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合集下载

2021届新高考历史复习课件(53)选修1 第1讲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21届新高考历史复习课件(53)选修1 第1讲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
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 史稿》
2
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
记》
2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5
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 景、内容及影响
15
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及与以前的治 安机构的不同
15
新中国工资制度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15
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困难 及启示
Ⅲ卷
《隋书》
2
15
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返回导航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考纲要 求
商鞅变法
明确考向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把握主线
课程标 准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 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 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 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 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 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 作用
改革旧俗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室居住;
强一制夫推行一__妻__________小家庭政

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加 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3.变法评价 (1)性质:新兴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 (2)积极作用 ①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 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人教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精讲课件选修1-1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28张ppt)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精讲课件选修1-1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28张ppt)

3. 历史作用 (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 和发展,商业活动日趋活跃。
(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
建化。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
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社会危机
①北宋统治者集中军权、财权和行政权,导致冗官、冗 兵、冗费现象,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②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尖锐。
里 、党三 三长 设邻、___ 制 长,直属州郡 俸禄制 ,制 整顿 实行______ 吏治 定惩治贪污的办法
迁都 洛阳
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 权,取代了为豪强地主把持 宗主督护制 ,保证了国 的_________ 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吏治有所好转
移风 易俗
政治上,加强了对中原地区 的统治;经济上,满足了日 495年,正式迁都洛 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 阳 求;军事上,远离了北方强 敌柔然的骚扰,巩固了政权 易服装、讲汉话、 促进北魏的封建化,加快民 改汉姓、变制度、 族融合 通婚姻、改籍贯
选修部分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
古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史上的重大改革
知识系统整合
商鞅变法 1.时代背景 (1)经济 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推广,推进了农业以及手工业
和商业的发展。
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政治
新兴地主 和自耕农等 ①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_________
西夏 威胁着北宋的安全,民族矛盾尖锐。 ③辽和_____
(2)有利条件 庆历新政 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①_________ ②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2.内容 项 目 目的 领域 措施 内容 作用 限制了高利贷 对农民的剥 削,增加了政 府收入 保证灌溉;防 洪抗灾 有利于经济发 展,增加了政 府收入

2013高考历史选修ⅰ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改革(精)

2013高考历史选修ⅰ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改革(精)

财产
公民大会
四百人会议

社会风俗习俗
一夫一妻小家庭
地主 吏治 均田 三长 洛阳 封建 民族融合 富国 强兵
取士 富国强兵
核心理解深化 ◎拓展升华思维的加油站◎
要点一 全面认识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1.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内容
。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民族而言,更加丰
与贵族矛盾激烈。②日益壮大的
Hale Waihona Puke 阶层要求分改革内容
享政治权利,与贵族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①经济上:颁布“ ”,废除平民债务,废除“六一汉”制 为依据划分等级 为国家
度;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②政治上:以 ,以财产资格作为参与和享受政治权利的依据; 最高权力机关,建立“
”和公民陪审法庭
性质
影响
是一场奴隶主阶级缓和社会矛盾的改革,带有一定的折中色彩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史料分析】 材料一介绍了商鞅变法中的连坐法、奖励军功、奖励
耕织、推行县制,材料二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的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从中可以归纳出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加强对 人民的控制和管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考向例析研判 ◎探究高考命题的路线图◎
考向1 孝文帝改革 【例1】 (2010· 浙江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考试大纲
梭伦改革
课程标准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 典的社会状
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
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
商鞅变法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选修1 第1讲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课件(58张)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选修1 第1讲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课件(58张)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铁犁牛耕 出 现 并 逐 步 推 广 , 生 产 力 发 展 , 井 田 制 瓦 解 , ① 经 济 上 : _________
土地私有制 ____________确立。 地主阶级 形 成 且 力 量 壮 大 , 要 求 掌 握 政 权 , 发 展 ② 政 治 上 : 新 兴 _________ 封建经济 ,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_________ 割据混战 。 ③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_________ 百家争鸣 ,其中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 ④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_________ 武器。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②积弱局面的改善:节省了军费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2)历史教训
旧势力 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 ①改革必然会遭到_________ 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②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效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的个
人命运为转移。 ③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④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把握主线 本讲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历 史上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 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三次重 要改革。从类型上看:商鞅 变法是实现社会转型的改 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少数 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改 革,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的进程;王安石变法是旨在 摆脱封建统治危机的改革。 三次改革以不同的方式推动 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一、直接而简洁的主题,然后从内容、背景、意义等角度回答,多年都是这 样,几近模式化,而且试题材料较少,与必修非选择题动辄长篇大论相比,显
得比较“单薄”。
(3)内容相对集中。从考查内容看,绝大多数试题集中在中国古代,多选取 对古代中国影响较大,或特色比较明显的改革进行考查。仅有个别年份考查近 现代的改革事件。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课件人教版共60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课件人教版共60页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60
1
0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课件人教版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经济: 富国之

目的
改变 积贫 局面
措施
内容
作用
青黄不接之时,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
__青__苗__法_ 政府借钱或粮食 民的剥削,增加了
给农民
政府收入
募役 (免役)法
纳钱代役
有利于经济发展, 增加了政府收入
第二十页,共27页。
目的
经济: 富国 之法
改变积 贫局面
措施 农田 水利法
方田 均税法
内容
作用
促进了农业生 鼓励兴修水利
产发展
限制了隐田漏 清丈土地,收
税行为,增加 取赋税
了政府收入
第二十一页,共27页。
目的
措施
将兵法_(_b_ī_n_gf_ǎ_)_
军事: 改变 强兵之 积弱
法 局面
保甲法 保马法
军器监
内容
作用
在各路设负责操 提高了军队战
练军队的将官
斗力
把农民编为保甲 维护了秩序,
进行军事训练
俗上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
文化上,“燔诗书而明法令
说汉语、改汉制

第十五页,共27页。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加强地主阶级中央集权的封 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的封
性质
建性质的改革
建化改革
改革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 顺应了历史潮流;适应了社 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 成功 会经济的发展及富国强兵; 展潮流与趋势;改革措施 原因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得到 全面;冯太后支持;孝文 秦孝公支持;商鞅本人有革 帝本人改革意志坚定 新的勇气和魄力
第四页,共27页。
二、变法的措施 1.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__县_制__。 2.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__(_tǔ_d_ì_)私__有__制_;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3.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4.风俗:“塞私门之请”;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分异 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思考 3 商鞅变法对今天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试答
提示:(1)改革是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与时俱进,顺 国家才会有光明前途。
(2)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阻挠和反对,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 利益集团发起挑战,不能畏惧困难,要从为人民谋利益的角度出发。
(3)改革应该重视选拔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整顿吏治后,制定的政策才能 到政令畅通的作用。
思考 4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如何? 试答
提示:(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潮流的推动下出现的。 (2)孝文帝改革采取了许多推动民族融合的措施,又推动了民族融合。 3.历史作用 (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商业活动日趋 (2)加速了北方各族 封建化 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3)促进了北方 民族大融合 ,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
(3)评价 ①坚持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标准。 ②坚持辩证的历史的标准。 ③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 ④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而应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 ⑤判断改革成败的主要标准: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再见
金版点拨 中国封建王朝地主阶级改革成败的规律 王朝初期改革容易成功,王朝中后期改革大多失败。这主要是因为: (1)王朝初期 新王朝建立决定了统治阶级必须恢复并发展经济,部分调整生产关系,这为新王 统治者能吸取前代灭亡教训,大力调整统治政策,这种改革符合当时社会不同阶级 要求;多有强大王权的保障。 (2)中后期 统治阶级内部保守势力强大,既得利益者不愿改革;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益再分配的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顽强抵抗。
④“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统一
度量衡
以农 求富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对经济的 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一定的 促进作用
内容 建立严密的 户籍 制度,实行连坐 法 加强集 权 普遍推行 县制 制订秦律
措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影响
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 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在 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 • • •

• • •
考点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1. 改革背景 (1)有利条件 ①北魏统一 黄河流域 ,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 据局面。 汉文化 ,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 ②北魏统治者接受 展。 (2)社会矛盾 ① 宗主督护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制 民族歧视 ②鲜卑贵族实行 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改革旧俗
禁止父子及成年 兄弟同室居住。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 利于增加国家赋税,加强了 一夫一 强制推行 秦国的集权统治 妻 的小家庭政策
• • • •
3. 评价 (1)性质:新兴地主阶级的富国强兵改革。 (2)积极作用 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 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 中央集权 制度。 • ②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 土地私有制 。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 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3)历史局限 • ①轻视教化, 刑法严苛 ,鼓吹轻罪重罚。 •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 ③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 [特别提醒] 商鞅变化是战国时期封建化的改革, 通过改革进一步打击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统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
主干梳理
ppt精选
深化探究
5
考点一 商鞅变法
二、措施
1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1.经济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2.军事:奖励军功,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等爵制, 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考点一
主干梳理
ppt精选
深化探究
6
考点一 商鞅变法
1废除“世卿世禄制”。
3.政治2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3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
考点一
主干梳理
ppt精选
深化探究
9
考点一 商鞅变法
主题一 商鞅变法的特点
(1)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最全面
、为期最长久的改革,加快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2)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实行“法治”。
(3)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4)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5)影响最为深远,不仅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中国
人教版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改革
ppt精选
1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考点一 商鞅变法
考点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考点三 王安石变法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ppt精选
2
考点一 商鞅变法
一、时代背景 1.时代特征
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奴隶制瓦解,封建 特征
制形成。 ①生产力: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农、 表现 经济 工、商业的发展。②生产关系:土地私有制的 确立及阶级关系的变化。
ppt精选
深化探究
15
考点一 商鞅变法
探究:据史料,指出商鞅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 思想。并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
答案 指导思想:重农抑商。 危害: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 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考点一
主干梳理
ppt精选
深化探究
16
考点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4.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
(1)烧毁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的儒家和其他学派的诗书。
(2)推行秦律。
5.社会习俗: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考点一
主干梳理
ppt精选
深化探究
7
考点一 商鞅变法
三、评价
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始建立中央集权
制度。 1.积极作用2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
考点一
主干梳理
ppt精选
深化探究
12
考点一 商鞅变法
主题二 商鞅变法如何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
(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提升
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主
旧贵族势力。
(2)“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
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
深化探究
4
考点一 商鞅变法
2.各国变法 ①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采取“相地而衰征”
(1)春秋时期 的政策。 ②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了“初税亩”。
①李悝在魏国变法: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平 籴法”,制定《法经》。 (2)战国时期②吴起在楚国变法:限制贵族权力,裁免无 能多余的官吏,奖励军功,整顿吏治。
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济的恢复与发展
考点二
主干梳理
ppt精选
深化探究
17
考点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使
设邻、里、党三长, 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
三长制
直属州郡
以完善;取代了宗主督护制,保
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实行俸禄制;考核 整顿
官吏决定任期,制 吏治
定惩治贪污的办法
吏治有所好转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
力,为秦国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考点一
主干梳理
ppt精选
深化探究
8
考点一 商鞅变法
1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罚。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
2.历史局限
压迫。
3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 1.背景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2.概况
措施
具体内容
意义
国家把控制的无主土地 无地和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抑
均田制
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 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
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 收赋税和徭役,有利于北方经
考点二
主干梳理
ppt精选
深化探究
18
考点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 都 洛 阳
公元493年迁都洛阳
政治上,加强了对中原地区 的统治,更便于经略南方; 经济上,满足了对粮食的需 求;军事上,远离了北方强 敌的骚扰,稳固了政权
考点一
主干梳理
ppt精选
深化探究
3
考点一 商鞅变法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 政治
治成为社会发展的要求。 军事 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 表现
①教育:民间办学兴盛。②出现了百家争鸣的 思想
活跃局面。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 文化
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考点一
主干梳理
ppt精选
深化探究
14
考点一 商鞅变法
练史料 史料 (2013·福建高考,节选)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 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 ,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 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 无富不可得也。——摘自《商君书》
考点一
主干梳理
保障。
考点一
主干梳理
ppt精选
深化探究
13
考点一 商鞅变法
(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 土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 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促进了封 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
考点一
主干梳理
ppt精选
历史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考点一
主干梳理
ppt精选
深化探究
10
考点一 商鞅变法
练史料
史料 (2013·江苏高考,节选)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 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
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
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
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考点一主干梳理ppt精选深化探究
11
考点一 商鞅变法
探究:据史料,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 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答案 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 统束缚较少。 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