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兼类词浅析
《国语》兼类词语义类型初探

二、兼 类 的判定
憎恶 。又指⑤ 迅速 , 烈 。名词 “ ”表 “ ”义 ,疾病 是 猛 疾 病 每个人都 厌恶的 ,因此 词义含 “ 厌恶”的动 态特征义 , “ 轻
病 ”一般来 得快 ,去得 也快 ,故 有 “ 快”这 描述 性特征义 。 如 :疾 自中起 ,是 难 。 (《 语六 》名 词 ) 晋 及耕 ,深耕 而 疾 d ,以待时雨 。 (《 之 齐语 5形 容词 ) 医医 国,其 次疾 5 上
语 言文字
《 国语 》兼类词语义类型初探
钟 向前 四川 大学 文学与新 闻学院 ,四川 成都 60 6 105
摘要 : “ 兼类”表层 面上看 ,是词性 与功能 的转化 ;内在层 面上看 ,是词语 所含义素地位 的变化 ,是语 义类 型的转换。 我们将 坚持词 的 “ 同一性 ”原 则,对 《 国语 》 行词的语义兼类探 究。 进
人 ,固医官也 。 (《 晋语八 》动词 ) 322 ..动名副兼类 共 3 。名 词 义 中含 动 态特 征 义 和结 果 特 征 义 ,仅 有 个 “ 卒” 。动 词义 中含静 态特征 义和程度 、转折 特征义 ,有 :
益 、相 。 如 :卒 ,本 指① 有 标记 的衣 服 。又 指② 服役 的 士兵 。 谋 、居 、逆 、战 、誉 、训 、铭 、语 、言 、鼓 、升 、事 、代 、 借 以 表示 ③ 完 毕 。又 引 申④ 死亡 。作 副词 ⑤ 终 于 。 名 词 食 、辱 、敬 、礼 、闻 、贼 、侍 。 卒 服役 的士兵 ”义 ,士兵很多战死 沙场 ,词义 中含 如 :罚 ,本 义 ① 罪 过 ,过 错 。作 动 词 ② 惩 治 。名 词 “ ”表 “ 死” 、 “ 完毕”这 动态特征 义 ,也含 “ 于”这程度 特征 终 “ ”是 “ 罚 过错 ”的意思 ,犯 了过错就受 到惩罚 ,故可兼有 “ “ 治 ”的 动词 义 。如 :大 罚将及 ,不唯 无肴 。 (《 惩 晋语 义。如 :吾 欲与之徼 天之衷 ,唯 是车马 、兵 甲 、卒伍既具 , 无 以行之 。 (《 吴语 》名 词 )吕宣 子卒 ,公 以赵 文子 为 文 》名词 )故兴王赏谏 臣,逸王罚之 。 (《 晋语六 》动词 ) 晋语七 》动词 ) 王弗 听 , 军 ,本 指① 驻 军 。作名 词② 营 垒 。③ 士兵 ,军 队 。动 也 ,而能恤 大事 ,使佐 新军 。 (《
兼类词定义

兼类词定义兼类词是指意义相近的词语,它是中小学语文考试经常遇到的词语之一,其考查点主要集中在辨析成语、选用词语、选择搭配等方面。
兼类词不但分布广泛,而且同时也蕴含了许多词语的特殊含义,它既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语的内涵,又能够培养考生语感、增强语言实践能力。
因此,我们必须对兼类词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运用。
本文将为您提供兼类词定义及其在各种考试中出现频率的列表,并对兼类词的内涵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兼类词大多数是具有双重属性的词。
一方面,兼类词带有较明显的动宾或主谓结构,即在语法上处于句法成分的地位;另一方面,兼类词又带有一定的修饰色彩,即在语义上起到表达作用。
例如:【例1】心疼、迷恋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其实是兼类词,它们所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非常喜爱”。
兼类词包括兼语式和兼词。
如:(1)各式各样—各种式样;不计其数—不计其数;彬彬有礼—彬彬有礼;稀奇古怪—稀奇古怪; (2)模模糊糊—模模糊糊;津津乐道—津津乐道;心神恍惚—心神恍惚;日新月异—日新月异;乐此不疲—乐此不疲;【例2】期望、梦想、想念这三个词语均是兼词,在语法上不可或缺,它们都是表示“想”的意思。
兼类词中有些虽然带有明显的动宾结构,但在语义上只起表达作用,在语法上却处于兼语句的地位。
如:(1)黄鹂—黄鹂鸟(表示叫声悦耳动听) (2)历历在目—历历可数(表示清楚)这类兼类词包括介词、代词。
如: (1)顷刻间—转眼间;安排—安排工作;催促—催促他快点; (2)摇晃—摇晃着身子(3)原来—原来是(4)比比皆是—到处都是(表示数量极多)【例3】观赏、流连、欣赏、品味这四个词语均是兼类词,它们虽然带有动宾结构,但它们在语法上只起到兼类作用,故它们在语法上是兼语句的成分,处于句法的次要地位。
在实际运用中,兼类词所表达的语义内容与标题概念有时并不一致,即便是动宾结构,其中的动词有时也不是用来表达这种语义内容的。
这类情况多发生在课外练习或阅读理解题中。
现代汉语词的兼类

你的蓬勃是风景中日益明亮的心跳, 于我的胸腔繁衍亘久不衰的活力。 ....... 你的明眸启迪过多少创造者的攀登, 你的色彩镀亮过多少奉献者的格言。
—— 赵颖艳《与青春对话》
按汉语传统的语法观念,“凄凉”、 “欢喜”、“蓬勃”、“攀登”这样的形 容词和动词是不能充当名词性偏正短语 (即定中短语)的中心语的,而以上三例 中“一个大的凄凉”、“绿洲的欢喜”、 “你的蓬勃”、“创造者的攀登”跟语言 学家争鸣数十年而意见不一的“这本书的 出版、他的不来、她的纯真、我心头无限 的怅惘”这类用法,明显受西方语言的影 响,有的是刻意模仿西方语言的结构。
又如:
我们姐弟几个在家中的自由度非常之大, 父亲从来不虎着脸管教我们,连我们学习 成绩好啊坏的他都不管。
——舒乙《父亲叫老舍,我叫舒乙》
“虎”在现代汉语中有三个义项:
一是指“哺乳动物...”,这是本义; 二是“比喻勇猛威武”,这是比喻义; 三是“露出凶相”。
上述三个义项中,一、二是普通话义项, 是名词。上面例句中的“虎着脸”的“虎” 正是方言义“露出凶相”。由于“虎”的 方言义进入普通话,从而导致在现代汉语 中“虎”成为一个典型的,常用的名、动 兼类词。
(二)词法特点兼类。兼类词必须具备两类 或多类词的主要语法特点和功能,在不同 的环境中,它可以有不同的语法特点(简 单地说,即必须是同一个词具有两种或两 种以上不同词类的语法特征)。
例:翻译
1、翻译文章、正在翻译 2、两个翻译、请来翻译
例中两种用法的“翻译”语音相同,词 义相关,可以确认为是一个词。其中, “翻译1”具有动词的主要功能,“翻译2” 具有名词的主要功能,所以说“翻译”是 兼类词。
三、兼类词的分类标准
(一)兼属的两类或几类词必须读音相同, 这是兼类词最基本的特征。否则是多音词, 不属于兼类。
浅谈汉语中的兼类词

浅谈汉语中的兼类词作者:卫翔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第5期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分院卫翔摘要:对于汉语这种缺乏形态的语言来说,兼类词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明确界定了兼类词,分析兼类词产生的原因,列举了兼类词常见的几种类型及兼类词的正确判定方法,提出注意兼类词造成的病句或歧义,因此,为避免病句和歧义须考虑语境再来组织句子。
关键词:汉语;兼类词;词类我们在遣词用句中会发现汉语中一个词会兼具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词性。
对于汉语这种缺乏形态的语言来说,兼类词问题尤为突出。
分析兼类词产生的原因,概括其类型、特点,无论对汉语本体研究抑或汉语第二语言学习,都有着积极地作用和意义。
按照现代汉语语法传统,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那么兼类词是什么类别,它是不是属于这两类中的一种呢?词的兼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什么样的词才属于词的兼类现象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了解兼类词过程中要知道的。
关于兼类词的界定,是指在一定的词类体系中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词类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在其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下册上指出:“汉语里大部分的词都归属某一词类,只有少数词可以归两类或两类以上,其条件是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主要特征而词汇意义密切相关。
”语言学家们在建立其词类体系时,主观上都期望划归同一类的词的语法功能要有足够多的共同点,不同的词类又要有足够多的不同点。
然而建立了A 类词与B 类词的鉴别准则之后,便从词的全集中划分出集合A 与集合B,很可能有或多或少的一部分词既符合A 类又符合B 类,这部分词构成了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C。
集合AC,集合BC 仍然各是A 类词,B 类词。
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汉语词类体系中也承认这种现象。
例图1-1这时候我们要确定交集C 的归属,就需要重新调整词类体系了。
那我们假设新的词类集合用小写字母a,b,c表示。
(1) a=AC, b=BC, c=C(2) a=A, b=B(3) a=A, b=BC 或 a=AC,b=B这三种情况第一种交集C 就要另立一类,也要另取一个名字,但现在词类体系已经相对稳定了,这种做法很显然不可取。
现代汉语兼类词名词解释(二)

现代汉语兼类词名词解释(二)现代汉语兼类词名词解释1. 名词的定义名词是汉语兼类词的一种,用来表示人、事、物的名称或代词。
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起到表示事物的作用。
2. 人名•人名是表示一个人的姓名的词语,通常分为姓和名两个部分,有时还包括别号等补充信息。
•例如:张三、李四、王五3. 地名•地名是表示地点、区域或特定地理位置的词语。
•例如:北京、上海、纽约4. 物名•物名是表示具体物体、物品、植物、动物等的名称的词语。
•例如:桌子、汽车、花、狗•抽象名词是表示无法直接感知的概念、性质、状态等的名称的词语。
•例如:爱、幸福、希望6. 专有名词•专有名词是表示特定人、地、物等特有名称的词语。
•例如:北京大学、华为、太阳7. 集体名词•集体名词是表示一群人、一批事物、一类具有共同特点的事物的名称的词语。
•例如:家庭、学校、水果8. 数量名词•数量名词是表示计量单位、数量的名称的词语。
•例如:米、个、张9. 时间名词•时间名词是表示时间、日期、年代等的名称的词语。
•例如:春天、十二月、上午•成分名词是表示化学元素、化合物等名称的词语。
•例如:氧、水、氢氧化钠11. 职业名词•职业名词是表示人们从事的职业、工作的名称的词语。
•例如:医生、教师、工程师12. 机构名词•机构名词是表示组织、团体、机构等的名称的词语。
•例如:联合国、中央银行、世界卫生组织13. 整体名词•整体名词是表示整体、部分等关系的名称的词语。
•例如:树林、群岛、教室以上是现代汉语中兼类名词的一些例子及解释,名词作为汉语中重要的词类,在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作文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古代汉语中,兼词、兼类词和词类活用是一组容易混淆的概念,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一、兼词兼词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杨伯峻先生提出的。
他在《文言文法》一书中说:这类词的特点是,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
有些是合音词,有些却不是合音词;譬如常用的‘诸’字,有时是‘之于’两字的合音,‘之’是代词,‘于’是介词,那么,这一‘诸’字便同时既起代词的作用,又起介词的作用,‘一身而二任了’。
因此,我管它叫兼词,因为它表面上只是一个字,却兼任两种词。
这样看来,兼词具有下面两个重要特征:其一:兼词是一个单音节词,它由两个词性不同的词构成。
其二:兼词可能是构成它的两个词的合音词,也可能不是。
例如:、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列子·愚公移山》)诸是之于的兼词,之是代词,于是介词;诸同时又是之于的合音词,之的声母和于的韵母合成诸的音节。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孟子·庄暴见孟子》)诸是之乎的兼词,之是代词,乎是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语气;同时诸又是之乎的合音词,之的声母和乎的韵母合成诸的音节。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焉是于此的兼词,于是介词,此是代词;非合音词。
、子曰: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盍是何不的兼词,何是疑问代词,不是否定副词;非合音词。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尚书·汤誓》)曷通盍,是何不的兼词,何是疑问代词,不是否定副词;非合音词。
、且其居心叵测,反复靡常。
(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使粤奏稿》)叵是不可的兼词,不是否定副词,可是动词;非合音词。
二、兼类词兼类词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词性,这些不同的词性都是这个词本身具有的词性,并非临时性用法。
兼类词不同的词性相关联的意义之间有很密切的联系。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均出自《史记·陈涉世家》)书为兼类词,上面的两个书,词性分别为动词和名词,意义分别为书写和文字,意义之间联系密切。
摭谈现代汉语词的兼类与多功能性

摭谈现代汉语词的兼类与多功能性
现代汉语词的兼类与多功能性是指一个词能够兼具多种词性和承担多
种语法功能的特点。
在汉语中,许多词汇具有灵活多变的词性和用法,这
是由于汉语词汇的灵活性和语法的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可以兼具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多种词性。
例如,“夜色”一词既可以用作名词表示夜晚的颜色,也可以用作形容词
表示夜晚的颜色深或昏暗,还可以用作动词表示颜色变暗。
类似的例子还有:“长”、“暖”、“浅”等。
其次,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可以同时具备多种语法功能,可以在句子
中担任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多种角色。
例如,“心情”一词可以作
为主语,“她的心情很好。
”也可以作为宾语,“我关心你的心情。
”还
可以作为定语,“我很喜欢这种心情。
”还可以作为状语,“他笑得心情
愉快”。
这种词的兼类与多功能性使得现代汉语的表达更加灵活多样。
它可以
使语言更加简洁、明确,并丰富了表达的内涵。
同时,这也为语言学习者
提出了挑战,因为词义转化和多功能性的存在,词语的用法相对灵活,需
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
因此,掌握兼类与多功能性的词汇使用,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词的兼类举例

词的兼类举例1. 引言在语言学中,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它们用来表达意义,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组合和变化。
在词汇分类中,有一类特殊的词叫做“兼类词”,也称为“多类别词”或“兼属词”。
兼类词具有多种不同的词性,可以在不同的句法结构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兼类词及其举例。
2. 兼类词的定义和特点兼类词是指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以担任多个不同的词性角色的词。
它们可以同时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等。
由于兼类词具有这种灵活性,它们在语言表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兼类词的定义和特点。
2.1 “行”“行”是一个常见的兼类词。
它既可以是名词,表示人或物沿某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是动词,表示人或物沿某个方向移动;“行”还可以作为形容词,表示某个事物是否合适或有效。
•名词:他走在街道的一侧,与行人擦肩而过。
•动词:她独自一人行走在沙滩上,享受着海风的吹拂。
•形容词: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你解决问题。
2.2 “打”“打”也是一个常见的兼类词。
它既可以是动词,表示用手或工具重击某物;也可以是名词,表示比赛或战斗;“打”还可以作为形容词,表示某个事物很受欢迎。
•动词:他用力地打了一下门铃,但没有人回应。
•名词:这场篮球比赛是他们的第一次正式打。
•形容词:这个游戏非常好玩,大家都很喜欢打。
3. 兼类词的应用由于兼类词的特点,在语言表达中经常被使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兼类词在不同句法结构中的应用。
3.1 兼类动词兼类动词指在不同上下文中既可以作为及物动词又可以作为不及物动词使用。
“看”,既可以表示主动观察某物,也可以表示被动地接受视觉信息。
•及物动词:他看了一本有趣的书。
•不及物动词: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仔细看。
3.2 兼类名词兼类名词指在不同上下文中既可以作为可数名词又可以作为不可数名词使用。
“水”,既可以表示无形的液体,也可以表示特定的一杯水。
•可数名词:我喝了两杯水。
•不可数名词:这个湖的水非常清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别
词的活用和 词的 兼 类是 两种 不 同的 语言 现 象 , 但 它们有一个共同点 , 即 : 某一词既用作此类词 , 又用作 彼类词 , 因此 , 很容易让人混淆 , 以至于产生判断上的 错误。要对它们进行区别 , 当然 , 首先应该弄清什么是 词的活用 , 什么 是词 的 兼类。对 于 兼类 的内 涵 上文 已 作叙述 , 而什么是活用呢 ? 从语法角度讲。汉语中的每 个词 , 都属于一定的类别 , 按本类的语 法属性去用 词叫 本用 , 反之就叫活用。黄伯 荣、廖序东指出 : 的需要 , 临时借来一用。 !4 ∀邵敬敏认为 : 属于临时性的 #活用 ∃ 。
观看、注视 , 那么 , 我 们可以 通过考 察 巽 而耳目聪 明。
其各种用法 在历 史文 献中 出现 的频 率来 判断 其是 活 用 还是兼类。 ( 1) 眼睛。 %易 & 鼎 ∋ : 汉王充 %论衡 & 命 义 ∋: 听。 明高启 %梦松 轩记 ∋: 眢井而拯之。 杜预 注 : 而求拯己。 陈秀才彤序 ∋ : 非 正色目不 视 , 非正 声耳 不 目 接其 光辉 , 身承 其 教 目於
李瑾,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四川成都
610064 241
的看出二者的区 别所在 , 即 词的活 用强调 的是临 时的、 偶尔的 , 也 就是 说 , 某词 具 有某 种语 法 功能 是以 其 存 在的语境 和句 法结 构为 条 件的 , 离开 了它 们 , 该 词 就 不再具备 这种 语法 功能 , 因此 , 这种 特 殊的 用法 也 一 般不为辞 书所 收录。 而词 的兼 类 强调 的是 经 常的、 固 定的 , 即某词 具备 某种 语法 功能 是不 以 固定 的语 境 和 句法结构 为前 提的 , 而是 其本 身 所具 有的 , 因此 是 为 辞书所收录的。 既然我 们 已经 清楚 了 二者 的特 点 , 那 么 , 便 可 以 据此对词的活用和兼 类进行区别。 首先 , 可 以从 其出 现 频率 的高 低 来判 断。若 是 经 常 , 即为兼类 ; 若是临时 , 即为 活用。例如 : 古代汉语中既可以作 名词 , 表示 动词 , 表示 目 在 眼 睛 , 也 可以作 为
6. 动介 兼类。 如让、 叫、跟、比、 替、凭、通 过 给你的书 中为介词。 回家 中 为动词 , 在 一回 中为量词。 座 中 和 三座 大 山
7. 动量 兼 类。 如 批、 套、回、 封、支 等。例 如 : 8. 名量 兼 类。如 米、尺、口、 座等。 如 : 在 车上 还有座没有 中为 名词 , 在 为量词。 9. 介连 兼 类。如 和、跟、同、 与等。 如 : 在 我和 你 中为连词 , 在 2004 . 57. 和你说话 中为介词。
!参考文献 ∀ ! 1∀ ! 4∀ 黄伯荣 , 廖序东 . 现代汉语 ( 增订三版 ) !M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2∀ ! 5∀ 邵敬敏 . 现代汉语通论 !M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2002. ! 3∀ ! 6∀ 胡裕树 . 现代汉语 ( 增订本 ) !M ∀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 7∀ 吕叔湘 .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M ∀ . 商务印书馆 , ! 8∀ 朱德熙 . 语法答问 !M ∀ . 商务印书馆 , 1985. 23 . 1979. 187. 1981 . 331 .
天府新论 2009 年 6月
汉语兼类词浅析
李
[ 摘要 ]
瑾
文章对汉语词的兼类现象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其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
是普遍存在的, 进而阐述了这种语言现象的内涵 , 并由此总结了兼类词的特点和判定方 法 。在汉语词类问题上, 词的兼类和活用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 文章从二者的特点 出发, 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区别以及辨别的途径, 同时 , 运用上述方法分析了汉语兼 类词的九种主要类型 。
常人才。 清黄燮清 %灾民 叹 ∋ 诗 :
出现于文 献中 间 , 而 且从 先秦 至 唐宋、 明清 的文 献 中 间都有出 现 , 因 此 , 我们 可 以判 断其 为 词的 兼类 而 不 是词的活用。再如 : 江河 水 在 %荀子 & 劝学 ∋ : 泅水 假舆 马 者 , 非利足也 , 而致千里 ; 假舟檝者 , 非能水也 , 而 绝 中表 示的是 动词 的 意思 , 但是 这种 意 水 是 兼 类 词, 思在其他文 献 中则 极少 被使 用 , 而基 本 上都 是作 为 名 词来使 用 的 , 因 此 , 我 们 就 不 能说 高低是区别兼类和活 用的重要方法。 但是 , 这种 方法 也有 其弊 端 , 因为 临时性 观感觉判定而缺少客 观理论的支撑。 正因如此 , 我们在 以此来 对二者 进行判 定的 同时 , 若想力求准确无误 , 还可以辅 以其他的方法。比如 , 上 经常 性 与 的界限非常模糊。由此得出 的结论 往往由 主 而是词的 活用 现象。 在汉 语中 , 词的 转 类出 现频 率 的
[ 中图分类号 ] H 1- 09
一、 关于兼类词的界定与判断
关于 兼 类 词 内 涵 的 界 定 , 黄 伯 荣、廖 序 东 指 出 : 词的兼类是某个词经常具备两 类或几 类词的 主要语 法 功能。 !1 ∀邵敬敏认为 : 一个词在 不同的语境中 , 具 有 从归类的角度说 , 有 A 和 B 两 类词 的语 法 功能 , 意义 上又 有 密切 的联 系 , 这是兼类词。 !2 ∀胡裕树概括为 : 的兼类。 !3 ∀ 博采各 家 之观 点 , 我 认为 , 汉语 词的 兼 类标 准 可 以简单地归结为以下 四条 : 1. 必须是同一个词。 2. 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词类的语法特征。 3. 同一个词所表示出 来的两种 或两 种以上 不同 词 类的语法特征必须是 经常的 , 而不是临时的。 4. 其基本意义之间要有某种联系。 保证二者为同一 个词是 兼类词 成立的前 提条 件 , 因 为若 是二者本 来就不是一 个词 , 也就谈不上 一个词兼 属 几类的问题了。词具 有语音 形式、 书写符 号和意 义三 个 要素 , 因此 , 这 三点 也是 判定 几个 词是 否 为同 一个 词 的 标准 , 即同形、 同音、 同义或近义 ( 相关 ) 。特别是 最后一 点对于判断是否为同一 个词至 关重要。 例如 : 管 gu n ( 中空的圆柱体 ) - 管 gu n( 管理 ) - 管 gu n( 介 词 , 把 ) 以上是 不仅音 相同 甚至字 也相 同 , 但表 达的 意 义却完全不同 , 既为同音同形词而不是 同一个词。尽 管 它归属于三 个词 类 , 因为 表示 的不 是一 个 词 , 也就 不 能 说是一词兼三类 了。在这个 前提下 , 兼类 词还必 须要 保 [ 作者简介 ] 些词经常具 备 两类 或两 类以 上的 语法 功能 , 这就 是 词
文曾提及活用 作为 词在 某个 特定 句法 结构 中才 有的 偶 尔的、临时的特 殊用 法 , 因 其非 词 汇本 身所 具 有的 语 法功能 , 因此一 般是 不 为辞 书所 收 录的 , 但 是 兼类 词 所具备的各 个义 项均 是为 辞 书所 收录 的。因 此 , 我 们 也可以以此 来对 二者 进行 判 定。另 外 , 兼类 词 所具 有 的所有义项 都是 固定 的、长 期的 , 因此 相比 于 词在 活 用时临时具 有的 那个 义项 , 前者 更 具备 派生 能 力。于 是 , 我们也就可以通过看 其是否 具有派 生新意 的能力 , 来对二者做出判定。
[ 关键词 ]
汉语 ; 兼类词 ; 词类活用
[ 文 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4- 0633 ( 2009) 6 月 - 241- 2 证经常的具有 两种 或两 种以 上的 语法 特征 , 而偶 尔的、 临时的具有多 种 词 类 的 语 法 特 征 则不 为 兼 类。 例如 : 这人长得真李逵 。这里的 李 逵 本来 是一 个表示 人 名的专有名词 , 在这 里确具 有了形 容词的 语法功 能。但 是 , 这种用法并 不是 经 常的 , 而 只 是临 时的、 偶尔 的 , 因 此 , 我们也不能说它为兼类词。
!5 ∀
词 的活
用是一种特 殊的 用法 , 在特 定的 条 件下 , 为 了 表达 上 某个词 属于 甲类词 在特 A 类 , 只是由于表达上的需要 , 偶尔被用作 B 类词 , 这 胡裕树认为 : 定的条件下 , 为了修辞上的需要 , 偶尔用作乙类词 , 这 是活用。 !6∀ 综 合以 上 观 点 , 词 的 活 用具 有 三 个 特点 : 其一 , 词的活用 是一 类 词活 用为 另 一类 词 , 语 法功 能 发生改变 ; 其二 , 这种 改 变是 临时 的、不 固 定的 ; 其 三 , 活用往往有修辞性质。其四 , 词的活用是指某一类 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的语言现象。 通过和上述 兼类 的 特点 做比 较 , 我 们可 以 很直 观
三、兼类词的分类
在掌握了兼 类词 的 界定 和判 断 方法 之后 , 我们 就 可以较为清楚、 准 确 的 来分 析 汉 语 中 的 兼 类 现 象了 , 经考察 , 汉语中常见的兼类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 1. 名动兼类。 如 : 工 作、领 导、代 表、研 究、批 评等。例如 : 研究 在 我国对于载人航天 技术的研 中 为名 词 , 在 我们 要抓 紧 中为动词。 你今天看 上去 究已处于世界 领先地 位
! 9∀ 吕叔湘 . 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 ! J∀ . 中国语文 , 1954 , ( 9).
242
哙直撞入 , 立帐 下。项羽 目之 , 问 为谁。 唐 韩愈 %送 吾 目其貌 , 耳其言 , 因以 得其为 人。 予目 此数 事 , 乃知 君果 非 徐泗 更萧条 , 道 这样 如 目 的这 两种用 法都多 次 宋范仲淹 %滕君墓志 铭 ∋: 路不忍目。 我们可以看出
3. 动形 兼 类。 如 : 吵、 醉、 忙、丰 富 等。例 如 : 为形容词。 4. 形副兼类。 如随 便、实 在、特 别、偏、 准、好 等。例如 : 偏 在 打偏了 中是形 容词 , 在 偏要 中 是副词。 5. 动副兼类。如挺、略、倒、约、肯定、提前等。 肯定 在 肯定 是这样 中为 副词 , 在 我不 能 肯定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等。例如 : 辅导功课 回 在 给 在 中为副词。 中为 动词 , 在 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