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演变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发展历程

继续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4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1985-2007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历程来源:东方证券添加日期:2007-09-12 1985-2007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历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我国中央银行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历程我国中央银行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历程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根据1983年9月《国务院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恢复建立的。
1984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将其制度化。
从1984年至2008年,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29次调整。
在2006年至2007年,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次数就多达13次,足见该政策工具对我国中央银行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性。
如表1所示,详细列示了每次的调整时间和调整幅度。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的调整有一个十分显著的变化,即以2003年为界,1985年至2003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幅度比较大,最低也是1%的幅度(仅有1次),调节次数并不频繁,每年仅进行1次调整,其中在1987年由10%直接上调至12%。
在1998年3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直接由13%下调至8%,可见每次调控幅度非常之大。
自2004年至2008年,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主要特点是:调整幅度较小,调整次数频繁,仅2007年和2008年两年,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次数多达19次,每次上调的幅度以0.5%为主。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可以说是中央银行使用的比较频繁的政策工具,尤其是在最近两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次数非常之多。
这不禁使我们思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原本猛烈、在一些发达国家“从不常用的政策工具”为何在我国成了“常用工具”?3 我国频繁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原因我国中央银行一直把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主要手段之一,且近年来频繁、大幅度地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2006年7月到2008年7月已经调整19次,其水平从8%到了17.5%,创历史新高(1984年除外)。
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A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A股的影响
从公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股市运行状况看 ,房地产 多数房地产股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板块显然受到了影响 ,多数房地产股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尤其是万科 深深房、上实发展等下行幅度较大 万科、 尤其是万科、深深房、上实发展等下行幅度较大 。 一方面,房地产公司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很高, 一方面,房地产公司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很高,调高 存款准备金率将使银行收缩放贷,加之前期的有关政策, 存款准备金率将使银行收缩放贷,加之前期的有关政策,房 地产公司贷款的成本和难度将进一步 增加, 增加,而从其他渠道获取资金也同样 会导致财务成本的提高, 会导致财务成本的提高,从而将影响 房地产公司的经营利润和项目的拓展; 房地产公司的经营利润和项目的拓展; 另一方面,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另一方面,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居民购房按揭贷款减少,居民住房购 居民购房按揭贷款减少, 买能力下降。 买能力下降。
在这样的情况下, 在这样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贷款供给减少 和上市房地产公司将继续分化,资产质量较差、 和上市房地产公司将继续分化,资产质量较差、资产负 债率高的公司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这些公司的股票难 债率高的公司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 以看好。 以看好。 在行业整体不利的情况下,优质房地产股反而有较 在行业整体不利的情况下,优质房地产股反而有较 好的机会。 好的机会。由于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的不良贷款率相对 于开发贷款来说,形成不良资产的比率小很多, 于开发贷款来说,形成不良资产的比率小很多,因而提 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个人住房贷款的影响小于房地产开发 贷款,可能会形成房价继续上涨状况。 上涨状况 贷款,可能会形成房价继续上涨状况。 能够从中受益的是举债能力强、 能够从中受益的是举债能力强、容易 被银行接受的公司, 被银行接受的公司,这些公司资产质 量较好,资产负债率不高, 量较好,资产负债率不高,后市继续 看好。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股受 看好。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股受 到较大负面影响, 负面影响 到较大负面影响,将直接导致银行的 赢利能力下降。 赢利能力下降。
存款准备金制度介绍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一、发展历史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于1984年。
那一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身兼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双重身份。
此后,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门的中央银行。
其职责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金融政策,监管和调控金融行业,其中就包括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而设立的。
通俗地说,就是商业银行把手里的存款,按照一定比率,存入中央银行,以备不时之需。
存款准备金率定为多少,何时调整,是升是降,幅度多大,由中央银行发布,各商业银行执行。
1984年,按存款种类,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
与此同时,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
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不再按存款种类分类,而是统一为一个标准,将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为10%。
此后人们再谈论存款准备金率,都以此为尺度。
1987年和1988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
为适当集中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和项目,也为了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经两次调整,将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3%,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由此,我国进入存款准备金率最为稳定的一个时期,一直保持了10年之久。
1998年前后,中国金融业改革进一步深化。
政策性银行先后成立,商业银行经营机制不断改革,央行一般不再对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为适应改革需要,保障商业银行资金充裕,中国人民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
尽管-5%的调整幅度是历次调整中最为剧烈的,但中央银行通过追加收回再贷款计划、增发央行融资券等方式进行了对冲。
1999年11月18日,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到6%的历史最低点后,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又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持续到2003年3月20日。
2003年开始,存款准备金率进入一轮上升周期,一直持续到现在。
调整幅度保持平稳,包括今年在内的近13次上调,其幅度都锁定在0.5%。
存款准备金的产生(精选)

存款准备金的产生(精选)第一篇:存款准备金的产生(精选)存款准备金制度最初起源于 18 世纪的英国,一般意义上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 20 年代的苏福克制度,而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则起源于1913 年美国颁布的《联邦储备法》。
虽然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保证存款机构的存款支付和清算,但随着时间推移,存款准备金制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而广泛应用,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80 年代期间在许多国家均受到极大重视。
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并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其中,作为最古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政策因其本身能同时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调整,相对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一般被视为货币调控的“巨斧”或“猛药”,是不轻易被用于宏观调控的。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一些西方国家,由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频繁等原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普遍偏低, 如美国、加拿大、瑞士、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央行都降低或取消了法定准备金率,零存款准备金率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而在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从未淡出人们的视线,我国在最近的24 年中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28 次调整(截至2008 年 10 月 15 日),尤其是2006 年 7 月以来,连续变动存款准备金率达 20 次之多,运用的频繁度令人惊叹。
另外,已从多个方面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行了较大改革。
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常规化的趋势在我国已经非常的明显,它现在已经实实在在地被央行用来配合公开市场回收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1983 年 9 月 17 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初步理顺了中国人民银行与专业银行的关系。
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便开始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
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按存款种类规定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 20%,城镇储蓄存款为 40%,农村存款为 25%。
银行存款准备金率2024

银行存款准备金率2024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要求商业银行按照规定比例留存在央行的一部分资金。
它是央行对商业银行扩大信贷需求的一种制约性政策,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一、定义1.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应当留存在央行的存款比例。
2.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通过调控货币政策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扩张的手段。
二、作用3.稳定金融市场: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通胀或通缩。
4.限制信贷扩张: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限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
5.保护金融系统稳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防范金融风险。
三、历史演变6.中国于1984年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
7.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多次调整,以适应经济形势变化。
四、调整方式8.实行定向降准:对特定领域或银行进行定向降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9.定期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根据经济形势和货币供求情况,央行定期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五、影响因素10.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和就业形势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有重要影响。
11.通货膨胀水平:通货膨胀水平高时,央行会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抑制通货膨胀。
12.外汇市场情况:外汇市场波动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也有一定影响。
六、政府政策13.央行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14.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需要与其他货币政策相配合,形成相互支持的政策体系。
七、对经济的影响15.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直接影响到贷款利率和信贷供给。
16.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会导致银行放贷能力受到限制,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
八、应对措施17.央行可以通过定向降准等方式来支持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
18.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质量来应对高存款准备金率。
九、国际比较19.不同国家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要求不同,反映了各国不同的货币政策取向。
20.存款准备金率高的国家通常对经济稳定有更强的控制力。
我国存款准备金调整历史

一、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表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表次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单位:百分点)44 2012年2月24日(大型金融机构)21.00% 20.50% 0.5(中小金融机构)17.50% 17.00% 0.5 43 2011年12月5日(大型金融机构)21.50% 21.00% 0.5(中小金融机构)18.00% 17.50% 0.5 42 2011年6月20日(大型金融机构)21.00% 21.50% 0.5(中小金融机构)17.50% 18.00% 0.5 41 2011年5月18日(大型金融机构)20.50% 21.00% 0.5(中小金融机构)17.00% 17.50% 0.5 40 2011年4月21日(大型金融机构)20.00% 20.50% 0.5(中小金融机构)16.50% 17.00% 0.5 39 2011年3月25日(大型金融机构)19.50% 20.00% 0.5(中小金融机构)16.00% 16.50% 0.5 38 2011年2月24日(大型金融机构)19.00% 19.50% 0.5(中小金融机构)15.50% 16.00% 0.5 37 2011年1月20日(大型金融机构)18.50% 19.00% 0.5(中小金融机构)15.00% 15.50% 0.5 36 2010年12月20日(大型金融机构)18.00% 18.50% 0.5(中小金融机构)14.50% 15.00% 0.5 35 2010年11月29日(大型金融机构)17.50% 18.00% 0.5(中小金融机构)14.00% 14.50% 0.5 34 2010年11月16日(大型金融机构)17.00% 17.50% 0.5(中小金融机构)13.50% 14.00% 0.5 33 2010年5月10日(大型金融机构)16.50% 17.00% 0.5(中小金融机构)13.50% 不调整- 32 2010年2月25日(大型金融机构)16.00% 16.50% 0.5(中小金融机构)13.50% 不调整- 31 2010年1月18日(大型金融机构)15.50% 16.00% 0.5(中小金融机构)13.50% 不调整-(大型金融机构)16.00% 15.50% -0.5 30 2008年12月25日(中小金融机构)14.00% 13.50% -0.5(大型金融机构)17.00% 16.00% -1 29 2008年12月05日(中小金融机构)16.00% 14.00% -2(大型金融机构)17.50% 17.00% -0.5 28 2008年10月15日(中小金融机构)16.50% 16.00% -0.5(大型金融机构)17.50% 17.50% - 27 2008年09月25日(中小金融机构)17.50% 16.50% -1 26 2008年06月07日16.50% 17.50% 1 25 2008年05月20日16% 16.50% 0.50 24 2008年04月25日15.50% 16% 0.50 23 2008年03月18日15% 15.50% 0.50 22 2008年01月25日14.50% 15% 0.50 21 2007年12月25日13.50% 14.50% 1 20 2007年11月26日13% 13.50% 0.50 19 2007年10月25日12.50% 13% 0.50 18 2007年09月25日12% 12.50% 0.50 17 2007年08月15日11.50% 12% 0.50 16 2007年06月05日11% 11.50% 0.50 15 2007年05月15日10.50% 11% 0.50 14 2007年04月16日10% 10.50% 0.50 13 2007年02月25日9.50% 10% 0.50 12 2007年01月15日9% 9.50% 0.50 11 2006年11月15日8.50% 9% 0.50 10 2006年08月15日8% 8.50% 0.50 9 2006年07月5日7.50% 8% 0.50 8 2004年04月25日7% 7.50% 0.50 7 2003年09月21日6% 7% 1 6 1999年11月21日8% 6% -2 5 1998年03月21日13% 8% -5 4 1988年09月12% 13% 13 1987年10% 12% 22 1985年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1 1984年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注:财务公司准备金率不与小型金融机构一致,调整后准备金率为12%二、存款准备金调整分析1、1998年,从3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行改革,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
浅谈存款准备金制度和我国当前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浅谈存款准备金制度和我国当前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摘要:存款准备金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阐述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演变和作用,并以此来分析最近一段时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经济发展一、存款准备金的发展和作用存款准备金(Deposit Reserve)是指银行以及某些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货币资金,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额占其存款或者负债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两部分。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银行或者金融机构按央行规定的比例放在央行的比例存款,超额存款准备金指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存款。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央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由此央行可以通过提高或者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来达到信用收缩或者扩张的目标。
在此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
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
在现代银行制度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行已经不是应付支取和防范挤兑,而是演变成控制银行等金融机构体系信用创造能力和调整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之一,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存款准备金制度起始于18世纪的英国。
美国1913年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形成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而后由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各国普遍认识到限制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重要性,各国中央银行纷纷仿效英美等国的做法,相继以法律形式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比例,并授权中央银行可以按照货币政策的需要随时加以调整。
我国这一制度开始实行于1984年。
主要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变迁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概念 • 主要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变迁概述 • 主要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变迁的原因分析
目录
• 主要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变迁的影响分析 • 主要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 结论与启示
02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概念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定义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国家规定,按照存款总额 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 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
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
01
法定存款准备金可以保证商业银行在面临大量提现时能够支付
通货膨胀压力
当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时,央行就会考虑降 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减轻银行的负担 ,避免因通货膨胀导致的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的变化
金融市场发展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投资渠道越 来越丰富,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央行就会降低法定存款准备 金率,以增加银行的信贷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金融市场风险
扩大与调整
1938年,美国将存款准备金范围扩大到国内所有吸收定期存款的金融机构,并首次对国 际性银行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之后,随着不同时期经济状况的变化,联邦储备系统不断 调整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数和比率。
简化与放松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逐渐简化存款准备金制度,并降低计提比率。1992年,美联储 取消了定期存款的计提准备金要求。1993年,美联储进一步放宽了超额准备金利率的限 制,允许商业银行以竞争性利率存放超额准备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确定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依据(资本充足率, 二是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实施对象——存款类金 融机构。 三是确定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 四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操作。
2008年9月25日起, 大银行与中小银行实行差别的存款准备金率
不良贷款比率,内控机制、发生重大违规及风险情况等。)
(四)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的调整
• 目的: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增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平滑货币市场波动。
• 后续:改革计提准备金的存款余额 • 2016年7月15日起,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的 考核基数由考核期末一般存款时点数调整 为考核期内一般存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 值。
注释:
对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的缴纳会产生什么影响?
• 2、央行发布《关于存款口径调整后存款准备金政 策和利率管理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 • 内容及影响?
• 《通知》将部分原属于同业存款项下存款纳入各项存 款范围,但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时为零.
• PS:新纳入各项存款口径的存款是指存款类金融机构 吸收的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 SPV存放,其他金融机构存放以及境外金融机构存放。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2月5日 • 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 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 率0.5个百分点, • 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 百分点。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4月20日 • 对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 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统一下调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 金率至农信社水平; • 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 分点; • 对 “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国有银行和 股份制商业银行可执行较同类机构法定水平低0.5个百分 点的存款准备金率。
• 自2015年6月28日 • (1)对“三农”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 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 率0.5个百分点。(2)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 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 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3)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演变
思考: 进行了哪些变革? 对准备金功能的发挥有何影响?
一、我国法定准备金制度的滥觞 (一)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行存款准备金 制度 企业存款为20% 农村存款为25% 储蓄存款为40%
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 10%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历年的调整 (有什么规律?政策效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调整)
2、将 “缴来一般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从13%下调到8%。
4、对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法人统一考核。
5、对各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旬考核。
6、罚则 7、准备金存款利率,统一下调到5.22%。 同业存款利率不得高于准备金存款利率。
当旬第五日至下旬第四日每日营业的准备金存款余额, 与上旬末该行全行一般存款余额之比,不得低于8%。
注释: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8%)=法定存款准备金/一般存款
存款余额的确定:旬末余额(时点)+前期账户制
11月30日 一般存款余额
12月5日
12月14日
前期账户制
每日准备金数额/一般存款 不得低于8%
(三)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推出 2004年4月25日,对股份制银行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 率制度
(五)实施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
• 时间:2015年9月15日 • 内容:时点法考核(每日达标)——平均法考核(考 核期平均达标) • 维持期内,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算术平均值与准备金考 核基数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考核设每日下限:可以低于法定存款准备 金率,但幅度应在1个(含)百分点以内。
(二)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
•目的:为了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 度,理顺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等金融 机构之间的资金关系,增强金融机构 资金自求平衡能力,充分发挥存款准 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时间:1998年3月21日。 •内容:
1、调整金融机构一般存款范围。将财政性存款 中的机关团体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划为一般 存款。
保证金存款方面发生了什么? 2011年1至7月的保证金存款累计 增量接近银行存款增量的20%, 截至7月末金融机构的人民币保证 金存款余额达4.44万亿元,占存 款余额的5.7%。
商业银行这么做的业务动机是什么?
• 手续费收入 • 增加存款 • 无需缴纳准备金,有助于信贷扩展
• 央行为什么要做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会产 生什么样的后果?
(六)定向降准
• ——定的什么向,为什么要定向
• 2014 年4 月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 存款准备金率2 个和0.5 个百分点, • 2014 年6 月,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 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不含4 月份已下调 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 点。 • 下调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人民币存 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
• 1、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 • 中国人民银行:从2011年9月5日起至2012年2月15 日,商业银行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保函保证金存款 及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等3类保证金存款,纳入 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 • 保证金存款: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 具有结算功能的信用工具、资金融 通以及承担第三方担保责任等业务 时,按照约定要求客户存入用作资 金保证的存款。
• 定向降准的目的
• 背景是什么?
• 目的: • 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 稳适度增长。 • 增强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能力 • 增强金融机构对消费的支持
•思考题: •有人提议央行应对“余额宝”等货币 基金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你的观点 是什么?
• 自2015年9月6日起
• 额外降低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 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准备金率0.5个 百分点。 • 额外下调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准备金率3 个百分点,鼓励其发挥好扩大消费的作用。
• 2015年10月24日 • 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