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乐《鳟鱼五重奏》
鳟鱼五重奏

鳟鱼五重奏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经创作完成了许多室内乐作品。
舒伯特的室内乐中,被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弦乐五重奏,而这首《鳟鱼》五重奏(OP.114号),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
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令聆听者难以忘怀。
由于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根据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的主题而写成的变奏曲,所以这部作品被世人称为《鳟鱼》五重奏。
舒伯特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文: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828年)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作品简介“歌曲之王”舒伯特在1817年创作了著名的艺术歌曲《鳟鱼》。
作者先以愉快的心情,生动描绘了清澈小溪中快活游动的鳟鱼的可爱形象;而后,鳟鱼被猎人捕获,作者深为不满。
作者用分节歌的叙事方式表达了他对鳟鱼的命运无限同情与惋惜的心情,提示了歌词深刻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伪与邪恶所害。
《鳟鱼五重奏》,"歌曲之王"舒伯特在1817年创作了著名的艺术歌曲《鳟鱼》。
他在以后创作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的第四乐章即是根据歌曲《鳟鱼》写成的变奏曲,故又被称为《鳟鱼五重奏》。
这部为钢琴与大、中、小提琴和低音提琴所做的作品共分五个乐章,以第四乐章最为著名。
在原作的歌曲中,作者先以愉快的心情,生动描绘了清澈小溪中快活游动的鳟鱼的可爱形象;而后,鳟鱼被猎人捕获,作者深为不满。
作者用分节歌的叙事方式表达了他对鳟鱼的命运无限同情与惋惜的心情,揭示了歌词深刻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伪与邪恶所害。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设计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作品,而歌曲《鳟鱼》正是《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的创作素材之一。
均借由描述小鳟鱼遭遇的不幸,来抒发作曲家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压迫者的憎恶之情,表现出浪漫主义音乐多沉浸于表达个人情感体验的鲜明特征。
他们往往表现出不满社会现实又远离社会现实的生过状态,因而采用一种迂回的方法影射对统治者的不满。
可见,这首乐曲对学生认知、理解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会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音乐理论知识已有一定的基础,知识难度应由浅及深,循序渐进。
且多数学生处于变声期,对于歌唱方法运用并不熟练。
对于变奏曲掌握的也不多。
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教学环节仔细斟酌设计,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提前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初步形成听赏多声部的能力,体验音乐情绪在乐章中的变化。
2、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并学会创作简单的变奏曲。
3、学生能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情景和意义,并了解作曲家。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于“变奏曲式”的理解。
以及对其规律的总结。
授课时间: 40分钟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人音版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册音乐(简谱)《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

舒伯特为摆脱繁忙的小学教师工作,于1816年辞职,从乡下移居维也纳城内,以 便专门从事音乐活动,但几年来一直处于失业的状况。这期间他接触到社会上的 一些情况,深切痛恨梅特涅的反动统治,于1817年创作了歌曲《鳟鱼》,借对小 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他对自由的讴歌与向往,也表达了他对迫害者无比憎 恨和厌恶的感情,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大、中、小 大提琴和
音提琴
低音提琴
音调变暗
明快清澈 穿梭游动 遭遇不幸
变奏曲
变奏曲是指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 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作曲家可 新创主题,也可借用现成曲调。然后保持主题 的基本骨架而加以自由发挥。手法有装饰变奏、 对应变奏、曲调变奏、音型变奏、卡农变奏、 和声变奏、特性变奏等。另外,还可以在拍子、 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一段变奏。变 奏少则数段。多则数十段。变奏曲可作为独立 的作品,也可作为大型作品的一个乐章。
这四种其他乐器通常为:第一小提琴、第二小 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有时也
用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和低
音提琴组成。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曲式图
变
奏
曲
A 主题
A1 变奏1
A2 变奏2
A3 变奏3
A4 变奏4
A5 变奏5
A6 结束段
钢琴 小提琴 大提琴
轻松活泼 悲痛凄凉
欢快嬉戏
中提琴
激烈隐 藏危险
舒伯特完成歌曲《鳟鱼》的两年后(1819年),又将其中第一部分 (即分节歌)的旋律为主题写成变奏曲,并列为他的钢琴与弦乐五
重奏中的第四乐章,遂使此重奏曲得名为《鳟鱼五重奏》。
探讨
乐曲发生变化的时候举手示意 乐曲的音乐变化特点
钢琴五重奏是指一架钢琴与四件其他乐器组成 的室内乐重奏形式。
《“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

用la随音乐哼唱歌曲第一乐段
歌曲《鳟鱼》问世两年后舒 伯特应朋友庞姆加特纳之邀创作 了《A大调钢琴五重奏》,这部 作品是舒伯特最著名,最成功的 一部室内乐作品。全曲共分为五 个乐章。因其中第四乐章用歌曲 《鳟鱼》的音乐为主题写成,固 又称其为《鳟鱼钢琴五重奏》。 在这部作品里舒伯特运用了器乐 的各种特点和多种变奏手法,将 歌曲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 描述。
生活总是欢乐和悲伤相伴, 有一帆风顺也有困难和挫折,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 用乐观、积极、微笑的心态 对待所遭遇的一切, 遇到的苦难终将过去, 欢乐和美好也必将到来!
沙哑,因而亦 独具特色。
钢琴:中音 区优美柔和, 高音区明亮 清晰, 低
音区浑厚有 力
主题音乐一共出现了几次?
分段聆听并分析把各段的情绪填表
压抑哀痛、明快轻柔、充满希望、清澈透明、悲伤凄凉、活泼愉快、令人震惊
段 落 主题 第一变奏 第二变奏 第三变奏 第四变奏 第五变奏 结束段
主奏 乐器
小提琴
这首歌曲给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首歌曲给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鳟鱼》的歌词作者舒巴尔特曾因政治上的 原因被关进监狱。在狱中,他写了许多诗,表达 了对自由的向往。在《鳟鱼》这首诗中,他把当 时的统治者比作搅浑水的渔夫;把群众比作向往 自由的小鳟鱼。由于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终 于受骗上当,被渔夫捕获,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小 鳟鱼之不幸的惋惜心情,也隐喻了一种思想:善 良和单纯往往被虚假和邪恶所害,进而表达对当 时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
段段落主题第一变奏第二变奏第三变奏第四变奏第五变奏结束段主主奏乐乐器力力度速速度情情绪特特征结构曲式小提琴钢琴大提琴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弦乐和钢琴大提琴小提琴大提琴mpmfmpfffpmp中速稍快中速快速快速慢慢中速aa2a1a3a4a5a明快轻柔清澈透明活泼愉快压抑哀痛令人震惊悲伤凄凉充满希望分段聆听并分析把各段的情绪填表惊压抑哀痛明快轻柔充满希望清澈透明悲伤凄凉活泼愉快令人震惊变奏曲式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案

最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2单元:《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培养学生对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趣。
2、通过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等知识。
3、熟悉《鳟鱼》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些情绪。
教学重点:1、音乐形象的感受和体验。
2、了解变奏曲及简单的变奏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笛子曲,演奏笛子曲《我是一个兵》片段,[摘A(愉快活泼)A1(舒展自豪)、A3(欢快跳跃)三个片段],演奏前提出问题:A、老师演奏的乐曲情绪是怎样的?有没有变化?B、每一种情绪的音乐旋律有什么关系(异同)?2、教师演奏后,学生讨论交流一分钟。
3、学生回答问题。
同:旋律很相似。
异:速度不同:力度不同;节奏不同;演奏技巧不同;其他不同;(视学生讨论情况定,也可以不提。
)4、教师总结:像这首乐曲一样,主题旋律相似,但在其它音乐要素方面加以变化重复,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情绪。
这样的乐(歌)曲称为变奏曲。
下面我们来聆听一首著名的变奏曲——《鳟鱼钢琴五重奏》。
二、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
1、教师简单介绍《鳟鱼》的创作背景,教师唱一遍主题旋律,使学生熟悉。
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谱写的艺术歌曲对后人影响很大,被誉为“歌曲之王”。
他还创作了大量其它体裁的音乐作品。
《鳟鱼》原是舒伯特根据诗人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
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
《鳟鱼钢琴五重奏》根据歌曲的音乐主题写成,运用多种变奏的手法,将歌曲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描述。
2、听乐曲中的几个音乐主题的片段,分析音乐形象,并注意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
主题(A):自由、悠闲地无忧无虑的在水中游。
主题(A1):水鳟鱼纯真可爱的形象刻画。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PPT课件

主奏 乐器
小提琴
钢琴
大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钢琴 小提琴 中提琴
第五变奏 大提琴
结束段 小提琴
力度
mp
mf
mp
f
ff
p
mp
速度 情绪 特征
场景
中速
稍快
中速
轻松 自如
欢快
轻松 自如
小鱼轻松快 活自由自在、 清澈的水中,悠闲自得,活 无忧无虑的 泼愉快、欢快嬉戏。 形象
中速
危机 四伏
快 紧张激烈
慢
凄凉 忧伤
鳟鱼 鳟鱼
《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音乐常识
重奏乐 变奏曲式
1
重奏乐:
指每一声部都由一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 称为室内乐。最常见的形式是弦乐四重奏。
2
完整欣赏
《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找找:整首曲子有哪些乐器在演奏? 想想:可以用什么旋律线变现曲子?
3
《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
主题
主 奏乐 器 小提琴
场景
速度 快
8
《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
变奏五
主 奏乐 器 大提琴
力度 p
速度 慢
情 绪特 征 凄 凉忧 伤
场景
9
《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
结尾段
主 奏乐 器 小提琴
力度 mp
速度 中速
情 绪特 征
欢快自如 充满希望
场景
10
鳟鱼 音乐要素在各段中的变化
总结:结构曲式
段落
主题
第一变奏
第二变奏 第三变奏
第四变奏
速度 中速
情 绪特 征
场景
轻 松、自 如 悠闲
清澈的水中,悠闲 自得,活泼愉快、 欢快嬉戏。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案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积极参聆听、课堂活动,理解《鳟鱼钢琴五重奏》这部作品的音乐内涵。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聆听鳟鱼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认真听辨《鳟鱼钢琴五重奏》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并关注由此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着重于对乐曲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乐曲情绪的体验。
3、知识与技能: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
认知钢琴五重奏。
教学重点: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听辨《鳟鱼钢琴五重奏》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材分析:《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是一首西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
在《鳟鱼》问世两年后,舒伯特又应朋友之邀,根据《鳟鱼》创作了《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
作品采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把及一架钢琴的编制,打破了室内乐重奏曲多为四乐章奏鸣套曲的传统模式,在使用变奏曲式的同时,舒伯特运用器乐的各种特点与手法,将原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与描述。
《A 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有称其为《鳟鱼五重奏》。
作者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会被虐诈和邪恶所害,同时借助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典型的寓意深刻的作品。
教学过程:一、情境,组织课堂1、伴随《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进入教室,为学生创造音乐情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音乐,营造课堂氛围,集中精神)2、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给每组命名。
各组同学及时回答问题,正确者可以为小组收获一条小鱼,获得小鱼最多的小组为冠军小组。
二、导入新课1、引出歌曲《鳟鱼》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想跟大家一起分享?请大家仔细听.(教师唱歌曲《鳟鱼》)(设计意图:激起学生聆听音乐的好奇心。
九年级音乐上册《鳟鱼》教学课件

九年级音乐上册《鳟鱼》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九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五章节《鳟鱼》。
本章节主要介绍德国作曲家舒伯特以及他的经典作品《鳟鱼》。
《鳟鱼》原名为《鳟鱼五重奏》,是由舒伯特创作的一首室内乐作品,后来被改编成了钢琴曲、小提琴曲等多种形式。
本节课将重点学习《鳟鱼》的旋律特点、音乐风格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作曲家舒伯特及其作品《鳟鱼》的背景知识。
2. 学习并演唱《鳟鱼》的旋律,掌握其音乐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鳟鱼》的旋律,了解其音乐特点。
难点: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2. 学具:音乐教材、乐谱、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谜语“水中一条龙,头的形状像地球,身子细长游得快”引起学生对鳟鱼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鳟鱼》。
2. 介绍作曲家舒伯特:简单介绍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强调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为学生欣赏《鳟鱼》做好铺垫。
3. 学习《鳟鱼》旋律:先用钢琴演奏《鳟鱼》的旋律,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
4. 分析音乐特点:引导学生从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分析《鳟鱼》的音乐特点,如旋律的优美、和声的丰富、节奏的变化等。
5. 讲解作品背后的故事:讲述《鳟鱼》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所表达的寓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6. 欣赏不同版本的《鳟鱼》:播放钢琴版、小提琴版等不同版本的《鳟鱼》,让学生感受同一作品在不同乐器演奏下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舒伯特《鳟鱼》旋律优美和声丰富节奏变化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录音机录下自己演唱的《鳟鱼》旋律,回家后进行自我评价。
2. 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鳟鱼》的其他版本,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唱、欣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作曲家舒伯特及其作品《鳟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琴五重奏
第四乐章
【奥】舒伯特 曲
第三单元《璀璨的器乐》 第三节《室内乐》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聆听舒伯特《鳟鱼五重奏》,让学生熟悉音乐主题,认 识变奏曲式与一些简单的变奏手法。
过程与方法:
在多种音乐体验与实践的活动中,分辨音乐要素速度、力度、 节奏等,探究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前 言
《鳟鱼》是舒伯 特1817年根据诗人 舒尔巴特的浪漫诗 创作的一首艺术歌 曲
鳟 鱼
钢琴五重奏
第四乐章
【奥】舒伯特 曲
主题
变奏1 变奏2
变奏3
变奏5
变奏4
结尾
主题音乐A
1、听听是什么乐器奏出了主题旋律? 2、表现了小鳟鱼怎样的形象?
小提琴
自由自在
模仿小提琴,哼唱主旋律
接下来的乐段中,如 果主题旋律要进行变化的 话,那作者会在哪些方面 进行变化?
变奏四(A4)
给你印象最深刻的音乐特点 是什么?
6
xxxxxx
双声部节奏练习:
密集的伴奏节奏 能对主题情绪的表现起到烘托作用
大 调
小 调
灰色 忧伤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变 奏曲式、变奏手法 有一些了解,当然,每 个乐段还有许多细微变化,留给大家课后 进行赏析。
关注变奏曲、聆听变奏曲、喜爱变奏曲
• 作业: 利用网络收集有关变奏曲式的室内乐作品
教学反思: 课前我通过事先准备学案,让学生 回家有目的性的预习本课,通过自主 学习,独立搜集音乐文化资料,完成 学案里的作业。这样对本堂课的学习 内容也有了大致了解。
通过课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引领学 生进行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通 过听、说、唱、二声部节奏配合等音乐活动 解决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器乐作品欣赏 显得不那么枯燥,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活动 中获得了审美愉悦。
谢谢 THANKS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参与音乐审美的体验和感受活动中,培养学生手法,感知、体验音乐要素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难点:
在参与多种音乐体验活动中,认识音乐变奏手法以及音 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法与学法
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 加大学生的参与度,运用体验式教学 法、启发与讨论式教学法等,培养学 生自信心,敢于表达、表现,从而更 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