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兼类词例说

合集下载

浅谈词类的多功能性、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之间的关系

浅谈词类的多功能性、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之间的关系

浅谈词类的多功能性、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之间的关系摘要:词类的多功能性、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现象一直是现代汉语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对于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有很大的价值。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现代汉语词类多功能性、词类活用、词的兼类的简单整理和论述,尝试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局部:一是现代汉语词类的多功能性概说;二是词类活用概说;三是词的兼类概说;四是词的兼类、词类活用、词的多功能性的关系。

关键词:词的兼类词类活用词类的多功能性一、现代汉语词类的多功能性概说汉语语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词类具有多功能性,词类与句子成分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一对多的关系,因此,在对一个词的類别判定时,往往需要依据该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正如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所提出的:“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

〞另外,高名凯先生提出“汉语的实词不能再行分类〞,原因是汉语的实词“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的词类功能〞。

实词的多功能性也是现代汉语缺少形态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词汇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而不用改变形态,这大大增加了汉语的表意能力和意合性。

实际上,这一特点与汉民族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它们都重视人内心的认知能力。

吕叔湘先生在?语文常谈?中提到汉语在表示动作与事物的关系时,更依靠“意会〞,而不是依靠语言。

二、词类活用概说陈承泽先生首次提出了“词类活用〞说之后,学术界关于词类活用的定义有了统一的认识,即指某类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灵活运用,使某类词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词类活用不仅在现代汉语中有重要的语法、语义的作用,同时,汉语也是一脉相承的,在古代汉语中,词的语法功能的临时改变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下面将常见的几类词活用进行举例说明。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老:小孩儿拿大铜子儿打老。

〔2〕小:这小子是个恶霸,非要娶那个姑娘作小。

在这里,〔1〕句中“老〞由形容词“年迈的、年长的、陈旧的〞活用为名词表示“父母〞或“长辈〞。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一、引言现代汉语中,兼类词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既能充当一种词性,又能充当另一种词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词,本文将详细介绍现代汉语兼类词的概念、特点、分类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二、现代汉语兼类词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阐述现代汉语兼类词,指的是在句子中既能作为一种词性,又能作为另一种词性的词语。

这类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两种或多种词性的功能。

2.特点介绍现代汉语兼类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灵活性:兼类词在句子中的词性可以根据语境自由转换,使句子更加丰富多样。

(2)一词多义:兼类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增加了汉语的表达力。

(3)语境依赖:兼类词的使用需要考虑具体的语境,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三、兼类词的分类及举例1.名词兼动词这类词语在句子中,既可以作为名词,表示某种事物,又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某种动作。

举例:- 看书:在这里,“书”是名词,表示阅读的物体;“看”是动词,表示阅读的动作。

- 敲门:在这里,“门”是名词,表示敲击的物体;“敲”是动词,表示敲击的动作。

- 打电话:在这里,“电话”是名词,表示通讯工具;“打”是动词,表示拨打电话的动作。

2.动词兼名词这类词语在句子中,既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某种动作,又可以作为名词,表示某种事物。

举例:- 篮球:在这里,“打篮球”中的“篮球”是名词,表示一种运动项目;“篮球”也可以表示实际的篮球运动场地。

- 游泳:在这里,“游泳”是动词,表示在水中的运动;“游泳”也可以表示游泳这项运动。

- 钢琴:在这里,“弹钢琴”中的“钢琴”是名词,表示一种乐器;“钢琴”也可以表示实际的钢琴演奏。

3.形容词兼动词这类词语在句子中,既可以作为形容词,表示某种特征,又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某种动作。

举例:- 美丽:在这里,“美丽”是形容词,表示外貌好看;“美丽”也可以表示打扮得漂亮。

- 干净:在这里,“干净”是形容词,表示物品整洁;“干净”也可以表示打扫卫生。

浅谈汉语中的兼类词

浅谈汉语中的兼类词

浅谈汉语中的兼类词作者:卫翔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第5期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分院卫翔摘要:对于汉语这种缺乏形态的语言来说,兼类词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明确界定了兼类词,分析兼类词产生的原因,列举了兼类词常见的几种类型及兼类词的正确判定方法,提出注意兼类词造成的病句或歧义,因此,为避免病句和歧义须考虑语境再来组织句子。

关键词:汉语;兼类词;词类我们在遣词用句中会发现汉语中一个词会兼具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词性。

对于汉语这种缺乏形态的语言来说,兼类词问题尤为突出。

分析兼类词产生的原因,概括其类型、特点,无论对汉语本体研究抑或汉语第二语言学习,都有着积极地作用和意义。

按照现代汉语语法传统,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那么兼类词是什么类别,它是不是属于这两类中的一种呢?词的兼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什么样的词才属于词的兼类现象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了解兼类词过程中要知道的。

关于兼类词的界定,是指在一定的词类体系中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词类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在其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下册上指出:“汉语里大部分的词都归属某一词类,只有少数词可以归两类或两类以上,其条件是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主要特征而词汇意义密切相关。

”语言学家们在建立其词类体系时,主观上都期望划归同一类的词的语法功能要有足够多的共同点,不同的词类又要有足够多的不同点。

然而建立了A 类词与B 类词的鉴别准则之后,便从词的全集中划分出集合A 与集合B,很可能有或多或少的一部分词既符合A 类又符合B 类,这部分词构成了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C。

集合AC,集合BC 仍然各是A 类词,B 类词。

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汉语词类体系中也承认这种现象。

例图1-1这时候我们要确定交集C 的归属,就需要重新调整词类体系了。

那我们假设新的词类集合用小写字母a,b,c表示。

(1) a=AC, b=BC, c=C(2) a=A, b=B(3) a=A, b=BC 或 a=AC,b=B这三种情况第一种交集C 就要另立一类,也要另取一个名字,但现在词类体系已经相对稳定了,这种做法很显然不可取。

现代汉语兼类词名词解释(二)

现代汉语兼类词名词解释(二)

现代汉语兼类词名词解释(二)现代汉语兼类词名词解释1. 名词的定义名词是汉语兼类词的一种,用来表示人、事、物的名称或代词。

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起到表示事物的作用。

2. 人名•人名是表示一个人的姓名的词语,通常分为姓和名两个部分,有时还包括别号等补充信息。

•例如:张三、李四、王五3. 地名•地名是表示地点、区域或特定地理位置的词语。

•例如:北京、上海、纽约4. 物名•物名是表示具体物体、物品、植物、动物等的名称的词语。

•例如:桌子、汽车、花、狗•抽象名词是表示无法直接感知的概念、性质、状态等的名称的词语。

•例如:爱、幸福、希望6. 专有名词•专有名词是表示特定人、地、物等特有名称的词语。

•例如:北京大学、华为、太阳7. 集体名词•集体名词是表示一群人、一批事物、一类具有共同特点的事物的名称的词语。

•例如:家庭、学校、水果8. 数量名词•数量名词是表示计量单位、数量的名称的词语。

•例如:米、个、张9. 时间名词•时间名词是表示时间、日期、年代等的名称的词语。

•例如:春天、十二月、上午•成分名词是表示化学元素、化合物等名称的词语。

•例如:氧、水、氢氧化钠11. 职业名词•职业名词是表示人们从事的职业、工作的名称的词语。

•例如:医生、教师、工程师12. 机构名词•机构名词是表示组织、团体、机构等的名称的词语。

•例如:联合国、中央银行、世界卫生组织13. 整体名词•整体名词是表示整体、部分等关系的名称的词语。

•例如:树林、群岛、教室以上是现代汉语中兼类名词的一些例子及解释,名词作为汉语中重要的词类,在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
兼类词是指一个词在语义、语法功能上属于两类或多类词,比如“我们”,既可以做主语(我们去看电影),也可以做宾语(我去买书,你们去唱歌,他们去跳舞,我们在家里)。

以下是一些现代汉语兼类词的例子:
1. “在”:在可以是介词(我在床上看书),也可以是动词(他在公园跑步)。

2. “除了”:除了可以是介词(我除了做饭,还会洗衣服),也可以是连词(我喜欢你,除了你,我喜欢所有人)。

3. “因为”:因为可以是介词(因为我生病了,所以没有去上班),也可以是连词(我喜欢你,因为你好)。

4. “是否”:是否可以是代词(你是否准备好了?),也可以是副词(你是否理解?)。

5. “一”:一可以是数词(我买了一本书),也可以是量词(我一块钱买了这本书)。

以上只是一般的情况,具体的兼类情况可能会因语言环境和使用情况而有所不同。

现代汉语中动词作名词的兼类与活用

现代汉语中动词作名词的兼类与活用

现代汉语中动词作名词的兼类与活用作者:张颖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04期[摘要]动词有时做名词使用,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里就普遍存在,在现代汉语中这样的用法是动词的兼类还是动词的活用,二者的界限很容易混淆,文章试图对二者的区分问题进行探讨,找出它们的差异,并分析了动词转化为名词使用的原因和作用。

[关键词]动词;名词;兼类;词类活用;原因;作用[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14)04-0086-04一、名词与动词的分类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问题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老大难问题,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而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所以划分词类的依据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正所谓“凡词,依句辨品”。

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白话文语法,他把词分为九类,名词和动词是两个最基本的词类。

他认为名词是事物的名称,用来表示观念中的实体的,动词是用来叙述事物之动作或变化的。

黄伯荣和廖序东的《现代汉语》教材对名词下的定义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

对动词下的定义是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这两个定义都是从词的意义上来判定名词和动词的。

从名词和动词的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词类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类别,名词是静态的,动词是动态的,动词做名词使用有明显的跨度。

二、古代汉语里动词做名词的用法动词用作名词,是指动词失去了原有的表示动作变化等的语法特征,变得具有名词的性质。

动词用作名词的现象,在古汉语中就有,请看下面的例句:1.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捕蛇者说》)2. 殚其地之出。

(《捕蛇者说》)3. 诚宜开张圣听。

(《出师表》)4. 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5. 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六国论》)6. 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兼类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很特殊的问题,多年来许多人都曾论述过,但是至今也没得到很好解决。

现在,我们也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此和大家一同探讨。

我们认为,如果一个词至少有两个义项分别具有不同词类的系列特征,那么这个词就兼属这些词类。

一、“一个词”的说明(一)明确研究的对象:“词”1.这个词是语言中的词语法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的对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词类。

但是,语言和言语是不可分割的,语言必须存在于言语中,而且语言的变化归根结底是言语的变化引起的,比如“活用”和“兼类”。

一般来讲,任何人都可能对某一个词进行活用,任何一个词也可能被某个人活用。

如果这种言语中的活用,只是某个普通人极偶然的现象,这是不可能引起社会注意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用法就有可能被一些人或某个言语社团所接受进而被社会上大多数人所使用,那么它就变为活用了。

这种“活用”随着其在语言中使用频率的提高,又极有可能转变为语言中的“兼类”,因为它在“活用”中临时获得的意义和功能已经被固定下来。

虽然,我们原则上研究词类要排除言语因素的干扰,但是实际执行起来是不可能的,因为某种现象从言语中上升到语言中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其间有个模糊状态。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尽量坚持我们的原则。

2.这个词应该是共时状态下的词就语言本身来讲,它既有历时的一面,也有共时的一面,任何阶段的语言都无法割断与过去状态的联系,语言中的词汇也是这样,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就有古代的成分。

然而,应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词汇在语音、意义和用法等上面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或多或少出现这样那样的变化,那么我们在分析词的兼类问题时就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

从历时的观点看,某个词或者由于活用或者由于其他什么原因,有可能产生兼类,进而随着语言的发展,词类间经过一番消长,又有可能分化出或转向别的什么词类。

当然,每个阶段都会经过一定的时间,短则几十年,长则上千年。

然而,从共时的角度看,某个词可能处在活用阶段、兼类阶段或者已经转向其他词类的阶段。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
现代汉语中兼类词即可以用作名词,也可以用作动词的词汇。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跑(pǎo):作名词时指跑步的动作或方式,如比赛跑、晨跑;作动词时表示进行跑步的动作。

2. 学 (xué):作名词时指学习的过程或方式,如学习成绩、学
习方法;作动词时表示进行学习的动作。

3. 吃(chī):作名词时指进食的行为或方式,如吃饭、吃东西;作动词时表示进行进食的动作。

4. 唱(chàng):作名词时指演唱的行为或方式,如唱歌、合唱;作动词时表示进行演唱的动作。

5. 坐 (zuò):作名词时指坐的姿势或方式,如坐姿、坐位;作
动词时表示进行坐的动作。

6. 泳(yǒng):作名词时指游泳的行为或方式,如游泳、比赛泳;作动词时表示进行游泳的动作。

7. 起(qǐ):作名词时指起床的行为或时间,如早起、晚起;作
动词时表示进行起床的动作。

这些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和语境来确定其具体含义和词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