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临床路径A
肺部感染护理临床路径

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日期
住院第一天
年月日
护理路径
签名
执行医嘱
□执行肺部感染护理常规。
□I级优质护理。
□给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
□遵医嘱应用药物,做皮试,建立静脉通路。
□嘱患者午夜禁食,翌日晨抽血行常规检查。
护理与健康指导
□入院护理评估。
□监测生命体征。
□入院时:T℃P次/分R次/分BP
□停止各种医嘱,整理病案。
□遵医嘱协助家属办理出院手续。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留患者联系电话,以便回访。
护理与健康指导
□向患者详细交代回家后的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进行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饮食,限制烟酒、浓茶。
□坚持梯恩能够锻炼,劳逸结合。
□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
□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淋雨、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
□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鼓励多饮水,及时擦汗,更换病员服。
□给予口腔护理。
□保持呼吸畅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鼓励患者进清淡易消化优质蛋白质饮食。
变异
□无□有。原因:
日期
第6—10天
年月日
护理路径
执行日期
签名
执行医嘱
□执行肺部感染护理常规。
□II级优质护理。
□执行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护理与健康指导
□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
□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开展户外运动,进行体格锻炼,尤其在加强呼吸运动锻炼,改善呼吸功能。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时,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做好用药指导。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路径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路径(2017年版)一、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符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ICD-10: P23。
904)且无其他严重疾患的新生儿。
(二)诊断依据.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
病史:肺炎感染的前驱病史,包括流涕、咳嗽、发热或体温不升、吃奶差等。
2。
以出现症状早晚将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分为早发性(生后7天内)及晚发性(出生7天后),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可有吃奶差,吐奶、呛奶、也可表现为气急、紫绀、呼吸困难等。
肺部体检可发现双肺呼吸音低、可有干湿罗音。
3.实验室检查:血气、血常规、C反应蛋白、痰培养及呼吸道病原检测等。
4。
肺部X线变化:肺炎的X线表现。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ICD—10: P23.904)且无其他严重疾患的新生儿。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四)标准住院日.平均7-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培养、痰培养、呼吸道病原检测;(2)定期监测血气分析、血生化、电解质、血糖,监测频率随胎龄、病情严重性而定;(3)胸部X线片,并复查;(4)心脏超声.2。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可能需要反复检查痰培养、血培养、TORCH检查。
2)如伴随全身感染时需做尿培养、腰穿排除其他部位感染.(六)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抗感染治疗:诊断明确后尽早给药,在未明确病原以前,可经验性使用抗生素。
如为晚发感染性肺炎,则注意区分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
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

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ICD-10:J15.70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多发年龄为5~18岁。
2.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
3.肺部体征少而X线胸片改变相对显著。
4.使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菌药物无效。
5.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升高。
6.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或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测定MP抗体(IgM、IgG混合抗体)滴度≥1∶160,可作为近期感染或急性期感染的参考。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制定治疗方案。
1.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遵循儿科用药的方法)。
2.对症治疗(如雾化吸入)。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702肺炎支原体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C反应蛋白(CRP);(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4)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或咽拭子分离支原体;(5)胸X线片;(6)心电图。
2.根据患儿的病情,必要时做痰培养、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肺部CT、支气管镜检查、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检测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肺炎临床路径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发病前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起病多急骤,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喘憋等症状,小婴儿常伴拒奶、呕吐、腹泻等;2.肺部体征:早期或小婴儿可不明显,后期可闻及中、细湿罗音;重症病儿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增快超过40次/min;可出现点头呼吸、三凹征,口周、指甲青紫。
叩诊可呈浊音。
听诊两肺可闻及中、细湿罗音。
若有病灶融合扩大,可闻及管状呼吸音;3.合并心衰时患儿脸色苍白或发绀,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加重,呼吸频率超过60次/min(除外体温因素)或出项奔马律及肝脏短时间内迅速增大;4.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5.胸部X线摄片或透视见肺纹理增粗,有点状、斑片状阴影或大片融合病灶。
若病程较长大于2周、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行肺CT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 一般治疗:患儿宜减少活动,室内空气清新,饮食宜清淡。
病情较重、病程较久、体弱、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输血浆或新鲜全血等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2. 病原治疗:初始治疗是经验性的,不能因等待病原学检测而延误治疗。
根据病情或病原学检查结果,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选择最佳给药方案,及时、足量、必要时联合应用;3. 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雾化治疗,防治水、电解质失衡;4. 重症患儿宜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酚妥拉明,酌情加用阿拉明或多巴胺。
肺部感染临床路径A

肺部感染临床路径A肺部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轻症肺部感染(ICD10.J98.402),合并其它疾病住院期间无需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主要表现为新近出现的发热、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
2.血常规示: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侵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抗感染治疗;2.对症支持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
14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肺部感染。
2.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血气分析、血培养+药敏、痰培养+药敏、胸腔积液培养+药敏、咽拭子、咽喉分泌物、D-二聚体、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和X线胸片,并根据病情复查;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肿瘤相关检查;(2)并发其他感染患者行分泌物或排泄物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3)根据病情查血清IgG、IgM等;(4)出现意识障碍者查头颅CT等。
(七)选择用药。
1.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或利巴韦林等。
2.抗生素药物:β-内酰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甲硝唑等药物;3.解痉平喘药物:氨茶碱、多索茶碱、二羟丙茶碱、β受体激动剂等药物;4.糖皮质激素:根据情况选择口服或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5.化痰药物:口服或静脉应用化痰药物;5.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相关药物。
肺部感染临床路径

肺部感染临床路径一、肺部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社区起病、免疫缺陷(包括HIV感染、粒细胞缺乏、肿瘤及放化疗、器官移植、接受糖皮质激素及细胞因子拮抗剂)的肺炎患者,或者在院期间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ICD-10:J98.41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I. 免疫缺陷状态,包括HIV感染、粒细胞缺乏、肿瘤及放化疗、器官移植、接受糖皮质激素及细胞因子拮抗剂。
II.医院获得性肺炎定义为住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指气管插管/切开和机械通气48小时后发生的肺炎。
III.临床诊断依据同社区获得性肺炎:(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伴或不伴脓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啰音。
(4)外周血白细胞(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但需要注意:(1)咳嗽、脓痰是肺部感染主要症状,但可能因咳嗽反射受抑制而不明显;在机械通气患者可仅表现为缺氧加重、呼吸支持条件提高或人机不协调。
(2)在因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基础疾病导致机体反应性减弱的患者中,发热或白细胞升高等表现可不明显。
(3)肺实变体征和(或)啰音的诊断意义较小。
IV. 胸部影像学检查新出现或进展的肺部浸润性病变。
符合以上I+II+III中任何1项和(或)IV,并除外肺不张、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基础疾病肺侵犯、药物性肺损伤、肺栓塞和ARDS等。
应当注意的是,粒细胞缺乏、严重脱水患者并发HAP时X线检查可能阴性;正压通气模式对胸部影像学可能产生影响;接受机械通气、脓痰增加但影像学表现阴性,可诊断气管-支气管炎而不一定诊断肺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2018年版),《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6年版)1.支持、对症治疗。
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

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ICD-10:J15.70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多发年龄为5~18岁。
2.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
3.肺部体征少而X线胸片改变相对显著。
4.使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菌药物无效。
5.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升高。
6.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或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测定MP抗体(IgM、IgG混合抗体)滴度≥1∶160,可作为近期感染或急性期感染的参考。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制定治疗方案。
1.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遵循儿科用药的方法)。
2.对症治疗(如雾化吸入)。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702肺炎支原体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C反应蛋白(CRP);(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4)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或咽拭子分离支原体;(5)胸X线片;(6)心电图。
2.根据患儿的病情,必要时做痰培养、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肺部CT、支气管镜检查、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检测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肺炎临床路径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及肺间质等在内的炎症。
肺炎根据病因分类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及其它病原体所致肺炎。
细菌性肺炎又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
本临床路径实施对象专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一、路径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肺炎诊断标准。
2、年龄≥18周岁。
排除标准:1、合并肿瘤或其它可能影响治疗的其他疾病的患者;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3、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4、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二、中医诊断:(一)诊断标准细菌性肺炎属于中医“风温肺热病”、“咳嗽”等范畴。
1、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但以春季及冬季为多的外感热病。
2、病急骤,初起即见发热、恶风、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等表现。
3、病变过程中,由初起邪犯肺卫转变为邪热壅肺等气分证,后期呈现肺胃阴伤证候等表现。
(二)辩证分型:1、邪袭肺卫: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或发热,畏寒,少汗,无口干,周身酸痛,咳嗽,咯白稀痰,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或夏日起病,发热,汗出热不解,头昏重胀痛,身重疲倦,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2、痰热壅肺:身热,汗出,咳嗽,咳痰黄稠,或痰呈铁锈色,或伴有胸闷痛,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脉滑数。
3、痰浊阻肺:咳嗽,咳声重浊,胸闷,咯白粘痰,常伴有疲倦,纳呆,腹胀,大便溏。
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4、正虚邪恋:疲倦乏力,少许咳嗽,少痰,纳呆,腹胀。
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三、西医诊断标准(一)肺炎诊断标准1、新近出现的咳嗽、咯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
4、血常规:WBC>10×109/L或<4×109/L。
伴或不伴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班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部感染临床路径A
肺部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轻症肺部感染(ICD10.J98.402),合并其它疾病住院期间无需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主要表现为新近出现的发热、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
2.血常规示: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侵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抗感染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
14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肺部感染。
2.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血气分析、血培养+药敏、痰培养+药敏、胸腔积液培养+药敏、咽拭子、咽喉分泌物、D-二聚体、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和X线胸片,并根据病情复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肿瘤相关检查;
(2)并发其他感染患者行分泌物或排泄物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3)根据病情查血清IgG、IgM等;
(4)出现意识障碍者查头颅CT等。
(七)选择用药。
1.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或利巴韦林等。
2.抗生素药物:β-内酰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甲硝
唑等药物;
3.解痉平喘药物:氨茶碱、多索茶碱、二羟丙茶碱、β受体激动剂等药物;
4.糖皮质激素:根据情况选择口服或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
5.化痰药物:口服或静脉应用化痰药物;
5.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相关药物。
(八)出院标准。
1.病情平稳,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血常规、胸部X片恢复正常。
2.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患者出现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发生多脏器衰竭;出现脓胸、气胸等须外科手术治疗;严重感染等并发症须进入ICU治疗。
肺部感染临床路径表单A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部感染(ICD10.J98.4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
肺部感染临床路径B
肺部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重症肺部感染(ICD10.J98.402),合并其它疾病住院期间无需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主要表现为新近出现的发热、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
2.血常规示: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侵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抗感染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
2周。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肺部感染。
2.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血气分析、血培养+药敏、痰培养+药敏、胸腔积液培养+药敏、咽拭子、咽喉分泌物、D-二聚体、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和X线胸片,并根据病情复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肿瘤相关检查;
(2)并发其他感染患者行分泌物或排泄物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3)根据病情查血清IgG、IgM等;
(4)出现意识障碍者查头颅CT等。
(七)选择用药。
1.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或利巴韦林等。
2.抗生素药物:β-内酰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甲硝唑等药物;
3.解痉平喘药物:氨茶碱、多索茶碱、二羟丙茶碱、β受体激动剂等药物;
4.糖皮质激素:根据情况选择口服或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
5.化痰药物:口服或静脉应用化痰药物;
5.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相关药物。
(八)出院标准。
1.病情平稳,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血常规、胸部X片恢复正常。
2.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患者出现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发生多脏器衰竭;出现脓胸、气胸等须外科手术治疗;严重感染等并发症须进入ICU治疗。
肺部感染临床路径表单A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部感染(ICD10.J98.4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