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现代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
自然辩证法-第十五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

第十五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第一节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发展新阶段⏹一、高技术产业群的兴起⏹1、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科学革命:人类认识世界上的飞跃,引起思想观念的变革⏹技术革命:人类改造世界上的飞跃,带来新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产业革命:人类物质生产方式上的飞跃,引起社会生产方式上的改变⏹社会革命:社会制度的飞跃,引起社会经济形态的飞跃(狭义)⏹包括社会制度变革在内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全面和深刻的变革(广义)⏹四种革命之间的关系是网络式的、反馈式的关系。
⏹技术革命是核心,科学革命是它的理论前提;产业革命是它的直接结果;社会革命是它的深化和发展2、现代科技革命和高技术产业群的兴起⏹基础:物理学革命、信息论、基因理论、电子计算机和原子能的利用⏹先导:电子信息技术⏹基础: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支柱:新能源技术⏹其他: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环境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二、新的社会思潮⏹1、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的“知识产业”概念⏹知识产业:教育、研究与开发、传播业、信息设备和信息服务⏹1947-1958年间知识产业以平均每年10.6%速度递增。
⏹1959年知识产业的从业者占劳动者总量的31.6%⏹1958年美国国民生产(GNP)总值的29%来自知识产业2、贝尔的“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五大特点:⏹ⅰ产品生产经济——→服务性经济⏹ⅱ在职业分布上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ⅲ“中轴原理”:理论知识成为社会的核心,是社会革新的基础和社会决策的依据⏹ⅳ未来的技术发展是有计划的、有节制的,技术评估占主要地位⏹ⅴ各种决策的都通过“智能技术”3、阿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农业社会⏹第二次浪潮:工业社会:群体化、标准化、同步化、集中化和大型化⏹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知识化、多样化、小型化、个人化和分散化⏹★趋同论与“知识即权力”4、美国社会学家奈斯比特“大趋势”⏹归纳了美国未来的十大趋势。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闻稿2023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闻稿2023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目睹了一系列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2023年,我们将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将进一步加速社会进步的步伐。
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融合推动产业升级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它正日益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随着2023年的到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融合将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
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企业和组织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优化生产和服务流程,并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二、智能互联网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智能互联网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
智能互联网技术通过连接各种设备和传感器,实现了物联网的发展,将人与物、物与物相连。
这将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创新空间,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同时,智能互联网也将加速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三、区块链技术推动金融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安全可信的技术手段,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通过区块链技术,金融交易可以实现去中介化,提高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改善金融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推动金融机构的创新和发展。
四、绿色科技的兴起助力可持续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绿色科技将成为关键的发展方向。
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绿色科技的兴起将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绿色科技包括可再生能源、清洁生产技术、智能节能等方面的创新和应用。
通过绿色科技的推动,我们可以实现经济的增长和环境的保护相结合,为未来的世界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总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即将到来,将为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必争之地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必争之地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
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加速促进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重大变革,对全球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新科技革命同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形成了历史性交汇,给我国加快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增长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带来了重大机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坚定创新自信,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速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劲动力。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必争之地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是国家竞争的战略必争之地,在国家发展中有前瞻性、综合性和全局性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渗透能力不断增强,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是引领未来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必由之路。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战略高技术正在向深空、深海、深地、深蓝拓进,不断开辟人类认识世界、利用资源的新疆域,正在深刻改变国家安全格局。
超深水钻井平台、多功能水下机器人、深海空间站等海洋新技术迅猛发展,使深海油气资源、生物资源开发成为可能;地质勘探技术、深地钻探技术不断升级,使地球更加透明,页岩气开发改变了美国乃至全球的能源供需格局。
战略高技术不断拓展人类认知和控制能力极限,使太空、深远海、互联网络等成为战略必争之地。
二、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基本原则人才为先。
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把人才作为支撑县域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实施柔性引进等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健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制度环境。
问题导向。
围绕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和人才两大短板,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的产业变革与趋势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的产业变革与趋势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科技革命浪潮已经来临。
这种新的浪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全球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分析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产业变革的趋势。
一、人工智能的普及人工智能是新科技革命浪潮中的重要一环,不断迭代的技术正在赋予AI更加广泛的应用。
这种革命性的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和生产者更加的高效自动化生产,提高制造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人员管理难度。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让现有的产业得到很大的发展机遇,从而查实行业的转型和颠覆。
二、5G和物联网的实现5G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与其深度融合的物联网技波,正在迅速推进数码化的处理。
无论是商业场所,工业生产,还是家庭消费,5G+物联网教特别针对能够改善人们社会生活和数字参与方式的现有模式。
与此呼应,各种智能化应用设备也正在获得更广泛的推广,其所带来的生活好处将让人和企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便捷。
从某种程度上讲,5G+物联网的实现将为世界带来新的变化,从而给现有的产业带来提高效率,提高效益和换形变革的新机遇。
三、新能源的兴起新能源源的发展的逐步加快,迫使传统能源的供应商和消费商进行了一场严峻的考验。
尽管目前新能源价格相对传统能源尚高,但传统能源的成本在持续上升的同时,新能源的价格已经逐步下降。
这种趋势不断增强着新能源的应用和推广,为民众带来了经济和环保的双重好处。
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当下的产业已经进入了数字世界,数字化底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使多残产业加速数字化并获得构造和优化。
随着人类不断体验并且使用数字化开发的,人们要求数字化技术能够伴同全产业链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可以说,不用在全球新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现有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趋势只会更为明显。
总的来看,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各个产业都将面临着发展的压力。
而假如这些领域的队伍未能保持态势,将会受到极大的损失。
所以,产业上的主要组织和企业需要发挥自己的智慧,制定好成长和转型战略,寻找好的独特的竞争方向。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图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实质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电气化到自动化、智能化
特点
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首先也主要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交通运输:
1807年轮船(美,富尔顿);1814年火车机车(英、史蒂芬孙,)
表现在:
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发电机、电动机、爱迪生-电灯)——最主要特征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中国仍然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之下,没有能够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中国又一次错过机遇。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的交流;建国后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影响,“左”倾思潮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发展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的好机会。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经济)?
(一)从国家来讲: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①学习借鉴最新科技成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④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科技革命与产业升级的趋势与展望

科技革命与产业升级的趋势与展望科技,是当今社会最急需的力量之一。
科技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科技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
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那么,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都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科技革命随着科技发展的迅速加速,我们正处在一场科技革命的历史时刻。
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从区块链到云计算,从5G到物联网,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以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和高端化为特征的产业升级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时代是计算机领域内的一个新时代,是指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化的新时代。
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了信息社会最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我们可以获得更准确的业务洞察,加快业务应用的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渐成为信息产业的基础,同时也是推动工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在神经网络、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不断研究和发展,使得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相关领域的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3.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因其去中心化、安全性高的特点,正在成为海量数据共享和信用建设的底层技术。
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改变现有的金融和社会结构,而且将在社会领域内展开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变革。
二、产业升级因为科技的不断革新,很多行业产生了变化,从而推动产业升级。
目前,产业升级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是经济走向的主流。
那么,产业升级的趋势又包含哪些呢?1. 智能制造的普及智能制造是智能制造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所带来的制造业新模式。
智能制造具有生产速度快、制品质量高、裁剪能力强等特点,已成为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2. 绿色产业的大力发展近年来,绿色产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全球各国不断延续重大的环境问题,政府和企业也越来越强调以环境友好型的方式来发展生产,开发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为社会做出贡献。
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趋势

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趋势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是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从两方面展开讨论,分别介绍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趋势和其带来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科技革命的趋势。
科技革命是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革命,主要表现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普及。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展开,其主要趋势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是当前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其快速发展将对产业、经济和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包括医疗保健、金融、教育和交通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的推广,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第二,物联网的普及与应用:物联网是指通过将各种物理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相互通信和数据共享。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下降,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目前,物联网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交通运输、制造业等领域,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第三,生物技术的突破:生物技术是指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等基础科学知识和技术,研究和利用生物资源及其相关过程的一种技术领域。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人类能够更好地研究和利用生物资源,推动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
第四,新能源的推广与使用:面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挑战,新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当代社会的重要议题。
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新能源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将带来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未来,新能源的推广将成为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清洁能源的普及和使用。
科技革命的发展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趋势外,还包括人工智能与人类劳动力的关系、网络安全问题等多个维度的变化。
这些趋势的发展将为人类社会带来许多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和探索。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产业革命的趋势。
产业革命是指由技术革命推动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模式的变革。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特点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特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深入发展,其主要特点如下:1. 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显著特点是科技与产业的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的迅速发展,科技正在渗透到各个产业,推动着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传统产业正在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创新模式,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转型,而新兴产业则在科技的驱动下快速崛起。
2. 创新驱动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是创新。
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
创新不仅注重技术的突破,更注重创造新的价值和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3. 数字化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了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数据成为推动创新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和平台化模式,实现了生产、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提高了效率和灵活性。
4. 人工智能的崛起: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之一。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的突破,使得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实现对复杂数据的分析和决策。
人工智能在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 跨界融合创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点之一是各个领域的融合创新。
不同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各个领域的企业和机构开始进行跨界合作,实现技术和资源的共享。
跨界融合创新不仅加速了科技的进步,也创造了更多的商机和就业机会。
6. 生态系统的建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创业者等各个主体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生态系统的建立有助于资源的整合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 产业革命的含义、动因和历史进程
(2)产业革命的动因
农业
工场手工业
机器大工业
(开始于18世纪中叶)
(开始于约公元前8世纪)(开始于公元14世纪)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欧美一些主要国家先后进行了产业革命: 英国(1760-1840);美国(1814-1860);法国(18201870);德国(1840-1880);意大利(1871)。
4
1.1.1 科学革命的含义
学术界对科学革命的概念也有各种不同的见解:
(1)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K.Popper从进化论的角度理解 “科学革命”的概念。认为只要理论与经验不一致,理 论便被证伪,从而科学便发生革命。 (2)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T.Kuhn从“规范”框架理解“科 学革命” 的概念。认为科学革命也就是科学规范的更替. (3)katos则认为科学革命是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与退 化的更迭。 (4 ) 科 学 学 的 奠 基 人 、 英 国 科 学 史 学 家 贝 尔 纳 (J.D.Bernal)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对科学革命的概念 做出解释。提出:“许多科学观念的改变总合成为一场 科学革命。”(Science in History,London,1957, p210)
26
(2)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先后又有英、 日、法、德、中 五国参加。 我 国 于 1994 年 启动基因组研究, 1999 年 开 始 参 与 人类基因组计划, 承担了“人类3号 染色体短臂上一 个 约 30Mb 区 域 的 测序任务”,该 区域约占人类整 个基因组的1%。
1.3.2 第四次科技革命来临
20
1.3.1 产业革命的含义、动因和历史进程
(2) 产业革命的动因
科学革命
相对稳定的科学观念 发生根本性变革
?
技术革命
新旧技术体系的更迭
?
科学 革命
产业革命
产业 革命
产业体系中主导技术的变革 和产业组织结构的飞跃变化
技术 革命
21
1.3.1 产业革命的含义、动因和历史进程
(3)产业革命的历史进程
12
电流磁效应的发现 (1820)
电磁感应定律的 发现 (1831)
电磁波假说(1865) 得到证实 (1888)
电动机雏型的发明 (1821)
发电机的发明 (1833)
无线电通信技术 的发现 (1895- )
图1-2 电磁理论与电力技术相互促进循环发展
13
1.2.2 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互动 规律
10
1.2.1 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循环发展 规律
科学革命为技术革命的展开提供了理论基础和 理论指导
技术革命为科学革命的展开提供了研究课题和 研究手段
三次科学革命与三次技术革命相互促进循环发 展
11
以天文学革命为 发端,以经典 力学为主导 (1543-1688)
以化学革命为 发端,以物理学 为主导 (1783-1905)
以天文学革命为 发端,以经典力学 为主导 (1543-1688) 以纺纱机的发明为 发端,以蒸汽机技术 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1765-1865) 以电动机的发明为 发端,以电力技术 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1820-1944) 以电子管的发明 为发端,以电子计 算机广泛应用为 标志(1904- ) 广泛应用蒸汽机技 术,实现从工场手 工业向机器大工业 的转变(1770 — )
1949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巴特菲尔德 (H.Butterfield)在《近代科学的起源》 ( The Origins of Modern Science, London, 1949)一书中,第一次从一般意义上提出了 “科学革命”这一概念。 他认为,在决定近代特征的划时代事件中,科 学革命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更为重要。 他说:“科学革命使基督教兴起以来的一切都 黯然失色,并使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退居于仅 仅插曲的地位,...... 几乎没有任何一个领 域比科学革命还更为重要。”
2006年,美国约83%的棉花为转基因品种; 2010年,全球棉花出口846万吨,美国达到322万 吨,占39%。
转基因小麦
25
1.3.2 第四次科技革命来临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1985年,美国生理学家、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 者杜伯克(Renato Dulbecco)发表短文《肿瘤 研究的转折点:人类基因组测序》(Science, 231: 1055-1056)提出将人类基因组列入全 美并成为全球性的重大计划的设想。 美国政府于1990年正式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 Genome Project, HGP),预计投资 30亿美圆,用15年的时间寻找出人体10—14万 个基因,确定30亿个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绘制 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和转录图,建立基因 资源库和DNA克隆库等,揭示关系人类生、老、 病、死的遗传信息。
以物理学革命为 发端,以系统科学 为主导 (1900)
?
以纺纱机的发明为 发端,以蒸汽机技术 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1765-1865)
以电动机的发明为 发端,以电力技术 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1820-1944)
以电子管的发明为 发端,以电子计算机 广泛应用为标志 (1904- )
?
图1-1 三次科学革命与三次技术革命相互促进循环发展
6
1.1.2 近代以来的三次科学革命
物理学革命 (1900-)
化学革命 (1783-1905)
哥白尼革命 (1543-1688)
7
1.1.3 技术革命的含义
技术革命是指新旧技术体系的更迭。
技术体系是由一个时代不同门类技术按照一定
方式构成的技术群,在该技术群中处于核心地
位的技术称为主导技术。
如果技术体系中的主导技术被一种新兴技术所
18
1.3.1 产业革命的含义、动因和历史 进程
(1)什么是产业革命 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机械化、电 气化、自动化 技术革命:蒸汽机技术、电力技术、计算机 经济的社会形态的飞跃性变化; “产业革命”一词是恩格斯在1845年出版的《英 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首次使用。按恩格斯原 意,产业革命既是生产技术的飞跃变化,也是生 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按照恩格斯的思想,我们可以将产业革命定义为: 产业革命就是产业体系中主导技术的变革和产业 组织结构的飞跃变化。 19
维勒穆特与克隆羊
29
1.3.2 第四次科技革命来临
(3)克隆技术的重大突破 “克隆羊”的诞生表明,运用无性 繁殖技术,用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 一个与供体哺乳动物基因相同的成 体哺乳动物,不仅是可能的,而且 成为现实。 随后,克隆牛、克隆猪、克隆鼠、 克隆猫、克隆兔等相继成功。目前 体细胞哺乳动物克隆“家族”中的 成员已有十多个。 从理论上讲,克隆人是可能的。但 因引起人类伦理问题,世界各国纷 纷出台法律,禁止克隆人研究。惟 有英国宣布允许从事医用克隆人研 究,并于2004年8月首次克隆出了 人类胚胎细胞。
28
1.3.2 第四次科技革命来临
(3) 克隆技术的重大突破 1937年,美国科学家怀特等人把从胡萝卜、烟草等植物 体上的组织取下的一块,放在试管里培养,长出新的细 胞和组织,使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贝兰德的预言变成 现实。 英国胚胎学家维勒穆特领 导的研究小组,从一只母羊 乳房上提取一个乳腺细胞, 与从另一只母羊身上提取的 卵子进行电子“焊接”,形 成一个胚胎,并把该胚胎移 入另外一只母羊子宫内培育, 便于1996年7月5日生下了一 只小羊羔,取名为多利 (DOLY)。(2003年2月14 日因肺部感染而死亡)
取代,就会产生这一时代的技术革命。
8
1.1.4 近代以来的三次技术革命
信息革命 (1904- ) 电力革命 (1821-1944)
蒸汽机革命 (1765-1865)
9
1.2 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1.2.1 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循环发展规律 1.2.2 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互动规律 1.2.3 科学与哲学的相干作用规律 1.2.4 科学技术的社会整体能力是科学技 术发展的决定因素
5
1.1.1 科学革命的含义
科学革命是指包括科学事实、科学理论 和科学观念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科学知 识结构体系的根本性变革,其中作为体 系硬核的科学观念居于最高层次,它代 表着一个时代科学思想的精华,为科学 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提供基本准则和框 架。 因此,所谓科学革命,是指相对稳定的 科学观念发生根本性变革,并在科学共 同体中得到确认。
23
1.3.2 第四次科技革命来临
(1)转基因动植物研究开发的新进展 转基因技术就是将人工分离、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体 基因组当中,由于外源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性状的可 遗传的变化。 1970 年 代 , 美 国 斯 坦 福 大 学 生 物 化 学 家 保 罗 . 伯 格 (Berg,Paul)、科亨(S. Cohen)等领导的研究小组, 创造了基因体外重组DNA技术,发现了体外重组DNA的表 达,开创了基因工程。 转基因猪 经20年的艰苦研究,到90 年代取得突破性进展。 ◆1992年英国剑桥大学培 育出一头专供人体器官移 植用的转基因猪; 美国 Vasil等用基因枪法获得转 24 基因小麦 。
1.3.2 第四次科技革命来临
(1)转基因动植物研究开发的新进展
1995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在世界上 首次获得抗小麦黄矮病毒的转基 因小麦,培育出具有抗棉铃虫性 突出、丰产性好并抗枯萎病、耐 黄萎病等特点的转基因棉花,并 在全国大面积试种,取得显著效 果。 目前中国已经培育并通过审定的 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已达30多个。
第1章 现代科技革命 与产业革命
主要内容
1.1 科技革命的含义 1.2 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1.3 第四次产业革命
2
1.1 科学技术革命的含义
1.1.1 1.1.2 1.1.3 1.1.4 科学革命的含义 近代以来的三次科学革命 技术革命的含义 近代以来的三次技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