征用亚龙县土地1242亩,涉及拆迁户45户180人,征地560户2372人。按设计要求于2007年4月11日开闸放水,实施大坝消缺维修工程。然而次日上午,征地农民约80人聚集到电站坝首,阻拦电站检修施工。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征地补偿标准问题上,农民认为政府执行的标准过低。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征地补偿标准(征地补偿费加安置补助费)应为征地前3年种植业平均亩产值的10-16倍。2003年省政府批准亚龙县土地征地补偿标准为征地前3年种植业平均亩产值的10倍。亚龙县上报“一书四

方案”时2002年种植业产值尚未公布,补偿标准是按省政府公布的亚龙县1999-2001年三年土地平均产值的10倍报批后执行,即一类地(水地)每亩12000元,二类地(旱地)每亩7000元。但电站建设实际征地时间是2003年,此前2000-2002年三年平均产值的10倍为一类地每亩15360元,二类地每亩8000元,形成征地补偿标准前后每亩一类地相差3360元、二类地1000元。 第二,要求解决因电站建设影响其生产生活的问题。电站建设确实影响了一些农户生产生活的水、电、路,存在临时用地恢复困难等问题。 第三,在国家补偿规定之外提出了很多要求。如,要进电站当工人,自己用电要免费,至少要低于正常电价等。 面对如此形势,亚龙县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成“槐树洼水电站阻工事件”处置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 2、迅速对阻工事件性质作出判断:改革发展过程中由于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冲突,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确定了处置的基本方法,即说服教育,疏散疏导,平衡利益,化解矛盾。 3、深刻认识被征地农民阻工事件的复杂性严重性。形成了《阻工事件经济政治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这对以后有针对性制定、实施应对措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小组

迁西县新集中学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疏散方案 (2013年9月) 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提高在校学生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急、自救互救技能,使全校师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快速有序的逃生避险,特制定我校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疏散方案。 一、学校处置紧急突发事件疏散指挥部 总指挥长:刘玉东 副指挥长:任友志 成员:刘利民李利民刘梦一梁瑞昌付振月高国 柱各年级组组长班主任 总指挥长的职责: 负责组织应急疏散方案的实施工作;负责发布启动或者解除应急疏散行动的信息。 副指挥长的职责:全权负责应急疏散现场的组织指挥工作;负责及时向总指挥部报告现场疏散情况,保证现场行动与总指挥部的指挥工作协调;当在疏散过程中突发紧急事件,如踩压等,立即组织救援工作,并通报给总指挥。 学校处置紧急突发事件疏散指挥部下设行政秘书组、避险撤离组、紧急救援组、后勤保障组四个职能小组。 (1)行政秘书组: 主任:刘梦一 成员:赵振玲刘笑敏李金辉 [职责]负责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学校教职员工到岗情况,与上级指挥部保持通讯联络,及时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和教育系统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突发事故情况,并在需要时,拨打110、120、119等相关电话,请求援助。 (2)紧急疏散组: 组长:刘利民 成员:各年级组长及班主任、所有上课教师 [职责] ①当听到预警信号时,迅速将在操场上课的学生集中到操场中心。

②指导紧急避险和紧急撤离,按照预定紧急撤离路线组织学生有序撤离至安全避险场所。 ③维持秩序,保护学生。疏散过程中,各安全出口、楼梯口应有专人值守,指导安全疏散,避免拥挤踩踏,以保证全体师生快速、安全撤离现场;并做好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帮扶工作。 ④将学生组织到操场中央,由教师及时组织看护,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⑤撤离到安全地带后,班主任和当班科任教师要清点所在班级学生人数,统计人员伤害情况,并报告组长。 ⑥其他人员迅速到撤离路线上的预定位置,检查并报告所负责指导撤离的路线是否存在险情。没有险情,坚守岗位,指导撤离,并断后随学生撤到临时安全避险场所。 ⑦如果发现险情应该立即报告,并视情改变撤离路线。 ⑧在无法撤离时,被困教职员工应当配合紧急救援组,展开自救互救。 (3)紧急救援组 组长:王超杨柏禄 成员:赵巍伟张国亮刘海勇路印平尹栋佩各班班主任[职责]负责突发事件检查和救援工作。在外援力量到达之前,主要负责救援被困的师生,临时处理师生创伤;外援部队到达后,协助开展救援和医疗。 (4)后勤保障组 组长:梁瑞昌 成员:李秀菊田国琴薛志会 [职责] ①主要负责后勤服务,协助紧急救援组检查校舍安全情况,向紧急救援组提供救援工具和设备。 ②准备医疗常用药品,按学校应急疏散指挥部的安排,建立临时医疗救治点,抢救、转移、治疗伤病员,及时检查学校的饮水、食品安全等工作。 二、疏散区域:教学活动区(教学实验楼和教学楼) 三、安全避险场所:学校操场中央

14.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华能集团公司重大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编制 2006年12月

目录 1 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1) 1.3适用范围 (1) 1.4应急预案体系 (2) 1.5应急工作原则 (2) 2 危险性与风险分析 (3) 2.1性质分析 (3) 2.2事件等级 (4) 2.3危险源分析 (5) 2.4风险分析 (6)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7) 3.1应急组织体系 (7)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7) 4 预防与预警 (8) 4.1危险源监控 (8) 4.2预警行动 (9) 4.3信息报告与通知 (10) 5 应急响应 (11) 5.1响应分级 (11) 5.2响应程序 (11) 6 信息发布 (12) 7 后期处臵 (13) 8 保障措施 (13) 8.1人员保障 (13) 8.2经费保障 (13) 8.3治安维护保障 (13) 9 培训与演练 (14) 10 奖惩 (14) 11 附则 (15)

11.1术语 (15) 11.2应急预案备案 (15) 11.3维护和更新 (15) 11.4制定与解释 (16) 11.5应急预案实施 (16)

华能集团公司重大 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提高华能集团公司处臵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组织协调,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群体性突发事件及造成的危害,维护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保护国有资产安全,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国务院《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北京市信访条例》、《北京市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信访办、北京市公安局关于维护群众上访现场秩序的工作意见》以及《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应急管理办法》、《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稳定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本部处臵群体性突发事件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定,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三级以上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并指导华能系统各单位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灾害脆弱性分析

6.5.3.1计算机中心总页数5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青白江区医院 信息科灾害脆弱性分析 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 年版)》的要求,医院需明确本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 案,提高医院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医疗安全。我院是地处凤凰湖 畔的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 2013 年 12 月,医院整体搬迁到医院新 址一期项目(凤凰东四路 15 号)并顺利投入运行。医院新址是区委、 区政府为适应青白江区不断发展医疗市场需求,提升青白江区卫生服务水平,逐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迁址新建 的。新址占地总面积为 126.67 亩,总投资约 5.13 亿元,分一、二期 建设。一期设臵床位数 530 张,建筑面积 58175 平方米;二期工程设 臵床位 300 张,建筑面积 19401 平方米,现正在建设中,预计 2015 年底完工。医院人员复杂、流动性大,建筑物密集、交通拥挤,管道、线路密集、易燃易爆物品多,所以灾害脆弱分析必不可少。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医院灾害脆弱性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与其 相关的因素,以便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医院进行危机管理,提 高医院的抗灾害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努力将灾害对医院运行的影 响降到最低限度,以保障全院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与运行,确保医 疗安全。 一、医院信息系统脆弱性评估标准: (1)物理环境脆弱性识别 :GB/T9361-2000 标准 (2)操作系统与数据库 :GB17895-1999 (3)网络 / 主机 / 应用 :GB/T18336-2008 。 二、信息科脆弱性评估分析概述 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设计、实施、操作和控制过程中存在的可能被 攻击者利用从而造成系统安全危害的缺陷称为脆弱性(Vulnerability) 。由于网络应用程序或者其他程序的瑕疵不可避免, 入侵者很容易利用网络系统中存在的脆弱性实施攻击 , 获取被攻击系统的机密信息 , 甚至取 得被攻击系统的超级权限为所欲为。以上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系统的 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受到损害。 网络系统存在的脆弱性是网络攻击发生的前提 , 没有脆弱性 , 也就不存 在网络攻击。漏洞之间的关联性、主机之间的依赖性、服务的动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得 在公司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后,及时控制事态发展,明确各部门职责, 共同协调处理,避免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员工群体性事件,及公司外部施工单位、供应商 等堵门等群体性突发事件。 三、成立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李剑波总经理 副组长:冯铭、朱忠斌、黄春义、廖邦红 组员:工会委员、各部门负责人、安保主管/队长 四、应急领导小组得职责 在获悉将会发生群体性事件或己经发生群体性事件后,迅速指挥各成员按照各自得职责分工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力求迅速化解,确保公司生产经营与工作秩序能够有效运行,将影响降到最低。 1、组长:负责全公司群体性事件处理得全面领导与指挥工作,并向集 团汇报; 2、副组长:协助总指挥做好事件处理得领导及指挥工作,组织相关部门与人员迅速按各自职责开展工作,负责事件现场得总体协调,以及善后事宜得 处理; 3、行政部:负责事件现场得秩序维护,确保各门岗畅通,必须做好公司重点部位及财产得保护,必要时负责与政府警察部门对接; 4、人事部:负责内部员工群体性事件得现场沟通与安抚工作,做好员工关系,必要时准备好相关资料,负责与政府劳动人事部门对接; 5、监管审计部:协助人事部做好现场沟通与协调,参与事件调查处理, 必要时准备好相关法务资料,配合人事部与政府劳动人事部门沟通; 6、.匸会:负责与现场员工沟通、交流,协助公司解决问题,并参与善后处理,负责与政府工会对接; 7、采购部:负责做好各项物资供货安排,确保正常生产不会受影响,

负责与供应商对接: 8、 销售部:负责做好成品发货安排,确保发货与客户关系不受影响,负 责与客户与物流公司对接; 9、 生产设备部、热电部:负责安排人员对车间现场进行监控,确保车 间不受冲击,生产运行不受影响; 事件发生部门:协助人事部做好员工沟通,并提供相关资料; 基建部:负责对施工单位得群体性事件进行协调与疏导工 作, 其它部门:随时听从组长与副组长得指挥,提供支援; 新闻媒体接待: 归口集团公关部负责,在集团公关部未介入前,由 工会主席负责接待,尽可能得将社会不良影响消除或降到最低。 14、各部门主持工作负责人为履行木预案部门职责得第一责任人。当 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无需领导安排,部门主持工作负责人就应该自行得 承担起责任。如果主持工作负责人不在公司,应有第二、第三顺序得负责人。 (附件1 ) 五、应急准备(事件发生前) 1、 在获悉将要有群体性事件发生时,知悉部门及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向 部门负责人汇报,部门负责人必须第一时间向组长与副组长汇报; 2、 组长或副组长应及时召开应急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并部署应对 措施,尽可能提前解决问题,控制事件不要发生; 3、 如果事件不能提前平息,应急领导小组必须再次开会研究、制定对 策,提前采取应对措施,使事件发生后不会影响到公司得正常生产与经营, 并能得到快速解决;同时,相关部门准备好资料,以便于与事件人员沟通,向 政府备案或起诉等: 4、 具体资料准备:公司内部群体事件由发生事件部门准备资料,施工 单位群体事件由基建部准备资料,供应商群体事件由采购部准备资料,涉及 到劳资方而得人事部准备,涉及到法务或诉讼得由监管审计部准备; 5、 如有必要,提前下发公告,以便于事件中及事件后公司对相关人员 采取相应得处罚与法律行动,公告由人事部与监管审计部法务共同起草; 6、对一些影响较大得群体性事件,组长应及时向集团公司相关领导汇 报,如有必要,还应提前向相关政府部门报备与提请协助; 10、 12、 13、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综述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综述 摘要:本文对地下水脆弱性的主要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在分析各种评价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存在问题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人们在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水量锐减、地面沉降等。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循环周期长,一旦遭破坏很难修复。因此,地下水的保护比治理要重要。保护地下水首先需开展脆弱性评价,此项工作,国外始于20世纪70年代,领先国内20年左右。 一、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 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最早由法国学者Margat于1968年提出,指出含水层脆弱性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地表污染物通过扩散和渗滤进入地下水的可能性。从1968至1983年,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都限于水文地质方面,其中包括Olmer和Rezac等学者提出来的定义。 1984年Vrana定义地下水脆弱性开始考虑地表条件,即影响污染物进入含水层的地表与地下条件的复杂性;

Bachmat和Collin将地下水脆弱性定义为地下水质量对人类活动的敏感性,用地下水敏感性代替了地下水本质脆弱性;Sotornikova和Vrba认为:水文地质系统的脆弱性是该系统应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外部冲击的能力,这些自然和人为的冲击会影响其状态和特征。此后,人们对地下水脆弱性的理解开始增加了人类活动影响的要素。 目前普遍认可的定义为[1]:地下水脆弱性是污染物到达最上层含水层之上某特定位置的倾向性与可能性。这个概念是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上给出的。“倾向性”一定意义上表示了水文地质本身特性;“可能性”则要考虑人类活动及地表条件。 国内对于地下水脆弱性的定义主要来自国外文献,通常用来代替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有“地下水的易污染性”、“污染潜力”、“防污性能”等[2]。 到目前为止,地下水脆弱性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现有的定义主要考虑了地下水污染方面的问题。 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及现状 地下水脆弱性分为两类:本质脆弱性和特殊脆弱性。其评价是指对地下水脆弱性进行量化的过程[3]。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全球对地下水脆弱性的主要研究方法可以归结为四类:迭置指数法、模糊系统法、统计方法和数值模拟法。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基于GIS技术以及模糊评价理论、灰色理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关于《群体性围堵公司大门,阻碍生产经营秩序事件》 应急预案 近年来,不少当地村民为利益之争群体性围堵公司大门,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为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护公司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村民群体性围堵公司大门,阻碍生产经营秩序事件》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纠防结合,按照“快速反应、依法规范、协调配合、妥善处置”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防止事态扩大,及时化解矛盾,切实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确保大局稳定。 二、范围和级别 (一)本预案适用于公司与外界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通过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向公司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的群体性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二)本预案中的群体性事件是指公司与外界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众多人员参与的危害公司安全、扰乱生产经营秩序的事件。此类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大规模人员违规阻拦公司运输车辆 2、人数较多的非法聚会、聚众围堵公司大门 3、人数较多冲击公司办公大楼 (三)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群体性事件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1、参与人数在10人以下,为一般性群体性事件; 2、参与人数在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为较大群体性事件;

3、参与人数在50人以上(含50人),100人以下,为重大群体性事件; 4、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上(含100人),为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 三、组织领导及职责 保卫部迅速成立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是:统一组织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协调相关单位开展工作;研究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重大问题,制定突发事件处置措施。 四、应急处置要求 (一)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保卫部负责人应在接报后10分钟内赶到现场,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部,主要做好控制现场、等基础处置工作;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向主管领导报告。 (二)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保卫部同志要面对面地做群众的工作,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准确判断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掌控局面,把握尺度,讲究策略和方法,采取措施,尽快平息事态。对群众提出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要连同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 (三)对于群体性事件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员,保卫部立即报案,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五、具体处置办法

信息安全系统风险评估-脆弱性识别-操作系统脆弱性表格-《GBT20272-2007》

服务器脆弱性识别表格 依据《GB/T20272-2007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中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所列举内容编制。 项目子项内容是否符合备注 安全功能身份 鉴别 a) 按 GB/T 20271-2006 中 6.3.3.1.1 和以下要 求设计和实现用户标识功能: ——凡需进入操作系统的用户,应先进行标识(建立 账号); ——操作系统用户标识应使用用户名和用户标识 (UID),并在操作系统的整个生存周期实现用户的唯 一性标识,以及用户名或别名、UID 等之间的一致性; b) 按 GB/T 20271-2006 中 6.3.3.1.2 和以下要 求设计和实现用户鉴别功能: ——采用强化管理的口令鉴别/基于令牌的动态口令 鉴别/生物特征鉴别/数字证书鉴别等机制进行身份鉴 别,并在每次用户登录系统时进行鉴别; ——鉴别信息应是不可见的,在存储和传输时应按 GB/T 20271-2006 中 6.3.3.8 的要求,用加密方法进 行安全保护; ——过对不成功的鉴别尝试的值(包括尝试次数和 时间的阈值)进行预先定义,并明确规定达到该值时 应采取的措施来实现鉴别失败的处理。 c) 对注册到操作系统的用户,应按以下要求设计和 实现用户-主体绑定功能: ——将用户进程与所有者用户相关联,使用户进程的 行为可以追溯到进程的所有者用户; ——将系统进程动态地与当前服务要求者用户相关 联,使系统进程的行为可以追溯到当前服务的要求者 用户。 自主 访问 控制 a) 允许命名用户以用户的身份规定并控制对客体 的访问,并阻止非授权用户对客体的访问。 b) 设置默认功能,当一个主体生成一个客体时,在 该客体的访问控制表中相应地具有该主体的默认值; c) 有更细粒度的自主访问控制,将访问控制的粒度 控制在单个用户。对系统中的每一个客体, 都应能够实现由客体的创建者以用户指定方式确定其 对该客体的访问权限,而别的同组用户 或非同组的用户和用户组对该客体的访问权则应由创 建者用户授予; d) 自主访问控制能与身份鉴别和审计相结合,通 过确认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记录用户的各种成 功的或不成功的访问,使用户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明确 的责任;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2019年精选范文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一、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现状 非正常死亡事件因其突发性强,涉及面广,复杂性多,稍有处理不慎,就极有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从我县情况看,造成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主要因素是道路交通、生产安全、溺水死亡及其他意外死亡,且总量居高不下,引发的群体事件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至20xx年7月,我县共发生非正常死亡××*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其中:20xx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xx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xx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xx年1-8月共发生 ××*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 二、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主要特征 1、事发突然,人员聚集快。非正常死亡一般都无预兆,因事发突然,死者亲属会一时无措,马上会召集其亲朋好友以及邻里聚集在地一起,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难以及时准确地做到预警处置。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参与人员主要是死者家属、亲朋好友和邻里,同时也会造成群众的围观,造成人员的大量聚集,造成可能引发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事件,个别甚至会引起连锁反应。 2、情绪激动,手段多样化。非正常死亡往往一时无法让死者家

属接受,在承受丧失亲人的悲痛中,情绪都比较激动,无法冷静下来通过法律途径或通过当地党委政府来解决问题,丧失理性的当事人在不理智的状态下常常做出违法出格的事情。而且在亲友邻里聚集后,往往会仗着人多势众,在别人的鼓动下,采取一些过激的方法,或是到肇事方或单位、或是到死亡发生地、或是到当地党委政府,采取围堵、抬尸闹丧、群体上访,甚至阻塞交通等极端做法,以期通过闹事来解决问题。 3、目的明确,期望要求高。非正常死亡发生后,不管是否引发闹事事件,取得最大的经济赔偿是死者家属的最终目的。其采取的闹事行为,一方面是悲痛情绪的发泄,另一个方面是为了扩大影响,采取多种方式,以达到其合理、不合理的诉求,在经济赔偿上获得最大化。特别是一些家属往往不分事故责任,以“人死为大”为要挟,用“死人”来压活人,提出不合理的诉求和赔偿要求,有的甚至漫天要价。 三、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原因分析 妥善处理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需要深入分析原因,把握规律,找出症结所在。通过深入调研,非正常死亡事件引发群体事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群众法制意识不强。虽然,通过多年来的普法教育和法律宣传,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基层特别是农村群众忙于勤劳致富或创业或经商或打工,平时很少参加学习,看书读报少,法律意识淡薄。农村基层还普遍存在“法不责众”的思

施工现场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为贯彻国务院、建设部、市建委有关规范全市建筑业农民工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要求,积极稳妥地处理项目因劳务费问题引发的恶意讨薪、群体性上访等群体性突发事件,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将不良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保障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办公秩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确保北京市社会稳定和我项目工程稳定施工为目的,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防为主,快速反应,动态跟踪”的工作原则,充分认识恶意讨薪、群体性上访等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社会稳定以及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所带来的严重危害性,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把稳定工作贯穿于处理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工作之中。 二、组织体系:

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 长: 手机: 副组长:手机: 手机: 手机: 成 员: 2)应急指挥小队 队长: 队员: 现场应急指挥领导所设在各分包单位工程现场会议室, 应急指挥领导办公室 设在项目部办公室,负责人:,电话:,办公室电话: 三、群体性事件应急原则及工作职责: (一)应急原则: 组长 副组长 副组长 副组长 +■综合协调组 F 现场办公室 +■医疗救护组 审现场治安组 卑交通保障组 丫现场救灾组 t 后勤保障组 紧急疏散组

1、建立应急工作体系,形成管理网络,有效控制解决恶意讨薪、群体性上 访等群体性突发事件。 2、保证工程款中劳务费部分的按时支付以及突发事件处理的整体协调和指 导工作。 3、及时召开我项目稳定工作会议,向我项目各部门贯彻部署年度、季度信访稳定的工作要求。 4、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切合实际的应急程序,积极组织开展应急 业务培训和演习,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落实小组、队成员应急处置的良好状态,及时按领导小组的要求实施应急行动。 6、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做好我项目防范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 高我项目人员的法律意识,规范我项目人员依法依规维权行为。 7、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我项目劳务费排查、结算、兑付争议调解和突发事件处理。 8、组织协调我项目稳定工作,对存在的隐患积极制定预案,主动开展工作,及时 化解矛盾,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如发生群体性事件,各单位领导小组应负起责任,把事件控制在最小范围,在我项目控制和解决事件。 9、根据预警级别(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建立预警预报制度。启动预 警机制后,项目劳务管理员必须负起责任,关注外施队伍动向,重点是存在 以下问题的队伍: (1)未签合同和未结算、底数不清; (2)采取综合分包形式,劳务费与材料款区分不清; (3 )拖欠劳务费数额较大;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及特征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及特征 2012年07月12日10:33 来源:《学习时报》2012年7月6日作者:依明卡力力克衣木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3 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 1.经济因素。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的重组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经济因素。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整体结构、社会资源结构、社会区域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身份结构都在发生着重大转变。伴随着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分化,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会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利益的分化也势必发生。在各种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会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和冲突。社会分化的加速也必然会在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中有所反应,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关怀等方面将不断趋于多元化。一旦既得利益与改革政策或措施发生冲突时,既得利益群体与管理者的矛盾就会尖锐化、公开化。 2.政治因素。部分干部的作风问题是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政治原因。近年来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增多,既有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领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的客观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着部分干部工作作风不踏实、脱离群众、腐化变质的人为因素,从而导致干群矛盾激化。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机关和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处理问题方式方法简单,甚至回避问题,躲避群众,致使群众产生怨气。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参与者,除少数组织领导、操纵者外,大多数是群众临时的或偶然的组合,相当一部分人在事件初期只是观望和凑热闹,随着事态的发展,为发泄对自身利益损害的不满和怨气而变成支持者或参与者,表现出较强的盲目性和从众性。如果有关部门和领导能够保持高度重视,及时介入,做细致的思想疏导工作,积极与群众对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寻求、讨论解决的办法,使群众的不满和怨气得到宣泄,化解矛盾、避免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就成为可能。 3.文化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国家民主政治进程加快,群众参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价值取向越来越注重自我,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当群众之间、上下级之间出现利益摩擦或纠纷时,就会出现聚众闹事,要求较快解决问题,使本来能在法律程序中得到解决的矛盾演化成群体性突发事件。由此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其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形式趋于激烈,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4.体制因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体制因素。社会分化和社会变迁时的社会整合和保障能力下降,新的整合机制一时难以形成,出现了转型过程中的欠缺期。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无论是在保障对象、范围还是水平都与客观要求还不适应。中央已确立的重大政策在一些地方都得不到落实,如中央制定的关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条保障线,在一些地方没有真正兑现。加之一些地方的基层领导对本地区、本部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知之甚少或不管不问,致使一些本该在本地区本部门解决的问题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民众的利益一旦受损或遭受侵害,为寻求国家权威的保护,单个的社会成员会意识到集体行动的重要,对抗性群体力量就因此产生。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 1.事件起因的多样性。引起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有:企业破产和国企改制中的下岗职工或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非法集资和股市风波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由于城市和农村征地拆迁中的不当

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教案(含附件)

教学技能大赛教案 课目: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教师:赵云 学时: 2 学时 代表队: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治安类专业 《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教案 Ⅰ教学提要 ●教学对象 3年制治安管理专业三年级学员,人数40人(分组设计实训,每组5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应遵循的原则;明确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任务流程和处置措施等。 能力目标:初步具备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基本能力。 ●教学内容 1.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应遵循原则; 2.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的工作任务流程; 3.公安机关对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措施的运用。 ●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工作任务为驱动,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充分考虑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增加授课的直观性,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积极性;

3.严格学员考勤,注重学员课堂表现及学员主体的参与度,做到教与学的活动有机结合。 ●教师分工 课目团队主讲教师,主要讲授本课目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和实训。辅助教师,可配合主讲教师组织开展本课目基本技能的实训课前准备工作、单项内容实训组织、案例分析讨论等环节的教学工作,另外,要加强本课目团队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教学重点 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应遵循的原则和现场处置的工作任务流程。 ●教学难点 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措施运用,引导学员如何将理论应用于模拟现场情景实训演练。 ●教学方法 重视教师讲解、提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讨论、单项内容实训、学生互评、点评指导、现场答疑以及条件允许下的模拟情景实训演练等方式,正确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明显。 ●教时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