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7
研究生考试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2024年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研究生考试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试卷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响最大也最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究竟是应注重于个人个性的发展还是注重于()。
A. 科学技术发展B. 社会的需要C. 生产力发展D. 文化的需要答案:B解析: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一直存在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争论。
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应从个人需要出发,注重个人个性的发展;而社会本位论则主张教育应满足社会的需要,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本题中,询问的是在教育活动中应注重于哪一方面,即个人个性的发展还是社会的需要。
根据这两种理论的定义,可以确定答案是B选项,即社会的需要。
2、我国的教育目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
A. 全面发展B. 个性发展C. 自由发展D. 均衡发展答案:A解析: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这一学说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统一的发展。
因此,我国的教育目的也体现了这一思想,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选项A“全面发展”符合题意。
选项B“个性发展”虽然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核心。
选项C“自由发展”和选项D“均衡发展”均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的准确表述。
3、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确定应注意的问题包括()。
A. 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B. 坚持人道主义,尊重儿童的主体性C. 遵循教育规律D.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答案:A、D解析: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确定时,应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其中,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确保教育目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是重要的一点。
同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因为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其目的必须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因此,选项A“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和选项D“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均正确。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7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7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辨析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
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B.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D.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2.中国和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分别是( )。
A.《论语》和《大教学论》B.《学记》和《理想国》C.《学记》和《论演说家的教育》D.《论语》和《理想国》正确答案:C解析:中国最早的教育论著是战国时期由儒家思孟学派编著的《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则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3.“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4.在教育本质问题上,传统派的观点是( )。
A.上层建筑说B.多质说C.生产力说D.综合社会实践劳动说正确答案:A解析:传统派的观点是上层建筑说。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5.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
A.班级授课制为普及义务教育提了便利B.普及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C.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导致社会拒鲍学校毕业生D.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促进了学生擘监、生涯、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6.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主要取决于( )。
A.社会文化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科学技术的发展D.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正确答案:B解析:义务教育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其年限的延长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2023-2024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2023-2024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练习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5题)1.泰勒原理有两条密切相关的基本原理俎成,一条是课程编制原理,另一条是()A.课程实施原理B.课程设计原理C.课程评价原理D.课程组织原理2.奥苏伯尔认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类型是( )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C.机械的发现学习D.机械的接受学习3.报据过度学习原则,如果一个学生经过4次复述刚好可记住某个英语单词,那么他学习该词最适宜的复述次数应该是()A.5次B.6次C.7次D.8次4.二战后,日本提出的教育改革应重视个性化原则、国际化原则、信息化原则和终身教育的原则,提出这一报告的机构是()A.临教审B.教育改革推进本部C.文部省D.东京大学5.下列选项中,可以说明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起制约作用的是:A.乡村学校规模日益缩小,而城市学校范围不断扩大B.新冠疫情促使世界各地的学校纷纷采取混合式教学C.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良性互助D.学业竞争中学生关系日益紧张6.确立法国卨等教育“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办学原则的教育案是()A.《大学令》B.《帝国大学令》C.《高等教育法》D.《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7.以下哪一种论述不能体现教师劳动的专业性()A.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B.教师要掌握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C.教师要拥有教师资格证书D.教师要开朗活泼8.将蒙学堂和寻常小学堂规定为义务教育性质,“无论何色人等皆应该受此教育”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9.被誉为18实际的《世界图解》,教育史上第二本图文并茂的教科书是()A.《初级读本》B.《教育方法手册》C.《鲁滨孙漂流记》D.《泛爱教育杂志》10.对于自发的,原本就有兴趣的学习任务,外部物质奖励往往会降低个体的内在学习动机,这一观点的动机理论是()A.行为强化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C.自我价值理论D.自我决定理论11.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是()A.卢梭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奇D.夸美纽斯12.儿童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后,再学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这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属于()。
2023-2024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2023-2024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5题)1.认为“八股行而天下无学术,无学术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功,无治功则无升平,故八股之害,甚于焚坑”的学者是()A.王守仁B.王夫之C.黄宗羲D.颜元2.随着我闹城镇化的发展,一些农村小学就读的适龄学童越来越少,甚至出现学校难以维持的状况,导致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是()A.人口结构B.人口质量C.人口流动D.人口数量3.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呼吁教育应该从古典主义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适应生活、生产的需要,应当教授有价值的知识。
因此,他认为最有用的知识是()A.科学知识B.社会知识C.生活知识D.生产知识4.见校“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小组成员依椐“小学生自主学习课觉观察记录表",互相观摩课堂教学,开展课堂观察研究。
这屈于()A.半参与性、结构式观察B.半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C.非参与性、结构式观察D.非参与式、非结构式观察5.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尔》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6.李老师习惯用更加准确的语言复述学生不甚清晰或不甚完整的发言,引得学生频频点头,表示那就是自己的意思。
根据古德莱德的观点,这属于:A.正式的课程B.教师理解的课程C.理想的课程D.学生经验的课程7.罗伯特.斯莱文教授提倡多种形式的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其中“学习小组成绩划分法(STAD)”在学业评价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与前次成绩相比较计算学生的提高分,以全组提高分数总和作为小组学习成绩。
B.将学生测验的原始成绩转化为标准分,以全组标准分总和作为小组学习成绩。
C.各组之间开展一对一的学习竞赛,根据胜负场次对各组成绩进行排名。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试卷7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试卷7(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用思辨的方法研究“对职业教育价值问题的理性审视”,这一研究属于(分数:2.00)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价值研究√D.事实研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
对教育研究的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教育事实研究。
其中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教育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的研究,主要解释“是什么”的问题。
(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其中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教育的一般原理有关。
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3)按照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本题的命题是“对职业教育价值问题的理性审视”,采用思辨的方法。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3.有研究表明,早期阅读对孩子成长极为重要。
基于此,NML小学开展了书香校园的校本课程,学生们获益匪浅。
研究者想将此经验推广,在这所学校开展了参与式观察,并对校长、老师、同学进行了访谈。
这一研究属于(分数:2.00)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定性研究√D.定量研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7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7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辨析题 3. 简答题 4. 分析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教育学派是( )。
A.实用主义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2.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性是其( )。
A.目的性B.社会性C.公益性D.阶级性正确答案:A解析: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3.主张“教育是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一切生活条件的总和”的是( )。
A.舒尔茨B.杜威C.爱尔维修D.维果斯基正确答案:C解析:这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其代表者是法国的爱尔维修。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4.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
A.教师素质的现代化B.教育内容的现代化C.教育观念的现代化D.人的现代化正确答案:D解析: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教育观念、内容、条件等的现代化都是为人的现代化服务的。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5.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 )环境。
A.特殊的B.一般的C.间接的D.宏观的正确答案:A解析: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并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动。
学校教育不仅能使学校内部的各种影响有条不紊地进行,还可以抵制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所以说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6.新闻报道称有一个女孩出生之后就被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放在猪圈中生活。
如今8岁的她不能跟人正常交流。
时常发出猪的声音,动作行为等也出现猪的行为,之后虽进行了长期的补救却收效甚微。
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 )。
A.关键期B.模仿期C.个别差异性D.顺序性正确答案:A解析:关键期是指人在某一年龄阶段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比较迅速。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7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7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简答题 4. 分析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 )。
A.教育学B.比较教育学C.元教育学D.教育哲学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2.第一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并列的著作是( )。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正确答案:D解析:1623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3.结构功能主义者认为,结构良好的教育有助于社会流动,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因此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
这种观点强调的是( )。
A.正向显性功能B.正向隐性功能C.负向显性功能D.负向隐性功能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4.教育把人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这体现了教育的( )。
A.社会功能B.个体功能C.正向功能D.显性功能正确答案:B解析:教育的功能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所产生的影响与变化。
教育把个体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体现的就是教育的个体功能。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5.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合乎他们的要求就受到奖励,否则就受到处罚。
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 )。
A.传递B.选择C.创造D.传播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6.中国传统思想“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实际上把( )。
相隔离了。
A.教育与生产劳动B.教育与政治C.教育与经济D.教育与生活正确答案:A解析:“心”指教育,“力”指生产劳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了。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7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7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辨析题 3. 简答题 4. 分析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 )。
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科学教育学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2.文化教育学批判的对象是( )。
A.批判教育学B.实用主义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制度教育学正确答案:C解析:文化教育学强调把人看成是完整的人,反对实验教育学夸大量化研究。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3.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在社会存在中,生产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关系,它对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对社会意识具有制约作用。
教育属于精神生活,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这种观点说明,教育在本质上是( )。
A.生产力B.上层建筑C.社会意识D.精神生活正确答案:B解析:这是教育是上层建筑的观点的论据。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4.教育独立论的代表者是( )。
A.胡适B.陶行知C.梁漱溟D.蔡元培正确答案:D解析:蔡元培是教育独立论的代表者。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5.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
A.政治制度B.社会生产C.自然环境D.人口环境正确答案:B解析:社会生产决定教育的存在和发展。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6.教师帮助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
这体现了教育的( )。
A.个体社会化功能B.个体个性化功能C.个体谋生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7.“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的是(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因素D.主观能动性正确答案:B解析:这是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的经典说明。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8.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7(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反对“教育是为了人们完满的生活作准备”的著作是(分数:2.00)A.《大教学论》B.《教育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论教育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
1861年,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在这部著作中,斯宾塞提出了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满生活作准备,把人类生活分为五部分,每一部分设置相应的课程。
1916年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出版,在此书中,杜威批判了斯宾塞的教育准备生活说,提出教育不是为了人们完满的生活作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的观点。
因此,正确答案为C。
3.“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提出者是(分数:2.00)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夸美纽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
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的开篇就提出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因此,正确答案为D。
4.下列属于教育的隐性功能的是(分数:2.00)A.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C.传承文化,促进文化延续发展的功能D.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结构与功能”,旨在通过实例,考查考生对教育功能的掌握程度。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教育功能划分为多种类型,根据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可将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指依据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教育的隐性功能是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是隐性功能。
因此,正确答案为A。
5.从工业发展史来看,文盲可以从事手工业劳动;利用蒸汽机进行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有初等教育的文化水平;电气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有中等教育的文化水平;现代利用核技术、电子技术等自动化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有高中和高等专科以上的文化水平。
这表明(分数:2.00)A.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人才培养规格√B.科学技术影响人才培养规格C.文化传统影响人才培养规格D.政治经济制度影响人才培养目标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主要表现为: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其中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表现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发展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手工业劳动、蒸汽机生产、电气生产等需要的人才层次的不同,体现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人才培养规格。
选项B是重要干扰项,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主要体现为科学技术也能影响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也能影响教育对象,使人们增进对教育对象的了解,科学技术还能为教育措施的更新和发展提供技术条件。
因此,正确答案为A。
6.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是因为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分数:2.00)A.顺序性B.阶段性C.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的理解程度。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
之所以要“因材施教”,是因为人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
因此,正确答案为D。
7.关于遗传决定论,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种类来看,是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单因素论B.从个体发展的动因来看,是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铄论√C.在心理学上,表现为成熟论D.代表人物是高尔顿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的掌握程度。
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有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都是片面夸大某一因素的独特作用,都属于单因素论。
遗传决定论强调内在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属于内发论。
遗传决定论在心理学上表现为成熟论,以格塞尔为代表。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顿。
因此,正确答案为B。
8.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是对立的两种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它们的共同缺陷是(分数:2.00)A.都单纯地把人当作工具B.都单纯地把人当作目的C.都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D.都完全不具有合理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不同理论观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社会本位论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个人本位论重视教育的个人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个人出发,满足个人的需要,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都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社会本位论容易导致教育目中无人,单纯把人当作工具,而个人本位论单纯把人当作目的,容易导致个人主义倾向。
因此,正确答案为C。
9.王刚的爷爷当年就读于半工半读学校,上午上课,下午劳动,既学到了系统的文化知识,又掌握了劳动技能。
他接受的教育属于(分数:2.00)A.正规教育√B.半正规教育C.非正规教育D.业余教育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概念的把握程度。
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可以将教育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包括全日制和半工半读式等多种形式。
因此,正确答案为A。
10.我国最早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是(分数:2.00)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1949年以来我国学制的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程度。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规定,将全国划为三类地区,分步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并明确了义务教育实施中社会、家庭和学校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选项C是重要干扰项,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使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2006年我国又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
因此,正确答案为A。
11.课程之父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特别强调的是(分数:2.00)A.目标对课程的主导√B.教师对课程的执行C.专家对课程的设计D.学生对课程的评价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编制”,旨在考查考生对泰勒课程编制原理的把握程度。
泰勒在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把课程理论归结为四个最基本的问题,即如果我们要从事课程编制活动的话,就必须回答:(1)学校应努力达到哪些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这些教育经验应如何有效地组织起来;(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可见,目标在课程编制中起主导作用。
因此,正确答案为A。
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的三个领域(分数:2.00)A.知识√B.认知C.情感D.动作技能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编制”,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课程目标中关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常识的把握程度。
布鲁姆受到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每一领域内又细分为若干层次,这些层次具有阶梯关系,每一层次又规定了一般目标。
因此,正确答案为A。
13.倡导程序教学法的教学理论是(分数:2.00)A.行为主义教学理论√B.人本主义教学理论C.存在主义教学理论D.认知主义教学理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教学理论流派所主张的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关于教学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倡导程序教学法,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倡导意义学习,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法。
因此,正确答案为A。
14.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是(分数:2.00)A.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编排进行教学B.教师根据所选的材料进行教学C.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差别的教学√D.教师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旨在考查考生对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理解和把握情况。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因材施教的“材”是指学生,不是教材,不是教学材料和内容,更不是培养目标。
因此,正确答案为C。
15.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获取新知识或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是(分数:2.00)A.参观法√B.实验法C.演示法D.讨论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本题指的是参观法。
本题主要区分参观法、实验法和演示法。
参观法、实验法、演示法的特点是都具有直观性。
参观法是指教师紧密配合教学,组织学生到校外的一定场所进行直接观察、访问而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演示法主要是展示实物和使用教具。
参观法和演示法比较容易混淆。
实验法是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
因此,正确答案为A。
16.衡量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主要是考察他的(分数:2.00)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旨在考查考生对德育过程的规律的理解与把握程度。