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理解散文词义句意 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 理解散文词义句意讲义 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 理解散文词义句意讲义 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抢分点二理解散文词义句意——要做到“三联一依”突破点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这篇以“窗子以外”为题的散文,通过写生活中有形的窗子(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扇子式的、六边形的)和无形的窗子(你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品和你的生活习惯)时时处处让你融不到别人的世界和生活中,表现了人与人之间难以消除的距离、隔膜之感。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1)“结合上下文”暗示考查的是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而不是词典上的意思。

(2)“窗子”,指明考查的对象。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评分细则]能从有形和无形两个角度作答,答出1点得3分,答出2点得6分。

【类题拓展】阅读2017·全国卷Ⅱ散文阅读《窗子以外》,结合全文,理解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的神气,架上科学陌生的地方瞭望。

答:①“考察”的含义是:②“科学”的含义是:答案:①“考察”,表面意思是实地的观察,分析;在这里的意思是浮光掠影地看看。

有讽刺意味。

②“科学”表面意思客观、准确;这里是“旁观”“没有温情”的意思。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不要忽视语境一般而言,散文中的重要词语主要包括:表现文章主旨、具有深层含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又具有临时意义的词语。

对这类词语的理解,语境十分重要。

首先看外部环境。

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其出现在文中的位置和次数,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其次看动态语境。

动态语境是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临时义,离开了这个语境,这个词语的临时义也就不存在了。

临时意义又叫动态词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词语因比喻、反语、借代、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等修辞手段而产生的新义,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五专题第15课老房子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五专题第15课老房子含答案

第15课老 房 子对应学生用书P59一、字音辨读1.尘嚣.(xi āo) 2.窗棂.(l ín ɡ) 3.歙.县(sh è) 4.棹楔.(xi ē) 5.鸱.吻(ch ī) 6.白垩.(è) 7.唱棹转毂.(ɡǔ) 8.僭.越(ji àn) 9.囊橐.(tu ó) 10.糜.财(m í) 11.铎.(du ó) 12.兵燹.(xi ǎn) 13.闳.大(h ón ɡ) 14.休憩.(q ì) 15.缙绅..(j ìn sh ēn) 16.杂俎.(z ǔ) 17.胼.手胝.足(pi án)(zh ī) 18.坍圮.(p ǐ) 二、字形辨识1.⎩⎪⎨⎪⎧ 获益甚hu ǒ夥y ī黟县足ɡòu 够2.⎩⎪⎨⎪⎧ 坍p ǐ圮q ǐ杞人忧天贵f ēi 妃 3.⎩⎪⎨⎪⎧ m í糜财披m ǐ靡m ó摩登4.⎩⎪⎨⎪⎧ hu ái 槐树气p ò魄惭ku ì愧 5.⎩⎪⎨⎪⎧ q ǐ绮丽y ǐ倚门j ī畸形6.⎩⎪⎨⎪⎧ 唱zh ào 棹丢di ào 掉d ào 悼念 三、词语辨析1.平心而论·平心静气辨析⎩⎪⎨⎪⎧ 平心而论:平心静气地评论。

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例句⎩⎪⎨⎪⎧ ①平心而论,真正应当选十大恶心食品的是美国人发明的肯德基和麦当劳——高热高油高脂,是各国肥胖症患者的最爱,俗称垃圾食品。

②设计是一项工作,但不应该是一个太功利性的工作,需要的是平心静气和审慎的态度,以及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工作方式。

2.本意·本义辨析⎩⎪⎨⎪⎧ 本意:指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

本义:指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

例句⎩⎪⎨⎪⎧ ①他表示,采访记者的断章取义歪曲了他的本意,他并没有说谁不好。

②这种用行政摊派手段索取爱心的行为已经背离了慈善的本义。

理解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文学类阅读-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理解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文学类阅读-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7)分析修辞手法。有些句子往往采用了比喻、拟人、 排比等修辞手法,而作者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法都会有一定 的目的,并产生相应的效果。辨析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句 子的深层含意。
(3)抓住关键词语。句子中一般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 词,弄清这些词语的含义,可以推知整个句子的含意。句子 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一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它 们常常是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理解句子 可以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 文中的含意。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解题要领:
(1)从语法分析入手。对复杂的单句要分清其句子的主干, 明确陈述的对象和修饰限制成分。对复句要明确分句间 的关系。此外,还要善于借助句群关系来理解句子所表达 的中心或重点。
(2)从修辞分析入手。对含有修辞方法的语句的理解应从 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分析其表达效果。
(3)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入手。这是理解文章语 句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首先要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 或语段中的位置,理清其是否为起始句、收束句、过渡句、 中心句、关键句等。
(4)从语句的情感和文章主旨入手。联系作者的思想 感情、文章主旨等分析句子的作用,如强调什么、突出什 么或表达什么等。
(5)常用答题模式:句子表层义+情感义+在情感、 主旨、修辞等方面的作用。
(4)判断句子位置。如果是总领句,就从下文的内容入 手理解句意;如果是过渡句,要联系前后文来理解句意; 如果是总结句,要根据上文的内容归纳意义;如果是照应 句,则要分析其照应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和对文章结构起 到了什么作用。
(2)修辞句:指的是那些表达比较生动、形象的或是 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格的既精彩又难理解的句子。
(3)含蓄句:指的是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 深层意义,解答时又有利于发挥的句子。

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三专题第7课翡冷翠山居闲话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三专题第7课翡冷翠山居闲话含答案

第7课翡冷翠山居闲话对应学生用书P29一、字音辨读1.温驯.(xùn) 2.摩挲.(suō)3.踌躇..(tái xiǎn)..(chóu chú) 4.苔藓5.山罅.(xià) 6.橄榄..(ɡǎn lǎn)二、字形辨识1.⎩⎪⎨⎪⎧ 摩 su ō挲婆su ō娑su ō莎草2.⎩⎪⎨⎪⎧ 闲xi á暇xi á遐想xi á瑕疵 3.⎩⎪⎨⎪⎧ 取d ì缔t í啼叫真d ì谛4.⎩⎪⎨⎪⎧ 风l ài 籁l ài 癞痢水t ǎ獭 三、词语辨析1.取缔·取消辨析⎩⎪⎨⎪⎧ 取缔:命令取消或禁止。

语义重取消: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力等失去效力。

例句⎩⎪⎨⎪⎧ ①昨日,伍家岗区的14家占道经营夜市摊被全部取缔,大部分摊位搬进东城小吃城。

②据发改委相关人员透露,广东从2016年1月1日起,取消档案管理费收费。

2.蜕化·退化辨析⎩⎪⎨⎪⎧ 蜕化:比喻腐化堕落。

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

例句⎩⎪⎨⎪⎧ ①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党的“致命伤”,作风蜕化则是“慢性病”,也会影响党的生命力。

②团购网站,原本是一个诞生在互联网上的创意公司,在中国却退化成靠互联网边缘的传统服务分销平台。

四、熟语释义1.福星高照:指有神灵保佑,命运好。

2.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十分急迫。

3.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对应学生用书P30一、走近作者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1918年赴美留学。

1921年赴英,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大学教授。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5年随泰戈尔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年回国后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高考语文复习 散文“词义句意理解题”跟踪检测

高考语文复习 散文“词义句意理解题”跟踪检测

散文“词义、句意理解题”跟踪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文本一: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梁衡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栋房子里召开,但很快就被巡捕监视上了。

不得已,立即休会转移。

代表之一李达,他的夫人王会悟是嘉兴人,是她提议到这里来开会。

8月1日,王会悟、李达、毛泽东先从上海来到嘉兴,租好了旅馆,就出来选“会场”。

他们登上南湖湖心岛上的烟雨楼,见四周烟雨茫茫,水面上冷冷清清地漂着几只游船,不觉灵机一动,就租它一只船来当“会场”。

当时还计划好游船停泊的位置,在楼的东北方向,既不靠岸,也不傍岛,就在水中来回漂荡。

第二天,其余代表分散行动,从上海来到南湖,来到这只小船上。

下午,通过了最后两个文件,中国共产党就这样诞生了,于是党的肌体里就有了船的基因,党的活动就再也离不开船。

宋人潘阆有一首写大潮中行船的名词:“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共产党就是敢立于涛头的弄潮儿。

一大之后,毛泽东一出南湖便买船西行湖南组织农民运动。

大革命失败,他振臂一呼,发动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

这时全国正处在白色恐怖之中,许多人不知革命希望在何方。

他挺立井冈之巅大声说道: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

这时,周恩来也领导了南昌起义,兵败后南下广州,只靠一只小木船,深夜里偷渡香港,又转道上海,再埋火种。

谁曾想到,惊涛骇浪中,那只小木船上坐着的就是未来共和国的总理。

蒋介石曾希望借中国大地上的江河阻灭革命,但革命队伍却一次次地利用木船突围决胜。

天险大渡河曾毁灭了石达开的10万大军,但是当蒋介石围追红军于此,只见到远去的船影和岸边的草鞋。

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东渡黄河,问鼎北平。

而东渡黄河靠的还是老艄公摇的一条木船,船仍然不大,以至于连毛泽东心爱的白马也没能装上。

中国革命的整个司令部就这样在一条木船上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不久就有百万雄师乘着帆船过大江,解放全中国。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12课 长江三日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12课 长江三日 Word版含答案

第12课长江三日青玉案苏轼三年枕上吴中①路,遣黄犬②、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鸳鸯,四桥③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④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定许。

春衫犹是,小蛮⑤针线,曾湿西湖雨。

【注】①吴中:此指苏州。

②黄犬:《晋书·陆机传》:机有犬名“黄耳”,其在洛阳时,曾系信于犬颈,致松江(亦属“吴中”)家中,犬又系带回信还洛。

③四桥:《苏州府志》卷三十四《津梁》:“甘泉桥一名第四桥,以泉品居第四也。

”④《辋川图》:唐诗人王维有别墅在辋川,曾于蓝田清凉寺壁上画《辋川图》,表示林泉隐逸之情志。

⑤小蛮:唐白居易侍女名。

此指词人侍妾朝云。

【赏析】这是首送人之作。

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松江的怀念。

用“黄犬”这一典故,表达出盼苏坚回吴后及时来信的心情。

“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寓实,把自己的珍重之情写到了极处,充满了“伴你同行”的亲切。

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地表达出对官海浮沉的厌倦。

就苏坚之“归”,抒说己之“归计”。

【思考】“呼小渡”几句细节描写有何作用?【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启碇.(dìnɡ)绿茸.茸(rónɡ)暮霭.(ǎi)漩涡.(wō)翡.翠(fěi)瞿.塘峡(qú)云蒸霞蔚.(wèi) 缥缈.(miǎo)阴霾.(mái) 宁馨.(xīn)熠.熠闪亮(yì)2.多音字曾⎩⎪⎨⎪⎧曾.经(cén ɡ)曾.子(zēnɡ) 泊⎩⎪⎨⎪⎧停泊.(bó)湖泊.(pō) 拓⎩⎪⎨⎪⎧开拓.(tuò)拓.片(tà) 隽⎩⎪⎨⎪⎧隽.秀(jùn )隽.语(juàn ) 二、字形辨认⎩⎪⎨⎪⎧茸rón ɡ(绿茸茸)葺qì(修葺)耷dā(耷拉)⎩⎪⎨⎪⎧壁bì(峭壁)璧bì(璧玉)譬pì(譬如) ⎩⎪⎨⎪⎧峙zhì(对峙)持chí(坚持)侍shì(侍奉) ⎩⎪⎨⎪⎧篷pén ɡ(帆篷)蓬pén ɡ(蓬草)缝fèn ɡ(缝隙) 三、词语辨析1.浩荡·荡漾“浩荡”,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散文阅读-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教案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散文阅读-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对于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词语。

“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即通常所说的“词语”;“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复习预习重要句子含义的类型,有下面几种类型: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三、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这是一个重要考点。

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对这几类句子含意的理解、体会,是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基础。

考点/易错点2高考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在其思想性,尤其是其思想内容的丰富性。

如何把握这“丰富含意”,从而答准答全答案要点呢?除了要牢牢把握分析句子含意的“六看法”(句内三看,看关键词、结构、表达;句外三看,看相邻、段意、主旨)外,更在于掌握从不同角度、侧面看句子的方法技巧,因为每个句子都是立体的。

下面四个角度虽然是分开讲的,但在具体分析时是交错的。

四、例题精析【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粮食学群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

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

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 考点链接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 考点链接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含答案

单元考点链接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本单元四篇文章都是古代抒情散文。

为抒写内心的真实情感,作者运用了多种句式和丰富的词语典故,我们只有准确地理解并翻译文中的这些句子,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

这就要具备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理解”是指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文句;“翻译”是指能用现代汉语把古人文章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文中”是指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

(2)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从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2.文言文断句高考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题型主要有两种形式:(1)主观题,给出选文中或选文外的一段文字,让考生根据自己的语意理解,用“/”标出停顿;(2)客观题,题目提供四个选项,要求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一、文言文翻译方法1.总原则: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直译的方法——落实“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1)对——对译。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如: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陈情表》)——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什么兄长弟弟。

(2)换——替换。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3)留——保留。

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4)删——删略。

古文里有些虚词,现代汉语没有对等的词来翻译,或者现代汉语在这个地方不用虚词,便可删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抢分点二理解散文词义句意——要做到“三联一依”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9页突破点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答题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这篇以“窗子以外”为题的散文,通过写生活中有形的窗子(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扇子式的、六边形的)和无形的窗子(你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品和你的生活习惯)时时处处让你融不到别人的世界和生活中,表现了人与人之间难以消除的距离、隔膜之感。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1)“结合上下文”暗示考查的是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而不是词典上的意思。

(2)“窗子”,指明考查的对象。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评分细则]能从有形和无形两个角度作答,答出1点得3分,答出2点得6分。

【类题拓展】阅读2017·全国卷Ⅱ散文阅读《窗子以外》,结合全文,理解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的神气,架上科学陌生的地方瞭望。

答:①“考察”的含义是:②“科学”的含义是:答案:①“考察”,表面意思是实地的观察,分析;在这里的意思是浮光掠影地看看。

有讽刺意味。

②“科学”表面意思客观、准确;这里是“旁观”“没有温情”的意思。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不要忽视语境一般而言,散文中的重要词语主要包括:表现文章主旨、具有深层含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又具有临时意义的词语。

对这类词语的理解,语境十分重要。

首先看外部环境。

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其出现在文中的位置和次数,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其次看动态语境。

动态语境是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临时义,离开了这个语境,这个词语的临时义也就不存在了。

临时意义又叫动态词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词语因比喻、反语、借代、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等修辞手段而产生的新义,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突破点二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典例]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第⑦自然段画线句子的含意。

(6分)[答题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整体读文,把握文意。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

作者由十多年前在爱尔兰海边看到一位盲老妇人用心听海写起,想到了自己童年在家乡看到的纯洁一色的雪原,听到的纯真故事,联想到热爱大自然的科普学家蕾切尔·卡森和她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纯朴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期望人人都有一颗“看海的心”。

第2步:看准类型,结合位置。

画线语句“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是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含蓄句,在本段中有引领下文的作用。

第3步:三联一依,具体分析。

答案:该句采用比喻(暗喻)的修辞方法,用“灯”来比喻人感悟烛照自然的各种身体感官,揭示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

无论是肉体的残缺,物质生活的贫困,还是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尘世生活的虚伪表象,都无法阻断人与自然的血肉联系。

只有拥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自然才会向我们敞开它的怀抱,从而展示它全部的瑰丽和神奇。

[评分细则]①能准确指明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解释出“灯”的比喻义,2分;能指明人与世界的关系,2分。

②准确解释出“照亮”一词的含义,即自然能给人以生活的启示,给人以鼓励,符合这个意思,2分。

【类题拓展】阅读《听海的心》,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意。

(1)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答:(2)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

答:答案:(1)人与大自然是密切联系的,大自然深富寓意。

人类可以从大自然中学习很多生活的智慧,人类要用心聆听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2)蕾切尔·卡森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对自然的挚爱之心,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她的作品及思想,从不会过时。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要看清种类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①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②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③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④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含蓄句的理解,需要从三个层面入手:第一层“句表意”,第二层“句内意”,第三层“句外意”。

高考考查重点一般放在第三层上。

修辞句的理解,第一步先要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格;第二步再将句子“还原”,即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

主旨句的理解,既要联系该句所处的语境,把握本句的字面意思,更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概括主旨,特别注意作者蕴含其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的把握。

结构句的理解,主要是通过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并结合语句的具体内容来确定其含意的。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3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脆弱朱以撒①坐在开满淡紫色花朵的苦楝下,人就有一种易碎感。

沾满雨水的花不断地掉落下来,把地面洇润了一片。

这种树的枝条如此易折,使我每次攀爬都分外掂量。

也许正是木质疏松的原因,每到夏日苦楝树上聚集起大量的蝉,黑黑发亮,长调满耳,浮云一般的绿叶和紫气氤氲的花朵,人们却不敢有攀爬的觊觎。

②苦楝树的易折是实践中得到的体验。

攀上树杈,看起来手臂一样粗的枝条就瑟瑟发颤。

力量控制不好,枝条就在清脆的声响中断开,露出白生生的茬口,使上树的人心绪慌乱。

别的树种,如相思,再细的枝条也有很坚韧的弹性,甚至像绞被单那般扭转也难以断裂。

每一棵树都顶着一头绿荫,它的承重力却如此不同,不过,我还是喜欢在苦楝树下,甚至一阵风吹过,花就不偏不倚地落在脖子里。

③援藏的时候,牧民送了一只小藏獒给他,它慢慢长大,像一只小型的狮子了,威猛无比。

它只认识主人一人,对主人的亲戚朋友一概冷漠。

它不乐意的时候,喉咙里如同有闷雷滚过,让人心生寒气。

缺氧的高原,更多的异乡人在考虑生命的价值,考虑具体的五脏六腑的承受力。

冬日到了,叶片脱尽,树木成为一副副嶙峋的骨架,这些南方人开始流鼻血。

如果不是工作需要,谁也不会整整三年以肉身对抗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

和世代居住者不同,外来人要忍受生存的差异,这使他们更加眷恋故乡的苍翠深蔚、澄碧明净。

三年过去,与他荣归的物品中,比别人多了一只神勇的藏獒。

南方依旧富庶,依旧适宜休养生息,这只爱犬理所当然得到了最好的待遇,它的形态和神采让这个城市任何品种的狗黯然失色。

④前不久,我向他打听这只藏獒。

他说,死了,死于肺水肿。

他的本意是带它回南方享福的。

不料南方的暖和、潮湿,一日一日损耗它的肢体。

此时,它的同胞兄弟正在缺氧的高原狂奔、扑咬,锐不可当。

⑤许多植物或者动物不能安生,或者不能按照自己的历程进化,都缘于有一部分人热衷于运用自己的聪明来改变它们的习性。

我注意到这种情形已经很久了,大概是从知道米丘林的时候开始。

少年如我,有幸在自己的果林菜园品尝到原汁原味的果蔬,嗅到不同品类果蔬发自内心的气味,它们是绝对不会混在一起的。

个性就是这样,即便枝叶相似,果实同形,气味和滋味是以差异来体现的米丘林等人出现之后,本真的果实得到了篡改。

个头大到了夸张,滋味似此似彼,缺乏独到。

当然,由于米丘林嫁接和杂交之功,价格更上一层。

少年时我啃食的番石榴,那么小,在掌中,洁净地金黄色泽,香味馥郁。

用手掰开,里边的瓤已融在一起,很适宜樱桃小口的轻轻小咬。

我往往绕过超市这些大而无当的品种,在一些不起眼的小摊前停了下来——我嗅到了童年时土生土长的果实的气味。

⑥花鸟市场是我假日喜爱的去处,看一些世相折射下的杰作——那么多的真真假假、疑真疑幻的青铜、陶瓦、牙角。

后来我渐渐少去了,要进入内部需要穿过一段宠物的长廊,许多面相怪异的鸟兽在笼子里跳跃、尖叫。

像狗不是狗,像猫不是猫,像鼠又不是鼠,一眼可见都是人工借助科学生产出来的怪物。

唯其物怪而贵。

人们在怪物中穿行、拣选,交易。

这些物种与祖先相比,已经极大地被改造了。

人们根据奇怪的原则来改造,使其尽可能靠近交易的最大值。

在人主宰的世界里,其他物种也是脆弱的,人们不愿让它们自行进化,而混杂这些物种的特性。

我惧怕这种人为的改造。

⑦在易折的苦楝树下坐着,我顿生一种脆弱,一阵风来,也不由自主地跟着晃动一下,陷入了沉思之中……(选自《纸上思量》,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对苦楝树的描写,“浮云”“紫气氤氲”等词语的使用充满诗意,给人以美感,让人对其“易折”产生同情心。

B.威猛无比的藏獒在得到了“最好的待遇”后却死于肺水肿,这与生活在缺氧高原上锐不可当的同类们形成了鲜明对比。

C.作者描写米丘林等人嫁接和杂交植物的行为,意在表现人们在一厢情愿追求功利的同时,也同时存在着某些弊端。

D.全文在写了藏獒、番石榴和各种宠物被改变本性之后,转而写到人类自身,表达了庆幸于自在生、自在长的冷静思考。

解析:A项“让人对其‘易折’产生同情心”分析不当。

“浮云一般的绿叶和紫气氤氲的花朵”可以招来人们“攀爬的觊觎”,但由于苦楝的“易折”,“人们却不敢有攀爬的觊觎”。

作者这样写,在于表现苦楝“易折”的特点,而不在于对其“易折”特点产生同情心。

答案:A★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请按“答题流程”分步解答此题]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答:答案:人其实也像苦楝树一样,有着脆弱的一面,随时面临着被摧折的可能,面对这些摧折,也会像其他生物一样,丝毫不比其他生物高明。

3.文章以“脆弱”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①“脆弱”体现了文章的核心内容,突出了这篇文章的“神”。

②“脆弱”体现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敬畏,寄寓了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的良好愿望。

③“脆弱”是文章的线索,使行文形散而神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