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目录学校概况 (1)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3)(一)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3)(二)本科专业设置 (3)(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4)(四)本科生源质量 (5)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5)(一)师资队伍 (5)(二)教学条件 (7)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8)(一)专业建设 (8)(二)课程建设 (10)(三)教材建设 (11)(四)教学研究与改革 (11)(五)实践教学 (12)(六)创新创业教育 (13)四、质量保障体系 (14)(一)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4)(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5)(三)实施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 (16)(四)大力推进质量信息公开及年度质量报告制度 (17)五、学习效果 (18)(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18)(二)在校生学习成果 (18)(三)本科生毕业与就业 (19)(四)毕业生评价 (19)(五)用人单位评价 (20)六、本科教学工作的特色与经验 (21)以“立人教育”为引领,构建“三融入”育人机制、“五段式”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区域发展需要的“四得”型创新创业人才 (21)七、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对策 (26)(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26)(二)改进措施 (26)学校概况吉首大学创办于1958年9月,是一所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省属综合性大学。
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湖南省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优秀学校。
学校办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和张家界市两地,本部设在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
学校现有20个学院(部),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医、农、管理和艺术等十二大学科门类。
现有本科专业7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4个,专业硕士点5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设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建立了1个院士工作站。
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学院秉承“追求客观真相,传播文明价值”的办学理念,坚持“以 学科为龙头,以专业为重点,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以学生 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办学思路,紧抓学科建设的龙头,2014 年成功申报目录外设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传媒创意与设计”,2016
采编能力与写作能力,可胜任采编播一体化岗位;能主持、策划公关 礼仪活动;可在培训机构或学校从事播音主持教学与研究等工作。
2016 年新修订的培养计划开设学科必修课 16 门、专业必修课 5 门、专业选修课 17 门课程以及实践教学环节五部分:认知实习、播 音主持业务实习、专业成果展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目前正在建 设慕课教学改革项目《语音发声学》,计划下一步将《语音发声学》 发展为精品课程,同时完成《语言表达基础》、《音频节目主持创作》、 《电视播音与主持小课》等优秀课程建设。1516 学年,播音与主持 系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拓宽思路,在分析借鉴国内同类专业办学情况的 基础上,结合传媒的发展趋势,紧抓常规教学,大力推进改革。
表 1:学生情况
学习形式
全日制 在校生
人数 947
层次 本科 专科
人数 947 0
折合在校生数 947
硕士研究生
0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
100%
备注:1.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生数+硕士生数×1.5
2.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生数+研究生数
序号 1 2 3 4
20162017学年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6-2017学年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某某师范大学某某学院二O一七年十二月一、学校基本概况 (1)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1)(二)专业设置 (1)(三)在校生情况 (2)1、学生人数 (2)2、生源结构 (2)3、生源质量 (3)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4)(一)师资情况及生师比 (4)(二)主讲教师情况 (5)(三)教授授课情况 (5)(四)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5)(五)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5)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6)(一)专业建设 (6)1、明晰人才培养特色,规范执行培养方案 (6)2、适应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 (7)(二)课程建设 (7)(三)教材建设 (7)(四)教学改革 (8)(五)实践教学 (8)1、实践教学基本情况 (8)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9)3、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10)(六)创新创业教育 (10)1、完善工作机制 (10)2、健全制度 (10)3、经费保障 (11)4、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11)5、全方位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11)6、打造创业实践的平台 (11)五、质量保障体系 (13)(一)学院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13)(二)学院领导班子研究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政策 (13)(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3)(四)教学基本状态及教学日常运行与监控 (14)六、学生学习情况 (14)(一)学习满意度 (14)(二)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 (15)(三)用人单位和社会对毕业生评价 (15)(四)奖助学金情况 (15)(五)毕业生综合素质与成就 (16)(六)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 (16)七、特色发展 (16)(一)创新培养机制,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16)(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16)八、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17)(一)专业建设亟待加强 (17)(二)教师队伍建设急需力□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17)一、学校基本概况某某师范大学某某学院在2016-2017学年继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 强化内涵建设,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向应用型大学奋进。
2016宿州学院本科质量评估报告

校字〔2016〕57号签发人:张莉关于报送《宿州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报告安徽省教育厅:根据《安徽省教育厅转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编制发布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皖教秘高〔2016〕167号)文件精神,我校编制了《宿州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现予以呈报,请审阅。
宿州学院2016年12月12日宿州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Ο一六年十二月目录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一)学校定位 (1)(二)专业设置情况 (2)(三)学生情况 (3)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6)(一)师资队伍 (6)(二)教学经费投入 (7)(三)教学条件 (8)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9)(一)全力推进教学管理创新 (9)(二)积极申报项目,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 (11)(三)加强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2)(四)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创业意识训练 (13)(五)以科研促教学,推进协同创新 (13)四、质量保障体系 (14)(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14)(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常态监控与自我评估情况 (15)五、学生学习效果 (18)(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18)(二)学生获奖情况 (18)(三)学校社会影响 (20)(四)毕业生毕业与学位授予、考研情况 (21)(五)毕业生就业 (21)六、特色发展 (24)(一)建应用专业群,紧贴“区域性”产业结构 (25)(二)走校地合作路,彰显“地方性”服务面向 (25)(三)创文化育人牌,打造“有特色”大学文化 (26)七、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6)(一)谋划实施“十三五”规划,引领学校综合改革 (26)(二)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快学校转型提升 (27)(三)改革组织人事制度,努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27)(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7)(五)强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27)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1宿州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宿州学院2004 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
中原工学院理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当年招生人数
1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07
60
信科
2003
60
2
应用物理学
2004
60
学生总人数 245 175 217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建设 2015-2016 学年,在校领导和人事处的大力支持下,理学院人才
引进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本年度共签约 4 位数学博士,1 位物理博 士并已到校报到。学院同时加强对优秀专家的吸引,聘浙江大学孔德 兴教授为校级特聘教授,聘哈尔滨工业大学王明新教授为兼职教授。
分析能力和运筹优化管理能力,较高的科学和人文素质,知识、能力 与素质协调发展的数学类高级应用型人才。下设四个专业方向:
数理金融方向:掌握系统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拥有统计、经济 和金融方面的理论功底,受到较严格的数理金融思维等方面的训练, 具有在金融行业或相关经济部门从事统计计算、经济预测、项目开发、 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与管理等能力,又能在学校从事数学和相关经济 的理论教学与研究。
素质。在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的基础上,调整了课程结构,注重课内与
课外、校内与校外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加大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
中的作用,通过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参加全国大学生 数学建模竞赛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及挑战杯等学科竞赛、社会实践 等环节,不断构建和完善各类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 力。
0% 5% 15.1%
1
2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
3
4
50 6 51.5 6 44.5 7 26.5 18
12% 22 11.7% 22 15.7% 28 68% 4
44% 0 42.7% 0 62.9% 2 15.1% 4
0% 0% 5% 15.1%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武汉工商学院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2016年12月目录学校简介 (3)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4)(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4)(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4)(三)全日制在校学生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6)(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6)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6)(一)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6)(二)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7)(三)教学条件及利用情况 (8)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9)(一)专业建设 (9)(二)课程建设 (9)(三)教学改革 (11)(四)实践教学 (11)(五)创新创业教育 (12)(六)国际合作教育 (13)四、质量保障体系 (13)(一)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3)(二)本科教学相关政策措施 (13)(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3)五、学生学习效果 (15)(一)在校生获得奖励与成果 (15)(二)应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15)(三)学生学习满意度 (15)(四)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7)(五)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 (18)六、特色发展 (21)(一)四个“对接”的人才培养特色初步彰显 (21)(二)“一院一品牌、一院一特色”的学院发展特色逐渐显现 (22)七、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23)学校简介武汉工商学院是一所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其前身为2002年中南民族大学与武汉弘博集团联合创办的中南民族大学弘博学院,历经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等发展阶段,2011年成为湖北省首批转设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13年获批湖北省首批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培育单位,成为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首批成员;2014年更名为武汉工商学院;2015年入选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
自2011年转设以来,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管理创新、制度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截至2016年8月,学校拥有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学)、2个省级重点培育本科专业(电子商务、新闻学)、5个省级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环境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商务)、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电子商务、新闻学、旅游管理、物流管理)、1门省级精品课程(网络营销)、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计算机基础、品牌形象设计、物流管理概论)、2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高校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湖北商务服务发展研究中心),学校“工商管理”学科被确定为“楚天学者”设岗学科、同时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单位。
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

服装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一)学院概况。
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于1986年开始招收服装专业学生,是全国最早开办服装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具有招收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服饰文化)两个方向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开设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表演(服装表演与营销方向)、产品设计四个本科专业。
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共1467名。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作为河南高校中开办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专业,是河南省名牌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2008年起成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成果累累,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屡获佳绩,依据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的数据,我院服装设计专业连续多年在全国综合排名位于前列,2011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获服装设计“育人奖”,2013年在北京大学生时装周举办两场服装设计专题发布会,并荣获2013年度人才培养成果奖,在第14届“虎门杯”国际青年设计(女装)大赛中获得金奖。
服装表演专业成绩突出,2008年我院15名学生模特担任北京奥运会国家引导员工作,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中原高校学子形象,获得好评。
2009年“第二十届世界超级模特环球大赛全球总决赛”中我院模特荣登冠军,获“世界美皇后”称号,2011年“第23届环球比基尼全球总决赛”中,我院模特荣获亚洲美皇后称号,近年来我院师生参加了上海世博会河南馆服装设计工作,广州亚运会引导员工作。
孟倩涵获2017中原电商网络模特大赛华中1/ 26赛区总决赛最具魅力奖;2017国际旅游小姐河南赛区总决赛最佳气质奖;倪明玥获2017中原电商网络模特大赛华中赛区总决赛获亚军2017国际旅游小姐大赛河南赛区十佳;王艺真获2017网络电商模特大赛河南区季军;王艺真获2017 3ce选拔大赛河南赛区亚军;2018年第十八届中国职业模特大赛河南赛区,我院周媛获亚军,任博获亚军,欧大同获季军;朱蔓获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2018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服装模特大赛三等奖。
新能源学院2016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新能源学院2016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目录目录 (1)引言 (2)1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3)1.1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3)1.2师资队伍状况 (3)1.3教学机构设置 (4)1.4教学基本条件 (4)1.5学生培养情况 (6)2 本科教学工作思路、举措和成效 (7)2.1教学基本建设 (7)2.1.1学科建设 (7)2.1.2专业建设 (8)2.1.3课程建设 (9)2.2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措施和成效 (10)2.3人才培养过程及效果 (10)总结 (12)引言2016年,新能源学院针对应用型转型需求,重新规划、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制定符合转型需求的培养方案,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注重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本科专业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按照学校下发的《关于编制2016年度教育质量报告的通知》要求,新能源学院按照自身发展规划,在对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过程及效果等进行客观、全面的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新能源学院2016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1本科专业设置情况新能源学院拥有4个本科专业(工科),分别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化学专业、能源化学工程专业(2016年停止招生)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目前,新能源学院拥有41名专业教师(其中校内兼职教师1名),833名在校本科学生,师生比为1:19。
2016年招生人数为人,具体详情见下表。
表1.1 2016年新能源学院本科专业基本情况首次招生序号专业名称专业代码获批时间在校生数教师人数生师比时间1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080503T 2011年2011年407人19人20:12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080414T 2013年2014年173人12人10:13 应用化学专业070302 2009年2011年144人5人29:14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081304T 2011年2014年109人5人28:1 合计4个41表1.2 2016年新能源学院本科专业招生情况序号专业名称招生数1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104人2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59人3 应用化学专业39人合计202人1.2师资队伍状况新能源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分布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与环境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一、学院概况(一)学院基本情况能源与环境学院是我校十七个教学院系之一,专业特色鲜明,具有较强教学、科研实力和优势,多年来,通过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基本实现了建设以“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为核心的优势特色学科群和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引领的国家、省、校三级特色专业建设体系的总体建设目标,近年来先后取得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学位授权点、省级特聘教授岗位、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高校教学团队等多项标志性成果。
本学年,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能源与环境学院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抢抓机遇,狠抓落实,以学校党政工作计划为指导,以项目推进工程为抓手,围绕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认真制定并积极组织实施以《中原工学院2015-2016学年党政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动力,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和行业经济建设为导向,重点加强内涵建设和项目工程推进,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二)机构设置学院下设各类机构十一个,机构设置如图1-1所示。
由院长主持学院日常工作,重大事宜由院务委员会集体研究讨论决定。
学院领导中有院长1人、党总支书记1人、副院长3人、党总支副书记1人。
图1-1 学院总体机构设置(三)发展规划学院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原工学院教育事业第十二五年发展规划》为指导,结合即将出台的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和行业经济建设为导向,按照“统筹规划、分层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和“优化结构、强化内涵、提升特色、实现跨越”的基本建设思路,科学制定《能源与环境学院学科与专业建设“十三五”规划》,重点加强内涵建设,以促进能环学院学科与专业建设快速可持续发展。
在学科建设方面,全面实现“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国内先进水平建设学科”建设目标,逐步形成以“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国内先进水平建设学科”为核心,以制冷及低温工程校级重点学科、环境工程院(部)级重点学科为重要支撑的优势特色学科群,促进学院各重点学科的协调发展。
在专业建设方面,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强化学院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特色专业教学团队、优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本科教育,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注重全院师生全面发展,立足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和行业需求,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加强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能源与环境类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本科专业设置学院设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5个专业。
(三)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截至2016年8月31日,能源与环境学院本科在校生1535人,硕士研究生80人,学生情况如表2-1和表2-2所示。
表2-1:学生情况表2-2:各专业学生情况(四)本科生生源质量2015年,学院生源充足、质量优良。
共有5个本科专业招生,招收本科生389人,河南省内204人,河南省外185人。
其中,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招收120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招收70人,安全工程专业招收64人,环境工程专业招收67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招收68人。
河南省内本科录取中,最高分524分,高出二本分数线66分,高出本校分数线25分;最低分499分,高出二本线41分,高出本校分数线0分。
省外二批本科录取中,绝大部分省份都能按第一志愿完成招生计划,在浙江、河北、湖北、山西、安徽、湖南、贵州、海南、广西、云南等省份的录取平均分均高于当地二本线10分以上。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一)师资基本情况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省级特聘教授1名,国家级高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1名,教授12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1人。
学院通过培养和引进并重,经过多年的发展,教师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过在职培养和人才引进,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分布更趋合理,其数量、结构和生师比等参见表3-1至3-4。
表3-1:教师的数量与结构(二)主讲教师情况及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教学工作,注重教学和科研队伍建设的人才与资源融合,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水平教学。
为提高教学质量,学院不断加强对教师教学方面的激励和约束,积极鼓励教授授课。
教授授课情况及教师承担本科课程如表3-5和表3-6所示。
表3-2:教学管理人员的数量与结构表3-3:教学管理人员情况表3-4:生师比表3-5:教授授课情况表3-6:教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新增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1名,新引进博士1名。
通过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师能建设,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本学年,王方、郭淑青、杨磊老师获批校青年拔尖人才,刘磊老师获2015年度“三育人”先进个人,赵富旺、屈丽娜、付江伟老师获校2015年度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对象,王方老师作为公派访问学者赴美国进行学习交流。
(四)教学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学院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注重加强内涵建设,教学投入逐年增加,不断强化教学经费投入的合理性、使用的有效性和管理的规范性,保障了本科教学工作正常运行。
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见表3-7。
表3-7:学院教学经费投入(2016)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校唯一),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优秀科技论文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其它厅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完成省级鉴定项目4项、结项项目3项;获授权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撰写学术论文30余篇,收录12篇,核心期刊14篇;获批省级项目9项,市科技立项3项;申报国家级项目19项;入院经费200余万元。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一)人才培养方案特点1、加强专业学科基础、拓宽专业面在保证原有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的同时,兼顾相近专业课程的设置,并使之相互融合,以拓宽专业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2、设置柔性专业方向模块、突出课程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及社会需要为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按照社会实际需求,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通过课程整合,设定了不同特色的选修方向。
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学。
3、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工程实践环节时数,培养计划中基础实习、课程设计及各专业领域的专业实习等实践性环节共计40周。
并充分利用寒暑假,不断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建设不断加强质量工程项目过程管理与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持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充分发挥特色专业的带动作用、精品课程的引领示范作用,凝练专业特色,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专业建设再创佳绩,质量工程项目实现新的突破,建环专业第二次顺利通过住建部专业复评。
本学年,学院集中进行了已获批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的中期检查,主要包括建环专业的国家级特色专业,能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省级特色专业以及建环专业、环境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等,多获优秀好评;为进一步发挥学院优势,学院进行了资源整合,切实提高了专业建设水平。
从2011年建环专业获得学校首批6个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之一后,建环专业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工作方案”要求,结合专业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方案,密切校企联系,突出专业特色,扎实推进试点工作,探索工程教育改革的新途径。
通过明确试点班培养目标,整合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近20家企业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书,并制定了6个卓越班管理文件;2011级、2012级建环专业卓越班已经顺利毕业,毕业生质量得到了提高,很受广大用人单位的好评,为后续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学院不断加大对卓越工程师试点班支撑力度,大力确保建环、能动专业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全员发动,群策群力,圆满完成了建环专业复评工作。
本轮建环专业复评各项准备工作历时近一年,学院全体教工通过精心准备,周密组织,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了迎接评估工作,完成了大量而细致的各项准备迎评工作。
2016年5月3-6日,住建部专家组一行4人莅临我校,对建环专业11年复评以来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估视察。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建环专业取得的发展成就,并在考察意见中给予了高度评价。
6月,住建部高等教育建环专业评估委员会下发了《关于中原工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评估结论的通知》,通过我校建环专业本科教育评估,为学校下一步开展工程专业评估与认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建设学院一贯重视课程体系建设,加大课程体系分析及内容整合的研究,开展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在做好现有校级重点课程的后期建设和跟踪管理工作、抓好校级重点课程申报的同时,追踪最新课堂教学新趋势,抓住学校重视慕课建设的新机遇,多措并举,鼓励教师开发慕课。
本学年能动专业顺利入选校级综合改革试验点,并被推选参评省级综合改革试验点申报,顺利完成2项教改课题的结题鉴定工作,1门慕课课程获得通过,3项成果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励,并获批慕课课程建设项目2项,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门,校级教改项目2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6篇。
优质课程建设情况见表4-1。
表4-1:优质课程(四)教材建设目前,各专业积极选用高校各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五)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学院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大胆创新。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结合专业的办学思想和专业特色,鼓励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本专业的项目设计。
在选题上,紧扣培养目标和生产实际需要、河南区域经济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院制定有各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书和相关规范。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毕业设计的开题、中期检查及最后的公开答辩、答辩和复答辩,严把毕业设计质量关。
(六)实践教学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工作,逐步构建了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与产学研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和基于校企合作的学生实践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保持一致。
本学年,完成中央与地方共建重点基金项目“环境工程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设备购置”、“环境工程追加设备购置”、“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实验平台建设””等实验室建设工作,完成“新能源汽车一体化空调技术综合实验平台”项目论证,获批资助资金209万元,完成2017-2019年省财政规划专项经费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及专业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新增实习、实训基地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