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年能力1.8mta炼焦煤选煤厂设计 矿物加工工程课程设计--大学毕设论文
选矿厂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选矿厂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用)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二00八年十月选矿厂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通过本课程设计可系统复习所学课程和掌握选矿厂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对所学课程加深理解,并得到最基本的实际技能训练,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设计以一座选煤厂为例,是在已确定原料煤资料,选煤方法、入洗上下限、大块处理等条件下给定了原则工艺流程的前提下进行的。
设计内容包括对原料煤性质的分析、煤质资料的综合、工艺流程计算、主要设备选型及主要车间设备机组布置,并对主要分选作业产品结构进行方案比较,最后对给定的工艺流程进行评价并编写出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任务:1.条件:设计一座年处理能力为1.2Mt/a的矿井型选煤厂,服务年限为30年以上,选煤厂工作制度为年工作330天,每天二班生产(16小时工作),一班检修,产品要求:精煤灰分A=10.51-11.00%,精煤水分WQ=12%,中煤就地供发电站,矸石进行综合利用。
2.原始资料:原料煤工业分析见表1。
表1 原料煤工业分析原煤来自A层、B层。
A层煤产量占 40%,B层煤占60 %。
二、设计内容:根据设计任务和指定的原始资料和条件,课程设计应包括:1.对设计用原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原煤性质,根据已制定的工艺流程,选煤方法及入选上、下限,进行资料的整理、综合和校正,求得入洗原煤的粒度组成,浮沉组成。
2.按照制定的50—0毫米混入洗,主、再洗跳汰工艺流程顺序进行各作业的数量,质量和水量的计算,并列出各作业计算所得数据的汇总表,(参阅设计手册112页)。
编制出选煤产品最终平衡表和水量平衡表。
3.根据流程计算结果,对主要设备进行选型与台数的计算。
(包括斗式提升机)并按作业顺序将主要设备选择列入表格,对主要车间辅助设备必要的宽度、高度以及需保证的空间,应按规定或计算、查表获得,以备在布置时需用。
4.为了初步掌握设备和车间布置方法,以及工艺制图的要求,可参考有关制图规定和图册或相似车间布置图,在方格图纸上绘出主要平面和剖面草图,定出中心位置及设备间距(包括与建筑物距离)。
矿物加工工程课程设计

1.2 选矿厂工作制度
设计该选矿厂工作制度与各车间设备作业率见表 1。 表1 车间 名称 磨磁 性质 连续 选矿厂工作制度与各车间设备作业率 工作制度 日/ 年 300 班/ 日 3 时/ 班 8 年运 转小时数 7200 设备 作业率/% 82.1
1.3.根据设计委托的要求及有关资料
①原矿石最大块度 Dmax=500mm ②要求粉矿最大粒度 d95≤12mm ③该磁铁矿矿石的物理性质:矿石密度 3.6g/cm3,中等硬度。
内蒙古科技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 程 名:矿物加选矿厂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 学 专 班 号: 业: 级:
指导教师:
矿物加工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 1.1 选矿厂设计规模及服务年限 ................................................................. 1 1.2 选矿厂工作制度 ..................................................................................... 1 1.3.根据设计委托的要求及有关资料 ......................................................... 1 第二章 工艺流程的设计...................................................................................... 2 2.1 工艺流程的确定 ..................................................................................... 2 2.2 工艺生产的过程 .................................................................................... 3 2.3 磨矿流程计算 ........................................................................................ 3 2.3.1 磨矿流程计算 ..................................................................................... 3 2.3.2 一段磨矿分级流程的计算 ................................................................. 5 2.3.2 二段磨矿分级流程的计算 ................................................................. 6 2.4 选别流程计算 ........................................................................................ 7 第三章 设备选择与计算.................................................................................... 11 3.1 磨矿分级设备的选择 ........................................................................... 11 3.1.1 一段磨矿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 12 3.1.2 二段磨矿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 15 3.2 分级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 18 3.2.1 螺旋分级机 ....................................................................................... 19 3.2.2 水力旋流器 ....................................................................................... 21 3.3 选别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 24 3.3.1 一段磁选机的选择 ........................................................................... 24 3.3.2 浓缩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 25 3.3.3 二段磁选机的选择 ........................................................................... 25 3.3.4 三段磁选机的选择 ............................................................................ 25 3.4 结论 ....................................................................................................... 26 3.4.1 磨矿选别设备 ................................................................................... 26 第四章 设备配置说明........................................................................................ 28
(A4)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煤矿矿井开采设计手册》(上、下册),《煤矿矿井开采设计手册》编写组编写,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1984;
2、《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1995;
3、《煤矿开采学》(修订本),徐永圻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
自然地理:隆化井田属黄土高原地带,地势总体上南北高、中间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南部山包,标高+1105.3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部边界,标高+844.8m,最大相对高差260.5m。
地貌类型属黄土垣、梁、峁及冲沟,地形复杂,地面切割剧烈,沟谷纵横,地表多为新生界黄土所覆盖,常见有黄土陡岩,黄土峭壁节理发育。冲沟多呈“V”字型,沟底有零星
毕业设计采用矿井开采设计一般部分与专题论文相结合的方式。以一般部分为主,专题部分为辅。
一般部分:主要是作实习矿井的开采设计,即假拟实习矿井为未开发井田,按其原始条件进行新井则加以必要的简化或删除,一般部分的要求,按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大纲规定的内容遵循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进行。
专题部分:事先由老师或学生本人提出题目,在毕业实习的同时搜集专题资料,并与实习结束前编出专题提纲及进程计划。学生通过调研、阅读有关文献资料、进行专题研究,编写论文。由于时间较短,专题要求不宜太高,主要是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初步训练。
16、《矿山压力及其控制》,钱鸣高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1987;
17、《采煤工作面机械设备手册》,煤炭部统一编写,煤炭部采掘机械化科技情报中心出版,1987
专业班级采矿工程0301班学生范文胜
要求设计(论文)工作起止日期2007-3-5——2007-6-29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
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日期
采矿工程采煤课程设计毕业毕业论文

采煤课程设计目录第一章井田概况21.矿井煤层赋存条件22.瓦斯和水文条件23.开拓方式3第二章井田开拓31井田准备方式选择的原则32井田准备方式的选择:3第三章采煤方法41采煤方法的选择42采煤工艺43、工作面设备选型与配套54.工作面回采工艺75.工作面劳动组织76、确定采区工作面数目与接替顺序8第四章井底车场91选择井底车场形式的原则92设计依据93井底车场线路布置104存车线长度的计算115井底车场线路的坡度与闭合计算126、通过能力计算12五章采区的井巷布置151采区多煤层联合准备方式152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163采区车场布置174采区煤仓形式175采区回采和准备巷道断面选型17备注:参考资料22第一章井田概况1.矿井煤层赋存条件拟设计矿井井田可采煤层总计3层,煤层倾角20°,根据煤层埋藏深度自上而下分别为Ml、M2和M3煤层,煤层厚度、层间距与顶底板岩性见综合柱状图。
设计采(带)区走向东西,长度3000m,倾斜长度900m,采(带)区各煤层赋存稳定,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M1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普氏系数f=2,M2和M3煤层属中硬煤层。
设计矿井生产能力为120万t/a,生产布局为一井一面高产高效格局。
设计采(带)区综合柱状图2.瓦斯和水文条件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较8.49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6.50m3/min,有自然发火倾向性(发火期为1a)。
开采水平正常涌水量为118.8m3/h,最大涌水量为142.6m3/h。
3.开拓方式矿井采用立井开拓,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机械抽出式通风,主井采用箕斗提升,副井采用罐笼提升,井下大巷煤炭采用3t底卸式矿车运煤,辅助运输为1.5t固定式矿车,10t架线式电机车牵引,矸石量占矿井产量的5%,掘进煤量占10%。
第二章井田开拓1 井田准备方式选择的原则准备方式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工作面和矿井的生产效率,正确合理的准备方式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有利于矿井合理集中生产,使采准巷道系统有合理的生产能力和增产潜力;2)保证具备完善的生产系统,有利于充分发挥机电设备的效能,并为采用新技术、发展综合机械化和自动化创造条件;3)力求在技术和经济上合理,尽量简化巷道系统,减少巷道掘进与维护工程量,减少设备占用台数和生产费用,便于采掘衔接;4)煤炭损失少,有利于提高采出率;5)安全生产条件好符合《煤矿安全规程》。
.80Mt_a高庄煤矿选煤厂初步设计-毕业论

目录目录 (I)摘要 (V)前言 (VIII)第1章概述 (1)1.1 选煤厂类型和厂型 (1)1.2 工作制度 (1)1.3 生产能力 (1)1.4 产品品种及运输 (1)1.5 选煤厂工艺 (1)1.6 水电供用 (1)1.7 铁路运输 (1)1.8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第2章煤质资料的综合 (3)2.1 筛分资料的校正及综合 (3)2.1.1 筛分资料综合 (3)2.1.2 筛分资料校正 (4)2.2 浮沉资料综合和校正 (4)2.2.1 浮沉资料综合 (4)2.2.2 浮沉资料校正 (4)2.3 其他煤质资料综合和校正 (5)附表1-附表18 (6)第3章煤质资料分析及工艺流程的制定 (21)3.1 煤的筛分、浮沉资料分析 (21)3.1.1 煤的筛分特性 (21)3.1.2 煤的浮沉资料分析 (21)3.2 煤的可选性 (25)3.3 工艺流程的制定 (26)3.3.1 准备作业的流程制定 (27)3.3.2 工艺流程计算的目的 (27)3.3.3 工艺流程计算的目的 (27)3.4 流程方案确定 (27)第4章工艺流程的计算 (38)4.1 工艺流程计算的目的、依据和原则 (38)4.1.1 工艺流程计算的目的 (38)4.1.2 工艺流程计算的依据 (38)4.1.3 工艺流程计算的原则和应注意的事项 (39)4.2 准备作业的计算 (40)4.3 主选作业的计算 (41)4.4 煤泥水处理作业的计算 (47)4.5 水量平衡的计算 (50)第5章工艺设备的选型与计算 (53)5.1 工艺设备选型与计算的原则和规定 (53)5.1.1 设备选型与计算的任务及原则 (53)5.1.2 设备生产能力与台数的确定原则 (53)5.2 不均衡系数的确定原则 (55)5.3 准备作业设备的选型 (55)5.4 主选作业的设备选型与计算 (57)第6章工艺场地总平面设计 (63)6.1 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63)6.2 工业场地的建筑物布置注意事项 (63)6.3 厂内运输 (64)第7章车间工艺布置 (65)7.1 布置原则 (65)7.2 车间布置 (65)7.3 车间技术特点 (65)第8章生产技术检查 (66)8.1 日常生产检查 (66)8.1.1 快速检查 (66)8.1.2 班检查 (67)8.1.3 日检查 (67)8.1.4 月综合 (68)8.2 检查 (68)第9章选煤厂计量 (69)9.1 建立严格的验收制度和盘点制度 (69)9.2 原煤计量 (69)9.3 选后产品计量 (70)9.4 商品煤计量 (70)9.5 生产过程产品(或产物)数量的测定 (70)第10章建筑结构 (72)10.1 气象情况 (72)10.1.1 气象 (72)10.1.2 气象资料 (72)10.2 建筑物及构筑物 (72)10.2.1 概述 (72)10.2.2 建筑材料 (72)10.2.3 施工条件 (72)第11章给水排水 (73)11.1 给水系统 (73)11.1.1 用水量及水源 (73)11.1.2 给水系统 (73)11.1.3 消防 (73)11.2 排水系统 (73)第12章机修车间 (74)12.1 任务 (74)12.2 经常出现的故障 (74)第13章电气部分 (75)13.1 检测、计量与保护 (75)13.1.1 检测 (75)13.1.2 计量 (76)13.1.3 保护 (76)13.2 浮选加药自动化 (76)第14章采暖通风 (77)14.1采暖时间 (77)14.2采暖温度 (77)14.3设计条件 (77)14.4采暖方式 (78)第15章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 (79)15.1 日常生产检查 (79)15.2 劳动生产率 (79)15.2 劳动制度 (79)15.2 技能培训 (79)第16章经济概算 (80)16.1 劳动定员 (80)16.2 生产成本计算 (81)16.2.1 分离前成本计算 (81)16.2.2 分离后成本计算 (82)16.3 概算书的编制 (84)16.3.1 编制说明 (84)16.3.2 单位工程概算 (84)第17章铁路运输 (96)第18章环境保护 (97)18.1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97)18.2 主要防治措施 (97)18.3 厂区绿化 (98)18.4 增强员工环保意识 (98)第19章结论 (99)参考文献 (100)致谢 (101)1.80Mt/a高庄煤矿选煤厂初步设计(精煤灰分≤11.00%)摘要:本次设计为1.80Mt/a矿井型选煤厂。
采矿学课程设计-祁东煤矿1.8Mta新井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采矿设计I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题目:祁东煤矿l.8Mt/a新井设计姓名:学号: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矿业工程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矿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二零一九年十二月摘要矿井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具有与其他工业不同的特点,局部地区而言,除了某些地区因为煤层埋藏较浅或埋深于山中采用露天开采或平铜开拓外,其主要特点是地底作业,工作环境恶劣,因此通风和安全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全局而言,各煤田所处的经济地理环境不同,煤层地质条件多种多样,开采方法多种多样。
本次设计根据以上因素进行安徽省祁东煤矿1.8Mt/a开拓设计,内容包括:矿井基本概况、地质特征、矿井开拓。
井田概况主要包括矿井的地理、地形和交通;矿井的地理位置、井田范围;矿区的气象条件、电源与水源概况;井田地质特征、煤层赋存条件及煤质概况以及水文地质条件概括。
井田开拓分别论述了主井、副井、混合井的位置选择、采取的划分、水平的划分以及采区布置。
关键字:矿井、地质状况、开拓方式确定。
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1.1.1矿区地理位置祁东矿井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埔桥区祁县镇,西寺坡镇和固镇县湖沟区境内,井田中心距宿州市约20km。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7。
02'49"〜117。
10'18”北纬:33。
22'45"〜-33。
26'53”矿井东以33勘探线与龙王庙勘探区毗邻,西以断层与淮北矿业集团祁南煤矿分界,南起二叠系山西组10煤层露头,北至3煤层-900m水平地面投影线为界。
1.1.2交通条件京沪铁路、宿固公路从本区东北通过,宿蚌公路206国道经由井田西侧,矿井专用公路6.5公里与206国道相连,青(瞳)一芦(岭)矿区铁路从井田北通过,矿井专用铁路线807公里连接青芦线,治河从井田西南部穿过,流经本井田约10km,常年通航,为五级航道,交通十分便利,如图1-1所示。
选煤厂设计说明书(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毕业设计)

第一章概述本设计是设计年处理量能力为1.80Mt/a的矿区型选煤厂。
主洗两个矿井的来煤,即原煤资料中的82层和72层,其中82层占70.00%,72层占30.00%。
分别设为A和B两矿。
1.1生产工艺及工作制度生产工艺采用三产品全重介(0~50mm);煤泥重介,直接浮选;尾煤浓缩压滤的联合工艺流程。
工作制度:330d/n; 16h/d;分三班工作:两班生产,一班检修:1.2厂址概况此选煤厂位于安徽省淮北市,交通十分便利,向北可至徐州与陇海线相通,向东可与京沪线相连,此外,厂区有直至淮北市公路,可直达徐州,宿县等地,产品可以很方便地运至能源需求很大的华东地区销售。
1.3矿区煤田,煤层的特性1.3.1 A矿煤层的特性:煤层形成于废弃的三角洲平原上,砂泥物资来源较丰富,植被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煤层厚度不稳定,煤层结构较多,灰分较高,可采点较多。
煤层底板为泥岩和砂质泥岩,顶板泥岩和砂制泥岩为主,局部为砂制泥岩,由于后期的改造和冲刷作用,对煤层的原生厚度和结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1.3.2 B矿煤层的特性煤层顶板为砂岩,泥岩,局部为砂制泥岩;底板为砂岩泥岩和砂制泥岩。
因其在广阔平坦的草坪基础上形成,故厚度稳定,构造简单,后期改造及冲刷作用,岩浆活动等,对煤层的原生厚度和结构稳定性影响甚小。
A矿煤和B矿煤灰分、发热量都偏高,同时都属于特地硫,特低磷,砷,氟含量的优质炼焦煤。
1.4水电源供应选煤厂生产,生活,消防用水均采用深层地下水,生产废水澄清后循环使用,生产污水供灌溉用。
厂区设有变电所,电源引至30Kv高压电网,经厂区变电所将其变成6KV,然后在通过各级变压器变成动力级生活用电,供厂区生产及生活用电。
1.5产品的品种和用途该厂主要洗选后的产品:精煤,中煤,矸石和煤泥。
精煤(γ=62.088%;Ad=10.36%)主要为炼焦用煤。
中煤(γ=17.776%;Ad=24.88%)用于附近等地的发电厂供发电用。
矿物加工工程毕业论文设计

摘要煤炭在中国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都要求我们能够洁净的利用煤炭。
在选煤厂的新建、改建、扩建中,要不断的优化选煤工艺,合理选择先进的选煤设备,确定合理的厂房车间布置,以及选择适合于选煤厂的管理方法等等,都将提高选煤效益,建设节约高效的选煤厂,都将不断的弱化这些问题。
本设计所用的资料为兖州鲍店选煤厂提供的煤质筛分、浮沉资料,首先对收集的煤质资料的审查、校正和综合,得到可选性曲线。
然后根据可选性初步确定工艺流程,计算数质量流程、介质和水流程平衡,选择合适的设备。
最后依据设备选用情况和设备联系图,对各个车间进行布置,并对总的工业场地进行总体规划。
另外,本设计还对生产辅助设施、环保、劳动定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本设计根据该厂的煤质特点,设计采用三产品重介+浮选流程,工艺流程简单适用,易于生产管理。
对矿区难选及较难选煤质较为适应,设计向着简单高效重介工艺选煤方向发展。
关键词:选煤;重介;三产品旋流器AbstractCoal in China's energ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world of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e can require the use of clean coal. In the new coal preparation plant, alteration, extension,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 coal preparation process, a reasonable choice of advanced coal preparation equipment, determine a reasonable layout of the factory workshop, and choose suitable for coal preparation plant management methods, and so on, dow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al preparation, construction, conservation and efficient coal preparation plant, will keep weakening these issues.5The design of data used for coal in Henan Shenhuo Coal Mine Co., Ltd. Xuehu the coal preparation plant to provide screening, the first coal quality data collected by the review, correction, and comprehensive, are optional curve. Based on a preliminary set of optional process, the calculations of the quality processes, media and water flow balance, choice of appropriate equipment. The final selection based on equipment and associated equipment plans, conduct workshops on various layout and industrial sites in the overall plan. In addition, the design of production faciliti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bor,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quota on.According to the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Designed with three-product referral and flotation process,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is simple, easy to production management. Mine election of hard coal and more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election, simple and efficient design toward dense medium process Coal direction.Keyword : Coal preparation , dense medium , the three products dense medium cyclone目录摘要...................................................................... Abstract (I)引言........................................................................1.概述 01.1选煤厂设计规模和工作制度 01.2矿区概述 01.3 选煤厂概况 (1)2 工艺部局 (3)2.1 煤层、煤质特征以及煤的可选性 (3)2.1.1煤质特征分析 (3)2.1.2 煤的可选性 (6)2.1.3 原煤的分级与分组 (13)2.1.4 工艺流程介绍 (25)2.2数质量流程计算 (26)3.工艺设备的选型与计算 (48)3.1 工艺设备选型的一般原则 (48)3.2 主选设备(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选取 (48)3.3 其他设备的选取 (49)4. 工艺布置 (52)4.1 地面工艺总布置 (52)4.2 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53)4.3 总平面设计的一般要求 (53)4.4 具体布置: (54)4.5 各车间工艺布置 (56)4.6 生产辅助设施 (58)4.7 工艺布置总结 (58)引言煤炭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国民经济的发展能不能取得预期的速度和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煤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1 设计条件及设计任务1.1 选煤厂类型及工作制度矿井型炼焦煤选煤厂,年生产能力1.8Mt/a,每年工作330天,二班生产一班检修,每天选煤16h,主要供发电厂和民用。
1.2 煤层及煤质条件开采甲乙两层煤,按固定比例混合入选,粒度和密度组成见筛分和浮沉试验结果表,煤层系数=35/65。
1.3 煤质资料综合计算1.3.1 筛分资料综合1)分别将甲、乙煤层筛分试验结果表计算完毕。
2)按自己的煤层分配系数将甲、乙两煤层筛分试验综合成一个“两层煤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
3)根据“两层煤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完成“两层煤+50mm破碎级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
4)完成“两层煤破碎级与自然级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
1.3.2 浮沉资料综合1)分别完成“甲煤层自然级筛分浮沉试验报告表”和“甲煤层破碎级筛分浮沉试验报告表”计算。
2)完成“甲煤层自然级与破碎级浮沉试验综合表”计算。
3)分别完成“乙煤层自然级筛分浮沉试验报告表”和“乙煤层破碎级筛分浮沉试验报告表”计算。
4)完成“乙煤层自然级与破碎级浮沉试验综合表”计算。
5)完成“两煤层50~0.5mm级浮沉试验综合表”计算。
1.3.3 煤的可选性评定。
根据“两煤层50~0.5mm级浮沉试验综合表”完成“产率、灰分、浮沉物及邻近物密度组成表”(例表见选矿学P279页),并根据此表绘制出原煤可选性曲线。
根据拟定精煤灰分()和矸石灰分(),分别求出精煤、中煤和矸石的产率和灰分,精煤和中煤分界灰分,理论分选密度和对煤的可选性做出评定。
:Mt/a炼焦煤选煤厂课程设计1.3.4 选煤方法及产品定位根据原煤种类,参照各工业分析指标及原煤筛分资料确定选煤产品的主要用途,并阐述其确定理由。
根据原煤料度组成和不同灰分指标下各产物产率,采用比选方法确定出选煤产品结构方案。
要求拟定三个以上预选方案,根据不同种类、不同灰分煤炭产品销售基价,结合不同质量情况下的产品产率,求出最优方案。
最后根据所选方案做出选煤产品理论平衡表。
产品结构方案论证方法:预选2~3个不同工艺结构的选煤方法,设为方案A,方案B,和方案C。
根据所确定出的产品用途,确定出高中低三种不同灰分精煤产品,定为方案I,方案II,方案III。
最高、最低和灰分间隔大小视煤种和浮、沉物产率综合确定。
上述方案可组六个不同结构的备选方案:方案AI;方案AII;方案AIII;方案BI;方案BII;方案BIII。
或方案IA;方案IB;方案IIA;方案IIB;方案IIIA;方案IIIB。
1.3.5 工艺流程制定根据煤的品种、用途和可选性,从原煤准备开始,制定出完整选煤工艺流程,画出工艺流程图,并对主要工艺流程确定进行说明。
1.3.6 工艺流程计算根据所制定出的工艺流程,对各个作业进行数质量计算。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2 煤质资料综合与分析2.1 筛分资料综合与分析2.1.1 筛分试验资料审查,综合与灰分校正对原始大筛分资料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审查,将错误的数据和结果改正过来,然后根据入选比例将所有入选煤层大筛分资料综合成一个结果。
当原煤最大粒度大于入选上限,对大于入选上限的煤需要进行破碎后入选时,须对破碎级那部分煤的筛分试验资料进行综合。
对于缺少大于入选上限煤的破碎筛分资料时,则假设破碎后的粒度组成与同煤层原煤自然级粒度组成相同,各粒度级灰分用大于入选上限灰分进行校正。
综合过程简单叙述如下:对于自然级来说,确定各层煤在入厂(选)原煤中所占的百分数表2-3中,。
%100%,65%,352121=+===K K K K K 。
将各层煤占本层煤的粒度级别分别换算成占入厂(选)原煤的百分数100i K ⨯Γ=入入γ%%,%层的百分数,各层煤某一粒级占本煤分数,某层煤占入厂原煤的百百分数级换算成占入选原煤的入选的各层煤中某一粒入入入--Γ----K γ如表2-3中第4栏和第7栏。
将占全样各个数值按等粒级相加,即得原煤各粒级的含量γ。
如表2-3中7410γγγ+=综合后各粒度级的灰分用加权平均法计算,例如,表2-3中,第11栏各行为10875411γγγA A A ⨯+⨯=对于破碎级来说,从表2-3中,可以确定破碎级各煤层在入厂原煤中所占的百分数如2-2中,%90.26%,45.19%,45.72121=+===K K K K K 。
然后将破碎级资料用同样的方法换算成占入选原煤的百分数进行综合,将自然级和破碎级的数量和灰分进行综合,其结果填入表2-7中。
:Mt/a炼焦煤选煤厂课程设计表2-1 甲煤层筛分试验结果表Tablet.2-1 size consist of raw coal for first coal be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表2-2 乙煤层筛分试验结果表Tablet.2-2 size consist of raw coal for second coal bed:Mt/a炼焦煤选煤厂课程设计表2-3 两层原煤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表2-4 甲层破碎筛分试验结果表Tablet.2-4 size consist of raw coal for first coal bed表2-5 乙层破碎筛分试验结果表Tablet.2-5 size consist of raw coal for second coal bed:Mt/a炼焦煤选煤厂课程设计表2-6 甲、乙两层原煤+50mm破碎级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综合(K=26.90 %)Tab. 2-7 A two-tier level of coal crushing and screening natural-scalecomprehensive test results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综 合2.1.2 筛分资料综合结果分析根据筛分资料综合结果绘制入选原煤粒度曲线,对粒度组成,物理和化学特性及对选煤产品结构的影响程度做出详细评价。
筛孔尺寸累计产率%图2-1 粒度特性曲线Figure 2-1 granularity characteristic curve:Mt/a 炼焦煤选煤厂课程设计2.2 浮沉资料综合与灰分校正2.2.1 浮沉资料综合浮沉试验资料综合的原则与方法和筛分资料相似,是按等密度级综合的原则进行。
简单叙述如下:1) 将自然级、破碎级中各密度级所占本级质量百分数换算成占全样的质量百分数,然后按等密度级相加得该煤层自然级和破碎级0.5~50mm 的综合浮沉质量百分数,如表2-8、表2-9、表2-10和表2-11中第3栏、第6栏、第9栏、第12栏和第15栏。
综合的密度级的灰分用加权平均法求出。
151296318γγγγγγ++++=1816151312109764320γγγγγγA A A A A A ⨯+⨯+⨯+⨯+⨯=2) 将占本层全样第18栏换算成占入选全样第19栏,其比列分别从表2-3中得出。
3) 将本层自然级和破碎级进行综合,只要将自然级和破碎级分别综合后的总量进行综合即可。
见表2-12、表2-13。
4) 将两层煤的自然级和破碎级分别综合得到浮沉资料见表2-14。
2.2.2 浮沉资料的灰分校正浮沉资料的校正通常用调出量法。
校正的基准为筛分综合表中的相应粒级综合校正灰分值为准。
注意煤泥灰分不校正,则浮筛A A -=∆式中 ∆--灰分校正系数,此值可正、可负,%筛A --筛分表中参加浮沉各粒级的综合校正灰分减去综合浮沉表中浮沉煤泥的灰分,%浮A --综合浮沉表中各密度级累计灰分(去泥),% 而 16.3619.130.9048.2619.130.9003.36=-⨯-⨯=筛A %浮A =36.34%%2.0%18.034.3616.36<-=-=-=∆浮筛A A校正前后的灰分仍为除去浮沉煤泥的灰分,但其方法假定各密度级灰分不变,调整各密度级质量百分数。
即,1) +1.8kg/L 密度级质量百分数增加x%,同时相应减少-1.8kg/L 密度级的质量百分数x%,其总质量百分数仍为100%。
增减x%后,建立新的平衡关系如下筛A A x A x ⨯=⨯-Γ+⨯+Γ--++100)()(8.18.18.18.1 化简后,得:)()(1008.18.1-+--=A A A A x 浮筛式中, x —校正值,%筛A --筛分表中参加浮沉各粒级的综合校正灰分减去综合浮沉表中浮沉煤泥的灰分,%浮A --综合浮沉表中各密度级累计灰分(去泥),% 8.1+A -- +1.8kg/L 密度级灰分,% 8.1-A -- -1.8kg/L 密度级灰分,% 而%79.18%,67.778.18.1==-+A A%31.079.1867.77)34.3616.36(100-=--⨯=∴x2) 按校正值x 将大于+1.8kg/L 和-1.8kg/L 密度级的质量百分数进行调整。
考虑到x 应按比例分配到+1.8kg/L 和-1.8kg/L 各密度级中去则有:xx nnn 8.18.18.18.18.1'8.1100%50.2931.081.29'+---++Γ-Γ-Γ=Γ=-=+Γ=Γ式中8.1'8.1++ΓΓ、--分别为+1.8kg/L 密度级调整后和调整前的质量百分数,%;n n 8.18.1'--ΓΓ、--分别为-1.8kg/L 密度级调整后和调整前的质量百分数,%。
如果+1.8kg/L 密度级别中,不止一个密度级,也参照-1.8kg/L 密度级的算法。
Tablet.2-8 float-sink test of first coal bedTablet.2-9 float-sink test of first coal bedTablet.2-10 float-sink test of second coal bedTablet.2-11 float-sink test of second coal bed表2-13乙层煤自然级与破碎级浮沉试验综合表Tab.2-13 Table of second layer of coal and natural-level drifting brokenExperiment3 原煤可选性评定与工艺流程制定3.1 可选性曲线评定与产品结构根据“浮沉试验综合结果表2-14”的计算,做出入选煤层0.5~50mm粒级浮沉试验综合表”。
见表3-1。
表3-1 0.5-50mm粒级原煤浮沉试验综合表Tab.3-1 Tables of two coal 0.5-50mm - Man Experiment3.2 原煤可选性曲线的绘制根据表3-1绘制出原煤可选性曲线。
其绘制方法如下:由表3-1中2、3栏做出基元灰线(λ线);由表3-1中4、5栏做出浮物曲线(β线);由表3-1中6、7栏做出沉物曲线(θ线);由表3-1中8、9栏做出比重±0.1含量曲线(±0.1线);由表3-1中4、8栏做出密度曲线(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