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问题探析
论现代汉语中动词名词的兼类问题

2018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分类号:学校代码:10269密级:学号:51152901176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DISSERTATION论文题目:论现代汉语中动词名词的兼类问题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学指导教师:左思民教授学位申请人:王舒祎2018年5月Master’s Dissertation(2018)Classification: School code:10269 Confidentiality Level: Student ID:51152901176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A Study on the Overlap of Verb and Noun in ModernChineseS chool: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Major: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Direction: Modern Chinese GrammarMentor: Professor Zuo SiminAuthor: Wang ShuyiMay, 2018王舒祎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内容摘要关于现代汉语动名兼类的研究非常多,但是对于动名兼类的判别依据相对来说比较薄弱。
因此本文以《词汇等级大纲》中的甲级词汇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现代汉语中动词名词的兼类问题。
第一章,绪论。
从现代汉语动名兼类词、英语动名兼类词以及英汉动词名词之间的对比三方面,梳理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以及数据来源。
第二章,对现汉动名兼类三种代表性处理策略的分析。
三种代表性的策略分别是人为限制兼类词数量、动词归入名词、不限制兼类词的数量。
分析中我们参照英语兼类词的处理方法,同时根据现代汉语和英语的语言事实,证明了现有的处理策略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我们重新探究。
汉语词的兼类现象

汉语词的兼类现象
问:测试题目中有下边这样一道题:
发明
瓦特发了然蒸气机。
这两项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
题目的要求是:让学生说明这一组句子中的两个“发明”能否
同样。
我以为它们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可是其余老师都以为意
思同样。
请问:应该如何剖析?
答: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词兼类的现象,即:有一些词
兼属两类以上的词类,这样的词叫做兼类词。
如:
兼属动词和名词:建议代表领导通知总结兼
属名词和形容词:精神困莫非德麻烦科学兼
属动词和形容词:正直丰富深入明确讲究问
题中所说的“发明”是兼类词。
“发明”:兼属动词和名词。
从以上例句能够看出:动词“发明” 能带宾语,可带“了”“过”等时态助词,如“发了然蒸气机”;名词“发明”可作主语(也能够作宾语),能够受数目词修饰,如“这两项发明”。
这道测试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汉语词的兼类现象,要看到两
个“发明”的不一样点,它们在句子中充任不一样的句子成
分,
属于不一样的词类。
说两组句子中的两个“发明”“意思不一样”或“意思同样”,都有正确的一面,但都不全面。
兼类词属于两
第1页/共2页
类以上的词类,词类不一样,造句功能不一样,但不可以说“意思不同”;兼类的词音同形同,词义也亲密有关,但不可以说“意思
同样”。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词类不一样,词义上有亲密的联系。
现有字典,如《现代汉语字典》《辞海》对词的说明,都是
只注词义,不注词性,新近第一版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开
始注明词性了。
第2页/共2页。
现代汉语词的兼类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种现象又有明 显增加。
如“潇洒、清洁、方便、规范、完善、 严明、涣散、富裕、松懈、清醒、浪漫、突 出、健美、合理、健康、持平”等形容词都 有了动词用法,这些词有的已经在《现代汉 语词典》修订本中增加了使动义项,有的词 的使动用法,虽然还未在《现代汉语词典》 修订本中单独立项,但已在正规出版物和口 语实际中普遍使用,这说明“欧化”对现代 汉语的影响至今仍在继续,只是由于我们已 司空见惯罢了。
另一方面是一部分词在普通话和方言中 都使用,但方言词义和普通话词义“表现为 交叉关系”。
如“光鲜”的普通话义项是“光彩、整洁漂 亮(衣着鲜艳)”,是形容词,方言义项是 “光彩、光荣(总得把事情办得光鲜体面一 点儿)”,也是形容词;而有些词的语法功 能在方言和普通话中是不一致的,这就产生 了词的兼类现象。
二、兼类词产生的原因
(一)词义派生导致一词多义从而产生兼类 问题
对现在汉语而言,词的多义现象或多义词正是 词的兼类或兼类词这种语法现象存在的语义基础。 一个单义词,通过派生的方式(包括引申和比喻 等多种具体方式)扩张为多义词,是语言的历史 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运用有限的词语表达 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的途径。
尽管我们“对每个词义是如何引申的,多项词 义之间确凿而又具体的关系如何,不可能都是一 目了然的。.......期间的过程难于找到可靠地资料 作为证据,也是不易具体回答的”,但“本义和 引申义之间必有联系,这点仍是不能否定的”。
例如:
光:
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典型的多义词,它的本义 是“太阳、火、电等放射出来照耀在物体上,使眼 睛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是名词。
虽然词的方言意义和用法进入普通话而 导致词的兼类不是现代汉语词的兼类现象的 主要成因,但对上述现象的准确认识,显然 有助于我们辩证地处理错综复杂的现代汉语 词类,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是两 种与词类有关而本质不同的语法现象,一 般的语法教材或专著在论述其中的一个问 题时必然要牵扯出另外 一个作一番辨析,惟 恐把它们混为一谈。
浅谈汉语中的兼类词

浅谈汉语中的兼类词作者:卫翔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第5期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分院卫翔摘要:对于汉语这种缺乏形态的语言来说,兼类词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明确界定了兼类词,分析兼类词产生的原因,列举了兼类词常见的几种类型及兼类词的正确判定方法,提出注意兼类词造成的病句或歧义,因此,为避免病句和歧义须考虑语境再来组织句子。
关键词:汉语;兼类词;词类我们在遣词用句中会发现汉语中一个词会兼具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词性。
对于汉语这种缺乏形态的语言来说,兼类词问题尤为突出。
分析兼类词产生的原因,概括其类型、特点,无论对汉语本体研究抑或汉语第二语言学习,都有着积极地作用和意义。
按照现代汉语语法传统,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那么兼类词是什么类别,它是不是属于这两类中的一种呢?词的兼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什么样的词才属于词的兼类现象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了解兼类词过程中要知道的。
关于兼类词的界定,是指在一定的词类体系中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词类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在其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下册上指出:“汉语里大部分的词都归属某一词类,只有少数词可以归两类或两类以上,其条件是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主要特征而词汇意义密切相关。
”语言学家们在建立其词类体系时,主观上都期望划归同一类的词的语法功能要有足够多的共同点,不同的词类又要有足够多的不同点。
然而建立了A 类词与B 类词的鉴别准则之后,便从词的全集中划分出集合A 与集合B,很可能有或多或少的一部分词既符合A 类又符合B 类,这部分词构成了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C。
集合AC,集合BC 仍然各是A 类词,B 类词。
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汉语词类体系中也承认这种现象。
例图1-1这时候我们要确定交集C 的归属,就需要重新调整词类体系了。
那我们假设新的词类集合用小写字母a,b,c表示。
(1) a=AC, b=BC, c=C(2) a=A, b=B(3) a=A, b=BC 或 a=AC,b=B这三种情况第一种交集C 就要另立一类,也要另取一个名字,但现在词类体系已经相对稳定了,这种做法很显然不可取。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一、本文概述《关于词的兼类问题》是一篇深入探讨语言学中词汇兼类现象的学术文章。
兼类问题在语言学中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议题,它涉及到词汇的多功能性、语境的多样性和语言的变化发展。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兼类现象的本质、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及其对语言理解和运用的影响。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兼类现象的基本概念,即一个词在不同语境或句法结构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词性和语义功能。
接着,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包括对兼类现象的分类、对兼类词的特点和识别方法的分析,以及对兼类现象在语言学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探讨。
通过本文的论述,读者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兼类现象的本质和复杂性,掌握识别和分析兼类词的方法,并对兼类现象在语言学研究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有更全面的认识。
本文也希望引起语言学界对兼类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探讨,推动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二、词的兼类现象概述在语言学中,词的兼类现象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或语法结构中,能够具备多种词性特征,同时充当不同的语法角色。
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中,包括汉语。
词的兼类不仅反映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也是语言灵活性和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词的兼类现象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例如,在汉语中,同一个汉字或词语可能同时具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多种词性。
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会根据语法和语义的需要,灵活变换其词性。
例如,“研究”一词既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深入探讨”,也可以作为名词表示“深入探讨的过程或成果”。
词的兼类现象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兼类现象有助于减少语言中的冗余词汇,提高语言的经济性。
通过词语的兼类使用,人们可以在不增加新词汇的情况下,表达更加丰富和复杂的语义内容。
兼类现象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和灵活性。
通过变换词语的词性,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事物、表达观点,使语言更加生动、具体。
然而,词的兼类现象也给语言理解和运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在语法分析和语义理解过程中,需要准确判断词语的实际词性,以正确理解其在句子中的功能和意义。
兼类词划界标准新探

兼类词划界标准新探兼类词的判断标准可以分为“单类”“倾向兼类”“兼类”三个阶段,“倾向兼类”是从临时活用的动态状态向具有新意义且独立使用的静态状态过渡的阶段。
在确定是否兼类的问题上,应适当使用溯源法,即语义探源,因为不考察词的最初词性,就无法确定是否转类、兼类。
而判断是否兼类主要是依靠频率统计法,当两种词性的分布比例在频率统计的边缘时,可以考虑意义是否发生变化,如意义已经分化,则为兼类。
根据以上原则可分析,“腐败”是名、动、形兼类,并且趋向转类;“衰败”是形容词倾向兼名词类。
标签:兼类倾向兼类腐败衰败一、引言活用和兼类是在汉语词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关于兼类问题的研究有很多,但都没有对兼类与非兼类的划界标准,特别是对临界点具体数值的处理作出详细的解释。
我們根据马彪、邹韶华(2002)提出的“取值法”来判定兼类的划界标准。
即“当一个词的新用法已达到(或超过)原用法的50%或与原用法比率相等(或超出原用法)时则为兼类”。
有些词经过考察后虽然没有达到兼类的这个标准,但和这个标准数值很接近,这时就要考虑该词的意义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意义发生了明显变化(已经产生另一个词类的意义),那么也判定该词为兼类词,这样的情况在考察中非常少见。
标注结果为单类的词中,如果在动词或形容词中某一个词性的比率占绝对优势,而另一类词性的出现率很小,那么只能视作活用,不能看作兼类。
在兼类和单类之间,还有一个倾向兼类的阶段,即一个词的新用法已达到(或超过)原用法的25%、但未达到50%的情况。
说明该词的新用法已经趋于广泛,有向兼类发展的趋势。
本文语料来自北京语言大学CCRL语料库,包括“名家小说”“人民日报”“大陆小说”“港台小说”“科技论文”五个部分,涵盖不同的语言风格,可以全面地考察词的语法、语义的分布情况,考察结果更加合乎语言事实。
二、“腐败”标注分析“腐败”可以指食物、木材等腐烂变坏,也可以比喻人事的堕落变坏,还可以形容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的混乱、黑暗。
现代汉语词汇的兼类问题——由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兼类谈起

现代汉语词汇的兼类问题——由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兼类谈起田永焕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2(000)032
【摘要】从语言的类型学角度分,现代汉语属于典型的孤立语,它最根本也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少有形态变化,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因此同样的一个词在不同的句法结构中往往可以体现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这样的词到底只有一个词性,还是兼有几个词性?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就成为语言学家讨论的话题.本文试图对语言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做一个简明的概括,另外通过形容词的兼类谈谈判定兼类的原则和标准,最后谈谈兼类与活用的区别.
【总页数】3页(P110-112)
【作者】田永焕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问题
2.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看现代汉语自指词项的兼类问题
3.现代汉语兼类问题研究——兼评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的重要价值
4.现代汉语词汇兼类现象初探
5.现代汉语词汇兼类现象初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兼类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很特殊的问题,多年来许多人都曾论述过,但是至今也没得到很好解决。
现在,我们也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此和大家一同探讨。
我们认为,如果一个词至少有两个义项分别具有不同词类的系列特征,那么这个词就兼属这些词类。
一、“一个词”的说明(一)明确研究的对象:“词”1.这个词是语言中的词语法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的对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词类。
但是,语言和言语是不可分割的,语言必须存在于言语中,而且语言的变化归根结底是言语的变化引起的,比如“活用”和“兼类”。
一般来讲,任何人都可能对某一个词进行活用,任何一个词也可能被某个人活用。
如果这种言语中的活用,只是某个普通人极偶然的现象,这是不可能引起社会注意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用法就有可能被一些人或某个言语社团所接受进而被社会上大多数人所使用,那么它就变为活用了。
这种“活用”随着其在语言中使用频率的提高,又极有可能转变为语言中的“兼类”,因为它在“活用”中临时获得的意义和功能已经被固定下来。
虽然,我们原则上研究词类要排除言语因素的干扰,但是实际执行起来是不可能的,因为某种现象从言语中上升到语言中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其间有个模糊状态。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尽量坚持我们的原则。
2.这个词应该是共时状态下的词就语言本身来讲,它既有历时的一面,也有共时的一面,任何阶段的语言都无法割断与过去状态的联系,语言中的词汇也是这样,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就有古代的成分。
然而,应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词汇在语音、意义和用法等上面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或多或少出现这样那样的变化,那么我们在分析词的兼类问题时就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
从历时的观点看,某个词或者由于活用或者由于其他什么原因,有可能产生兼类,进而随着语言的发展,词类间经过一番消长,又有可能分化出或转向别的什么词类。
当然,每个阶段都会经过一定的时间,短则几十年,长则上千年。
然而,从共时的角度看,某个词可能处在活用阶段、兼类阶段或者已经转向其他词类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分 属 两 类 。 ” _对 词 的兼 类 问题 , 吕叔 湘 先 生 也 有 自己 词 是 词 的 兼 类 或 兼 类 词 这 种 语 法 现 象 存 在 的 语 义 基 础 。 如 2 的 观 点 ,他 说 : “ 个 词 能不 能属 于 两 个 类 ? 当 然 能 。 假 “ ” ,本 义 是 “ 阳 、 火 等 放 射 出来 照 耀 在 物 体 上 ,使 一 光 太 若 咱 们 为 甲 、 乙两 类 词 分 别 找 出 一 些 语 法 上 的 特 点 ,发 现 眼 睛 能 看 见 物 体 的 那 种 物 质 ” ,是 名 词 ,在 这 个 意 义 基 础
可 以归 入 两 个 以上 的词 ,譬 如 说 我 写信 ’的 信 ’是 名 兼 类 之 间 的 关 系 , 虽 然 我 国语 法 界 经 过 长 期 争 论 达 成 了 一
词 , ‘ 不 信 ’ 的 ‘ ’却 是 动 词 。但 必 须 是 意 义 相 差 很 致 , 即 “ 认 句法 功 能 是 汉 语 词 类 最 主 要 的甚 至 是 惟 一 的 我 信 承 远 , 才 可 以认 为 词 类 不 同 ;如 果 像 我 在 家 ’ 的 ‘ ’ 字 分 类 标 准 。 ”但 我 们 不 能 因 坚 持 这 个 标 准 而 生 硬 地 切 断 词 在
一
、
每 一 时 期 常 用 的 汉 语 词 数 量 是 有 限 的 , 那 么 怎 么 能
是 动 词 。 它在 不 同语 境 中 的 词类 性质 不 同 , 因 此 可 被 看 作 够用 有 限 的 词 来 表 达 众 多 纷 杂 的 意思 呢 ? 词类 的 活用 和 派
一
个 兼 类 词 。要 确 定一 个 词 的 词 性 , 必 须 在 具 体 的 语 境 中 生 就 是 解 决这 一 问 题 的 方 法 。这 种 词 的灵 活 运 用 开 始 时 可
一
个 词 在 一 种 场 合 有 甲类 词 的特 点 , 在 另 一种 场 合 有 乙类 上 先 后 派 生 出 了 “ 滑 ,平 滑 ” “ ,尽 ”这 两个 形 容 词 光 净
词 的 特 点 ,那 它 自然 属 于 甲类 ,也 属 于 乙类 。 举个 实 例 ,
义项 ;还派 生出了 “ 无衣物遮盖 ,露 出身体 ”这个动词义 项与 “ 只,仅”这个副词义项。E 4 ]
公认 的老 大难 问题 。
原 因又有哪些 呢?对 于这个问题,也有很多种看法 , 结
词 类 的活 用 及派 生演 变 为 兼类
所 谓 兼 类 , 是 指 一 个 词 在 不 同 语 境 中 分 别 具 有 两 种 起 来 ,大 致 可分 三 个 大方 面 :
或 两 种 以上 不 同 词 类 的 语 法 功 能 。 如 “ 表 ”一 词 ,在 代 “ 国 人 大 代 表 ”中 是 名 词 ,在 “ 代 表 她 感 谢 你 。 ” 中 全 我
现 代汉 语 中 词 的兼 类 问题 探 析
口马 琦
摘 要 :本文试就汉语词类划分中的词的 “ 兼类 问题 ”进行探讨 ,追溯汉语 兼类词产生的原 因,并对汉语兼
类词辨析 中存在的争议提 出异议。
关键词:汉语词 兼类 活用 派生 西化
与 西 方 形 态 特 征 丰 富 的语 言 不 同 , 现 代 汉 语 是 缺 少 形 我 们 只 要 总 结 建 立 一 定 的词 类 格 式 , 再 依 据 这 些 格 式 来 区 态 变 化 的语 言 ,划 分 汉 语 词类 主 要 根 据 词 的 句 法 功 能 。但 别 词 类 , 那 符 合 几 种 词 类 的格 式 就 兼 几 类 词 。 由 此可 见 , 汉 语 的句 法 功 能有 较 大 的 灵 活 性 , 使 得 现 代 汉 语 的词 类 划 由 于 汉语 词 的 兼 类 问题 十 分 复 杂 ,研 究者 对 这 个 问 题 争 议 分 比较 复 杂 ,因 此 汉 语 词 的兼 类 问题 也 就 成 了众 多研 究 者 颇 多 ,众 说 纷 纭 , 意 见 很 不 统 一 。那 么 造 成 汉 语 词 兼 类 的
二 、西 方语 法 对 汉语 词 兼类 产 生 的影 响
从 1 l 年 五 四 运 动 时 期 的 “ 话 文 运 动 ” 和 “ 语 99 白 国
‘ 拿把锁把 门锁上 ’。假如 咱们采 取这两套格式作为区别
分 析 ,正 如 黎 锦 熙 先 生 所 说 : “ 词 , 依 句辩 品 , 离 句 无 能 是 为 了 适 应 某 语 言 环 境 临 时 活 用 或 派 生 出 来 的 ,但 活 凡 品”。 “ 国语 的词 类 在 词 的 本 身 无 从 分 别 ,必 须 看 它 在 句 用 或 派 生 的 临 时 意 义 使 用 次 数 多 了 ,人 们 就 习 惯 了 , 接 中的 位 置 、职 务 才 能认 定 一 个 词 属 于 何 种 词 类 。 ” 『兼 类 受 了 , 固 定 下 来 ,便 成 为 这 个 词 的新 义 , 兼 类 也 就 由 此 l J 词 在 不 同 的句 子 中 , 位 置 、 职 务 也 有 所 不 同 , 但 意 义 上 产 生 了 。所 谓 活 用 ,就 是 词 的 某 种 语 法 功 能 的 临 时 改 变 。 必 须 相 近 。王 力 先 生认 为兼 类 词 必 须 是 意 义 相 差 很 远 的 异 例 如 “ 风 风 人 ” 中第 一 个 “ ” 是 本用 , 是 名 词 , 第 二 春 风 词 同形 词 ,而 不 是 意义 相 近 的 同 形 词 。他 说 过 : “ 个 词 个 “ ” 是 活 用 ,名 词 活 用 为动 词 。 关 于 词 义 派 生 和 词 的 一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